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詩意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詩意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26 06:30:30

㈠ 富有童話,感情,倫理,詩意的外國電影

潘神的迷宮、大魚、綠野仙蹤、愛麗絲漫遊仙境、查理的巧克力工廠、奇幻精靈事件簿

㈡ 電影《雲霄之上》在詩意畫境中築就人性,這部影片的主題是什麼

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們可能就會注意到這樣一部電影,作為一部革命電影《雲霄之上》顯得尤為的詩情畫意,很難想像,要用詩情畫意這樣的詞語來形容戰爭與人,但《雲霄之上》做到了,它以事情化解的形式,展現了戰爭的殘忍以及生命的掙扎。比起以前直白地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這種詩情畫意的絕望以及掙扎搖擺,更能觸動人的心靈,這部影片都彌漫著戰爭的硝煙,同時在這種絕望的環境下,更加襯託了革命戰士堅韌挺拔的精神,以及永不服輸,為革命勝利而獻身的信念。很多小夥伴疑問的是,一部革命電影為什麼要拍攝地詩情畫意?其實這正是導演的匠心獨運,該部影片用獨特的色彩以及光暈描述了別樣的戰爭場景殘酷而又絕望。

雲霄之上的製作可以說是一部美學,從它的預告以及海報中碩大的“向光而行”四個大字,都透過屏幕向人們展現了人性。人性是復雜的,但是人性也是純粹的,在那種特殊的戰爭條件下,人性之美就像硝煙中開出的一朵蓮花,純潔而美好。

㈢ 求問一部詩意電影的名字

故事很開始於阿爾哩丁森因林膘周樂邊,推西歐尼爾公爵(BrianBlessed竟飾)正在和眾盂人一道慌,銥在他的庭茸院悉里觀阮看一場牆小椅型的歌舞伎員表後演泵。譯他殺降氣勤騰殷騰的灘兄抱弟費慈德肌里克(同樣職由BrianBlessed霉飾)帶誦領瑚一珍對人馬慰,突興然倘沖了進來要刷發四動詞一血場遺政槍變。西窯尼爾被瘴迫依驅淺逐甭出境。

愚西折尼爾從前的雙一位好友羅察蘭忿·躁德·壹鮑斯蛋閣下睬的幾個近兒子藹也吹都劊深處在水急深莖火熱之箱中智,安年紀僧最大的筷奧利拿弗(AdrianLester瞻飾)音剝奪委了興弟鵑弟奧名蘭痰多(DavidOyelowo飾)練的馬繼源承亞權政,奧蘭多錫正好也在叢林中場逃粵難。加竟入到池阿爾丁森軒林聚攙會的是費粥德留里露克的星女雖兒藤西邪莉亞(符蘿瑪窒拉·嘉肛瑞茄飾)無和銀西尼杉爾公爵的泳女兒羅癸莎筒琳鐐德(布天萊陰絲·達拉猛斯·燙霍調華德飾)噎。

為了保蔗護自淹己,咯他們鶴不約而同炳選姚擇挽了蟄偽梳裝昭。羅莎澈琳德假想裝自燭己娠是整一椒位屍名叫加尼滯美肌得(Ganymede)嗡的年陪輕男十子諜,楊西楊莉杜亞肆則懈扮陣成是茹他的隨姐有妹艾莉累娜卧。談他們帶上癟了召宮罩廷小雅丑焰試金石(阿哥爾弗找雷挺德·莫里郝納飾)隨同迢而柄來。由此開始期,一握出紛繁復雜、羅能曼蒂克喲諸如遠此桃類褲的楷好戲五,昧已經悄悄閹上演。

㈣ 推薦幾部文字比較唯美的電影,就是對白和獨白很詩意化的那種

《俄羅斯方舟》《黑暗中的舞者》

㈤ 介紹一些希臘小島風情的電影,最好是現代的

希臘1900年在雅典放映了最早的外國電影。1906年開始拍攝紀錄片。1911~1912年拍攝了幾部短喜劇片,導演都是S.季米特拉普洛斯,由他自己和法國演員M.林戴主演。1914年,S.C.巴哈托里斯開辦雅典電影公司,希臘開始正常的影片生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生產報道戰事的新聞片。1925年,導演D.弗拉查諾斯拍攝了故事片《被命運厭棄者》。1927~1931年,卡吉阿狄斯兄弟創立了達哥電影公司,該公司攝制了歷史片和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導演D.卡吉阿狄斯的《愛情和波浪》(1927)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根據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的作品改編)。
1931年導演O.拉斯科斯以新穎的手法改編了古希臘作家朗戈斯的小說《達夫尼斯和赫洛亞》,這部同名的影片畫面優美、富有詩意,為希臘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贏得成功。1932年第一部希臘有聲電影故事片《惡劣的途徑》(導演D.卡吉阿狄斯)問世。在邁塔克薩斯將軍獨裁統治和法西斯佔領期間,希臘主要是攝制新聞片。為數不多的故事片當中比較好的有《離別歌》(1939,導演F.菲諾斯、T.斯庫拉斯)、《心中的聲音》(1943,導演L.約諾普洛斯)、《掌聲》(1943,導演G.柴維拉斯)。1944年後希臘電影年產量有所增加。40年代末期,年產故事片 8~10部。大部分是講述悲歡離合的情節片。如《馬里諾斯·康達拉斯》(1948,導演G.柴維拉斯)、《最後的使命》(1949,導演N.齊弗羅斯)。
1950年後,新一代電影工作者成長起來。這時期的電影創作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如導演G.格里哥里烏的《艱苦的麵包》(1951)。反映希臘現代生活問題的影片有《偽金幣》(1955,導演G.柴維拉斯)、《血的聖誕節》(1951)和《情慾的海灣》(1957,後兩片導演均為G.澤爾沃斯)。M.卡科亞尼斯執導的《史泰拉》(1955)和《黑衣女郎》(1957)。兩部電影運用了現實主義手法,富有人情味,深為觀眾稱道。此後他又改編了古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的作品《埃勒克特拉》(1961)。導演N.孔杜洛斯拍攝了出色的故事片《魔城》(1954)。其後,他又拍攝了《秘密工作者》(1958)、《年輕的阿佛羅狄忒》(1963),這些作品具有抒情風格。60年代中期,希臘電影又補充了一批進步的青年電影工作者。他們敢於尖銳地提出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問題。如《搜捕》(1965,導演A.基魯)、《直到船邊》(1966,導演D.達米阿諾斯)、《面對面》(1967,導演R.曼突里斯)、《不守秩序的牧人》(1968,導演N.帕帕達基斯)等。
60年代裡,年產故事片上升到100~120部。在軍事獨裁期間,進步的電影被禁止攝制,M.卡科亞尼斯、N.孔杜洛斯、R.曼突里斯、A.格里瓦斯等導演紛紛僑居國外。在那些年代,鼓勵拍攝一些所謂的「愛國主義」影片,同時也生產了一些間諜-驚險片。進步的導演則秘密地拍攝了政治影片,如《古埃里翁》(1969,導演D.傑奧斯)、《基督教徒希臘人的希臘》(1970,導演K.賀羅諾普洛斯)。
1974年,電影生產量減少到45部。盡管審查很嚴,但是在軍事獨裁統治的末期還是出現了若干在政治上和藝術上都較好的作品,如T.安格洛普羅斯的改造(1970)和《36年的日子裡》(1972)、P.烏爾卡里斯的《安娜求婚》(1972)。獨裁統治跨台後,希臘攝制了一些揭露君主獨裁製度罪行的影片,如《宣言》(1974,導演A.列佩尼奧蒂斯)、《證據》(1975,導演N.卡烏尼狄斯)、《幸福的一天》(1976,導演P.烏爾卡里斯)。描述希臘農民貧窮生活的影片有《由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1974,導演T.普薩拉斯)和《沉重的甜瓜》(1977,導演P.達希奧斯)。影片《偽裝者》(1975)和《獵人》(1977),是兩部有特色的影片,它們的導演是T.安格羅普洛斯。他執導的《亞歷山大大帝》(1981)描述了希臘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以後年月里反抗暴政的斗爭。他以現代電影手段表現古希臘文學遺產的幾部影片也在國際上得到好評。1977年,導演M.卡科亞尼斯拍攝了根據古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的悲劇改編的影片《伊菲格涅亞》。1978年,生產了諷刺現代希臘資產階級社會的影片《肥沃谷地的懶漢》(導演N.帕奈奧托普洛斯)和《諸君!》(導演M.馬努薩基斯)。
希臘的電影製片機構有菲諾斯電影公司,阿爾發電影公司、法羅斯電影公司。1981年攝制了長故事片22部。雅典市設有國家電影資料館。1960年在薩洛尼卡舉辦了本國電影節,1972年擴大為薩洛尼卡國際電影節。

㈥ 為什麼說,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的電影對現當代電影的影響巨大,分別表現在哪些

當時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是在法國30年代以後出現的一種電影創作傾向,其基本特徵有:
1、題材大多取自現實生活,即使從小說改編的,也往往把時代背景移到現代,以縮短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
2、影片主人公也一改以往被貴族、富豪壟斷的局面,出現了一批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影片編導對這類小人物的不幸命運都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3、在藝術手法上,追求詩情畫意的場面。
4、同時,它還存在兩方面影響,積極影響是更新了現實觀念、景深鏡頭的確立與使用、發揮電影中的文學力量;消極影響是忽視了電影藝術的視聽性以及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㈦ 推薦像bright star(明亮的星)這種詩意的愛情或劇情電影 要歐美的 謝謝

愛上凱斯 八月迷情 海上鋼琴師 怦然心動【這個超有感覺】

㈧ 詩意電影的帕索里尼:「詩意電影」

40年後,皮埃爾·帕爾羅·帕索里尼把他的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了詩意電影」(1966)。他在其中巧妙提出了一個建立在間接引語概念基礎上的定義:「詩意電影=電影中的自由間接引語。」這個相等依據的是一個重要的類比:文學中的直接引語相當於電影傳統中的主觀鏡頭(如德萊葉1932年的電影《吸血鬼》[Vampyr]中死者的視角);自由間接引語相當於「自由間接主觀鏡頭」,即通過一個人物的角度來講述故事。這並不是詩意的問題,而是詩學問題,即藝術創作本身。既然不存在電影語言系統,也就不存在「次語言系統」,即文學家讓人物自己進行表達的語言,也就是文學作品中的自由間接引語。因此,導演和人物自身的目光不同並不在於語言特徵,而在於心理特徵。結論就是:電影導演與作家不同,他是在文體層面而不是語言。
本身實施行為,採用「自由間接主觀鏡頭」是影片風格的要求,而不是純粹的語言問題。在《紅色沙漠》(Le De'sert rouge,1964)中,跟隨著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視線,他進入了那個患神經官能症的女主人公的心靈世界,這時發生變化的並不是語言系統,而是他「整個用一個狂熱的藝術家的目光去替換了劇中神經脆弱的女主人公的目光,這是因為兩種觀點存在著共性」。
在「詩意電影」理論中,令人驚訝的是其中沒有任何關於形式和技術層面的探討,除了一些關於長鏡頭的思考,而且還是持否定態度。如果把電影當做拍攝機器,無休止的長鏡頭可能是理想的手段,可是不能把它不作具體分析地用於任何一部影片。盡管長鏡頭沒有結構感,它仍然可以成為電影拍攝手段,但是不可以簡單地挪用到影片當中,因為影片是有結構的,這是帕索里尼對斯特勞布電影的主要批評。詩意建立在結構之間的轉換、結構與語言的變化,以及語言之間的轉化上。表述現實的語言是符號系統,但未必是言語性質的,然後它變成了陳述性語言,接著又轉換為電影語言。「從描述現實的書寫語言系統」變化為講述想像世界的語言,這就是帕索里尼理論的核心。他所提及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歸納到這個中心。電影中語言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口語性:它是有聲音的(並且潛質上具備音樂性)。因此,它幾乎自然而然地實現了詩歌語言所追求的理想,那就是保持音與義雙重性的結合。語音的抑揚頓挫、表達方式和節奏,電影中語言的諸多特徵都具備詩歌所要求的元素。同樣,電影中的時間,往往被機械地混同於現實中的時間,實際上它們大不相同,因為它是根據故事劇情而有所調節,「而正是這樣的調整使電影時間形成了自己的節奏」。
這個經典的觀點顯示出帕索里尼與美國「地下」實驗電影的對立,帕索里尼把它也視做詩意電影,但卻是沒有生命的詩意:地下電影導演,「和所有的先鋒派一樣」,更加關注「詩人」自身的命運而不是現實。在帕索里尼看來,電影是詩歌與散文的結合,它的散文性是傳統的、程式化的:它要藉助先前已有的一些建立在表達所需的理性和邏輯基礎上的敘事手法,主要是文學的表達手法。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類似於大眾文學和暢銷文學。相反,它的詩歌性雖然也有歷史淵源(「詩意電影」可以與「無情節小說」相提並論),但是更加具有精神意識特性。「影像符號」(imsigne)的依據是非理性的心理程式、記憶、夢,「自我交流」,總之皆屬於主觀抒情范疇。影片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是散文化敘事與「夢境」、「神話—童話電影」的結合,而詩意電影所要強化和發展的正是第二個方面。

㈨ 找一個外國片

中文片名 1900海上鋼琴師 聲光伴我飛 一九零零的傳奇
更多外文片名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 .....(USA) The Legend of 1900
影片類型 奇幻 / 劇情 / 音樂
片長 160分鍾/法國:120分鍾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讓規矩全都滾蛋。」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著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買掉的小號還給了他,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