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美經典兒童文學的電影改編略論(2)
英美經典兒童文學的電影改編略論
首先,根據兒童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在敘事節奏上更顯緊湊。文學與電影畢竟存在著不同:文學作品可以用洋洋灑灑的幾十萬字來講述故事,但電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激烈的戲劇沖突、明快的敘事節奏來完成敘事,以此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因此,改編自文學作品的影片與原著相比會呈現出極大的不同之處,這突出地表現在敘事節奏上。兒童文學以兒童作為閱讀主體,多以平鋪直敘的單線敘事為主,故事情節相對簡單,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並不激烈,這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3]但是電影在受眾群體的定位上並不局限在某一個群體,這影響著電影的改編策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飽滿立體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懸念設置是電影改編的主要特徵,呈現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根據同名兒童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夏洛的網》在清新自然的鏡頭語言下,講述了小豬威爾伯與蜘蛛夏洛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電影為了使敘事更加緊湊、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於是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改動。如刪減了夏日、家庭談話、蟋蟀等章節,增加了老鼠、蜘蛛、烏鴉等動物的戲份。這樣的改編策略使得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更加流暢、緊湊,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 其次,從文字到電影的改編效果還體現在敘事主題的繼承與深化上。在英美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中,贊美人性的善良與美好是其主要的敘事內容。如《夏洛的網》中對純真友誼的歌頌、《動物農庄》中對動物反抗精神的贊美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以這些文學作品為藍本改編而成的.電影在主題思想上也體現著明顯的繼承性。但是兒童文學以通俗易懂為主,這必然會影響作品的思想表達深度,給人一種淺顯、簡單的感覺。因此,電影製作者在進行改編的過程中,會通過各種方式深化原著的主旨,以影片《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例。電影突破了原著的故事情節,在二元對立的敘事模式下,講述了主人公愛麗絲的成長歷程。電影延續著小說中愛麗絲對自我身份的尋找與確認這一主題,“我是誰”成為困擾愛麗絲的一個難題。除此之外,影片還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將成長的主題融入愛麗絲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這樣的處理使電影更耐人回味。從表面上看,愛麗絲在仙境所做的一切是命中註定,因為“預言書”中早有記載。但是,影片著重刻畫了愛麗絲在遭遇困難時候的點滴成長軌跡。當她回到現實世界,勇敢地拒絕了豪門公子的求婚時,一個獨立自信的女性人格由此樹立。
三、影像表達
在電影發展史上,涌現的許多經典兒童影片都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改編為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同時文學作品也通過改編煥發了新的生機。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它主要藉助文字來描繪形象,留給讀者巨大的想像空間;而作為直觀藝術的電影則是通過鏡頭語言來表情達意。改編成為溝通文學與電影之間的橋梁,實現了兩者之間的轉化。從文字到影像,改編電影賦予了原著新的生命。
首先,根據英美經典兒童文學改編的電影直觀地呈現了原著的空間場景。從文學到電影的改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中包括敘事內容的改造、人物形象的重塑、環境場景的選擇等。或唯美、或壯觀的場景環境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空間場所,成為刻畫人物心理、渲染氛圍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成為電影改編者關注的重點。2010年夢工廠推出的系列影片《馴龍高手》改編自葛蕾熙達・柯維爾的同名兒童文學作品,講述了維京少年希卡普成長為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影片開始就是一場激烈的人龍大戰的場面:噴射火焰的兇猛巨龍、四處逃跑的維京居民、英勇奮戰的屠龍勇士……整個博克島陷入一片慌亂之中。電影通過刻畫如此激烈的戰爭場面,凸顯了人類與惡龍之間勢不兩立的生存狀態。在村落居民的心中,龍是邪惡、可怕的生物。因此,“格殺勿論”成為每個村民心中的基本信條,但這之中不包括希卡普。少年希卡普也曾想通過屠龍行為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想肩負起保衛家園的重任。但當一條受傷的夜煞擺在他眼前時,他猶豫了,最終他選擇放走夜煞。在接下來與夜煞的相處中,他漸漸發現龍並沒有人們所描述的那麼可怕。影片通過場景的呈現,描繪了一幅人龍和諧相處的感人畫面。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巨龍巢穴的視覺呈現:在霧氣繚繞的畫面中,成群的龍飛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將捕獲的食物投到深淵之中。電影以鬼魅的紅色、陰冷的黑色作為主色調來表現空間環境,營造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氛圍。
其次,改編電影的影像表達還體現在影像風格方面。文學作品是電影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為電影的發展注入活力。改編電影主要通過把大量的文學語言轉化為流動、直觀的畫面呈現在觀眾眼前,進而實現兩種藝術之間的轉換。但是不同的導演因為個人風格的不同,他們拍攝出的電影也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這在英美兒童文學的電影改編中自然也不例外。例如,鬼才導演蒂姆・伯頓在拍攝電影時就常常將哥特元素融入其中,這在《剪刀手愛德華》《僵屍新娘》等諸多影片中都有體現。在改編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中,蒂姆・伯頓同樣以他所擅長的哥特手法進行拍攝,展現了導演獨特的藝術創造力。[4]掉入兔子洞的愛麗絲來到了仙境,跟隨她的腳步觀眾看到了神秘的古堡、陰森的墓地、恐怖的森林……導演用哥特元素裝飾畫面,營造了一個充滿神秘氣息的童話世界,令人大飽眼福。而在系列影片《霍比特人》中,彼得・傑克遜則用氣勢恢宏的場景、如夢如幻的色彩、靈活多變的鏡頭打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魔幻世界。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原本生活在夏爾國,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是巫師甘道夫的到來卻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巴金斯由此展開了一系列充滿傳奇色彩的冒險旅程。在路途中,這支探險隊不僅看到了隱藏在森林深處的精靈王國、可怕的荒蠻之地,還遭到了半獸人軍隊的圍攻、惡龍史矛革的攻擊。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主人公巴金斯終於成為一位有擔當的霍比特人。
作為影像時代下的“寵兒”,電影在誕生之初就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方面,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為電影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故事素材,成為電影創作的一個重要源泉。另一方面,電影憑借其強大的視聽優勢將文學語言轉換成直觀的畫面,擴大了文學作品的影響力。《馴龍高手》《動物庄園》《納尼亞傳奇》等經典英美兒童文學的成功改編為電影藝術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動力,同時也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泉根.論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2] 呂媛.文學作品改編與電影內容生產[J].當代電影,2011(06).
[3] 任岩.兒童文學歷險型敘事作品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8.
[4] 苗國新.《愛麗絲夢遊仙境》――無法復制的哥特魅影[J].小說評論,2013(S2).
;② 電影懸崖之上的敘事風格是怎麼樣的,導演和編劇是怎樣講故事的
故事片的敘事風格,也就是導演和編劇講故事的方式,比如格調、節奏,還有視角等等。電影採用怎麼的結構、角度來講故事非常重要。《懸崖之上》是個關於英雄的故事,英雄與小人物的區別在於,英雄總有辦法戰勝困難,而小人物常常在厄運面前束手無策。
張藝謀導演是為了表現英雄而塑造英雄,他喜歡的英雄往往只是存在於內心世界中。然後套用「密室逃生」的故事模式,在這個模式之下,逃生成了主要任務,其它東西又讓位了。
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征程中,無數平凡又普通的勞動者需要我們去贊美、去謳歌。導演們在將鏡頭對准英雄的同時,也要對准普通大眾,他們都是人民的一部分。
③ 什麼是電影的敘事風格
電影的敘事風格是指作品內容的組織、安排、構造等方面,如片語結構、句型結構、段落結構。
相關介紹:
電影敘事結構是一種以敘事為主的藝術,其敘事方法雖千奇百怪、變化多端,但其結構模式可歸納為幾種類型。
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學的敘事結構即情節安排,他認為悲劇情節應有頭有尾(完整)並有長度(時間延續過程)。
(3)下列哪些電影不屬於傳奇故事的敘事模式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
結構並非直觀可見的對象,一般觀眾難以分析,這正是對電影作敘事結構模式分析的意義所在。通過結構模式分析,便於把握電影敘事構成的一般規律和創新途徑,使創作者和觀賞者在結構本文和解讀本文時有章可循、提綱挈領。
④ 傳奇故事的節目類型
江西衛視《傳奇故事》是一檔什麼類型的節目?對於一檔具有創新精神的電視節目我們常常陷於這樣的困擾。從嚴格意義上講,邏輯周延的電視分類學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當代中國熱播的電視節目一般具有這樣兩個特徵:人氣旺盛且難以用教科書中的電視分類學分類。《傳奇故事》也遇到這樣的窘困。對這樣的電視節目只能用描述性定義的方式加以定性。如果從欄目的題材選擇標准、視聽語匯風格、節目錄制手段和核心傳播價值等側面來分析,《傳奇故事》選取當前中國具有社會轉型期特徵的典型故事,通過主持人演播室個性講述與評論、運用精確的電視視聽讀語匯深刻揭示了社會價值觀的斷裂情況,是一檔具有社會正面意義和廣泛社會學、傳播學綜合認識價值的大眾性新聞節目。
《傳奇故事》講述的是社會轉型時期的故事,這是節目題材選擇方面的獨特之處,是非常重要的傳播基礎或依託。轉型期的人和故事,一定存在傳統價值觀和新型價值觀的激烈沖突,是節目「傳奇」特徵的由來。主持人個性化的講述使得整個節目的傳播價值成為無法復制的精品。這一點很重要,是本欄目突破故事題材制約的主要方式,是形成欄目核心傳播價值的另一個支柱。一個故事本身是否曲折固然重要,但講述者的述評能力更為重要。傳播價值主要來源於講述者對故事的解剖駕馭過程,這是無法復制的。《傳奇故事》還是一檔具有大眾屬性的新聞節目。社會轉型期不同價值觀持有者對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態度存在差異,不同受眾從節目得到的東西就不一樣。節目通過個性化講述突破了原有故事的行業題材限制,具備了社會大眾的綜合認識價值。這是新聞述評節目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稱轉換 : 《傳奇故事》獨特而嚴整的敘事結構
講故事本質上屬於故事講述者依託於實際發生的故事,對故事 及其相關人物、環境、情節、情感、態度等要素重新整合解構傳播的過程。故事是客觀發生的,講故事便是依託於客觀實際的主觀創造。《傳奇故事》本質上屬於新聞節目,這就使得節目呈現了兩個「真實」:一個是事件本身的真實,一個是節目傳播的真實。節目中導入的講述者的理解和重新解構多少還存在事件本身的真實成為本節目新聞價值存在的關鍵。本節目採取的敘述手段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
《傳奇故事》是通過主持人自己、主持人與故事中人物之間的人稱轉化實現自己的新聞傳播價值的。具體做法是打破第三人稱敘述與主持人第一人稱敘述的界限,並且通過這種轉換使節目具備整合所有資訊的能力。 評論為主的傳播結構主持人通過第三人稱講述向第一人稱講述的轉換,實現了敘述向評論的轉換,而且這種轉換自然流暢,不露痕跡。這使得節目以敘事為主但不乏公正、正義、良心、理解、理性和同情。使得代表廣大受眾的主流價值觀念與故事中蘊含的具有亞文化特徵的價值觀念實現激烈交鋒,從而完成主流價值觀對於整個傳播事件的駕控。這是進行負面報道尋求正面傳播效益值得研究的方法。 通過上述兩種敘事方式的自然轉換,《傳奇故事》在每期節目都可以撕碎一些東西並對主流價值觀念進行重建。不論是「愛情與彩票」主持人說的反話「好事成雙」、評論「情人反目化財為水」以及「雪地迷案」中關於由丟失的孩子會用抽水馬桶、關於城鄉差異的敘述,均體現了編導與主創人員的良苦用心。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金飛在節目中經常使用一些俗語以及中國古典名著中的精彩句子總結評論故事,這使得節目中的故事與現實生活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資訊鏈接。
在人稱轉換的敘述方法的框架下,節目還經常根據故事特點借鑒電影或戲劇的敘事方式講故事。例如,「愛情與彩票」一期節目就是通過三個當事人對彩票事件的不同講述進行了故事現場重建。
在視聽讀語匯運用方面,本欄目將熒屏分成了三個信息陳述區,畫面經常呈現由主持人講述、畫中畫故事視聽展現和主題詞提示等三部分信息形成的視聽讀織體,三者相互尋找對位形成精確的視聽讀傳播語匯,這是欄目成為精品不可或缺的技術、藝術支撐。
⑤ 什麼影片的敘事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五步
學了這么長時間的電影還沒聽過你這種問題?
不知道你具體想了解什麼?只得從我的理解當中回答你。
所謂敘事手法無外乎整部影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
呵呵!這第八種我一時還真的想不起來。以後再說吧。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請支持中國電影!!!
⑥ 下列電影中敘述方式和《黨同伐異》完全不一樣的是
D.勇敢的心。
《黨同伐異》是美國Triangle影業製作發行的197分鍾劇情影片。該片講述了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母與法」講述了20世紀初的加利福尼亞,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誣陷為殺人犯,被判處死刑。而他的妻子則必須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營救她的丈夫;「耶穌受難」發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穌被門徒出賣,受盡折磨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聖巴托羅繆大屠殺」講述在公元1572年的法國巴黎,天主教徒發動了對新教徒的大屠殺。一對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巴比倫的陷落」講述了在公元前539年的中東,巴比倫大祭司因為與王子巴爾撒爾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軍來攻之際打開城門,巴比倫古國從此滅亡。
《黨同伐異》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x_TtTLhisSlNS5iF4Fl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