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西藏的電影有哪些 具體電影介紹
1、《可可西里》
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該片獲得了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41屆台灣金馬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
2、《門巴將軍》
《門巴將軍》(原名《一家人》)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和紫嵐德納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傳記片,由馬會雷執導,劉之冰、王靜等主演 。該片於2013年10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李素芝36年如一日,深入偏遠藏區為活佛僧侶、藏族群眾和邊防官兵巡診的感人故事。
3、《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② 拉薩到岡仁波齊怎麼走拍攝岡仁波齊最佳地方在哪
喜歡旅行的朋友們最近商量准備去岡仁波齊,岡仁波齊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岡仁波齊峰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拜訪這座神山。但如果自駕去岡仁波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熟知周圍的路線,才能准確到達目的地。今天給大家介紹從拉薩到岡仁波齊的自駕路線。拉薩到岡仁波齊怎麼走
從拉薩到岡仁波齊的駕車路線:全程約1199.7公里。今天來給大家介紹拉薩到岡仁波齊的旅行路線:
③ 電影《岡仁波齊》的主題是什麼
該片講述了在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劇情片,沒有什麼特殊主題,就是講故事而已。
④ 《崗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下面是我為您准備的《崗仁波齊》觀後感,供您參閱。
《崗仁波齊》觀後感一
第二遍再看,可以更好的去感受,也可以拋開情節更多的去體會細節。比如,停電了,一屋子的人沒有一個慌亂的,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點上蠟燭,該幹啥幹啥,來電的時候,也是沒有人有反應,就是簡單的熄了蠟燭繼續該幹啥幹啥。想起家裡停電或者辦公室停電時,各種大呼小叫,各種情緒開心的、抱怨的、還有幸災樂禍的。來電時又是各種情緒起起落落,這在整部電影里都看不到,沒有什麼情緒的升起和落下,一切發生了就發生了,接受,然後繼續往前走。我在生活里也一樣可以如此,不用急,急著去幹啥呢?不用怕,最壞的擔心發生了又能如何,這不還沒發生么?好心態修煉中。
這支隊伍組成時,就是那麼簡單自然,我想去朝聖,我也想去,那就去吧,嗯,好,去呀。沒有嫌棄,不怕被拖累。沒有三六九等,沒有誰把誰當做累贅,好像這些人心裡就沒有分別心似的。遇到困難永遠是大家一起克服,不需要呼籲不需要指揮,每個人自發的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切按部就班。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快樂的無處不在,拉著車也可以快樂的唱歌,看見太陽脫了棉衣就跳起了舞,那麼純粹那麼自然。
「開始念經吧」,會去看第二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想要再去聽他們誦經的聲音,太美了,這種美我無法用語言描述,我感覺,若我不控制著,我一下子就會進入某個勢能中去,太舒服了。第二遍看,錄下了裡面所有念經的場景,好喜歡聽。
樂於分享,想起我之前也一直覺得,物質的東西沒有什麼是屬於我的,它只是為我所用。對於藏民們,他們不管遇到誰,都會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一起喝茶吧,送你一袋糧食,大嫂我借點柴,這張皮子送給姑娘,拿去。
開始陣痛要生孩子了,也沒有慌亂,沒有多激動,就那麼自然,在朝聖路上發作了,連夜去了就近的醫務所,產婦都沒有痛到大喊,這才是真實的,醫生不讓喊啊,也沒力氣喊啊。初生的嬰兒好可愛,生產過程是一個很有愛的過程,很美的畫面。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開春耕地要盛裝打扮,要燒香,要隆重,老人在感慨: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這么急。是啊,中國速度,真的是好事嗎?我們為什麼這么急呢。
遇到落石時,大家很淡定的保護著孩子,沒有慌亂,沒有怨天尤人。
藏民們的話很少,一路上都很安靜,只有老人家的念經聲,還有小女孩對屠夫說的那句「加油」,還有就是「來喝茶」。小女孩跟家裡人通話,跟每個人說話都是那幾句:在幹嘛,我想你了,你想我嗎,我在待著呢。朴實,無華,很美。
遇到夫妻倆帶著毛驢去朝聖,問他們為啥是妻子在拉車而不是毛驢,答因為心疼毛驢,上坡妻子拉不動才讓毛驢幫忙,人和動物,我們是不是太習慣了我們是主人。他們把毛驢當做家人,但是毛驢累了走不到拉薩,他們還要帶著他一起轉布達拉宮呢,一起轉大昭寺呢,要一起祈福。
遇到車禍,先關心人有沒有受傷,很輕易的就把肇事司機「放跑了」,只有一句「小心開車」。沒有扯皮,甚至都沒來得及看一下車子傷成什麼樣子。結果發現車頭已經廢了,一行人開始拉著拖車繼續前行,拉一段再折返回原地,磕過去,再拉。沒人去抱怨,沒人去計較多走了多少路,沒有去在意要多走多少天才能到拉薩。真好,我們在工作時,若也能不怕多幹活,不怕繞原路,不總想著找捷徑,該是多麼美好。我是個典型的應試型學生,我非常適應應試教育,我總是可以找到捷徑,輕松考個高分,可是我錯過了什麼?我這種慣性帶入生活後,錯過的是人生啊。現在越來越不去投機取巧了。
到了拉薩,錢不夠去岡仁波齊了,大家就去打工,年紀大的去洗車,年輕的去工地,晚上還幫老闆娘磕頭賺住宿費。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快樂的,好像從來沒有人會去想,為什麼要這樣。在拉薩足足待了兩個月才繼續上路。
隊伍里的長者去世了,沒有人驚慌,對於死亡,其實真的不是多麼恐怖的事情,總有一天,我會明白這個道理。
這是一部可以滋養我的影片,我感覺到心靈被沖刷,想做一個乾乾凈凈的人,與來時一樣干凈。
《崗仁波齊》觀後感二
生長在西藏山村裡的村民,大多從生下來就是藏傳佛教的信徒,幾乎沒有其他宗教。所以,村民從出生就接受藏傳佛教義的教育,他們虔誠、順服、時常悔罪。從楊培一行11人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目的是悔罪,朝拜聖山岡仁波齊。
有人因為殺牛殺多了,有人因為自家蓋房子死了人,有人因為剩下年歲不多,大家帶著各自的罪和虔誠的心上路了。朝拜路上有時晴有時雨有時下雪,有時雪崩,但無論遇到什麼惡劣的'條件,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過,為了朝拜,無論是磨破了防身的羊皮,或是劃斷朝拜用的木板,或是穿爛了腳上的鞋,或是被雪崩掉下的石塊砸到,或是遇到朝拜的孕婦生產,或是拉行李的拖拉機被撞壞,他們像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樣笨重吃力的向前行走。或是沒有了經濟支撐,或是在水坑中朝拜,等等。都沒有阻礙他們前往岡仁波齊朝拜的信心。
然而,自詡為聰明的人看到他們的行為會非常不解,他們朝拜是撇下了家中尚未幹完的農活,撇下了家人,費錢費力費時還要承受路途中可能有的各種風險,竟然不為了世俗角度的經濟利益。我想,很多自詡為聰明的人應是不理解這群朝拜者整日做這些無意義的事有何動力。因他們眼中只有現時有利可圖,才是正確有意義的。
這些人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教義,讓自己在接下里的日子裡去遵循。然而,人的認知總是存在局限性,不可否認,這些經驗可以獲取物質利益,但這些人精神世界大多匱乏,而信仰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使人幸福。自詡為聰明的人大多不相信他們自己的行為會遭到審判,因此做事會往往縱欲,沒有底線原則,無所顧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無邊界的慾望叫人盲了雙目,鈍了知覺,失了控制,表面輝煌,內心腐爛,如一個爛醉的人。慾望需要教義約束,人生才不致失控爛醉,而正確而虔誠的信仰可以叫人保持清醒,如沒有信仰,至少應為自己立原則,樹界限。清醒是件痛苦的事,但至少方向正確。路對了,不怕遙遠。願世界多些清醒,少些不合理的慾望。
《崗仁波齊》觀後感三
今天我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受益匪淺。在這部電影里,我知道了許多不了解的知識。片名《岡仁波齊》是指岡仁波齊峰,它位於西藏自治州普蘭縣境內,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心願和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神山,這十一人組成的隊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從芒康到拉薩不但有2000多公里,還要一路磕長頭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廢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前行。我想:他們到達岡仁波齊山頂一定會十分興奮,喜極而泣。我敬佩那孕婦,她的肚子里有著即將出生的孩子,她竟挺著大肚子去朝聖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殘廢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朝聖去了。
我敬佩朝聖者對信仰的虔誠,對大自然的敬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奮斗,也許成功的就會是你。
⑤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
近日,一個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過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上映——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
⑥ 岡仁波齊電影簡介 岡仁波齊電影介紹
1、《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
2、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3、2017年10月,該片獲得第二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⑦ 岡仁波齊電影講的什麼 岡仁波齊電影講的內容
1、《岡仁波齊》電影簡介:普拉村西藏腹地一個古老的村子,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瑪扎堆的朝聖隊伍。
2、於是10個普通的藏民和一個孕婦,從村子出發,歷時將近一年時間,沿著2500公里長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影片中沒有強烈的沖突,沒有絢爛的後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靜地面對一路的生、死、成長和放下。
⑧ 岡仁波齊:讓人回到「正念」
看完電影《岡仁波齊》回到家,已將近23點。我對愛人說:「你一定要去看下《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很好看。」「不,不應該說是好看,應該說是很有意義。」我改口道。
《岡仁波齊》用好看去形容似乎不太恰當。因為它沒有吸引人的情節,沒有明顯情節的高潮,也沒有情節的反轉,沒有人物品性在故事前後的大變化。它講的就是11個人從康芒出發到「岡仁波齊」山去朝聖的故事,近乎是紀錄片式的拍攝,但沒有紀錄片的解說旁白。人物沒有多少台詞,他們的講話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對話。影片甚至沒有主角配角。開頭還相當冗長,用了比較長的時間講述他們如何准備去朝聖。冗長而莫名其妙的開頭一度讓我誤以為這是一部爛片,因為好看的電影一般在開頭就能牢牢抓住觀眾。但是,當看到這11個人從村口出發——1個人開著拖拉機,10個人跟在後面,走幾步,手板「咵——咵——咵」三聲 ,再「唰」的一聲整個身體匍匐到地,再磕頭,再「咵」一聲後站起,我一下子被震懾到了。
西藏信徒的三步一拜磕長頭是聽說過的,但從影片真實完整的呈現中看到還是第一次。我認為影片講述的是真實的,不是說這幾個人就真的一路拜到岡仁波齊,仁次曲珍真的就在路上生了孩子,楊培爺爺真的就死在岡仁波齊山腳,而是說藏民千百年來的信仰是真的,這種對信仰的表現方式也是真的,電影展現的情節也在不同的人身上發生過,是這樣的真實。從他們走上朝聖之路,到到達岡仁波齊峰頂,電影時長將近兩個小時,在情節沒有多少起伏變化情況下,我沒有一點點地轉移注意力,而且還一次次地被觸動。我想這中間有獵奇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和洗滌。生活在現代社會,內心經常紛擾焦慮,經常在想自己該追求什麼放棄什麼。看著影片里這群「咵——咵——咵」跪拜一直到岡仁波齊峰頂的人,那一刻,內心的紛擾一下子煙消雲散。就像禪修中講的「正念」,人一下子回到了「正念」來了。
《岡仁波齊》中的11人,從康芒某村出發,長身跪拜2000來公里,跪拜10萬次,先到拉薩大昭寺,再到神山岡仁波齊。歷時一年多。他們這一年,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吃飯睡覺休息,長身跪拜。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風雨冰雪,只向一個方向,只為一個目標。
如果你認為他們真苦啊,經歷那樣的苦難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那是錯了。路途是很艱辛,大風雪天要走;路遇漫水要長身跪拜到水裡過去;路遇塌方要跪拜過去;9歲小姑娘生病了,媽媽說還要跪拜,跪拜對她好;車頭被別的車幢沒了,推著車斗也要前行;仁次曲珍懷孕跪拜,生完孩子還一樣拜,背著孩子也拜。然而,他們並不覺得苦,楊培爺爺說要頭上磕出包來才好。你個年輕人就相互開玩笑,誰頭上磕出包了,誰的腳磕破了。他們晚上搭帳篷,睡前大家念經,念完經甜甜入睡。在春日的河水邊,他們還邊唱歌邊跳起舞來。孩子在路上出生,放在車上一路跟著走,楊培爺爺說 這孩子真幸運,能降生在朝拜的路上。楊培爺爺死在岡仁波齊山腳,尼瑪扎堆說,叔叔的畢生願望是到岡仁波齊朝拜,他死在岡仁波齊山腳,真是他的福分。不止是尼瑪扎堆這樣認為,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而我前排一女士也感嘆,老爺爺太有福氣了。當信仰完全植根心底,真的就有這么強大的力量吧。禪修的「正念」就是回到當下,執念正在做的事情。《好萊塢報道》評價這部電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真是這樣。
這一路朝拜,他們為自己祈福,為自己贖罪,為來生求福。同時,楊培爺爺說,大家應該把眾生的平安福氣放在第一位。這樣的信念下的朝拜,才會有這樣的情節:他們把車斗推出幾里了,然後又返回來,繼續跪拜那段推車走過的路;他們路遇同樣朝拜的,就喊了一起喝茶,也被別的路遇的人喊去喝茶,住宿,他們對陌生人熱情、不防備;而他們遇到的牽毛驢朝聖的四川雅安來的夫婦,妻子不捨得毛驢拉貨,就自己拉車,丈夫說毛驢像他們家人一樣,也要到拉薩朝拜,不能累了它;他們的車被越野車撞了,司機說他車上兩人,一個呼吸衰弱非得兩個小時趕到醫院,他們說那好吧,你們走吧,不要任何的賠償,而接下來,車壞了,他們要推著車斗前行。
是啊,看起來他們是苦的。但他們把這個視為一種修行,一種圓滿,哪裡還會有苦。他們唯恐自己不夠虔誠,唯恐少跪拜了一次。所以他們要把車推走後,又返回來跪拜。
如果你認為,這種朝拜真神聖,那你也錯了。因為《岡仁波齊》讓我意識到,原來這些艱苦的朝聖、虔誠的信仰,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只是他們的日常。。對他們來說,只是出了一次遠門。他們有時候也會犯懶,片中有一幕,屠夫正磕著頭,突然就睡在了路上,不願再動彈,直到小女孩說「加油」,他才爬起來。到了晚上,老人會批評大家走的步子太多,頭磕得不夠深。而大家,心領神會。半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老者,老者批評屠夫,頭上不能纏頭巾。告訴他們朝拜的時候頭一定要磕到地,頭上不能纏頭巾,戴帽子,心裡念什麼經,步數就應該是幾步。他們一一地聽著。老人請他們住在他家房子里,說他的兒子也朝聖去了,房子很大。他們住在老者家裡,第二天給老者干農活,耕地。說起了以前耕地時要舉行的儀式,老人感嘆說,現在人都不知道幹嘛的,做事情總急急忙忙的。還有個情節,朝聖者到了拉薩後。年輕小伙和理發店的漂亮小妹聊上了,走的那天,小伙依依不捨,答應會回來找她。那一刻我才知道,這些看似「臟兮兮」的朝聖者,原來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他們也會追求漂亮女孩,也會換上時髦的運動裝、運動鞋,充滿了青春活力。他們也用嶄新的手機打電話回家問好聊天。
他們其實跟我們一樣,但不一樣的是,他們心無雜念,專心做著一件他們畢生信仰的一件事。做得那麼自然,那麼堅定不移。生死在信仰面前都是小事,何況別的。
看著這樣的片子,你內心還能有紛擾嗎?你的心靈也隨著「咵——咵——咵」「唰」的聲響,回到禪修的「正念」了。
我是剛聽完樊登書會的《我戰勝了抑鬱症》這本書。趕來看的《岡仁波齊》。樊登說,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過抑鬱,有將近百分之一二十的人有輕度抑鬱症。我就想,現代人真應該來看看《岡仁波齊》,你聽著那「咵——咵——咵」的聲音,看那全身匍匐,頭磕到硬地面的情景,內心還能有什麼紛念呢?
然而,《岡仁波齊》從20日上映,龍泉23號才開始排片,而且每天只排了一個檔期。而同期的《變形金剛5》每天排16個檔期。這跟《岡仁波齊》不宣傳不炒作有關,當然更有關的,我覺得可能是現在人的價值追求。現代人要商業的,要熱鬧的。要錢錢錢。這些當然也沒錯。但是有一天我們忽然覺得迷失了方向,忽然覺得人與人之間怎麼這樣。生活怎麼那麼沒意思等等。所以,如果你內心有紛擾了,真可以去看下《岡仁波齊》。
同看這場電影的有12個人。前一排坐四五個,從他們的言談中聽出來,他們去過西藏,他們能隨著電影述說那是哪裡哪裡。他們不時地感嘆,有時嘆氣,有時發出「嘖嘖嘖」聲,有時議論。我一開始也驚訝,忍不住跟同伴議論,後排一姑娘提醒我,能不能小聲點。我意識到自己打擾別人了,後來就小聲說,再後來根本不想說了。當夜晚的誦經聲傳出帳篷,傳到整個明凈的天空,傳到雪山綠林。我又一次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