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芳華》被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該片於2017年9月7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原定2017年9月29日上映,9月24日凌晨1點半左右,電影官微宣布《芳華》撤檔,具體上映檔期擇日發布。原因不可描述。
電影《芳華》是由嚴歌苓編劇,馮小剛指導,軒、苗苗等演員茵完的一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僅了在充滿理想和激的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長中的愛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本來應該在國慶檔期上映的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撤檔,該片將會在2017年12月15在中國、北美地區同步上映。
很多人都知道馮小剛導演為什麼會拍這部戲,很大的原因是由於馮小剛對於文工團時代的留戀,而拍攝這部電影馮小剛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改片在沒有拍攝之前馮小剛對於演員的挑選就非常的嚴苛,料動過刀的演員一律不用,《芳華》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純天然的。
世間最後一縷芳華在人心
特別遺憾沒有機會帶父母去看這樣一部確定他們會喜歡的電影了,這是歲月的殘忍。想跟所有的還有機會的人說,帶老爸老媽去看看,請他們吃餐飯。兒女對父母,最大的事情就是遺憾,這種遺憾是陪伴你一生的。
善待每個平凡的人,你不知道他們背負的是怎樣的故事,你不知道他們曾經經歷過什麼,他們也曾芳華無限。
聽完了所有的歌,遲遲不願意出來,那是一種思念與悲涼的混在。人註定有生老病死、註定春曉秋冬的輪回。其實生死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辜負生的歲月。所以才死的不甘。
⑵ 《芳華》這部影視作品怎麼樣有哪些彩蛋
《芳華》這部電影是一部由馮小剛導演,有黃軒和苗苗主演的一部軍事題材的電影,在我看來,這是這幾年少有的好電影,不僅劇情曲折,動人演員的演技在線,並且它的主題在我看來也是特別深入人心的。
在這部電影當中的彩蛋應該就是女兵吃西紅柿的那個場景,對於馮小剛來說有著很深的西紅柿情節,在他的電影當中,很多耐人尋味的情節都是用西紅柿作為載體,比如說唐山大地震,比如說芳華,西紅柿也作為一個重要的道具,反映了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個清清涼涼的西紅柿,對於那代人來說,就是最美好的回憶了,西紅柿不僅作為一個重要的道具,也作為一個代表回憶的重要物品。
⑶ 從《甲方乙方》到《芳華》,賀歲電影發生了哪些變化
《芳華》宣布定檔的那天,馮小剛發了條微博:「久違了賀歲檔,物是人非了。」從《甲方乙方》哭到《芳華》,拍了20年賀歲檔的馮小剛不想妥協了。
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馮小剛本人曾發微博解釋道:「如果我三十歲我可以妥協,退而求其次,因為來日方長;但我已經快六十歲了,借社會新聞里經常使用的一句形容『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 ,我就不願意妥協了,因為時間無多。」
⑷ 芳華被禁的真正原因
芳華被禁的真正原因?從革命理想高於天的青蔥歲月、激情浪漫的軍旅芳華,到殘酷無情的邊境戰場、光怪陸離的光陰鐫刻,馮小剛的《芳華》讓人激情飛揚、浪漫歡悅,而後半段又讓你五味雜陳,雙眼淚目。
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從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中一笑而過,想必還是沒有看透。
今天和大家聊聊影片里那些露骨的現實、不公的社會、狗日的生活,或許這就是影片被禁播的原因,這也是需要我們去看透、去揭露、去曝光、去深思,去鞭策的社會陰暗面!
否則,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始終是一潭死水,終生渾渾噩噩!
1.論成才:我們終究敵不過「二代」
何小萍才華出眾特招入伍,本以為走出那個不幸的家庭就不會再受欺負,爸爸也認為到部隊就沒有人欺負自己的女兒;夢想成為A角,在部隊有一番成就,何小萍深夜練功、積極表現,而結果呢?
被宿舍人欺負嘲笑,只能演B角,甚至乾的都是劇務的活,要忙著為別人准備服裝、道具,就算後來在戰場上成了英雄,也患了精神病,康復後最終成為一介貧民。
文工團的那些「二代」們,養尊處優演A角,解散後依然飛黃騰達留國外。
這就是現實,論成才,我們拼搏努力終究敵不過「二代」!
曾經,我也是抱著崇高理想和宏圖偉志以高分考入軍校,畢業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分到了偏遠的海島,領導都說基層是成才的沃土,那時候我像電影里的何小萍一樣拚命的表現和努力,拿到多個個人訓練第一,單位第一,榮譽證書年年有,兩個抽屜都塞不下。
何小萍得了精神病,我也付出了腰椎間盤突出,半月板三度損傷,以及加班熬夜嚴重脫發的疾患,16年海島正營主官熬了五年終究沒能爬上團職領導這個坎,如今轉業回地方成為又一名普通科員……
而有人坐了兩年大機關辦公室,才32歲就搖身一變成了基層單位的首長。什麼主官經歷、體型達標、體能合格等等條件要求,那全都是忽悠基層老百姓的!
我們,都曾為理想和抱負拼搏努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芳華,但現實終究是敵不過「二代」,社會階層依然是平民百姓無法逾越的坎,感謝《芳華》再次讓我們,看!透!
2.話基層:永遠都是被下放的地方
在被鄧麗君的情歌撩撥得情難自抑,劉峰控制不住坦白了愛情抱住了林丁丁。這一個簡單的舉動,卻被誣陷為耍流氓,隨後被下放到基層連隊,送上對越戰場。
因為對集體的失望,不想原諒拋棄好人劉峰的文工團,何小萍在本可以演A角的時候假病逃脫,並最終被處理,送進戰場醫院。
對於這兩個情節設置,很多人抨擊馮導沒良心,怎麼能把犯了錯誤的同志都往基層送,還上戰場,把基層當什麼了。
呵呵,這難道不是現實嗎?基層永遠都是用來被下放的地方!
更惡心的是,人家用來被下放的地方,卻是我們常年生活的土地。
可想而知,我們基層人的地位和尊嚴,在「上層」眼裡簡直是一文不值,什麼「基層是成才的沃土」「要讓基層官兵活的有尊嚴」「保障基層官兵權力」「控制五多為基層減負」「優先提拔使用基層幹部」,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宣傳口號喊的震天響,其實都是安慰罷了,什麼時候真正施行過!?
「基層」說白了就是「底層」,階層里的最下面,一些無權無錢無地位的人,生活在最苦逼最無賴的地方。
基層不僅苦,而且累,身體累心更累,提拔使用還沒機會,正如兄弟們常說的:「熬日子……」
其實,是根本熬不出頭的!
3.談軍轉:戰場上流血轉業後依然流淚
戰場上,劉鋒失去了手臂,成了戰斗英雄。走上社會,並沒有因為戰斗英雄就受社會尊重,相反,他被老婆看不起,並最終離他而去,更可悲的是竟淪落成街頭小攤販討生活,被聯防隊員毆打。
此景偶遇郝淑雯,飆出一句臟話「艹你媽,你們敢打戰斗英雄、殘疾軍人?」這一句話,無疑點燃了無數軍人心中熊熊的火焰。
影片中這句話是罵城管的,其實,是導演通過影片罵給全社會聽的,更是罵給當今某些政府部門聽的,這個社會不應該讓軍人戰場上流血犧牲,轉業復員後再流淚!
軍人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是職責所系,我們可以理解,但是轉業後還要再流淚,那就不應該,那就是政府、政策和社會的責任,留給軍人的是犧牲奉獻卻不被社會尊重的傷心和無奈。
當前正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攻堅時期,很多人回到地方重新安置,不少政府部門人員依然帶著有色眼鏡對待轉業軍人,一臉的傲慢與偏見,遇到問題推諉扯皮,軍人的犧牲與奉獻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與補償。
這種無力感深深的刺透了軍人的胸膛,傷了犧牲奉獻軍人的心,也穿透了歷史的身軀,留下難以修復的時代傷痛。
曾經我撰寫一篇《徵兵宣傳轟轟烈烈,不如轉業安置實實在在》的文章,在網上反響很大,有讀者就留言:「今天讓我轉業流淚,明天老子讓子孫十八代絕不當兵。」
一個民族對待英雄的態度,就是對待歷史的態度;對待歷史的態度,就是對待今天和未來的態度。今天我們怎麼對待英雄,明天,後人就會怎麼對待我們。
所以,請別讓軍人在戰時流血犧牲,
在離開部隊年老力衰時繼續流淚!
4.說感情:真情敵不過身份
電影里,劉燦給郝淑雯送西紅柿,對她百般討好、呵護,她都無動於衷。直到文工團因編製取消解散前,郝淑雯都看不上劉燦,總覺得他煩。
當文工團解散的消息第一個從劉燦嘴裡透露,許多人才知道他的高幹身份。此後不久,郝淑雯向蕭穗子坦言,她跟劉燦好上了,並特別強調他們門當戶對。
這讓本來准備向劉燦表白的蕭穗子不知所措,不得不偷偷拿回塞進樂器箱里的情書,哭的稀里嘩啦。
但郝淑雯對劉燦的愛不如蕭穗子真摯。當劉燦因為騎自行車被車撞倒,只有蕭穗子義無反顧地沖出教室去看他;當知道劉燦牙齒脫落,可能再也吹不了號,除非能用黃金做假牙托,是並不太富裕的蕭穗子拿出母親送的項鏈大義相贈,令人感動。
但現實就是這樣,劉燦沒有用真情追到女神,用自己的身份追到了;蕭穗子也沒有靠真情追到劉燦,只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劉峰也沒有用犧牲光輝前程換來林丁丁的愛,林丁丁卻為榮華富華遠嫁海外……
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無情,真情終究敵不過身份。
5.看社會:好人不一定有好報
主角劉峰是文工團的老好人、老黃牛,吃餃子的時候,大家總要求多來一個,好人劉峰卻挑破了的餃子皮吃;在大家吃飯的時候,炊事班的豬跑了,第一個想到的是劉峰;當男兵女兵們在宿舍穿時裝、玩情調、聽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時,劉峰在汗流浹背地給炊事班長打造結婚用的沙發。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那尊崇好人、學習好人的時代,劉峰是雷鋒一樣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好人,年年被評為學習雷鋒標兵,上北京做事跡報告,被推薦上軍政大學。
這樣一個好人,我們內心希望他有個好的結果,但最終還是流落市井、妻棄子無、流氓刁難;最理解和崇敬好人的何小萍因為看透一切,放棄抗爭,被集體拋棄,雖然最終成為戰斗英雄,卻精神崩潰。
一段芳華,多少人青春虛擲;
一縷光陰,多少人不堪回首。
「二代」們,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談情說愛,享受芳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見異思遷,逍遙海外;一身才華和雷鋒式好人們,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⑸ 芳華終謝幕 世情冷難著 ——電影《芳華》述評
一群風華正茂的青年,本應該以純真的思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特定歷史車輪的碾壓,把他們過早地推進社會的大染缸中。因為沒有百毒不侵的金身,所以真正能夠做到「舉世皆濁我獨清」者寥寥。
《芳華》是馮小剛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愛情萌發時經歷了殘酷戰爭的洗禮和特定歷史歷練,讓他們從懵懂中慢慢變得清醒,由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變得更加的現實。盡管還沒有到世故的年齡,但很多人骨髓里已經根植下世俗功利的種子。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每一個人都掩藏起真實的面孔,都學會了以應時的方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多是以現實的實利原則衡量和評價周圍的人、事、物。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層面都會表現出或深或淺的自私與狹隘。
「活雷鋒」劉峰(黃軒飾),質朴善良,對別人也非常友善,是文工團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動包攬了團里的臟活累活,因此獲得模範標兵表彰。因為經常為大家服務,深受整個文工團的喜歡。也正是這種哪裡需要哪裡到的「補丁精神」的彰顯,原本是舍己為人的善舉卻被團友們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他的「好人緣」在得到被幫助者的感激的同時,也遭到了一些旁觀者的嫉妒。既然食五穀雜糧,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尤其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正值青春萌動時期的陽光男孩。也許是天妒好人,勤勞能乾的劉峰在一次抗洪搶險中傷了腰部,再也不能從事舞蹈演員的工作。回到文工團以後,劉峰只能在幕後干著修修補補的事情。領導為了照顧他,為他爭取到一個外出進修深造的機會。由於文工團有自己牽掛的人,劉峰主動放棄了。在與自己心儀的姑娘單獨相處時,感情的沖動,他緊緊擁抱住了姑娘。如果沒有被外人看見,如果沒有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如果沒有姑娘的上綱上線,不是問題的事情也就不會引起軒然大波。可是,所有的假設失去存在的基礎時,一切不該來的、該來的都排山倒海般壓向劉峰。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一番政治審查,一系列的懲處匯集在一起,劉峰只能復原到邊陲從事守山護林的工作。由於一次觸摸事件被集體徹底拋棄的劉峰在離開自己為之奉獻出青春和熱血的文工團,背著簡單的行李,在一個凄冷的日子裡離開了他的心愛之地、心儀之人,沒有任何的送別儀式,除了從農村來的何小萍(苗苗飾),也沒有任何人。
如果沒有青春萌動時的感情沖動,「活雷鋒」要真的離開文工團,鑼鼓喧天,相擁悲戚的感人場面不會缺席。特殊的年代,一個有「污點」的人,為了撇清界限躲都來不及,別說處於往日情誼來送別了。在國內政治形勢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時,邊陲異國對疆土的覬覦有思想變成行動。為了保家衛國,身為連長的劉峰不畏生死沖鋒在前。槍炮無情,子彈無眼,在一次戰斗中劉峰失去了一隻胳膊。邊患平息,劉峰迴到地方。在一場大的時代變革到了之際,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劉峰生活和事業極度不順。妻子和別人跑了,車子被城管收了。昔日的那些在芳華的年齡一起「喜怒哀樂」的戰友出國的出國,上大學的上大學,組建家庭過著的幸福生活,只有何小平因為意外的傷害得了精神病還待在精神病院。出於對失去的芳華歲月的懷念,出於對初戀的掛念,當劉峰再次來到文工團時,已經人去團空。雖然沒有實現願望,但讓他有了意外的收獲,他見到了曾經那個單純善良,在自己離開團隊時唯一送自己的何小萍。
何小萍一個出生在幹部家庭的姑娘。在極左極右的年代,父親可能由於不當的言論成為被批鬥被改造的對象。父親的被改造,母親為了與丈夫劃清界線改嫁他人,何小萍也被剝奪了父姓。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歲月,大煉鋼鐵的時代,部隊是磨練人的意志的大火爐。極富舞蹈天賦的何小萍在一次部隊文工團到北京招募新人時有幸入選。17歲時由劉峰從農村帶入文工團,原以為脫離被當做累贅的家庭就能一帆風順,在文工團因不合群的性格,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擠:為了盡早給家人報平安,何小萍沒有經過室友的同意偷偷拿著別人的軍裝到照相館照了相片。本不是什麼違反原則的事情,可是經過一群過早接受社會大染缸浸染的花季姑娘們的渲染、造勢,芝麻粒大的事情被無限度地放大。何小萍因「不良習氣」——軍服事件,豐胸事件等屢次遭到文工團女兵的歧視與排斥,從而被巨大的孤獨感包圍,感覺自己是被拋棄,被放棄的人。當善良能乾的劉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文工團和戰友們的無情拋棄之後,她對文工團徹底的失望,對團友們感到心寒。不善言辭的她找不到恰當的時機、合適的方式宣洩自己的壓抑和不滿,只能用一種無聲的方法進行抗爭。一次進藏慰問演出,何小萍獲得了一次上台演出的機會。但是壓抑已久的心情讓她選擇了消極搪塞的方式應對。畢竟年輕,她的這個小伎倆被老謀深算的政委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慰問演出結束,何小萍因為有高原反應,身體條件不適合繼續演出,處於安全和對她的保護,文工團把她調離到後勤醫院。面對文工團的照顧,何小萍只是淡然一笑,由舞蹈演員轉變為一名護理醫生。
硝煙再起,何小萍隨部隊開往前線,孱弱的身體在槍林彈雨中穿行。天佑好人,在救死扶傷中何小萍體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與劉峰的並肩作戰,讓她感到隱隱的欣慰。戰爭結束,何小萍回到後方。因為性格的孤僻,讓她始終有一種被拋棄,生活在半空中的漂浮之感。長時間的壓抑找不到合適的方式釋放,何小萍住進了精神病院。劉峰為了生活苦苦地掙扎著,何小萍在精神病院整天與一群同時代格格不入的人生活著。而她的戰友們則各自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過著滋潤的生活。因為家庭出身的不同,在時代更迭大潮的沖擊下,高乾子弟憑借祖輩的陰功,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找到合適的歸屬;平民子弟,或有不良家庭背景出生的人要覓得很好的發展平台,要付出比富家子弟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有時候即使付出,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心理的預期。劉峰,曾經的戰斗英雄如此,農民出身的何小萍如此。上帝向一個人關起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在團友們過著體面人的生活的時候,一對好人,一對善良的人在底層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即使他們爭,也不會爭得好的結果。)
時光飛逝,當已進老年的一群人再次聚首時,芳華不在。雖然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塗抹著生命的圖景,但那年那月的點點滴滴與現實對接,除了慨嘆,似乎沒有更好的慰藉靈魂的東西。也許是目睹太多,經歷太多,在起起落落中感受的世情冷暖太深刻,何小平和劉峰兩個人沒有更多的悲戚與傷感,他們在自己圍築的生活時空中按照的自己的方式平平淡淡地安度著自己的時光。
一部回憶和緬懷青春,審視人情世態的電影,從「風雨如晦」的時代一步步漫溯,大生產運動,「四人幫」的橫行,三顆巨星的隕落,撥亂反正的完成,改革開放的實施,直至2016年社會方方面面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這些與一個人的命運牽扯在一起,沒有誰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一葉浮萍任由世風俗雨的蠶食,想保持自己的獨立,想按照自己的心性立足於世,難於上青天。為了自保,必須戴著面紗,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迎合社會、迎合世俗。有時候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己之利」還必須干著「損人利己」的勾當。之所以如此,除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本性使然,特定社會環境的「哺育」也是重要的因素。世事變遷,經歷過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的歷練,沉穩干練中年的抗爭,當青春不在,容顏老去時,所有的你爭我奪,所有的勾心鬥角,所有的打壓沉浮在垂垂老矣的蒼老容顏面前都顯得是如此的刺眼與縹緲,看似似曾擁有,卻遙不可及。這也許就是人生,擁有時感覺不到它的珍貴,失去時想再追回,只能落下欸乃一聲的嘆息!
(安徽省皖西經濟技術學校陳士同)
⑹ 為什麼《芳華》里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卻不結婚
單從劇情上來看,劉峰在電影中說妻子嫌在家的時候不掙錢,掙錢的時候不在家。最終跟一個司機跑了。最小一種可能是兩人沒有辦理離婚證,劉峰老好人的性格也不會去提出訴訟所以婚姻狀況還是已婚,自然不能結婚。
劉峰,老好人一個,結果就因為一次事件被排擠出去。遭遇了最殘酷的戰爭,變成了一個殘疾人。然而命運依然沒有放過他,時代變革,原本的集體經濟變成了市場經濟,社會的通貨從人情變成了金錢。他這樣的老好人從人人羨慕人人尊敬的解放軍,落到了社會的最底層。最後還得了絕症。
何小萍,從小就受家庭排擠,在部隊又受排擠,接連遭遇父親冤死,踢出文工團,目睹戰場慘象。被授予英雄稱號後精神崩潰。
這兩個人一個身體殘缺,一個精神殘缺,兩個不完整的人。這還不夠,編劇要讓他們沒有婚姻,拼在一起也不是那麼完整,才能引起觀眾的震動!讓觀眾唏噓、嗟嘆。去思考這個社會,去理解人與人!這就是電影扒開現實血淋淋的殘酷,也是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在!
⑺ 為什麼《芳華》里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卻不結婚
《芳華》是大導演馮小剛的電影,馮小剛自然不用介紹了,他導演了很多電影,每一部票房都驚人。所以能被馮小剛看重的演員,也是很不簡單。之前有一部反應很好的電影《芳華》,裡面有很多不錯的演員,比如黃軒,鍾楚曦。相信大家看過的都知道,最後劉峰和何小萍在一起了但卻沒有結婚,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芳華》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一看的,演員選角也是很好,很貼合人物的性格。黃軒飾演的劉峰也是非常圈粉的,演技也在線,在劇中是一個老好人,而苗苗飾演的何小萍也是一個很可憐的女子。一心想著劉峰,感覺劉峰並不值得她那麼愛他。
⑻ 電影《芳華》: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馮小剛的《芳華》最近上映,和好友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軍隊文工團經歷的成長、愛情萌芽與充滿變數的命運。非常喜歡電影的色調,跳舞的鏡頭很美。看完之後,也有很多感觸。
01
「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剛來文工團的小萍,為了給正在勞改的爸爸看看她穿軍裝的樣子,偷了舍友的軍裝去拍了照片,這樣一件小事為她之後在文工團受排擠埋下了伏筆。
當一個人受到一群人指責時,哪怕她本身沒做錯什麼,也還是會被人疏遠懷疑,甚至貼上一些莫須有的標簽。
照片事件後,文工團的女生開始在背後八卦小萍,說她身上有汗味,像從泔水裡撈出來的,院里掛了一件墊了海綿的胸衣,於是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在背後嘲笑譏諷的說墊胸衣的海綿上甚至還有可能有澡泥,她們惡意揣測胸衣是小萍的,甚至還要脫了她的衣服證明自己是對的,這背後是怎樣一種幸災樂禍的病態心理。
所以,當和她跳舞的男同志說她身上有泔水味,不願意和她完成舞蹈動作時,陳峰站出來幫她時,她真的被陳峰的善意打動了,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02
小萍的被排擠其實我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為什麼最能識得善良。」
因為我也曾經歷過。我高中所在的班是文科班,女生多,小團體現象也嚴重,幾個女生報成團,表面上彼此要好,背地裡常常互掐。更可怕的是,當她們排擠某個女生時,而你正好和那個女生有來往,她們就會要求你站隊,如果你不表態,她們甚至會自動認為你和被排擠的女生站在一起,於是也會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很不幸,我就是那個不願意加入小團體的人,於是獨來獨往的過了三年,後來有一次吃飯和高中唯一玩的好的一個女生碰到,聊到高中很多事情,她說:「在愛攀比的年紀,小團體成群的班級,大家都各自帶點小驕傲,如果家境好點,為人高調點,難免都會成為別人在背後攻擊你的武器。過了七八年在回望 ,想來都是那種稚嫩的,可笑的,沒意義的行為。」
她還說,「一個人不喜歡你不是你的問題,而大家都不喜歡你就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了,這句話完全只適用於三觀已經建立起來的成年人。」我覺得說的太貼切,電影里文工團女生,一個個在背後說風涼話、甚至詆毀一個人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上那個小團體。
電影里的小萍其實更慘,她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缺乏溫情的環境里,她的心靈渴望溫暖,渴望被愛。當她初來文工團時,她從來都沒想過就算她當了兵,還是會被欺負,那份溫暖依然遙不可及,在那樣一個環境里,陳峰善意就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光雖微弱,卻暖心。
其實,當一個人在特定的時間段需要這份溫暖和包容時,正好有人在這個時候給她溫暖,她甚至可以把這種好,記一輩子。 所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試想,如果當她剛來到文工團,大家給她的是包容,是愛,那在文工團的日子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或許小萍的命運也會被改寫。
所以,無論在某個階段都不想參與這種小團體,不想八卦別人的生活,更不想惡意的揣測。在希望被溫柔對待的同時,首先是要學會如何溫柔對待他人。
03
「 站在惡人的角度,看善良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這句話是從一篇《芳華》的影評中看到的,突然想起前一陣妹妹發了一條朋友圈,她寫到:「吃虧是福好像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高尚美德。當然也是我人生前20年一直奉為真理並努力踐行的道德准則,長大後才發現,這其實就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負別人最好的幌子, 過於善良就是縱容。中國式寬容,會吃人。」
底下的配圖文字是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中寫著:「我們奉勸別人要善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自己是當事人,受害者的時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更為重要的時候,沒有誰說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
是就是,非就是非,這是底線,是原則,是社會井然有序的保證。
「沒有原則地提倡善良,就是對惡的縱容,是孕育惡的溫床。本身就是一種惡。 」
04
看完後,默默點了贊,其實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該怎麼回復,善良本身不是錯,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可以越長大越明白, 善良是分人的 , 對像狼一樣的人善良,本身就是一種愚善 。只是我們的教育中過於強調應該做一個善良人,強調隱忍,而忽視了該如何善良,忽視了善良不是普遍適用的,忽視了在做一個善良的人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被人利用自己的這種善良。
電影里,正真讓人感到難過的是陳峰這個人物,陳峰的善良是需要被保護的,如果社會中沒有這種善良,一定是冷冰冰。而善良的人,不一定得到的都會得到好報,有時候也也會被誤解。
陳峰在大家眼裡一直是個「活雷鋒」,在那個年代,當他成為眾人眼中的「活雷鋒」時,那麼也許他犯一點點的錯誤都可能是不被原諒的。
影片中陳峰因為聽鄧麗君的歌,按耐不住心中的感情,對林丁丁吐露心聲後,抱了她,而這個場景剛好被同事撞見,林丁丁怕影響自己聲譽,於是落井下石,污衊陳峰,結局是陳峰被處分了,這也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後來,越戰開始,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隻胳膊,再後來鏡頭切換到他討要車時被打的場景,昔日的戰友郝淑雯看到,對打他的人喊著:「我草泥馬,你敢打傷退軍人,戰斗英雄!」
那一刻真感覺心酸,陳峰那麼好,可是這么好的人為什麼過的不算好,是不是命運太不公,是不是不該這么善良?電影末尾,陳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園相遇,小萍問:「你過得怎麼樣」,陳峰說:「看要和誰比,比起他們(犧牲想烈士)好多了」,其實他的話就回答了問題。
他的善良未曾想過回報,當善良要用回報來衡量時,在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就一定會沮喪甚至惱怒,而陳峰的善良是內心的平和,這也是電影的高明之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勇士,他赤手空拳的和命運搏鬥,他沒有因為不被理解而放棄做一個善良的人。我覺得這也是電影本身想要告訴我們的, 真正的善良有時候或許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有些本真的東西依然值得我們堅守。
05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青春里所經歷的,無論好的壞的都成了生命當中的一部分,不論過的怎樣,散場時,大家都得離開,然後各奔前途。
有人為自己早早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有人遲遲不願離開;那些錯過了的愛情,那封沒給你的情書,那些放在心底的情話;隨著時間慢慢走遠,有時候,你以為已經忘記了,忽然發現,原來青春里的記憶,能存一輩子那麼長久。
也是後來才發現,當時以為放不下的居然放下了,當時以為不能原諒的居然釋然了,只是當時沒有珍惜的東西後來沒有機會了。
因為,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一代人的芳華已逝,可下一代人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