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阿根廷電影怎麼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阿根廷電影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8-31 11:28:06

A. 有哪些故事背景關於南美洲的優秀電影

南美洲的電影背景都是南美洲或者說拉丁美洲
有幾部老電影都不一定能找到。
《乾渴》 La Sed (1961,91分鍾,黑白)
導演:Lucas Demare
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阿根廷新浪潮電影,盧卡斯·德瑪雷這部如史詩般悲壯的影片講述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時期一位孤膽英雄的一生,一掃以前舊阿根廷電影中好來污化的枯燥模式,最後英雄悲壯犧牲的場景成為阿根廷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61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影節最佳影片。
《燃火的時刻》 The Hour of the Furnaces (1968, 260分鍾, 黑白)
導演: Fernando Solanas 與 Octavio Getino
勿用質疑, 這部長達260分鍾的《燃火的時刻》是南美洲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紀錄電影!導演索南納斯與赫蒂諾是阿根廷新浪潮電影運動中最優秀的紀錄電影導演, 他們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合作的幾部紀錄片幾乎都是堪稱傑作, 而1968年這部耗時5年才完成的宏篇巨作真實紀錄了阿根廷整整50年中的混亂和苦難, 戰爭和黑暗專政統治下人民的悲慘生活, 表達了對政府的強烈不滿, 影片在阿根廷禁映近20年, 導演索南納斯也被流放到法國直到80年代才得以回到祖國繼續拍片. 但這一切卻不能阻止其成為南美洲電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傑作.
《################車, 一場遭遇》 Taxi, an Encounter (2001, 90分鍾, 彩色)
導演: Gabriela David
《################車, 一場遭遇》是近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阿根廷電影之一, 導演加布里拉.大衛是阿根廷老導演Mario David的兒子, 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影, 79年16歲的時候就拍攝了第一部短片, 但直到十年後的89年才又導演了另一部短片作品, 又等到10年後的2001年才終於拍攝了第一部劇情長片, 這部影片與賈木許的《夜的世界》有點相似, 也是講述一個################車司機在一天晚上所遇見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攝影極其出色, 把夜幕下燈火中的布伊諾斯愛麗斯的街道小巷展現得如此迷離朦朧,夢幻而美麗, 是一部極有詩意的藝術電影精品. 2001年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最佳攝影等獎.

《雙軌人生》 One Life and Two Trails (1997,112分鍾,彩色+黑白)
導演:Alberto Arvelo Mendoza
作為90年代委內瑞拉青年電影人中的傑出代表,門多薩拍出了兩部異常優秀的影片,《雙軌人生》是其中的第一部,看這部影片首先難忘的是片中優美的安第斯山景色,影像如油畫一樣精美,一位遲暮老人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回到自己在山中的老屋,回憶自己的一生。1997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拉丁美洲電影。

《街道的規則》 Huelepega: Ley de la calle (1999,105分鍾,彩色)
導演:Elia Schneider
1999年拉丁美洲最佳影片之一。青年電影導演艾利亞.斯雷徳的第一部影片,最近才找到的DVD來看,影片拍得很不錯,講述加拉加斯貧民區孩子們的生活現狀,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

《能看到大海的房子》 A House with a View of the Sea (2001,95分鍾,彩色)
導演:Alberto Arvelo Mendoza
門多薩的第二部傑作,這兩部影片使我真正認識並喜歡上他的電影,他的影片風格細膩而感傷,攝影優雅,構圖唯美,經常用長鏡頭表現人物動作和內心世界,有著像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一般的深情和詩意。這部傑出作品為他贏得了廣泛贊譽,是一部不可不看的拉丁美洲電影。

B. 阿根廷電影的發展

F.阿亞拉
是這一時期成名的重要導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涉及當代政治問題的《領袖》(1958)和《競選人》(1959),其他還有《被俘虜的葆拉》(1963)、《幻想的日子》(1979)、《紙醉金迷》(1984)、《惡夢的過客》(1984)等。
L.托雷·尼爾松
是最有國際聲譽的阿根廷導演,他的作品富於理性,有深度。《天使之家》(1957)、《最後一幕》(1959)、《1900年的一個美男子》(1960)和《圈套里的手》(1961)等影片,批評了政治寡頭和貴族階層的某些觀念。他的作品還有《馬丁·菲耶羅》(1968)、《自由的石頭》(1976)等,他的影片一再遇到審查的麻煩。 在國家頻繁政變之中,於60年代末期出現了「第三種電影」。1968年,在阿根廷出現若乾地下電影小組。其一由5名導演(R.貝切爾、N.帕特諾斯特洛、H.H.斯塔格那羅、A.菲舍爾曼和R.德拉托雷)組成,名為「五人小組」,他們主要是創作與現實毫不相乾的實驗電影。另一小組名「解放電影小組」。該小組認為電影的使命在於參加人民的解放戰斗,它的主要代表人物F.E.索拉納斯和O.赫蒂諾,於1966~1968年間在地下完成的巨型紀錄片《燃火的時刻》是這個小組的綱領性作品,它揭露了阿根廷和整個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勢。此外,還有些電影工作者匿名拍攝一些地下影片,如《阿根廷解放之路》等。「第三種電影」有一個地下發行放映網。
70年代初,一些導演開始拍攝「政治電影」,如R.格萊塞爾拍出《墨西哥:凍結的革命》(1970),H.德龍拍出《屠殺行動》(1972)。70年代中期,在庇隆夫人執政期間,一些導演利用有利時機,拍攝了少量揭露性的有一定社會意義的故事片,如H.奧利韋拉的《動亂的巴塔戈尼亞》(1973)、R.烏里切爾的《克布拉喬》(1973)等。 1983年10月R.阿方辛當選總統後,宣布取消審查,成立國家電影局,任命M.安廷為局長,電影事業逐漸復甦,一批質量優秀、內容深刻的影片既贏得了國內觀眾,也獲得了國際聲譽,如《不再有痛苦,也不會忘卻》(1984,H.奧利韋拉導演)、《參議院謀殺案》(1984,J.J.胡西德導演)、《醒悟》(1984,A.多利亞導演)等。M.L.本貝格的《卡米拉》(1984)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還有相當一部分影片表現出一種對歷史的反思,其中以L.普恩索的《官方說法》(1985)最有名,該片觸及了阿根廷社會最敏感的「失蹤者」問題,獲198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根據1983年4月頒發的電影法草案,國家電影局從全國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10%,對影片實行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