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各大短視頻平台用戶對電影的解說,你有什麼看法
現在短視頻平台涌現了很多自媒體人員,他們會發布自己對於某一個電影的解說。有些用戶的解說是比較合情合理的,也獲得了網友的贊同。但有些用戶的解說是對於整個電影劇情的重復,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讓觀眾們看的是索然無味。甚至某些特別的用戶還會扭曲電影的劇情,對電影的名聲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小編也希望平台能夠對電影解說的自媒體用戶進行管理,讓他們能夠合理合法的解說,不要帶壞風向。
總結
電影解說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最後卻發展到越來越糟糕,可能是有些人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利益,才會想在裡面渾水摸魚。
⑵ 用短視頻平台看電影和電視劇
短視頻平台的普及,加大了個人化輸出,也興起一批影視創作剪輯者的產業發展。在短視頻平台興起之前,關於影視的分析或視頻剪輯吐槽基本來源於主媒體網站的視頻號和文字型大小。不管是分析還是吐槽,一次看完都要四十分鍾,看一段時間也就不想打開。
短視頻軟體的流暢和隨時打開性,極大增強視頻觀看率。就比如我而言,從開始打開短視頻平台到關閉,時間基本都是過去一個小時。一部2個半小時的電影,在視頻平台只要花十五分鍾看完,視頻剪輯者還會帶上個人觀點和劇評分析,不需要看完整版就能了解大概劇情,簡直不要太輕松的觀影方式。
恰恰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影方式太便捷,從而導致對於影片評分走嚮往往會跟著視頻剪輯者分析角度走。
影視剪輯者創作短視頻賬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單從專業角度拉片分析影片劇情是不足以吸引群眾關注。一個視頻剪輯者要在十五分鍾講完關於影片的矛盾點,爆發點,劇情,人物,結果,還要帶上分析和觀點,極大考驗剪輯者的語言輸出和劇情把握。但也不是所有剪輯者都能在影片劇情下功夫做輸出和總結,有個新的剪輯方式更大抓住瀏覽者眼球,「吐槽」,「對比」,「人物醜化」,直接立意對於影片內容不喜歡,影片演員的不喜歡,影片編劇的不喜歡,影片導演的不喜歡。運用誇張語言和可以剪輯方式「醜化」影片內容,導致從未完整看過影片的人,也會出現第一反應,影片不好看。
影視劇「濃縮」分析可不可以呢?為什麼不可以?平台得到影視合理授權剪輯,視頻製作者通過專業剪輯,分析電影出處,導演立意,電影內容表達和情節設置,會在很大程度提高大家對於電影內容上的了解。影視劇里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人物音樂,放大的人物特寫,大多數關於人物,音樂,景物轉場,都是看著也就看著,不會想著影片情節設置是有什麼承前啟後的作用。短視頻創作者通過專業分析內容不僅能讓瀏覽者全面了解電影的立意也能讓短視頻創作者獲利,平台也從短視頻作品的發布和瀏覽收獲流量。這就是共贏。
⑶ 你看短視頻,最喜歡看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我其實最喜歡看三農方面的視頻,因為我是個想在農村創業的農村人。說起在農村,大部分人認為沒有發展前途,而選擇外出打工。而我認為,城裡最值錢的是地,農村也一樣。只要把地合理的規劃種植,適應市場需要,多元化,生態化,規模化,我想應該會有一片美好前景。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固執地非要創出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⑷ 哪些短視頻內容很容易吸引青年的眼球
——歌舞搞怪類短視頻。此類短視頻用一段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作為配樂,發布者自己配音,或者在公共場合跳上一段「社會搖」(一種早年流行於舞廳的舞蹈形式,近年在短視頻平台重新流行),營造搞笑氛圍。這類短視頻以抖音「海草舞」話題為例,短時間內就有8萬用戶錄制並上傳了相關視頻,不少視頻都有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瀏覽量。
——生活劇情類短視頻。此類短視頻多為「藍領」群體演繹,用來展現不同職業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如在快手中經常可以看見農民採摘水果、電力工人攀爬電網、廚師教學做菜等內容。還有視頻發布者設計一些劇情,如突如其來的求婚等,激發看客共鳴。但與此同時,這類短視頻也曾頻繁出現諸如獵殺野生動物、在公共場合做惡俗動作等違法違規內容。
⑸ 短視頻幾分鍾就能看完一部電影,最終會帶來哪些影響
在不少短視頻播放平台中,有不少短視頻節選了影視作品中主要的劇情內容進行剪輯,打出幾分鍾看完一部電影或幾分鍾看完一集電視劇的噱頭吸引人們觀看。而且在這類短視頻中,有不少還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流量。在我看來,這類短視頻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它可能會降低觀眾對原影視作品的好奇心,使得觀眾不會再去看原影視作品,甚至還會讓觀眾對原影視作品產生誤解。
三、讓觀眾對原影視作品產生誤解
此外,由於短視頻在製作過程中是通過作者對原影視作品進行剪輯的,這也使得短視頻所呈現出來的劇情在某種程度上會帶有作者主觀的色彩,並不一定能代表原影視作品本來所想表達的意思。因此,這類短視頻很可能會讓觀眾對原影視作品產生誤解,特別是在觀眾沒有看過原影視作品的情況下,這種誤解可能會給他們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綜上所述,幾分鍾看完一部電影的短視頻會帶來降低觀眾對原影視作品的好奇心,讓觀眾不會再去看原影視作品,甚至還會讓觀眾對原影視作品產生誤解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