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河和美國電影有哪些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河和美國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2-26 02:26:38

A. 一個外國電影歐美那邊 好像名叫什麼河 開頭是女主在一個河邊祭奠自己的父親

羅格河

一位年輕的女性駕車沿著羅格河旅行,可是她的車子卻神秘的消失了。失去了代步工具和通信,別無選擇,她只得接受了一位陌生人的好意在他的小屋中過夜。可是這個選擇卻讓她後悔終生。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除了折磨還是折磨,難以描述的疼痛與令人恐怖的苦痛。如果你看過苦痛,你就什麼都沒看過。這部電影在其他恐怖電影結束之處開始,恐懼與作嘔將縈繞觀影者始終。

B. 最低30分!!!!誰知道好幾年前CCTV6放過一個美國電影叫「流過歲月的河」

大河戀 River Runs Through It, A
其它譯名: 一條奔騰而過的河流
一條貫穿的大河
大河奔流
類 型: 劇情
導 演: 羅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編 劇: Norman Maclean
Richard Friedenberg
主要演員: 克雷格·謝菲爾 Craig Sheffer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湯姆·斯克里特 Tom Skerritt
埃米莉·勞埃德 Emily Lloyd
伊迪·邁克萊爾 Edie McClurg
斯蒂芬·謝倫 Stephen Shellen
Vann Gravage
Nicole Burdette
上映日期: 1992-10-9
國家地區: 美國
由勞勃瑞福執導,一派悠然自得,充滿詩意的拍攝風格。故事描述主角布萊德彼特和一群街童,自幼與河流為伴,釣魚成為他們從不厭倦的玩意。長大後,各人離開城鎮,各奔前程,然而相對共聚,細訴河裡釣魚樂事,依然笑聲不絕。影片歌頌大自然偉大,並藉河水的川流不息,借寓人生起落,充滿人情哲理。

C. 一部美國電影開頭是幾個人在乾涸的河道上找寶藏,開頭是現代,後面演

《撒哈拉奇兵》
美國 動作/冒險 124分鍾 2005年
2005年布萊克·伊斯納執導電影
《撒哈拉奇兵》是由布瑞克·埃斯納爾執導,馬修·麥康納、佩內洛普·克魯茲、史蒂夫·茨恩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於2005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克里夫·庫斯勒的冒險系列小說改編,講述了國家海巡署成員和醫葯學家聯手,對造成海洋環境生態浩劫的罪魁禍首展開調查的故事[1]。
中文名
撒哈拉奇兵
外文名
Sahara
出品時間
2005年
製片地區
美國

D. 大河的美國、法國、印度電影

中文名稱:大河
英文名稱:The River
別名:Fleuve, Le (France)
發行時間:1951年09月10日
電影導演:Jean Renoir
電影演員:Nimai Barik
Thomas E. Breen
艾德里安娜·科里 Adrienne Corri
Richard R. Foster
Jane Harris
Jennifer Harris
June Hillman
Trilak Jetley
地區:美國,法國,印度
語言:英語
劇情介紹:三個少女居住在印度Bangali的一條大河旁:哈麗雅特是一個移民家族中最大的孩子,瓦萊麗是一個美國工業家的獨生女,而梅拉尼則有一位美國父親和一位印度母親。有一天,來了一個男人,他將成為三個女孩的初戀……
獲獎情況:1951(第16屆)威尼斯影展國際獎

E. 全亞馬遜河流的全部有關電影

1.沖出亞馬遜
導演:宋業明
主演:湯姆·巴特勒
地區:內地
類型:動作,劇情,...
評分:6.8

2.亞馬遜
導演:基斯·梅里爾
主演:琳達·亨特
地區:美國
類型:短片,紀錄片
暫無評分

3.亞馬遜的眼淚
導演:金真萬
地區:韓國
類型:紀錄片
評分:7.9

4.亞馬遜食人族
導演:Umberto Lenzi
主演:傑奧凡尼.倫巴多.萊迪斯, Lorraine De Selle, 丹尼羅.馬太, Zora Kerova, 沃爾特.盧切尼, Maria Fiamma Maglione, 羅伯特.科蔓, John Bartha, 溫南蒂諾.溫南蒂尼, 'El Indio' Rincon
類型:冒險、恐怖
年份:1981年
地區:義大利
語言:義大利語
片長:106分鍾
色彩:彩色

5.狂蟒之災1
狂蟒之災2:搜尋血蘭花
狂蟒之災3:魂泣山溪
狂蟒之災4:血之蹤跡
影片類型:
動作 / 恐怖
國家/地區:
羅馬尼亞 / 美國

暫時就找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F. 美國電影《大河戀》觀後感

一個牧師家庭的兩個兒子,紐曼和保羅,倆人在興趣和性格方面有一些共性的東西,比如愛釣魚,愛拳擊。但大兒子紐曼的性格更為自律些,愛讀書,考到美國東部一所大學,走出了家鄉小鎮,在更廣闊的空間中見過了世面,也鍛煉了自己,最終被芝加哥大學錄取為教授,愛情方面也獲得了豐收。小兒子保羅在當地讀大學,畢業後成為當地一名報社記者。但他性格不羈,小時候就改變了父親教他的釣魚方法節奏,長大後更是蔑視傳統,流連於賭場,抱不平於拳頭,周遊於女人間卻不是為了愛情,人的生命中隨心隨性的元素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張揚,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家庭和兄弟的愛,對大河和釣魚的愛。在得知哥哥愛情和事業雙豐收後,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失落,而一身的賭債更是讓他心裡明白,自己的生命隨時會發生危險。但他不願意選擇逃避,拒絕接受哥哥的幫助。仍然表現出興高采烈的樣子,和父親哥哥一起去大河釣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魚,並且也釣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條魚。釣魚的高超藝術和陽光燦爛的笑容,連他哥哥都不由贊嘆他為一件藝術品。然而生活不是藝術品,幾天後,他被債主用槍托打死在小巷,右手手掌骨幾乎全斷……

上帝賜予人自由選擇的意志,哪個人心中沒有不羈的慾望和不受約束的自由呢?然而讓人嘆息的是,沒有自律和規劃的人生,最終將一手好牌打成爛牌。

影片中的兄弟倆始終處於一種友愛和微妙的競爭狀態。哥哥紐曼學成歸來後,兄弟倆又去大河釣魚,哥哥發現弟弟此時已經成為一名釣魚高手,比自己高出許多,眼神中閃過一絲抑鬱......,弟弟保羅得知哥哥被芝加哥大學聘用,而自己卻是除了身負高額賭債卻事業無成後,眼神中同樣閃過一絲失落......。但哥哥更理性,懂得在需要時請弟弟幫助。而弟弟更驕傲,所有的不安都被他隱藏在燦爛的笑容背後,並且拒絕哥哥的幫助和建議。

或許走出圈子的人生才是更能夠見識美好的人生。弟弟保羅從本質而言,是一個抱不平重情義的陽光青年,但卻未能擺脫驕傲放縱的小鎮不良惡習,最終害了自己。影片中紐曼的女友傑西就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她愛自己的哥哥,卻也能理性地看到哥哥性格上的浮誇紈絝的缺點,所以義無反顧地跟隨紐曼走出蒙大拿,奔向芝加哥。

影片最後是老年的紐曼在河邊釣魚的獨白,「時間的流逝,人的肉體生命或長或短,但就靈魂而言,又最終都與這大河融為一體」。

生命是不是從終點回到原點?所有人都是世界的過客。

G. 格蘭德河的相關電影作品

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 老無所依》
譯名:《老無所依》
導演:科恩兄弟Ethan Coen & Joel Coen
主演: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
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
喬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凱莉·麥克唐納 Kelly Macdonald
類型:犯罪/劇情/驚悚
片長:122分鍾
級別:R級(重級暴力及語言)
發行:派拉蒙優勢 Paramount Vantage
上映日期:2007年11月21日(美國)
2008年1月18日(英國) 故事發生在1980年的德克薩斯州西部,美國與墨西哥交界的格蘭德河,一個一窮二白的前越戰老兵萊維雷倫·摩斯(喬什·布魯林飾)在打獵中偶然發現了數具死屍,和價值產高達200萬美元的海洛因--很明顯,是黑幫火並同歸於盡的結果。雷倫交易巨款帶回家給家,夜晚,雷倫在向妻子卡拉·吉恩(凱莉·麥克唐納飾)告別後又回到了交易地點,不想這一次可沒那麼幸運,給自己惹禍上身。冷血殺手安東·奇古爾(賈維爾·巴登飾)、老警長埃德·貝爾(湯米·李·瓊斯飾)、墨西哥人都在找尋他的蹤跡……
本片揭示的是「隨著時代變遷,在法律管制下的和諧社會早已變了模樣,被猖獗的國際間毒品往來和肆無忌憚的暴力所代替,轉眼之間,恍如隔世,眼前的社會早就不適合那些生活在舊時代的人們,安定與法制已成過往。
里奧格蘭德(Rio Grande)河是美國和墨西哥的界河。它發源於美國科拉拉多州的Colorado雪山,全長3034公里,經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注入墨西哥灣,是北美第五大河,其中邊界長2019公里;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其中美國和墨西哥境內幾乎各佔一半。拉雷多站實測年均徑流量39億立方米。流域內多屬乾旱半乾旱區,降雨量變化在200~760毫米(河口河段),降水形式多為暴雨。
里奧格蘭德河經常泛濫,河床不斷改道南移,引發兩國矛盾。1963年,兩國把河床固化,費用分擔,以解決這一問題。該流域屬缺水地區,美國和墨西哥先後在1906年和1944年簽訂分水條約,規定美國每年向墨西哥供水260萬立方米,嚴重乾旱時墨西哥農民得到的水量不低於美國農民。
在里奧格蘭德河中游北岸有一個叫Presidio的鎮,至少從600多年以前至今,該鎮所處的地方就一直有人狩獵和耕種,但近年來,這兒的耕地正在荒漠化和鹽鹼化,表面覆蓋著一層鹽殼。這里,一度洶涌澎湃的里奧格蘭德河已經變成了緩緩流動的棕色細流;其中游在夏季常常完全乾掉,因為上游的城鄉已經把河水全用了。實際上,從50年代,這條河就在慢慢變小;1978年以後,一次洪水也沒有發生;Presidio以上300公里的河床簡直就不像河床。沿河兩岸的居民原本都有取水權,且一般足夠用於灌溉自己的土地,可現在要麼沒有水可取,要麼水含鹽太高沒法用(這樣的水除了可以長苜蓿,別的不長)。美國當地官方的報紙要時常告訴人們:你什麼時候才可以取水澆草坪。
建於1915年位於El Paso的Elephant Butte大壩和其下游姊妹壩的修建徹底改變了河流的形勢,抽幹了河裡的水。盡管隨後有發源於得克薩斯州的Pecos 和發源於墨西哥的Rio Conchos兩條支流的少量渾水加入幹流,但其水又被下游的水庫截留。當河流穿過大彎國家公園時,其水量只有歷史水量的1/6,且時常斷流。
在里奧格蘭德流域,有900萬人依賴它的水資源,其中80%的水用於農業灌溉,而農業灌溉水的絕大部分用於生產最耗水的作物:棉花和紫花苜蓿。這里年蒸發量2000毫米,因此僅Elephant Butte水庫1年的蒸發量就達3億立方米。通常,里奧格蘭德河會有細流到達其河口,但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乾旱使徑流創歷史最低:2001年2~6月的照片顯示,那時的河口根本就沒有徑流,河床的砂石完全裸露在外面。接下來的兩年,悲劇再次重演,你甚至可以駕車從墨西哥穿過河床到美國,沒有人懷疑這條河已經陷入困境中了。在El Paso到Presidio的高速公路兩邊,人們隨處可見農民們抽取地下水分袋包裝後出售,但這是臨時措施,因為沒有足夠降水和地表水滲漏的補充,這里的地下含水層也已經快幹了。
位於里奧格蘭德河南岸的墨西哥情況更糟糕。水資源如此短缺,以至於廢水和含鹽水成為人們的主要水資源。政府准備襯砌渠道以節水,但由於滲水沒有了,地下水在抽取,因此這樣的節水最終使地下含水層的情況變得更糟糕。墨西哥這邊面積達9000公頃的Ojinaga灌區過去一直是墨西哥非常繁榮的地方,其水資源來自Rio Conchos,農民種植棉花和玉米。但現在由於水短缺和糧食掉價,農民已經無法生存而越境到美國。
里奧格蘭德河有個分水協議,它簽於1944年,那時墨西哥北部還沒有多少人住,所以水權主要被美國人獲得,而且那時雨水也多。協議要求發源於墨西哥的6條支流每年要有1/3的水流進幹流。可每年的降水量不同,美國人卻要求墨西哥支流向幹流提供恆定的徑流數量。實在不行,墨西哥人只好向美國人賒賬,待明年水多時再還吧。這樣,美國農民不幹了,誰來償還我今年的經濟損失?而墨西哥的農民則一直靠「借水」過日子。現在,兩國商量一個辦法:美國人出錢讓墨西哥人襯砌渠道,把節出水給美國,實際上,節水的水量大致相當於墨西哥欠美國的水量。這聽起來是一個雙贏的主意,墨西哥人的供水安全度提高了,美國的可用水量也提高了。但實際上,襯砌並不能多生出水來,它不是真正的節水,而是導致抽取地下水更嚴重!

H. 觀美國電影《大河戀》

今晚22:00看了一部美國電影《A River Runs Through It》。

我深深被影片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生動哀怨的電影劇情所吸引。

電影是1992年,由美國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執導的文藝劇情片。

《大河戀》改編自諾曼·麥考連的自傳體小說,主線講述諾曼與保羅兩兄弟的故事。展現了一心以父親為榜樣的諾曼及狂放不羈的保羅,這一對兄弟,數十年的成長經歷,和不同的命運。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節奏舒緩,攝影優雅如詩,再加上深情款款的主線和旁白,使其成為文藝片的經典之作。

全劇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和轟轟烈烈的戲劇沖突,在好萊塢的電影里顯得格外清新脫俗。在導演的散文式旁白和攝影師一派悠然自得、充滿詩意的拍攝風格下,不再是單純的電影作品,而是一幅印象派的油畫。除了攝影師是它的靈魂外,電影音樂也是它的另一個生命承載。在導演、攝影、配樂的親密合作下,觀眾充分感受到精神上的喜悅和心靈上的平靜。

電影在「光」和音樂元素的裝扮下,自然景觀美輪美奐,人物造型絕妙之至,精神面貌至真至純。大河傳奇和演繹的「大河戀」 情結成為油畫和抒情散文的唯美超越。影片詮釋了生活中的親情、愛情、友情的內涵和真諦。一條大河,承載著父子深情和兄弟之情,大河奔流不息,就如生命一般。

該片的光線造型非常有特色,對不同時空的景色、人物表情、動作、形態、心境、形象塑造和電影的主題完美、立意升華等都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蒙大拿州特律河邊的小鎮,住著長老派牧師雷夫倫特·麥考(湯姆·斯凱里特飾)一家。麥考連為鎮上人佈道之餘,平時喜愛讀書,更喜歡在美麗的特律河裡用假蠅釣魚。麥考連家有兩個男孩,大兒子諾曼穩重內斂,小兒子保羅堅強、倔強、狂放不羈。他們從父親那兒學到了釣魚的技藝,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1917年,一戰爆發,諾曼(克雷格·謝菲爾飾)加入美國森林服務部,而保羅(布拉德·皮特飾)做了泳池救生員,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對釣魚的愛好。諾曼發現,弟弟慢慢不再按照爸爸教的節拍去釣魚,他發明了自己的節奏,而他無疑是個釣魚天才。

1919年秋,諾曼前往離家幾千英里的達蒙斯學院上學,一去就是六年。在學院,他發現自己其實非常擅長講授英國文學,萌發了當教授的念頭。保羅在家鄉讀完大學,畢業在當地報社工作。

1926年,諾曼回到了家鄉。再和弟弟一起去釣魚時,他發現自己永遠都趕不上弟弟了。在一個舞會上,諾曼結識了美麗的傑茜,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保羅則迷上了賭博,欠了一屁股債,經常因為欠債與人打架,成了警察局的常客。

諾曼接到了芝加哥大學的聘書,請他擔任英國文學教授,他鼓起勇氣向傑茜求婚。

即將離開家鄉的諾曼與父親和保羅再次來到特律河釣魚。諾曼讓保羅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和他一起去芝加哥。

保羅拒絕與諾曼一起去芝加哥,他是一個釣魚藝術家,他不願離開蒙大拿。就在諾曼動身去芝加哥的前一天,保羅被仇家殺害。

諾曼遲暮之年回到蒙大拿,在特律河邊,用顫顫巍巍的手拋出魚線,大河流淌著生命的意義。

1)父親 雷夫倫特·麥考連

鎮上的長老派牧師,諾曼、保羅兩兄弟的父親。善良正直,有堅定的信仰,嚴肅認真。在佈道之餘喜歡釣魚。他愛自己的兩個兒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和要求他們,把釣魚愛好和技術傳給他們,以此引導他們驗證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生命規律:唯有掌握節拍,才能重獲力與美。但他的愛過於嚴苛,讓年幼的兒子畏懼。

2)母親麥考連太太

牧師的妻子,兩兄弟的母親。慈愛善良,善解人意,愛護家人。然而,保羅過早去世,給她留下了無盡的悲傷和遺憾。

3)弟弟保羅

麥考連牧師的小兒子,富有冒險精神,倔強堅強,狂放叛逆,是個反抗父親的不羈兒,連釣魚方法也違抗父親教的法則,但他繼承了父親富有藝術氣質的一面,把釣魚作為畢生的愛好。從事記者工作,因與印第安女子交往甚密而常與保守的同鄉發生沖突,賭博、酗酒成性,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4)哥哥 諾曼·麥考連

保羅的哥哥諾曼,穩重內斂,循規蹈矩,事事順從父親,富有責任感,全心全意地愛著那些他不一定能理解的親人。他深知人生不是藝術,那一刻不會長久,所以不能忍受富於「藝術家」氣質的弟弟嗜賭成癮,想帶保羅去芝加哥,認為這是在幫助弟弟。

5)諾曼戀人 傑西·伯恩斯

諾曼追求的美麗女孩。出身富裕家庭,有一個名人哥哥。她愛自己的哥哥尼爾,但就像諾曼不能理解保羅一樣,她也不能理解尼爾。她認為尼爾需要幫助,並為他不肯接受幫助而難過。

6)傑茜哥哥  尼爾·伯恩斯

傑西的哥哥,常年混跡於好萊塢。屬典型的紈絝子弟,喜歡誇誇其談。因為他玷污了神聖的大河以及釣魚規矩,所以引起諾曼、保羅兄弟的反感。

潺潺河水,每每靜靜的午後,釣魚成了父子間最難忘的時刻。大河流淌著,生生不息,好似講訴著生命的意義。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平靜,時而波瀾。我們的生活也如此。河水最終會奔流入海,而我們的生命最終會歸於塵土。生命中的每一步都不可預見,我們的生活就如甩出去的魚鉤,或有收獲,或無收獲。我們靜靜的接受這一切,然後繼續甩繩。大河中的石頭記錄河水的足跡和歲月,我們則用記憶來銘記生命中的這些往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條河,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方向。當老去的時候,回首過往,就如河水般曲折和精彩。

電影中的許多台詞,暗寓了生命這條大河的深刻含意。

有一條護城河,兩岸種植著槐樹。

春天槐樹都在同一時間開花,全城都彌漫著淡淡的芳香。

每當我站在峽谷的暗影中......

周圍的一切都會漸漸褪色,變成了與我相伴的靈魂深處的記憶......

還有那大河底下的聲音。

大河緩緩流淌,河流聲像打著四拍子的音樂...

我在河邊盼望著魚兒上鉤。

最後,所有這一切融合在了一起......

一條穿越時間和生命的河流。

大河因為暴雨漲潮而湧向四面八方......

在時間的基石中川流不息。

有些岩石上有著永恆的雨滴印記。

岩石下面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這大河裡的一切至今縈繞在我心頭......

最終,所有的事物都將融為一體,隨河水奔騰而逝。

父親是一位牧師。在歐美的文化中,牧師是很有文化和社會地位的。他有兩個兒子:諾曼和保羅。從小開始,父親就對兩個孩子進行著傳統的教育,而且父親喜歡釣魚的興趣也深深烙在了兩個兒子的心中。哥哥諾曼繼承了父親傳統的思想,他老實而勤奮。而弟弟保羅則更接近於自然,他無拘無束。

父親對他們的教育,以及對他們思想的影響,這就是父愛的一種。我總以為父親是兒子心中的一座山,當兒子長大後,他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兒子翻過這座山,然後成為另一座山。其實,父親何嘗不是一條河?趟過父親這條河,就如走過了人生這條河。而我們又成了後代眼中的那條河!人就是這樣一代代的傳承,而父親就是如此高大的站在我們眼前,或為高山,或為大河,他日夜守衛著我們。

影片中前半部分是父愛在我們小時候的那些細節,要求我們認真的對待生活,認真得學習文化。到了影片的後半部分,父子之情又再次登場。諾曼回到家鄉,父親詢問他的未來,並試探著問他是否願意接自己的班。當諾曼最後成為教授的時候,父親並不覺得失望,而是覺得高興。這或許就是歐美文化中,人是個體獨立的。父子都會尊重各自的選擇。而父親也願意兒子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當兩個兒子和父親一起釣魚的時候,把這種父子之情渲染到了極致。父親堅持走自己走了多年的老路去釣魚,而兩個兒子則選擇了另一條路,也就是這個細節,說明父子之間的傳承就是這么的自然。當父親老了,兒子繼承著父親的思想,重新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當保羅死後,年邁的父親在教堂中努力的勸說大家要關愛自己的親人。在那一刻,我想那是父親為自己沒有留住小兒子而進行的一種心靈慰籍。

兄弟,就是有一個比你大或比你小,欺負你或被你欺負的人。由於有著血緣關系,這種兄弟情顯得格外的珍重。現在獨生子女多,而很多人是不會體會到的。由一個和你一起分享父愛和母愛的人,有一個會處處和你做對的人,有一個時刻惦記但不流露的人。而這個人就是兄弟。

沒有血緣的兄弟之情那是義氣之情,他們的結合是有一個共同的利益,而兄弟之情則是忽略這點。雖然,現在又一些因為經濟原因導致兄弟反目,但這畢竟是少數。我們所希望的兄弟之情或者期盼的兄弟之情那是僅次於父愛和母愛的。

諾曼和保羅,兩個就打過一次架,雖然性格完全不一樣,但是兩個人確是如此的尊重、理解和幫助對方。這種付出是沒有條件的,也是不需要回報的。兩個人相互和諧又相互「競爭」。

影片的海報是我最喜歡的。保羅站在岩石上,當魚線劃著美麗的弧線和周圍的河水、森林、岩石融為一體的時候,那是一幅帶有哲理的油畫。畫中的保羅是個藝術家,當釣魚都能作為藝術,就說明藝術對於生活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雖然生活並不是藝術,它沒有那麼長久。但是,在藝術來臨的這一刻,生命感到充實快樂就巳足夠!

這部電影中,無論是諾曼一家還是潔西一家,所展現出來對弟弟亦或哥哥的關愛,都呼應著這句話。

弟弟保羅在外面放肆玩樂,抽煙酗酒,但在父母和哥哥諾曼眼中,他永遠是最可親可愛的家人。潔茜的哥哥尼歐同樣是荒誕無垠、沉迷美色的浪盪子,但他父母與潔西對哥哥也是只有無盡的愛和關懷擔憂。親情確實如此,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一事無成,在父母眼中卻永遠是孩子,他們對孩子總是奢求不多,唯一的期待,就是孩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劇中這對主角兄弟,諾曼的性格與弟弟保羅截然不同。

哥哥諾曼從小沉穩聽話,循規蹈矩從不改變,生活軌跡幾乎按父親所期望的那樣,讀書—任職—娶妻—生子。是按人類最基本的循環直至死去,一生規規矩矩,平平淡淡。

弟弟保羅,從來不肯像父親教導的那樣,他倔強卻又活潑開朗,愛冒險又調皮搗蛋,從不懼怕世俗,只求公平自在。不願意吃的東西,拗著性子一夜也不會吃一口;釣魚時會創造獨特的釣魚方式;和哥哥偷跑去妓院,會對著她們跳著舞挑逗;夜晚翻牆出門去玩,會直接從二樓蹦下;兄弟們懼怕激烈漂流,但保羅卻沖鋒在前;船被摔壞也好,賭場欠債也罷,他一個人獨攬責任;不顧賭場規矩和世俗眼光,帶印第安女友入場玩樂;不顧他人警告信,繼續公布那些不為人知的壞人壞事,最終慘死仇人槍下...

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保羅的死,有可能是被賭場的債主派人所殺;也可能是他當記者時所得罪過的那個對他寫了多威脅信的人。因為在父親知道保羅被槍殺,打斷手骨還被拋屍街頭時,問了諾曼一句很關鍵的話 「被打斷的是哪只手?」  「右手」。保羅已經被槍殺死亡,但主謀還要打斷他的右手骨,可見是認為保羅用這只右手,寫下了過多不可公布於世的東西,被記恨已久,才引來如此慘絕人寰的殺身之禍。同時殺害保羅的真凶,借著打斷保羅右手骨向世人,向記者們警告,「不要再寫這些不可公之於眾的東西,否則這就是你們的下場。」

保羅死於非命,但是他以生命為代價,所公布出來的東西,必然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能夠像保羅一樣不畏懼惡勢力,堅持本心做好分內事,不因為恐嚇威脅,放棄事實真相的人,又有多少呢?正因如此,保羅才顯得格外的寶貴,他的優點遠大過缺點。

有朋友開玩笑說 「戀愛選擇保羅,結婚選擇諾曼。」

縱使保羅的結局令人感到悲哀凄慘,但他的性格卻受眾多人歡喜,他懂浪漫,懂情意,懂得如何討人開心,他的優點勝過缺點。比如當他去一個歡迎會,所受待遇與哥哥便是不同的,哥哥受盡眾人的禮遇,但是他受盡的卻是眾人的歡喜;當他的印度女友被別人窺探侮辱,他二話不說就和別人幹上架,為的保護女友;他陪伴在父母身邊總是充滿歡聲笑語,當他一離開餐桌時,整個家庭氣氛就寂靜起來...

反觀諾曼,他有安穩沉著的性格,但他過於死板,如現在的「直男癌」。當他被潔西的美貌俘虜,並主動上前攀談之時,恰好所談論的話題與潔西母親所愛相抵觸,他十分窘迫卻仍死皮賴臉的繼續搭話。諾曼性格中有懦弱的成分,激烈漂流那次,就是最好的體現。當除了保羅的所有人都為眼前激烈的流水感到懼怕時,諾曼雖出於對弟弟的保護和責任心選擇了陪同他,但是到達下流後,保羅還有閑情雅緻與兄弟們開玩笑時,他已然是疲憊不堪的坐在岸邊,強忍驚魂未定朝弟弟勉強的笑了一笑。回家後由於保羅一直嘲笑那幫兄弟的膽小懦弱,讓諾曼感覺到被隱藏已久的弱點,似被弟弟發現,他嫉妒弟弟所擁有的勇敢,難以忍受弟弟的冷嘲熱諷,他認為弟弟嘲諷的那些人,實則也是他的照影,一氣之下就與弟弟打了有生以來唯一一次架。

不僅如此,潔西也發現了諾曼骨子裡所無法磨滅的懦弱。其中影片里有一片段,潔西開車沖到鐵軌上沖著諾曼笑,而諾曼則被嚇得面目全非。這笑中必然帶著對諾曼懦弱的嘲諷,他們本不是一路人,潔西的性格與保羅相似,與諾曼相反,她本應該是被保羅吸引,看不起諾曼的懦弱拘謹,與諾曼分道揚鑣。但是最終,她仍屈服於諾曼的芝加哥大學的教授聘書能夠帶給她的身份地位,屈服於一個沒有文化內涵只想脫離小鄉鎮奔向花花世界的花瓶軀殼所帶來的慾望。

電影是寧靜的,父親的語言是詩化的、清澈的河水、銀白的魚線、開闊的大地、幽密的森林,一切都讓影片成為一部至善至美的電影。

I. 美國一部電影有太空梭在河道降落的情節是什麼電影

電影是:《地心搶險記》

片頭就是女飛行員返回大氣層時離開了降落軌道,最後在河道里迫降,太空梭損壞。後來的軍事調查委員會判定她有責,不能再擔任航天員,但為他提供駕駛地心艙挽救地核停轉的機會。

《地心搶險記》是由喬恩·阿米爾執導,庫珀·萊恩、約翰·羅傑斯編劇,艾倫·艾克哈特、希拉里·斯萬克、布魯斯·格林伍德主演的科幻災難電影,於2003年7月2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背景與個性截然不同的人們克服困難攜手合作,最終完成了拯救地球和人類的任務。

劇情簡介:

一場人類的災難即將來臨,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發現地心溫度發生了改變,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凱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學家商量對策。

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飛船駕駛員瑞貝卡和上校羅伯特·艾沃森是這次行動的主角,他們必須要完成這次關繫到全人類生命的任務。

J. 3個字的電影有點虐的美國電影

很像 伊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