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少女賣天價玉米棒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少女賣天價玉米棒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08 00:26:50

『壹』 一部我初中看過的電影 小女孩與她爺爺的故事 好像是小女孩媽媽要把她賣掉 而她爺爺追了幾十里山路才追到

《暖春》,由導演烏蘭塔娜指導拍攝,演員田成仁、張妍、郝洋、於偉傑主演,該片是圍繞著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展開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影片在2004年獲得「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另外有同名電視劇《暖春》。

『貳』 植物大戰僵屍女孩抱著玉米跑什麼游戲

花園戰爭2。植物大戰僵屍女孩抱著玉米跑是花園戰爭2裡面的,玉米棒子特色的奔跑方式,很有特色,只是有點憨。

『叄』 赫魯曉夫傳玉米什麼意思

玉米運動是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進行改革時發動的一場運動。 據說赫魯曉夫想學習美國,大面積種植玉米,不顧及蘇聯的地理氣候因素,赫魯曉夫決定全蘇聯種植玉米。但由於蘇聯地理條件(主要是氣溫和光照)實在太差,玉米幾乎不結「棒子」,加上國家機構人員腐敗,從國外購進大「棒子」愚弄赫魯曉夫,玉米運動終究失敗。
農業問題一直是蘇聯戰後初期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由於長期執行「斯大林模式」,片面發展重工業,蘇聯農業長期發展緩慢,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糧食產量甚至低於帝俄時期。1949年,赫魯曉夫根據烏克蘭農民傳統玉米種植經驗,採用「方形穴播法」,讓當地農民一次性擴種了200萬公頃玉米,結果大獲豐收。這讓赫魯曉夫振奮不已,從此對玉米刮目相看。同年底,赫魯曉夫調任聯共(布)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莫斯科第一書記。一上任,他便打算推廣種植玉米。為此,他首先在自家菜園進行了兩次試驗,都取得了成功。1953年,他在自家周邊的農庄播種玉米,使該農庄一下由「過去搞得很糟」成了「全國最先進和最贏利的農庄之一。」這些成功經歷沖昏了赫魯曉夫的頭腦,使他萌發了在蘇聯全國推廣玉米種植的想法。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9月,赫魯曉夫被任命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當月,赫魯曉夫就正式提出了應該大面積播種玉米的倡議。以後,只要逮到機會,赫魯曉夫都為推廣玉米種植鼓吹一番。在赫魯曉夫看來,擺脫蘇聯農業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發展畜牧業,而「畜產品的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沒有足夠的糧食」,玉米的奇跡效應無疑是解決該問題的良葯。

1959年9月,赫魯曉夫應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邀請訪美。在訪問期間,他特地參觀了以種植玉米而馳名於世的加斯特農場,目睹了北美洲的遼闊大平原一望無際的玉米豐收景象,赫魯曉夫嘖嘖稱贊。這次美國之行更加堅定了赫魯曉夫在蘇聯大力推廣玉米種植的想法。為推廣玉米種植,赫魯曉夫經常下基層,親自向基層農業領導人灌輸「玉米思想」。

古古魯沙

蘇聯玉米種植面積僅350萬公頃,在赫魯曉夫的大力推動下,到1955年,玉米的種植面積已達約1800萬公頃,但赫魯曉夫仍對此仍感到不滿意,他提出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種植面積達到2800萬公頃。
在推廣玉米種植過程中,赫魯曉夫忽略了最基本的東西———玉米生長的自然環境。蘇聯地域遼闊,氣候差異較大。適合在烏克蘭種植的玉米難以在西伯利亞的冰原生長。赫魯曉夫卻從不考慮這些。一些地方的農業領導人為完成上面下達的不可能完成的種植玉米的硬性任務,不惜作假,掀起一股浮誇風。甚至一些國家機構人員,從國外購進大「棒子」,謊報收成,愚弄上級領導,赫魯曉夫對此也有所察覺。1958年1月,他在莫斯科州舉行的農業工作者會議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時在報告材料上卻能對付過去。莫斯科州人搞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時收成不怎麼好,他們就找一些豐產田,根據豐產田求出平均數字……」然而,他沒有深入地思考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只是把浮誇風泛濫歸罪於地方農業負責人的失職,因此繼續不切實際地推行玉米種植運動。

蘇聯大部分地區不具備美國「玉米帶」那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因此,不少地方農民播種的玉米一無所獲。這不僅無法為牲畜提供充足的飼料,而且由於玉米的種植擠掉了其他作物,連人的口糧都受到威脅,而以玉米秸稈作青貯飼料,比蘇聯傳統的青貯飼料三葉草、牧場草等成本高出兩倍多。赫魯曉夫的政策遭到了現實的「無情打擊」,「玉米熱」因此冷卻下來。到了20世紀60年代,玉米熱成了赫魯曉夫的笑柄,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古古魯沙」,即俄文「кукуруза」,意為「玉米棒子」。
1963年,即赫魯曉夫改革後期,蘇聯糧食出現嚴重危機,導致蘇聯第一次不得不進口西方的糧食。究其原因,與赫魯曉夫迷信「美國式道路」、大力推廣玉米種植不無關系。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呂新雨也曾經在《赫魯曉夫與勃涅日涅夫時代的農業問題》中對赫魯曉夫的玉米政策作出評價:「赫魯曉夫農業改革的重要一章是對 『美國式道路』的迷信而大力推廣玉米種植,作為發展畜牧業的經驗,結果卻以失敗而告終。1955年蘇共中央一月全會上,他在《關於增加畜牧業產品生產》的報告中,就極力鼓吹美國用擴大玉米種植來增加畜牧業的經驗。這一年他派遣代表團去美國衣阿華州玉米帶考察,被衣阿華的大農場主羅斯韋爾·加斯特(Roswell Garst)游說去參觀他的大農場。結果是這個衣阿華玉米商後來成了赫魯曉夫的座上賓,多次訪問蘇聯,還賣了4500噸玉米種子給蘇聯。赫魯曉夫1959年轟動世界的美國之行中,去戴維營與艾森豪威爾見面之前,特別去衣阿華州加斯特的大農場做客並討論玉米種植問題,加斯特和赫魯曉夫手拿玉米棒子的電影鏡頭和照片一時間傳遍美國。但是,強力推行玉米種植的結果是:玉米並不適合在蘇聯推廣,產量不高,其經濟效益比其他飼料作物要差,而且擴大的玉米種植擠掉了冬小麥種植的面積,影響了穀物的增產,這導致他的畜牧業發展計劃嚴重受挫。其標志性事件是,梁贊州的黨委書記為了迎合他的畜牧業要趕超美國的壯志,虛報指標,為此梁贊州所有的牲畜都送去屠宰,並且在全國采購肉來完成任務,還是遠遠完不成指標。欺詐敗露,該黨委書記自殺,這一事件成為著名的丑聞。開墾荒地運動與強制擴大玉米種植面積,都是赫魯曉夫在蘇聯推行現代化『美國式』農業道路的體現。」

『肆』 《光明頂上》到底講了一個什麼事,不要原文要賞析,急需

作者在光明頂遇到一個賣玉米的農婦,農婦有償回收玉米芯,為的是保持光明頂的干凈。從這點可以看出農婦對光明頂,對自己家鄉的熱愛,還有「再講了,黃山有啥不好,山好水好空氣好,你們上海人南京人,花好幾百的門票只能看兩天景,我們一年到頭在看山看景,賽神仙呢」「我這時才發現,背玉米來賣的農婦竟沒有忙著下山,她立於人群中,面朝東方,臉上的欣喜與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樣」這兩句話也可以看出農婦對家鄉那份淳樸的熱愛之情。 自己理解的,措辭不是很好,但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望採納

『伍』 一部美國電影,一個小女孩在自己家的農場發現一棵長了氣球的玉米,這種玉米氣球有思維,能與人做動作交流

球農場 Balloon Farm 導演: William Dear 編劇: Steven Karczynski / Jerdine Nolen 主演: Rip Torn / Mara Wilson /Roberts Bloss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9 沃特斯頓是一個人口只有230人的小鎮。多少年來,雖然鎮上的人們都一直安靜富足地在這里生活、耕作,但此時的小鎮卻因為面臨著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而顯得缺乏生機,持續一年多的時間沒下過一滴雨的狀況,讓在這里靠耕種土地的人們開始發生著悄然的變化:洗車要背著人,洗澡的次數被限制,有的人甚至想賣掉耕地遠走他鄉。 一天,鎮上來了一個叫哈瑞的奇怪老頭。雖然當地的威爾茲老人再三勸阻,但哈瑞還是在被柵欄圈起來的土地里種下自己精心挑選的玉米種子。就在鎮上的人們都覺得哈瑞大腦出了問題時,威勒小姑娘第一個發現了奇跡:在哈瑞乾涸的玉米地里不僅長出了嫩綠的玉米,而且每一棵玉米上都結著一隻氣球。玉米苗結氣球的新鮮事引來了全鎮的人們,可當人們想要一個氣球時,哈瑞卻稱一個氣球十美元,但即便如此,氣球還是被搶購一空。 氣球買回家後,在人們發覺身邊的生活開始發生著驚喜變化的同時,威勒發現媽媽買給她的是一隻"活著"的氣球,而此時的哈瑞又開始忙著耕種第二茬玉米。不久,地產商人堪德爾先生趁持續乾旱開始惡意收購耕地,人們因無錢解決困境且懷疑受了哈瑞的欺騙而放飛了所有的氣球。只有威勒相信哈瑞是對的,當被爸爸放飛的氣球重新飛回來後,氣球把威勒帶到了哈瑞的玉米地里。就在哈瑞結滿氣球的玉米地被包括FBI在內的人們團團包圍時,被威勒放飛的氣球在空中化作了持續不斷的傾盆大雨。乾旱徹底解決後,哈瑞也離開了小鎮,人們學著哈瑞的做法,滿地種的都是結著氣球的玉米,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的悠閑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