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馮小剛的電影<<我是你爸爸>>到底是講什麼的
編劇: 王朔 / 馮小剛
導演: 王朔
主演: 馮小剛 / 胡曉培 / 徐帆
上映年度: 1996(被禁)
語言: 北京話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又名: 冤家父子
imdb鏈接: tt0256630
劇情簡介 · · · · · ·
本片改編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說《我是你爸爸》。講述了喪妻的男人馬林生與他一手拉扯大的兒子之間日趨緊張的關系。這個在機關里混日子的小職員在對待兒子的時候,時而濫施暴力、時而搖尾乞憐,有時又滿腔熱情地和兒子稱兄道弟。但最終父子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爸爸》是中國著名"痞子文學"作家王朔的電影處女作,也是他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電影作品。這部影片據說對當代中國的社會關系進行了一些隱晦的譏諷,因此從來就沒有在國內公映。富有戲劇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諾電影節將本片評選為當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導演王朔也許並不因此有太多的興奮感:本片的公映為此又遙遙無期了。
影評
# 第五原宿
# 第五原宿(廣州)
《冤家父子》拍攝於十年前,根據王朔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王朔這篇小說又是根據馮小剛更早之前的一個電視劇設想而寫成的,王朔和馮小剛的合作順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馮小剛導演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同類題材的電視劇中至今沒有被超越。但其時作為電影導演的馮小剛還遠遠沒有成功,幾部電影都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那個時候,中國...... (1回應)
2006-05-01 20/21人推薦
《冤家父子》拍攝於十年前,根據王朔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王朔這篇小說又是根據馮小剛更早之前的一個電視劇設想而寫成的,王朔和馮小剛的合作順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馮小剛導演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同類題材的電視劇中至今沒有被超越。但其時作為電影導演的馮小剛還遠遠沒有成功,幾部電影都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那個時候,中國電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被過分談論。我對馮小剛的好感和興趣來自王朔,當年一直覺得他們是「一撥」的,甚至在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中就出現了馮小剛的名字。正是以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甲方乙方》讓馮小剛開始了他的賀歲片模式,接著中國社會消費時代的來到,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脾氣也水漲船高。
馮小剛曾自稱「商業片導演」,那個時候,中國的電影還「很不商業」。他這么說,骨子裡也許是對於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國電影標榜的難以定義的藝術性的一種嘲諷。但同時顯出當年的馮小剛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氣質,俗得真實,對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滿調侃。而馮小剛又是不同的,他和張藝謀一樣聰明、善變,這種性格來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階層。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這個高速變化中的社會里人們的心態,他的迎合恰到好處,不生硬。前些年馮小剛便與王朔漸行漸遠,這兩年又綁上了劉震雲。劉震雲有一定的幽默感,但來得很不自然,看《魯豫有約》中憋著笑洋洋得意地抻著講自己的那點事兒,怎麼能不讓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對他講出來的內容感到不耐煩呢?
《冤家父子》本來有可能成為一部出色的電影,帶有很明顯的王朔和早期馮小剛的風格。即便在技術上很粗糙(剪輯的混亂最為明顯,也許是由多次修改送檢造成的),我仍可以感到影片所傳達出的黑色幽默,並為之興奮。王朔所習慣的表達方式是文字和語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馮小剛也沒有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也許今日中國也並不具備相應的觀眾基礎。馮小剛在此之後的全部電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總是顯得很膚淺,而大眾對其幽默以流行語的方式接受和傳播,則更加速和擴大了這種膚淺。中國缺乏徹底的黑色幽默的精神,既沒有傳統也沒有創造,文學上莫言有一些表現,電影,我還沒看到。
這部電影中的一些情節,如馬父欲痛打兒子卻在兒子面前被鄰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馬車被小流氓欺負,馬父憤而操起一塊蜂窩煤沖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們面前卻又氣勢洶洶目不斜視地沖了「過去」;在強壓失敗後,馬父聲稱要和兒子做哥們兒,期間出現的種種可笑、幼稚的舉動……等等,都非常精彩。王朔非常擅長表現人們內心的軟弱與想要逃避的心理,這些在電影中都有很好的發揮。尤其落實在「父親」這樣一個角色上,非常鮮活,反差極大。一個在生活中也滿口「官僚腔」的工會主席,一個所謂的類知識分子,一個喪妻後獨自撫養兒子的父親,卻處處現出了被逼迫、被強加,不堪責任的樣子,十足的卑微而虛無的小人物,一個可憐蟲。這個人物印證了我一貫的一個想法,相當多數的人,自己遠沒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並不具備做父母的能力卻糊里糊塗成為了家長,而在後代的成長中不斷地與自己的無能、愚蠢狹路相逢。多數人更善於自欺欺人,他們以父母的身份作為唯一論據不斷地自我證明,其結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與壓抑中長大,不斷重復這種糊里糊塗的悲劇。馮小剛飾演的馬林生由於自身的軟弱與不負責任,幾度放棄「父親」這一身份,那句「我可當不了你這爸,我沒這能力,我不幹了!」是本片最好的總結。
在懷疑兒子撮合自己和齊懷遠是別有用心之後,馬林生迅速恢復了父親的身份,只是這個父親早已沒有(也許是從來就沒有)威嚴,有的只是外強中干虛張聲勢,相對於兒子的倔強、勇敢,更顯得委瑣、可笑。翻抽屜一場戲中,馬林生對每樣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節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面對鏡子的假想如出一轍。當然,這里有出處上的一致,這一情節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與之銜接的是馬父偷翻鑰匙卻被兒子抓獲,繼而惱羞成怒大發雷霆,父子沖突的一場戲。對比之下,更加顯出這個父親的可憐、可愛與可恥。馮小剛的演出誇張而精彩。之後無論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歷史老師,還是《甲方乙方》中滿口官僚腔的公司經理,都是類似的角色。可見馮小剛是不適合做演員的,恰是將此類人物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冤家父子》卻沒能有機會讓更多人記住,挺遺憾的。而徐帆,我在看了她那麼多的電影電視劇後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適合哪一種角色,《永失我愛》、《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她不夠美,於是發嗲撒嬌就顯得肉麻;《結婚十年》、《手機》,人物的層次感很差;倒是《一聲嘆息》好一點。《冤家父子》中她的角色是一個經歷過兩次婚姻,舉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的誇張,新婚之夜的一場京戲,倒是拿出了一點干貨,顯示出早年所從事的行當攢下的基礎。徐帆的表演除了誇張,也沒什麼別的了。
《冤家父子》的DVD是在《天下無賊》熱映階段出現在市面上的,海報上的馮小剛與徐帆是現在的已經得福發胖的名導夫婦,別扭,卻有一種意外的幽默效果。我記得當初電影和小說同名,送審後改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麼來的。根據媒體報道,這版光碟的來歷竟相當可疑,各方說法互相矛盾。無論正當、合法與否,無疑是有人要借著今日馮小剛的走紅賺上一票,而我們也才能看到這部拍攝於十年前的險些成功的電影。對觀眾來說倒是好事。
『貳』 根據小說改編的優秀電影有哪些
根據小說改編的優秀電影有很多,例如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就是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
『叄』 馮小剛拍攝的電影有哪些呢
相信提到馮小剛,大家都不會陌生吧,他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導演,尤其是在拍電影這方面,我從小到大,可以說是看著馮小剛的電影長大的,相信很多人跟我也一樣,我覺得馮小剛很擅長商業片,作品風格偏向京味兒喜劇,馮小剛對於中國電影的貢獻也非常的大,創作了一部又一部具有良好市場號召力的電影。
我很喜歡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這個電影,該影片改編自趙本夫的同名小說,由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王寶強等主演,國內票房取得1.2億元人民幣,在當年僅次於《功夫》和《十面埋伏》。《唐山大地震》也是再次震驚到了我,沒有這部電影,那場地震,就只是舊報紙上的一條資訊,歷史書上一份三言兩語的記錄,我們看不到那個過程的痛,也感覺不到,在那個過程之後的苦。
他還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如《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私人訂制》,《夜宴》,《芳華》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電影,我覺得馮小剛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而且還把電影拍的這么好,獲得了很多的獎項,也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了。
『肆』 由中國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1、《紅高粱》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伍』 馮小剛新片《唐山大地震》改變自哪部小說
馮小剛正在籌拍的新片《唐山大地震》改編自現居加拿大的華人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經過半個月的輾轉聯系,記者終於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專訪了遠在多倫多的張翎。談及與馮小剛的合作,她透露,其實兩人早在這次合作前就已經認識。她同時也透露,馮小剛買下《餘震》的電影改編版權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也就是說,馮小剛拍地震電影並非跟風。張翎表示,《唐山大地震》不宜由大腕出演,這與馮小剛之前在香港表示「拒絕章子怡,想用新人」的想法不謀而合。而對於馮小剛購買《餘震》改編版權的費用問題,張翎以「這是商業操作機密」為由婉拒回答。
據了解,張翎是溫州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早年隻身去美國,讀了幾年書又轉到了加拿大。其實,張翎的正式職業是一個擁有美國碩士學位的聽力康復醫生,寫作只是她的愛好,但她曾以小說《空巢》獲得2006年度人民文學獎,是第一個獲獎的海外華人。張翎已出版的長篇有三部,中篇小說十幾部,其中《餘震》發表在《人民文學》2007年第一期。而據張翎本人透露,在《唐山大地震》8月開機前,今年6月,《餘震》將發行小說單行本。
『陸』 馮小剛的電影《手機》《1942》都改編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
劉震雲
一九四二》是由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戰爭與劇情篇電影;,根據劉震雲小說改編;1993年馮小剛看中劇本,到如今付諸拍攝,歷時18年,《一九四二》也是馮小剛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該片由華誼兄弟公司出品,投資2億,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賀歲檔上映。
『柒』 由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家知道哪些呢
第一部,紅高粱,豆瓣評分8.4,影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同名小說,這是張藝謀導演的處女作,斬獲了中國的第一座柏林電傑金熊獎杯。這部作品不僅在張藝謀導演的所有作品中算是上層之作,而且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是無法取代的經典作品。影片講述了在中國農村家庭中三代人的故事,前半部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和諧向上的環境氛圍,體現了對中國農民的贊頌。影片後半部分更注重精神的表達,體現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
『捌』 誰知道馮小剛的電影(1942)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電影。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范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2013年,該片獲得了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等獎項[1]。1電影劇情編輯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飢荒。老東家叫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 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老東家轉過山坡,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別哭了,小姑娘對老東家說她並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一句話讓老東家百感交集,老東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老東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開滿了桃花[2]。『玖』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改編自誰的作品
嚴歌苓
原著小說也叫《芳華》,作者嚴歌苓。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