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人能在國內拍攝電影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人能在國內拍攝電影嗎

發布時間: 2022-08-15 15:32:46

⑴ 外國人在中國拍電影如何納稅

納稅人在廣告設計、製作、發布過程中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使用而取得的所得,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算納稅。

電影製片廠買斷已出版的作品或向作者徵稿而支付給作者的報酬,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如電影文學劇本以圖書、報刊形式或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⑵ netflix宣布拍《水滸傳》,外國人真能拍好中國故事嗎

Netflix是網飛的名稱,它是現在全球最大的一個流媒體的平台。

而在相關的傳出說要接水滸傳的一個翻拍,其實我覺得不一定能拍得好。

水滸傳在我們國內是屬於四大名著之一,我們知道名著的東西是最難拍的。因為特別是像這種外國的來拍這種國內的名著的話,其實不一定拍的好,因為像水滸傳它更多的是講這種正義能量的這種事情。

名著的東西是大家每個人都很關注的,而且有些東西如果表現不出來或者說拍的不好的話,就是一下子就會引起大家的一個反感。

這種東西在國內,從小大家都是知道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每一次的拍攝他的工程量非常好的,而且對演員的這種要求也是非常的高。

特別是水滸傳這部劇他更多的是以這種武功的這一方面來呈現,還有正能量的一些東西來呈現,而國內之前從來沒有一些什麼大型的劇被國外翻拍過。所以說如果這一次能翻拍的比較成功,也真的是可喜可賀,但是到底能不能拍的比較成功,我們也很拭目以待。

⑶ 外國人最早在華拍攝的電影是什麼

外國人來華拍攝紀錄片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電影剛誕生的那幾年。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派出了數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攝影師就曾來華拍過紀錄片,只是這些影片的名稱和內容現在已難以考證。
1898年,美國愛迪生電影公司的一名攝影師在周遊世界過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過一些素材,後來被編入《香港碼頭》、《上海街景》等6部短紀錄片中。4年後,另一家美國電影公司根據其攝影師在北京、天津拍攝的素材編輯發行了《北京前門》和《天津街景》兩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從事電影放映活動的義大利人勞羅也開始了拍片活動,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片,而在北京拍攝的《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紀錄了一個古老帝國的兩位統治者的葬禮。
1909年,法國百代電影公司的攝影師來北京拍攝風光片,也拍攝了紀錄一些京劇名角(如楊小樓、何佩亭)的演出片斷。同年,美國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起初拍攝的大多是紀錄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等。
1925年,蘇聯導演史涅伊吉諾夫與一名攝影師隨同開辟莫斯科—北京遠程航線的蘇聯飛機來到中國,在張家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拍攝了一些素材,被編入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的國內戰爭》,此片後來更名為《東方之光》,作為蘇聯在國外上映的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在西歐諸國放映。兩年之後,另一位蘇聯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中國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上海的情形,於1928年在蘇聯上映。
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開始對中國的西北部進行了持續8年之久的考察活動,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電影資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學家安特森用電影紀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見聞,影片對塞外的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戰爭歲月的記錄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學任教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用一台16毫米手搖攝影機拍下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1936年,斯諾在訪問延安期間拍攝的一些素材,紀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形象,紅軍步兵和騎兵的操練、檢閱和野戰演習,八一運動會的球賽及部隊的文娛生活,這些素材也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繼斯諾之後,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海姆也輾轉來到陝北革命根據地,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反擊》。
1938年,又一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羅曼·卡爾曼來到中國拍攝了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中》和《在中國》。同年,荷蘭紀錄電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歷盡艱險來到中國,他拍攝的《四萬萬人民》曾在不少國家上映,對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相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華拍攝的日本紀錄片不僅被用作鼓動日本民眾和軍隊進行侵略戰爭的宣傳手段,更成為日本政府推行軍國主義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變」一個多月後,「大日本電影協會」在中國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大肆製作宣揚偽滿「國策」的影片。從1937年至1945年,該協會在中國拍攝了600餘部影片,其中半數為系列新聞紀錄片,如《新聞周報》、《大東亞戰爭特報》等。
從1938年到1943年,日軍曾經對重慶進行過200多次空襲,出動戰機9000餘架次,投擲炸彈兩萬多枚,炸死炸傷市民數萬人……這段被稱為「重慶大轟炸」的史實曾經被紀錄在長達6個小時的電影資料片中,攝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隊的隨軍攝影師、德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記者以及原國民黨中央新聞製片廠的攝影師。這些資料片在二戰後曾經被美軍繳獲,後來幾經輾轉才流入國內。2001年6月4日,根據這些資料片剪輯而成的51分鍾的關於「重慶大轟炸」的紀錄片在重慶試播,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場劫難的紀錄片。
1949年9月底,25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來到中國,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兩個攝影隊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分別被編入了兩部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這兩部影片於 1950年7月17日全部製作完成,上映後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均獲得了「斯大林獎」一等獎。這兩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國人在華拍攝的最早的彩色紀錄片。
1955年,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國「新浪潮之母」盛譽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作為藝術顧問一同前來。1958年,已經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來到中國,拍攝了紀錄片《早春》,反映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江南農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與羅麗丹花費5年時間拍攝了由12部影片組成的大型系列紀錄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藝術影院同時上映。也許是由於滿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閉鎖國」已久的中國的需求,此片僅在法國的映期就長達6個月,後來又在西德、比利時、巴西等國播映,受到廣泛好評。1980年代中後期,他們花費同樣多的時間在中國拍攝的另一部紀錄片《風的故事》更成為紀錄電影史上的傑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1972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這部影片讓安東尼奧尼和他的電影在中國遭到全國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紀錄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樣:這些影片與拍攝對象之間的關系冷淡,從來沒有成功地與他們進行過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觀光客拍攝的旅行日記般的有關中國的印象而已。然而這部影片卻真實地記錄了幸福中國,與現在人們所想像的"史無前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⑷ 麻煩告訴我外國人在中國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或者紀錄片比較好的名字,謝謝了

外國人在中國拍了個
紀錄片:美麗中國
電影:末代皇帝,龍帝之墓,黃石的孩子,面紗,殺死比爾,生死格鬥,伯爵夫人,上海紅美麗,碟中諜3,神奇四俠2,古墓麗影,地心歷險記 (最後也有哦),功夫之王,星戰前傳3,生死有命,月光集市到中國

⑸ 有哪些電視劇是外國人在中國拍的

外國人一般不會去別的國家拍電視劇。因為電視劇可以推動旅遊(像木府風雲)。所以才有日劇,美劇,韓劇。外國人在中國拍的應該是處於利益吧!

⑹ 廣電總局明令禁止外籍藝人在國內發展!對此你怎麼看

廣電總局發布限制已假如外籍的藝人在大陸發展。其實應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很多明星走紅後加入了外國國籍,但在中國還是賺了錢。娛樂圈的高收入不是給外國人的。

娛樂圈中暗藏的巨大利益

我想指出的另一點是,有些演員在中國賺了錢。雖然沒有加入外國國籍,但他們在國外買了房子和豪宅。至於這些恆星,我們有合理的理由推測,一旦我們遇到困難,它們隨時會離開我們。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路司司長曾向廣電總局提交了一份限制「外國國籍明星」參與國內影視錄制的條文。也就是說,那些已經轉為外國國籍的明星,未來將被限制在中國拍攝和參加綜藝節目。這個消息真的很受歡迎!

⑺ 廣電總局嚴禁外籍藝人在國內發展!娛樂圈終於要被整治了嗎

廣播和電視禁止外國藝術家來中國賺錢,而不是國內藝術家,因此娛樂業不會結束。限制外國藝術家來中國賺錢將趕走許多非中國公民的藝術家,使他們無法在中國賺錢。外國藝術家來中國不是為了發展,這對中國的娛樂圈影響不大。娛樂圈的藝人層出不窮。畢竟,他們不會在其他行業賺錢。

許多人在零後首次登場。娛樂業是輝煌的。許多人想進入娛樂業,成為明星藝術家,這是許多人的夢想。因此,娛樂業不會有冰。很多人都想站在這個宏偉的地方。在這么多人中,最終會有一些優秀的藝術家支持中國的娛樂圈。

⑻ 我們看到的電影有外國公司獨立在中國境內拍攝的嗎

沒有。《電影管理條例》第18 條規定,電影製片單位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可以與境外電影製片者合作攝制電影片;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與境外電影製片者合作攝制電影片。電影製片單位和持有《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單位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到境外從事電影片攝制活動。境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獨立從事電影片攝制活動。

⑼ 外國人拍攝的運行中國記錄片,為什麼一些不對外開放的企業卻同意外國媒體進來采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請

你好!之前《中國青年報》文化周刊有刊登過這種事例,我發給你看看:
在過去3年中,我們製作的紀錄片25%與中國有關。」美國探索頻道亞洲公司製作部總監維克蘭·夏納說,世界在關注中國,同時對中國紀錄片有著極大的需求量。但是,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中國區高級經理鄭也夫卻感慨找不到適合他們播出的中國紀錄片,「只好選用外國人製作的中國題材紀錄片。」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上,來自50多個國家的500多位專業人士在廣州交流、交易、評優,甚至進行激烈的探討。
中國紀錄片委員會副理事長冷冶夫舉例說,曾有國內影視公司與外國片商簽署協議投拍一部環保類系列片,可到了節目完成的時候,在北京收片子的「老外」們傻眼了——盡管節目中的采訪是「中英文對照」的字幕,但由於沒有解說詞,盡管翻譯一個勁地講解,他們就是看不懂,因為保護水土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在片子中缺少必要的介紹。如果為了紀實而紀實,堅持在節目中不用解說詞,那隻能使片商放棄購買。
來自英國BBC,負責從全球購買節目並進行聯合製作的尼克說,好的影片正是因為它有「非常好的解說、非常好的故事情節」;丹麥二台負責全球紀錄片、電視作品采購的梅特說,他每年負責購進700個小時的節目,更希望紀錄片在解說詞方面能夠打動人。
「其實,中國也有很多優秀的導演、製作人,只是在製作方式上如何與國際對話還存在差距」。對於供需雙方的矛盾,廣州電視台台長李錦源說,中國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製作了許多優秀紀錄片,但東南省份紀錄片卻持續多年低迷。這並不是因為東南省份沒有適合的題材,而是因為沒有「容易拍攝的題材」。
正當中國自己的製作人找不到好的拍攝題材的時候,許多外國人卻在中國完成了中國題材的紀錄片。此次紀錄片大會中,荷蘭影片《中國造》、英國影片《秦始皇——中國的締造者》便是其中的代表。
來自馬來西亞的莎朗·盧伯覺得,除了拍攝質量,優秀的紀錄片必須非常感人、非常理性,能夠滿足觀眾的好奇心。「中國的紀錄片製作恰恰在這方面有所缺失,沒能全方位觸及觀眾的興奮點」。
拿本屆紀錄片大會「關注貧困」的主題來講,有49個國家的169部作品參加了評優活動。評委會主席米歇爾·諾爾介紹,從本屆大會參評作品的內容來看,既有來自發展中國家對於自身貧困問題的深刻思考和解除貧困的有力措施,也有來自發達國家在面對全球化浪潮造成的新貧困問題的幫扶策略。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的製片人比較偏向反映貧困的現象,這在全球是大同小異的;而國外的製片人熱衷於挖掘當中的原因,很容易引起社會的共鳴。
李錦源表示,當中國在進行原汁原味自己創作、銷售時,國外已經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方案交易。從目前中國的紀錄片現狀看,把我們的文化形成方案介紹給國外的優秀製作團隊,這樣會更加適合各國觀眾的口味,同時也更好地推介了我們的文化。
不過,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能僅僅是題材輸出國。在中國紀錄片從小作坊向模式化、產業化、國際化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紀錄片製作人不僅要懂得「把中國的故事說給外國人聽」,同時也要打開大門走出去,嘗試「把外國的故事說給中國人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⑽ 外國人在中國拍戲 拍攝 錄音需要辦理就勞簽證是嗎 怎麼辦理這個簽證 需要去那個部門辦理

摘要 如果是非商業演出的話申請中國訪問簽證(F)即可。如果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演出則需要辦理中國就勞簽證(L),因為涉及到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