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竇娥奇冤里為什麼用竹簡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竇娥奇冤里為什麼用竹簡

發布時間: 2023-01-16 18:45:17

㈠ 竇娥冤 我要最詳細的資料

竇元

[編輯本段]元曲劇目
《竇娥冤》 元●關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劇情是: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幼女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竇娥婚後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張驢兒企圖霸佔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後將血濺白綾、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後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後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於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並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裡,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於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竇娥冤》全劇為四折一楔子,課文選的第三折,是全劇矛盾沖突的高潮部分,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作品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
關漢卿戲曲的語言通俗自然,朴實生動,極富性格,評論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美,淺顯而深邃。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後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後兩年蔡子病死。後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後,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娥的堅決反抗。為了與竇娥成婚,張驢兒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想吃羊肚兒湯,張驢兒把毒葯傾在羊肚兒湯里,蔡婆因嘔讓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張驢兒以「葯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後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關於元雜劇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於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作為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並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他一生「不屑仕進」([元]朱經《青樓集·序》),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著密切聯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明初賈仲明《錄鬼簿》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藝術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台演出。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餘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為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斗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中國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編輯本段]主要唱詞
(唱二黃散板)忽聽得喚竇娥愁鎖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涼。只見她發了怒有話難講,禁媽媽呼喚我所為哪樁?……我哭哭一聲禁媽媽,我叫叫一聲禁大娘,想竇娥遭了這不白冤枉,家有銀錢盡花光,哪有餘錢來奉上?望求媽媽你、你、你行善良。
(唱二黃慢板)未開言思往事心中調張,禁大娘你容我表敘衷腸。實可恨張驢兒良心昧喪,買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已徒勞妄想,他的母吃羊肚簍時斷腸。狗奸鹼仗男子出言無狀,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認實難受無情梭棒,無情拌棒,為此事替婆婆認罪承當。
(唱二黃導板)一口飯噎得我險些命喪,(接唱散板)謝上蒼恩賜我重見老娘。(唱快三眼)老婆婆你不必寬心話講,媳婦我頓刻間命喪雲陽:永不能奉甘旨承歡堂上,永不能與婆婆熬葯煎湯;心兒內實難舍父母思養,要相逢除非是大夢一場。
(唱反二黃慢板)沒來由遭刑憲受此魔難,看起來老天爺不辨愚賢;良善家為什麼遭此天譴?作惡的為什麼反增壽年?法場上一個個淚流滿面,都道說我竇娥死得可憐!服睜睜老嚴親難得相見,重時間大炮響屍首不全。
(唱二黃散板)又聽得法場外人聲吶喊,都道說我竇娥冤枉可憐!雖然是天地大無處申辯,我還要向蒼彎訴苦一番:……這官司眼見得不明不暗,那贓官害得我負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後靈應不顯,怎見得此時我怨氣沖天,我不要半星紅血紅塵濺,將鮮血俱灑在白練之間;四下里望旗桿人人得見,還要你六月里雪滿階前;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時節才知我身負奇冤!
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第三折選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綉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編輯本段]寫作特點
想像、誇張的藝術手法。
作品運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設計了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這是本折也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編輯本段]難點點撥
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綉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後發下三大奇願,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況。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綉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於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願,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一方面關漢卿關心民情,洞察現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下三樁誓願應驗等情節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治,要求變革現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盡管關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局限和歷史局限。當然,上天被竇娥感動,也說明竇娥冤大恨深。
[編輯本段]閱讀賞析
第一部分:
開折,通過監斬官和其他人的行為,描寫了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氣氛。竇娥便在這種氣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場了。一上場,竇娥便唱了兩只曲子:[端正好]、[滾綉球]竇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現出來,說明自己無辜被判死刑,冤屈驚天動地,臨死之前,把控訴的對象指向了天和地。竇娥控訴天地一場戲,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文章,千古流傳。我們來看一看這段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一句是說現實世界有它固有的統治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個「天地也!」一聲感嘆,蘊涵著竇娥無限的感情。有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爭,有指責,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兩個表強烈反問語氣的詞,表達了竇娥對天地強烈的質問。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用非常肯定的語氣直接指明現實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種現實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間應該存在的公理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對主宰萬物的天地產生懷疑。「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一句是對前幾句的總括性結論,指明了天地並不象人們期望或相信的那樣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相反,卻和社會上的邪惡殘暴的壞人一樣,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這句指責,推翻了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對人們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緊接下來,悲憤之氣達到極點,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不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里是不多見的,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認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來行使統治權。因此被稱為「天子」。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矛頭直指封建統治者所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既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的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強的民主主義精神。這種思想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最後一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是憤怒的控訴達到極點之後的轉折,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悲憤而又無奈的嘆息。
這段話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用精闢而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表達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的願望。在句式上,幾乎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千百年來盛傳不衰。
在去刑場的途中,竇娥向劊子手提出一個小小的請求,要求從後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見傷心難過,這個小小的細節顯示了竇娥的善良細心。在蔡婆婆將張驢兒父子領回家中,勸說竇娥答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要求時,竇娥寧死不從,而且批評了蔡婆婆的軟弱和苟且行徑。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又被貪官桃杌不分青紅皂白問成死罪,經受殘酷拷打,拒不承認,當貪官要拷打蔡婆婆時,竇娥顧念到婆婆年邁,經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認了貪官要她承認的葯死公公的罪行(這在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在將要赴刑場處斬的路上,竇娥還牽掛著婆婆,怕她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難過,經不起打擊。這個細節雖小,卻充分反映了竇娥的善良、孝順。也是對造成冤案的貪官桃杌的強烈諷刺,象這樣一個在臨死都記掛著婆婆的孝順媳婦,怎麼可能犯下葯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貪官桃杌卻是非不明,連這樣一個簡單的案子都審不明白,糊里糊塗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後文中竟然得到升遷,可見社會是多麼黑暗無道。
第二部分:
刑場哭別一場戲,是表現竇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本劇悲劇因素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刑場上,竇娥再次重申了事實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後,竇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請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後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墳墓。這段哭訴,哀哀怨怨,與前面的憤怒控訴形成鮮明的對比,是竇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體現。也是竇娥在現實中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性格的寫照。它說明竇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勤勞善良,命運孤苦,沒有過多要求的普通勞動婦女。她忍受了命運最艱難困苦的打擊,從小失去母親,七歲時又與相依為命的父親分離,作了蔡婆婆家的童養媳。結婚兩年後丈夫又去世。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夠和婆婆相依為命,過安安穩穩的日子。但現實是如此黑暗,即使這樣對生活最起碼的要求也難以得到滿足,最後落得個無辜受刑的結局。竇娥的請求,體現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強了人們對竇娥的同情,對社會黑暗的憤怒。最後,竇娥勸解婆婆,說自己是「沒時沒運」才落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只是竇娥安慰婆婆的話,並不是說竇娥自己沒有怨恨了。因為她的冤屈完全是人為造成的,是因為社會的黑暗,官吏的腐敗,邪惡勢力的橫行。竇娥也從自己身上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臨刑時提出了三樁誓願。
第三部分:
關漢卿從「東海孝婦」的傳說中得到啟示,由之生發開來,採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概括豐富的現實社會內容,大膽而精巧地構思出三樁誓願。這三樁誓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遞升,創造出濃厚的悲劇氣氛。
竇娥是無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從於現實的壓迫,她堅信自己的死定會「感天動地」,在人間以奇跡的方式顯示出來。第一樁,「血飛白練」,通過這種方式,竇娥向世人顯示她的清白無辜。在唱詞中,竇娥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表明她死得和萇弘一樣冤屈,和望帝一樣凄慘。第二樁,「六月飛雪」,如果說第一樁是通過她自身的奇跡來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樁則是通過違反常規的自然現象來證明社會的不公平,社會上人為製造的黑暗。「飛霜六月因鄒衍」的冤獄故事,更表明了竇娥所遭受的是人間冤獄。第三樁,亢旱三年。引用「東海孝婦」的故事,矛頭更直接地對准昏聵的官府,「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竇娥希望通過第三樁誓願,直接懲誡殘暴昏聵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夠象「東海孝婦」一樣,得到昭雪。三樁誓願,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范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願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斗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行刑尚未開始,第二樁誓願就已顯示出預兆,更說明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社會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樁誓願的實現是竇娥反抗的最終結果,也是悲劇高潮的結束。竇娥死去了,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於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給人間留下了一曲對黑暗社會以死抗爭的回腸盪氣的悲壯歌曲。
從此劇看元代社會狀況:
1.放高利貸
2.流氓惡霸橫行
3.官吏貪贓枉法
4.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
5.被壓迫的婦女們得不到生命安全財產保障
6.人民的憤怒和怨恨成為時代的情緒
第三折 滾綉球 賞析
1. 竇娥將一腔怒火傾向天地,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
2.天地指的是封建秩序,竇娥實則是罵當時的封建秩序 。
3.有著鮮明的社會批判性質,體現了作者思想高度。
4.竇娥無法擺脫對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賴,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天動地。
5.這也正是竇娥命運的可悲之處,體現了封建社會普通百姓求告無門,只能求助於天地的現象。
竇娥冤中曲詞特點
1.抒情性強,反復渲染人物感情
2.樸素的本色,貼合人物處境和性格
本劇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的來源
1.竇娥的不幸命運
2.竇娥的美好品質和她含冤被斬之間形成的對比
3.竇娥強烈的抗爭精神
作者通過一些細節描寫,再一次豐富了竇娥善良的性格。
1)在被押赴刑場途中,竇娥披枷戴鎖,行動艱難,兩旁看熱鬧的人又推來搡去,使她行動十分困難。但是她向劊子手請求繞道而行,怕去前街被婆婆看見,這個細節生動地表現了竇娥對親人的體諒。她知道婆婆年事已高,性格又軟弱,可能經受不了這種場面的刺激。
2)竇娥見到婆婆後交代後事:竇娥孤身隻影無親眷,只有一個爹爹,還失去聯系13年。惟一的親人就是婆婆 ,她還怕婆婆不答應自己的請求,加上一句「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一段描寫精細地刻畫了竇娥孤涼凄慘的內心世界。
[編輯本段]竇娥冤案原文

㈡ 元代雪和殺手的電影叫什麼

《竇娥奇冤》

元朝初年,有戲劇創始人關漢卿,其一生創作雜劇不勝枚舉,數量上甚至超越了「戲劇之父」莎士比亞。然而,在中國電影向工業化發展的這一路上,關漢卿代表作品之一《竇娥冤》被多次戲曲改編,卻從未涉及到電影作品的改編。

《竇娥冤》中有言:「血濺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竇娥以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來表明自己內心的冤屈。早二十多年前的王晶導演作品周星馳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中是以《竇娥冤》為原型。張敏一角則是以竇娥為原型人物。當年,《九品芝麻官》中「六月飛霜」一幕在內地家喻戶曉,周星馳扮演的「包龍星」這個角色被人所熟知。但該電影以關漢卿《竇娥冤》為創作原型一事,從未被人提及。許多年過去了,真正的《竇娥冤》未得到正名。

㈢ 知道竇娥冤的幫個忙來呀!!

矛盾,當然矛盾,正是這種矛盾才能表現出當時百姓的凄苦,天地對他們不公,他們憤恨、他們指責,但是,事實上他們什麼都不能做,在心中的指責很難表現出來(作者通過竇娥的奇冤才使之被表現出來),反而,他們的這種指責轉換成了對於天地鬼神的期盼,希望他們能「大發慈悲」還他們公道。這樣的想法也表現了百姓們的無助……

㈣ 罄竹難書是什麼意思啊

基本信息

〝罄竹難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qìng zhú nán shū ,釋義:罄,用盡;竹,竹簡。意為罪惡很多,用盡竹簡也難以寫完。

  • 中文名稱

    罄竹難書

  • 讀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 釋義

    罪惡很多,用盡竹簡也難以寫完。

  •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 出處

    《呂氏春秋·季夏紀》

  • 成語辨析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十惡不赦、罪大惡極、擢發難數、作惡多端

    【反義詞】宅心仁厚、豐功偉績

    【成語解釋】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成語人物

    宇文化及、李密、翟讓、隋煬帝

    成語出處

    "罄竹難書"最早出現於《呂氏春秋·季夏紀》:"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書不勝書"。

    《新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成語示例

    錯誤用法:

    1、淪陷區的同胞在抗戰中所表現的奇跡,真是所謂罄竹難書啊。鄒韜奮《抗戰以來》

    2、熱播電視劇《衛子夫》中,段宏稱贊淮南王劉安"護民之功,罄竹難書"。

    原因:此詞語用來修飾罪惡很多,屬貶義詞,不能用來修飾光輝事跡及美好的事情。

    成語辨析

    注意字型區分:"罄"不能寫作"馨"

    "罄"古同"磬",可作"磬竹難書"

    成語典故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以後,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合約,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

    李淵為爭取人心,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並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

    此時,李密在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罄是用盡的意思。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寫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後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人人傳閱,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卻以為洛陽尚未拿下,還不必急在一時。

    因為李密的聲勢浩大,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著說:"李密這個人如此誇矜自大,我正准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於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後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好來坐收漁利。"

    於是,李淵就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麼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為五十歲),沒有這個野心了。願意跟著大弟你,攀鱗附翼。"

    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成語爭議

    中國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亂用成語 "罄竹難書"鬧笑話

    陳水扁亂用成語,竟然說義工的義行"罄竹難書",成為台灣政壇一大笑話。

    據報道,2006年5月20日陳水扁到海灘撿垃圾。在賣力撿了滿袋垃圾後,陳水扁贊揚台灣志工精神時說:"有很多我們的志工團體,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間企業幫忙等等,這些都是罄竹難書,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報道稱,太陽太大了,陳水扁被曬昏了吧。

    不料,22日台灣的教育部門負責人杜正勝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還要拍馬屁"護主"。杜正勝說,"罄是用盡,竹就是竹片,是在紙張發明前的書寫工具,難是難以,書就是書寫,翻成今天現在的話,就是用盡所有的紙也寫不完,也就是要做的事實在太多。"

    國民黨立委李慶安質問:"所以部長你覺得這個形容沒有錯?"杜正勝說:"單單就這四個字,沒有錯。"李慶安嘲諷說,不要因為陳水扁說錯你就硬拗。你對教育的貢獻真是"罄竹難書"!一句話讓杜正勝啞口無言。

    根據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罄竹難書"的意思是: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後世於是就用"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

    陳水扁用錯成語露怯 台官員奉迎胡解成語出醜

    2006年5月22日上午,台政府教育部門負責人杜正勝在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說文解字",為成語"罄竹難書"下了新的批註,意思是"用盡所有的紙張都寫不完"。杜正勝胡解成語,遭到立委嘲諷和島內中文教師的反彈。

    據台媒報道,陳水扁20日在白沙灣當環保志願者凈灘時表示,台灣義工的貢獻是"罄竹難書"。杜正勝22日上午在台立法院回應相關質詢時表示,"罄是用盡,竹是竹片","罄竹難書"用現代白話文來說就是"事情多到連紙張都寫不完"。

    針對杜正勝對成語做出新的"註解",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李慶安則批評,這是替陳水扁說錯話在"硬拗",她質疑,如果學生作文中出現"老師對我的恩惠真是罄竹難書",這樣算對還是不對?杜正勝則回答說,"我不能當閱卷老師",李慶安最後語帶嘲諷地"贊許"杜正勝對教育的貢獻"罄竹難書"。

    杜正勝歪解成語也引起了島內教師的反彈,台媒引述台灣中山女中語文教師李素真的話指出,"罄竹難書"一詞源自於《呂氏春秋》,是指一個人的罪惡太多,就算用盡所有的竹子,也寫不完罪狀。罄竹難書是"負面"形容詞,不應隨便解釋。

    歷史用法

    負面語意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安世者,京師大俠也,聞賀欲以贖子,笑曰:'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意指南山的竹子寫不盡我要說的話。

    此處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亦為負面用法,指罪行極多。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意思是說,用光南山的竹子當竹簡,也寫不光隋煬帝的罪行。

    正面語意

    《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元征君書〉:"果行是道,磬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窮百穀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意思是說,用光南山的竹子當竹簡,也寫不完你的功勞。

    中性語意

    罄竹難書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形容"亂象極多,難以勝數"。後來多指"罪惡極多"。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描述亂世的各種異象,如馬有生角、雄雞五足、雞卵多毈、有豕生狗等。又說: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謂這些怪象都是政治敗壞所產生的亂亡之兆,而且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

    《孫臏兵法》:"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現代用法

    罄竹難書一語,最初形容"亂象極多",後多指"罪惡極多"。雖然亦有正面用法,指"善行"或"功績極多",但一般引用此語時,多隻用以"形容罪狀之多"。在未說明的狀況下使用正面用法,可能會造成誤會。也可作"磬竹難書"。

    辭典解釋

    《漢語大詞典》:"極言事實之多,難以盡載。常指罪惡,後偶亦形容好人好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指事實很多,難以寫盡,多用來指罪惡,間或指功績。"《辭源》:"喻項目之多,不盡期錄。"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指事實很多,難以寫盡,多用來指罪惡,間或指功績。"

    《辭源》:"喻項目之多,不盡期錄。"

㈤ 求古文翻譯"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

可憐我竇娥被官府糊里糊塗地判了死罪。

一、原文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幹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二、譯文

可憐我竇娥被官府糊里糊塗地判了死罪,可憐我竇娥將被斬身首不全,可憐我竇娥從前辛辛苦苦操勞家務;婆婆啊,請你看在我竇娥缺少父愛、死了母親的面上。

三、出處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

(5)電影竇娥奇冤里為什麼用竹簡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1、故事來源

《感天動地竇娥冤》的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

2、時代背景

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

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竇娥冤》。

二、作品賞析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中國古代悲劇成熟的標志和中國古代悲劇的典範作品。竇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婦女的不幸。

竇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喪夫的打擊、高利貸的毒害、潑皮流氓的欺壓、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決,種種不幸和災難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織成了「驚天動地」、悲慘無比的大悲劇。

三、作者簡介

關漢卿(約生於金末,卒於元代),號已齋叟,大都(今河北安國)人,元代戲劇家。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首。

鍾嗣成《錄鬼簿》說他曾任太醫院尹。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0多種,現存18種。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

其中《感天動地竇娥冤》《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㈥ 關漢卿的《竇娥冤》在藝術上用了哪些方法

關漢卿用超現實的手法寫了竇娥的三個願望。
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
關漢卿的《竇娥冤》中,對於竇娥三個願望的描寫,是處於一個封建政治黑暗官場黑暗的大背景之下,「官司眼見得不明不暗,那贓官害得我負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後靈應不顯,怎見得此時我怨氣沖天,我不要半星紅血紅塵濺,將鮮血俱灑在白練之間;四下里望旗桿人人得見,還要你六月里雪滿階前;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時節才知我身負奇冤! 」這個是竇娥的唱詞中的三個願望。

超現實的手法源於達達主義,它將無意識作為人性最真實,同時也是無意識來反應一件事情的本相。超現實手法的運用可以合理的讓真相展示在環境中,甚至可以牽扯鬼神之說,用於自然中,超越現實中所成立的一切,關漢卿的超現實,便是讓竇娥的三個遺願一一實現,讓人們從自然環境的改變中來體會竇娥的冤屈,人們不會相信一個人口中之話,因為是在現實之中,他們更加傾向於自己內心的答案,但是當外界或者無法解釋的現象出現的時候,人們會輕而易舉的推翻自己原有的內心答案,而且是毫無置疑的偏向奇怪現象,也就是超現實。

超現實不僅僅是一種寫作手法,也是一種內心的暗示,一種心理類問題,佛洛伊德致力於精神影響問題的分析,其中他就偏向於超現實,認為人的潛意識,現實意識,以及夢境是可以分開的,但是它總想 把他們融合在一起,從而可以呈現出記憶中最真實的一面。

㈦ 竇娥奇冤

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在死後沒有一件不被應驗,竇娥的冤比天還高比海還深。這位可憐的女子對上天的吶喊,對世道人心的控訴,對貪官污吏無能無道的鞭撻。為了父親能上京趕考,竇娥選擇了做蔡婆婆的童養媳,對於父親也盡了孝道。長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嫁給了蔡婆婆的兒子,不幸的是丈夫又早早的去世了,剩下了兩個可憐的人相依為命。

張驢兒父子存心不良要想逼迫蔡婆婆和竇娥,竇娥誓死不從這種貞潔的女子應此是最得到社會認可和保護的,但是哪有什麼人為竇娥出頭做主呢。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卻不想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將竇娥告到縣衙。竇娥抵死都不會認罪,可無能的縣官卻抓住了竇娥的軟肋那就是蔡婆婆。其實竇娥為了婆婆而寧願赴死,犧牲了自己。這樣的一個人對父親而言是一位好女兒,對於丈夫是一位好妻子,對於婆婆來說又是一位好兒媳,同時還是貞潔烈女。遇到了怎樣昏聵無能的官員,要將她殺害。

人往往在最無助的時候都是會祈求於虛妄的上天,讓上天來懲罰這群惡人和世道人心。大旱三年是上天的警示定然是地方官不施仁政為害地方製造冤案,朝廷也會派人查辦。到後來果然竇娥的父親回來了,將這一群惡人昏官查辦了。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無奈之舉,沒有沒法的時候將一切都指望在天道和清廉的官員來為民做主。戲劇本來就是要發生激烈的沖突不同於其它的文學作品,誇張的寫法更能表現出舞台效果。我記著小時候演《竇娥冤》的時候台下好多人都在流淚,對這樣一位奇女子的深深同情。

這種感天動地的千古奇冤,就是上天也為之動容。更多的是普通大眾的心聲好人有好報,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輪回有因必有果,善良者終被認可邪惡者終被懲治。

㈧ 《竇娥奇冤》主要講了什麼

《竇娥奇冤》該片根據關漢卿《竇娥冤》改編,講述了東海郡竇娥被冤殺之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怪事頻發、鬧得民不聊生,皇帝命重臣周天章赴東海郡調查辦此案的故事 。

東海郡怪事頻發,民不聊生,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皇帝命周天章到東海郡郯縣調查怪事緣由並解決「竇娥案」,豈料周天章在調查時險象叢生,蹊蹺不斷。周天章陷入謎團之中。這時,當地的一起兇殺案引起了他的注意,隨著案件的慢慢揭開,幕後的往事讓周天章瞠目結舌 。

《竇娥奇冤》是由臨沂市聚賢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楊真執導,王力可、邱心志、楊昆、田重領銜主演的懸疑動作電影,於2017年4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8)電影竇娥奇冤里為什麼用竹簡擴展閱讀

角色信息:

(1)竇娥,東海郡貞烈女子,個性剛強,大孝大善、寧死不屈。她從小父親為抵債而將她送給蔡婆當童養媳、蒙冤而死,死前三個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一一應驗,而後怪事頻發、鬧得民不聊生。

(2)周天章,欽差,不畏強權,申張正義,有勇有謀,睿智嚴謹。他中舉之後,奉皇帝御命,返鄉前去調查東海郡怪事。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即使在多方人馬的各懷鬼胎迷霧下,他還是破除了東海郡的詛咒,為冤死竇娥平冤昭雪,懲治了無恥之徒張驢兒。

(3)蔡婆,竇娥的婆婆,市民小婦,她以收取高利貸來維持生活,雖然苛刻又精於算計,但是骨子裡是一個善良老實的人。她好心把張驢兒父子招待在家中作客,卻險些被張驢兒毒害。

(4)張驢兒,流氓惡棍,圓滑狡詐,貪財好色,他為了霸佔竇娥和竇家財產而想毒害蔡婆,卻不料誤把自己父親毒死,他於是趁機將竇娥和蔡婆告上了縣衙。

㈨ 竇娥奇冤電影講的是什麼 竇娥奇冤電影劇情解析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範,該劇劇情取材自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講述了一位窮書生竇天章為還高利貸將女兒竇娥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不出兩年竇娥的夫君早死。張驢兒要蔡婆婆將竇娥許配給他不成,將毒葯下在湯中要毒死蔡婆婆結果誤毒死了其父。張驢兒反而誣告竇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後做成冤案將竇娥處斬,竇娥臨終發下「血染白綾、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願。竇天章最後科場中第榮任高官,回到楚州聽聞此事,最後為竇娥平反昭雪。
《竇娥冤》是中國著名悲劇之一,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名劇,約有八十六個劇種都改編、演出過此劇。

㈩ 竇娥奇冤鏈接

《竇娥奇冤》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kT-M8WItqo6GetP5rExRQ

提取碼:vywg

《竇娥奇冤》是由臨沂市聚賢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楊真執導,王力可、邱心志、楊昆、田重領銜主演的懸疑動作電影,於2017年4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根據關漢卿《竇娥冤》改編,講述了東海郡竇娥被冤殺之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怪事頻發、鬧得民不聊生,皇帝命重臣周天章赴東海郡調查辦此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