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心引力》電影觀後感
影片《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講述了在探索者號太空梭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篇一:《地心引力》電影觀後感
2013年11月19日上映的美國科幻大片《地心引力》,講述的是一男一女兩名美國宇航員在美國太空站出艙維修望遠鏡時,在遭遇爆炸衛星碎片的重挫的險情後,飄浮在茫茫太空,在毫無外界援助的重重險境中設法返回地球的故事。
影片中男宇航員Matt舍己為人、自我犧牲,開動太空梭服牽引女主角Ryan,讓她登上了俄羅斯一個廢棄的空間站,再設法到達中國的空間站,藉助神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而斷開纜繩,讓自己卻消失在茫茫太空,把生的希望留給Ryan,把死的悲壯留給自己。
影片展示了普通人在地球看不到的種種神奇美景:在外太空領略地球日出的美景,雄壯,神奇,迷人,從外太空俯視地球的夜晚,光怪陸離,絢麗多彩。蔚藍純潔的太空美得讓人窒息,迴旋凝固的乳白色的雲團,崇山峻嶺也變得渺小,江河湖海變得寧靜,光亮與黑暗共存的圖景令人匪夷所思。外太空的景色多麼美好!
影片中一些不為人在意的.聲音被賦予了生命的光彩:當Ryan在俄飛船中絕望地呼救搜索信號時,搜索到地球某處瑣碎嘈雜的家庭生活的聲音,其中還聽到有嬰兒的聲音,狗的吠叫,Ryan甚至還和狗狗一樣學著樣子叫了好幾聲,這一切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聲音讓Ryan重新振作,但宇航在外太空的死寂,加上飛船沒有燃料,Ryan絕望到要關氧氣自殺,臨死前的夢境反而提醒了Ryan如何險中求生,正確駕駛飛船飛向天宮。
Ryan此行,有多少險情,可謂步步驚心,險境重重:修復望遠鏡時,空間站被衛星碎片擊得粉碎;Matt接著她接近俄羅斯空間站時,因Matt的太空梭服燃料用盡,差點錯過空間站;快進入到俄空間站時,宇航服內氧氣消耗殆盡,又差點丟命;進入到俄空間站又幾乎被站內大火吞噬;駕駛俄飛船想要飛抵天宮又被降落傘纏住;出艙拆卸降落傘時又遭遇碎片襲擊;想要飛近中國天宮空間站時,俄飛船又燃料耗盡,只能任其飄盪;逆向思維,成功開動飛船靠近天宮時又幾乎錯失良機;搭神舟飛船返回地球時又因墜落在水域,幾乎溺水身亡,憑借驚人的毅力奮力爬出艙外、潛泳出水面,Ryan總算真正回家了。
然而強大的地球引力讓她步履維艱,但得以重生後的Ryan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有力,因為,那是生命的腳步。
篇二:《地心引力》電影觀後感
《地心引力》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三個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修理太陽能光板時,因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襲擊,導致美國空間站被摧毀,三人中,其中一名男宇航員犧牲,兩外兩名拚死相救,才逃離了空間站。最後,為了幫助女宇航員逃生到俄羅斯空間站,另外一名男宇航員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被送上空間站的女宇航員,並沒有那麼走運,許多危險相繼而來。但她戰勝了種種危險,最後乘坐「天宮一號」返回地球。她降落在一片湖中,剛打開艙門,大量的湖水涌進艙內,讓她進退兩難。她用盡最後的力氣逃出來,在湖裡蹬掉航天服,才游出湖面。
在整個過程中,她有數次接近死神,期間,她經歷過沒有氧氣、迷路、發生火災、沒有工具、沒有能源、不懂中文等種種困難,但都被她克服。
英國作家笛福曾今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事實上確實如此: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她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成為了唯一一個逃脫者,一個幸運者。
她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她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不放棄,凝聚自己全部的身心之力與困難抗爭,以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韌性生存下來,終於踩在了土地上。
有這么一句話:「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只要不斷的鞭策激勵自己,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困難都會被自己踩在腳底下。
篇三:《地心引力》電影觀後感
昨天,我和家長在保利影城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地心引力》,我感觸萬千。
故事講了一個發生在太空中的故事。女主人公瑞恩博士在和她的團隊在修理哈勃望遠鏡時,遭到了被擊碎的俄羅斯衛星碎片襲擊。飛船上的人只有她和馬特活著。二人在缺乏氧氣的情況下艱難的到達了美國空間站。可是,由於他倆沒有抓穩,為了讓一個人活著,馬特果斷犧牲自己,脫離了繩子。瑞恩在馬特的無線電指引下,成功進入太空艙。可是,由於受到第一次碎片的襲擊,空間站受損嚴重,發生火災,在第二波碎片來時,瑞恩博士成功進入逃生艙,取消對接,暫時脫離危險。
可是,厄運再次降臨在她身上——飛船沒有能量了!她陷入了極度的絕望,甚至學狗叫,關閉了氧氣等死。這時,早已犧牲的馬特「托夢」給她,告訴了她怎樣脫離危險,讓她去中國空間站找「神舟」,並振作她的勇氣,使她重獲動力。按照馬特的方法,她成功飛到了中國空間站上,可是碎片又像流星雨一樣飛了過來。在空間站被烈火燃燒的那一刻,她進入了神舟,與分裂的空間站碎片一起急速下降。此時的她,早已戰勝了膽怯與恐懼,用一顆勇敢的心面對生死。最終,她降落在了水裡,堅強的站了起來,獲得勝利,同事,更帶著一個奇跡回到地球。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你面對困難時,一定不要放棄,只要放棄,做什麼事都會失敗;但是,只要心中有永不磨滅的戰勝困難的意志,信念,勝利一定在不遠處等著你。
篇四:《地心引力》電影觀後感
沒有氧氣,沒有重力,在黑暗的宇宙里只有恐懼和孤獨,彷彿一切都凝固了。這就是一部教會人類如何克服恐懼的一部絕佳之作——地心引力!
影片從一開始就是兩個人的對白。在浩瀚的宇宙里兩個人顯得那麼渺小。像一顆星辰,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四處飄浮。
不久前行廢棄的俄羅斯衛星被導彈擊中,碎片以子彈的速度在地球的軌道上散開,並意外擊中其它衛星。同樣美國 飛船也被擊中。在飛船里的一位宇航員身亡,只剩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宇航員。衛星碎片將存活的一位女宇航員撞到了很遠的的地方。男宇航員用宇航服的推進器找到了女宇航員。兩人拴在一起。兩人使用推進器前往國際空間站。在去往的路程,女宇航員說起了自己的生活和她的女兒,終於到了國際空間站。卻發現人員已經疏散到了聯盟號飛船,另一個飛船已飛離了空間站。
所以返回地球唯一的希望也就是乘坐中國的天宮一號返回地球。在經過了一系列挫折之後,她已經絕望了。決定放棄求生。在失去意識時出現了幻覺男宇航員告訴她利用聯盟號飛船的著陸火箭。她恢復了信心和勇氣,駕駛著天宮一號返回地球。飛船穿過大氣層,漸漸接近地面。飛船落進了一個湖泊。當女主角穩穩地站在地上時。真實的感受到的來自地球母親的地心引力!
人在絕望時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活下去!靜下心融入這個世界。靜靜的想出辦法,不要放棄,堅持總會成功!
Ⅱ 怎樣評價《地心引力》這部電影
Ⅲ 《地心引力》這部片子好看么
科幻大作《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一周多了。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看的,特別是那優良的IMAX視覺效果非常給力,精緻的特效和那開場長達 17 分鍾的長鏡頭,也是非常亮的亮點。
但是——我要說但是——作為一部航天電影,關於航天的錯誤未免也太多了一點了吧!這導致其中很多情節瞬間變成了無腦情節,都嚴重影響觀影體驗了!就算沒有影響觀影體驗,誤導了小朋友也不好啊。
這里就來說一說《地心引力》里那些不符合科學常識的地方。
從哈勃望遠鏡飄不到空間站
影片中,俄羅斯發射了一枚導彈摧毀一顆舊衛星,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航天飛船和哈勃望遠鏡(當時宇航員們乘坐太空梭來哈勃望遠鏡這里搞維修)被高速飛來的太空垃圾摧毀。之後兩名倖存的主角漫步到國際空間站,企圖從那裡乘坐返回艙回家。
大BUG!電影中,從哈勃那裡可以看到國際空間站,彷彿就在附近的樣子。而且從國際航天站到天宮一號也就幾步路,飄飄就到了的樣子。但實際上,從哈勃望遠鏡那壓根看不到空間站,因為它們的軌道高度和傾角都不一樣,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為 370 公里左右,傾角為 51.6°;而哈勃空間望遠鏡則是 559 公里左右,傾角為28.5°。
從哈勃望遠鏡那到國際空間站以及天宮一號,需要軌道飛船進行數次變軌才能完成。這所需的能量,一個太空梭載滿燃料都不夠,更不要說只靠喬治•克魯尼那個噴氣包了。
男主不是你想抱就能抱
在太空梭被衛星碎片摧毀之後,倖存的男主角搜尋倖存的女主角。在飛到女主身邊時,他停不下來了(太空中沒有阻力),於是在通信系統中大喊讓女主抓住他。結果女主角真的就抓住了!抓住了!男主角撞到女主角,停在那裡,兩人就抱住了!前一刻還停不下來,這一刻是怎麼停下來的?說好的能量守恆呢?男主角你的動量呢?被愛的火花消滅了嗎?
後來演員桑德拉•布洛克在采訪,被問及這一點時,她大致是這樣回答的:嗯,這的確有點不符合物理規律,不過當你知道對面飄來的是喬治•克魯尼時,無論如何也要抓住。——狡猾大大的。
男主角你可以不用死的!
其實這部分叫做「男主角你是怎麼死的?」更精確一點。當兩人在太空向「不遠」的空間站漫步時,喬治•克魯尼的噴氣背包燃料殆盡,只能依靠最後一點能量一起撞向國際空間站。但是兩人都沒抓住空間站,女主角幸而被空間站的一些纜線纏住了腳,男主則幸而被女主角抓住了。此時此刻,女主角必須做一個艱難的選擇,是放手還是不放。電影里最終男主放開了女主角的手,慢慢被無盡的宇宙吞噬。
但是,這是什麼情節?苦情劇中的掉懸崖被拉住,放手活一個不放手活兩個嗎?實際上女主角根本不用選。當纜線纏住女主角,女主角抓住男主角時,二人已經停下來了。這時只要女主角輕輕一拉,男主角就會飄向國際空間站,即便女主角放手,克魯尼也只會停在原地,不可能飄走。
如果編劇一定要讓男主角犧牲女主角獨自奮戰,完全可以讓男主犧牲的科學一點。不妨讓兩個人都飛過了空間站,此時兩人才真的必須做出選擇了,男主角奮力將女主角推向空間站,自己慢慢退向廣袤的宇宙……多麼感人又科學啊。
宇航服不是扭扭就脫了
在進入國際空間站後,性感的女主角隨便扭扭,就褪下了笨重的宇航服,身上僅僅一件背心和短褲,曼妙身材盡顯。好看是好看,就是不科學。宇航服的結構非常復雜,真正的宇航服自己很難脫下來,需要別人的幫助,即便有人幫助,沒個十幾分鍾也搞不定。
而另一方面,從宇航服里出來的人肯定不會穿的那麼清涼。宇航服結構上分為很多層,包括外罩防護層,隔熱層,氣密限制層,通風服和水冷服,保暖層,內衣舒適層(這部分還有成人尿布)。實際上宇航服一點也不美,它最大的特點是價格貴、高科技。太空中也從來只講實用不講美。
頭發要飄起來,淚水沒有辦法變淚珠
在空間站里,女主角的頭發從來都是服服帖帖紋絲不動的。其實在零重力的情況下,頭發都是亂飄的。
而當女主情緒崩潰,失聲痛哭時,眼淚掉落,變成一顆顆晶瑩的小水球,飄在周圍,IMAX-3D 的環境下,十分帶感。但失重環境下,眼淚壓根掉不下來,而是像一灘水一樣,貼在臉上。是的,十分尷尬,一點不好看。
太空作業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在電影開頭,幾名宇航員外出宇宙飛船作業,男主角似乎無所事事,坐在載人機動裝置(MMU)上四處亂飛,企圖打破某位宇航員的太空行走記錄。並且聽著音樂,和休斯敦插科打諢。
但太空作業是一件非常嚴肅和緊張的事情,每個人各司其職,沒有任務的宇航員更不會隨意外出,外出的也根本沒有時間閑聊。浪費燃料繞著飛船亂轉的事情,現實中才不會有哪個宇航員這么干。
另外,喬治克魯尼穿的是 MMU(Manned Maneuvering Unit),是 SAFER(Simplified Aid For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Rescue,艙外活動簡便救援裝置)的上一代,現在被淘汰了。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里的科學硬傷不少。不過在真的觀看這部電影時,這些其實都無關緊要了。《地心引力》酷炫而刺激的90分鍾視覺體驗,已經足夠讓你激動和值回票價了。
Ⅳ 《地心引力》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地心引力》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心引力》觀後感1
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享受沒有生命喧鬧的靜謐時,突然襲來了劇烈的爆炸和沖擊。步步死裡逃生,最終活命的只有一個。這里給我們展現的只是一個我們畢生不會經歷的奇異旅行中的奇跡生還事件。暫且不顧及片中點滴反常及不合理,我們唏噓的是人的求生本能,為女主角重返地球鬆了口氣。
影片《地心引力》非常美。開場即刻震撼觀眾,不單單是隨著角色歪脖看看太空景色而已,還有它創造性的描述太空,讓我們沒有絲毫懷疑。之前的3D電影只是刻意要那些東西直飛向鏡頭的畫面而已。這里,鏡頭緩緩的晃晃悠悠看著主角,看著地球,看著發生的一切,不知覺中主觀、客觀鏡頭無縫隙的自由轉換。觀影之後看了報道:影片60%都是CG處理,趕超《阿凡達。直白的講,這是一種欺騙,虛幻無有活生生整到你面前。但你不會有任何反對的,因為它呈現了迷人的真實,他認認真真的做假。
說這壯觀,太空中的故事敘事完美了一定壯觀!但這必然中也能找到一個另外的規律。主角只有一個女的,兩個男配角,克魯尼還曾陪著女主角走過一段,另一個甚至只做個背景在遠處活動幾下。這其實回到了故事本質的思考上:再宏大、再壯觀、再史詩,這個故事只應屬於主角,而且很少有多個主角的例子,《拯救大兵瑞恩》算是一個。過去我們在電影上也搞了很多人海戰術「三大戰役」之類就是典型,基本依靠全景敘事,參加戰斗的千千萬,投入拍攝的人員是萬萬千。把事說清了,但角色沒記住一個。
曾經有人說拍電影、講故事要有深刻涵義,主題要寓意深刻。為此,我迷惑過,對自己寫的故事也有過不自信,但現在這里看來不必。視覺藝術與文學藝術比較,寓意、主題之類,背負的這些重任要輕松的多。電影與音樂一樣是時間順序的藝術。從頭到尾一個完整的包絡波,順序欣賞,完整感受。它不會精煉簡潔的像一句詩,或者理科的一個公理定義。它是用長長的2小時告訴你,一個作者要表達的意義。這意義也許很常見,人們都說熟爛了,比如:好死不如賴活著,比如愛情、友情、親情的珍貴或美好。《地心引力》就是這樣一種片子,沒有什麼深刻哲理,至多看後讓觀眾自己琢磨,活著多好啊,有人捨生為你多偉大。
觀影前,我看到國內何姓大導與國內畢姓影評人在微博上隔空對罵。畢說《地心引力》完美,完美到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國內同等級作品了!何說,不要聽所謂影評人得比得。不懂瞎說。
但不管怎樣評論仍然是擋不住這片子的精彩。卡梅隆是個技術控——典型美國人作風,他稱贊創新的技術創造出精彩畫面,有劃時代意義。這么說我贊同,我們現在是全部接受西方實用價值體系的時代,事物文明先進的標志就是細節做的如何,細節展現的如何。
最近網上炒作《咱們結婚吧》很火,昨晚女友死活要求我陪她看一集。我見又是傻男跟花瓶女磨嘰來磨嘰去,耐不住去刷碗了,回來見女友還是在那不挪窩,我受不了了:各個的不是嘴貧就是假爛漫、純真。你這邊看美劇,那邊看這爛劇,有意思嗎?我女友來個絕配回答:國產劇就這樣啊!不費腦!好吧,國民素質高,已經在大腦中自動區別對待了。
順便說一句,克魯尼說天空號除了是中文,其他與聯盟號太空艙一樣,美國人再一次在電影中譏諷了中國製造抄襲一貫作風。《127小時》裡面曾有一個情節點:主角萬分後悔臨行前沒有找到瑞士軍刀,最終是用中國製造的劣質鋼刀撕扯著斷臂的,不知真實事件是否也如此,但這樣的文化諷刺卻是醜陋且真實。
《地心引力》觀後感2
前不久,我剛看了一部感人,有點恐怖的美國片,叫《地心引力》。
深邃浩瀚的外層空間,蔚藍的地球與深不見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鮮明對比。一台隸屬美國的空間站,數名宇航人員正進行太空漫步,對所屬衛星做著例行檢查。初上太空的瑞安博士正和經驗豐富的麥特一起檢查機器。幽默風趣的麥特讓氣氛很好。可是,突然從休士頓總部傳來噩耗,不久前行將廢棄俄羅斯衛星被導彈擊毀,碎片以超過子彈的速度在地球軌道上散開,並意外擊中其他衛星,引起連鎖反應製造了新的碎片。
衛星里的所有人全部身亡,而瑞安博士栓著衛星的安全繩斷開了,她墜進了無底的深淵,在太空進行了一次漂流。
瑞安在太空中漂浮不定,失去了方向,身體直往下落。看到這時,我不禁毛骨悚然,完全投入到電影里去了,好像掉下去的是我一樣。
瑞安的情況很糟糕,她接收不到來自休士頓的信息,也看不到麥特。但她沒有解開綁在身上的安全繩。
不知道墜了多久,只知道氧氣瓶里的氧氣越來越少了。這時,瑞安終於接到麥特的信息了。她告訴麥特自己正在墜落,但有看見中國太空站。兩個人終於見面了。
他們找到了衛星,打開門,空中漂浮著兩個臉色發白,頭發凌亂的太空員,他們已經死了。瑞安他們穿過太空站時,麥特沒抓穩,掉了下去,幸虧他抓住了掛在瑞安腳上的繩子,才沒掉下去。可繩子越來越松,麥特想放棄了,可瑞安執意要救他。麥特把氧氣瓶甩給瑞安,自己掉進太空中,偉大犧牲。
瑞安非常傷心,可她憑借她頑強的求生意識,活了下來。
當瑞安處於失重的環境下,孤立無援,內心煎熬,人為與自然的挑戰將她逼到絕境,人的主觀意識與求生意志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將她從消極死亡拉回頑強追求生命的選擇之路上。從化為灰燼到成為傳奇。
麥特把生命的氧氣給了瑞安,是要給她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有人說,她是一個女人啊!是的,女人也有求生意識。夥伴的死亡更激勵了她活下去的信心。瑞安的勇敢,是對生命的詮釋。生命是寶貴的,無價的。把握每一次生命的機會,不輕言放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而女性的意識在求生面前顯得愈發突出,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她的第一次流淚是對美好生命的強烈渴求;回歸地球,踏上陸地,感受到腳踏實地後的放聲大笑是她完成生命之旅的怒吼。有愛與希望,人性的回歸與救贖。
活著!別無他求!化為灰燼的毀滅到成為傳奇的女性,在飛船降落於湖邊之上的一刻最終實現。瑞恩帶著麥特的祝福與希望,奮力一登,湧出水面,那一刻久久的停留於水面之上是她對自然浮力的一種享受,從完全失重到倚靠浮力,是其生命之旅的完美降落。不論是作為一名科學家,還是作為一名女性,她實現的不僅是人類對抗太空的勝利,而且是女性意識的自我勝利。而這一切,都僅僅在她的一念之間,實現了其即將毀滅到傳奇一生的人生奇跡。
可以說,影片就是一個女人的「荒島餘生」、劫後重生,只不過這一次是在太空中,顯得艱難異常,但依舊不拋棄不放棄。甚至可以這樣說,在生與死的選擇上,在愛與希望的指引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成為永恆,影片也終究能夠成為永恆。
瑞安,我敬佩你的堅強,你為人類,畫上了傳奇的一筆!
《地心引力》觀後感3
上周看了正在熱映的大片《地心引力》(Gravity)。稱它是大片有點勉強,因為情節過於單薄了。影片主要講的是國際空間站遭遇了一場太空災難,僅存的一名宇航員驚險逃生,沒有陰謀,沒有轉折。已有專家批評此片漏洞太多。對於此片,我只有一個感覺,它好像是專門拍給中國觀眾看的。
宣傳海報上說,卡梅隆稱贊《地心引力》是「最好的科幻電影」之一。但它應該不是美國人最愛的題材,沒有外星人入侵地球,也沒有宇宙冒險。可能該片唯一吸引美國觀眾的,就是那兩位老牌明星主演。不過,印象中那兩位明星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出演過流行大片了,不知道現在是否已成票房毒葯。顯然,該片對中國觀眾的吸引力比美國觀眾大很多,因為裡面有「神舟」和「天宮」。國人大概很好奇,好萊塢對中國的太空船有什麼樣的.評價。
現實中,天宮是軌道飛行器,神舟才是帶有返回艙的飛船,但電影里好像給搞反了,女主角開著天宮上的返回艙回到了地球。這也是讓我感覺最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中國的空間站上還帶著返回艙,又怎麼會沒人呢?如果說中國的航天員遇難了,屍體又在哪裡?我覺得,電影硬要扯上天宮,就是為了來中國賺票房。如果把這些細節都說明白了,可能對票房不利。
事實上,《地心引力》編劇的靈感極可能來自前些年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試驗。據外媒報道,20xx年1月11日,中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攜帶了動能彈頭的火箭,成功擊毀了本國的一顆軌道高度865公里、重750公斤的已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維基網路上說,這次試驗是歷史上產生太空垃圾數目最多的單次事件,估計共造成了2300件以上尺寸大於高爾夫球、可被追蹤的碎片,以及3.5萬塊大於1厘米的和100多萬塊大於1毫米的太空垃圾。由於在目標衛星的軌道高度上大氣阻力非常小,這些太空垃圾將在軌道上運行數十年後才能被逐漸耗盡。維基還說,20xx年1-2月間,俄羅斯一個衛星受到太空碎片撞擊而受損無法工作,科學家分析最可能的碎片來源是20xx年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中被擊中的風雲一號。
電影的背景則是俄羅彈用導彈擊毀了衛星,製造出高速飛行的碎片群,碎片飛到其他軌道,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徹底破壞了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從未進過類似測試。如果拍成空間站被中國衛星碎片摧毀,宇航員再坐著中國飛船逃生,這樣的情節感覺更有意思。電影里說是俄羅斯乾的,似乎是為了避免刺激中國觀眾,引起麻煩。但它也在告誡觀眾,反衛星測試危及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以後可不能多干。(事實上,外層空間大得很,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極小。)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女主角再進入返回艙後,看到控制台上全是中文,瞠目了一小會兒,但她很快發現,控制台上按鈕的布局與她開過的聯盟號飛船相似,於是就猜出了正確的操作方法。這個情節明顯在暗示,中國的飛船是山寨俄羅斯的,有貶低之中國航天科技之嫌。
為了票房,製造個「天宮」的噱頭無可厚非,但既然賺了人家的錢,還要腹黑一下人家,未免不厚道。
《地心引力》觀後感4
電影《地心引力》觀後感
美國大片《地心引力》的故事情節極為簡單:在空間站工作的宇航員馬特·科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以及航空新手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在出艙工作時,飛船與空間站發生爆炸,同行們都死了,兩個人在缺氧、失重、與外界喪失聯系的情況下艱難求生,最後女主角獨自一人回到地球,重新感受到地心引力時,她非常激動。
簡單的情節,無聊的對話,帥哥美女的臉都被扣在嚴實的宇航服里,看不到他們迷人的微笑和表情。甚至包括科沃斯基放棄或讓度生的希望,毅然決然飄然而去的偉大共產主義品德,都不是什麼新鮮元素。然而,這部電影居然還能吸引觀眾屏住呼吸一氣看完,靠的是什麼呢?
首先,這部電影始終帶領觀眾,獲得一個浩瀚恢宏的視角。從兩百公里太空,看眼前那個富有壓迫感的藍色地球,在強烈的太陽光照耀下,飄浮在布滿星辰的黑暗中。白天與黑夜飛快交替,地球上的大海、大陸、山脈、城市群,是一幅極其美麗的畫面,你甚至想辨認正對著地球的是哪個大洋哪個大洲,尋找它們熟悉的輪廓。黑夜,你會看到山谷中布滿燈火的河流。所有這些,遠遠超出緊緊蟻附在地球表面的我們的直覺,持續不斷地給予強烈而新鮮的刺激。其次,讓人們飽覽失重條件下演員的各種表演。他們以優雅和富有表現力的方式打破我們所熟知的一切物理常規。他們在空中飄浮、依照慣性進行各種碰撞,稍有動力,包括一隻滅火器的噴射,都能改變運動的方向。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做到看上去克服了地心引力,始終處於一種失重狀態的。如果不是製作成本等一系列硬邦邦的數字擋在前面,我甚至會相信就是在太空拍攝的。當然,這些肯定都是虛擬的,但整個細節高度逼真。讓我們相信,那一切都基本符合航空技術數據。
另一個視角就是遠離地球高高在上的心理視角和情感視角。在浩淼的太空,與總部和聯系已經中斷,他們顯得那麼渺小無助。這里,地球上任何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聲音,都變得非常的珍貴,有一個語言不通的人在哄自己的孩子睡覺,唱著搖籃曲,其中夾雜著寶寶的哭聲、牛羊的叫聲、狗的吠聲。這時,女主角學狗叫:旺,旺旺。這個場景如果放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會變得滑稽可笑,可是在太空,在她瀕死的時候,聽著地球上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的親切聲音,她試著學狗叫的橋段,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意義而變得十分感人。那一刻,觀眾可能會因此而眼眶濕潤。它在提醒人們,現實生活中離我們最近的這些瑣碎的東西,有時是多麼的珍貴,擁有它,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甚至想,在那個時刻,如果看到一隻我們平時非常討厭的蒼蠅也會感到親切吧?
我一直以為天文學同時也是一門最好的人生觀教科書。它向我們展示的空間遼闊無垠,動輒數萬光年,比較人的五尺之軀,才可見到人之渺小,從而可以消除人的自大心理和狂妄心態。把那些不可一世,自以為可以搞掂一切的人,置放在這樣的背景下,會顯得多麼可笑。它向我們展示出的時間漫長無邊,無始無終。與人生命的的幾十年、近百年相比,簡直如白駒過隙。在這樣的參照中,人既然已經認識到其無比的短暫,還會花時間去在意那些無聊的瑣事嗎?總之,在這樣的知識背景下進行思考,人會變得心胸開闊、豁達通透,外在表現也就會和藹可親,益於相處。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與康德的偉大思想相逢呢?康德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Ⅳ 如何評價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
這片子好就好在朴實無華,一個宇航員如何在災難中活下來,從這一點上講,《地心引力》很像老派電影,有正確的價值觀,也不抖機靈,就是那種特別朴實的想法:「人必須努力生存下去」 之類,展現 「人類堅韌靈魂的閃光」
但具體到這部電影,我建議只把目光放在空間站、宇航服、太空和地球,當個災難片兒看,也不錯。當然,作為空間站愛好者,我能看出片中有大量不實之處(比如高速穿脫宇航服、用宇航服手套去抓把手),這些我倒是可以忍,沒什麼大所謂,我又不是臭軍迷考據派。但是也有我不能忍的,比如這女主角雖然是個任務專家,但也太軟、太文藝了一些,您是宇航員呀!是那種戰勝了3,000名競爭者,每天在沙灘上跑5公里的強者呀!又不是文藝女青年。喬治克魯尼大爺倒是像一名真正的飛行員,冷靜、大膽、瘋狂,但他難道不知道只要靜止了不鬆手也沒事么!
我的 「宇航員夢想」 給這片子加了不少分,後來我在微博上說,我當然喜歡超級英雄,但近幾年超級英雄也太密了些。另外,如果我有個女兒,我更喜歡她在看完電影後對我說 「我長大了要當宇航員!」 而不是 「我長大了要看雷神攪洛基!」
Ⅵ 如何評價《地心引力》這部電影
1、這部影片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做了極大的創新和突破,在太空題材電影類型上,如此用全新攝影、特技、2D轉制3D技術來實現,這絕對是影史創新。
2、它給觀眾全新不曾有的觀影體驗和情感體驗,因為前面第一點,這部電影在創造全新世界基礎上又進一步,它可以讓你身臨其境,3D IMAX效果彷彿讓人置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