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美國電影不能正面描述黃種人呢 總是在電影里很無厘頭的讓人產生厭惡
因為在美國黃種人就是那種形象。不是說他們不給正面形象,而是在國外打拚的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有些讓這些外國人覺得被侵犯了,所以在外國人眼中,他們的形象都很不好。即使這些黃種人也是他們國家的國籍。
正如在中國的外國人一樣,關系再好,你都不可能把他當成自己人,總有一些代溝和隔膜。而外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放大,即使外國人的一些所作所為,是本國人也做過的,所對待的態度,絕對不會一樣。
所以,生活在外國的中國人,一般來說都還是非常團結的。對自己人好,對外人狠,這才導致在外國人眼中,黃種人都不是什麼正經人。
非我族內,其心必異。流傳至今,還是很有道理的。
② 美國電影里有黑人和白人。怎麼沒有黃人
種族歧視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
以前一直在說美國白人歧視黑人、印第安人什麼的,到了現在雖然有了很大改觀(黑人總統的當選、奧斯卡影帝影後也是黑人等等),歧視或多或少還是存在一些的,只不過我們作為另外一個種族的人以及在另外一個國家生存的人,沒有親身經歷過,對其了解也不夠深入徹底吧。
要說起西方國家對於黃種人的歧視,我個人總覺得相比較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來說更甚,在美國可能還好一些,在一些歐洲國家,比如英國、法國,感覺當地的白人看待黃種人都不如黑種人……
美國電影畢竟是反映了美國當地的社會生活,所以你可以看到片中白人、黑人、黃種人的出鏡比例跟實際人口所佔比例是比較接近的(當然一些特殊題材的影片除外),你當然會看到電影里白種人佔多數,黑人其次,而黃種人比較少了。畢竟這樣來安排也比較符合美國當地觀眾的心理吧。
③ 為什麼美國的電影裡面很少有中國人,大多數都會讓華人(黃種人)演反派,很少讓中國人做電影主角
這很正常,首先是有市場,拍電影要考慮票房,要討好觀眾,這是基本要求,有人對我們有排斥心理,自然就喜歡看。其次,很重要的是,這里還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差異。從20世紀初,好萊塢電影就有「黃禍」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傅滿洲。
就連近年電影也是這樣,《加勒比海盜》里,發哥演的「嘯風」還留著這種「傅滿洲」式的鬍子——我們在國內,什麼時候看見過這種鬍子?
④ 問: 為什麼西方電影里沒有黃色人種正面角色(黃色人種都是反派)
其實,這跟種族歧視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有不少的人都曾經闖盪過好萊塢,但是往往只是露個臉或是反派,我看過一個采訪節目,章子怡曾經說過,他們那些外國導演寧願用非洲裔的人,也很少用亞裔的,這跟種族歧視有很大關系,當然了,成龍就很例外,他就跟國外很多大導演合作過,而且今年也獲得了諾貝爾終生成就獎,這無疑對亞裔演員的很大一種認可,希望這種歧視越來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