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做廣告和拍電影哪個更掙錢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做廣告和拍電影哪個更掙錢

發布時間: 2023-01-30 16:14:32

❶ 現在的影視公司拍電影電視劇都是怎麼賺錢的求教大家。

廣告、贊助、投資、票房、這些都是。廣告收入其實就是招募廣告商,然後用廣告商的錢做廣告。然後就是電影賣座之後的票房收入,除去稅收和付給演員和班底的錢,就是經紀公司和影視公司對半分了,裡面還有一些像贊助、票房都是影視公司可賺到錢的。建議你去廈門眾海世紀影業了解了解,可網路了解更多。

❷ 是拍電影賺錢多還是拍電視劇多

對於藝人來講還是電影賺錢吧,但是對於受眾面打開知名度電視劇更快
這就很多大牌藝人仍然要拍電視劇的原因
記得好像以前看趙薇采訪,她曾經說過從不拍電視劇到後來就接電視劇的原因
而且真正的大牌藝人是靠活動和廣告來賺錢的
像這次戛納新浪采訪范冰冰,她就說拍電影賺不幾個錢。

❸ 廣告和宣傳片哪個掙錢

那肯定是廣告賺錢。
宣傳片和廣告片的區別在哪?
1.廣告片更加精細化,內容更加正式,可以投放幾乎所有的媒體渠道、廣告片針對是一款產品或者是業務,直接轉化的目的性更強,單品轉化效果極好。
2.而宣傳片的優勢在於能推廣企業整體的形象,能做事件營銷、活動促銷宣傳等,能推廣企業的所有產品和業務,節省所有產品去單個做廣告片的成本。
什麼樣的宣傳片內容形式,能盡快的達成盈利目的呢?
3.市場營銷中,促銷一直都是提升產品銷售額的重要市場手段,活動促銷類宣傳片,這也是展示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形式。
廣告片如何更好的實現盈利呢?

廣告片拍攝製作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轉化,廣告片時長普遍較短,投放渠道基本也不受限制,而對於今天來說,無論以哪種營銷推廣方式,為了讓人更容易接受信息,甚至連廣告片都開始傾向於內容營銷了。
廣告變的更軟了,廣告片對產品痛點的把控變高了,內容創意的展現形式要求更高了,對產品過分包裝的要求降低了,用劇本展現形式以及產品本身去打動人,廣告片製作精度變高了。
今天的廣告片開始帶有一絲宣傳片的營銷理念在裡面,那就是要凸顯出來產品核心價值,訴說、影響、煽動,用廣告片包含的內容價值促進消費。這也是河南全道文化傳媒拍攝製作宣傳片、廣告片時的營銷理念。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抖音短視頻的營銷效果一樣,他們在是做有文化內涵、獨到見解、技能、趣味性的優質內容,但不知不覺間舌尖的美食火了,抖音里小豬佩奇手錶、搖擺向日葵,化妝品、小熊服裝、答案茶、各種特色美食產品等都火了。

這種廣告片的形式,對於當下的消費者而言,可謂是極受歡迎的,並且由此帶來的消費轉化甚至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的廣告片拍攝製作,要始終圍繞著產品本身深挖痛點,去講好故事、去做有意義的優質內容,要翻來覆去、旁敲側擊地把你的產品說清楚、功效演繹得還要更有意思,讓大家更容易接受, 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讓客戶消費者認可和消費轉化。

❹ 拍廣告比拍電影電視劇還要賺得多嗎

要看什麼廣告啊,名牌就高,否則收入就一般啊

❺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

問題一:電影是如何賺錢的? 一部影片的誕生主要有製作、融資和發行三個方面,製片人需要考慮這三方面的商業形式。通常情況下有以下四種可能性,但需注意,這種分類不是絕對的,很多影片會綜合不同門類的特徵,因此每部影片的合同都可能是一種「創新」。
第一種:分步驟投入。資金分幾步到位,合同中規定,當某些條件滿足時,如劇本完成、卡司選定等,下一步的資金便自動到位。第二種:包裝買賣、貨成交易。製片人或經紀人先將影片的要素組合好,如確定劇本、主要演職員、拍攝計劃等,然後找一家電影公司,以求得到它們的投資。一旦對方答應,簽下合同,然後拿著合同再去找別的資金,包括銀行貸款。等影片拍竣,電影公司便來提貨(拿底片)。第三種:預售或稱賣片花。在一部影片尚未拍攝完成前,先將影片的發行和放映權分門別類賣出去,但是,賣片花得到的一般不會是現金,而是期票,因此製片人需要到銀行去按一定折扣兌換成現金。賣片花的成功率一要看製作班子的陣容,二要看行情。一般情況下,一部影片靠預售大約能得到60%的製作費用。第四種:私人集資。一般只適用於低成本影片,由製片人通過私人渠道融資,需要成立有限合夥公司。
資金的多寡、融資的難易,是跟製作方對影片的控制權成反比的。預算越高,資金由好萊塢大廠包辦,往往意味著製作方必須放棄諸如劇本的定稿、卡司的選擇、最終剪輯權等藝術許可權。如果是電影公司負責開發項目並發行,那麼,製片人只是一個雇員而已。所謂的「獨立製片人」,真正的獨立程度因人因項目而異。製片人策劃工作做得越多,籌集到的資金越多,他的獨立程度也就越高。隨著製片人工作「能耐」及職能的增加,電影公司的重要性就相對削弱。在電影公司承擔的各種角色中,關鍵的不是製作,也不是融資,而是發行。
發行聽起來很簡單。西方的電影院大多掌握在幾條院線手裡,發行商不就是跟固定的幾個客戶打打電話,介紹產品,然後在報紙和電視上打打廣告?的確,發行工作無非就是那麼幾件事,但你若不進那個圈子、不是八大電影公司之一,你就根本做不到這些工作。發行商和放映商歷來有矛盾,但它們之間的你爭我奪彷彿是老夫老妻吵架,別人休想乘機插一腳。
在北美市場,放映商的提成有兩種方法:一是收取一筆固定租金,然後再提一個較小的比例;另一種是不收租金,但提一個較大的比例,另外,提取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高。按照業內規矩,發行商在北美市場提成30%,海外市場(指北美之外)提成40%。注意:這里說的發行提成沒有包括廣告費,那些都是另算的。而且,按現在的行規,一部商業大片,宣傳費按製作費的大約50%來預定。
至此,我們來算一下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製作費花了5000萬美元,北美市場賣了1億美元的票房。它是不是一舉賺了5000萬美元呢?非也。首先,媒體報道的1億美元票房沒有減掉放映商的所得。讓我們採用前面介紹的公式,即發行商從中拿回7000萬美元的收入。接著,發行商需要提取它的30%,剩下的就成了4900萬美元。而那5000萬美元製作費還需要加上2500萬美元(即5000萬美元的50%)的廣告宣傳費,這一算下來,就成了7500萬美元支出減4900萬美元收入,變成了虧損2600萬美元。怎麼樣?傻眼了吧?
周邊收益才是搖錢樹
好萊塢不靠票房掙錢早已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課題,美國著名的好萊塢經濟學家愛德華・艾波斯坦在他的研究中點破了這塊藝術聖地的經營之道:今日的好萊塢已經不再是「夢工廠」了,本質上它已經變成一種服務機構――一個關於夢想的交換所。
好萊塢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由於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巨大的家庭娛樂市場正向電影公司頻頻招手。現在,只有不......>>

問題二:電影靠什麼賺錢?怎麼賺錢?具體點 票房

問題三:拍電影怎麼賺錢,電影都有哪些盈利模式 黑衣路人 認為賺錢首要條件就是會做營銷廣告,會引流技術,不會營銷,不會引入客戶人群,再好項目也賺不到錢。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廣告在現代商業里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什麼樣的廣告才能算是一條好廣告呢?美國著名的文案大師休格曼說,廣告想要有效果,必須要有能捕獲消費者的幾種心理誘因,咱們一起來聽聽。
第一個心理誘因是建立參與感。回憶這樣一個場景,當你去商場購物的時候,賣衣服的導購員會建議你試穿,賣食品的老闆也經常讓你試吃,如果你一開始就拒絕,那你肯定不會買,但一旦你試穿或者試吃後,你購買這個商品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商家的這種行為就是為用戶建立參與感。好的廣告也是這樣,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越是吸引人的廣告,往往就越給用戶建立參與感。比如說有這么一條跑車的廣告,我念給你聽聽,「駕駛這輛新車去逛一圈,感受下炎熱的傍晚駕駛時風吹過你頭發的感覺,把油門一腳踩到底,嘗一下瞬間被沖擊力頂到座椅背後的滋味,看一下精美的電子顯示屏,這是這款跑車帶給你的速度」,怎麼樣,聽我說完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在夕陽下開著這款跑車?這就是用語言或者畫面為用戶建立參與感。
第二個心理誘因是建立權威。黑衣路人 覺得人本能的心理傾向就是相信專業和權威,比如說一個數碼小白想去買一個電腦,他一定會先問問身邊懂電腦的朋友該怎麼買,能不能陪他一起去,告訴他各種型號的區別,最好連買哪個都幫他決定好。再比如有時候我們去買西瓜,都要慣性的問老闆這個西瓜甜不甜。所以商家給產品做廣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塑造專業權威感,比如你可以在廣告里列很多數字參數做對比,來顯示自己的專業。小米手機就經常在發布會上這樣做,然後得出自己行業地位領先的結論,這也確實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
第三個心理誘因是建立聯系,就是把客戶已經知道的東西跟你的產品聯系起來,這樣就消費者才會更容易接受。比如說煙霧探測器剛剛面市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干什麼的。廠商在打廣告的時候就說,這個產品是「天花板上敏銳的鼻子」,一聞到家裡的煙霧就會發出警報。這個人性化的類比一出現,立刻就拉近了產品和客戶之間的距離。還有一個例子,美國曾經出過一款產品,可以遠程式控制制汽車的啟動,在你離車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按一下鑰匙扣大小的按鈕,汽車就會自動打火,你一上車馬上就能開走。最爽的是夏天,你一開車門就能感受到涼爽的空氣,再也不用像在蒸籠里一樣,苦苦等著溫度一點一點降下來。休格曼給這款遙控裝置起了個名字叫「黑手黨的自動機關」,是不是一聽,就聯想到了黑手黨遙控汽車爆炸,眨眼間幹掉對手的火爆畫面?是不是很酷?
第四個心理誘因是喚起歸屬感渴望。黑衣路人認為人人都有對歸屬感的需求,這是天生的。好的廣告就能做到喚起消費者的需求,讓他們感覺到買這個產品,我就能屬於我喜歡的群體。舉個例子,美國的萬寶路香煙,它的廣告成功塑造了一種頹廢的雅痞之美,西方人都想要這種氣質,當然就喜歡萬寶路香煙;再比如,賓士汽車一直標榜的是,開賓士的人就是財富的擁有者,那想做有錢人的人,想炫耀自己的財富的人就願意買賓士車;沃爾沃後來也採取了歸屬感的策略,宣傳說自己的用戶是學歷最高的。隨後幾年,沃爾沃高學歷用戶果然越來越多。所以說,廣告只要給消費者想要的群體氣氛,他們就會自動歸隊了。
黑衣路人:產品要想賣得好,營銷廣告還是得更走心才行。但是要注意,做任何營銷都要走正道,不要做不合天道的產品和營銷,更不要做欺騙群眾的事情。目前網上是魚龍混雜,小白們也要多注意防騙。如果想了解營銷本質,聯系黑衣路人(新浪博客有聯系方式)可以網路找: 黑衣路人新浪博客
黑衣路人最後提醒你:生活不易,很......>>

問題四:電影是怎麼賺錢的? 他們簽了合同的嘛 都談好了的嘛 我引進你的電影 按提成的嘛 我現在就在微信上做電影行業 還不錯

問題五:一些免費電影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啊? 可以利用自己的伺服器來建個站啊,你給他錢就差不多.
呵呵,找資助不如弄個GG廣告,賺廣告費和流量費.

問題六:網路大電影如何掙錢 你所謂的網路大電影確切的應該叫 新媒體電影。
時長一般在60-75分鍾之間。在網路平台傳播、放映。
他們賺錢渠道很簡單。
1,投資少,最低有幾萬塊錢拍一部的。
2,廣告植入、贊助招商。
3,與出品、播放平台分層,在網路平台非會員要按照5元一次收費。
4,點擊率高,播放平台會給一部分。
5,衍生品以及後續招商。
你所謂的微電影,大多數是為某品牌、產品來拍的,這個跟廣告商業性質差不多。
還有一部分人就是拍著玩,或者為了自己作品考慮,以後作為樣片為了扎錢用的。

問題七:電影院是怎麼賺錢的? 影院的收入主要來源是票房的分賬,影院和院線之間在價格上五五分賬。院線在下發一部電影的時候會規定一個影票的最低售價,也就是說電影院在任何的促銷基礎上不得低於這個價格。其次影院的收入是電影的貼片廣告,每部電影前面的廣告有一部分是院線植入的,這個部分也是要給影院一些分賬的,另外的部分是影院自己所拉來的廣告植入。一般電影前面都會有貼片,離正式影片越近的廣告越貴。再有影院的100%完全收入就是賣品部,所以現在影院很多小賣部都是影院收入的大頭,包括一些後產品。這些都是每家影院自主獨立經營的內容。以上基本是影院的三大收入點。當然還有一些場地的出租,和影廳的包場會議、活動等。

問題八:拍電影怎麼賺錢 票房唄!

問題九: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有些看得上的話 就買你版權 所以就有些是獨家 票房的話還要分一半給各個電影院吧
演員都是演出時說好拿的片酬 片子賣得的好壞是導演和出版商承擔 大部分的導演也是事先拿錢欠合同 出版商聘用什麼導演導演拍出來怎麼樣這風險不可能演員一起承擔 我怎麼知道你這導演怎麼樣 還有群眾演員呢,那一 *** 一也跟你等片子播完了 再大家分錢 還個問題片子是持續播放反復播放 一直在生錢 大家都在等播完再分錢,梗是有評估師預判得多少錢,然後出版商先拿錢給你們?可能嗎
你拿我們耍來玩到後面賣不出去大家一起喝西北風????你賣不出還能耍耍我們,我們都聽你安排怎麼演了,到後面大家一起一樣都不得錢 誰會做 要是這樣我閑著也是閑著 我去吆喝一聲來演電影了 你們都來聽我安排 簽好合同給你等賣了大家再分錢 沒准還能弄幾個潛規則
只能是簽的合同有條款 要是賣得好達到多少 額外再給多少你們

問題十:電影院是靠什麼賺錢?? 票房分成,零食飲料,電影周邊產品銷售。

❻ 影視公司拍電影是怎麼賺錢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兩個方式 1,就是招募廣告商,然後用廣告商的錢做廣告,廣告商給你錢,但電影前面需要有他的廣告,以此吸引觀眾的認知 2,就是電影賣座之後的票房收入,除去稅收和付給演員和班底的錢,就是經紀公司和影視公司對半分了

❼ 拍網路電影賺錢嗎

會賺錢。
1,投資少,最低有幾萬塊錢拍一部的。

2,廣告植入、贊助招商。

3,與出品、播放平台分層,在網路平台非會員要按照5元一次收費。

4,點擊率高,播放平台會給一部分。

5,衍生品以及後續招商。

你所謂的微電影,大多數是為某品牌、產品來拍的,這個跟廣告商業性質差不多。

❽ 影視導演到底賺錢嗎

很賺錢。導演的酬勞上漲速度絲毫不遜明星,僅僅十幾年而已,都已漲了數十倍。

例如2000年拍攝《幸福時光》時,張藝謀的片酬才只有30萬;到2002年《英雄》時,這個數字已經高達1000萬,超過片中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等任何一個大腕的片酬;在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之後,片酬更是高達2000萬,即使明星也罕有匹敵。僅僅12年,張藝謀片酬就漲了60多倍。

圈內另外一位大導馮小剛的吸金能力以及片酬增長速度則絲毫不遜張藝謀:1997年拍攝《甲方乙方》的時候,葛優片酬60萬,馮小剛片酬只有葛優的一半,但他採取固定片酬加票房分成模式,最終拿到了117萬;《夜宴》和《集結號》,每部影片都帶給他上千萬的收入。

《唐山大地震》拿下6億票房,馮小剛拿到了創紀錄的6000萬;《一九四二》票房預期十億,馮小剛的收入又要翻番。15年間,其片酬漲了50多倍。

除了拍電影,導演們還有很多途徑賺錢

1、拍廣告

例如1.3億投資、發哥主演,即將殺入「國慶檔」的《銅雀台》備受關注,但拍這部大片的卻是新導演趙林山。趙林山的片酬也就100萬。在拍電影前,趙林山以拍廣告謀生,算資深廣告導演,「目前相比,當然是拍廣告賺錢,價錢不太一樣,要看具體情況,不過價格一般在100萬到300萬之內。」

2、二次獲酬

前不久,以李少紅(微博)為代表的導演們和編劇爭論「二次獲酬權」,以後也可能成為導演的一向永久性收入。意思就是說,除了製片方外,導演也參與票房分成,而隨著電影盈利渠道的增多,音像、電視、網路、國際版權等收入,導演也要分成。

3、兼任多種職務

不少導演除本職工作外,還兼任監制等多種職務,拿好幾份報酬。此外,還有個別導演更是侵吞了道具、美術等製作環節的報酬。

❾ 拍電影真能賺錢嗎

你好我是天之美影業製作室的。拍電影有是很大差距的有賺大錢的有虧本的要看你是怎麼推廣你的電影製作的明星也很重要。現在我就和你說電影是怎麼賺錢的把例如你要拍一部現代愛情片,你總離不開咖啡廳的吧那你就去找咖啡廳的老闆贊助你然後你就在他那裡排戲間接和他賣廣告,那就有百分之30片酬了。最後租或賣斷給電視台,租和賣是不一樣的兩者也賺錢看你是拍什麼題材的。

❿ 拍電影和電視劇哪個賺錢

電視劇目前真不好說不比電影差。現在電視劇周期短,來錢快。沒看很多公司現在都轉戰電視了。但是想國際出名獲獎提高國際知名度,還是要拍電影。而大公司圍繞著電影還有很多其他運作和目的我們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