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戛納電影節怎麼投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戛納電影節怎麼投票

發布時間: 2022-10-04 10:18:38

1. 明星要上戛納電影節走紅毯的流程有哪些

明星去戛納電影節走紅毯有三種途徑

1、最高級別:評委,官方邀請嘉賓

作為最高規格的電影節,戛納邀請的評委都是在電影領域極為權威的導演、演員。在華人領域,目前有包括章子怡、舒淇等女星在內的17位電影人作為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評委。

2、作品入圍

帶著入圍作品去戛納,無疑是令人快樂、又名正言順的事情,很多明星也格外重視。2010年王小帥導演的《日照重慶》入圍主競賽單位,主演范冰冰就身穿龍袍晚禮服出席戛納,引起了轟動!

3、品牌代言

2010年的龍袍大獲成功後,2011年范冰冰再次以中國風登上戛納紅毯,身穿紅色「鶴嘯九天」禮服,服裝以九隻仙鶴組成,全部圖案都是以手工縫制,再度吸睛無數。

4、蹭紅毯

以上三種途徑,都算是戛納電影節官方或贊助商的正式邀請,除此之外的出席,都免不了有「蹭紅毯」的嫌疑了。

2. 戛納電影節什麼資格才能去

舉辦方對明星導演名流發送邀請 ,而媒體需要預定。普通人是可以去電影節的開幕式,但不能參加晚宴,晚宴時舉辦方邀請的明星和社會名流。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期間,競賽和展映活動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期間,競賽和展映活動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3. 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是怎麼選出來的

組委會根據電影人威望選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世界四大A類國際電影節中,相比奧斯卡只有一個「最佳外語片」的獎項,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對外國電影可以說是相當包容。而這其中,又以戛納為最,甚至可以說,戛納是最有「中國情結」的國際電影節。

國產電影首次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是在1959年,由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拍攝的《盪發與聖女》首赴戛納。1962年,台灣導演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93年,陳凱歌率《霸王別姬》劇組奔赴戛納,一舉摘得「金棕櫚」大獎,也成為國產電影在戛納的最高成就。陳凱歌,也因此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

4. 戛納電影節是邀請碼 還是誰都可以取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5.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審介紹

三大電影節不同於奧斯卡、英國學院獎等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委會主席」和「評委會成員」,以主席領導並在10人以下,通常邀請電影圈、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以下是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的相關資料。
截至2015年,在三大電影節中至少擔任過兩個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的電影人分別如下: 影人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雷內·克萊爾 1957 1974 馬塞爾·卡內 1982 1956 讓娜·莫羅 1975 1995 1983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83 2013 1990 羅曼·波蘭斯基 1996 1991 埃托爾·斯科拉 1998 1988 米洛斯·福爾曼 2000 1985 麗芙·烏曼 2001 1984 大衛·林奇 1994 2002 鞏俐 2002 2000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9 2005 維姆·文德斯 2008 1989 昆汀·塔倫蒂諾 2010 2004 南尼·莫萊蒂 2001 2012 王家衛 2006 2013 簡·坎皮恩 1997 2014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20112015 截至2015年,擔任過評審團主席(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四位:鞏俐、王家衛、張藝謀、李安;擔任過全部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委(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三位:陳凱歌、鞏俐、張曼玉。
威尼斯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委會主席:鞏俐(2002)張藝謀(2007)李安(2009)
歷屆華人評委會成員:謝晉(1989)陳凱歌(1993)張曼玉(1999)許鞍華(2003)徐楓(2004)阿城(2005)杜琪峰(2008)陳可辛(2012)姜文(2013)陳沖(2014)侯孝賢(2015)
戛納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委會主席:王家衛(2006)
歷屆華人評委會成員:鞏俐(1997)陳凱歌(1998)楊德昌(2001)楊紫瓊(2002)姜文(2003)徐克(2004)吳宇森(2005)章子怡(2006)張曼玉(2007)舒淇(2009)施南生(2011)杜琪峰(2011)李安(2013)賈樟柯(2014)
柏林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委會主席:鞏俐(2000)王家衛(2013)
歷屆華人評委會成員:黃宗江(1983)陳凱歌(1989)張艾嘉(1992)張藝謀(1993)徐楓(1994)斯琴高娃(1995)蔡明亮(1995)陳沖(1996)許鞍華(1996)寧瀛(1997)張曼玉(1997)張國榮(1998)李卓桃(1998)楊紫瓊(1999)謝飛(2001)白靈(2005)施南生(2007)舒淇(2008)王穎(2009)余男(2010)梁朝偉(2014) (部分,僅摘取2000年及以後) 年份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2000 鞏俐 呂克·貝松 米洛斯·福爾曼 2001 比爾·麥肯尼克 麗芙·烏曼 南尼·莫萊蒂 2002 米拉·奈爾 大衛·林奇 鞏俐 2003 阿托姆·伊戈揚 帕特里斯·夏侯 馬里奧·莫尼切利 2004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昆汀·塔倫蒂諾 約翰·保曼 2005 羅蘭·艾默里奇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丹提·費瑞提 2006 夏洛特·蘭普林 王家衛 凱瑟琳·德納芙 2007 保羅·施拉德 斯蒂芬·弗雷斯 張藝謀 2008 科斯塔·加華斯 西恩·潘 維姆·文德斯 2009 蒂爾達·斯文頓 伊莎貝爾·於佩爾 李安 2010 沃納·赫爾佐格 蒂姆·伯頓 昆汀·塔倫蒂諾 2011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 羅伯特·德尼羅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2012 邁克·李 南尼·莫萊蒂 邁克爾·曼 2013 王家衛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2014詹姆斯·沙姆斯簡·坎皮恩亞歷山大·德斯普拉2015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科恩兄弟阿方索·卡隆2016梅麗爾·斯特里普喬治·米勒

6. 戛納廣告節的節日流程

戛納廣告節的節日流程如下:

星期一:直效廣告獎、促銷、公關、媒體、戶外、廣播、平面獅子入圍名單揭曉;

星期二:網路、設計獅子入圍名單公布;促銷,公關和直效獅子優勝者揭曉;

星期三:媒體,戶外和廣播三項獅子宣布優勝者;

星期四:平面、網路和設計獅子優勝者揭曉;

星期五:影視、鈦獅和綜合獅子名單公布;

星期六:影視、鈦獅和綜合獅子優勝者揭曉。

1954年由電影廣告媒體代理商發起組織了戛納國際電影廣告節,希望電影廣告能象電影一樣受到人們的矚目。節日來源於戛納電影節,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戛納廣告獎。1954年後,戛納同威尼斯輪流舉辦此項大賽。1977年戛納正式成為永久舉辦地。

1992年組委會增加了報刊、招貼與平面的競賽項目,這使得戛納廣告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國際大獎,也使戛納廣告節更加惹人注目。

7.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三個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

(7)戛納電影節怎麼投票擴展閱讀:

1、雙料主席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不同於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英國學院獎等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委會主席」和「評委會成員」,以主席領導並在10人以下,通常邀請電影圈、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

2、華人評審

截至2015年,擔任過評審團主席(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四位:鞏俐、王家衛、張藝謀、李安;擔任過全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委(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三位:陳凱歌、鞏俐、張曼玉。

8. 如何報名參加戛納電影節

1978年吉爾斯·雅各布接手戛納電影節之後,改變了之前的選片方式:由各國相關部門挑選年度佳作送審參賽改為自主選擇影片。

戛納由此放開了以前嚴格的官方選送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報名參加的。

現在,個人可登陸各個電影節的網站報名,也可以通過withoutabox進行報名。withoutabox是一個編劇、導演與電影節之間的溝通平台,也是一個便捷的國際電影節報名的網站。

已經有除奧斯卡、BAFTA以外全球5000個左右的電影節向withoutabox.付費注冊其信息。

個人在這里注冊後,可以獲得withoutabox推薦的、適合參賽的電影節的信息,並可以獲得在線打包報名服務、報名費打折優惠等等。

一部影片要參加幾個電影節,只用填寫一次相關資料,非常方便。目前,withoutabox是全球獨立電影人通用的網路報名方式。

9.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

10. 戛納電影節如何參賽

應該把影片郵寄到法國去!5分鍾的可以參加最佳短片獎!!怎麼著你也得跑趟法國吧!不過我覺得比較渺茫!因為就算你把片子直接寄給導演,他也未必看的!一般導演很少看外語片的!還有就是如果你語言不通的話,也是很困難的!會英文也不是很管用的!這樣你的作品容易被漏掉!
獎項設置:
1.金棕櫚獎
2.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
3.最佳導演、男主角、女主角、編劇獎
4.評委會獎(評委會特別獎)
5.金攝像機獎、藝術貢獻獎、技術貢獻獎
6. 其他獎項
與奧斯卡獎的兩大不同在於:
一、戛納的演員獎,無男女主角與男女配角之分;
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劇本與改編劇本之分。
報名時間在4月結束,5月開幕!!
嘿嘿~~幸運的話,偶明年就可以去嘎納觀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