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鄧超的電影為什麼很少過10億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鄧超的電影為什麼很少過10億

發布時間: 2023-01-11 21:43:03

『壹』 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沒有一部超十億的

幾經坎坷的《芳華》終於上映,馮小剛也是長出一口氣。如果被封殺的話,損失的不僅僅是投資。更多的是他們那一代人的情懷在裡面。

好在順順利利的上映了

而且,這部電影還創造了馮小剛電影的票房記錄,上映第三天票房就突破3億大關。這對馮小剛來說,算是一種「奢侈」。

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因很簡單,馮小剛的作品一直不大很迎合觀影人的口味。

像《捉妖記》、《羞羞的鐵拳》、《泰囧》之類的爆米花電影很是迎合大眾 娛樂 的口味。所以,他們的票房也是蹭蹭的往上漲。別說10億了,20億都不是稀罕事。

畢竟,存在即合理。這就是市場規律所在。

按理說,馮小剛應該很明白其中的小九九。可是,為什麼馮小剛沒有拍攝這樣的爆米花電影呢?

從《唐山大地震》到《1942》,從《我不是潘金蓮》到《芳華》,一部又一部的半寫實電影成為了馮小剛一直不肯割捨的題材。

(1942也僅僅拿到了3億多票房)

也正因為如此,馮小剛的電影票房一直不高

我想這很大一部分和馮小剛本人的性格有關。看過《老炮兒》這部電影的都有一個深深的體會,那就是電影中六爺這個角色的性格和馮小剛很類似,或者就可以直接說,馮小剛就是六爺的化身。倔強、義氣、有原則、有情有義,是六爺的寫照更是馮小剛的性格的特點。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很多的地方,馮小剛會被叫做「小鋼炮」了。

拋開其他的不談,單單就說一下剛剛上映的電影《芳華》,這部記錄了馮小剛們(他們是一代人)青春歲月的電影,從目前的結果來說這一次馮小剛找對了觀眾的真正的痛點。豆瓣評分7.9分,至少說明人們對這部電影的認可。

雖然說3天破三億不是很高的成績,畢竟和那部刺激荷爾蒙的電影《戰狼2》相比,《芳華》還真不算什麼。但是,能夠讓觀眾找到共鳴點,而不是像爆米花電影一般看過去就忘,這一次馮小剛做到了。

其實很簡單,因為馮小剛錯過了中國電影票房最爆炸的那兩年,也就是2014-2015年。

在這兩年馮小剛沒有一部電影上映。否則的話,以他之前的票房號召力,應該早就達成這個成就了。

而他錯過了這個爆發期以後,再回來,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

我們先看中國電影年票房增長情況。你就知道2014-2015年的票房爆炸是有多恐怖。

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破百億以後,一直到2013年增長曲線雖然很神奇,但遠沒有2014-2015這兩年這么誇張。之前的增長率都是20%左右,但是2014年增長率是30%, 2015年則達到了驚人的45%,光是2015年比2014年增長票房就有145億!!!

中國電影在2013年之前,10億是一個神話。破10億幾乎預定年度票房冠軍。但是2014年之後,20億(捉妖記)、30億(美人魚)隨隨便便就達到了。

在市場形勢大好的時候,是個好電影都能取得好票房。這就好比股票大盤漲到5000點,那你隨便一支垃圾股也能賺錢啊。

何況是馮小剛啊。馮小剛是什麼人物? 香港電影人成龍、周星馳沒過來之前,大陸電影票房號召力就靠馮小剛一個人,開創了內地賀歲檔的人。拿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人啊。

這個圖我是一定要拿出來說說的,馮小剛一共拿過3個年度票房冠軍,還有3個年度國產片票房冠軍。

想想看,如果在這2年馮小剛隨便弄個喜劇片,過10億還在話下?

但是在這個中國電影最容易賺錢的時候,馮小剛幹嘛去了?

事情得回到2013年,這年賀歲檔馮小剛上映了《私人訂制》結果呢?

當時這部電影的宣傳海報有一句宣傳詞,叫「成全別人,惡心自己」。

這話說的什麼意思呢?江湖傳聞,馮小剛當年《1942》投資巨大,票房不佳,讓投資人虧損嚴重。於是找來王朔救急,臨時湊了個段子,拍了這部《私人訂制》,回歸馮氏喜劇,大賣特賣( 總票房近8億,年度第3 ),在《1942》上面虧的錢都圓了回來,皆大歡喜。

唯有馮小剛不歡喜。

這個故事確實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成全別人(投資人),惡心了自己」。

馮小剛一怒之下,勞資不玩了,不拍電影了。所以這兩年他是半退休狀態。

那後來為什麼又復出了呢? 據說和馮小剛鬧掰的華誼兄弟,2015年以10億元收購馮小剛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馮小剛簽下了「對賭協議」。承諾美拉公司2016業績凈利潤不低於1億,未來至2020年每年凈利潤需增長15%。不足之處由馮小剛補足。

所以,馮小剛又必須出來拍電影賺錢了。

但是斷檔3年,再回來,沒那麼容易續得上啊。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林志穎服兵役的事兒。想當年,林志穎92年剛出道的時候,號稱「亞洲小旋風」啊。93年就去香港紅磡開演唱會啊,《十七歲的雨季》你們別說沒聽過啊?

和郝邵文那幾個拍的幾部電影《旋風小子》、《烏龍院》,不知道有多火啊。

結果後來服兵役2年,回來以後是什麼樣子? 娛樂 圈,2年沒有新聞沒有曝光,那就死得涼透透的了。

馮小剛雖然不是 娛樂 明星,3年不拍電影,話題度不會那麼慘,但是再回來,馬上就想找回過去的票房號召力?你真是想得容易哦。

馮小剛回來,他想再拍《私人訂制》那種馮氏喜劇,恐怕已經不現實了。因為這部電影當時口碑非常差,是公認的大爛片。馮小剛拍這種喜劇拍了十幾年,其實觀眾已經審美疲勞了。不可能你90年代玩的東西現在還能大賣。

再加上馮小剛說他想拍自己喜歡的電影。所以現在他只拍文藝片。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蓮》,今年的《芳華》都是這樣的。因為這些電影投資比較小,成本可控,萬一失手也不會虧太多。馮小剛回到江湖也得先練練手啊。

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

那馮小剛能憑借《芳華》跨越10億門檻嗎?

說實話,很難。《芳華》的題材、類型都決定了這部電影是有上限的。就算口碑再好,看的人也不會太多。

不過剛剛過去的首映周末,《芳華》倒是搞出了大新聞,也許這次還真有戲。

大家看, 《芳華》周日的票房1.09億超過周六1.06億,上座率也是周日34%大於周六33.5%。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首周末,周日票房都是低於周六的。《芳華》實現了周日逆跌,這個指標非常重要。

今年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戰狼2》、《摔跤吧,爸爸》、《尋夢環游記》,這些都破了10億,既然《芳華》做到了,那真有可能破10億呢。

具體會怎麼樣,還要看這個周末成龍《機器之血》、鄧超《心理罪》和陳凱歌《妖貓傳》的情況,這3部電影上,《芳華》的排片估計就得跌到10%以下了。

這種口碑能不能支持《芳華》在周末過去以後繼續提升排片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但我估計10億還是可能性不會太大啊。

馮小剛電影破10億,估計還要等一等。

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沒有一部超十億的?你這個問題問的其實不厚道。

首先,看一部電影的市場價值,並不能從絕對數字是來判斷。比如我1993年收獲了1億票房,和我2018年10億票房,從絕對值上看,2018年大,但是從真正的財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顯然1993年的1億要比2018年的十個億大得多。

現在,芳華最終的票房14.22億,是第一部馮小剛票房超過10億的電影。但是,當我們把馮小剛的電影還原到每一個當年的語境下,其市場價值就可以很直觀的展現了。

1998年馮小剛拍攝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1999年他的另外一部賀歲檔電影《不見不散》,收獲了4300萬 的票房,是當年的票房冠軍。當年,在內地市場獲得第二名的電影是《星戰前傳1》,總票房3300萬,第三名的是張藝謀的作品《一個都不能少》,總票房3000萬。

這三者的關系,多少有點像今年《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狀態,換句話說,《不見不散》的影響力甚至是可以與《紅海行動》比肩的。

2003年,馮小剛的電影《手機》總票房5300萬,同樣是當年的年度票房冠軍,當然,本片的上映時間為2013年年末,與2014年有所交叉。

2008年,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 票房3.25億,依然是票房冠軍。

原因有很多,主要講幾點

一 現在中國電影票房高的普遍都是爆米花商業電影,雖一直被人詬病,但是它火啊,詬病也沒有用,人家還是會去看。為什麼?第二個原因

二 去電影院看電影圖什麼?放鬆休息 娛樂 啊。工作日上完班累了一天,讓大眾在燒腦電影文藝電影和喜劇電影選,肯定喜劇電影和科幻大製作電影居多。嗯居多。

三 回歸主題,馮導的電影大部分恰恰大多是文藝類 歷史 類題材的諷刺的燒腦的類型。看著累!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你呢?

我只想簡單的說幾句,不想找太多理由,拍電影是給大家看的,有多少人花錢去看了,就是最好的贊美,不是某個導演自己拍給自己看,無論哪個導演票房差就證明你的才華和電影不行

你這樣問,肯定是和現在的票房做比較吧!,這樣的話對小剛就比較吃虧了。畢竟馮小剛拍電影的時間比較早,那時候國內的電影市場也沒形成規模,版權意識也不強,不正規,到處充斥著盜版電影院的人也不多到那個年代都可以達到那麼高的票房了不起了。還有就是他早期拍的題材大多數是喜劇,投資也不多,不像美國大片投資動輒上億的投資。這樣看來小剛是比較成功的。這就像你現在和一個30年代40的年代的人比有沒有吃飽?沒有可比性而言。

《芳華》這是一個爛片。無論如何粉飾。看的我嘔吐。那個時代的人民飢寒交迫。食不果腹。你不敢拍。拍一些風花雪月就是好片了?偷衣服。墊海綿。摸女人。雞毛蒜皮。狗皮膏葯撐劇情。真是為蘇聯鬼子主子拍電影的好奴才……然後這個作者就是寫《金陵十三釵》的那個作者。劇中妓女為了救學生犧牲自己。但是。難道妓女就不是人嗎?

馮小剛沒有趕上好時候,如果甲方乙方當時電影市場如現在繁榮,馮小剛的電影票房早就超過十億了。

馮小剛開創了內地賀歲電影概念,是內地賀歲電影第一人。當年的馮氏喜劇令人耳目一新,笑到肚子痛,笑到窒息。上面這部《大腕》更是爆笑全場。

《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接連三部電影步步成功,擱到現在這個環境,我覺得那部電影也能過十億票房。

小成本的的電影已經很不錯了

歸根到底就是馮小剛沒有趕上好時候,生不逢時啊。

自2010年來,中國電影票房迅速增長,增長率達20%。

可是自2014年起,票房發生了大爆炸,增長率達到了30-40%,不得不說這是中國電影票房的輝煌期。其間的電影票房記錄也被屢屢打破,如20億的《捉妖記》,30億的《美人魚》,40億的《戰狼2》。

反觀馮小剛, 從1994年的《永失我愛》算起,馮小剛的電影已經陪伴了觀眾23年。20世紀末,他以《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開啟了賀歲片時代,用馮氏喜劇拯救了瀕死的中國影市;

21世紀初的《大腕》《手機》陪我們走進新千年。當我們習慣每個歲末,就著馮導炮製的笑料,迎來循環往復的一年年,他卻開始掙脫喜劇名導這一美譽鎖鏈,開始了他的電影新生涯。於是乎,古裝片《夜宴》、戰爭片《集結號》、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人世間的萬象都成了他電影的主角。

馮小剛坦言:自己的理念就是電影應該拍離生活很近的東西,應該記錄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我們趕上中國巨大變化的時代,這個時代應該有電影記錄下來,大家不能都迴避現實。雖然拍當代生活題材有一定風險,但我想應該讓以後的人通過電影了解80、90年代的中國怎麼樣,21世紀最初的20年怎麼樣,你從我最初的賀歲片開始看,一直到現在,你可以看出我的電影同步地在記錄時代的進步。」

雖然他的電影沒有突破10億票房,但是也創造了當時中國內地電影最高票房的新紀錄。比如說2010年的 《唐山大地震》便取得了6.73億票房的好成績。

這次,馮小剛再次出發,憑借《芳華》這部電影雪恥。堪稱今年年末的現象級大作。在強片迭出的賀歲檔接連奪冠,上映12天累計票房已突破9億,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藝片。連續兩個周末展現逆跌神曲線,公映9天之後還能憑借口碑重回同檔期日冠,票房走勢一片大好, 打破文藝片票房的紀錄。

自上映以來,《芳華》收獲了上座率、場均人次、單日票房等多項第一,在全國各地引發了父母輩觀影的熱潮。影片一路高歌猛進打破國內文藝片的票房紀錄,更改變了國內市場賀歲檔,強類型片獨大的新局面。

正是一部品質過硬有口皆碑的電影。雖然以70年代文工團為背景,講述一代人的青春。但許多年輕觀眾也產生共鳴。電影劇情和台詞引發網友熱議,「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成了網路間流傳的金句。有網友說:「一個難忘的時代從記憶深處迎面走來,一代勇士熟悉的身影通過銀幕再現眼前,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感嘆。」

《芳華》即將沖破十億票房,打破了馮小剛的個人紀錄,也打破了文藝片票房的紀錄。

『貳』 被綜藝耽誤的「影帝」鄧超:危機已至,可惜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

最近,中生代實力派演員張譯,憑借電影《一秒鍾》提名華鼎獎「最佳男主角」。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張譯有四部高水準電影上映,許多人眼裡名不見經傳的張譯,成了實至名歸的「百億票房先生」。

對比張譯今時今日在影視上的成績,很容易讓人想到另一位「百億票房先生」,同時也是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影帝」的鄧超,不免令人唏噓。

張譯和鄧超,兩人年齡相仿,同為中生代演員中的翹楚,在藝術的星光大道上,他們做出的選擇卻截然不同。

張譯對 娛樂 綜藝、真人秀唯恐避之不及、敬而遠之;同樣演技在線的影帝鄧超,近年來卻「深陷」真人秀的泥淖,被綜藝反噬,作品較之同儕乏善可陳。

導演英達曾給予鄧超高度評價,嘉許他為「 日後可以開宗立派的喜劇演員」。

可惜的是,被寄予厚望的鄧超,卻被綜藝給耽誤了,但鄧超和他的團隊似乎渾然不覺。讓人忍不住悲嘆:危機已至,可惜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

從「混世魔王」到「實力演員」,因一個鏡頭被奉為「演技教科書」,「跑男」之前的鄧超,演藝事業本可扶搖直上!

出生於普通家庭,張譯的成長之路並未走過岔路,加上後來近十年的軍旅生涯,讓張譯身上有一股渾然天成的正氣。

不同於張譯的正氣凜然,出生在重組家庭的鄧超,在中學之前都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年年三好學生。

可到了中學,鄧超的叛逆萌芽迸發。染發、打耳洞、逃課蹦迪,儼然成了一個「混世魔王」。

直到有一次在舞廳,看到蹲在電梯旁來找尋自己的父母,他才意識到自己從前的不孝和不堪,毅然決定「改邪歸正」。

從三好學生到問題少年,再到浪子回頭,誰也沒有想到這位「混不吝」,居然日後成了國內家喻戶曉的實力派演員。

說起鄧超在影視圈嶄露頭角,就不得不提成名作《少年天子》。在《少年天子》中,鄧超的表演天賦表露無遺。

他把少年順治內心的痛苦掙扎和無可奈何,演繹得淋漓盡致。而後的《集結號》,讓鄧超從電視劇踏進了電影圈子。

自此以後,鄧超在影視圈的表現勢如破竹、一路長虹。

從《畫壁》里的柔弱書生,到《美人魚》里的富豪;從《中國合夥人》中的孟曉駿,到《烈日灼心》里的辛小豐,再到《乘風破浪》里的徐太浪。

鄧超在不同題材的電影中,塑造著形色各異的角色,卻又獨具個人色彩。

2017年的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禮上,鄧超憑借在電影《烈日灼心》中的精湛演技,一舉擊敗馮小剛、廖凡等實力派,將「最佳男主角」的殊榮收入囊中。

鄧超憑什麼能成為影帝?

在《烈日灼心》中,鄧超飾演的「辛小豐」被注射死刑。拍攝前鄧超和導演要求真實扎針。當實際拍攝時,鄧超開始瘋狂抽搐,眼神從驚恐到迷離直至渙散,真實到竟然把導演嚇哭了。

而鄧超的這段表演也在電影上映後,被納入到北影教材中,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教科書式演技」。

只此一部戲,一組鏡頭,就足以讓鄧超在影視表演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鄧超能夠一直潛心磨練演技,專注於演藝事業,專心於演員身份的話,他的成就絲毫不會亞於張譯。

可惜一步錯,步步錯,鄧超或許也沒想到,自己在綜藝上的一個決定,居然影響了事業發展。

「跑男」成分水嶺,鄧超可能也沒想到,一次綜藝嘗試竟會變成一場「賠本買賣」!

2014年,有韓國原版《Running Man》的光環,加上節目幾乎集結了當下頂流,《奔跑吧兄弟》未播就已賺足眼球。

「影帝」鄧超的高調加入,可謂錦上添花。然而鄧超可能沒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將會被這檔節目影響,而眼前節目的爆火對於自己而言,日後居然成了一場「賠本買賣」。

在「跑男」中,內心一直住著一個逗比的鄧超,算是找到了釋放真我的舞台。

那一年,「WeAre 伐木累」成了年度流行語之一。

而後一度成為「現象級」綜藝的跑男更是為鄧超帶來了極高的人氣、流量和商業價值,僅2014年到2016年,鄧超手中的代言就多達14個。

2015年,鄧超入選了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27位,帶領「跑男」勇奪收視冠軍。「全年媒體曝光率」第一位,實至名歸。

憑借「跑男」,鄧超打通了自己在綜藝市場的任督二脈,如魚得水。

可是所謂「物極必反」,綜藝的反噬性也隨著節目的火爆,開始在「演員」鄧超身上顯現出來。

大量的銀幕曝光,以及深入人心的 搞笑 ,讓觀眾開始對鄧超原本的「演員」身份印象淡化,轉而「 搞笑 咖」的形象反客為主。

自2014年加盟跑男後,除了電影《四大名捕》《心理罪》,電視劇《相愛十年》外,鄧超在影視劇的選擇上,幾乎一頭扎進了「喜劇」圈子。

《美人魚》《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乘風破浪》,哪怕是客串的《煎餅俠》《情聖》,無不是跟喜劇沾邊。

秉承著「演而優則導」的原則,加上在綜藝中積累迸發的人氣和流量,鄧超先後在2014年和2015年跑男正值頂峰的時候,導演了喜劇電影《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

前者請來了當紅的楊冪,後者更拉來了自己的老婆孫儷,組成夫妻檔。

兩部電影票房加起來過了10億,讓新晉導演鄧超嘗到了甜頭,當然這也讓他更加明白,綜藝紅利的重要性。

只是,不同於像沈騰這樣「雷打不動」的喜劇演員,鄧超的強項和實力其實並不完全是在喜劇上面。

即便是他主演的《美人魚》,用接近34億的票房吊打了其他同期電影,更有網友形容鄧超是「是周星馳最低調的喜劇接班人」。

然而,《惡棍天使》口碑風評的撲街,彌補不了這些盛譽。這部電影更讓鄧超在2016年成為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男演員」。

盡管在2015年,鄧超貢獻了可以說是自己演藝生涯迄今為止,稱得上是代表作的《烈日灼心》,更憑此獲得金雞、百花、金馬三大獎項「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並一舉獲封金雞獎「影帝」。

但值得一提的是,《烈日灼心》其實是在2013年拍攝的,也就是鄧超加入「跑男」的前一年。所以,《烈日灼心》的成功,並不能歸功到開始邁入綜藝市場之後的鄧超身上。

從2013年拍攝《烈日灼心》,到2015年執導並主演的《惡棍天使》;從2015年的金雞獎影帝,到2016年金掃帚獎獲得者。

短暫的時間里,鄧超的演技就陷入了起伏不定,「一腳天、一腳地」的境況中。

而這其中的所有變化,無一不是從他頻繁參加綜藝,大量刷起曝光率開始的。

沉浸於綜藝的鄧超,成了演技飄忽不定的影帝,而這「影帝」頭銜和後來水平、質量參差不齊的作品相比,總是帶著那麼一絲尷尬和諷刺。

2018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影》重磅上映。

他在回憶為《影》挑選角色時,曾說過「要找一個會演戲的,符合劇情的人」。在經過了層層篩選後,張藝謀覺得鄧超是最合適,也是最符合要求的人。

電影中鄧超一人分飾兩角,在身形枯槁的子虞和意氣風發的鏡州之間切換自如。《影》被很多人看做是鄧超從綜藝泥沼跳出後的轉型之作。

為了演好劇中角色,鄧超瘋狂節食塑造病態身軀後,又瘋狂鍛煉將自己變成肌肉男。

盡管大家看到了他的努力,可努力並未換來亮眼的票房。

已然被綜藝耽誤了的「好演員」鄧超,得到的是觀眾「雖然超哥是好演員,但總覺得下一秒他就開始搞怪」的評價。

跑男中的超哥,人人都覺得他 搞笑 、有梗、賣力、好玩,人設福利卻也成了演藝事業上的最大阻礙。

綜藝形象深入人心,必然代表著演員身份被弱化。

衡量一個電影演員的優劣,最重要的指標有兩項,一個是口碑,還有一個就是票房。

隨著觀眾的要求越來越高,票房和口碑已然不再劃等號,大家更看重的是一個演員的票房是否匹配他的實力和口碑。

這也是為何當「百億票房先生」榜單公布後,網友戲稱他的成績單「比較水」的原因。

無論從作品質量、演員演技、票房虛實,吳京、黃渤、沈騰這三人的含金量都頗高,實至名歸。相較之下,鄧超的「百億票房」就相形見絀許多。

鄧超主演的電影最高票房當屬33.97億的《美人魚》,可當時在電影上映時,大家普遍抱著「我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的想法去看電影。

除此之外,反觀那些和鄧超同齡的中生代男演員們,大多開始奮起直追:

佟大為現在成了圈子裡看好的有實力性價比又高的演員,近兩年也算是多產;

擺脫「霸道總裁」油膩感的黃曉明,終於「回頭是岸」,憑借《鬢邊不是海棠紅》打了場翻身仗;

作為「努力型」代表的陳坤,演繹了什麼叫做勤能補拙,雖說產量不多,但好在在每部作品裡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

影帝鄧超,活生生被綜藝給耽誤了。

演員和藝人本就隸屬於不同范疇,這也是為何會有「演藝圈」的定義。況且在業內存在著一條大家心知肚明的「鄙視鏈」:影視圈>綜藝圈,演員>綜藝咖。

明明是兼具實力和顏值的中生代扛鼎人物,鄧超卻被真人秀羈絆住了。一流的演員,跑進了不入流的綜藝市場,最後把自己陷在了末流的境地之中。

「速食化」的綜藝來錢快,漲人氣的效果也快,一舉兩得。人人都想站著賺了綜藝的錢,可丟棄演員本職工作的本末倒置的做法,終究得不償失。

幡然醒悟退出「跑男」,轉頭鄧超就入新綜藝,觀眾恨鐵不成鋼,空歡喜一場,愈發明白: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或是意識到職業危機,在《奔跑吧》進入第七季時,鄧超選擇離開了消耗自己的「跑男」。

本以為,這次鄧超終於可以下決心好好磨練演技,重新好好演影視劇的時候,轉頭他就和陳赫、鹿晗開設了新綜藝《哈哈哈哈哈》。

只可惜,湊齊了鄧超、陳赫、鹿晗的《哈哈哈哈哈》把一手王炸玩脫了。節目效果並不理想,網友建議改名「呵呵呵呵呵」。

鄧超也帶不動的新綜藝,又一次印證了「才出狼窩,又入虎穴」的現狀。

或許鄧超深知越挫越勇的道理,《五哈》之後,馬不停蹄地進入了另一檔綜藝。這一次,「演員」鄧超居然以導師身份,參加了選秀節目《創造營2021》。

在《創造營2021》中,鄧超成了「表情包輸出器」、「高情商熱場王」、「語言藝術家」。

可以說,經過了層層綜藝的洗禮,如今的鄧超已經成為了一名合格、成熟的「綜藝人」,而不是從前那個「實力派演員」。

談及屢屢被綜藝耽誤的好演員鄧超,許多人深感惋惜,甚至意難平。

看到鄧超一次次的自行選擇在綜藝中消耗自我,大家才醒悟,任由旁人如何惋惜,依舊拉不回一頭扎進綜藝市場的鄧超。

就像是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他何嘗不懂,只是不願醒來罷了。

難道說,綜藝和表演就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註定背道而馳的兩條路嗎?實際上,演員和綜藝咖之間從來沒有一條明確的「楚河漢界」。

在 娛樂 至上的當下,誰都無法避免自動或被動地置身於綜藝 娛樂 中。關鍵就在於,綜藝於演員而言,到底是負累還是加持,全在演員本身作何選擇。

就拿鄧超和黃渤來說,二人同樣選擇離開了當紅綜藝,而後也都又投身到新綜藝節目當中。然而,鄧超選擇了 搞笑 和選秀綜藝;而黃渤則投身於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

姜還是老的辣,黃渤也是真聰明。一檔公益性質的綜藝節目,不僅挽救了他的口碑,還提升了他的公眾形象。

同樣的退出,又同樣的選擇回到綜藝,可鄧超和黃渤二人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口碑和評價。

所以說,演員和綜藝從來不是相悖的,關鍵在於如何選擇。

從目前情形來看,被綜藝耽誤的鄧超,或多或少也吃到了「苦頭」:片約減少,觀眾失望,綜藝反噬。

危機來臨從來不是一日而成,是選擇清醒面對,還是繼續閉眼裝睡,就看演員本身作何選擇了!

『叄』 鄧超為什麼現在很少拍攝電影了

鄧超是一位演技嫻熟的男演員但是現在很少拍電影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不過也有觀眾希望鄧超趕緊回歸電影,網友們坦言喜劇演員以及轉型做導演都不適合鄧超但是鄧超本人目前還沒有發現,對於鄧超來說不管轉型能否成功,對於他來說他已經獲得了很多,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非常精彩的。可能在演員這條道路上遇到了一些瓶頸,導致鄧超不再希望繼續出演電影,但是不得不說鄧超在表演方面還是非常有天賦的。

『肆』 《我和我的家鄉》破10億,鄧超演活喬樹林,他還請了群特殊演員

作為國慶檔的最熱門的電影之一,《我和我的家鄉》在上映第4天票房成功突破10億元。中國半個喜劇圈的大腕都在該電影中貢獻了自己最美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鄧超主演的《回鄉之路》單元。

在這個的故事單元中,鄧超與俞白眉用屬於他們的方式展現了年輕人對家鄉建設的留守與重返。鄧超在這一個單元直接化身成了一個土味老闆喬樹林。

他一登場就給人一種暴發戶的感覺,身穿皺巴西服,鼻架小墨鏡,脖戴大金鏈,手拿小挎包,也難怪會讓人覺得是一個騙子。

喬樹林這個角色是對於鄧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她塑造這個角色的土味並不是透過造型與妝容,而是內而外的氣質,這一點對於演員來說是需要功底。

在與不熟的大師姐套近乎時,鄧超用拍照、推眼鏡的動作、用各種尷尬時的表情、以及用眼神來傳遞喜感,他和閆妮用一熱一冷大反差,幾乎每一場對手戲都讓人笑到合不攏嘴。

隨著劇情的推進,喬樹木的惡作劇也層出不窮。接催賬電話時泰然自若,不請自來的接受采訪,大吹自己的蘋果有多好,還承諾「像咱這種實力,再不回報家鄉,掙好幾個億有啥意思?」轉過身,他還得住進小破窯洞。

鄧超這個角色在前期現總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吹噓這自己實力雄厚,可前往果園時卻只看到一片沙土,以至自己被扔路途之上。可就在觀眾都認為他就是一個騙子時,劇情直接來了一個大反轉。

原來喬樹林的確是一個土老闆,在有了錢財之後開始回饋鄉親,自己掏錢帶著家鄉人民一起治沙,種植沙漠蘋果。而這個過程註定是不容易,失敗的結果就是讓喬樹林欠下了一大筆錢,但他依舊堅持著。與大師姐套近乎為的就是將蘋果賣出去,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家鄉。

看到這里,喬樹林這個角色給人的印象就完全轉變了,他不是一個愛吹噓的小人物,而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治沙人。鄧超用這樣的方式,將這么一個小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展現出了大情懷。

在這個單元中,鄧超等人還特意請到了毛烏素沙漠的治沙人參與了此次拍攝。在過去三十年間,陝北人民用自己雙手,楞是創造了人類治沙史上的重大奇跡。正如影片中台詞所那樣,四百萬畝毛烏素沙漠,硬生生的讓他們整綠了。

喬樹林這個角色只是這群人的一個縮影,在鄉村的建設中,即使遇到重重困難,也要使出渾身之力解決,治沙人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在鄧超的演繹之下顯得淋漓盡致。

生活中鄧超也和喬樹林一樣是一個溫暖的人。在疫情期間,鄧超曾答應醫療隊隊長陳毅飛,在疫情結束後將會邀請他和同事們一起看待自己電影的首映。而在昨天,鄧超兌現了這個承諾。

目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還在熱映中,已超過《姜子牙》成為了當日票房冠軍,沖擊15億的目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那麼,你喜歡這部電影中哪個故事單元呢?

『伍』 鄧超出演的喜劇片,票房普遍都比較低,這是為何

鄧超出演的電影和電視劇口碑一直都好評如潮,而且票房也讓人很滿意,這因為鄧超屬於科班出身,演技有能力有台詞功底也強,但是一演喜劇,口碑不好,票房很低,這大概率是因為鄧超出演別人電視,作為一個演員可以把票房拉高,但是他導演喜劇導演自己作品就能力不行,換句話說,鄧超是一個好演員,但不能成為一個好導演,他導演的喜劇電影像《惡棍天使》票房低,並不是說她演技不行,但就是做不好導演。鄧超不管是在電視劇中的表演,還是作為一個好爸爸,在這兩方面,他都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但是在出演喜劇方面,應該是缺少一點喜劇天分,他並不適合這個類型電影。

『陸』 演技不好票房反而領先過百億,這是黃渤徐崢不找鄧超合作的原因嗎

我認為鄧超雖然票房比黃渤徐崢兩人率先過百億,但是鄧超出演的電影可比黃渤徐崢兩人的點多,但是也跟鄧超的演技是分不開的。演技不好票房怎麼可能過百億呢?至於為什麼不找鄧超合作可能是因為在黃渤徐崢的專業角度來說鄧超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吧。

國內的電影發展也是比較成熟了,與很多人在電影領域成功的興起。黃渤、徐崢是一名好演員的同時,也是很好的導演。

徐崢拍出來的幾部影片反向都非常的好,不管是喜劇類型的,還是反應群眾生活的,口碑都無一例外的非常的高。《泰囧》《港囧》《心花怒放》《我不是葯神》等都是口碑非常好的片子,非常的厲害。徐崢不僅僅是一個有演技的演員,更是一個好導演。一線的大咖非他莫屬。

難道這些就是黃渤和徐崢不和他合作的原因?相信有演技和票房,不管是哪位導演都會想要合作,但可能兩人還有檔期、戲路等各方面的考慮。

說起來還是娛樂圈更新換代太快了,並不缺乏好的演員,更不缺乏好的作品。影視圈如此,綜藝節目也如此。很多的年輕力量襲來,並且勁頭很猛。如果自己不多做努力的話,很快也就會被淘汰。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唯有變更強

『柒』 同都堪稱是撈金大能手的鄧超與孫儷夫婦,如今他們身家幾何

要說鄧超,孫儷夫婦的具體身價我想我們這些外人是不得而知的,畢竟這是人家的私事,再說他們兩個現在依然活躍在娛樂圈裡面,而且每一年都會拍一些電影和電視劇,然後他們的身家每一年也都會上漲,所以在這種波動之下想要知道他們兩個的具體身家非常難,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可以從一些具體事實當中做一些推測。

同樣孫儷也沒有閑著,雖然孫儷不演電影,但是她演了太多的電視劇,而且只要是孫儷出演的電視劇,她在其中基本上都是絕對的主角。然後片酬什麼的肯定不會低,再加上孫儷也代言廣告,所以綜上來看孫儷的身價大約也有10個億。

『捌』 從百億影帝到被吐槽智商低,與孫儷「叫板」的鄧超到底如何

1、叛逆少年的逆襲

鄧超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里,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據說因為是超生的,所以取名鄧超。

小時候的鄧超學習成績很好,還特別愛看書,年年拿三好生,父母也曾期望鄧超能考上名牌大學。

誰知到了初中,進入青春期的鄧超開始改變風格,成為了叛逆少年,打耳洞、染頭發、打架斗毆,在舞廳當過dj,還玩過離家出走,叛逆少年認為很「酷」的事情,年少輕狂的鄧超都做過。

後來,慢慢長大的鄧超開始懂事,並被父母感動,開始改過自新,走向正途。

1995年,鄧超考入江西某學院的話劇班,結識了恩師鄧學東老師。1998年,鄧超報考中戲和北影,均被錄取,最終選擇中央戲劇學院。每天早上,美麗的中戲校園里都有一個勤奮的身影,鄧超每天清晨都准時跑步、練台詞。

大學時期的鄧超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表演,並且涉獵很廣,話劇、正劇、喜劇,他都非常喜歡,都會認真排練。畢業後,鄧超進入中國國家戲劇院,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

2、影帝的誕生

鄧超的首部電視劇還是在他上大二時拍攝的,並在央視播出。之後也出演了《東北一家人》等喜劇,這時的鄧超還沒有被觀眾熟識。

2002年11月,鄧超主演的《少年天子》開啟了他的正劇之路,並讓他成為「皇帝專業戶」。此後,鄧超主演過《少年康熙》、《天下第一》、《明末風雲》,在劇中飾演了不同的皇帝,在當時,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專業戶」。

圈裡對鄧超的評價大多很好。善良、樂觀、樂於表達、坦誠、認真,是一個有天賦的演員。

他近年來的處處散發的搞笑氣質讓很多人都忽視了他的實力,忽略了他的演技和顏值,卻也讓他更加真實,有了一種獨特的魅力,我們稱他超哥,像稱呼一個朋友。

希望超哥依然不忘初心,繼續他所熱愛的演藝事業,繼續在演藝圈發光發熱,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繼續散發光芒,像太陽一樣。

『玖』 你知道鄧超導演的電影賠了多少

鄧超導演的電影沒有賠,鄧超導演的《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雖然評價不怎麼樣,但是成本低,而且票房賺翻了。

『拾』 鄧超的票房過百億了嗎他有哪些比較出色的電影作品

鄧超是一位演技出色的演員,早期出演了不少精彩的影視作品,憑著少年天子中的順治帝而被觀眾注意到。人氣上升後繼續出演了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相愛十一年等精彩的作品。或許是因為性格太活躍,也或許是因為參加跑男失去了演員的神秘感,所以許多人覺得鄧超的作品成績都不好。作為演員,鄧超的票房過百億了嗎?

鄧超的票房過百億了嗎

鄧超的票房過百億了嗎?鄧超的票房已經過百億,鄧超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但他不甘心做個實力派,於是嘗試在影片中加入自己的思想。作為導演來說,鄧超還是新人,因此他執導的影片往往不夠成熟,最後的效果也沒有達到他的標准,所以才會出現效果不好的情況,希望鄧超多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