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赤道》的主要劇情是什麼最後他們在火車上是什麼意思
《赤道》上映於2015年,是一部由張學友、張家輝、王學圻、張震等聯合主演的動作懸疑片。
影片的主要劇情是,韓國頭號通緝犯「赤盜」金燾年(張震飾),把盜來的鈾原料球製作成超級武器,並准備在香港交易。
獲得這一情報的中韓軍警專家,決定聯手追查赤盜,歷經重重困難,最終解決核武危機的故事。
《赤道》的主線劇情相對簡單,抓捕恐怖分子、解決炸彈危機,但是 導演對支線的處理和留白,卻增加了影片的懸疑性。
比如誰才是卧底,比如影片最後肇志仁(張學友飾)與宋鞍(王學圻飾)在火車的對話。
一、赤盜還是赤道?
影片中從收到情報,到組建專家組,大家鎖定的目標一直都是赤盜金燾年,而影片劇情也是圍繞專家組對赤盜的追捕展開。
直到反恐特勤組警官李彥明(張家輝飾),在澳門行動結束之後,對到底誰才是赤道產生懷疑,香港大學教授、危情處理專家肇志人的赤道身份才得以揭開。
正如影片結尾肇志仁對宋鞍所說的那樣,「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作為專家組重要力量的肇志仁,在危情處理專家和恐怖分子兩者之間身份的反轉,使影片的劇情,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二、誰才是信差?
肇志仁在赤道的身份曝光後,殺死了李彥明,然後順利脫身。
專家組也憑借李彥明事先預留的信息,確定了肇志仁內鬼和赤道的多重身份,而之前追捕的金燾年和女殺手,僅僅是赤道的信差。
在影片結尾,肇志仁和宋鞍的對話中,劇情再次反轉。金燾年和女殺手還是赤道的信差嗎?宋鞍的女助手真的是赤道的信差嗎?
然而隨著影片「一切僅僅是開始」的落幕,這些都不得而知了。
三、有沒有超級炸彈?
影片的核心是鈾原料製作的超級炸彈,但是超級炸彈或者原料球是否真實存在,一直是個謎團。
在火車上的最終對話,留給了我們太多的疑點。赤道的信差有幾個,是不是已經被抓?原料球是否存在?
面對這些疑問,不敢也不能冒險的宋鞍選擇了妥協,赤道再次逍遙法外。
也許所有的謎團都會在《赤道2》中一一解開,然而《赤道2》由於種種原因能否開拍上映,又是另外一個謎團了。
電影是由文詠珊、池珍熙、張震、崔始源、張家輝、余文樂、張學友、王學圻、馮文娟主演的一部集合動作 懸疑 警匪的片子,也是中韓實力演員同台飈演技的視覺享受。
劇情:韓國秘密核武器失蹤,韓方接到消息,一名疑似綽號「赤道」的危險人物,帶著助手「信差」,在香港進行秘密交易,韓國武器專家與特工,奉命前往調查。香港反恐特勤組主管與督察,協助韓方尋找武器,同時核物理教授也受邀協助查尋此案件。沒想到武器那麼容易被找到,其實隱藏的危機根本沒有解除。香港及韓國警方送還武器回韓國時,大陸安全局高管和助手,及時出現,三方陷入更大的懸疑之中。
為什麼在火車上?這幾個都有可疑,大陸安全局高管可能還有別的身份,還有他的助手也會是信使,張學友的角色也許只是個信使而已,韓國方面那位警察中了那麼多槍還沒死,也有信使的可能…………這部電影續集5年了遲遲沒有下文,就這樣被閹割了。
如果哪天突然有續集了,故事的延續必定發生在日本和美國。
有那麼一批韓國的核武器啊,被一個叫赤道的人劫走了,這個赤道將會在香港把武器賣給一群老外。
於是啊,韓國派出了一個核彈專家和一個身手不凡的安全部門帥哥到了香港,和張家輝、余文樂為首的香港政府警方合作,計劃奪回這批武器。
與此同時,張家輝找來了物理學的教授張學友來當顧問,評估這個核武器爆炸的風險。
於是,赤道的手下,拉風的張震跟老外正在地下車庫交易時,警方出現了,雙方火拚了起來,「pangpang」幾下,~老外全被幹掉了,只有張震騎著摩托車背著核彈(是的,這核彈跟小型發動機一樣,特別小,就是這么便攜)溜了,跟張震一起的干練妹子也混在人群里脫逃了。
身手不凡的韓國安全部門帥哥反應敏捷,騎了一輛摩托車追了上去,結果還真追上了,摔倒的張震故意(為什麼要故意,真的沒有看懂,好像是需要他們開啟裝置什麼的)把武器拉了下來,跑了。
然後韓國的核彈專家細心地把核彈檢查了一番後,確認核彈沒事,正准備把武器帶回韓國,嗯,本來故事講到這里就完了,然後我們可愛的王學圻大叔出現了,一副幕後大boss的做派,「這武器是在我們中國政府的香港找回來的哦,你不能就這么輕易地帶回去哦,我們先幫你保管一下好不好?」
真多事。然後武器還真的就留在香港了。為了消除隱患,於是張家輝這幫人又辛辛苦苦地去找那個神秘的赤道了,在澳門找到了張震的老媽子,結果老媽子一出門就被張震和他干練的搭檔妹子忍痛滅口了,張家輝氣死啦,就拚命地追妹子,結果還真的追上了,跟妹子纏打了半天,要不是手下趕過來,還真有可能被妹子被勒死,哎,平時苦練本領很重要啊。
張家輝把妹子帶回來刑訊逼供了一番一無所獲,反倒看到了張震製造恐怖襲擊警告的新聞,所在的情報處還被黑客黑了,大屏幕上播放著張震合成的要求放人和交武器的威脅,唉,真是又被動又衰。
於是把妹子拷在車上,讓她一個人開著車前往交人的目的地,後備箱里放著核武器,(這情節設定也是夠了),張家輝帶著一幫警察跟著,結果竟然跟丟了。妹子沒了,武器也沒了。
等一下,這里有一個反轉,武器呢,其實早被教授掉包交給兩韓國貨了,於是這兩個單純的二逼青年,真的照著教授給的地址,准備把武器交給領事館,托運回韓國。喔,看到最後,你會明白這里也算是一個調虎離山計啊。
結果兩韓國貨靠著導航到了地址所在的目的地,就這樣被張震和趕回來的妹子幹掉了,武器也被搶走了。
然後張家輝就反應過來的,覺得有內鬼,查出來才發現是張學友飾演的物理教授,最後非要一個人趕到教授家確認,於是,在聽到張學友承認自己就是赤道之後,之前沒被妹子勒死的他,這次終於被教授手下的妹子勒死了。
然後故事就差不多結束了。武器最後應該是賣了吧。
2.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評價,劇情解析。
作為港產片中碩果僅存的類型片,犯罪題材電影的「風口」一直是由香港電影人實際把控,從當初的《古惑仔》引得年輕人激情振奮,到後來格局越來越大的《無間道》和逼格越來越高的《黑社會》,將港產犯罪題材電影,推高到一個高處不勝寒的境地。
一部格局很大、劇情坑更大的《寒戰》過後,香港年青一代犯罪題材「接棒人」梁樂民和陸劍清,似乎還想借著《無間道》的最後一點熱乎氣,再接再厲一把,在「麥庄組合」之後開創新的「梁陸時代」。
於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赤道》不滿足於《寒戰》中香港警界、政界內部的爾虞我詐,將格局一步到位的升級到國際問題——圍繞著一件高科技攜帶型核武器,在香港、韓國、大陸與某超級大國之間,揭開了一場詭異莫測的博弈迷局。
3.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評價,劇情解析。
《赤道》2.1億的票房,配上如此多的明星,是一個非常慘淡的成績!
多數人不喜赤道的因有二。
一:我們喜歡看系列片,但不代表你一開場就可以給所有人的感覺「我一定會拍續集」。
二:電影存在很多邏輯上的不嚴謹,人物形象設定的不飽暖,情節銜接上的漏洞。
(以上這些,並非信手拈來,遍覽了豆瓣此部電影所有三星以下評論,總結如是)
而我很喜歡《赤道》,以上兩點在推敲一番以後,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片尾處:關於與赤道的戰爭,現在才剛剛開始。
但如果你不去管片頭的飛機墜毀,以及最後結尾處的那句話,直接理解為赤道被抓,亦可。
電影漏洞有,但並不多,拍攝續集的想法有,但亦可單看!
4. 電影《赤道》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劇情:「赤盜」是南韓頭號通緝犯,與頭號副手(文詠珊飾)成功在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奪走一批鈾原料球。情報顯示,他們會把鈾原料球變成超級武器,並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
來自中國內地的宋鞍(王學圻飾)跟助手袁曉文(馮文娟飾),聯同香港警察李彥明(張家輝飾)、范家明(余文樂飾)及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張學友飾),加上南韓武器專家崔民浩(池珍熙飾)、朴宇哲(崔始源飾)等人,一同追緝赤盜,拯救亞洲史上最威懾武器危機事件。
影片評價:
《赤道》以核危機為題材,凸顯亞洲意識,卻似乎用力過猛,導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讓人感覺凌亂,光是人物出場和介紹,就起碼花了20多分鍾。劇情交錯展開,各處細節處理問題不僅給觀影帶來心理障礙,也傷害了視覺享受。
該片雖有大片製作的野心,各路演員也很賣力,但緊張刺激的場面實在少得可憐,使用3D效果是一種浪費,最終只是一部有野心、有賣點卻難以讓人真心點贊的電影。
5. 電影赤道的大結局 電影赤道的簡介
1、結局:中、韓、港三方面表面目標一致,卻各懷目的。崔民浩既要追捕「赤道」,奪回武器,並且要確保國家機密不能泄露。宋鞍以中國立場,解決香港當前危機,以國力遏止任何境內的恐怖活動。李彥明跟肇志仁面對兩國壓力,並要處理反恐部隊成立以來最大挑戰,形勢愈形緊張。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隨著「信差」被捕,武器落入香港警隊之手,中韓為擁武器權誰屬起爭議。另一方面,「赤道」現身澳門,他開始幫助韓國人,部署奪回武器及報復行動。陰謀真相逐步嚗光,所有人防不勝防,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肇志仁,香港大學物理學教授其實才是真正的赤道,而李彥明最終查到赤道真正身份後被張怡君勒死,後來肇志仁和宋鞍二人為了躲避抓捕行動,逃到了京都。
2、《赤道》是寰亞電影2015年出品的動作片,由梁樂民、陸劍青聯合執導,張學友、張家輝、王學圻、張震、余文樂、崔始源、池珍熙、文詠珊、馮文娟等聯袂主演。
3、影片講述了中韓軍警精英聯手化解超級核武器危機的故事。
4、劇情簡介
5、「赤盜」是南韓頭號通緝犯,與頭號副手成功在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奪走一批鈾原料球。情報顯示,他們會把鈾原料球變成超級武器,並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來自中國內地的宋鞍跟助手袁曉文,聯同香港警察李彥明、范家明及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加上南韓武器專家崔民浩、朴宇哲等人,一同追緝赤盜,拯救亞洲史上最威懾武器危機事件。
6. 電影赤道結局官方解析是什麼
電影《赤道》結局的官方解析是張學友飾演的物理學教授和王學圻扮演的宋鞍兩人跑到了京都,張學友開始和王學圻展開了「唇槍舌戰」。就在大夥兒都覺得兩人要開始最後的撕逼大戰的時候,電影就結束了;
熒幕上赫然出現了幾個大字「和赤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意味著《赤道》的故事並未完結,將會有續集和大家見面。
(6)電影赤道講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赤道》講述的是「赤盜」為南韓頭號通緝犯,與頭號副手成功在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奪走一批鈾原料球。
情報顯示,他們會把鈾原料球變成超級武器,並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來自中國內地的宋鞍跟助手袁曉文,聯同香港警察李彥明、范家明及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加上南韓武器專家崔民浩、朴宇哲等人,一同追緝赤盜,拯救亞洲史上最威懾武器危機事件。
7. 陣仗浩大的電影《赤道》究竟怎麼樣
相比較於兩位導演的前作《寒戰》,《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萊塢商業類型片的模式,大投資、大陣仗、大明星,火拚、肉搏、核彈、碟中諜、騙中騙,多方絞力,大開殺戒。善惡難辨,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好人和壞人兩敗俱傷。遙想當年,《寒戰》狂攬九座金像獎,平了歷史最佳紀錄,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一夜之間紅的發紫。猶記得兩人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們在劇本上下了苦功夫,幾乎每天都在研究劇本。好的劇本就像磁場一樣,會吸引好多好的東西,對於劇本的精益求精,讓兩位導演嘗到了甜頭,《寒戰》成功的後續效應就是,兩個人再也不必為影片的投資費心了。《赤道》總投資2億人民幣,是寒戰的兩倍。拍攝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戰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較《寒戰》而言《赤道》的劇本更加扎實、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劇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劇的體量。但也正是由於劇情太過於龐大,觀影時一直在擔心影片無法收尾,看到最後也確實由於敘事空間有限而草草收尾,成為了這部影片唯一的遺憾。導演說如果票房好的話,電影還會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實根本不用如果,沒有續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故事根本就還沒展開。簡單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劇情發展,就是一個借用《24小時》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從劇情走向,人物設置、懸念鋪陳到講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鑒了《24小時和同類諜戰電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彈、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規手段對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擊的反恐基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奸和叛徒、各種勢力相互暗戰……連香港反恐特勤組基地的裝修風格都和CTU總部一模一樣。張家輝站在二樓的玻璃房子里,讓人特別想念傑克·鮑爾。張家輝的角色就是按照鮑小強的模式設置的,比如他會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質要挾恐怖分子,《24小時》第六季,鮑小強也這么干過。只可惜,由於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太多,張家輝發揮空間有限,如果能夠讓其成為戲眼,完全暴走,這電影想必會更加熱鬧、好看。除了某國內大咖,梁樂民、陸劍青把劇中的每一位演員都調教的非常出色,就連幾位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張震扮演的反派太過出彩,風頭甚至蓋過了幾位正面人物,以至於當影片結尾處,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壞人幾乎毫發無損,讓人覺得導演是故意拍了這樣一部反派大獲全勝的電影,也許導演是真捨不得讓那麼帥的反派在電影里死掉吧。除了幾位老戲骨和張震,這部電影里讓人尤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學,演技大爆發!能夠看得出兩位導演在劇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結尾處幾乎處於失控狀態,不得不草草收場,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其次,由於故事過於龐大,人物眾多,不得不權衡每個人的戲份,以至於沒有一個主要人物能夠引領全劇,缺少一個鮑小強那樣的主心骨起到串聯作用,各路人馬各自為政,顯得稍微有那麼點兒散亂。雖然結尾有那麼點遺憾,國內大咖演技有點兒違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香港電影,梁樂民、陸劍青兩位讓人看到了港片殘存的希望,特別期待兩個人能夠一直堅持自己對待電影的熱誠態度,為未來的香港電影殺出一條血路!香港電影不死!!!
8. 電影赤道沒看懂啊,張學友好的壞的王學圻呢 講了啥
張學友就是真正的赤道,恐怖分子。
王學圻就是內地調查局的頭子,好人一個,只是做為內地官方,在香港會顯得格格不入,所以看上去想個壞人,其實他是最關心香港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