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打游戲哪個科幻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打游戲哪個科幻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21 08:45:40

1. 美國科幻片,講的是一個小孩,打游戲打的好,有一天戰爭爆發了,外星人侵入,要靠這種打游戲的方式來打

《安德的游戲》 根據奧森·斯科特·卡德小說改編,《X戰警前傳:金剛狼》導演加文·胡德執導,哈里森·福特、阿沙·巴特菲爾德、海莉·斯坦菲爾德、維奧拉·戴維斯、本·金斯利和阿比吉爾·布萊斯林等聯袂主演。 影片於2013年11月1日登陸北美,2014年1月7日登陸中國大陸。 故事講述了為了抵抗外星蟲族的攻擊,人類成立了國際艦隊,並在孩子們的身上安裝了監視器,最後一名叫安德魯·安德·維京的小男孩被選入到學校培訓,哈里森·福特飾演的上校開始訓練安德,使其變成一個領導力極強的指揮官 。 望採納,謝謝

2. 玩vr游戲的電影叫什麼

綠洲。現實太殘酷不堪,人人都想使用高科技逃離現實,兩個計算機天才——詹姆斯·哈利德和奧登·莫露開發出了一個超級虛擬現實(VR)網路游戲,並給它取名——「綠洲」(OASIS)。這是一個逼真的虛擬世界,所有人都可以戴上VR設備進入其中,成為任何人、做任何事,而且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發展局限

即使VR技術前景較為廣闊,但作為一項高速發展的科技技術,其自身的問題也隨之漸漸浮現,例如產品回報穩定性的問題、用戶視覺體驗問題等。對於VR企業而言,如何突破目前VR發展的瓶頸,讓VR技術成為主流仍是他們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部分用戶使用VR設備會帶來眩暈、嘔吐等不適之感,這也造成其體驗不佳的問題。部分原因來自清晰度的不足,而另一部分來自刷新率無法滿足要求。

據研究顯示,14k以上的解析度才能基本使大腦認同,但就目前來看,國內所用的VR設備遠不及騙過大腦的要求。消費者的不舒適感可能產生的其對VR技術是否會對自身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的擔憂,這必將影響VR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普及。

VR體驗的高價位同樣是制約了其擴張的原因之一。在國內市場中,VR眼鏡價位一般都在三千元以上。當然這並非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用戶如果想體驗到高端的視覺享受,必然要為其內部更高端的電腦支付高昂的價格。

若想要使得虛擬現實技術得到推廣,確保其內容的產出和回報率的穩定十分關鍵。其所涉及內容的製作成本與體驗感決定了消費者接受VR設備的程度,而對於該高成本的內容,其回報率難以預估。其中對VR原創內容的創作無疑加大了其中的難度。

3. 一部外國科幻電影 一群人玩一個游戲 從一個多維空間走出來

《異次元殺陣》講述的是警司昆廷、監獄專家兼感測器專家倫尼斯、醫生霍洛韋、建築師沃思、數學系的大學生利文和身患孤獨症的學者卡贊,六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覺醒來後發現一同身處於由一個個形狀相同的立方體組成的結構復雜的高度精密迷宮中!

他們唯一的出路只有逃離這座迷宮,然而,一個個立方體盡管外貌相同,然而裡面的機關卻各不一樣,復雜異常。依靠利文數學知識的推理,他們終於以為發現迷宮的運行規律,憑此一次次解開各個機關,迷宮的邊緣近在眼前。

當他們正欲合力逃出迷宮之際,意外發生了。推門進去,是沒完沒了的密室。終於遇上黑人警察,繼而是更多受害者。繼續逃亡,他們發覺各人獨有的特殊技能可以幫助他們離開這迷宮。人性的丑惡和自私在這生死邊緣間顯露無遺。

(3)打游戲哪個科幻電影擴展閱讀:

《異次元殺陣》是由文森佐·納塔利執導的驚悚、劇情類電影,妮可·德波兒、大衛·休萊特參加演出。

《異次元殺陣》以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詭異的風格引起世人矚目,影片敘述六個陌生人被莫名囚禁在奇異的立方體監獄里,面對生死存亡的挑戰。這部由加拿大新人文森佐·納塔利初執導筒的作品曾獲得當年多倫多電影節加拿大最佳新進影片獎,而且被影迷們視為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異次元殺陣

4. 科幻電影講述男主角進入虛擬游戲 ,一開始搶戰 要闖關才能生存(片名好像是三個字的)

這部電影名為《真人游戲》。

《真人游戲》是由獅門影業發行,馬克·耐沃爾代執導,傑拉德·巴特勒、邁克爾·C·豪爾等主演的動作電影,於2009年9月4日在美國上映,2010年3月19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被游戲玩家操控的囚犯貝爾在游戲中走出陰暗的囚牢,重獲新生的故事。

劇情簡介

在未來,有一種全新的娛樂模式——真人操控游戲《兇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想法和肢體動作來控制游戲當中的角色,進行槍戰及廝殺。然而,許多人無法了解的是,游戲中參與殺戮的角色是當下在監獄當中服刑的犯人們被迫出演的。

他們被當做人肉玩偶而放到游戲當中任玩家擺布,其中,一個名叫卡貝爾(傑拉德·巴特勒)的囚犯以其超強的戰鬥力和智慧漸漸受到肯·卡斯特(邁克爾·C·豪爾)以及眾多玩家關注。他與該游戲的設計者和操控者發生了分歧,於是,一場「虛擬人物」與操作手之間的較量展開了。

5. 有一部關於游戲的美國電影,求名字啊

《天地逃生》。

《天地逃生》是由獅門影業發行,馬克·耐沃爾代執導,傑拉德·巴特勒、邁克爾·C·豪爾等主演的動作電影,於2009年9月4日在美國上映,2010年3月19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被游戲玩家操控的囚犯貝爾在游戲中走出陰暗的囚牢,重獲新生的故事。

主要人物:

1、卡貝爾

在未來世界中,卡貝爾是一個死刑犯,他在多人在線游戲中成為了所謂的「英雄」,但他與該游戲的設計者和操控者卡斯特發生了分歧,卡貝爾企圖破解游戲程序逃離這場血腥游戲。

2、肯·卡斯特

肯·卡斯特是游戲的設計者和操控者,卡貝爾企圖破解游戲程序逃離游戲,但卡斯特以及幕後的黑手卻不可能放過他。一場「虛擬人物」與操作手之間的較量正式展開。

6. 找一部老科幻電影,裡面有一個男孩戴上頭盔後進入精神世界玩游戲

估計你是要找的這個
Arcade (1993)(arcade電影名沒有規范翻譯,據電影里的劇情就是那款游戲的名字,但可理解為街機,電玩游戲的意思)
這個電影是美國1993年拍攝的一部B級科幻驚悚電影。
劇情:Alex Manning是個小女孩(戴頭盔像男孩),母親剛自殺。一次,她和朋友們去一個電玩中心玩游戲,剛好一款新的游戲「Arcade」正好試銷售,游戲公司CEO決定免費發放樣本給玩家。於是Manning就開始玩游戲了,游戲裝置是個頭盔式的虛擬現實的裝置。進入游戲後,她發現她們被困在這個游戲世界裡,因為這個游戲由於製作方想讓游戲更真實採用了一個被母親打死的小孩的腦細胞。後來Manning和朋友協助CEO救出困住的朋友,打敗了那個游戲里的死亡男孩。

7. 為什麼說《頭號玩家》不僅僅是一部打怪升級的科幻游戲電影呢

科幻電影的高級設定,不僅僅是打怪升級。而是打怪升級之後對未來的反思,以往的科幻電影總是避免不了英雄的出現。我們看到一個平民英雄打敗怪獸,升級,之後拯救全世界。而《頭號玩家》則是通過一些流行元素的植入,側面反映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擔憂和恐懼,以此種方式來反省未來。《頭號玩家》中諾蘭向哈利迪提了一個建議:根據玩家充值來決定黃金白銀青銅等級,哈利迪痛苦地扭過了臉。這是未來世界的一種價值觀取向,完全和我們現有的價值觀碰撞。但是這種撞擊智慧產生毀滅,而不可能有火花產生。這就是《頭號玩家》的迷人之處,顛覆了很多東西。

8. 《頭號玩家》不僅僅是一部打怪升級的科幻游戲電影1

《失控玩家》上映好幾天了,據說還不錯,只可惜呆在鄉鎮的我沒時間跑到縣里去看,只能在家回顧一下2018年由斯皮伯格導演的《頭號玩家》,順便來說一下這部電影。

 簡   介

《頭號玩家》故事背景發生在2045年,在這個混亂和崩潰邊緣的世界裡,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由科技鬼才哈利迪傾盡畢生智慧打造了一個名字「綠洲」的游戲宇宙。人們只需要戴上 VR 眼鏡,在簡單的裝備配合下就能進入游戲,成為虛擬世界的一分子。在游戲裡面,想像力主宰著一切,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不少人將時間精力全部投注在這個虛幻的游戲里,哈利迪臨終前,宣布自己在游戲中設置了三道謎題 ,還有一個隱藏的彩蛋,第一個找到這枚彩蛋的人即可成為綠洲的繼承人。想要找到這枚彩蛋,必須先解除謎題先獲得三把鑰匙,而尋找鑰匙的線索就隱藏在哈利迪的過往記憶中,自從引發了一場全球網友的競爭。

韋德、艾奇、大東和修是游戲中的好友,和之後遇見的阿爾忒彌斯一起,五人踏上了尋找彩蛋的征程。當韋德成為首位解出第一道謎題的玩家,他和他的朋友不可避免地捲入這場奇遇又凶險的尋寶之旅,最後為了拯救綠洲和世界,要對抗的是名為IOI公司的大資本家,於是韋德他們對全世界的網友發起參與抗爭的邀請……

《頭號玩家》影片里出現了各種經典的電影、動漫、游戲、音樂,還有裡面的人物角色不少都是近些年的經典人物,像金剛、高達、小醜女、鬼娃、超人..... 也有不少彩蛋可挖,但這些都不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作品質量,基本都在較為穩定的水平,拍得了像《大白鯊》和《侏羅紀公園》爆米花電影,又拍得出像《辛德勒的名單》名留影史的藝術電影,而像《E.T》《頭號玩家》這種商業科幻電影同樣是他擅長的類型片。《頭號玩家》除了引人入勝的敘事文本和精彩絕倫的視覺影像外,主要對故事的核心價值有著較為深厚的內涵。

72歲的斯皮爾伯格曾接受記者采訪時談論過《頭號玩家》的創作 :「我不否認自己是個怪胎,我甚至很驕傲成為怪胎。相對於年輕的英雄們,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哈利迪。像他一樣,我喜歡賦予不同人物生命,並拉著觀眾陪我一起玩耍。我從未想像過可以創作一部《頭號玩家》這樣瘋狂的電影。」

 斯皮爾伯格用「瘋狂」來形容這部電影,電影的主線——韋德,一個現實中有點「喪」的少年在虛擬世界冒險尋找線索,不僅最後成為「綠洲」的繼承人,也成為了「綠洲」的英雄。這不像是一般的科幻電影,倒像是一部熱血的少年科幻電影,在虛擬的世界裡奮斗,卻在現實里獲得了一切,看似很瘋狂,卻又很好玩。

《頭號玩家》里的英雄模式設定雖老套,但好萊塢至今依舊在用

英雄冒險的神話從某種意義來看,就是一場關乎獲得自我信心感和自我價值感提升的冒險。

(一)歷險的召喚

1.英雄主角幾乎都有逝母之痛。

在《頭號玩家》中,韋德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已經逝世,後來收養他多年的愛麗絲姨母也被反派炸死,沒有了庇護,韋德被迫進入危險的領域中,電影這個節奏就是在推動劇情,引觀眾快速進入戲中。

2.英雄想要成長,總要歷練受挫,甚至會犯錯誤。

韋德沒有遵守虛擬社區的游戲規則,不小心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導致自己的姨媽被炸死,當意識到這個教訓後,韋德才真正成長起來。

(二)別人的幫助

在《頭號玩家》中,給了韋德一枚「加一條命」的游戲幣的哈利迪檔案館的館長,在電影前面三分之一埋下的伏筆,對應後面情節出現時,簡直又是個小高潮 。

(三)英雄就必須要歷險

《頭號玩家》整部電影就是圍繞著三把鑰匙,使得韋德和他的戀人及朋友們身陷困境 ,經歷磨難,使故事推向高潮 。

(四)英雄歸來

英雄的歷險:歸來

《頭號玩家》里,面對諾蘭瘋狂的追蹤,為了換取游戲時間和通關信息,韋德團隊用盡渾身解數去破解困境,以求完成最後的游戲勝利。

這裡面的模式基本可以適用每一部所謂的英雄電影 ,但僅有框架是不夠的人,還需要給這部電影注意靈魂。《頭號玩家》讓我印象深刻有兩個,一個是 解開三把鑰匙的核心意義是什麼 ,另一個是虛擬世界裡的 哈利迪真正離開時說的那句謝謝你玩我的游。  

如何解開這 三把鑰匙 是《頭號玩家》的主線,也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核心。 回想影片中的三把鑰匙,是哈利迪窮盡一生後體悟出的三個人生哲理,個人覺得如果僅從人物角度來說的話,哈利迪這么設定游戲,只不過他很渴望有人能夠理解自己。

第一把鑰匙: 當別人 盲目拚命 往前沖時,為何不倒退 , 回到自己的初心 。

在人生中,人們總是匆匆忙忙地往前走,但有時候,回頭看看也許會獲得更大的啟發

第二把鑰匙, 一世匆匆 , 放下顧慮、遵從本心,主動向愛的人表白。

明明是最浪漫的場合,而喜歡的人的人,卻被密密麻麻的僵屍包圍著,剛開始不明白這個情節,後面細想一下,這些僵屍可以說是代表著哈利迪的懊悔,也可以是他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的障礙。也正如女主薩曼莎對哈利迪內心的解析一樣 :「哈利迪最怕的不是『閃靈』,不是某本書或電影,他最怕的是親吻一個女孩兒。」他希望自己能夠戰勝這份恐懼,從「僵屍」的手中救出心愛的女孩兒並和她跳一支甜蜜的舞。

 第三把鑰匙, 放下目的、享受過程 。

男主韋德不像反派大軍排著長長的隊去打小游戲關卡,每到最後一關總是輸掉,而是能夠輕松過關,那是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清楚哈利迪設計游戲的用途,這個游戲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一味的通關,而是體驗游戲的本身和過程。

最後,「現實」是哈利迪留給世界和所有游戲玩家的彩蛋,一輩子都活在游戲中的哈利迪,還是在最後一刻返回了現實,他在這個虛擬世界與韋德告別,留下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現實的接納。

哈利迪的初心,一直沒改變過,他窮極一生為自己打造了「綠洲」世界後,卻發現,沒有什麼比現實更加吸引著自己。 不管虛擬世界多麼精彩、刺激,最後人總要回歸現實之中才有意義 。 一如影片最後哈利迪對韋德說的話: 「 雖然現實令人恐懼和痛苦,它也是唯一可以美餐一頓的地方。因為,現實是真實的。 」

《頭號玩家》是以韋德的視角,來展示了這個現實世界與虛幻世界的不同、理想未曾變過,丑惡也終將消失,盡管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但影片的結局最終給了我們大團圓,即便我們面對的生活很糟心,對未來很迷茫,有時候也想逃避現實,但我們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與自己對抗中找到新的信仰,才會在不畏現實壓迫下做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畢竟充滿希望的現實世界裡,有時候看起來也並沒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