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李煥英電影好在哪裡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李煥英電影好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0-10 13:21:53

A. 你好李煥英口碑大爆,貓眼評分高達9.6,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

在初一上映的《你好,李煥英》雖然是一部小題材的電影,但是讓人非常的喜愛,看過的人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網路上的評分也很高,在貓眼上竟然高達9.6分的評分,覺得確實值得大家一看。這部電影是賈玲以自己媽媽為原型拍攝的第一部自己做導演和編劇的電影,而且也是賈玲出演了女一號,真情流露,讓人非常的感動。

三、在電視劇的結尾,蒙太奇的手法展現了李煥英短暫的一生,貫穿全部影片的讓人體會最大的就是母親對女兒濃濃的愛意。

李煥英的一生是平凡而平淡的,在她短短的48歲的生涯中,都是一直抱著一種樂觀的心態在面對生活和女兒。女兒在一群小朋友中,不是最出色的那一個,但是李煥英對女兒濃濃的愛意,一直在鼓勵,並且堅信自己的女兒就是會有出息。這讓賈玲飾演的女兒賈曉玲,對自己的媽媽除了愛之外,更多的還有一種愧疚。這種心理的糾結感,被賈玲演繹的淋漓盡致,讓人很有代入感。

B. 適合家人一起去看的電影,太好哭了,《你好,李煥英》到底好在哪兒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你好,李煥英》。眾所周知的是這部電影是賈玲自導自演,為了緬懷因意外去世的母親所創作的作品,劇情都是賈玲意外穿越回了1980年代遇見了還年輕沒結婚的母親李煥英的故事,雖然影片的類型依舊是喜劇,但看完之後實話說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期待。情感直接的催淚作品,電影《你好,李煥英》真正做到了一個兩小時的電影,應該要做到的復雜度,無論是前後的鋪墊,對於角色的改變,以及最後半個小時,真的是佩服反轉的劇情,能夠看到賈玲在劇作上面下的功夫,豆瓣開分沖到了8.1,也證明了這部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好感度。

賈玲想讓自己的媽媽感受到一次真正的快樂,讓她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的努力,變得更有說服力了,到了生離死別的時刻也就更催淚,畢竟人生最遺憾的事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了。李煥英成為了一股清流,雖然首部電影作品賈玲的導演能力有限,反而讓李煥英成為了寶貴的作品,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李煥英的成功靠著老百姓和觀眾,最傳統的感情贏得了口碑,贏得了票房。

C. 你好李煥英票房進內地前三,這部電影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你好李煥英票房進內地前三,這部電影究竟好在也是母愛這個地方。我相信這部電影現在大家也都是已經看過了,其實看過這部隊之後帶給我們自己的感觸也是非常深刻的。就我自己而言,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確實也是父母帶我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從把我們10月懷胎生下來,到我們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等等一系列的階段,也都是父母的陪伴我們成長,尤其是母親更是他們。一直在陪伴著我們,那麼當然可能我們自己在小的時候也是有很多不懂事的時候,也是讓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心。所以說我們真的也是非常的感謝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 。

因此,綜上所述,你好李煥英票房進內地前三,這部電影究竟好在母愛這個地方。

D. 你好李煥英評價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你好,李煥英》主演深刻形象的演好了每個角色,沒穿越前,是一個愛拉褲兜、學習一直不是名列前茅的人,一直給母親丟臉的孩子,而且是一個錄取通知書都是要偽造的學生。當她穿越後,讓廠里「第一個」買電視的人成功的成為了李煥英,而不是王琴。

賈玲當場發揮演技,通過裝失明和偽造弟弟聽不見以及和李煥英的配合,成功拿了下電視。為了改變母親與自己的命運,在得知排球比賽是為了廠長兒子做的「比武招親」,依然的支持母親去參加,最終不辱使命,引起了廠長兒子的注意,達到賈玲的心願。

而後賈玲也在一旁出謀劃策,策劃看電影和劃船來增進李煥英和沈光林(廠長兒子)的感情,結果廠長兒子深陷其中,還為了李煥英准備了超前時髦的二人轉。可是最後李煥英早就和心上人賈文田結婚了。故事的曲折委婉,賈玲只是想讓李煥英為自己高興一次,來彌補對母親的慚愧和痛苦。

直到後來,在李煥英幫賈曉玲縫補破褲子的時候,這時的她才意識到,穿越過來的不止是自己,還有自己的母親,因為年輕的李煥英根本不會縫補衣物,細節的處理非常到位很合理。

原本以為另一個時空可以逗自己的母親開心快樂,最終帶著另一個時空的母親一直的想著自己的孩子,並滿足孩子的所有想法,極力的完成好,讓孩子開心快樂。

同時導演在選擇演員是很棒的,張小斐演技磨煉很好,又有舞台功底,而且面相和角色很溫和,又有大眾眼中那種符合母親的溫柔,慈愛的感覺,加分真的不少。

陳赫的演技也不像以前那麼的嘻嘻哈哈,過多的表情,沒做他的標志性動作,更沒有以前那種小聲了,再也沒出現過自帶的梗在身上,台詞也加多了更有深沉感,發揮出了本身的條件,演好了角色,居然還有單純。

電影很多細節都特別戳人,最讓人感動的是電影中的劇情是否能夠聯想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實媽媽也會像電影里一樣,她也會慢慢老去,再也不是你記憶終歸的那張臉。

青春時,媽媽也有五彩斑斕的時光,也有宛然心動的時刻,你也可以聽一聽她的心聲,這樣,你才會知道她是多麼深愛你的,並不因為你有多麼優秀,你有多大前程,僅僅是因為,你是她的孩子,她還是依舊的愛著你。

E. 《你好李煥英》春節口碑最好,到底好在哪裡

在2021年的春節,相信每個人的朋友圈都被《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給刷屏了。不少小夥伴都表示在今年的大年初一,如果你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話,一定要帶好紙巾。即使你的內心再堅硬,也都會被這部電影中間的情節所感動,也就是因為如此,雖然自己特別喜歡賈玲,但是遲遲沒敢去電影院看。主要是害怕煽情,不敢去看這部片子,一直等到大年初五的時候,才和小夥伴一起去了電影院。雖然這部電影確實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中間真實的情感以及演員的定位都非常到位,也就是因為如此讓《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在春節檔成為了一匹黑馬,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也就是憑借著這部電影,賈玲成了目前市場上電影票房最高的一位女導演。除了彌補她對自己過世母親沒有盡到的遺憾之外,她也通過這部電影向觀眾們講述著自己曾經那些較為悲傷的私密故事。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賈玲還曾經大方的分享到,她之所以會拍攝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去當導演,而是希望能夠彌補出自己未盡的遺憾,也是為了拍攝李煥英這個人物,所以才讓自己去當導演。而這部電影所傳達出來的立意也非常令人心思深思,那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話,真心建議你去看一看。

F.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看點在哪裡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是賈玲拍的第一部電影,在娛樂圈裡賈玲雖然是一個諧星,但是她的人緣特別好,在娛樂圈也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在拍這部戲的時候,請了比較多的搞笑明星來幫忙。這部影片可以說是明星雲集,比如沈騰、陳赫、張小斐等,這些人平時演小品、喜劇,也是賈玲的好朋友,所以這部電影還沒有播出的時候,很多人就對它充滿了期待。事實證明賈玲還是比較有天賦的,而其他演員也不是浪得虛名,這部電影上映以後票房超過五十億,把同期的其他電影遠遠的甩了好幾條街。上映的時間正好是大年初一,過完年沒什麼事,選擇去看電影的人也比較多,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笑點不斷,後期又有催人淚下的情感,帶動了很多的觀眾。

三、折射出的一定的教育意義。

人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這部電影最想表達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吧。李煥英在賈玲年少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她穿越回到母親年輕時那個年代,就是為了讓母親更開心。也勸告大家,老人在世的時候多孝順老人,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G. 《你好,李煥英》豆瓣評分7.9,你認為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第一感覺, 李煥英笑起來真好看, 是那種帶有時代烙印的笑容, 兩個小辮, 讓人一看就發自內心的回憶. 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事兒, 是我們所看不到的另外一個人的電影, 真好呢. 一場電影, 延伸到回憶中。

電影告訴我們,對明天的事情我們不可能預料,把握的只有今天。

我認為這是賈曉玲以一個思維意識的穿越,回到了20年前,劇中大多90%都是賈曉玲去改變自己母親的命運,比如電視機,結婚對象,卻意外發現自己的母親也是和自己一樣有這這20年的記憶,最後的10%應該是母親留給曉玲最後的安慰。

不如說是賈曉玲為了改變母親做的一個努力,也可以說是母親留給曉玲最後的回憶。

H. 《你好,李煥英》票房大賣,你認為這部電影成功在哪裡呢

賈玲導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自上映開始票房就一路高歌,賈玲一夜之間就被推上高峰,為什麼賈玲這部電影能夠有如此豐厚的收獲呢?我想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分析:

3、這部電影面對的人群類型比較多,因為是喜劇加母愛的題材,所以這部電影老少皆宜,大家都能看進去。其實電影類型所面對的觀眾是不一樣的,然而這部《你好,李煥英》卻可以集中大部分觀眾,所以收視率不錯。而且上映的時間選在賀歲檔,所以時間上映時間選得也十分有優勢。喜劇➕賀歲檔,這註定了會所向披靡,加上整部劇給人感覺既開心又感動,還是非常有特色。

I. 《你好,李煥英》票房飆升,這部電影究竟成功在哪裡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成功,絕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多方面配合的結果。

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劇本,也就是有個好故事

我們都知道,拍攝電影《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為了彌補自己19歲就失去母親的缺憾,也是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所以,無論是故事還是情感都很真實,也就是這樣平凡樸素的情感,才能最能打動人。

故事的前半段延續賈玲一貫的搞笑風格,讓觀眾在輕松的氛圍中逐漸進入故事情節。故事的後半段,逐漸開始開始催淚階。觀眾隨著電影笑過、哭過之後,不禁陷入對於母親的深入思考。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於電影的理解也就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會因為電影,重新審視自己的母親,或者自己和母親的關系。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高明之處。

其次,導演絕對是一個電影的靈魂。

賈玲是第一次當導演,與著名導演和專業導演相比,拍攝手法略顯稚嫩。但正因為這種略顯稚嫩的拍攝手法,與電影講述的細膩的故事更加貼切。沒有宏偉的製作,沒有變幻莫測的鏡頭,用平鋪直敘的手法 娓娓道來,講述了李煥英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人生故事,這樣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再次,資本地運作起著關鍵的作用

《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有北京文化、大碗娛樂、新麗傳媒、華誼兄弟等。這幾個出品公司都是非常有名的出品公司,成功運作過多部火爆影片,比如《我不是葯神》、《芳華》、《戰狼2》、《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鐵拳》、《夏洛特煩惱》。

如此優秀的出品團隊,在電影運作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宣傳造勢方面,就先人一步。電影上映之前,各大媒體就已經開始宣傳,上映之後更是長期占據熱搜榜,不知道多少觀眾是被熱搜裹挾著進了電影院的。

(9)李煥英電影好在哪裡擴展閱讀:

電影主演的演技也是電影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

《你好,李煥英》的女一號張小斐,是個寶藏女孩,顏值和演技均在線,可鹽可甜,飾演賈玲的媽媽也是收放自如。

沈騰本身就自導自演過好幾部電影了,演技方面毋庸置疑。要說瑕疵就是,沈騰以微微發胖的中年人,飾演追求李煥英的廠長兒子,年齡有點超標,容易讓人出戲。

賈玲,一個喜劇演員,愣是通過自己的真情演出,讓觀眾奉獻出了自己的眼淚。

可以說 ,賈玲的導演轉型非常成功。這離不開她平時的努力和積累。

J. 春節檔最火爆電影《你好,李煥英》到底好在哪裡帶你揭秘


2017年5月7日,熱搜上出現了一條奇怪的微博:


「如果能夠穿越時空,見到還沒有生你的媽媽,你會對她說什麼?」




「希望你能擁有更好的人生,我不介意我不存在。」


「別跟我爸在一起,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別為了生我,放棄燦爛的人生。」


「去上大學吧」、「去深造」、「去參加音樂比賽」、「去你喜歡的城市生活吧」……


看得人鼻子一酸。



很難想像還有多少人,對媽媽抱著同樣隱秘的心情:


「如果我媽當年不是生了我,應該會比現在過得幸福吧。」


電影《你好,李煥英》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李煥英》上映前,我其實並不看好。


國產+喜劇+催淚,怎麼看都像爛片的節奏。


最後走進電影院,主要是因為要寫稿(不是)馬東在奇葩說講的一句話:


「我去賈玲的工作室里看了樣片,哭得像鬼一樣。」



事實證明,《李煥英》狠狠打了我的臉:


豆瓣開分就高達8.1,一周過去,評分依然穩居8.2,其中32萬人給出四、五星好評。


「哭」 ,是評論里出現最多的一個詞。


「人生第一次在電影院哭成傻逼。」

「這次感受註定是感性壓倒理性的。」

「真誠打動內心,沒法兒客觀評價。」


所以《你好,李煥英》到底好在哪裡?



它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甚至有點老掉牙。 (以下內容包含嚴重劇透,請謹慎觀看)


熊孩子賈曉玲從小就沒給媽媽省過心。別人家的女兒在國外讀大學、當導演、月薪八萬。


而她只能拿著造假的大學通知書,還在升學宴上當場露餡。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媽媽生命垂危。趴在病床前,賈曉玲失聲痛哭:


「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



處於崩潰狀態下的賈曉玲,竟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並和年輕時的李煥英相遇,成了好姐妹。


這意味著: 她有了一次機會,讓媽媽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幫李煥英搶電視機,成為廠里第一個擁有電視機的人;


幫李煥英組織排球賽,打倒處處和她爭的「敵人」王琴;


幫廠長兒子去追李煥英,為的是讓她能嫁得更好一些,以後日子更鬆快點,哪怕代價是自己將不存在。


但說到底,這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看起來更像是為了製造喜劇笑點。



有些情節甚至「破綻百出」。


比如在小酒館里的一場戲,賈曉玲說,我未來的女兒,我要她去國外讀大學、當導演、月薪八萬!


李煥英卻說: 「你的想法很危險啊。我未來的女兒,只要她 健康 快樂就行了。」


還有一段戲,李煥英告訴賈曉玲,其實自己已經和賈文田秘密交往了3年,剛領了結婚證。


賈曉玲激動地要把結婚證撕碎,李煥英卻來了一句, 「我覺得我這一生就很幸福,你怎麼就不信呢?」


幾句話聽起來,都有一股子雞湯味。


然而,電影最後十分鍾,劇情卻突然大反轉,迎來真正高能時刻。


賈曉玲覺得自己能為李煥英做的都做了,正准備離開。卻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褲子的破洞,被縫成了一隻法鬥犬。


一瞬間,賈曉玲像被電擊了一下:


不對啊!媽媽明明是在成為媽媽後,為了給自己補破褲子,才學會的縫動物圖案啊! 而1981年的李煥英,她還不會縫針線啊!



她開始不管不顧地爆哭,邊哭邊跑,跑去找媽媽。


悲傷得就像變成了一個孩童。


這一段簡直是催淚彈,看得我也忍不住跟著淚崩。


原來,現在的李煥英,就是自己的媽媽。


原來當你以為自己穿越時空,可以改變媽媽命運時。媽媽也跟著一起穿越回去,在守護著你。


韓劇《請回答1988》里說, 「因為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在很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媽媽一直在愛著你:


她看到你從天而降時,會本能地伸手去接,大喊一聲 「我寶」


她在觀眾席被二人轉的小把戲逗得大笑時,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表演者是你。


聽到你喝醉後嘟囔著「來世換我當媽媽」,她笑了笑說,「還是我當媽媽。」



對你來說,如果能穿越時空,你希望媽媽活得更好,哪怕自己不存在;


但原來對媽媽來說,如果能重新選擇,媽媽還是會過一樣的人生。


因為這樣,她才能是你的媽媽,你才能是她的小孩。




所以,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被這部片子打動?


這其中, 當然離不開賈玲的真誠。


《你好,李煥英》本就改編自賈玲的真實故事。


賈玲19歲時考上中戲,靠打工賺的錢給媽媽買了一件綠皮衣。


因為尺寸太小,媽媽又寄給她拿去換。結果新衣服還沒寄回去,賈玲就收到了媽媽意外離世的消息。


為了給孩子賺學費,李煥英幫人去運稻草,結果從堆滿草的車上不小心摔了下來,小腦著地,人沒了。


那一年,賈玲19歲,李煥英48歲。



之後的人生,縱使有再多掌聲,賈玲覺得總有遺憾。


在一次原版小品的表演中,賈玲說:


「媽,我給你買了冰箱,雙開門的,咱家有錢了。」

「媽,那件皮大衣我也幫你換好了,你穿應該很好看。」

「媽,我現在是一名喜劇演員,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我好想你。」



賈玲不是因為想當導演,才拍的《你好,李煥英》。而是想把媽媽的故事拍出來,才成為了一名導演。


據工作人員稱,電影拍攝期間,賈玲在醫院的一場戲就拍了20多條,因為她看到醫院就忍不住哭,哭到眼睛都腫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全人類共通的 情感 。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給媽媽的情書,也是她給自己的交代。


用賈玲的話說, 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掏了出來給我們看。


但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這部片子能帶來這種純粹的感動,很大程度上也和它將 母女關系呈現得非常純粹 有關。


電影里,李煥英的形象是那樣溫柔、包容,甚至於完美。


有一場戲是電影前半場,賈曉玲在升學宴上辦假證露陷。


但李煥英並沒有責怪她,回家的路上還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載著她,有說有笑。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說,這一段要擱我身上,估計我媽早把我吊起來打了,還認不認我這閨女都不好說!



李煥英對賈曉玲,更像是電影麥兜里,麥兜媽媽式的愛: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會信你。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也會愛你。我愛你愛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腳趾頭。


那是一種無條件的愛。


試問有幾個人能不被它打動呢?


《李煥英》為我們創造了一次極致的 情感 體驗,它完全值得8.2分。


可是啊,不是所有媽媽,都像李煥英那樣完美。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我發現不少人看完電影後,會拿去年徐崢拍的那部 《囧媽》 出來對 (鞭) 比 (屍) 。


的確,同為春節檔,同樣是親情主題,這兩部看起來很值得一比。


但其實,兩者的情況很不一樣。


和李煥英恰好相反,《囧媽》里的媽媽,幾乎完全是負面形象:


過度關愛、碎碎念、控制欲極強……


然而你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的很多媽媽,都有這些共性。



在《囧媽》里,徐崢和媽媽的關系,還有太多難題亟需解決。


而賈曉玲跟媽媽之間,完全不存在這層矛盾。


化用羅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里的理論,一個孩子對媽媽的 情感 ,可以分為四個象限:


1.都是媽媽不好

2.都是我不好

3.媽媽不好,我也不好

4.媽媽很好,我也很好


《囧媽》是一部關於 「如何和媽媽和解」 的電影;而李煥英則是關於 「如何跟自己和解」


它們本就是兩個象限的故事。



所以公平地說,《囧媽》的劇本設置,就決定了它要完成「反轉」的難度會更高。


但很遺憾,它處理的方式是最後草草弄了一隻熊、一個熱氣球、一屋子觀眾,然後來了個愛的擁抱,母子之間突然就完成了和解。


這才是它最糟糕的地方。


用心理咨詢師李松蔚的話說, 「這是一種傲慢的體諒」


這只是一種和顏悅色的說話,自作聰明的話術,故作大度的擁抱。


但其實,子女認定了,老年人就是這樣固執、愚昧、不可理喻的人種,所以只好居高臨下地遷就他們。


卻並沒有把媽媽當成一個正常人,去敘述她們的人生故事,理解她們都經歷了什麼。



而《你好,李煥英》恰恰勝在,女兒對母親抱有好奇: 真正的好奇。


就像電影開場,賈玲的那句旁白:


「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自己媽媽年輕時的樣子,反正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在賈玲的電影里,1981年的李煥英是一個真實鮮活的人:


她青春、漂亮、溫柔,同時又有一股不服輸的勁;


她愛穿裙子,愛打排球,外號「小鐵榔頭」;


她也有她的一幫「狐朋狗友」,會互相調侃,就像我們一樣。


而在原版小品中,賈玲更是不僅想像了李煥英年輕時的樣子,甚至還有她老了以後的樣子。



就像這部電影片名的由來。


有人問賈玲,電影的英文名字叫《HI,MOM》,為什麼中文名用的是媽媽的大名:《你好,李煥英》?


賈玲的回答是,因為在她看來, 「媽媽不僅是我的媽媽,也是她自己。」



這世上的媽媽有千百種,母子關系也各有各的不同。


但只有真真正正的共情,而不是高姿態的同情或煽情,才有理解彼此的可能。


還媽媽青春和名字,《你好,李煥英》不僅是一個女兒對媽媽的愛,更是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看見」。



美國作家貝蒂·利夫頓曾引用心理學理論指出:


我們都會把自己的母親劃分成好壞兩種人格。


所以某種程度上,每個人其實都有兩個母親。


但心理學要做的功課,就是讓孩子能夠認識到: 這兩個母親其實是同一個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你好,李煥英》另一個讓我淚目的地方,在於賈曉玲得知真相後,哭著跑回去時:


她在跑,同時周圍的顏色也在一點點變成黑白。


她這是在夢里賽跑,跟現實里媽媽那所剩不多的時間。


然而夢到底還是醒了,母親的心電圖停止時,窗外有一片葉子輕輕飄落。


龍應台在《目送》里寫,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是一場目送。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尋找有時,放手有時。


生命就像一片樹葉,只要父母還在,總還是好的。


但有些人生命中的那片葉子,已經落了。



李煥英2001年離開賈玲,到今年剛好20年。


這部用她名字命名的電影,已經憑借過硬的口碑,上了十幾個熱搜。


截至2月16日,票房突破20億。同時,賈玲也一躍成為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


但如果可以許一個願望,我想賈玲會寧願用現在所有榮光,換和媽媽永不分開。



感謝《你好,李煥英》,讓我們在電影院里痛哭過後,內心也變得柔軟了一些,這是電影的魔力。


但對於觀眾來說,走出電影院後,如何更好地珍惜和媽媽的日子,卻不容易。


記得李松蔚曾分享過一個教人聊天的萬能句式,來自作家林特特:


這個句式叫做: 「那一年,你在哪裡?在做什麼?」


那一年是一個具體的年份,是和對方人生經歷相關的,比較重要的年份。也就是問某個 歷史 背景下對方的個人經歷。


如:1949年您在哪裡,在做什麼?


據說用這句話,不僅能和自己的媽媽,甚至能和自己80多歲的奶奶聊得不亦樂乎。


我建議所有想更好地認識自己父母長輩的人,都可以嘗試一下。


實在不會聊天也沒關系。


趁假期還沒有結束,好好坐下來,吃一頓媽媽做的飯。



《麥兜響當當》里,麥兜媽媽有一句台詞:


「媽媽在外面其實也不是一頭成功的母豬, 我每天四處奔波從早到晚,回到家最開心最開心的就是能做一頓好吃的,看著你吃的樣子。 這個是我能夠給你的最簡單、最基本的幸福。所以如果你以後再也不吃媽媽的雞,媽媽再也見不到你吃雞的樣子,那媽媽的一切就沒有了。」


以前我總愛跟媽媽說教,「你不要總為我付出,你要學會為自己而活。」


但也許對她們來說,能看到我們吃著她做的飯,就是最切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