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告白電影用了哪些報復手段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告白電影用了哪些報復手段

發布時間: 2023-01-12 10:08:03

1. 電影《告白》是對生命的深刻討論和震撼,它究竟講述女主怎樣復仇的故事

《告白》這部電影,並非如人們常規見到這個詞的意思那樣,而是每個人心聲的告白,影片是通過不同角色的視角來將故事拼湊完整的,我們不但能從中還原事情的真相,也可以看到每個角色的心理活動。那些自私,殘忍,陰毒,痛苦和失落因而都可以清晰呈現出來,不得不讓人細思極恐。下面就來簡單梳理一下劇情。

身為中學班主任的單身母親森口悠子發現自己4歲的女兒森口愛美在學校游泳池忽然溺亡,盡管警方調查的結論是屬於意外,但細心的悠子經過自己一番調查之後還是發現了女兒真正的死因,並查出來兇手就是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囿於少年法的保護,悠子清楚的知道兩個未成年的犯人即使被檢舉也不會受到什麼實質性的懲罰。經過一番設計,悠子決定利用班上的同學展開自己的報復。

2. 日本電影《告白》求詳細分析,最後結尾是好是壞 Thanks

每個人對電影的解理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很多人因為最後森口說了一句「開玩笑」,就認為她沒有去放炸彈,只是想給修哉一個精神上的打擊,讓他明白失去重要東西的感受,讓他得到救贖。我認為不對,根據我對劇情的解理,炸彈是引爆了,並且最後的"開玩笑"三字,明顯揶揄修哉,對前面一句"從這開始,你人生的第一步即將開始"的嘲諷:
首先,森口的打擊復仇從來是不遺餘力的:牛奶里注射HIV病毒(她確實想注射,只是被丈夫阻止了而已)、欺騙誤導維特老師間接的從精神上逼迫直樹母子導致直樹殺了自己的母親、和美月的對話時也說明了班上欺負事件是她弄出來的並希望修哉被殺或忍不住壓力自殺。這都說明所謂的救贖是很可笑的。而且有個很重要的矛盾,殺害愛美的明明是修哉和直樹兩個人,森口不可能做了那麼多事只為救贖修哉,而無視直樹殺母這事吧!
其次,最後那段鍾倒行後又正行也很說明問題,修哉是希望時間能夠倒回的,可鍾正行就說明做出的事(按下炸彈炸死母親)就像時間一樣,是不可能逆行的。

3. 每一次劇情發展都包涵深意,《告白》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告白》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日本電影,講述了一個母親的復仇故事。

如果不妥善對待自己心中的陰暗,一切都將變得難以控制,這也是《告白》用跌宕起伏的劇情搭築起來的,想要讓觀眾領會的真意。

4. 誰給個《告白》這部電影的詳細介紹跟看完的感受。

片名:告白 又名: Confessions 導演: 中島哲也 類型:劇情 / 驚悚製片 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片長: 106 分鍾 上映日期:2010-06-05(日本) 編劇: 中島哲也 / 湊佳苗 主演: 松隆子 / 岡田將生 / 西井幸人/木村佳乃 / 蘆田愛菜 / 藤原薰 / 井之肋海 / 三吉彩花 / 野本螢 / 清水尚彌 / 高橋努 / 山口馬木也 在學期結業日,女教師森口悠子在教室向學生們宣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她將辭任教師一職,而數月前在學校泳池溺斃的4歲女兒愛美的死並不是意外而是班上學生的蓄意謀殺,犯人就在37名學生之中。 森口不點名指出兩名兇手:少年A和少年B,她不打算採取任何法律行動,因她知道未滿14歲的兇手會被少年法保護而開釋。她希望教會兇手知道生命的可貴,於是將帶有愛滋病毒的血液注入牛奶給兩名疑犯飲用… 然而事實卻不僅是表面看到的這樣簡單... 電影改編自新人作家湊佳苗的同名推理小說,講述一個陰冷的復仇故事。 《告白》算是恐怖片,不是那種靠妖魔鬼怪、斷肢殘骸來刺激神經,而是看了之後讓你感覺周身發冷,看見再熟悉的人也忽然覺得陌生。影片開始時,慢鏡頭里的教室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學生完全漠視老師的存在,而當老師(松隆子)開始講女兒死亡的真相時,看客的冷漠與興奮交相出現。同時在學校天台上,有人被圍毆,那些年輕稚嫩的臉上有嗜血的激動,讓你覺得出現學生殺害老師孩子的事絕不是意外。 主要人物里有三個學生和三位母親,有些人習慣把孩子犯罪歸結到家長身上,但是松隆子卻說,把孩子缺少倫理道德觀念完全怪在家長身上,只是借口,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行為負責,內心的邪惡與年齡無關。所以,松隆子對兇手,也就是她班裡的學生的復仇,是直接觸動罪犯內心最深的痛處,而不是單純殺死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懂生命的意義。 影片的批判意義不僅限於殺人案件,而是集中在人性本身。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提倡「善」,是因為這種「善」有利於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共存和繁衍。 片中修哉和植樹的罪不可赦在於他們輕視了生命。影片里的三個孩子都是極端地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的行為導致和集體意志相悖的結果,從而導致集體的報復。這個詭異的班級,實際上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那種只要出名而不計代價的想法,網路、電視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即使是後來出現的班主任,那個陽光大男孩,他的家訪也被揭穿並非只是為了學生好,所謂的幫助也有利己的成分,這大概才是最真實的人性吧。 《告白》出自日本視覺系導演中島哲也之手,全片基調陰暗,天空似乎就不曾晴朗過,營造出一種悲愴的意境。再回頭看他的《被遺棄的松子的一生》,感覺他駕馭沉重主題並以商業化手法拍片的能力,真的是很出色。 日本人的偏狹,脫離現實的幻想。陰冷而兇殘,毫無人性的溫暖。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這樣的影片。影片的風格也是有如動漫。 壓抑,絕對的壓抑,直到最後也不給一點陽光。形式上來說,將小說的獨特自述形式映畫化到這種程度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些疑惑,一個不情,一種看似簡單的動機——失愛少年的走偏,一定要用這樣高的成本作為代價嗎?不情,不情。 真是殘酷,復仇的過程真是環環相扣。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瘋狂起來真是無法想像。家庭原因造成的孩子的心理扭曲讓人膽寒,這應該是造就如本校園暴力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之一吧。 電影結局顛覆了傳統戲路!仗著年紀小&不幸童年的腦殘神經病不會改變的,連帶教育出殘忍腦殘的家長跟社會一樣有罪。對於我這種膩歪假大空搞原諒救贖的觀眾,這片子贊啊! 用如此干凈的畫面,如此清純的面孔,如此青春激昂的音樂,拍攝如此真實殘忍的故事,真是精彩! 將青少年犯罪問題放大到極端的後搖和民謠音樂電影。很喜歡裡面的陰霾天和冷色調。中島哲也和松隆子都嘗試了個人風格的反面,想想《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下妻物語》和《四月物語》,總算突破吧。

5. 《告白》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劇情有哪些深意

《告白》是一部2010年日本電影,根據小說《告白》改編而成。電影講述了某一天森口悠子發現其愛女被殺害在學校的游泳池中。盡管該起事件被斷定為意外死亡,但森口卻向學生們宣告犯人就在班中,並展開了自己的復仇。劇情深意在於人之私慾究竟有多可怕,誰也說不清楚,越是內心軟弱的人越是會欺負弱小以欺騙自己的人格。

在電影《告白》中,鏡頭的移轉似乎不曾停歇,也不聚焦在特定人物身上,偶出現在某些沖擊性的關鍵時刻的面部特寫盡頭,似乎就象徵著復仇的殺人預告。在故事的行進中,整部電影似乎緊緊扣著報復和背棄這兩個曖昧的主題。

中島並不預設立場去判斷孰是孰非,而是有意去除原著中較為帶有西方宗教意味的段落標題,讓故事一段段地連結著所有人物的自白以及對於他人的報復,反覆地讓被害者成為加害者又成為被害者,就這么繞了一圈再回到原點。

6. 關於電影《告白》的一寫情節.

1。策劃好的報復 2。就是說修載不可能會有新的生活了(我看的版本是:「開玩笑的。」翻譯問題而已) 3。原著裡面確實送到他母親的實驗室去了,當然最後也爆炸了 4.沒死,是想像出來的。那娃想出名讓他媽媽知道他想瘋了

7. 日本電影告白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告白》講述的是某一天森口悠子發現其愛女被殺害在學校的游泳池中。盡管該起事件被斷定為意外死亡,但森口卻向學生們宣告犯人就在班中,並展開了自己復仇的故事。

自從被森口老師的宣告嚇住後,犯人B一直窩在房間里,不僅不出門,甚至不理發、不洗澡。溺愛兒子的母親看到他變成這樣非常傷心。她對老師很不滿,堅信在班主任女兒死亡事件中,兒子毫無責任,他只是被壞朋友騙了,幫了點忙而已。

誰也沒料到,寺田的家訪竟引發出意外的事態。

8. 每一次劇情發展都包涵深意,《告白》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乍一聽,「告白」這兩個字似乎和小清新的文藝愛情片有很大的關系,事實上,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告白》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一個母親的復仇」就再合適不過了。

森口是一位中學老師,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可是她的女兒卻溺水身亡了,施暴者正是森口班裡的學生。

當然了,影片中的告白,不止這些,美月的告白,維特老師的告白……導演借影片中各色各樣的人,來表達他的內心,展現我們這個社會。

不管觀眾是否願意接受,其實導演就是想透過鏡頭,給觀眾展示一個沒有美化過的殘酷世界,來赤裸地展現人性的善惡,這就是影片的深意,也是導演的告白。

9. 你怎麼看待電影《告白》里老師的「復仇」

很多人被誤導認為《告白》是白結局而不是黑結局的主要一個原因我認為是北原美月第一次在高州橋下看過渡邊的血檢報告時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電影原創,「我知道,她是騙你的,一個呼籲大家珍視生命的人是不可能想害死別人的」。在原著里這個橋段中北原告訴渡邊在結業式那天她自己親自用血液反應實驗檢驗出了渡邊和下村的牛奶盒裡沒有摻血。但是這個大改也沒有影響電影對原著的忠實表達。開始森口的復仇確實是消極的,消極到並不想要渡邊和下村的命,「我本來這樣一切就結束了」,這就是復仇的開始,漸漸地「你們感到死亡的恐懼或是受到同學怎樣的欺負都並不能讓我高興起來。老實說我對你們的憎恨一點都沒有改變」。這也就是電影中北原說「一個呼籲大家珍惜生命的人是不可能想害死別人的」的原因。因為森口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殺了渡邊和下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森口的復仇慾望才不斷加強,這就正好誤導了北原對森口的理解,讓北原認為森口老師是仁慈的,以至於最終由於被誤導而對森口坦白渡邊的戀母情結希望森口放過渡邊。所以,不論是電影還是原著,不論北原是憑借推測還是實驗得出了牛奶中沒有摻血的結論,都不影響電影對原著的忠實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