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韓國模仿外國的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韓國模仿外國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23 19:33:50

『壹』 求一部韓國電影名字,感覺是翻拍美國的出軌不忠誘罪,劇情基本一樣。

《溫柔的殺我》《完美陌生人》《超完美謀殺案》求一部韓國電影名字,感覺是翻拍美國的出軌不忠誘罪,劇情基本一樣。

『貳』 韓國電影《委託人》是不是翻拍美國英國的哪部電影,或者有沒有相似的電影介紹。

嗯我也很奇怪---那個最後辯護時,律師說自己數3下,被害人會從門後出現,然後所有人開始懷疑回頭看門,3下之後被害人雖然沒有出現但是所有人心存懷疑這一點證明了律師的觀點--沒有直接證據定被告的罪,律師通過這一點成功說服了陪審團和法官,被告無罪釋放。但最後檢察官跟律師說數數的時候,只有被告沒有回頭。。。
這一劇情好熟悉,好像很久之前在哪裡看到過。
所以我也想知道這個劇情是韓國電影委託人的原創,還是有所借鑒。。
另外如果是這部電影原創的話,電影評分怎麼會只有7.2。。。

『叄』 韓國哪部電影是惡搞仿肖申克的救贖的

《老男孩》導演:朴贊郁 復仇三部曲之一
該片前15分鍾確實有這么一段私人監獄挖牆逃生的情節,在即將挖通的時候卻被釋放了。個人覺得談不上惡搞肖申克的救贖,該片口味偏重,慎入。不過對於喜歡的人來說,屬於難得的佳品。

『肆』 模仿好萊塢擺設的韓國電影

或許不太確切:
首先,製片人的融資渠道多種多樣。他們通過向發行公司銷售地方發行權,或者銷售錄像帶版權來獲得投資,90年代以後則主動向大企業或風險資金拉投資,向政府的電影振興公司做抵押版權融資。近兩三年甚至出現通過互聯網募集社會資金的情況,如後來在票房上大獲成功的《犯規王》,在互聯網上公開募集 1億元韓幣,每位影迷都可以從自己的賬號上投資5萬元韓幣,極大地活躍了製片機制,推動了參與意識和消費互動。

其次,製片人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注重商業類型片的生產(包括策劃、製作、控制)和宣傳營銷,並將主體受眾瞄向年輕觀眾。他們極為重視影片的前期策劃和精密控制,以迎合或引導市場。80年代的重要導演裴昌浩和李長鎬在90年代上半期拍出的藝術電影在商業上完全失利,使獨立製片人認為必須把握觀眾迅速變化著的消費趣味。各獨立製片公司負責策劃和營銷的部門日益專業化。1995年的《301,302》、《炎熱的午後》、《低聲》等幾部女性影片把高學歷的年輕女性作為目標觀眾,獲得較好的收益。然而1995、1996年間,曾被寄予厚望的大部分的低預算影片終歸失敗,因為觀眾並不理會什麼「低成本」和「新導演」之類的說法。於是製片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分析市場趨勢、把握觀眾趣味和嚴密監控製作過程中去。1998年開始興起的傷感類型的愛情文藝片熱和恐怖片熱,正迎合了經濟低潮期的觀眾,大獲成功。如《信》、《女校怪談》。

為確保商業利益,製片人不得不效仿市場上已經成功的影片,而這種「效仿」、「跟風」,實際上即是類型的重復、成規化和深入、革新的過程。「跟風」使得韓國國產電影的市場佔有率提高,類型模式生成,同時,電影受眾的年齡層相對向低齡化發展,因為他們相對容易趨附和引導。除了像《西篇記》、《生死諜變》和《共同警備區》依靠媒體的成功宣傳,在全國獲得巨大反響的影片外,其它能使中年以上的觀眾也能來到劇場觀看的電影幾乎沒有。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兼有。

韓國製片人制度的第三個標志是,大片的出現和製作費的普遍提高。經濟利益決定了大財團和風險投資、獨立製片公司喜歡票房價值高的電影,如同好萊塢的「重磅炸彈」策略,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為了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影片投資不得不與日俱增。為了保證票房,或者說為了擁有更多的票房安全感,商業片中普遍起用明星,無疑也增加了製片費用。

韓國電影發行網的擴大使韓國電影也可以成為「大片」——大投資的電影在數十個、上百個影院同時上映,在短時期內迅速獲取高額票房收入。而原來大片的概念是只屬於好萊塢電影和少數香港動作片的。

然而韓國電影業的資金與人才畢竟有限,一家公司要製作10部影片,其中兩三部能引起關注是正常狀態,但在韓國電影製作系統內部,事實上往往把所有的力量傾力於其中一兩部影片的成敗,剩餘的作品則乾脆被視為沒有價值的產物。一兩部高票房的電影可以成就一個公司(製片人)和一個導演,而一兩部影片受挫則拖垮一個公司和埋沒一個導演,也是屢見不鮮的事。許多80年代重要的電影導演現在沒有機會拍片,不能不說是韓國電影業的一個損失,也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大片和高票房策略還助長了觀眾和媒體對韓國本土電影的盲目熱愛,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的「過熱」病值得警惕。

此外,製片人中心制下的演員明星制或者稱明星效應,在韓國電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好萊塢、香港相比,韓國明星的類型化情況不明顯,這是一個重要的產業特徵。朴中勛是韓國最為傑出的喜劇演員代表,創造了90年代上半期最為成功的商業片 (《我的愛,我的新娘》、《兩個警察》等),但他也出演《冷酷無情》這樣的動作片。韓石奎出演了90年代中期以後最成功的影片《封大夫》《銀杏木床》《綠魚》《No.3》《上網》《八月聖誕節》《生死諜變》《愛的肢解》等,但角色類型幾乎無一相似,從沉靜面對死亡的攝像師(《八月聖誕節》)到一心想當幫派老二的黑幫成員(《No.3》),從為愛情所傷的都市白領(《上網》)到行動果斷的情報機關探員(《生死諜變》),但只要由他出演,就幾乎保證了影片的票房收益。女演員中也有很多同樣的情況,如沈銀河、李英愛。

在韓國娛樂產業積極拓展國外市場的過程中,影視明星是其主打產品。從中國國內即可看出,韓劇(韓國電視連續劇)的熱播和韓國流行音樂使韓國影視歌明星登陸中國娛樂雜志和互聯網(筆者為撰寫本文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國內惟一不缺的資料就是明星資料),造成中國國內青少年文化中的「韓流」現象,他們將為韓國從中國賺取越來越多的外匯。而這些與其他娛樂產業(如影視歌產品相關版權、演唱會),甚至服裝業、旅遊業等商業拓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伍』 求部韓國2005年左右的喜劇電影,電影模仿了韓國好多優秀的電影,總之很惡搞的。

《有趣的電影》中間模仿了大量韓國近年優秀影片,比如《魚》、《八月照相館》、《我的野蠻女友》等,可惜影片政治傾向太明顯,而且為了南北統一的政治目的硬要電影往大題材上靠,搞得好好一部荒誕片非驢非馬,笑是笑了,可惜沒什麼值得人記住。
都說韓國人討厭日本人,到底有多討厭呢,你看看《有趣的電影》就知道了。日本變態偵探被日本右翼組織間諜虐待而死那場戲是整部電影最具黑色喜劇元素的段落,可惜了韓國電影演員要借著日本人的面目出現,才能演得又賤又精。

『陸』 有一部韓國模仿黃金三鏢客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2008年上映的電影《好傢伙、壞傢伙、怪傢伙》,又名《風塵三俠決戰地獄門》、《三個傢伙》......


導演: 金知雲

編劇: 金知雲 / 金民錫

主演: 宋康昊 / 李秉憲 / 鄭雨盛 / 嚴志媛

類型: 動作 / 西部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日語 / 韓語

上映日期: 2008-07-17

『柒』 韓國的電視劇《幻想情侶》是根據外國的哪部電影改編的

知道
翻拍自1987年的經典電影好萊塢電影<Overboard>

『捌』 《國際市場》為什麼會被譽為韓版的「阿甘正傳」

第52屆韓國電影大鍾獎落下帷幕,電影《國際市場》成為最大贏家,總共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0項大獎。


原本我極為看好的《思悼》收獲並不大,於是特意找來資源看了一下。


也許是因為看的時候《思悼》先於《國際市場》,所以看完後雖然被電影感動到落淚,可我還是認為《思悼》高於《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這部電影一經推出便被譽為韓版的「阿甘正傳」,片頭的蝴蝶恰如阿甘開頭的羽毛,片中韓國時局變動,間或出場的歷史名人,以及與阿甘相似的主人公德秀,都可以看出《阿甘正傳》的影子。


不過,有珠玉在前,這種模仿便顯得有所不足,看不出創新,而且影片中幾個名人的插入太過生硬,顯得刻意。


當然,這部電影既然能在韓國贏得千萬人次的觀影量,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典型的韓式催淚大片。

德秀與其妹妹就是典型的父女關系。


妹妹為了結婚與母親爭執,母親談及德秀的辛勞,妹妹脫口而出:「那是因為他傻,他自願的。」一句話即可誅心。


這像極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