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美援朝影片有哪些
首先看改革開放以前: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這個貌似看過,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此外,一些電視劇中,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天空》等都或多或少的帶有朝鮮戰爭的因素,即使是被廣大軍事網友詬病的《集結號》也有。
2. 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
1、黃繼光
1952年,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打響。黃繼光的部隊接到命令,對上甘嶺高地進行反擊戰爭。炮火持續不斷,在黃繼光部隊攻下5號陣地之後,雙方人員傷亡損失慘重。
特別是黃繼光部隊,戰士和炮彈捉襟見肘。不妙的是,在進行下一個陣地攻擊時,敵人隱藏已久的火力點對著黃繼光部隊發起猛烈的射擊。黃繼光部隊的進攻遭受到了阻礙,這是他挺身而出,親自去執行爆破敵人陣地的任務。
摧毀了敵人的幾個火力點後,又用自己的身軀去獨擋敵人僅剩的火力點。在黃繼光的英勇獻身下,上甘嶺戰役取得了勝利。
2、邱少雲
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
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
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
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
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佔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
3、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軍防禦重點的任務。遭敵軍一座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之後抱起炸葯包,沖向碉堡,前進時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兩側護堤又陡,無法安放炸葯包。
危急關頭,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葯包。隨著一聲巨響,敵軍的暗堡被炸毀,他用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還不滿19歲。·
4、王偉
2001年4月1日,美國一架大型偵察機侵犯我南海領空,我軍奉命派出兩架飛機跟蹤攔截,途中美軍飛機突然撞向我一架戰機,編號81192飛行員王偉就再也沒有返航。
「呼叫81192,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機執行巡航任務,請返航!」
「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重復,你們繼續前進!」年僅33歲的英雄王偉最後的回答擲地有聲,他以中國軍人不屈的精神和生命的代價保衛了祖國的領空和主權完整。
5、楊根思
江蘇泰興人,1944年加入新四軍,第二年光榮入黨。他作戰勇敢機智,多次榮立戰功,獲「華東一級戰斗英雄」、「全國戰斗英雄」等稱號。在人們熟知的抗美援朝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男主角王成,就是以楊根思為原型之一塑造的。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一度將戰火燒到了我國的邊境。1950年9月,楊根思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受到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親切接見。同年10月,楊根思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11月1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參戰。在赴朝鮮前線的火車上,楊根思慷慨激昂地向戰士們做了報告,鼓勵戰士們為了保衛祖國,勇敢殺敵。
11月29日,時任連長的楊根思帶領一個排的戰士堅決扼守小高嶺要地,他們的任務是切斷敵人南逃的退路。而當時,朝鮮的室外溫度僅有零下25度,滴水成冰,酷寒難耐。
但是,極度的嚴寒沒能挫敗我軍的軍魂,飛機和火炮更擊不潰我們的堅強意志,楊根思英勇地帶領戰士們連續擊退了敵人八次瘋狂進攻!
增援他們的分隊正在途中時,敵人又發起第9次進攻,負傷的楊根思毅然抱起炸葯包,拉燃導火索,縱身向敵群沖去,炸死了爬上陣地的敵人,而自己卻壯烈犧牲,年僅28歲。楊根思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戰歌,在關鍵時刻,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了最堅實的防線!
3. 以前打仗插得是五星紅旗么
不是。
一、五星紅旗,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旗。在此之前的戰爭中,這面旗幟還沒誕生呢。
紅色的旗面象徵革命,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聯系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的團結,也有傳統九五至尊的意涵。
該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是一名來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隨著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取得勝利,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的設計被選為了新政權的國旗。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毛公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按動電鈕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二、其後的戰爭中,部隊打仗基本上使用的是軍旗。
解放後,中國經歷了抗美援朝、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抗美援越、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還有中蘇邊境沖突,中越二次南海沖突中,部隊一般是使用八一軍旗而不是國旗。當然戰爭勝利後,在顯著的標志物上,飛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中國主權的象徵!
三、戰場上,打仗特別是沖鋒時,紅旗一般不是展開的。
現在的電影往往為突出效果,部隊沖鋒時把紅旗舉得高高的沖在最前面!實在是不靠譜。
四、紅軍的第一面旗幟:
它誕生於1927年9月毛公領導的秋收起義。它的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為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面靠旗桿的一條白布上,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字樣。全旗的含義為工農革命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
A
4. 電影英雄兒女的旗王成排如何寫
電影英雄兒女中英雄王城犧牲後,他們那個牌有一面軍旗上面就寫著王成排
5. 英雄王成是哪部電影
《英雄兒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出品的一部戰爭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 影片了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6.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排排長扮演者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排長扮演者是劉世龍。
角色介紹:
王成,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
角色劇照:
演員經歷:
劉世龍,1930年生於安徽省蕭縣石台鎮新石台村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父親在1938年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姐姐劉子也隨父參加革命。母親主持農村婦救會,劉世龍家一度成為黨的地下聯絡站。
1939年9月任新四師九旅獨立團文化幹事,1941年劉世龍成為蕭宿銅總隊宣傳隊隊員,成為骨幹,1946年任二野七縱19旅宣傳隊豫皖蘇軍區文工團任戲劇隊隊長,1947年,劉世龍被編到7縱隊19旅56團,進軍大別山,後又被編入2野16軍48師文工團,隨軍進軍大西南。時任文工隊長的劉世龍,剿匪中任中隊長,到瀘州一帶剿匪,1949年任二野十六軍四十八師文工團戲劇隊長、文工隊隊長。
劉世龍於1951年被部隊保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劇院戲劇系學習,一年半以後,又被西南軍區推薦到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學校學習。1953年畢業,分到東影任演員。1953年後在四十餘部影片中扮演過主角,其中,《鴻雁》中的李雲飛、《劉三姐》中的阿牛哥、《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媽媽要我出嫁》中的劉明華等人物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劉世龍為演好英雄王成,仔細閱讀了文學劇本和分鏡頭本,反復體會了《導演闡述》中對人物的要求,對王成的成長歷程和思想發展脈絡都作了詳細的分析,對重場戲的表演層次、動作都作了充分考慮。到了拍攝現場,劉世龍處處表現出英雄樣,人們都敬而待之。單是拍攝王成沖過炮火硝煙的鏡頭,劉世龍就吃盡了苦頭。到了實拍,劉世龍就要在不斷有爆炸、遍地燃燒的火海里沖過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燒光了,鬢發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燒了多處大泡,疼痛難忍。一遍不行,再來第二遍,化妝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鬢角,劉世龍顧不了胳膊上已燒成的多處水泡,咬著牙再次從火海中奔跑沖殺過去,這樣兩遍下來,劉世龍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難以計數了,劉世龍對此不聲不響,下來敷上一點紅葯水,就算沒事。
2005年,劉世龍獲第十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特別榮譽獎。
演員影片作品:
1954 沙家店糧站
1955 董存瑞
1956 媽媽要我出嫁
1957 復試,寂靜的山林
1958 懸崖,女社長,並肩前進,黎明的河邊
1959 展翅高飛,草原晨曲,海上神鷹
1960 鴻雁,劉三姐
1964 獨立大隊,英雄兒女
1973 戰洪圖、鋼鐵巨人
1974 熊跡
1978 嚴峻的歷程
1979 北斗,忠誠的戰士
1980 翠嶺新歌
1981 春眠不覺曉
1982 龍種,月到中秋
1983 風雲初記
1984 飄逝的花頭巾
演員社會活動:
2005年12月,劉世龍作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文藝晚會的神秘嘉賓,專程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趕來山西太原參加山西財經大學抒毅(原名李明)舉辦的這台晚會。
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舉辦的2013年央視大型文化活動「尋找劉三姐」11月開唱,比賽於央視新台進行,劉世龍、與呂薇、孫小梅、方瓊一起擔任專業評委,並與平安、辰亦儒、王晰、扎西頓珠四位「阿牛哥」一起組成評委團。
7. 電影《劉三姐》故事,主角背後另有什麼高人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馬季曾有一個很好玩的相聲《打電話》,這段相聲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諷刺辛辣又很接地氣。
有意思的是,有一種說法是,馬季寫這段相聲其實是為了打廣告,當然是自發自願的,其廣而告之的「廣告主」則是歌劇《劉三姐》。
影片末尾劉三姐和阿牛哥拋綉球的那顆大榕樹,現在已經成為當地一個著名景點,在景點附近有個製作和售賣綉球的杜老太,她也曾經是《劉三姐》劇組的群眾演員,還參加過合唱。
當年劇組拍攝這場戲時,劉三姐拋了好多次綉球都不成功,導演一急把她給罵哭了。後來等劇組走了,當年還是杜小妹的杜老太撿到了劇組落下的那個綉球,她回家後將綉球拆開研究,後來就學會了製作一模一樣的綉球,一開始只是做著玩送人用,再後來就成了自己的謀生手段。
電影《劉三姐》上映後迅速風靡全國,同時也在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爆紅,據說在新加坡曾連續上映120天,在馬來西亞更是一票難求。香港的院線還為《劉三姐》做了大幅的廣告,廣告詞是:譽滿東南亞,風靡全港九,山歌片王之王。
8. 《英雄兒女》中合唱的歌詞
「無名高地」
(王成: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啊!啊!
(槍聲。歌聲(兩句歌詞聽不清)… ….)
腳踏著無邊的大地,背靠著半壁青天。
陣地是一片火海,背後是無敵險關!
(趙國瑞:走,咱們支援王成,你們用火力支援。是!)
啊!啊! 啊!
(朗誦:烈火金剛,屹立人間,英雄的贊歌,傳遍三千里江山!)
將你這戰斗的意志,築成那忠心赤膽。
這就是人民戰士,讓敵人徹底破產(心驚膽寒)!
烈火金剛,屹立人間,英雄的戰歌,傳遍了三千里江山!
(朗誦:風雷激,)山野震盪。
(朗誦:雲水怒,)海浪翻騰。
(王成:親愛的首長,同志們,王政委:勝利,永遠屬於我們!)
用勝利保衛和平,築成這鋼鐵戰線!
烈火金剛,屹立人間,英雄的戰歌,傳遍了三千里江山!
啊!啊!啊!
(參謀:時間到。張振華:放!王文清:狠狠打!)
《英雄贊歌》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亡死保和平。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朗誦:我們的王成,是毛澤東的戰士,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他的豪邁氣概從哪裡來?因為他對朝鮮人民無限的愛,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里,有千千萬萬個王成,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和光榮!)
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
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
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一聲吼叫炮聲隆,倒海翻江天地崩,天地崩。
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涌。
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歌唱炊事員》
炮聲隆隆戰旗飄,保家衛國志氣高。
中朝兒女多英雄,打得那美國佬鬼哭狼嚎。
美國鬼子嚇破了膽,碰上了兩個炊事員,他也乖乖的把槍交。
要問那炊事員的名和姓,他就是咱們的老李和老趙。
說老李,唱老趙,老李老趙有功勞。
飯香菜美手藝巧,戰場上也逞英豪。
有一天,老李老趙送飯回山腰,半路上碰上兩個美國佬。
只見那鬼子兵,鬼鬼祟祟,慌慌張張,夾著尾巴往回跑。
老李和老趙,發現敵情就卧倒,一個端著扁擔一個拿飯勺。
只聽得大吼一聲:「繳槍不殺,快投降!」鬼子一怔,說:「不好!不好!」
這玩意兒,兩頭尖、中間寬、長長扁扁、扁扁長長、油光閃閃,不知它是個什麼炮?
嚇得他,撲通、撲通,忙跪倒,OK、OK他把槍交。
老趙樂,老李笑,抓來了一對大草包。
這就是咱們的英雄... ...
《宣誓》
向著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祖國、偉大的祖國),
向著英雄的朝鮮人民(英雄的朝鮮人民、朝鮮人民);
向著血流成河的土地,向著戰火紛飛的天空,向著戰火紛飛的天空!... ....
((趙)報告:我們王成排的全體戰士,向祖國親人,向英勇的朝鮮人民,向首長,向我們英雄的父親,宣誓!)
我們,王成排的戰士;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我們宣誓,宣誓!
為了朝鮮,為了祖國,我們英勇頑強地戰斗到底!為了勝利,為了和平,我們堅決徹底消滅敵人。為了勝利,為了和平,我們堅決徹底消滅敵人!
(我們永遠學習王成同志的精神,我們永遠發揚王成同志的光榮,熱愛祖國,熱愛朝鮮人民,英勇作戰,努力殺敵,打敗美國侵略者。我們英雄的旗幟,永遠飄揚!(眾)英勇作戰,努力殺敵,打敗美國侵略者。我們英雄的旗幟,永遠飄揚!)
親愛的王成,我們的英雄。親愛的王成,我們的標兵!你的忠誠,銘刻在我們的腦海;你的槍,緊握在我們的手中;你的熱血,在我們身上沸騰;你的紅心,在我們胸膛跳動!
((王復標)謝謝你們。同志們,我謝謝你們,祖國的人民謝謝你們!祖國的人民盼望著你們打勝仗啊!)
為了朝鮮,為了祖國,我們英勇頑強地戰斗到底!為了勝利,為了和平,我們堅決徹底消滅敵人。為了勝利,為了和平,我們堅決徹底消滅敵人!
((張)同志們!祖國親人和朝鮮人民要親眼看著我們怎樣打擊敵人。(眾)堅決消滅敵人!堅決消滅敵人!(王)同志們!我們要回答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對我們的關懷,學習王成同志的革命精神,和英雄的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堅決消滅美國侵略者!(眾)堅決消滅敵人!堅決消滅敵人!打敗美國侵略者!打敗美國侵略者!(王)把這面英雄的旗幟,插到敵人的陣地上!)
... ...我們為人民建立功勛,?中朝人民並肩戰斗,高舉英雄的旗幟,?
我們永遠朝著硝煙乘勝前進,我們永遠踏著英雄的血跡沖鋒!
為了朝鮮,為了祖國,我們英勇頑強地戰斗到底!
為了勝利,為了和平,我們堅決徹底消滅敵人。
為了勝利,為了和平,我們堅決徹底消滅敵人!
9. 上甘嶺戰役,王成,王清泉,今年多大年齡
王成只是一個小說的虛構的人物,真實部隊中並沒有王成排,但是王成是以現實中人物為原型塑造的。
王成是以「特級忠臣、二級英雄」李文彥為原型創造的。「在最緊急的時刻,李文彥命令沒有負傷的兩名戰友帶著一名傷員往主陣地轉移,自己一人堅守陣地。面對再次蜂擁而來的敵人,頭部負傷、血流滿面的李文彥先用石頭砸倒兩個敵人,接著抱起最後一個爆破筒高喊著「xxx萬歲」沖入敵群。」
再有一種說法是說王成原型是大功團的戰斗英雄趙先友。當時身為副指導員的趙先友在連長和指導員受傷下火線的情況下主動承擔了指揮作戰的任務。他與戰友了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最後陣地上只剩他與另一位戰友也都掛了彩。趙先友兩眼被打瞎,在最危難的時候,他喊出了「向我開炮」。連巴金老人生前也曾到英雄生前所在團隊采訪。
美國的一個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老兵,重回上甘嶺。在當年戰斗過的地方,撒下一條悼念亡友的紫絲帶。
那是1952年的深秋,身材高大的23歲美國陸軍二等兵麥.卡拉漢跟隨大部隊在三角型山(我軍稱上甘嶺)南面的三八線附近集結待命。
當時朝鮮戰事正處於相持階段,為了在談判桌上贏得控制權和籌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上甘嶺某高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守軍發動了輪番進攻,中國軍隊異常頑強,成功擊退了聯軍多次進攻,並造成聯軍損失慘重,傷亡數百.聯軍命令麥.卡拉漢所屬美軍某整編連投入戰斗.他們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支援下終於拿下這個久攻不克的山頭,而沖在最前面的就是麥.卡拉漢!令他大吃一驚的是,整個陣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屍體和一名手無寸鐵的中國士兵!這個中國士兵看上去年齡很小,像個還未發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沒有了樹枝熟葉的樹幹上,滿臉滿身都是泥土;他渾身發抖,好像以身負重傷,兩充滿了仇恨與恐懼........口中發出"哇啦哇啦"的怪叫聲.
"別開槍"!他還是個孩子!他沒有武器!麥.卡拉漢向身後的戰友們大聲呼喊,"我們把他包圍....活捉他吧!"
那個中國士兵嘴裡還不停地"嘰里咕嚕"吼著什麼,似乎是被俘虜前絕望的納喊....可是美國兵誰也聽不懂,因為美國連隊里沒有也不可能配中文翻譯.
"他背著台步話機!'只聽到有人驚恐的喊道.
這聲提醒似乎叫美國意識到了什麼.....可是為時以晚,無數發炮彈密集的像暴雨冰雹一樣傾瀉而降,100多個美國官兵被炸的身首異處,那個中國士兵也給炸飛了....
"慘烈啊,慘烈!我為了去救護戰友,當場被炮火炸暈......蘇醒後隨手抓了把土,裡面竟有二三十塊彈片,那個中國士兵所倚靠的那截一米來長的樹幹上,竟有一千多個彈片和彈頭!麥.卡拉漢提起往事仍不免心有餘悸,"整個陣地上僅剩下三名倖存者:一個雙腿被炸斷,右臂被炸殘;另一個被炸的雙目失明,雙耳炸聾:而我-----左腿膝蓋以下全沒........
最令麥.卡拉漢追悔莫及和自責的是,他對那個中國士兵"手下留情"竟釀成如此大禍:致使他的百餘名戰友魂斷異國,剋死他鄉!沒想到他的善意之舉換走了那麼多戰友的生命啊!那個中國士兵跟本不領情.而且還不按常理出牌!他氣憤無奈地總結道.他仇恨那個中國士兵....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他常常從惡夢中驚醒.他原一為假肢裝好以後,他的惡夢也隨之了解.然而,無論他走到那裡,無論他職務升多高,他靈魂深處的"中國"情結始終縈繞著他......總之他的左腿好像烙下了中國印!
麥.卡拉漢先生,您說那個中國士兵"嘰哩咕嚕'吼叫著什麼您聽不懂,現在我可以翻譯給您聽.他是在說:"........我是851,我是王成!..........敵人把我包圍了!親愛的首長,同志們!請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這時在場的
10. 《英雄贊歌》闡述什麼歷史背景
《英雄贊歌》闡述的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中,中國抗美援朝時期,反映了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
《英雄贊歌》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張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電影相關劇情是:王成英勇犧牲之後,全軍開展了學王成的運動。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後,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並寄託自己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部隊首長也介入到歌曲的創作中,《英雄贊歌》在曲折中誕生。
(10)王成排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52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人員踏上了滿目瘡痍的朝鮮土地,在朝鮮戰場上,巴金同創作人員深入到志願軍中。回國後,巴金寫出中篇小說《團圓》,並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了《團圓》後,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團圓》改編成電影。同年夏天,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奉命開始了將小說《團圓》改編成電影劇本的工作。
1953年,23軍《戰地報》記者洪爐在了解到蔣慶泉的事跡後,寫成了通訊《頑強的聲音》,但因為蔣慶泉後被俘虜而未能發表,同年7月,洪爐根據未能發表的《頑強的聲音》揉合於樹昌的事跡寫成了《向我開炮》。
與洪爐相熟的總政文化部編劇毛烽,在創作電影《英雄兒女》時用「向我開炮」的情節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跡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