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做電影
1.寫出劇本,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2.確定演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找朋友,或者請小演員。
3.找好器材,包括一到兩台DV機,有條件的話可以再配置反光板。
4.確定場地,包括室內景和室外景。
5.拍攝。
6.後期剪輯,需要在電腦上安裝1394卡(硬體),premiere(軟體)等必要工具。
7.合成,輸出電影,刻盤。
我布置給學生的DV作業就是這樣來的。
說白了,只要你踏出第一步,你會發現,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並沒有想像中的難。
很多事,不是做不了,而是沒有去做。電影誕生在19世紀80年代,在那個年代,你想拍一次電影,可以說難度非常大,因為那時候的電影,就相當於剛出生的嬰兒,還沒有成熟,只有16幀長,需要漫長的時間,因為那時候的電影一次集合一幀圖像,最後才能合成電影。
然而現在就方便很多,我們每個人用自己智能手機,就很快拍出一個短片,當然拍電影說起來簡單,但真的想拍好就挺難的。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就一一給你介紹電影排成的大致流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部:找題材。你想拍什麼樣的題材的電影,根據這個題材,創作一個故事情節,當然不必具體到每一個小的細節,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這是電影的一個雛形。
這個想法,一定要有趣,能夠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大致構思一個人物,動作,畫面,或者是主題,在你創作的過程中,建議你帶一隻筆和一個筆記本,隨時記錄你的想法和靈感。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般,所以這個開始,你要把所有的道具,地點和演員一一確定下來,然後根據這個元素開始展開一部電影。
找題材
第二步:具體化構思。 在你想法的雛形上,充實內容,確定電影故事情節的四元素。
電影一般有四個階段:開始,過程,高潮和結局。
開始:需要解決的是,介紹人物和故事背景,建立一個整個故事情節的感情基調,搭建好故事的舞台。
過程:這個階段是故事的真正展開階段,一個電影的成功與否,這個過程,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你可以這樣來構思,你要發展的主角和他的朋友,如果有反派,反派和他的朋友,整個人物角色可以根據你的喜好自由搭配,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這些人為什麼會在這里,在這里要做什麼?他們想去哪裡?目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效果?需要解決的矛盾或者摩擦是什麼?然後才是到高潮。
高潮:這個高潮會是電影的緊要關頭,這個關頭都發生什麼事情。比如說:浪漫的吻發生了,炸彈被拆除,扭曲的政治家被揭發,火星有了大氣,提米被人從井裡救出等等,充分展開你的想像。最好是合乎故事情理,不能太離譜。
結局:需要解決的是,整個故事情節的矛盾有個解決的方案,有個或悲劇或喜劇或展開聯想的結局。
具體化構思
第三步:分鏡頭。即繪制出你希望在鏡頭上呈現的畫面的草圖。
分鏡頭有兩種層面,一種是宏觀上的,只大致繪出主要場景或者是過度; 一種是微觀上的,規劃出每個鏡頭和攝像頭的角度,或者是多個角度,當然你也可以跳過這一步直接拍攝。
小編建議分鏡頭可能讓你的電影可視化,不抽象,還能讓你的演員和攝影師更加了解你的視野和想法。
分鏡頭
第四步:美化電影。使用拍攝技巧,服裝,布景,以及特效讓電影變的更具美觀。畢竟電影是視覺性的,所以你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好好考量電影的外觀和感覺。
舉個例子來說吧:
比如說《黑客帝國》,單色的黃綠色基調貫穿始終,加深了「數字化」的感覺;理查德·林克萊特導演的《黑暗掃描儀》則是逐格帖合的動畫,具有獨特並令人難忘的卡通現實的感覺。
具體來說:要從四個元素來考慮細節。
拍攝風格:比如說紀實風格,這個風格的電影,一般來說還原生活原型,盡量少數強烈沖突和情節,對逼真性要求比較高。比較重視生活的細節的真實還原。這種風格一般被用來歷史題材或者人物傳記。當然還有很多風格,比如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等等,想了解的評論留言,小編在詳細為你們講解。
服裝設計:這個在電影中還是相對比較重要的,服飾一般用來向觀眾傳達角色的性格和人物特徵。
布景設計:你希望怎麼設計你的背景,你可以實地拍攝,也可以後期營造,內景拍攝。電影的布景設計一定要與作品風格融合在一起,相信這個不用說,你也能知道,最成功的布景是最不引人注意的布景。
燈光和音樂:燈光要根據你電影的具體風格來具體營造,可以採用淡雅柔燈光,來營造更加吸引人,更加夢幻的氣氛,也可以採用更加貼近現實的燈光。音樂就要配合整個電影的演繹風格和感情基調來配。
美化電影
第五步:組織團隊。你的團隊需要導演,攝影師或攝影指導,選角導演,布景師,攝像師,音響師,服裝設計師,場記,電影剪輯師,聲效剪輯師。
導演:導演控制的是電影的創造性方面,並且是連接劇組和演員之間的關鍵人物。如果這是你的電影,拍的是你的故事,預算也不錯的話,導演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攝影師或攝影指導(DOP):此人負責確保照明和實際的電影拍攝順利進行,以及與導演決定每個鏡頭的畫面、照明和拍攝。他或她負責管理照明和攝像人員(或者在較小型電影拍攝中本身就是照明和攝制組的一分子)。
選角導演:選角導演決定哪個演員最適合演這部電影,以及洽談合同和時間安排。
布景師:負責確保布景與導演的創作構想一致。他或她也可能是道具大師(負責填充布景的道具)。
攝像師:攝像機負責實際拍攝電影,與相機打交道。在小製作中,此人也可能是攝影指導或導演,或兩者兼而有之!
音響師:音響師可以是一人或多人。角色的對話需要現場錄音,或是在後期製作時添加。諸如激光轟擊和直升機爆炸之類的音響效果都需要創造出來;音樂需要挑揀、錄音和混合;擬音(腳步聲、皮革吱吱作響、碗摔碎的聲音、門被砰地關上的聲音等)也需要准備。
服裝設計師:在大製作中,此人會選擇(甚至縫制)所有在影片中使用的服裝。在較小的製作中,這個職位通常會與另一個職位合並。
Ⅱ 戲劇影視表演的技巧
關於戲劇(影視)表演的技巧
電影的現場拍攝是分鏡頭進行,電影演員在現場為能達到一種表演所需要的角色的狀態,要盡可能地消除理性對自身的支配,從而達到角色的感性狀態,這是表演的關鍵。下面是我整理的戲劇(影視)表演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1影視表演的技巧(一)
在正式學習這三大部分的課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影表演藝術,包括電視表演藝術的方方面面,這樣將對下面的學習有所幫助。
演員在攝影機或攝像機前,以演員自身為創作手段去體現影片內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這就統稱影視表演藝術,它的核心就是解決演員與角色的矛盾。
演員自身:在表演藝術創作中,創作者、創作的工具材料、和創作的產品即人物形象這三位一體統一於演員自身。
影視演員應掌握和磨練自身的外部表現工具-形體、五官、聲音、語言以及各種技能,並掌握一整套表達人物情感、思想的內部心裡技巧,他依據劇本,在導演指導下進行二度創作,將人的藝術形象從劇本體現到銀、屏上。
表演藝術的創作主要表現在獨特的再體現和鮮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隱藏在劇本字里行間的深邃的作者意念,並對劇作的人物形象作有個性的補充和體現。這種再創作,就要求影視演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較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具以較深的理解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形象的表現力,從而達到演員與角色、生活與藝術的統一,體驗(即內部)與體現(即外部)的統一。
作為電影的種種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時空性、蒙太奇及電影特有的生產過程(電視也類似)必然帶來鏡頭前表演的種種特點。
一、銀、屏幕的逼真性:
銀、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視反映現實極其逼真,將真實的現實環境(實景偷拍時,包括現實中的人們)一一納入自己的形象體系,這就是說,影視演員是在與現實相一致的真實景物中進行表現的。這就要求演員的表演與真實的環境融為一體,做到自然、真實、生活化。
二、演員以導演的分鏡頭劇本進行創作,其表演必須在導演的總體構思下,通過綜合手段體現出來。
演員創作角色的過程中,組成創作自我感覺的必不可少的各種因素和技術方法,如動作、假使、規定情境、想像、單位與任務、注意與對象、真實感與信念、速度與節奏、情緒記憶、交流與適應、邏輯與順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鬆馳、道德與紀律、控制與修飾、面部表情、聲音、語調、言語、造型等。為了掌握演技和進行具體的理論及分析影視片表演鑒賞,我們先從表演的內部技術學起。
一、動作
表演(員)的名詞就是動作。演員就是動作者。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它的“原因”、“目的”和“結果”,
這就是動作的三大要素。 動作-是演員技術最主要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重視它。演員表演時,僅依靠外在動作是不夠的,必須找出內在的根據(即目的)。如:1、削鉛筆 2、疲倦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時刻集中在一定的對象上的。那麼影視演員在銀、屏上的注意力集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它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對象上的一門技巧。銀屏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多為有目的的注意。
演員要強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實際生活一樣,同時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對象必須明確。所以,一個演員必須養成一種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習慣。演員需要有注意的對象,對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員的注意力。演員在排練過程中,有時會被私心雜念所干擾或被外界各種現象所吸引,離開了應注意的對象,將會出現肌肉緊張、慌亂等現象。演員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術”,假借於想像虛 2構,給自己提供根據,並對對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內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對象上,從而排除私心雜念及外界干擾。
演員有意識地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可以對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增強記憶,為創作角色儲備豐富的素材。
有的演員在喧鬧的環境里也能進入角色,有的演員有一點聲音就會被打擾吸引,使他不能進行富有創造力的工作。這就說明他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此,訓練一名新演員做到注意力瞬間完全集中在表演對象上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經常地、不懈地練習方能成功。
* 注意力集中練習題:
1、在屋裡,注意聽屋外有什麼聲音。
2、注意聽外面的聲音,忽然改變聽門外有什麼聲音。
3、觸覺的注意力練習:蒙上眼睛,讓他摸指定的人。
4、味覺注意力練習:體會各種不同食品的味道(酸甜苦辣)
三、肌肉鬆馳練習(肌肉控制)
肌肉鬆馳是演員消除肌肉緊張的技術。肌肉的多餘緊張對演員總的自我感覺起著有害影響,會破壞正確的創作,妨礙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及外部體現。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容易犯有莫不開和精神及肌肉緊張的現象,這對表演藝術有極大的影響。
例如:
一個人平時行動很隨便,但一站到鏡頭前,便總覺得手腳多餘,沒地方放,不知干什麼好,這些現象都是肌肉緊張所致。一個演員為了表情逼真,必須盡力想辦法使肌肉鬆馳下來,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麼什麼辦法可以使肌肉鬆馳下來呢?
只有當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種現象上的時候,肌肉才會松馳適度,動作才會自然舒適,注意力集中與肌肉鬆馳是互相幫助起作用的。也就是說只有注意力集中,就可以幫助松馳;反之,如果肌肉產生多餘的緊張,也證明注意力沒有很好的集中。
演員在表演空間里,精神應該集中,肌肉應該解放,把精力很合適地消耗於動作中,有意識地鍛煉肌肉鬆馳,有意識地鍛煉和控制自己的肌肉鬆馳和緊張,達到能夠自由運用肌肉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的各個形體器官才能富有表現力,才能表達角色的內心體驗,自由地流露出內在的情感,達到預期的創作效果。
*、肌肉鬆馳的練習:
1、坐在椅子上,使全身肌肉鬆馳到零度(即人在醉酒、重病時所表現出的一系列動作特徵)
2、全身肌肉鬆馳後,緊張右腿的肌肉再將全身肌肉恢復適度。
影視表演技巧(二)
四、想像與創作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的,演員要是沒有想像會是什麼樣子呢?
想像-是演員內部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補充、啟發演員內在創作的基礎。演員在鏡頭前處理一個動作或一件事情,都必須利用“想像”。但“想像”是不能“假設的”。
3 一個演員必須能夠“假設”,“假設”就是創造的開始。影視劇中的一切全由構思造成,一切都是虛設的。如:道具、服裝、景物、對話等,都不是自己生活中的,演員本身是以角色的身份出現的,他的任務是把劇作家構思的劇本,經過藝術加工,用動作、語言、形象等手段,逼真地表現在銀屏幕上。我們要在假定的環境里,根據生活現實,真實地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演員的創作。
每個演員必須要具有充分的想像力,把劇本的角色當作你本身的事,這種想像過程就是當你中途退場,場末又上場的空間里想像完全地把它聯系起來。這種想像不是劇本和導演所能告訴你的。如:十分鍾前你在扮演年輕的小夥子,而瞬間你已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這就靠演員去想像這段時空的變化,從而確定起新的人物形象,由外形的年輕到蒼老,由精神的活躍到遲鈍,歲月的殘蝕,青春的消失,由外形到心裡,都需要你透過想像來完成。演員依據劇本提供的虛構事實和人物的基礎,用自己對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積累的素材。進入藝術構思的想像的過程,豐富和深化人物形象,在內心造成相應的體驗欲求、意向和動作。所以,一個演員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如果沒有豐富的想像力或想像力遲鈍的話,是很難做好一個演員的。
想像是根據記憶而發展的,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把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儲存起來,放在記憶的倉庫里,因為這是演員創作的素材,總會用得著的。
* 想像的`練習
1、你到了非洲森林中,迂到了什麼事情?
2、你死了三十年又活過來,那時中國將是什麼樣子?
3、看一張人物畫像,想像出他三十年的經歷。
五、真實感與信念:
真實感與信念是使演員對劇情所虛構的一切特有真情實感並真誠相信的技術。真實感與信念互為作用,同時存在;而沒有二者,就不會有體驗和創作。
演員在表演空間里所接觸的一切:布景、道具和人物都是假設的,都是由藝術的虛構而成的,演員處在舞台上和鏡頭前的每一瞬間都應充滿信念,相信所體驗到的情感的真實和所進行著的動作的真實,並假借於合乎邏輯和順序的形體任務和動作,並用“假使”和規定情境來為行為和動作找根據,使演員獲得真實感和信念,從而進入‘我就是’-存在著、生活著,我和角色同樣地在感覺和思想的創作狀態。
如:二個人在生活中是夫妻關系,但在表演中卻規定是敵我關系或其他矛盾的對立雙方,那就要把對方當敵人來對待……
有信念和真實感,戲才能感人,才能把觀眾帶到劇情中去,如果演員對注意對象的信念不夠,對對象的態度不對,就不能產生信念和真實感。
*真實感和信念的練習
1、把帽子當作小貓。
2、斧頭和鐮刀不好使了,把它磨的飛快,結果不小心把手碰出血了。
3、度假,去郊外湖邊釣魚。
4、夏夜,捉蟈蟈。
六、情緒記憶
情緒的記憶也可以說是‘情感的記憶’或者是‘激情的記憶’。演員可以調動來幫助自己創作角色的、對過去所體驗過的感情和激情的記憶。情緒記憶在演員創作中不僅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演員內心創作的最好的和唯一材料,通過運用情緒記憶的技術演員可以回想起同角色在某種規定情緒中相類似的情感和激 4情,這樣,對演員體驗角色,同時還可以用情緒記憶的活生生的材料加以補充,使體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使演員的創作豐富而完整。
除情緒記憶外,還有感情記憶。包括:聽覺記憶、味覺記憶、嗅覺記憶、觸覺記憶、視覺記憶。這五種感覺記憶能幫助情緒記憶。
演員經常運用的是視覺和聽覺記憶。如:看到一個陌生人,過後你能說出他的特徵等;聽音樂和歌曲,記住後能唱出來,這是聽覺記憶。演員儲藏的記憶越多,他的情緒越豐富,對創作角色越有幫助,所以演員應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思索,一一儲藏在寶庫中,加強自己的修養……
情緒是演員自己產生的,導演和其他各部門是幫助演員產生情緒的,而演員就根據導演所指示的方法,和其他條件,學會在鏡頭前能看見能聽見,進入環境,產生出角色所需要的正確情緒來。
影視表演技巧(三)
七、交流
交流就是有對象的表演:交流就是與他人的思想、動作、情緒的互相給予與接受。進而言之,是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與對手之間的思想感情、意志、願望、動作等的相互傳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交流主要有:
1、與對手演員(角色)之間的直接交流;
2、自我交流,即是演員(角色)理智與感情的斗爭或兩種不同思想的斗爭所形成的交流;
3、與不存在的或想像的對象交流,即演員與自己頭腦中想像對象的交流;
4、與集體對象的交流,即在群眾場面中演員同其他眾多演員的交流或劇場中與觀眾的間接交流。
在影視演員的表演中,經常運用與想像對象交流的技術。
演員要用具有內心根據的虛構把所體驗到的思想情感與對手相互交流,要感覺到在言語交流和無言交流時彼此之間形成的內在聯系(聯結),如果使體驗和情感合乎邏輯而有順序地聯系起來,就會發展成為一種交流的力量。
交流有外部的形體的交流過程;還有更重要的內部的精神的交流過程。如不能做到從內部交流到外部交流,也可用一些手法從外部達到內部,先激起交流過程,然後激起情感。
由於電影表演的特性,掌握言語交流有其特有的方式:
1、與對手處於同一畫面中,可以直接交流;交流雙方被分切在單獨的畫面中,演員要與想像的對手交流。
2、在自我交流時,人物處於畫面中,獨自與畫面是同步的;人物處於畫面外,獨自與畫面是對位的。
3、常以旁白和解說的方式,與想像的觀眾交流。
4、後期配音階段,演員面對畫面中人物的表演,要重新喚起人物內心的感受,使角色的言語交流與畫面融合。
註:本世紀四十年代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相繼問世後,歐美國家一些學者、專家和戲劇家運用這些學科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對表演藝術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新的交流理論,主要有:交流的模式、交流這的信息反饋、多層次交流等。
*交流的練習:
1、哥哥在工作,妹妹去看書,哥哥把書搶來不許妹妹看,但妹妹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又把書偷到手,其實哥哥早就發現了,當妹妹拿書要走時,哥哥說:“把書放下。”
2、一個技術不熟練的理發師給一個愛挑剔的客人理發,理發師越小心越出毛病,客人越看越不順心。
3、星期六姐妹兩人都在等自己的男朋友,都不想讓對方發現,都想把對方支走,但誰都不肯走。外面有人,都認為是‘他’來了,跑出去,結果是鄰居家來客,最後二人都明白彼此的意圖了。
八、假使:
5 “假使”是指演員藝術想像的虛構。是在表演創作中的開端,它能把演員從現實生活中上升到藝術創作的境界。它能推動演員的想像,喚起演員的情感和情緒記憶,能使演員設身處地地生活於角色的規定情境之中,從而使內部和外部動作正常地、有機地、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所以它是演員內心創作活動的推動力和刺激物。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識而連貫的想像,引出邏輯的層次和動作;“有魔力的假使”卻能單獨地在一剎間反射式地激起動作。
“假使”總是和規定情境緊緊聯系在一起,它們都是一種假定,有“假使”而沒有規定情境,就不能具有必要的刺激力量。 演員善於利用“假使”,會推動自己在各種條件下的創作活動。例如:在攝影棚里拍攝面對大海遙望親人的特寫鏡頭,就需要演員運用這一技術來激起自己的想像和內心活動,以便完成根本沒有大海的“遙望親人”的動作。
影視表演技巧(四)
九、規定情境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航速的心裡活動。同生活里一樣,影視劇中脫離規定情境的動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在一定的規定情境中進行的。同樣的動作,一旦改變了規定情境,則必然使人物動作的方式和心裡活動發生相應的變化。
規定情境是演員扮演的角色面臨身處的各種情況的總稱。包括劇本的情節、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關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時此刻所處的境況等。
演員對角色感受得越具體、深入、敏銳,他的動作越鮮明、生動和恰如其分。反之,動作就流於一般化。
演員要從劇本的情節、事件、人物關系及台詞中去挖掘和豐富角色的規定情境,展開想像,真實地生活於規定的情境 中,從規定情境中出發去完成角色的行動任務,激起內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機思維。
*規定情境的練習:
1、夏天的深夜下著雨,去尋找心愛的小貓。(注意:當時的天氣狀況、尋找愛物的心情、找到前後的不同表現)
2、在炮火連天的前線,身負重傷,接通電話線。
十、適應:
適應:演員在表演中與對手交流時彼此作出各種不同反映並影響對手的技術。
適應能力和作用有多種多樣,而每一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適應方式:
a、每種新的生活條件(即:環境、地點和時間)的改變都會使適應起相應的變化;
b、演員表達所體驗到的每種情感,都要求有極細致的適應特點;
c、一切交流形式及在各種場合下進行交流都需要有相應的適應。演員在表演時必須善於去適應環境、時間和每種人物。演員的適應有時能補充語言的不足,能把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東西傳達給對方。
適應的產生一般可分為二個步驟: 1、選擇適應; 2、完全適應
適應在生活中通常是下意識完成的,但在當眾創作時,下意識的適應只是在情感自然高潮的瞬間自行產生出來。通過排練往往能尋找到准確的適應,當然有時也會在實拍過程中產生即興的適應。
*適應的練習
6 1、你需要到城外去看朋友,希望在那裡很愉快地度過一段時間,火車是二點開,現在已經一點鍾了。你怎麼才能早點從學校里溜出去呢?到底該怎麼辦?(不但要騙過我,而且還要騙過你的全體同學)
2、在夜裡,當大家都睡著的時候,你所用的適應方式跟你在白天當著人們的面所用的方式有什麼
不同?(用動作表達出來)
;Ⅲ 怎麼樣才能演好一部電影或電視劇
首先就是,你要對劇本特別的熟悉,知道這個劇本裡面,所講的每一個內容,都是什麼。你要清楚的知道,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對你出演這個角色,才有幫助。只有你分析透徹了,整明白了,這樣你才能演出來好的東西。
然後就是,你要不斷的練習,也就是所說的,尋找人物的那個感覺。你要讓自己真真正正的成為那個角色,你才能很好的出演這個人物,我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劇,就是講演員的,在這個電視劇裡面,我看到那個人為了可以找到角色,不惜付出一切,什麼裝成乞丐在街上乞討之類的。所以說你要不斷尋找靈感,你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最後就是,你要多和編劇討論,一個編劇才是整個電視劇的靈魂所在,不斷的溝通,這樣才更好的幫助你,出演這部電視劇,你也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
Ⅳ 影視表演藝術的表演技巧秘訣講解
影視表演藝術的表演技巧秘訣講解
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有什麼秘訣可以讓自己的表演更好么?我為你講解影視表演藝術的表演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演員在攝影機或攝像機前,以演員自身為創作手段去體現影片內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這就統稱影視表演藝術,它的核心就是解決演員與角色的矛盾。
演員自身: 在表演藝術創作中,創作者、創作的工具材料、和創作的產品即人物形象這三位一體統一於演員自身。
影視演員應掌握和磨練自身的外部表現工具-形體、五官、聲音、語言以及各種技能,並掌握一整套表達人物情感、思想的內部心裡技巧,他依據劇本,在導演指導下進行二度創作,將人的藝術形象從劇本體現到銀、屏上。
表演藝術的創作主要表現在獨特的再體現和鮮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隱藏在劇本字里行間的深邃的作者意念,並對劇作的人物形象作有個性的補充和體現。這種再創作,就要求影視演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較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具以較深的理解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形象的表現力,從而達到演員與角色、生活與藝術的統一,體驗(即內部)與體現(即外部)的統一。
作為電影的種種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時空性、蒙太奇及電影特有的生產過程(電視也類似)必然帶來鏡頭前表演的種種特點。
銀、屏幕的逼真性:
銀、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視反映現實極其逼真,將真實的現實環境(實景偷拍時,包括現實中的人們)一一納入自己的形象體系,這就是說,影視演員是在與現實相一致的真實景物中進行表現的。這就要求演員的表演與真實的環境融為一體,做到自然、真實、生活化。
演員以導演的分鏡頭劇本進行創作,其表演必須在導演的總體構思下,通過綜合手段體現出來。
演員創作角色的過程中,組成創作自我感覺的必不可少的各種因素和技術方法,如動作、假使、規定情境、想像、單位與任務、注意與對象、真實感與信念、速度與節奏、情緒記憶、交流與適應、邏輯與順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鬆馳、道德與紀律、控制與修飾、面部表情、聲音、語調、言語、造型等。為了掌握演技和進行具體的理論及分析影視片表演鑒賞,我們先從表演的內部技術學起。
一、動作
表演(員)的名詞就是動作。演員就是動作者。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它的“原因”、“目的”和“結果”,這就是動作的三大要素。 動作-是演員技術最主要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重視它。演員表演時,僅依靠外在動作是不夠的,必須找出內在的根據(即目的)。如:1、削鉛筆2、疲倦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時刻集中在一定的對象上的。那麼影視演員在銀、屏上的注意力集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它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對象上的一門技巧。銀屏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多為有目的的注意。
演員要強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實際生活一樣,同時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對象必須明確。所以,一個演員必須養成一種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習慣。演員需要有注意的對象,對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員的注意力。演員在排練過程中,有時會被私心雜念所干擾或被外界各種現象所吸引,離開了應注意的對象,將會出現肌肉緊張、慌亂等現象。演員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術”,假借於想像虛構,給自己提供根據,並對對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內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對象上,從而排除私心雜念及外界干擾。
演員有意識地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可以對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增強記憶,為創作角色儲備豐富的素材。
有的演員在喧鬧的環境里也能進入角色,有的演員有一點聲音就會被打擾吸引,使他不能進行富有創造力的工作。這就說明他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此,訓練一名新演員做到注意力瞬間完全集中在表演對象上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經常地、不懈地練習方能成功。
注意力集中練習題:
1、在屋裡,注意聽屋外有什麼聲音。
2、注意聽外面的聲音,忽然改變聽門外有什麼聲音。
3、觸覺的注意力練習:蒙上眼睛,讓他摸指定的人。
4、味覺注意力練習:體會各種不同食品的味道(酸甜苦辣)
三、肌肉鬆馳練習(肌肉控制)
肌肉鬆馳是演員消除肌肉緊張的技術。肌肉的多餘緊張對演員總的自我感覺起著有害影響,會破壞正確的創作,妨礙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及外部體現。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容易犯有莫不開和精神及肌肉緊張的現象,這對表演藝術有極大的影響。
例如:
一個人平時行動很隨便,但一站到鏡頭前,便總覺得手腳多餘,沒地方放,不知干什麼好,這些現象都是肌肉緊張所致。一個演員為了表情逼真,必須盡力想辦法使肌肉鬆馳下來,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麼什麼辦法可以使肌肉鬆馳下來呢?
只有當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種現象上的時候,肌肉才會松馳適度,動作才會自然舒適,注意力集中與肌肉鬆馳是互相幫助起作用的。也就是說只有注意力集中,就可以幫助松馳;反之,如果肌肉產生多餘的緊張,也證明注意力沒有很好的集中。
演員在表演空間里,精神應該集中,肌肉應該解放,把精力很合適地消耗於動作中,有意識地鍛煉肌肉鬆馳,有意識地鍛煉和控制自己的肌肉鬆馳和緊張,達到能夠自由運用肌肉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的各個形體器官才能富有表現力,才能表達角色的內心體驗,自由地流露出內在的情感,達到預期的創作效果。
肌肉鬆馳的練習:
1、坐在椅子上,使全身肌肉鬆馳到零度(即人在醉酒、重病時所表現出的一系列動作特徵)
2、全身肌肉鬆馳後,緊張右腿的肌肉再將全身肌肉恢復適度。
秘訣之一:即興創作
即興創作意味著在你要行動的時候准備。它表示放棄一成不變,而是嘗試新的和激動人心的東西。演員們用即興創作釋放他們的創造力,再借著劇本找到他們的最佳狀態。
你能夠通過嘗試不同的方式來架構你的演講來進行即興創作。在一次激勵演講中,我根據演講的基調即興創作,提出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在為母親花一分鍾買電燈泡和花一小時為女友買50公斤大米的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以此來說明你對夢想和目標的慾望程度決定了你的行動的論點。很明顯非常成功地用熱情與幽默把意思表達了出去。
在說明不要不相信奇跡及自身的力量的結尾時,我變了一個魔術。將礦泉水瓶的瓶蓋在瓶底拍打一下後,進入到了瓶內。結果你可以想像,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如睹神物,對於前面論點的記憶我相信終身亦沒齒難忘,結果不言而喻。
試著用即興的詞彙來表達你已有的故事——你會發現感覺最好的用詞和表達方式。你不用去管時間,重復地用中速表達或亂講一氣。這個觀點是為了讓你自由和開放。即興創作給你空間使你有創意和顯得自然。
秘訣之二:個性化你的故事
講故事的關鍵不是記憶詞彙,而是記憶那種體驗。演員使用一個稱之為“個性化”的技巧來達到這個目的。這意味著從你的生活中提煉出一種經驗,然後把這種經驗中的情感的影響力應用於表演的場景和故事當中。個性化是演員演得真實的秘訣。
舉例來說,當安東尼·霍普金斯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扮演殺人狂漢尼拔·萊克特時,他根據他曾經發狂地想去殺人的經歷,再造了情緒的感染力。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霍普金斯是一個精神錯亂的殺人狂。實際上,演員霍普金斯只是從他替代性的經歷中演出真實的情緒。
作為一個演講者,個性化意味著把你自己帶進演講。“就講故事而言,如果你不能領會他,那觀眾也不能。”通過體驗的再現把觀眾帶進演講。你得到的回報是,每一次你再造這個體驗,它都會是新鮮的。
即使有時你在描述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也要把這個素材當作你自己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我的表演老師上戲教授安振吉曾經說道,“如果我聽到我喜歡的故事,我會把它重新塑造。我會用不同於他人的方式來講述它。”
秘訣之三:強烈的意願
一個在演員在每個場景中都有一個意願(或是目的),一個意願對劇本來說是一條主線。意願激勵著每個角色。哈姆雷特的意願是殺死他的叔叔克勞蒂斯。哈姆雷特一路上有很多障礙,但是他沒有這個意願的話,這部戲就演不下去了。
作為一個演講者,你的意願是任何你向觀眾所宣揚的--------你的觀點。我的意願是說服觀眾,雙贏的談判比單贏的更有效益。演講者HELEN說,“我的意願是讓觀眾們說,‘哦。我從沒有這樣想過。’是幫助他們建立新的觀點。”而周可的意願是,“不僅是提出觀點,而是如何執行觀點。”
沒有意願,你僅僅是一本會走路的網路全書。勇敢地站出來,並加以表達!
訣竅之四:戲劇化
演員總是要在台上盡量顯得真實。但是舞台上的真實----實際上只是我對我們真實經歷的強化。真實卻沒有戲劇性是非常了無生趣的!即時是最敏感的電影表演都會有戲劇性的成分。
我的表演導師說,戲劇化是“你需要變成你自己,但是要‘比生活誇大,’”她還說道,“要做你自己……但不是刻意的。”在以幽默結束他的關於科技的演講時,諾貝爾得獎主對他的觀眾說起有關他和他的妻子在購物時看到小活塞的展示。他說道,“這次演講最終以此來結束,就是我把活塞放在我頭上,再把一個禿頭的小夥子拉上台,把另一個活塞放在他的頭上,然後兩個人扔來扔去。”
記住好的表演是即使只是閱讀電話號碼簿,也會使觀眾得到享受。當你在和一大幫觀眾交流時,會有很多“電流”劃過。使用這些“電流”,使演講輝煌起來。
訣竅之五:精彩地開始
第一印象很重要。演員們知道他們必須盡快抓住觀眾。所以他們“精彩地開始”——他們的精神一開始就很高昂。作為演講者,你的充沛的精力能夠激發和鼓舞他們,你必須開始就這樣。
很多演講者建議,“強有力地開場。”這並不意味著你開始時要尖叫或在台上跳來跳去。適應觀眾的精神狀態,開場是比他們稍高一點,如果他們精神實在低靡,不要顯得過於興奮,這樣會把他們嚇跑的。
我通常以一個故事開場,快速地盡可能多地吸引觀眾,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抓住故事進行中的場景、氣味、熱情和感覺等等。當然我也曾見過演講者用半小時來熱身,我的觀點是——你會失去觀眾,如果你花過多時間來熱身。
訣竅之六:保持敏銳
偉大的演員都是敏銳的反應者。他們一秒鍾都不停。這意味著他們保持神經高度敏銳及緊張,不會去期望由另一個演員會去處理。傑克·尼克爾森的表演尤為激動人心,是因為他對其他演員的反應是很自然的,而不是事先計劃的。
不要像我們曾經見過的那些演講者一樣,總在他的演講中某些地方故意停上幾秒鍾讓觀眾笑——而不管他講得是不是好笑。那樣就很傻了。讓你的神經對你的演講中的每件事都保持敏感,相應地調整你的演講。
“‘魔術’是自然的發生的,”魔術師劉成認為,“對觀眾進行反應。通常我最好的素材是取自演講中正在發生的東西。我的演講不是固定在一個軌道上的火車——它更像沖浪,這樣或那樣移動,甚至有時往下倒!!”
導演周可也認可這樣的觀點,“我腦中有一個大綱,但是我從來不知道我要說什麼,因為我喜歡吸引觀眾,”他解釋道,“當你問觀眾問題時,你可能會得到你沒有期望到的答案,這時你會去處理它。我一些最好的思路是從觀眾中來的。”
訣竅之七:多樣化
任何東西若總是用同樣的方式表達都會顯得很無聊。演員把一段場景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都互有不同。演講者要致力於強調、移動、聲音、精神層次、素材等等。
你能在你的演講的組織中加入多樣性,例如,故事……過渡……故事……主要觀點……故事……等等。多樣性能在你的聲調和聲高中體現。停頓也是一種多樣性。不要忘記在你肢體語言中建立多樣性。
訣竅之八:冒險
你記得影片《密蘇里假期》馬龍·白蘭度演的“老奶奶”嗎?願意冒險使這位偉大的演員凸顯出來了。這對演講者也是一樣的。“和觀眾在一起的時候要顯得真實,但有時候你必須願意從沖浪板上摔下去。”
在我剛邁入職業演講的行業時,我曾冒險把觀眾帶到台上,“我從來不知道誰會上來,也不知道他們會講什麼,”我必須承認,“但實在真的很刺激。”
所以,“你的膝蓋如何?”你最近有沒有冒險?朋友,畢竟,我們不是進行總統辯論。我們怕失去什麼呢?
訣竅之九:對你的選擇負全責
當白蘭度穿上戲服,在影片《密蘇里假期》在變成“老奶奶”時,就沒有退路了。演員要進行有趣的選擇,然後對其負全責。
如果你決定戲劇化,或是決定在舞台上冒險,不要後退。當我下跪時,我猛地沉下去,讓身體與地板發出沉重的撞擊聲,然後把頭埋在地上,開始痛哭,又是尖叫又是咆哮……
對我來說,負全責意味著,“對我的信息及其對觀眾職業的影響力充滿熱情和信心,”記住你要對你的信息和你的選擇負全責。
訣竅之十:你的放鬆在於你的專注中
如果演員的思路可以允許自由漫步,他會專注於他的緊張神經。演員通過他們專心地准備、劇本、和其他演員可以得到放鬆。演講者可通過專注他們的意願、客戶、觀眾、定製的細節、室內的設備等得到放鬆。
很多演講者通過會見和問候觀眾、分發材料、演講前和觀眾交談而得到放鬆。PETER通常很專注於他的觀點,他和我說過“當我得到越來越多的觀眾的信息時,我意識到對我重要的對他們就未必重要,”他承認,“所以我專注於重新按主次先後排列我的觀點。”
不要期望不通過努力就能贏得你的奧斯卡獎。新演員常提醒為他們歡呼的影迷,他們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得到“顯赫的成功”。
作為一名演講教練,我必須讓你得到足夠的警告與提醒,“表演技巧是吸引人的,而且簡單易用,但如果他們沒有融入你自身自然的演講風格的話,你會冒險,失去真實性,變得生硬刻意。”如何避免?你必須練習,觀察反饋,直到確信你演講中的表演技巧已經沒有痕跡看不出來為止。
如果正確使用,這十個訣竅會幫助你在舞台上做好你自己。他們會幫助你表現得自然和生動,會幫助你引導你的觀眾。所以,就像在演藝圈中的說法,把蛋打碎,破殼而出! 行動-表演技巧上的重要原理。
;Ⅳ 電影中同一個人怎麼演兩個角色
先演一個角色的戲份,演完後,再演另外一個角色的戲,兩個角色的戲都演完後,後期通過電腦把兩個角色拼接到一起。
電影中一人飾演兩角,分為兩種,一種是兩個角色互相無接觸,另一種是兩個角色有接觸,這兩種的拍攝方法有所差別,具體差別如下:
1、互相無接觸
首先把現場構圖做好,兩個角色各自的位置固定好之後,先拍攝第一個角色戲份,完成之後演員換裝、造型,拍攝第二個角色的戲份,期間機位,燈光,構圖等都保持相同,不能變動。且不能超出角色各自的活動范圍,要不然就會穿幫。最後通過電腦使「兩人」同框。
(5)演電影怎麼演的擴展閱讀
2018年由,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鄭愷、王千源、胡軍、王景春、關曉彤、吳磊等主演的電影《影》中鄧超就一人飾兩角。
2017年2月9日拍攝的時候,鄧超體重只有72公斤,通過2個月不停吃火鍋、吃夜宵和運動健身,最後在進組前達到83公斤,且全身都是肌肉。
「境州」戲份殺青後,導演張藝謀給了鄧超20天的時間,瘦到一個病夫,再回來演子虞,把所有兩個人同框的戲全部重演一遍,所有的演員全部回來,重配合一遍,然後後期通過電腦把兩個角色拼接到一起。
Ⅵ 演藝圈怎麼演電影
您好,演電影首先要有好的劇本,有製片人,有好的導演團隊,然後好的演員!
Ⅶ 怎麼樣才能演好一部電影或電視劇
――來自一名資深影迷兼劇迷的吐槽和建議
與其說人生如戲,不如說戲如人生。
演戲就是活著。
為什麼說演戲是活著?要把戲演好,這要帶入其中,活成你要演的那個人。比如周潤發演小馬哥時,然後很長一段時間,看到周潤發,人們就會想到小馬哥。
類似的例子還有。比如看到周星馳,人們就會想到至尊寶。看到朱茵,我們就會想到紫霞仙子。看到林青霞,我們會想起林東方不敗。
而一些演員,我們看到了他們,卻想不起他們演過誰。他們的表演要麼演技太爛了,爛的讓觀眾除了吐槽後只剩下出戲。要麼他們太在乎演藝技巧了,給人一種很裝的感覺。
這裡面有新出道的演員,也有已經成名的一線明星。
要麼他們太在乎個人形象了,表演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開,沒有盡全力去演活那個角色。
所以爛戲才會層出不窮。
盡管現有的電影電視宣傳多種多樣,各種各樣為電影和電視劇打廣告的方法數不勝數,就算是爛片,發行方通過網路營銷、事件營銷、明星炒作等等方法就可以帶火一部電影或電視劇。
有追求的演員或者准備開啟演藝生涯的演員們要注意了。
那麼怎麼樣才算活著,這是個問題。
你不能說我長得漂亮身材好,我長得帥氣八塊腹肌,我就可以在演戲的時候活著了。第一個建議,先要熟悉劇本。
你要想一想你是否與你演的那個人是否有類似的經歷。不妨把這些經歷帶入到你的演繹中。
這是最基本的一條,也是最核心的一條。如果你自己都沒有入戲太深,觀眾怎麼可能為你的演出而著迷呢?
最好的演藝自然是沒有斧鑿的痕跡,甚至說沒有經過剪輯。演藝本身就是一出好戲,讓人慾罷不能。你不想出名都不行。
如果你看了劇本,仍然覺得自己沒有類似的經歷,是不是就演不好了呢?
我覺得這不對。
就像《山楂樹之戀》裡面的周冬雨,《色戒》裡面的湯唯,《胭脂扣》裡面的梅艷芳,她們肯定沒有經歷過電影里的故事。
但是沒有經歷,並不代表就不能演好了。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角色。這是演好一部戲的第二個建議,也是最後一個建議。
為什麼你的角色會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你完全可以假設自己就是那個人物,把你思考到的東西在戲里表演出來。
比如李小龍思考出了巷戰和截拳道或者說功夫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那麼雖然李小龍一共也沒有演幾部電影,但每部電影都深入人心。仔細去看每一部電影,你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功夫對戰技巧。你在別的武術電影里是看不到的。
為什麼你看不到呢?因為這都是李小龍自己的獨立思考。
一個演員獨立的思考之後,所表演出來的人物形象自然會非常特別,彷彿直接引燃了火,而絕不是原先的那個木頭。
再比如成龍。同樣是功夫,成龍也走了一條自己的路。他的功夫更加生活化,更加喜劇化。這是成龍的思考。
而馬雲呢?哈哈,我不得不吐槽一下,馬雲還是把功夫用於演講吧。他在的功夫表演既既沒有實戰經歷,又沒有融入自己對功夫的思考。兩者都沒有的情況下,只能讓人觀看時出戲和觀看後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希望演員們可以吸取經驗,這樣你們演的戲不再是戲這么簡單,而是上升到了藝術作品的高度了。
Ⅷ 怎樣才能演好電影求大神幫助
解放天性,情景交融。 你得很多心思去揣摩這個角色,把自己當成他,說他的話,按他的姿勢走路,體驗他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狀態,融入他的靈魂。 不僅僅是肢體語言,每一個神態都要經過自己研究和考究。 當然最好的是 多觀察生活,多模仿,想像自己就是那個人物,在那個環境下 自己該怎麼做,不要在乎旁人的想法,按自己的方法演 如果你去演 祝福你成功
麻煩採納,謝謝!
Ⅸ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