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敦煌古城拍過哪些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敦煌古城拍過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10 10:20:52

㈠ 電影里的甘肅美景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嘉峪關城樓

拉卜楞寺

黃河石林

永泰古城

敦煌影視城

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美。黃土高原、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等構成了一幅幅雄渾壯麗的畫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源遠流長的 歷史 文化,鍾靈毓秀的山水風光,芳香四溢的特色 美食 ,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影視作品到此取景。先後拍攝了《牧馬人》《馬可·波羅》《敦煌》《新龍門客棧》《花木蘭》等著名影片。邊關、古城、城牆、石窟、驛站……每一幀風景都能襯托出電影主角的命運和氣質。敦煌古城、嘉峪雄關、黃河石林、青城古鎮等景點已成為國內電影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風景。

人間四季,風光變幻,姿態各異,時刻充滿讓人迷戀的美妙之處。正因如此,美麗的甘肅也成為無數 旅遊 者心嚮往之的「詩與遠方」。

電影 《神話》

取景地 景泰黃河石林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詩人王之渙曾在《涼州詞》中這樣描寫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養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黃河兩岸的人們。

而在黃河上游、祁連山麓,一處自然奇觀聞名遐邇。這處西北獨有、全國罕見的自然景觀,就是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鎮龍灣村的黃河石林。

九曲黃河十八彎,彎彎奇景留人間。黃河浩浩盪盪沖出蘭州,一路向北奔騰,到了景泰縣境內,便優美地迴旋了一下,猶如神龍擺動,繞出了一方塞上江南,這就是老龍灣。東流的黃河,在這里卻掉頭向西。不尋常之處,必有不尋常之景。億萬年來,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就一直同老龍灣相依相伴,默默地隱居在這里。

黃河石林與奔流不息的黃河相生相伴,曲折蜿蜒,石林聳立,溝壑萬千,而谷底五公里長的飲馬溝大峽谷則是整個石林的核心地段。

飲馬溝大峽穀穀底距地面一百多米深,龍灣村就在飲馬溝大峽谷的入口位置,在黃河臂彎懷抱里宛如一片綠洲,與黃河、石林、峽谷一起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令人震撼。

獨一無二的風景,也成為影視作品取景地的不二之選。電影《神話》,新版電視劇《書劍恩仇錄》《少林寺傳奇3》,韓國電視劇《風之國》《花木蘭》等都先後來到黃河石林取景拍攝。

電影 《天下無賊》

取景地 夏河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舊稱扎西奇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縣城西郊,鳳嶺山腳下。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

來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縣,濃郁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如若到了黃昏時分,晚霞為拉卜楞寺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愈顯得富麗庄嚴。

行走在這片靜謐安詳的大地上,可以看到一間間殿堂樓閣,一條河流在靜靜地流淌,站在山坡上面可以俯瞰整個拉卜楞寺。電影《天下無賊》的取景地選擇在了這里。

燦爛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大朵大朵的雲是拉卜楞寺的標配,再加上地上流光溢彩的廟宇,遠處的高山、森林,還有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在綠草如茵的山坡上吃草,每一處都讓這里如畫般讓人迷戀。

拉卜楞寺整個建築氣勢雄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些建築可分為石木結構和土木結構兩類,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說。建築形式有藏式、漢宮殿式和藏漢混合式。

電影 《決戰剎馬鎮》

取景地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西南方27公里處的寺灘鄉,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 歷史 ,被很多人稱為國內可能消失的絕世美景之首。這里因俯瞰整個城堡,造型像烏龜,所以也被稱之為龜城。古城城圍周長1.7公里,高12米,炮台12座,城樓4座,外形是一大圓,城周有護城河。古城四面有4個瓮城,形似龜的肩足,保存尚好,只是瓮城上的建築已不存在了。

據了解,當初修建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明代軍事要塞,設有軍隊駐扎,現周邊還可看到些許散落在戈壁之中的烽火台。

如今這座城依然完整地保存在戈壁灘上,南依老虎山,東北接永泰川,西臨大沙河,只是曾經的金戈鐵馬早已成為 歷史 記憶,「酒肆商行,旗幌昭然;茶亭飯館,四時飄香」的繁華也已消散在風煙之中,或許你能在這里找回已經遠去的時光印跡。

這里沒有水泥或瀝青路面,全是沙石土路,一切保持著原始狀態。路旁的標識牌寫有頭井、二井、三井,每個標識牌旁邊都有一口方井,揭開鐵板制的井蓋,可以看到清澈的蓄水,是提供給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

永泰古城是甘肅省景泰縣境內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1993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電影《決戰剎馬鎮》就在這片神秘莫測的大地上取景拍攝。

電影 《三槍拍案驚奇》

取景地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

張掖丹霞地貌地處青藏高原向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丹霞、戈壁、峽谷等豐富壯美的自然景觀,七彩丹霞尤為典型。

張掖丹霞以色彩艷麗聞名。張掖丹霞地貌及彩色丘陵地質遺跡分布面積約410平方公里,是白堊系下統礫石、砂岩和泥岩組在新構造運動控制下,由水流沖蝕和風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質遺跡。有明顯的乾旱、半乾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險、美,還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於一體。張掖丹霞的獨一無二也成為整個絲綢之路的 旅遊 新亮點。

站在最高處,高大起伏的山勢向四周延展,遠觀山勢險峻、山壁陡峭,山體層理垂直交錯,色彩分明。連綿的山勢疏密有致,一個個高聳的山體,宛如一個個古老的城堡訴說著 歷史 故事。那些山峰與山丘風格各異的形態更是引人注目,有的峻峭挺拔,有的千姿百態,有的形象逼真,那些似人、似禽、似神的丹霞需要你屏住呼吸,放慢腳步,用一顆安靜的心去細細品味,慢慢感悟。想必每一個來到此處的遊客,都會被這夢幻般的景色所深深震撼。

在這里,你可以從中去感受地殼運動的神奇節奏。不同的時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便呈現出不同的景緻。僅一路之隔,顏色帶也是截然不同,因此這里被譽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可謂名副其實。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也正因此而到這里取景拍攝。

電影 《新龍門客棧》

取景地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每條街道的建築風格都代表一個地區。高昌街是仿造新疆吐魯番的古建築風格,可以看到很多土坯方形房子,極具新疆特色。甘州街是模仿古甘州城(即現在的張掖),可以看到街上很多的茶棚等,體會河西走廊上綠洲驛站的特色。興慶街的興慶則是代表著銀川,這里以西夏風情的建築為主。汴梁街是仿造宋朝時汴梁的街道設計,也是古城內唯一一座中原風情的街道。五條街道風格各不相同,走在其中便可體驗地域穿梭的神奇感覺。

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具備拍攝古代西部邊塞軍事片的獨特優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

據統計,近年在敦煌古城取景拍攝的中外影視劇達百餘部。其中有電影《英雄》、韓劇《善德女王》以及內地收視率火爆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電影《新龍門客棧》曾在這里取景,曲折的故事情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敦煌街是參考了莫高窟中西部古城的壁畫建造的,也是古城內最繁華的街道,在這里可以看到最純正的敦煌古老街道的樣子。遊客可以來此欣賞西北風情的古式建築、街道,拍攝古風古韻的照片,也可以細心尋找,發現眾多電視節目中熟悉的場景。

㈡ 你去過哪些電影取景地

‍‍敦煌莫高窟。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電影《敦煌》,鐵馬金戈,大漠豪情。很早的電影,有些細節已經忘記了,但來到敦煌,基本都能記得這部電影。原來的影視基地,現在改為「敦煌古城」,還收幾十塊門票,成為敦煌一日游中的一站。‍‍

㈢ 實拍西北最大影視拍攝基地,多數電視劇都曾在此取景,超適合拍照

在敦煌想要看到神秘的莫高窟,了解敦煌的 歷史 ,那麼來到敦煌影視城就夠了!敦煌影視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東部,這里很好的還原了敦煌明清時期的面貌,很多與古代絲綢之路或者敦煌相關的影視作品都會在此取景,像我們熟知的《神探狄仁傑》和《鴻門宴》就是在此拍攝完成的。不僅如此,在敦煌影視城內還建造了壁畫和城樓等敦煌特色景觀,所以在這里也能夠欣賞到美麗的莫高窟壁畫。來到這里會有一種穿越到古代的錯覺,十分有趣,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敦煌的魅力。

敦煌影視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西北古代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它也是西北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有著濃郁的西域風情,這里再現了很多唐宋時期的敦煌重鎮的風采,一共有著敦煌、高昌、甘州、汴梁和興慶五條街道,展現了不同地域建築風格。

來到敦煌影視城,首先就會感受到明顯的江湖氣息,這是一座充滿著俠義情懷的影視城,這里的城樓高聳、各種驛館、酒肆都是由黃土建成,尤其是來到城樓上,瞬間《大話西遊》中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經典畫面浮現腦海,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和情懷。

敦煌影視城與我們印象中的江南影視城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敦煌影視城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再現了唐宋時期敦煌的繁華盛景,一座座城樓高聳,佛廟、綢店、酒肆等等風格迥異,精彩絕倫。經過了歲月的風吹雨打,在戈壁與沙漠之間散發著獨有的影視城魅力。在敦煌影視城遊玩少不了的就是拍照了,這里有著專門租賃漢服的店鋪,換上漢服之後立馬就會與敦煌影視城融為一體了。在影視城內依舊有著很多店鋪供遊客觀賞,比如葯鋪、住宅戶等等,走進這些店鋪,裡面的擺件和裝飾依舊都是傳統的模樣,全部都是 歷史 的痕跡。很多古裝劇中出現的百花樓也可以在這里找到,最有意思的是在兵器庫里還有著很多的模擬兵器,比如盾牌、長槍、火槍等等,很有年代感。

在敦煌影視城的一片空地上還停留著一架飛機,這也是很多近代電視劇中常常會用到的道具,很是逼真。在敦煌影視城有著各式各樣的商旅、客棧和商鋪,一片欣榮的景象,可以在這里感受唐宋時期敦煌影視城的繁華。或者你也可以去寺廟祈求佛祖的護佑,佛教最早也是從敦煌傳播開來的, 歷史 十分悠久。

總之,來到敦煌影視城可以當一回俠客,在大唐的敦煌城中感受敦煌的 歷史 和魅力,在西北這片大漠里欣賞到不一樣的影視城風光!

㈣ 電影《蝶影》在甘肅敦煌影視城殺青,這部電影的看點有哪些

電影《蝶影》在甘肅敦煌殺青,取景於甘肅的沙漠和雅丹地貌,整場拍攝輾轉多地才完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動作片。該影片深刻體現了人性美的特徵,歌頌了勇於面對困難,與暴行者無畏斗爭的精神,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只要我們不放棄,敢於擔當,不怕犧牲,曙光就會在眼前。這部電影的製片人和導演們對影片有著高度追求,為了精益求精,更好地做好拍攝准備,保障拍攝中的細節,他們通力合作,廢寢忘食,終於完成了這部跨地域的高難度影片。故而電影《蝶影》不論是從影片拍攝細節上來看,還是其表達的精神內涵、亦或者是影片的拍攝風景上來看,都值得大家期待。

電影《蝶影》已經正式殺青,裡面的精彩之處只有大家真正看到才能體會到。現如今,影片已經進入後期製作了,想必劇組能夠又好又快地將其完成,不久之後,就能在電影院上映了,讓我們好好期待一下吧!

㈤ 敦煌今年有沒有在拍戲

有。大漠狂沙蝶影飛舞2022年9月25日電影《蝶影》在甘肅敦煌影視城正式官宣殺青,電影《蝶影》本影片講述了蝶影從一名殺手,因為一場自我救贖,逐漸向偉大母親角色和英雄演變的過程。

㈥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鍾,台詞大有深意

每到假期,別人總是奔海邊跑,筆者總是偏愛沙漠,估計是小時候看電影留下來的情結。

印象最深的兩部關於沙漠的電影,一部是於榮光主演的《海市蜃樓》,那部電影告訴了筆者沙漠是多麼的殘酷。

另一部則是史詩電影《敦煌》,那部電影除了讓筆者感受到沙漠的深邃之外,還有一個異樣的感覺,這電影的風格怎麼有些奇怪。

長大了才知道,《敦煌》原來是中國和日本合拍的,從原著作者、編劇、導演到演員,幾乎全是日本人,這是一部日本看中國 歷史 的作品。

而且,讓人驚訝的是,該片國內配音版居然比日本原版少了40分鍾左右,占整個影片的接近三分之一,這又是為何呢?

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回顧一下這部經典的史詩電影《敦煌》。

一、《敦煌》的拍攝背景,泡沫經濟幸運兒

這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寫的小說《敦煌》里 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基本上算是電影和小說《敦煌》的故事梗概:

大宋舉人趙行德到西夏考察,路遇不幸,被迫加入西夏軍隊,為了生存筋疲力盡。後來得到機會在敦煌從事古卷抄寫和保護工作,在這期間他和一位「甘州小娘子(回鶻公主)」發生了一段愛情故事。

很多人都以為這段話來自於敦煌莫高窟所藏古籍,但根據考證,趙行德和「甘州小娘子」均為井上靖虛構, 歷史 上並沒有這個來自湖南的舉人趙行德。

不過,電影《敦煌》里涉及到的部分 歷史 ,如西夏李元昊攻滅甘州回鶻,佔領歸義軍都是真實存在的。

小說《敦煌》成書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時候,它被眾多影視公司和製作人盯上了。

在經過一番復雜的版權角逐以及兩換導演之後,《敦煌》確定由拍攝了《追捕》等電影的著名導演佐藤純彌指導,主演由佐藤浩市(飾演趙行德),西田敏行(飾演朱王禮),渡瀨恆彥(飾演李元昊)和新人中川安奈(飾演回鶻公主)擔任。

其中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演員應該是西田敏行,他曾是日本《西遊記》里豬八戒的扮演者。

《敦煌》由中日合拍,也是為了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不過說是中日合拍,片中國內地演員極少,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和演員都由日本派遣,中方主要提供了外景地和群眾演員等協助,其中片中幾場大規模的沙漠騎兵戰斗場面均由解放軍騎兵部隊擔綱,光騎兵就出動了八百多。

《敦煌》的拍攝正好還趕上了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因此日方在花錢上非常大方,該片總投資據說達到了45億日元之巨,有人曾按照1987年匯率估算約相當於一億多人民幣,在那個時代堪稱超級投資,要知道同時期的《西遊記》拍攝了6年二十五集才花了600萬人民幣。

在電影投資中包括建設一座價值兩千多萬人民幣的敦煌古城,日方原計劃在影片最後按照劇本所寫將敦煌古城真的焚毀,但在中方的堅持下,該鏡頭只是燒了一座木頭架子,這座古城如今成了景點和影視基地。

雖然投資巨大,但《敦煌》也帶來了超級收益,它在1988年奪得日本票房冠軍,總票房82億日元,在藝術上也獲得了十項「日本奧斯卡」大獎,可謂商業和藝術雙豐收。

拍攝和上映都趕在日本泡沫經濟期內,《敦煌》也可謂一部幸運的電影。

二、《敦煌》的三大看點

1、古意

誠然,日本人拍攝的《敦煌》,雖然努力在細節上力圖還原北宋風貌,其製作也

非常精良,但還是被很多國內觀眾抓到了不少穿幫之處。

不過,不論是 歷史 細節穿幫還是皇帝服飾不嚴謹,這其實都不算是重要問題,因為《敦煌》雖然題材為古裝 歷史 片,但其中心思想是拍出一種「古意」,讓觀眾進入古代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感受 歷史 的厚重。

應該說,《敦煌》確實達到了相當高的 歷史 片高度,網路上有很多人評價其為中國最好的 歷史 電影,稱其為史詩片也沒問題,相比較而言我國國內拍攝的很多古裝片在氛圍上顯然太現代化了。

2、戰爭

相信很多觀眾都會對《敦煌》中的幾次騎兵大戰印象深刻,尤其是技術含量極高的甘州之戰。

在這段戲中,西夏軍隊和對手甘州回鶻軍隊在陣型、兵種、戰法、裝備上各顯神通。

我們可以看到,弩箭對騎兵的壓制,步兵方陣迎戰騎兵的打法,拋石機等裝備的威力,更有如雷貫耳的「鐵鷂子」「連環馬」,此外,李元昊高超的指揮藝術也讓人嘆為觀止,再加上讓人熱血澎湃的鼓點,整個畫面宛如戰場重現。

甘州之戰幾乎可以成為我國電影史上的標桿,在筆者看來,其技術含量已經不亞於《角鬥士》和《勇敢的心》等好萊塢經典大片。

關於戰爭還有一段很精彩,就是朱王禮在影片末尾率領少量騎兵反復沖擊西夏軍陣殺李元昊,三次失敗後陣亡的畫面。

這段劇情應該是取材於日本戰國時期著名勇士真田幸村沖陣殺德川家康的 歷史 ,他也被稱為「日本第一兵」,這可能是日本片方為了取悅日本觀眾特設的劇情,同時也符合片中朱王禮勇敢無畏的人設。

3、文明

如果只看戰爭,《敦煌》已經夠優秀了,不過該片的靈魂實際上是文明。

片中有很多劇情都在圍繞著文字、名字、語言、書籍、繪畫和 歷史 等關於文明的印記:

趙行德去西夏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西夏文字、了解西夏文化,以備將來在殿試中不會再次失敗。

他遇到的第一個西夏女人,給了他一張西夏文字書寫的通行證。

趙行德被迫加入朱王禮的僱傭軍部隊後,在衣服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不願當無名的死人,不會寫字的朱王禮部士兵包括朱王禮本人紛紛求他也在自己的衣服上寫下名字。

趙行德在西夏系統學習了西夏文字,並且編纂了西夏文字典。

來到敦煌之後,趙行德致力於古卷的抄寫和保護,在敦煌城破前夕將古卷密封進莫高窟,他對朱王禮說,這是他願意捨命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情。

而該片被一些網友評價為最有價值的一個片段,則是李元昊向麾下各族士兵下命令的一場戲,李元昊在台上說的是正兒八經的經過考證的西夏語,然後由翻譯傳達給語言不通的各族士兵。據說,這是西夏語第一次出現在電影中, 歷史 和文明傳承意義重大。

可以說,如果《敦煌》只有趙行德和回鶻公主的愛情,以及高技術含量的戰爭戲的話,那該片的史詩意味將大打折扣,正是因為該片融入了大量關於文明的元素,才讓這部電影在 歷史 意義上要勝過《勇敢的心》這樣的商業 歷史 大片。

不過,該片在國內上映時遭遇被刪減的命運,似乎也和這些文明戲份有關。

三、刪減40分鍾背後的原因

《敦煌》在日本上映的版本是143分鍾片長,在國內上映和播出的版本則是99分鍾。

一開始筆者也懷疑自己的眼睛,畢竟一部電影刪減40分鍾,接近三分之一的劇情也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筆者查閱了國內外的專業平台,發現確實如此,顯示均為99分鍾片長,那麼刪掉的那四十分鍾劇情是什麼呢?

由於之前看國語配音版的記憶已經模糊,筆者也不確定刪了哪些部分,後來在網路上找到了143分鍾長的國語配音版本,發現在國語配音中夾雜著一些日語原音片段,從技術上講,這部分混在國語配音中的日語片段估計就是被刪減的那部分。

筆者重看了一遍《敦煌》,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被刪減的片段,大部分是意義不大的過場戲或者龍套戲,對劇情主線影響不大。

但是,中間有兩段對話的片段比較顯眼,其中一段也是網友們公認的被刪減片段之一。

一段是影片末尾,趙行德和朱王禮在城破前一晚城牆上的對話,朱王禮要求趙行德為他樹立一個碑文。

另一個網友公認的應該刪減的片段,則是李元昊在西夏文館和趙行德的對話。

實事求是講,這段台詞不論是給日本觀眾看,還是給中國觀眾看,估計大家都能讀懂其中的深意,因此該片段在國內上映時被刪除也是情有可原。

當然,瑕不掩瑜,《敦煌》這部史詩電影,雖然是三十多年的作品,但其影響力卻非常巨大,不僅在日本引發敦煌研究的熱度,也為國內的古裝 歷史 影視劇樹立了一個標桿和榜樣。

最後,重看《 敦煌》,讓筆者最為感傷的劇情並不是回鶻公主的死,不是朱王禮的壯烈,不是趙行德的命運,也不是莫高窟的悲慘遭遇。

而是李元昊對著遠處向他沖來的朱王禮,說的這句台詞:能在 歷史 上留名的,不是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