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票房水分是怎麼刷的呢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票房水分是怎麼刷的呢

發布時間: 2023-01-25 07:25:50

❶ 通常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的 按什麼計算的

票房就是賣出的所有電影票的錢加一起,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因為投資都是假的,票房也是假的,所以如果你去計算,很多地方根本對不上號。
現在的院線都是聯網的,不聯網的幾乎拿不到稍有名氣的電影的放映權,因為手工售票,賣出多少票沒法統計,發行方不可能相信電影院。
而現在報出的投資,水分非常非常的大!
比如,最近的《十全九美》,聲稱投資3000萬,但直到今天,票房才四千多萬,如果根據分成比例,只能分一千多萬,而投資方已經在北京開慶功會了,讓人覺得無法理解,連一半投資都沒收回來,慶什麼功?
實際上,根據影片的情況來看,投資可能連500萬都沒有,沒大牌演員,最大的牌黃奕片酬也不會超過50萬人民幣,所以3000萬的投資根本就是天方夜潭。而票房呢,從和奧運同期上映,在8月8號開幕式當周,票房竟然能翻倍,就可以知道,水份不是一般的多!實際票房肯定不超過2千萬。但相對於投資,應該已經收回成本,所以慶功。

❷ 水票房的水票房業內說法


業內人士透露,票房「注水」已成為電影宣傳的慣用伎倆,造假最嚴重的首日、首周票房數字平均「注水」率達50%以上。在影片總票房上作假的也大有人在,電影《葉問》、《竊聽風雲》、《非常完美》實際票房均在9000萬元左右,但發行方皆稱「票房破億」,名聲上好聽,導演還成功晉升「億元導演俱樂部」。
這些虛報票房的意圖也很明顯,人為製造觀影火爆的場景,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正因如此,電影發行方對首周票房的「手腳」動作最大,因為這段時間電影的新鮮度和關注度最高,如果票房紅火,將大大增強後續市場吸引力。所以,首周票房的水分也是最大的。眼下,幾乎所有新片上映,都會緊跟著出現「首周票房飄紅」的新聞,有的甚至還不到一周數據就提前出爐了。
靠票房「注水」忽悠觀眾,註定行之不遠。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主任李東介紹,目前廣電總局有內部數據保密規定,不允許該辦隨意對外提供票房數據。但他承諾,隨著相應制度和設備完善,一年之內將會公開向社會提供數據咨詢,到時發行公司將沒有機會虛報票房。

❸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3)電影票房水分是怎麼刷的呢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❹ 經常看見說哪個電影票房又注水了,到底怎麼才是票房

票房注水,也就是票房,主要就是指幽靈場電影。

幽靈場定義:所謂的電影「幽靈場」指午夜時分院線排出場次,而且場場爆滿,為的就是沖高票房。這種虛高現象,正在影響中國電影業的發展。

目的:
一做給排片經理看,票房好,第二天的排片率一般會升高;
二做給觀眾看,票房、口碑好,羊群效應會造成更多的人掏錢買票,攤低成本;
三做給以後的投資商看,這導演每部影片都熱賣,你可以投資啦。

❺ 電影票房計算及分成 都是怎麼來運作的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類似於哪個電影票房超過多少的新聞縷縷的沖上網路平台的熱搜,那麼這些電影票房都是怎麼統計出來的?總的票房出來後要怎麼分賺到的錢呢?接下來的文章里就跟大家簡單的聊一聊相關的話題!

電影票房原本是指電影院售票處,後來就被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能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而現在的話所有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影片,售票與票房情況都必須計入在相關部門制定的「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中,任何一家電影院都必須要安裝此系統,將每部影片的實時票房數據及時匯總到這個系統內。

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也就是大家說的總票房,是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的,其次還需要要繳納的是3.3%的特別營業稅,這部分錢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以上兩項合計的話是5% + 3.3% = 8.3%,這部分被業內人士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才是「可分賬票房」,又被大家叫做「凈票房」。凈票房的計算方法就是1減去8.3%得到的結果再乘以總票房。

這還沒有結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中影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會還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這部分被稱為「中數代理費」。由院線直接就支付給「中影數字」不過這部分分賬只存在於大片而小片是沒有的。

最後就是剩下的才是院線和出品方能夠分賬的,一般的情況下是院線能拿到57%而出品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出品方還要支付各種成本這樣的話意思也就是說,出品方最多隻能拿到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了!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票房是怎樣統計以及如何把這些錢進行劃分的信息,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感興趣的投資者們可以多多的關注國內的影視行業!

❻ 電影所說的票房是指什麼,票房的錢是從哪來

1.
票房(Box
Office)的由來以及發展LZ可以直接網路一下進行了解
2.
簡單給LZ說,電影的票房主要就是指電影從第一天上映到電影下線為止,全國所有電影院售出的電影票的金額總和(如果該電影在國外有上映,再加上國外的票房)
3.
多說一點:一部電影的收入除了電影票房,還有一部分來自DVD,藍光DVD,DVD出租的收入,當然,這里指的是北美市場,因為老外是買正版。國內盜版昌盛,DVD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僅在國內上映的華語片其收入大部分靠電影票的收入.
4.LZ還有什麼疑問,可以hi我

❼ 電影這么多票房是怎麼掙錢的啊

電影上映過後,於3個月內通過中影集團結算客戶所有的收益,在我們結算玩以後會在10個工作日的時間內把客戶的權益返還給每一個客戶。結算信息是由第三方進行統計(會計師事務所),所有的打款賬戶都是接受銀行監管的。收益分為四大類:電影票房的利潤,網路版權收益,電視台的分紅,海外流量版權費。
1丶電影票房的利潤
電影在各大院線(電影院)上映三個月之後,結算所有的利潤,返還給客戶,具體佔多少比例,可加微信討論。在貓眼專業版上面可查看實時票房,不會作假。
2丶網路版權收益
網路版權收益指的是電影從電影院下映之後,會上架到各個APP播放平台。如:騰訊、愛奇藝、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是根據點擊量來進行計費,一個視頻最低的點擊量是按2元一次,這個分紅是按我們投資者所參與的比例來進行分紅。
3丶電視台分紅
電視台分紅跟網路版權是一類性質,電視台會進行一定量的拍檔播放,根據播放次數所得來的錢進行分紅。
4丶海外流量版權費
根據影片的情況來定,如果是跨國性質的電影,國外對該影片的播放量也會分給我們一部份,進行分紅,

❽ 電影票房為什麼造假

問題一:電影票房是如何造假的? 就幾個套路。以近日水分最多的某妖記為例,眾所周知一部電影的上映時間,與它本身是否賣座有很大關系,而賣座的電影一般能上映30-50天,而某妖記在這基礎上,以公益放映為噱頭,把放映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套路),某群體進場看電影免費,但是還可以算進票房。這樣還算是輕的,更重的是,某妖記電影製作方有眾多影院,這樣一個便利條件就讓他們能在午夜場做手腳,午夜場場場爆滿(套路,這個套路需要自身有眾多影院,成本低效率高,如果沒有這個條件,要花很多很多錢,一點都不劃算,畢竟票房再高也是虛名),而且還是15分鍾一部。兩個條件,某妖記問鼎當年票房冠軍。

問題二:電影票房造假,有啥用? 最近,新聞經常報道哪些電影出現票房造假,其中《捉妖記》,《葉問3》也被爆放映前兩天出現刷票房現象。那麼,為什麼要巨資刷票房呢?有什麼作用?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由於話題太多,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而且,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

問題三:為何票房造假屢禁不止? 1、行業制度有待規范
我國院線並不是每家電影院都會上報票房數據,所以有時候得到的統計結果不太理想,於是就索性不進行大范圍的公開了,不滿意乾脆就作假吧,反正別人也發現不了
2、法律界定概念模糊
「偷票房」和「買票房」算不算違法行為?目前尚沒有法律文獻做出相關規范。還有「包場」這種行為,不但會在業內發生,還有粉絲也通過這種方式支持偶像,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作摻假?
3、有利的誘惑難抗拒
一是為錢,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撇去從投資、植入廣告以及電影周邊所得的部分收入不談,票房可以說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全指著它賺錢了。二是為名,票房高了,知名度自然會有,到時候再拍個續集,肯定有市場,說不定還能吸引來原本沒有觀影慾望的人來貢獻票房,最終名利雙豐收。
4、太多規則的執行都不嚴謹
我國制定的很多規則制度往往都停留在說說而已。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執行力度不夠,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想管理起來,是難上加難。

問題四:為什麼票房要造假 廣告性質,吹噓誇大,人們心裡覺這么多人去看,那一定好看,所引誘觀眾,就做了這些虛假。

問題五:現在的電影票房怎麼都造假 中國電影票房造假已成公開秘密 首周票房只有1700萬元,卻被發行方誇大成4000萬。在眾媒體和網民不依不饒的輪番「轟炸」之下,動畫片《阿童木》的發行方終於站出來公開道歉了。 因虛報票房而道歉,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中國電影變成了只需要數字不需要質量和口碑的怪胎」

問題六:電影為什麼要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5分 這個太簡單了――――
這就是好比虛假宣傳,人為製造該電影火爆的假象,讓很多不買賬的人覺得片子可能還不錯,吸引人觀看。

問題七:捉妖記票房真的造假嗎 為什麼票房那麼高那麼火啊 求解答 是不是造假,這裡面水太深,除了當事人自己,你說的再有道理也只是猜測。不過遭人嫉妒是絕對會的,同樣是一部電影別人的人氣那麼高,賺了那麼多錢誰都會眼紅,只不過表現心態不一樣罷了。而且即使人家票房造假了,那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你能夠造假來個21億票房嗎?你能夠造假一個多月到現在才被曝光嗎?你能在票房造假的情況下還保持高人氣嗎?……
它之所以那麼火,個人感覺除了國內普遍容易接受搞笑類視頻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宣傳方面,除去各種媒體大肆宣傳,你看看那些參與拍攝的,井柏然每天跑著跑那從不忘帶著胡巴,上《快樂大本營》是這樣,真人秀《花兒與少年》是這樣,接受各種訪談節目也是這樣,就連吳莫愁都跑《中國好聲音》唱了首片尾曲(這點我就不贊同了,怎麼能為了宣傳故意跑上台呢?而且節目製作組居然還同意了,也不知給了他們多少錢)總之是宣傳無處不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在如此力度的宣傳下,即使大家都說不好看,也會有大量的人想著去確認一下怎麼個不好看法啊,更何況網上的好評一片了!至少我身邊有好幾個人,就是因為看到網上各種相關話題,才想著跑電影院去看的,我也因此被拉了過去,至於好不好看我就不做評價了,反正票房就是這樣上來的……

問題八: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試想一下,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票房這么高,肯定很好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但是話題太多啊,大家都在說某某片子太爛了,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多雇一些水軍各種微博論壇發帖,「安利」的效果可是杠杠的。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不然你見過剛開始票房很低,後面一下子變特好的電影么,好吧,除了《大聖歸來》。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拿《葉問3》來說,跟「娛樂寶」類似,採取眾籌形式,根據票房情況承諾收益,票房若大於等於10億,預期年化收益為11%,11%已經算很高很高了!銀行理財的收益4%不到,大家自己體會一下!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咯。

問題九:電影票房為什麼要造假?這中間的存在怎樣的利益關系?票房的高低跟誰有直接關系?導演和製片方怎麼獲利? 導演藝術創作,製片人都是給投資方賺錢的,選擇劇本,演員比較票房重要因素

問題十:票房造假事件,你知多少? 2012年 中視豐德影視公司董事長王建峰公開舉報第三方公司買賣數據,某機構承諾一年只需5000萬便可幫他邁進全國收視十強。
2013年9月 湖南衛視部分地區收視為0,被疑因其他電視台購買收視而受牽連,喧囂一時。
2014年4月 北京地區收視出現異常表現,北京衛視被擠出本地前十,北京電視台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跟蹤數據分析,內部「認定」北京地區樣本戶疑似遭受污染。
2016年12月 浙江衛視收視率遭遇斷崖式下跌,從常年全國前五名,一下子跌至20名開外,創下了浙江衛視建台50周年來的最低收視紀錄,原因是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的製作方未購買收視率。

❾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