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的收益怎麼理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的收益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6-22 10:25:45

⑴ 電影如何投資,收益怎麼算的

摘要 電影投資,是很多人感興趣卻又不甚了解的一個行業。大家不知道電影投資收益怎樣計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盡的介紹一下。

⑵ 電影投資的利潤是怎麼計算的

首先一部影片,我們可以查詢到它的總票房,我們要根據總票房的金額來計算出它的分賬票房。
公式如下: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也就是投資方能賺到的錢)=總票房- 3.3%(國家稅收)-5%(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0%~57%)院線分賬。
所以一部電影投資方通過院線票房能夠賺到的錢大概是這部電影總票房的30%~42%,根據不同的院線收費標準的不同,它也是有一個區間范圍的。那麼
個人投資成本
個人影視投資收益= ——————————%*可分賬票房
影視項目總投資成本
這就是你個人參與影視投資能分到的錢的大概數額。
當然這只是個大概數額,還有好多細節產生的費用,比如說中影數字代理費等,在這里呢,我就不給大家做詳細講解了,如果感興趣的可以留言給我,我再給大家介紹。
下面我們拿吳京投資的《流浪地球》舉個例子,《流浪地球》總投資3.2億,吳京投資6000萬,占整個《流浪地球》項目總投資的18.75%。
而《流浪地球》的總票房是46億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大約為40%
可分賬票房=46億X40%=18.4億
中影數字代理費大約為5000萬
所以,吳京的影視投資收益大概為
18.75%*(18.4億-5000萬)≈3億
投資6000萬,賺取了3億,5倍的投資回報率。

⑶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⑷ 電影院收益怎麼算

關於國內「院線——影院」盈利模式
http://wenku..com/link?url=5vUrC-a-1zuxBl8VFRVf5BqcCgYckDXlWqfRS

直接網路可得,百分百正確
滿意請按答題先後採納~
你的採納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謝謝!

⑸ 電影收益怎麼算

片商收入:票房分成+DVD收入+國外版權(國產片這個形式多,好萊塢大片一般不賣版權)+電視台買播放權等。
片商支出:拍片成本+宣傳費用。

電影票房是怎麼算的然後怎麼算一部電影的收益

票房是指在影院上映後的收入。電影的收益除了電影上映以外,還包括出售海外版權、出售音像製品版權以及其他電影衍生產品的收入。

⑺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⑻ 投資一部電影,電影的收益主要是分幾項

與其它投資產品不同的是,電影作為一種內容資源和版權資源,其擁有更多的收益來源和收益渠道。以電影《靚麗人生》為例,在國內和海外院線及網路三方發行,那麼電影收益至少包含了以下6種:
① 院線票房收益
這個顯然是毫無疑問的,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也是電影的主要收益之一,這是電影主要的盈利渠道,在電影市場日益繁榮的當下,動不動上億上十億的票房,一定是會吸引很多投資者的注意的,如果運氣好投資了一部成本只有幾千萬,票房卻高達上十億的片子,估計都得偷著樂。
② 廣告收益
目前市場上投資收益高的院線電影,大部分都是商業片,而商業片,基本上都少不了贊助商。一般一部大製作的商業片會有很多贊助商排隊等著打廣告,這些廠商為了品牌能夠在電影中露面,往往都要向電影製片方支付高昂費用,而這些,也是電影的收益之一。
③ 網路版權收益
一部院線電影主要收入除了院線票房收益外,還包括在網路平台播放的版權收益。
一般來說,影片下映後,都會在各個視頻網站及相關APP上播放,而這些都會產生一定的收益。視頻網站一般會根據點擊量進行付費分成。有些認購合同中,投資人也可以享有這部電影的視頻網站的分成收益。
④ 電視台版權收益
和網路版權收益類似,院線影片下映後,若電影版權賣給電視台,投資人按照認購合同約定,還會享有這部分收益。
⑤ 海外版權收益
這部分收益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對於大陸電影的發行收入和版權收入。雖然目前這部分收入不高,但同樣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⑼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一個有力的證明是,歐洲電影業也曾在「二戰」空前繁榮,與美國持平,年觀眾量都達到40億人次,而當1960年,美國減少至12億,歐洲還保持著30億。但後來的與現在的歐洲電影業與美國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尤其在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商業大片出產方面。要了解個中原因,需要分析一部電影的出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即製作、融資與發行。 確定劇本與演職員,制定拍攝計劃。如果只是一部自娛自樂的片子,當然只需要自己喜歡,但要讓這部電影符合受眾口味,叫座賣座,就需要製片人有相當的經驗和市場判斷力,還要選定有票房號召力演員或導演,簽訂合同,然後,拿著這份完備的包括合同的計劃去找錢——這些說起來容易,但是,如果不是一個有實力的製片人,那就需要有一副能起死回生的口才,才可能說服一個名導或大牌明星加入。 找錢的途徑,在市場化了的電影產業中有很多種。由於電影實在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因此很少有投資人會單獨投資——除非是國家投資——以便分擔風險,這是從好萊塢到中國國內已經通行的做法。但是,歐洲的做法是,政府會補貼很大一部分資金,補貼最高的比例甚至達到70%-80%,這導致了一部電影的放映收入僅能支付一個很小比例的製作費用,比如在實行國家補貼後的法國,這個比例是30%。這種電影保護政策並不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或者可以大膽地說,任何過分的保護都會帶來產業的裹足不前,並無法自己維持生計;同樣的例子還有台灣的電影業,也因補貼政策持續下坡,最終蕭條,這恐怕不是一個《海角七號》可以挽回的。 要想出產一部能賺錢的電影,必須要靠商業化運作。中國內地的電影產業正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運作方式也越來越商業化,從融資方式就可見一斑。近年來,國家明顯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成都傳媒集團在2007年就參與投資了《赤壁》,這種傳媒集團合作投資拍片的案例越來越多。 除了出資人,還有銀行貸款,甚至以植入式廣告拉到贊助也成為一部電影製作的資金來源,在這一點上,中國電影商業大片的商業化比起好萊塢有過之無不及。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馮小剛式的商業大片有很強烈的文化地域特性,不需要太多考慮這個地域以外的觀眾口味,而好萊塢商業大片則需要弱化這種東西,造出一個更全球化的口味,這樣的植入式廣告顯然不符合好萊塢的大片們。而還有一種靠預售融資的辦法,除了功夫片,大部分國內的電影都還不大適合採用這種方式。 發行則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環節,貌似簡單,找到一個發行商,然後聯系院線,談好分成,在中影和上影那裡就更簡單,因為有自己的院線,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果沒有這種便利,發行商是不會幫你的電影付宣傳的費用的,在現在電影宣傳費用節節攀升的情形下,這塊費用不得不大大計算在內。《十面埋伏》上映前,張偉平花2000多萬在北京工體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首映式,此片盡管口碑極差,但票房一路飆升,直至2.5億,可見宣傳之功。從廣義的成本概念來說,一部商業大片的成本預算中,至少有20%是宣傳費用。甚至有說法,即使在製作上省錢,也不能讓宣傳寒磣。 所以,貌似票房大熱的影片,實際未必賺錢。中國電影業分配票房利潤的比例基本上是50%給影院,40%給製片方,10%給發行公司,而製作方面要再減去製作費用、宣傳費用、片酬人工,可能一部過億票房的電影也是賠錢的。 但是,一部電影的收入不僅僅只有票房一個來源,「每當出現一個影院的競爭對手,電影的收益便多了一個渠道。諷刺的是,這些渠道的誕生都伴隨著電影業的恐慌。」(周黎明《好萊塢啟示錄》)所以,當電視與錄像帶、VCD、DVD出現後,電影又有了新的生財途徑:電視播映權與Video版權售賣的收入。這些渠道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搶電影的飯碗,但又為電影新辟了財路。自從互聯網興盛起來,網上觀影也成為一個新的看電影方式,也說不定又會是電影的新財路,當然,需要規范。

⑽ 如何理解電影投資,如何看待電影投資

我們公司是有電影投資的 我們自己投資 然後有時候也拉一些人一起投 很多是1份幾十萬起投 一般一共就幾十份 不過投資有風險 樓主要多查查 現在騙子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