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枕邊禁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枕邊禁書

發布時間: 2022-07-24 05:55:51

『壹』 枕邊書的影片評價

Things that make the heart beat faster.
From the creator of 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r comes a sensuous tale of passion, obsession and revenge.
《枕邊禁書》是一部艱難的電影,混雜著令人難忘的愛與文學之美。
——大不列顛電影評論
格林納威以一種古怪的方式製造了文學與肉慾的狂歡。
——紐約時代周刊
沒有幾個導演能達到格林納威的工作水準,有些傢伙就是天才。
——視覺周刊
《枕邊禁書》被建構成一次神秘的宗教儀式,或者是某種虐待成性的謊言。
——華盛頓郵報。

『貳』 鄔君梅的演藝經歷

1990年她加入了美國演員工會並被邀請成為奧斯卡終身評委、也是第一個亞洲女星被美國《人物》(PEOPLE)雜志評選為「世界最美麗50個人物」。
1993年主演電影《喜福會》飾演AnMei的母親,鄔君梅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安梅祖母的形象,並被美國《Vogue》雜志贊美為「美麗傷感的亞洲面孔 」。 1993年主演了奧利弗·斯通導演的《天與地》以及在1996年主演了彼得·格林納威導演的《枕草子》。 1994年被邀請擔任美國金球獎頒獎嘉賓。
1996年全球風雲人物婚禮特刊」,鄔君梅一身美人魚婚紗加小白帽的完美裝束,被《人物》評為「年度第一最佳著裝新娘」。1996年鄔君梅的歐美代表作、也成為她表演生涯的重要突破是英國藝術經典影片《枕邊禁書》(thePillowBook),她在片中有驚艷的全裸演出。影片獲得了嘎納電影節「一種矚目」大獎。而亞洲觀眾更贊賞的則是她多次演繹了傳奇女子宋美齡,從《宋家皇朝》到《建國大業》,她被贊譽為「宋美齡專業戶」。
1997年主演電影《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飾演權力慾望的宋美齡。該電影榮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故事片。
在2005年鄔君梅夫婦兩人投資並拍攝了中美合拍片《紅美麗》,由奧斯卡編劇、導演、製片,鄔君梅除了主演身份外,還同時兼任製片人,完成了從幕前到幕後的亮麗轉身。2005年與周迅合作的電影《美人依舊》, 風情萬種的社交名媛「瓔子」。
2010年3月4日華裔影星鄔君梅在春節期間從美國飛抵上海並低調進組,加盟電影《雪花秘扇》的拍攝與李冰冰合作出演。鄔君梅扮演的是全智賢的姑姑,這個角色是一個非常時尚的現代上海女人,優雅、風情又見多識廣。
2011年11月5日第二屆「鄔君梅和朋友們」明星名流慈善高爾夫邀請賽在九龍山將軍高爾夫會所開賽。鄔君梅夫婦、張紀中、朱時茂、尤勇、李寧、滿文軍等明星系數亮相為慈善活動添彩。
2013年與孫儷、張譯、張晨光等主演電視劇《辣媽正傳》,鄔君梅扮演了時尚主編李木子。
2014年參演大型古裝言情輕喜劇《金玉良緣》,在劇中飾演金夫人 。
2015年參演的電影《我是女王》於4月15日上映,在這部影片中鄔君梅飾演的是女王三號Tina。
2016年,參演電視劇《是!尚先生》 。

『叄』 枕邊書的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從《動物園》到《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格林納威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鋼鐵般冰冷的美學訴求和容不得任何感傷情緒的殘酷。作為一個導演,格林納威一直在嚴酷的邏輯和盲目的暴力中尋找他的激情,尖刻而鋒銳地剖析著這個世界。所以,很難想像他在《枕邊禁書》中竟然流露出了溫情。盡管這部電影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樣有冰冷和智力表現癖的特點,但故事所承載的浪漫和結局的柔軟,讓人忍不住懷疑,格林納威是不是真的要轉變他對世界的態度了。
一如既往,《枕邊禁書》依然被一種格林納威典型的儀式感所包圍,但似乎並不成功。作為故事線索的書法變成了裝飾,尤其對一個東方人來說,電影對書法的強調絲毫不會給人以愉悅,相反有庸俗化的危險。很顯然這是格林納威對東方的誤讀,他不可能真正了解東方真正的精神所在,只能流於淺薄,滿足於異國情調的自我安慰。
電影的敘事也顯得平庸,矯飾。視覺效果雖然柔軟精緻,構造了大量重疊的蒙太奇效果,但只是些氛圍化的東西,虛假而不自然,充滿了偽文藝的味道。演員們似乎是爬上了一輛公共汽車,被售票員格林納威所奴役,變成了一堆不誠懇的符號。相較而言,格林納威早期的電影更為堅實有力,各種電影元素都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用他特有的方式顛覆傳統的電影觀念,盡管有以虛無反抗虛無,以暴力反抗暴力之嫌。
【關於導演】
彼得·格林納威1942年4月5日出生於英國威爾士。最早就讀於森山公學,後來進入沃爾瑟姆福雷斯特藝術學院。從20世紀60年代,他開始製作自己高度實驗性的電影。格林納威的電影為他帶來了巨大國際聲譽,也為他帶來了廣泛的爭議:風格主義、精英主義、蒙昧主義、智力表現癖和厭女癖,各式各樣的帽子紛紛戴在了他的頭上。
格林納威認為大部分電影都是空洞感傷的,包括很多實驗性的藝術電影——這些所謂的藝術電影和好萊塢的主流電影一樣,為格林納威所蔑視。自1982年拍攝《畫家的合同》之後,格林納威執導了一系列表現貪婪和黑暗具有視覺顛覆性的影片,他的電影內容堅深,形式多樣,敘述語法與主流的單一性方式大異其趣,具有不可辯駁的實驗性和深度。盡管從未取得過好的票房成績,但格林納威還是贏得了一大批忠實的觀眾。
格林納威最著名的一部電影是《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這部電影以驚心動魄的人類自我吞食結尾,混合了性、裸露欲和對英國撒切爾主義的尖刻批評,堪稱一部卡夫卡式的諷刺寓言。這部電影粗暴乖離,在美國也引起了極大非議,和菲利普·考夫曼的《亨利和瓊》,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捆著我,綁著我》一起被列入臭名昭著的NC-17級,導致熱心的影迷只能在少數幾個小劇場欣賞該片。1993年拍攝的《魔法聖嬰》更是突破了格林納威的極限,因此至今在美國沒有進行過商業放映,幾乎沒什麼人看到過這部電影。
大量精心雕琢的畫面表現出的日本宮廷生活的東方情趣,當然還有大量展示的人體與書法結合的美。最特別的當然應該算是十三章「人體書法」《枕草子》的展現過程。
【影片分析】
影片以日本宮廷女官清少納言描述宮廷生活的名著《枕草子》為背景,以一名在人體上書寫的日本女書法家諾子為主人公,展現了以書法美為代表的東方情趣,以及東方式的壓迫及反壓迫。影片中的情節發展,幾乎都與東方書法和《枕草子》有關。諾子在父親的熏陶下,接受了身體的書法,甚至認為這是唯一的書法。在母親的熏陶下,諾子接受了《枕草子》,並以現代的清少納言自勉。少年諾子接受著東方美學的意境和旨趣的培養。諾子最初只是一個身體書法的接受者,這是她東方女人的命運。或多或少象徵男性性徵的毛筆一直在征服著肌膚,這是筆與紙的關系,也是男與女的關系。
諾子婚後在自己家中縱火,是她對父權(父權的代表是出版商而並非自己的父親)和夫權的反抗。而在獨立生活之後,她才逐漸由「紙」變成了「筆」,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而出版自己的「枕邊書」,成了諾子挑戰世俗、挑戰父權、挑戰自己的行為,她和出版商共同的雙性戀情人謝朗成為她的第一本書。影片中十三章《枕草子》書寫、出版的段落,和《七宗罪》頗有點相似,最後在收到「死刑者之書」之後,出版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既完成了自我解放的勝利,又終結了父權的繼續,也為這種廣義概念上的父權對自己父親的侮辱報了仇。這和格林納威在著名影片《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最終結果,也有共通之妙。
英國著名導演格林納威早期拍攝過很多試驗性很強的短片,後來又長期為標榜另類風格的英國電視四台拍攝影片,所以他的影片一向以風格手法怪異著稱。他學生時代的繪畫經驗又使得他的作品追求畫面的精良與視覺上的沖擊力。這兩點,在這部影片《枕邊書》中得到了加強與融合。
格林納威的所有影片都情節怪異離奇,這部影片也不例外,諾子在人身上書寫十三章《枕草子》,然後交給出版商的情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而出版商在見到最後一章「死刑者之書」之後,竟然心甘情願交出性命。這些極度風格化的情節和細節很難令人接受,但在經過格林納威更加風格化的畫面表現之後,反而顯露出迷人的美感。不過在短暫的視覺美消逝之後,面對空空的銀幕,影片中的一切又是那麼令人迷茫。
影片拍攝手法中最大的特色,是創造性地運用畫中畫的手法。這些形狀、位置、大小變幻不定的小畫面和整個大畫面之間構成多種視覺和結構關系,大部分是與大畫面書法對位的小畫面說明,還有很多是回憶的畫面,也有類似於疊畫的電影語言功能。多功能、多層次的大小畫面的嵌套與並列,形成復雜多變的語言風格和畫面表現力,這是格林納威在影片中進行的一項電影語言的試驗。
影片的故事如何,表現了什麼,這雖然是一部影片必備的重要元素,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格林納威這部影片的故事性面對大量充滿東方情調的精製畫面和實驗性的電影語言,已經退居到次要位置,只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適合的載體而已。在眾多主流的故事性影片中,格林納威的這部《枕草子》令我們看到了一部精彩而富有啟發性的「另類」電影。
《枕邊禁書》以兩位時代相隔、內心卻有默契聯系的女性的日記為敘述主軸,大量運用電腦新科技,將各個年代、各種時空發生的時間以「畫中畫」的形式在同一個電影平面展開,開掘出前所未見的電影語法。有些時候我們明顯感覺可以用切換處理的鏡頭,他都以「畫中畫」的形式代替,平行蒙太奇在他的電影中成了「平面蒙太奇」。透過「畫中畫」,觀者、劇中人,以及隱藏的電影導演位置是相等的,觀眾所看到的人、事物無意不是透過導演之眼在觀看。
格林納威是第一個在電影中大量運用「畫中畫」技術的導演。大小畫面使時間、空間的跳躍成為可能。大小畫面中的影像可以是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地點、彼此相關的事件,如大畫面是出版商與傑羅姆在出版商家中做愛,小畫面是諾子返家四處尋找傑羅姆不著,(打破了平面蒙太奇的對剪常規)諾子因此駕車前往出版商家中(大小畫面至此空間結合為一),她來到落地窗外看到大畫面中的景象,傷心而去。而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如10世紀宮廷女官清少納言與20世紀90年代清原諾子的命運交相呼應,導演以同一銀幕中的大小畫面處理。發生在不同時間重復的事件,如諾子兩次到出版社(相隔20年),同時出同一銀幕的不同畫面上。
在一個大畫面中創造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小畫面,其大小及位置可以隨心所欲改變調整,這種技術早已運用於電視。《枕邊禁書》使用電腦處理影像科技,將影像一層層疊上,每一層影像可以是發生於不同時空的事件,但彼此又關聯著,或互為因果,或表達同一事件,將同一個主題——性主義的書寫加以變化、重復、互相結合,影像與本文既疏離又雜糅的結合。格林納威以精確的剪輯、精心設計的故事結構、豐富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將銀幕上多個畫面在敘述語法、電影形式的各種可能性上作了多樣化的呈現,這種時間、空間跳躍顛覆了主流電影單一性的時間順序。盡管有很多觀眾沒有這樣的電影習慣,它在影像和敘事上的高度實驗性和顛覆性造成觀眾讀解的吃力,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得到這樣的判斷,彼德·格林納威的「畫中畫」的使用有著明顯的敘事策略,它要突顯的是銀幕的存在、電影導演的存在,進而對電影即物質現實的復原進行了質疑。當然,在這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要表達:女性的位置。
簡評:
編導彼得·格里納韋認為「肉體與文學」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主題,令人興奮而且賞心悅目。影片中有不少在肉體上寫字的裸體鏡頭,但影片拍得非常清雅,與一般的裸露片大異其趣。
【訪談】
《枕邊禁書》——肉慾與書寫
克利斯朵夫·豪索尼:你的大部分電影都深深滲透著西方文化歷史的影子。是什麼促使你冒險轉向東方的?
彼得·格林納威:好吧,從《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開始,我花很長時間拍了三部電影,主要是關注幽閉中的歐洲。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給我很多參考,包括這種藝術形式對性和暴力的使用,當然還有誇張的表現手法。我把它們和一些狀況做了比較,盡管這些比較能不能被觀眾理解還有爭議。這幾部電影之後,我打算拍一個三部曲,從《普羅斯佩羅的魔典》開始,到《魔法聖嬰》,本來還有一部電影,是關於戀屍癖的。所有的演員都要超過65歲,因為我想使用英國的一些不錯的演員。我們的預備資金非常少,再者,這是一部關於戀屍癖的電影,因此我們需要補充的資金非常多,所以我想偷偷拍這部電影,這樣外界就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麼了。65歲以上的演員、戀屍癖和故作神秘的拍攝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好主意。所以我稍稍改變了一點方向,從書架子上找出一個劇本,這個劇本是我1984年寫的,當時就叫《肉慾與書寫》。
東方有書法藝術,寫的是一種象形表意文字。日本的書法與文學幾乎是同時發展起來的,有差不多長的歷史。文本和影像,糾纏的愛欲一下子就交織在了一起,於是我就有了主意,考慮把書法作為一個隱喻。很多年以前,我偶然讀到了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這是一部女性文學作品。我必須要說,《枕邊禁書》和《枕草子》並沒什麼互相解釋的關系,但是這本書確實給了我啟發,我發現生命最終要依靠的兩種力量:肉慾和文學,而且,遲早我們會被這兩種力量所激發。這樣,一部電影的基石就有了,就是文學與肉慾的狂歡。這種本源性力量表,你看到文學就看到了肉慾,看到肉慾也就看到了文學。這就是電影的主題,自我放縱與內心的騷動。
克利斯朵夫·豪索尼:你過去的電影讓我震驚的是你總是陶醉於在狂暴中直接裸露未經裝飾的身體,《枕邊禁書》有了新的發展--很顯然,你在這部電影中一直在修飾那些身體,讓他們漂亮起來。
彼得·格林納威:我想我需要考慮肉體存在、肉體性、裸體和裸露(裸露是邪惡的,但是裸體只是一種展示),我需要把這些想法滲入我的電影。但是,不可避免,每一次我們都會碰上不同的想法。如果你看過我的《動物園》的話,你就會發現電影的主題很簡單,就是關於腐朽與墮落的--好的,對很多人來說,這部電影肯定是醜陋的,英國的電視中擠滿了自然史節目,這類節目有一個事先假定的觀念:世界是某種未知力量安排給我們的一個美好的放縱的地方,而我們,只是一群觀眾。但是,任何一個進化論者,生態學者,或者環保主義者都知道硬幣是有兩面的:我們不僅要面對生,還要面對死;不僅要享受成長,也要忍受衰敗。
這部電影對呈現非常關注。諾子身處兩難:她是不是能找到一個恰好是好情人的優秀書法家,或者找到一個恰恰是優秀書法家的好情人?或許你已經明白了「身」與「思」在這部電影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我找到了完美的結合點,就是這種肉體的無常感,我也想搞明白自己是不是能很好的平衡這幾種矛盾的情感

『肆』 我想要伊萬·麥格雷戈的全部電影啊

1.
地鐵故事 Tube Tales (1999) (segment "Bone")

播放
返回頁頂

演員:
1.
風暴突擊者 Stormbreaker (2006) Ian Rider

2.
機器人歷險記 Robots (2005) Rodney Copperbottom (voice)

3.
星戰前傳之西斯的復仇 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 (2005) Obi-Wan Kenobi

4.
停留 Stay (2005) Sam Foster

5.
神秘島 The Island (2005) Lincoln Six Echo/Tom Lincoln

6.
戰鴿快飛 Valiant (2005) Valiant (voice)

7.
"Tribeca Film Festival Presents" (2003) Himself

8.
大魚老爸 Big Fish (2003) Ed Bloom (Young)

9.
隨愛沉淪 Down with Love (2003) Catcher Block

10.
速度 Faster (2003) Narrator (voice)

11.
少年亞當 Young Adam (2003) Joe Taylor

12.
星戰前傳之克隆人的進攻 Star Wars: Episode II - 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 Obi-Wan Kenobi

13.
黑鷹計劃 Black Hawk Down (2001) Spec. John Grimes

14.
紅磨坊 Moulin Rouge! (2001) Christian

15.
諾拉 Nora (2000) James Joyce

16.
燃情追蹤 Eye of the Beholder (1999) Stephen Wilson

17.
魔鬼營業員 Rogue Trader (1999) Nick Leeson

18.
星戰前傳之魅影危機 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1999) Obi-Wan Kenobi

19.
啞巴歌手 Little Voice (1998) Billy

20.
天鵝絨金礦 Velvet Goldmine (1998) Curt Wild

21.
天使愛情鳥籠伴 A Life Less Ordinary (1997) Robert Lewis

22.
看誰在尖叫 Nightwatch (1997) Martin Bells

23.
蛇之吻 The Serpent's Kiss (1997) Meneer Chrome

24.
奏出新希望 Brassed Off (1996) Andy

25.
艾瑪 Emma (1996) Frank Churchill

26.
枕邊禁書 The Pillow Book (1996) Jerome

27.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 Renton

28.
藍汁 Blue Juice (1995) Dean Raymond

29.
同屋三分驚 Shallow Grave (1994) Alex Law

魔鬼一族 / 淺墳

『伍』 想了解一些文藝電影的資料,最好是國外的好的電影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真實還是想像

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都在這里玩了一個大大的花招。本來這不成一個疑問,英文名字中"legend」本身就包含有 "傳說」之意(義大利原文是什麼呢?)。但是影片一開始導演卻讓邁克率先登場,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讓大家相信1900是真實存在的。自然所有的聽眾都像我們,既對他的話抱有懷疑,又對他的故事充滿興趣。所以那個樂器店老闆最後才會站起來,伸伸腰懶懶地說:"好了,你的故事編得真好,可是我們的店要打烊了。」

沒有人相信1900是真實存在的——也許除了邁克和導演。但是導演真的相信1900存在嗎?其實他的這種拙劣的"伎倆」正表明了他是最懷疑的一個。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試圖對別人進行說服的。那麼他在這里實際上利用了人們的不相信作為了講故事的一個策略。但是我不能不說這種策略並不見得有多高明,因為這是已經被用濫了的一個手段。而到最後,導演還讓邁克試圖去挽救1900顯得更加的拙劣,導演弄得太"現實」了,以致於故事失去了傳說的那種美。

看到所有的人在邁克的努力中被弄得暈頭轉向,我不由暗自發笑。他們似乎最後都被邁克說服了,相信了有這么一個怪癖的天才存在。而我更吃驚的是,最後的邁克依然那麼年輕,而在此之前他的名聲早已遠播,為什麼似乎除了邁克沒有一個人知道他,而需要邁克那麼費神地去一個個說服?

無主題變奏

這部影片很難讓人找到一個合適的主題去分析。從一開始1900就存在於船上,並令人神奇地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彈鋼琴這樣一個高難度的音樂本領。他一開始沒有下過船,我們無法分析原因,我們只看到了導演給我們的呈現。這時他還沒有看過陸地,所以他不可能產生最後的那個念頭,要不就無法理解他曾經產生過到陸地上轉轉的念頭,並幾乎把它付諸於實踐。這時我們只能把他沒有下過船這個事實解釋為他沒有想過下船,或者是他相信了他那黑人爸爸的話,岸上有吃人的大鯊魚。但是很顯然,後者除了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有可能產生效果外,在他成年後恐怕是無法再產生那樣的影響的——否則我們只能把他解釋為白痴。所以這時他的不下船隻能說是一種偶然,而沒有原因,沒有原因也就沒有意義上的價值。他後來聽到了那個農民詩人(他能聽到海的歌唱,並說出那一席話,不是詩人是什麼?)的話,開始對岸產生了一種嚮往,這更與整個影片的精神主張相悖逆,此處岸反倒顯得更有神秘感,而意義重要。再到後來,他遇上了那個女子,愛情產生了,他上岸的沖動更加強烈,終於他要下船了,這讓我們的心懸了懸,我們興奮而緊張,然而就在這時出現了那經典的一幕,在船舷上,他瀟灑地把禮帽扔到了大海里,然後重新回到了船上。我們說,直到這個時候他不下船的想法和行為才具有了真正的哲學意義,並凸現了價值。然而此時他的人生已經臨近結束,影片也即將結束。那麼從整個影片來看,我們怎麼分析它始終貫穿統一的主題呢?

真誠還是虛偽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可能就是1900與爵士樂鼻祖的那段比拼。但是那段太戲劇化了,也就顯得太做作了。先不說爵士樂手,1900那似乎真誠投入的感動也讓我不是十分舒服——但我不能不承認那一刻他感到了我,能為自己的對手鼓掌的人是值得人欽佩的。一對一的比拼進行得很激烈,導演運用了各種能夠想得起來的手法對整個氣氛進行了烘托(但是我要說這些手法都沒有新意,比如說通過觀眾的表情來側面表現),等1900被迫彈起《聖誕之歌》時我的心很激動,我以為真正的精彩就要出現了,等到1900重復爵士樂手的演奏時我依然對導演抱有期待,但是等最後1900彈起那首令觀眾激動萬分,也讓銀幕下的影迷激動萬分的樂曲時,我卻感到了失望。導演還是無法自拔地落入了俗套。他以為彈得快就是好音樂嗎?那麼大家都比快好了!這讓我想起金庸的武俠世界,在那裡,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不屑於用武器的,或者是用最鈍,如未開刃的黑鐵,或小孩子用的玩具,如木劍,甚至樹枝、木條等等作為兵器。而他們的武功往往也是溫和的,如太極拳,但是因為他們是高手,所以他們釋放出來的力量又是最強大的。我本來以為1900也會是這樣的高手,他彈最簡單的《聖誕之歌》,彈爵士樂手彈過的樂曲,外行人是吃驚的,不理解的,但是高手如爵士樂鼻祖者他應該是能聽得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同樣一首曲子,在1900的手裡卻像獲得了新生命,正是這讓他黯然認輸。我想這總比讓1900拿跟香煙燃鋼絲要有意思的多吧。

還有1900一開始是退縮的,他似乎不能理解爵士樂手為什麼要同他比賽,他"真誠」地為爵士樂手鼓掌,並感動得淚水長流。但是他似乎忍受不了爵士樂手的一再相逼,終於暴露了真面目,有點惡狠狠地對爵士樂手說:"混蛋,這是你自找的!」這句話讓我吃了一驚,一瞬間他開始的真誠在我的大腦里都化為灰燼,只留下了他此刻的表情,他剛開始的真誠此刻彷彿帶了點陰暗的色彩。我不喜歡他這樣,我倒寧願他一直傻傻地傻下去。他不要跟人爭斗,他就是他,一個純粹的與世無爭的只愛音樂的天才!

愛情小插曲

看到一半的時候,1900還沒有表現出一絲對女人的興趣,這讓我有點暗自著急。我認為一個沒有下過船的人,愛情對他來說可能更富於傳奇。以他當時的名氣,他的身邊應該環繞著數不盡的美麗的女人,她們應該為他著迷,他也沉浸其中,享受愛情的甜美。但是不,導演似乎忽略了這一點,只讓一個肥胖的小號手追隨在他的身邊。然而到了後半部,導演似乎終於覺得有必要關注關注這位傳奇年輕人的私生活了,於是給他安排了一次奇遇,而碰巧的是這個女主人公正是曾給他過影響的那個農民詩人的女兒。她也正好是要去找她的父親。因為她的出現促成了以下幾件事情:第一,1900完成了他唯一一張唱片中的那首樂曲,從這一點上來說,她,或者愛情,給了他靈感;第二,因為她沒有能接受他的禮物(奇怪的是她說的話他都聽到了,而且那時她離他更遠,且她的聲音肯定不如他的大。唯一的可能的解釋是他處於下風口。但是從常識上判斷,他處於上風口的可能性倒更大一點。),所以他把那唯一的一張唱片毀掉了(邁克把它修整好,塞進了鋼琴里,但是也許他應該把它收藏起來留個紀念更好,他不怕1900再把它毀掉嗎?);第三,因為她(當然也因為她的父親),1900准備上岸去生活,去聽聽大海的聲音。並間接促成了他那個偉大的念頭。從這里來講,那個女孩子的出現是恰當的,但是他們的愛情總讓我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彷彿只是為了完成一個儀式,或者如上面所說推動故事情節的一些發展。因此在這里她只是起到了一個道具的作用,愛情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要去死?

1900 最後的死讓人心裡很難接受。如果要怪的話,我認為應該怪導演。因為1900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不是嗎?1900懼怕上岸,只是因為他感到陸地太遠了,城市遠得看不到盡頭。這讓他心裡發慌。他怕自己陷入到這種無窮無盡中去,從而無法再純粹地沉浸於音樂之中。因而套用一個朋友的話來說,"他要的是純粹。」他熟悉——也是他感到最舒適——的世界就是一條那樣的船,每次人再多也不過2000人。他就生活在琴鍵上,而琴鍵也是有限的。從始至終,他表達的都是一個"空間」的概念,他不是天生喜歡船的,也不是天生就要生活在船上的,只是他習慣而且不得已。並且他表達的"船」並沒有強調必須是"此船」,那麼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換一條船他同樣可以快樂地生活下去。那麼我們為何不給他換條新船,而必須讓他跟這條舊船一起死去呢?

這樣的質問也許會讓導演、也讓所有的觀眾尷尬,這將使故事的結局急轉直下,並失去那一層人為抹上去的浪漫色彩。

也許我這樣的分析太冷酷,也太不藝術化了!

一個浪漫化的結尾想像

盡管我說這是一次非浪漫化的旅程,但是並不表示我就那麼反對浪漫化。事實上,不管是對《海上鋼琴師》,還是對《樹上的男爵》,對他們的結尾我都抱有遺憾。我想,如果是我的話,我絕對不會那樣去處理,在我的想像中,1900應該神秘地消失,也就是說邁克不應當找到1900,而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突然聽說在某個船上有一個天才的鋼琴家,他的演技無可挑剔,他的樂聲美妙動人,而且——據說他從不下船。從別人的描述里,邁克意識到那個人很有可能就是1900,這時一絲甜蜜的微笑悄悄地在邁克的臉上綻放,於是音樂響起,是1900狂風暴雨似的鋼琴聲,在琴聲中鏡頭轉向大海,海上有美麗的船隻,船隻背後是美麗的晚霞,船隻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剪影。琴聲像是從每隻船上飄出來的,那麼多,那麼急驟,彷彿有多個1900在一起彈奏似的。於是字幕升起……

同樣,男爵沒有必要拉上那個熱氣球,他應該在某一天,突然沿著樹向遠方爬去,越爬越遠,漸漸地在眾人驚訝的視線里變成了一個小點,最後連這個小點也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終生沒有下過樹的男爵……

什麼是權力?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力,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也可以不判他死。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力。

——《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兩條命……」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阿甘正傳》

阿甘的智商只有可憐的75,但阿甘腦袋裡的世界卻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世界。他代表的似乎更多的是一種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國精神,笨拙但努力,只要活著便竭盡全力。他周遊著歷史,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他見證著一切,自己也變成了一切中的一份子。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似乎已經成為了阿甘超然物外的精神體現。他就如一片羽毛,飛舞出自己的天空。
阿甘的青春里似乎沒有什麼遺憾,因為他很少回頭來估計自己的損失,對於他的人生,也許可以用兩段話來概括,"生命在於運動""永不停止嘗試!"

從前有個人對我說,別要任何附屬品,在你的生命中,不應該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內拋棄的東西。

——《盜火線》

警察與賊天生就是一對冤家,而他就是一個警察,他就是一個賊。他說:我不能任由你們縱橫霸道我終將為你們送葬。他說:我一定等到最後。兩個男人的故事是不乏溫暖的。

他們註定要在這個傷心的城市裡展開追逐的游戲,天生註定他們就背負了不同的使命,這讓他們只能各走各的,然後決一死戰。

電影中,劫匪之一基斯的妻子被警察拘禁變成誘餌,當基斯看見閣樓妻子,他的愛人卻含著淚擺了擺手讓他趕快走,那一刻基斯那種放不下的神情讓人過目難忘。

要麼忙著生存,要麼趕著去死!人總是要做點什麼的……

——《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個關於囚徒的故事。因為被誣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終生監禁,在壁壘森嚴中,對自由的渴望時時刻刻磨礪著他的意志。「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擁有,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相隨」。安迪很認真地對幾個好友說出這樣的話,換來瑞的沉默,過了片刻,瑞才緩慢地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後,瑞沒有再抬頭看安迪一眼,他離開了飯桌,安迪則靜靜地目送他離開。鏡頭上搖,看見鐵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終沒有放棄用自我救贖去尋雜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似乎始終在自由信念的引導下,在這不可逾越的高牆內,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著艱苦的抗爭,於是,他用了19 年的時間,挖開了一條常人幾乎要挖600年的隧道,他在500尺的糞坑中匍匐前進,魔鬼的黑暗與上帝的光芒如同壓在一層薄紙的兩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嚮往的海水與天空已經近在咫尺,他終於用自己對黑暗制度的背叛與追求自由的理想締造了一個現代的神話。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

——《四根羽毛》

史詩式電影《四根羽毛》原本是一部描述榮譽與恐懼的英國文學名著,從1920年始已被六次搬上銀幕。故事講述的是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一名即將新婚的貴族軍官哈利在接到開赴北非的命名後,懷著莫名的恐懼在出征前的一晚決定退役。這一舉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英國上流社會掀起巨大波瀾。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著恥辱和藐視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別象徵著「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 Passion)」四種價值被臨陣退逃者拋棄。哈利四處流浪之後決定獨自前往北非,他化裝為阿拉伯人,在沙漠戰役中經歷磨難,克服恐懼,最終將他淪陷敵手的朋友一一救出。在故事中一名職業軍人的命運與個人的榮辱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它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剝離英雄尊貴的外衣,裸露與陽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顆世俗的心。

都市求生法則第一條——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

——《七宗罪》

人性本惡似乎一直是西方價值體系與文化觀念的主流。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被那個高深莫測的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彷彿一道蛛網暗示著觀眾:它是承載宿命的罪與罰。在自私、貪婪、充滿慾望的大都市裡,上帝曾發動過洪水來洗滌人類的靈魂,而那個罪犯卻似乎只想用鮮血來召喚那宿命的審判。

據說,「Seven」西方的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千萬不要恨你的敵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教父》

冷靜的法則與狂熱的慾望似乎永遠都是孿生的兄弟。哈耶克曾說,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規則」
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確定地藉此形式規則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教父卻似乎是可以自由遊走其間的駭客,只需要用很簡單的一段代碼,就可以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病毒。規則在他們的手中只是用來束縛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終目的。他們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來決定取捨,以彌補法律在自由社會下的不足。

維托.科利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構建一個以宗教為掩護的家族,當然,這個家族裡,維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從來都是不動聲色地來貫徹他的主義。

道德似乎在這里變成了遮羞布,而手段才是決定一切的發家之路……

——《天堂電影院》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每個畫面都可以帶你在記憶里翻山越嶺。

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

在他的童年時代,村民們都喜歡到鎮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慢慢的,還是小男孩的也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再後來,小男孩在一場膠片引起的火災中救了老放映員,老放映員的眼睛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小男孩當上了放映員。後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

三十年後,成名的Salvatore回來參加老放映員的葬禮。老放映員給他留了一份禮物,那是當初被鎮上的神甫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每一場吻戲,每一場吻戲如走馬燈般在寬大的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終身職業,選擇家庭,選擇 xxxx大電視,選擇洗衣機,選擇汽車,選擇CD機,選擇健康,選擇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買第一所房子,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分期付款的三件套西裝,星期天傻乎乎收看無聊電視,邊看邊吃零食,選擇苟延殘喘,選擇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這樣的傢伙面前丟臉……

——《猜火車》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垃圾場」,如果說何勇的高亢是一種醒著的痛,那麼馬克的憤怒更像是一種被麻醉後的蘇醒。

這是一場醞釀於青春期的暴動,一種叫揭竿而起的反骨,一次不願意回家,只願在冷冷的街燈下孤獨游盪的叛逆。

這電影彷彿有一種呼喊,要麼砸碎這萬惡的社會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要麼完全的融入其中,當一個隨波逐流的傻蛋。

他們尋找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大麻或者鈔票去咒罵周遭的一切,你也說不清他們是睡著的,還是醒著的,「土豆」說:「時裝在變,音樂在變,迷幻葯在變,一切都在變。」

馬克終於「醒悟」,在出賣朋友後,大笑著撲入那個他曾經鄙視的世界。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也許是一次結束,但影片早就已經告訴我們:當馬克鑽進那個骯臟的抽水馬桶,一個新的世界就已經誕生了。

世界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

——《愛瑪》

根據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愛瑪》是英國與美國1996年聯合出品的彩色片。

影片以愛瑪·伍德豪斯這一漂亮、聰明、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子為主角並充作穿線人物,通過諸多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關系,向觀眾闡述了兩個觀點:

其一,婚姻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其二,成功的婚姻必須門當戶對。

但什麼是愛情呢?在一部瑞典電影中,有兩個男人互相談論女人,A對B說:別傻了,她們根本不需要愛,她們需要的只是重視,獨一無二的重視。大仲馬曾說,其實世界本沒有快樂與痛苦的區別,有的只是一種狀態和另一種狀態的比較!死去的人不會欺騙我們。

自由就是這么來的可奴隸也是這么來的。

——《勇敢的心》

事實證明,人民的自由並不是靠法學家們精心編纂的字眼或者君主們大發善心而得到的。自由對於無產者來說,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勇敢的心》以恢弘的手臂描繪了壓迫與自由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這種對抗大多是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他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結構的矛盾。

對於一個努力來說,自由的含義也許僅僅意味著他的脊樑不必再受到鞭撻,他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威廉·華萊士其實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天賦人權」,哪怕流干鮮血。這種精神令人敬畏。但時代的先行者們往往只能用眼睛洞穿那幾百年後的變遷,因為醒來得太早,他們大多鬱郁而不得志。在教條主義盛行的中世紀提倡自由意志,就如伽利略發現地球是圓的。威廉·華萊士追求的意義就在於,雖然註定失敗,但畢竟觸痛了那根神經。

蒼蠅不會恐懼,蒼蠅也不會感到羞恥......蒼蠅也不喜歡政治......"。
――《蒼蠅》

這部帶有科幻味道的電影曾該片被評為有史來最惡心的影片之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將有機物分解後異地合成的實驗。就在這位科學家拿自己進行試驗時,一隻蒼蠅混進了容器,合成的結果是科學家有了一個蒼蠅頭,而蒼蠅有了一個人頭。這種驚世駭俗的想像力加上一定的科學理論當做證明,顯然引起了人們心底深處的恐慌。而在另一個世界,重組一個自我,似乎更像是對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作出的深刻探討,哪怕它的形式有點讓人無法接受。而對生活的思考,對政治的深刻理解,則更像是一個寓言故事。
據說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大奴隸主蘇拉在涉足政治以前是個心地善良的青年,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在他的《希臘名人比較列傳》中說,年輕時的蘇拉天真活潑,臉上掛著笑容,極富同情心,常常會因為同情而潸然淚下。然而到了後來,他卻變得殘酷無情。盡管他以權力和榮譽會敗壞人性為由譴責過分地佔有權力和榮譽,但是他並不努力去限制自己的權力欲和榮譽感,而是拚命地去追求。他不僅使自己在追求權力榮譽時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也使他的競爭者們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
所以路易斯?博洛爾說,政治使人變得罪惡。

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
――《墮落天使》

殺手將在明天死去,愛情只是寂寞的慰籍,《墮落天使》似乎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世界沒有你真正要的堅持。
生活就像我們上小學時候的算術題:有一個水池N立方米,進水管每小時進水A立方米,出水管每出水B立方米,請問什麼時候水池是滿的呢?沒有任何一個公式可以計算生活。成年以後的你就會明白,進水管是你得到的人生體驗,出水管是你消耗的青春,而這個水池永遠不會注滿,它代表不可能完美的人生,裡面是空虛、掙扎與茫然。但是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
--《美國美人》

中產階級的萊斯特.伯哈姆已經活不到一年了,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麼跡象。
他就著在那個繁華的美國,一個溫暖而安靜的市郊,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卡羅琳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珍妮。該有的都有了,可他的家庭並不象外人看到的那麼幸福。他的工作沒有成就,他厭倦了他所做的一切,終於有一天,當萊斯特遇上了剛做完中學籃球賽拉拉隊的珍妮和安吉拉時,他立刻被安吉拉的美麗深深地打動,心中的那種久已死去的感覺好象又重新的復燃了,他的生活也慢慢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年的他落入了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愛情幻想中,事態逐漸地向著十分有趣卻無法預料的方向發展......
也許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幻想而變得有意義,但起碼它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另外一種意義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可能不,愛一個人需要付出嗎?是的!而且是無怨無悔的!――《天使之城》

塞思是洛杉磯上空的一位天使,他終日奔走於生死之間,目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天,他來到一家醫院,可惜他來晚了一步,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病人已死在了手術台上。主刀大夫瑪吉?瑞絲認為這是她的責任,她失去了自信,精神也一下垮了。塞思決定留下來幫助瑪吉戰勝精神上的危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愛上了美麗的瑪吉。為了能真實地接觸到瑪吉,他冒險使自己顯了形。
天使的愛也許更帶著幾分人世間所未有的純凈,而塞思卻發現自己無法真正進入凡人的世界。面對著無法割捨的對瑪吉的愛,為了能與瑪吉一起分享生活的快樂,他毅然決定放棄天使身份,墮落於人間,從此做一個凡人。這對於他來說也許要付出相當大代價的願望,但是在願望與付出之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對於天使的愛情,在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女孩都曾是無淚的天使,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時,便會流淚――於是變為凡人。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負女孩,因為女孩為你放棄了整個天堂!

『陸』 伊萬·麥克格雷格演過哪些電影

伊萬·麥克格雷格在學校原本修習的是音樂和戲劇,為了發展演藝事業而不再升學。從影不久與丹尼·鮑伊爾合作《魔鬼一族》獲英國影藝學院肯定,也讓大家注意到了他的演技。兩年後兩人二度合作叫好叫座的英國小品《猜火車》,成功的從英國市場打入全球,這個公認的電影邊緣人,用《猜火車》中經典的痞子形象和驚世駭俗的表演讓人們領略了他的瘋狂與叛逆。後來的《枕邊書》和《天鵝絨金礦》,伊萬那毫不顧忌地裸露,不得不讓影評人們感嘆於他的表演慾望。 伊萬·麥克格雷格的完美讓人感覺不真實,他可以是《猜火車》中那個頹廢叛逆的青年,也可以是《星戰前傳》中矯健果敢的「歐比旺」,或者是《紅磨坊》中痴情纏綿的風流才子。在復古浪漫愛情片《隨愛沉淪》中,他扮演的是一位能讓女人為自己瘋狂的「花花公子」,但接受媒體采訪時,伊萬·麥奎格坦白地說:「我從來就不是花花公子,因為我沒有那麼多錢打扮自己。」 眾所周知,伊萬·麥克格雷格十分抵觸好萊塢,反感、鄙視,一樣都不少。但奇怪的是,好萊塢卻很熱衷於這個不聽話的大男孩兒,也不遺餘力地將他推向了真正巨星的地位。也許只有這樣一個叛逆的另類,才可以在和女人翻雲覆雨之後,立刻擺出一副天真的表情在《大魚》里給人們講述童話故事。 最近幾年裡,伊萬相繼主演了《少年亞當》、《逃出克隆島》、《停留》、《風暴突擊者》、《波特女士》等口碑不一的影片,2007年與柯林·法瑞爾聯合主演了伍迪·艾倫執導的《卡珊德拉之夢》,2008年的新作是與休·傑克曼、米歇爾·威廉姆斯、Maggie Q等人合作的《旅行者》。 個人最喜歡他的《猜火車》,強烈推薦年輕人去看
記得採納啊

『柒』 鄔君梅是誰

簡單解釋就是《蝸居》裡面宋思明的老婆~
16歲便在黃蜀芹執導的影片《青春萬歲》中擔任角色。以後又陸續參加拍攝了十六部影片。 1987年,她在義大利導演貝魯托維奇的著名影片《末代皇帝》中扮演「文綉」,為她今後走上國際影壇打下基礎。同年,她留學美國,進入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旅遊管理專業讀書。
1989年,進入加州洛杉磯大學電影系學習。在美留學期間,曾接拍《忍者龜》、《喜福會》、《天與地》、《中國的影子》、《鐵與絲》、《枕草子》等近十部影片,又出演了《宋家王朝》,國產片《玫瑰漩渦》,曾被美國 《人物》雜志評選為「世界最漂亮美麗的50個人物」之一。她於與一個美國導演「奧斯卡」結婚後又回到上海拍攝了《玫瑰漩渦》。她的演出事業中的重要突破是英國片《枕邊禁書》(Pillow Book),她在片中有全裸演出。 她在沒有演文綉之前名氣不大,出國後,因《末代皇帝》一片的影響,不斷有片商邀請她拍電影,對於一個華人女演員來說是極幸運的。鄔君梅認為自己的外表並不很出眾,當演員實在沒有優勢可言,但她的氣質、風度獨具魅力,能使外表煥發出一種持久的吸引力。她的容貌頗有東方女性的細致、精巧。多年的奮斗,使她的演技逐漸成熟,表演形成了一定的風格,中國觀眾可以從電影《宋家王朝》中宋美齡身上證實這一點。想成為明星,需要有機遇,有機遇沒有才華也不會成功,機遇加才華是鄔君梅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在好來塢幾乎與陳沖齊名的國際影星的重要因素。
美國國籍的演員鄔君梅說:「國籍、護照都只是一個符號,『我是中國人』這個事實是永遠改變不了的。」作為美籍人士的她這句話很有名。但鄔君梅並沒有對加入美國國籍時所做的宣誓做出解釋:「我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敵人。我將真誠地效忠美國。」

電影作品
1983年《青春萬歲》
1984年《黑蜻蜓》飾 秦婉
鄔君梅影視作品(15張)
1986年《超國界行動》飾 Tong Nian
1987年《末代皇帝》飾 文綉
1990年《鐵與絲》(hon and Silk)
1990年《龍在中國/中國的影子》飾 Moo-Ling
1991年《強殖裝甲》飾 Mizuki Segawa
1993年《來自越南的消息》飾 France Tran
1993年《天與地》飾 Madame Lien
1993年《喜福會》飾 An Mei的母親
1993年《忍者龜3 時空戰士》飾 Mitsu
1997年《宋家王朝》飾 宋美齡
1996年《枕邊書》(Pillow Book)《枕草子》
1996年《玫瑰漩渦》飾 林蕙
1996年《玫瑰香》
1998年《沖出越戰》飾 Lee
1998年《豬眼傳奇》
1998年《盲》飾 Natalie
1999年《八又二分一女人》飾 Kito
1999年《陌生的世界》飾 日本女性
2000年《玫瑰漩渦》
2000年《五星級殺人夜》飾 Nicole Chan
2002年《赤擊行動》飾 Wu Wen Li
2003年《奪寶生死戰/2068解碼行動》飾 Diana
2005年《美人依舊》飾 Ying Zi (合作:王志文、周迅)
2005年《中國先生》
2005年《伊芙與火馬》飾 May Lin Eng
2006年《紅美麗》飾 朱美麗 (合作:葛優、孫紅雷)
2008年《桃花運》飾 葉聖嬰 導演:馬儷文 ( 合作:葛優、范冰冰)
2009年《建國大業》飾 宋美齡(合作:張國立、陳坤、佟大為)
2009年《情系梧桐》
2010年《雪花與秘扇》(合作:李冰冰)
2010年《琴動我心》飾 母親
2010年《戒煙不戒酒》飾 陶劉雁 (合作:朱時茂、陳佩斯)
2011年《讓愛回家》飾演:女警劉衛華(合作:斯琴高娃、葉童)
2010年《查無此人》 (合作:羅家英、喬任梁)
電視劇集
1985年《走向遠方》
1994年《手足傳奇 / 流浪美利堅》飾 Lili
1994年《手足傳奇2 / 流浪美利堅2》飾 Lili
1994年《手足傳奇2 / 流浪美利堅2》飾 Lili
1994年《手足傳奇2 / 流浪美利堅2》飾 Lili
2001年《走過舊金山》飾 金利華
2005年《鬼語者》飾 Prophet Ghost
2009年《蝸居》飾 宋太太
2010年《遠去的飛鷹》飾 宋美齡
2011年《小洋樓》飾 金雅秋

『捌』 枕邊書完整版電影

枕邊書.The.Pillow.Book.1996.BD.MiniSD-TLF.mkv

『玖』 介紹些好看的英國或美國電影

比較老片子如下:
人鬼情未了 第一滴血系列 奪寶奇兵系列 虎膽龍威系列
星球大戰系列 洛奇系列 終結者系列 回來未來1-3集
比例中片子如下:
塘鵝暗殺令 兵臨城下 愛國者 旭日追凶 阿甘正傳
偷天陷阱 石破天驚 第五元素 生死時速1 大話王 神探飛機頭
侏羅紀公園系列 沉默的羔羊 七宗罪 阿波羅13號 變臉
拯救大兵瑞恩 E.T外星人 這個殺手不太冷 泰坦尼克號 楚門的世界
蜘蛛俠系列 碟中諜系列 與狼共舞 白頭神探系列 星河戰隊 1
黑衣人1-2 人工智慧 活火熔城 珍珠港 蝙蝠俠系列
綠色奇跡 靈異第六感 盜墓迷城系列 角鬥士 暗流 心理游戲
超時空戀愛 死神又來1-2集 楚門的世界 《蒸發密令》 真實的謊言
比例新片子如下:
霹靂天使1-2集 佐羅的面具-1 極限特工系列 . 魔戒三部曲
地獄男爵 X戰警系列 冰河世紀 非常人販1-2 史密斯夫婦 怪物史萊克12
本能1-2 超人歸來 後天 金剛 加勒比海盜系列 初戀50次
黑客帝國系列 超人總動員 V字仇殺隊 bad boy1.2

『拾』 求一部恐怖電影的名字。

是《吸血魔嬰》嗎?裡面還有一個女的洗澡時被咬死是不是?
感覺這部不是很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