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為什麼電影流行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為什麼電影流行

發布時間: 2022-10-05 03:55:06

1. 為什麼電影比電視劇更受歡迎

電影沒有電視劇那樣冗長復雜,比較明快,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覺
電視劇太羅嗦了,生活節奏快的人根本沒時間也沒耐心去看

2. 郎咸平:為什麼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編者按:新進大片「魔獸」在北美市場表現平平,在中國市場卻異常火爆,成為該片盈利的絕對主力。據估計,到2017年中國的票房總收入將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那麼,這是否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錯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中論證,根據歷史經驗,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一、為什麼偉大的電影都出現在大蕭條時期?

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什麼?我想借用美國一位著名導演的話,美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前一陣子講過一句話,他說當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這些輕松的電影就像是治病解憂的阿司匹林,讓我們再一次感覺良好。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想起來,做父母的是有義務教養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會在早上6點鍾全家起床,7點半出發帶你的寶貝兒女去動物園。人只有到了大蕭條時期,無事可做的時候,才會考慮人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人的責任是什麼,平時是不會想的。這種改變就形成了市場的需求,當物質條件全面惡化的時候,只有尋求心靈的安慰,因此這個時候整個社會對於能夠給予心靈和精神安慰的產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麼,到底什麼東西能夠滿足你心靈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娛樂,就是電影。
為什麼這個時候能夠孕育出一些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呢?你想想看。在經濟蕭條、物質極度匱乏、資金鏈斷裂的時期,當這些投資人要把錢投入一部電影時,你想他們會有多麼的謹慎?在經濟蕭條時期,投資人選擇投資電影的時候會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夠看上的片子、能夠賺錢的片子他才會投資。再看這些導演,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要找到一筆資金來投資有多難?所以逼得這些人不得不窮畢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資金,才有可能賣錢,才有可能賺錢。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麼?經濟蕭條,我們渴望心靈和精神方面的安慰,於是需求上升。供給呢?投資人投資特別謹慎,只投資好片子,導演和製片人為了吸引投資人的投資,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給面來說,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孕育出最偉大的電影。正因為這樣,美國偉大的電影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在大蕭條時期產生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從1929年到1939年期間出現過哪些電影?《金剛》是經濟大恐慌的時候拍的;美國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飄》,又叫《亂世佳人》,也是那個時候拍的;《小婦人》、《蝴蝶夢》、《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還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當時花了200萬美元,這些都是經濟大蕭條時期拍的。那個時代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明星?卓別林、秀蘭·鄧波兒、克拉克·蓋博、費雯麗、英格麗·褒曼、葛麗泰·嘉寶、凱瑟琳·赫本……
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舉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聲電影出現了,當時米高梅公司說我們的電影會說話、會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個時候,1929年之後,由於經濟大恐慌,為了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因此發明了彩色電影。連電影的拍攝技術都在經濟大恐慌時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也就是從1929年到1939年之間的10年,在這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推出一個救市計劃,叫做羅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確地說,他的新政完全失敗了。從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失業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資的比例從16%跌到14%。美國經濟到了1938年、1939年幾乎陷入全線崩潰,1938年竟然被稱為羅斯福蕭條,這10年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期。美國經濟是什麼時候復甦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才得以復甦。
各位讀者請看一組數字,1939年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候,全美國只有1.5萬家電影院,你知道當時的票房是多少嗎?票房收入是7億美元。那個時候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還不到200億美元,這可是全世界最龐大的股票市場。而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達7億美元,你就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數字了。當時每個家庭花在看電影上的錢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國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電影。各位知不知道當時一張電影票多少錢?一毛錢到一毛五分錢。也就是說,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場到250場電影。
美國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隊領取麵包、救濟金,靠失業救濟金過日子,一面拿著兜里僅剩的銅板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是因為美國有這種需求,所以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能達到破歷史紀錄的7億美元。同時,孕育出一大批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

二、娛樂業發展與經濟景氣負相關

娛樂業從經濟衰退中獲利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規律。據美國影業聯合會統計,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曾遭遇七次經濟不景氣,其中五次電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後,全球經濟一片叫苦不迭,而娛樂業卻一枝獨秀。當時美國的個人儲蓄率下跌至63年來的最低點2.1%,娛樂支出卻升到了一個占總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各行業都顯示出低迷的態勢,但美國本土票房總收入達到了93.3億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總收入為171億美元,也增長了近5%,兩項數字均創下新高。
中國2009年的情況也是一樣,《變形金剛2》在中國熱播,電影院不但沒降價,反而漲價。仍然有大量觀眾湧入電影院,早、午、晚和夜場,場場爆滿。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電影院看《變形金剛2》,票價竟然是100元一張,比香港還要貴,這就是蕭條經濟學的背景。
這些都說明,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人們用娛樂來換取撫慰和滿足,造就了空前繁榮的娛樂業。
卓別林是一位喜劇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說在美國大蕭條之前,好萊塢流行的是音樂劇,大蕭條之後喜劇電影忽然流行起來了。卓別林最著名的兩部無聲電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講的是什麼內容?《城市之光》是對當時失業現象的諷刺,正是這一點才能打動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陽打動我們的心一樣,只有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鄉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動我們的心,美國也是一樣。《摩登時代》是在1936年拍攝的,卓別林一生的經典之作,通過他飾演的一個工人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醫院的故事,把當時人們心中的痛苦表達出來。還有秀蘭·鄧波兒,她10歲走紅,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創了歷史紀錄的天價,當時是12萬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萬美元的紅利。美國總統羅斯福把秀蘭·鄧波兒叫做微笑天使。當時的影迷都說,秀蘭·鄧波兒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國人的憂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機再度造成美國經濟的蕭條。再請各位想一想,你那個時候看的是什麼電影?《大白鯊》、《教父》,還有第一部《星球大戰》等很多著名的電影。請各位讀者想一想,這些電影跟1929年大蕭條時期出品的那些有什麼不同?1929年大蕭條時期大部分是以喜劇片發泄心中的痛苦與不滿,而這個時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從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喜劇片療傷變成20世紀70年代通過恐怖片的感官刺激來抒發心中的痛苦,這很有意思。這個時期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導演?你們都聽說過,希區柯克、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三、電影投資:由產業資本到金融資本

我前面提到過,從1929年開始,美國有很多大的電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等。當時叫做產業資本時代,什麼叫做產業資本?資本家建立了電影公司,自己投資,自己拍電影,這叫做產業資本,所有事情都是由這種資本家來做的。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電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產業資本變成了金融資本。什麼叫金融資本?那就是不再像過去一樣,由資本家自己拿錢來拍電影,而是通過上市融資來讓全美國參與。比如在股票市場上市,把股權賣給社會大眾,通過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是向資本家,而是向社會大眾籌集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這些偉大電影的拍攝。
也就是說,美國的電影界從1929年的產業資本變成了20世紀70年代以金融資本為主導,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發生了什麼事?美國科網股泡沫破滅,再次進入蕭條時期,於是又孕育出一系列偉大的電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環王》、《蜘蛛俠》,還有《星球大戰》第二部。這個時期的《指環王》第三集票房紀錄是11億美元,《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是9億美元。難以想像,又是在經濟蕭條時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偉大電影。

3. 美國電影流行的原因

許多美國電影描繪了一個夢幻般得國度,把電影里的美好與自身處境形成對比。很多美國電影都能反映出美國人的價值觀,無論是政治的黑暗還是世間的冷暖都能大膽的表現出來。
不是不愛國,我只是說說,你看我們的電影不是一直在歌唱共產黨嘛,一切為人民!我狂汗,我是很愛黨 愛國 愛人民的哈只是從旁表白而已。另外就是美式幽默,不過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志不能理解,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你說呢!
你可以從很多方面去考慮,不過確實是要從很多方面去考慮的。哎,時代背景不一樣沒辦法,我們比人家落後半個世紀啊。 全國人民努力!!

4. 為什麼愛情主題的電影很流行

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都是以愛情為主線?我想這是很多人沒想過的問題,其實國內這種現狀主要資本方的責任,不賺錢誰會干?其次觀眾也有問題,拍好的給你你不看,掙不到錢誰會拍呢?所以不管什麼電影電視劇都會搞點愛情戲在裡面。



藝術受資本的干預,就拿《我不是潘金蓮》來說,給你排片你才有票房,不給你排片你就沒有票房。所以導演難,演員難,資本難,導致觀眾更難。

3.市場

現在的市場講究一個大成本,動不動耗資多少億。市場講究大製作,像《長城》這部電影,好萊塢都救不了你。張涵予,馬特達蒙,劉德華,威廉達福也救不了爛劇本。要這么大有什麼用?都是爛片大不大的有什麼區別。就是搞點噱頭騙觀眾去看,你看這部電影,要演員有演員,要導演有導演,要錢有錢,就是爛,你說怪誰?

市場還講究票房號召力,只要你有號召力就行。所以流量明星才有了活路,你這要放在20年前,這些流量明星爹媽都會和他斷絕關系,什麼玩意。

演員地位太高了,錢讓演員拿走了,靠什麼拍出好電影?香港電影不是吹噓演員的作用嘛,香港電影不就沒了。你說片方老闆潛規則也就罷了,男一就能潛規則女二,你說這是多畸形的環境。

5. 電影行業為什麼可以一直流行

電影行業一直流行,首先因為這一行是面向大眾的,能夠賺錢,然後還因為觀眾喜歡看,所以有人願意拍,有人願意看,這一行就一直流行下來了。

6. 為什麼印度的電影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

1、印度的電影製作已經有了成熟的產業體系

說到電影,我們知道除了好萊塢,還有一個地方叫寶萊塢。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業的一部分,但它創作的電影擁有數億觀眾。印度電影有著自足的產業形態,已經越來越成熟。

我們經常在印度電影中看到許多歌舞場面。有這一大元素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在孟買電影製作基地寶萊塢製作的。印度電影在中國的流行說明了印度電影情節的魔力。印度電影以貼近現實生活而聞名。

7. 日本動漫和美國電影為什麼會火遍全球

那是人家專門做這個的 .
首先說動漫 .
日漫我是從小看到大 .人家畫質不斷提升 .聲優一直都是世界頂尖 .
作品都很認真 .人家聲優是專業 .能完全讓你代入角色 .完全不像咱們國產的 .跟念課文似的 .
而且很多劇情 .都符合當代人的幻想 .讓你感覺 .二次元真是個好地方 .很讓人嚮往 .
再來說電影 .
離不開的就是美國科技發達 .想像力豐富 .敢於砸錢 .
看看人家的片子 .阿凡達 .復聯 .X戰警等等 .那場景 .那特效 .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 .
雖然劇情很扯淡 .但仍會讓你看的激情盎然 .血脈噴張 .
所以說人家成功 .絕非偶然 .是人家做的真的用心 .完全符合當代人的審美 .嚮往 .
讓你看完了就想當一下片中的人 .體驗一下那樣的世界 .不火能行么 ?

8. 喜劇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因為現在的人們壓力都越來越大,當他們面對沉重的社會壓力,而沒有減壓的方式時,他們通常會選擇以暫時逃避的形式來緩解壓力,而且現在的喜劇拍的越來越搞笑,讓很多人都可以在歡樂中忘記憂愁與壓力,所以現在看喜劇的人越來越多!

喜劇是最受觀眾喜愛的電影題材,喜劇電影主要強調的就是幽默。以產生結果是笑的效果特徵的故事片就是喜劇片。主要藝術手段是發掘生活中的可笑現象,作誇張的處理,達到真實和誇張的統一。

9. 為什麼電影在全球內這么流行英語作文

以美國科幻電影為例:

1、瘋狂與酷斃:美國科幻大片的魅力所在

每個國家都拍電影,但能風行世界的似乎只有美國的影片尤其是科幻片。美國科幻電影之所以引人入勝,主要是其呈現了瑰麗多姿的奇幻世界,給人以種種驚奇的視覺震撼。

2、科幻片不僅提示對未來的憂慮和警示,同時也是「科教片」

有一些科幻片則很接近於真實的科學預測,可以把它們看作「科教片」,比如1993年世界票房價值最高的《侏羅紀公園》,就是把地球生物的演化史的一幕——恐龍時代搬上熒幕。

科幻片不僅僅只有娛樂,也有其警醒世人的嚴肅一面。中國作家哲夫說:「國外的一些科幻作品,如《阿凡達》、《後天》等,好就好在他們有一種對人性的反思,對於未來的憂慮和警示。」

3、科幻片是美國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的國策

影視是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的最佳手段。美國的電視節目有很多是專門講科技的,最著名的就是「發現」頻道。

美國電影風靡全球

在歐洲,電影是一種藝術品;在蘇聯和中國,電影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宣傳品;而在美國,電影則是一種工業商品。

眾所周知,我們提起美國電影總會提到"電影工業"。美國電影人製造電影就像中國南方海邊城市的電子廠流水線生產山寨手機那樣容易。

他們的每一個環節都很專業,當各個環節的成果擺在桌面上,製片方或者導演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成果拼接在一起,然後就萬事大吉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好萊塢的很多掛名導演就如車間里的工人一樣毫無壓力,這讓我們國內奮斗的導演們羨慕嫉妒。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美國科幻電影為何能風靡世界?

以上內容參考:知網-解讀美國電影風靡全球的原因——以《復仇者聯盟》為例

10. 為什麼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1、影院硬體

中國內地已經成長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的產量和品質迅速崛起。中國電影實現了質的飛躍,不但中小成本電影類型趨向多樣化,內容日益精緻化,觀眾口碑也在日益提高,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2、技術手段

線上、移動端購票選座為代表的新科技火速發展,方便了受眾。

3、觀眾欣賞水平

在看片過程中陶冶了藝術情操,不但懂得了分辨好片與爛片,還懂得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有選擇地去看,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流行。站在時代的路口,回顧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不變的是觀眾對高水平電影的渴求,電影人對卓越的追求。

國產電影的現狀: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