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現狀分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1-31 15:04:31

1. 國外青春勵志類微電影發展現狀

現狀如下:
1、青春題材微電影反響熱烈。
2、發展迅猛的同時,也顯現出一系列的弊端,廣告營銷充斥微電影。
3、缺少藝術性,台詞對白粗淺。

2. 世界影視行業發展現狀

全球電影市場近年來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基本態勢。雖然美國電影在全球的優勢地位依然明顯,但是許多國家本土電影產業的發展顯示出強大活力。其中,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電影市場增長領跑全球。

在這一趨勢下,好萊塢等成熟電影工業更加重視中國等新興電影市場所爆發出的巨大市場潛力,而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電影工業也因國內市場的蓬勃而變得更有底氣,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這種雙向流動的趨勢正在影響著全球電影產業格局。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

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

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3. 現實主義電影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現實主義電影的勃興現狀
1、政策扶持度高,市場包容性強
2、藝術性呈現與內容深度的平衡
一方面現實主義的電影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其深刻性嚴肅性和批判性未減
二、對現實主義電影的反思審視
1、內容過多停留於邊緣主體
2、過分迎合受眾導致價值迷失
3、現實主義語境下的敘事受制
這些都可以掌握好啦!也可以寫一寫練練喲1 中國現實主義電影井噴的原因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蓬勃發展,新舊媒體處於更替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量生產信息的新興媒體出現,新聞信息變得碎片化,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使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出現了新趨勢,依託社交媒體進入了井噴式發展的時期。

1.1 肆意消費的大娛樂背景下,觀眾渴求精神回歸

近年來,國內熱播節目主要為娛樂真人秀,以明星為基礎。綜藝文化的圈層傳播塑造了「全民娛樂」的擬態環境,商業化、市場化的運作規則滲入電視公共空間,消費主義思潮開始掌控媒體,使客觀真實的信息內容、文化讓位於消費與娛樂[1]。有些節目為了爭奪收視率,不惜報道低俗新聞,搶占輿論話題,但這對社會正能量的宣傳引導、主流價值觀的塑造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嚴重擠壓了公共傳媒空間,也影響了觀眾對主流媒體的印象[2]。過度娛樂化生成了象徵符號與模因,全民狂歡,人們出現審美疲勞,渴望精神文化的回歸,受眾開始對現實主義電影產生需求[3]。

1.2 緊貼社會熱點,把握民生

2018年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浙江寧波召開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對偽現實主義題材的懸浮劇進行了批判。所謂懸浮劇,是指某些脫離中國現實的現實題材劇,劇中的事件、情感都沒有根。表面上看,劇中人物從事著和當下生活緊密相關的工作,但劇中充斥著無病呻吟的情感傾訴和生搬硬套的情節套路。與此同時,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爆款頻出,電影市場用實打實的佳作扛起了復興現實主義的大旗。2018年上半年,《爆裂無聲》的橫空出世,無疑是對當代國產電影現實主義浪潮的一次延續。在《爆裂無聲》中,我們可以看到與《烈日灼心》《心迷宮》一脈相承的影子,有根植本土的生活氣息,有反思社會的力度,更不乏人文關懷的溫度,緊貼民生。

1.3 新媒體時代的廣泛傳播與分享

在傳統媒體時代,一部電影能否引起廣泛關注,主要取決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傳播情況;而在新媒體時代,一部優秀的電影可以藉助社交媒體迅速傳播,甚至實現廣泛分享[4]。進入web3.0時代,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傳播格局,傳播受眾由單一的接收者變為受傳合一者,不斷分化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5]。人們在信息化時代習慣接收碎片化信息,新媒體依據獨有的優勢搶佔先機,覆蓋人們的話語圈。例如,《我不是葯神》上映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現了大量的相關分享與討論話題,電影知名度迅速提升,電影票房節節攀升

4.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