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蒙太奇對電影的影響
通過蒙太奇手段,電影的敘述在時間空間的運用上取得極大的自由。一個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間上從巴黎跳到紐約,或者在時間上跨過幾十年。而且,通過兩個不同空間的運動的並列與交叉,可以造成緊張的懸念,或者表現分處兩地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如戀人的兩地相思。不同時間的蒙太奇可以反復地描繪人物過去的心理經歷與當前的內心活動之間的聯系。這種時空轉換的自由使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說家表現生活的自如。蒙太奇的運用,使電影藝術家可以大大壓縮或者擴延生活中實際的時間,造成所謂「電影的時間」,而不給人以違背生活中實際時間的感覺。但需要注意的是,對蒙太奇的把握不能過長,否則會令人乏味,也不能過短,會讓人感覺倉促。 蒙太奇這種操縱時空的能力,使電影藝術家能根據他對生活的分析,擷取他認為最能闡明生活實質的,最能說明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的,乃至最能抒述藝術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組合在一起,經過分解與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啟迪力的部分,摒棄省略大量無關輕重的瑣屑,去蕪存菁地提煉生活,獲得最生動的敘述、最豐富的感染力。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中表現在法庭上看著無辜的丈夫被判罪的妻子的痛苦時,只集中拍攝她痙攣著的雙手。《紅色娘子軍》里,瓊花看到地主南霸天,便違反偵察紀律開了槍,緊接的鏡頭是隊長把繳下來的瓊花的槍往桌上一拍,避免了向連長匯報的經過。動作是中斷了,但劇情是連續的,人物關系是發展的。這種分解與組合的作用,使電影具有高度集中概括的能力,使一部不到兩小時的影片能象《公民凱恩》那樣介紹一個人的一生,涉及幾十年的社會變遷。 蒙太奇還有兩個無法否定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敘述的角度,如從作者的客觀敘述到人物內心的主觀表現,或者通過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種事態。沒有這種交替使用,影片的敘述就會單調笨拙。二是通過鏡頭更迭運動的節奏影響觀眾的心理。 蒙太奇的種種功能,使幾代電影藝術家、理論家深信「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礎」,「沒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認為電影要採用特殊的思維方式——蒙太奇思維方式。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捨,以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每個鏡頭雖然只表現一定的內容,但組接一定順序的鏡頭,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 * 創造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每個鏡頭都是對現實時空的記錄,經過剪輯,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空。
『貳』 如何做故障藝術
藝術學理論是對藝術門類的綜合性論述,藝術的門類很多,形式、樣式和題材、體裁的紛繁決定了它的多樣性,並不斷地推陳出新。
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與戲曲、電影與電視以及曲藝與雜技等藝術門類中,如何對創作,設計、表演、演奏的紛繁現象作整體性的觀照,區別其個性與共性,將其共性歸納和構建完整的體系,解釋藝術的性質與特點,藝術的發生與發展,藝術的功能和社會作用,藝術在文化中的定位,以及藝術自身的種種問題,使之納入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軌道,是藝術學科的主要任務。
本學科與相鄰的二級學科,諸如音樂學,美術學、藝術設計學、舞蹈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戲劇戲曲學等都有廣泛、密切的聯系。
『叄』 音畫同步,音畫逆行,音畫游離等電影藝術手法在哪些電影中出現過,請舉出這些電影,並附上第幾分幾秒
《卧虎藏龍》 《泰坦尼克號》
『肆』 電影《災難藝術家》有哪些看點
在好萊塢,有一位明星和他的電影雖然還有幾天才上映,但已經表現得很搶眼,雖然目前尚未正式公映,但在此前的多個電影節上放映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這部電影就是「好萊塢另類文藝青年」詹姆斯·弗蘭科執導並主演的《災難藝術家》。這部電影已經被少數國內影迷關注到,目前該片在豆瓣評價者尚不足70人,但不少人都給了高分,評分8.4。
小編也想真心去看看這部電影。
『伍』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作為一部動作片,《殺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賈和吳京猛斗張晉,拳拳到肉的場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一部好電影,往往有優秀的背景音樂,《殺破狼》2也是如此。該片的音樂監制是香港音樂人陳光榮,曾經給《無間道》三部曲、《竊聽風雲》等電影做過背景音樂,其中很多曲目流傳甚廣,比如《再見,警察》無數次被各大電視台引用過。
對於古典音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排斥感,感覺這種東西太陽春白雪,離大眾口味太遠,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電影當中,都出現過作為背景樂的古典音樂,比如《殺破狼2》片尾,托尼賈、吳京與張晉打鬥時出現的那段情緒緊張昂揚的音樂,就是18世紀音樂家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當中的「夏」(Summer)。這段音樂描繪的畫面,是悶熱的夏季大暴雨將至,以小提琴為主樂器,曲調高亢暴烈,好像一團積雨雲即將爆發出刺目的雷電,力量感十足,經過陳光榮的巧妙引用,在電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緊綳。
維瓦爾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孤獨的馬小軍行走在屋頂上……《憤怒的公牛》里,孤獨的羅伯特揚起倔強而痛苦的臉……《教父3》里,孤獨的邁克爾死在椅子里……這里用到的音樂都是20世紀音樂家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個片段「Intermezzo」。馬斯卡尼的音樂特點,是詠嘆調風格濃烈,喜歡用動與靜、熱烈與抒情形成對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級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當中,導演庫布里克至少運用了兩個古典音樂。影片開頭,當猿人誤打誤撞地發現骨頭可以作為武器的時候(人類開始使用工具的象徵),背景音樂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查蘭特斯特如是說》,開場是狂風暴雨般的管風琴,磅礴壯闊,充滿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隨後,骨頭被猿人高高拋起,鏡頭轉入人類的太空飛船在蒼茫的宇宙中飛行,背景音樂變為《藍色多瑙河》,優雅深邃。通過背景音樂的變幻,庫布里克展示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據說,庫布里克是在電影製作後期才決定拋棄原來的配樂,大膽地改用古典音樂。用古典音樂給現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樂,是相當冒險的,很容易產生違和感,但是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2001太空漫遊》居然大放異彩。
The blue Danube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的壞蛋警察每次行兇前,總是幻想在聽貝多芬的《歡樂頌》……《發條橙》當中崇尚暴力的小壞蛋,最喜歡的就是《歡樂頌》……《全職殺手》當中的Tok當街大搖大擺地做掉黑社會頭目,背景音樂也是《歡樂頌》。嗯,如果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樂被這樣用,可能會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興。《七宗罪》當中,辦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大逃殺》當中,孩子們在曠野里互相殘殺的時候,背景音樂是《G弦上的詠嘆調》……巧合的是,《全職殺手》片尾,背景音樂也是《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A G String
或許,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較一下,還是巴赫躺槍的次數比較多。經典犯罪電影《沉默的羔羊》和《漢尼拔》當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鍾愛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巴赫喜歡管風琴,宗教風格濃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嚴謹理性著稱,而《哥德堡變奏曲》則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為恢弘、也最偉大的變奏曲,難怪它會成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愛。巴赫,安慰安慰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為電影《我的野蠻女友》,《canoon》火了,很多愛情電影都喜歡用它當背景音樂。准確地說,「canoon」並不是曲名,而是一種音樂形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據說其中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Canoon
經典電影《征空先鋒》的背景音樂氣勢撼人,有力地表現了宇宙的浩瀚蒼茫,該片的音樂取自20世紀音樂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傳最廣。這個樂章構思宏偉,第一部分磅礴遼遠,第二部分歡快雄壯,第三部分又回歸第一部分的基調,表現了宇宙的遼遠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繆爾·巴伯,20世紀美國音樂家,音樂風格以抒情浪漫見長,如果看過經典電影《野戰排》,怎麼能忘記催人淚下的背景樂《弦樂的柔版》,好電影和好音樂就是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電影《見龍卸甲》結尾,名將趙雲孤身策馬沖向呼嘯如潮的敵陣,背景音樂慷慨悲壯,該片的製作人是香港音樂人黎允文,這段音樂借鑒了義大利國寶級音樂大師莫里康內為《荒野大鏢客》作的主題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編過後的音樂更多的是「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悲涼,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瀟灑快意。當輕快的口哨響起,馬鞭破風聲呼嘯,彷彿看到漫漫黃沙中,一個瀟灑的西部牛仔正策馬沖向夕陽,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內。嚴格地說,莫里康內的音樂已經夾雜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並不完全是古典風格,但是從總體風格而言,他還是偏向古典風格。他為許多電影做過音樂,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題曲,莫里康內音樂的特點是,善於通過音樂本身講故事,或者說催化、延伸劇情。關於這一點,他為西部片做的音樂表現得尤其明顯。為了適應不同的場景,他的音樂元素比較多:口琴、短笛、口哨、馬鞭……所以,這一類音樂當中有濃烈的江湖氣息,蒼涼曠遠,盪氣回腸。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陸』 分析電影《阿甘正傳》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及其藝術效果
一、 敘事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要目的,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流程、邏輯順序、因果關系來分切和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表現連貫的劇情。
把捕蝦作為人生志願的布巴、立誓要戰死沙場的丹泰來中尉就是一些很好的蒙太奇手法的展現。導演在處理這些人物的時候用了很多的定格鏡頭來點綴。比如當布巴向阿甘介紹自己的時候,畫面很自然地跟著話語轉換到布巴的媽媽等一系列的場景。這些場景不是偶然的,而是構成和裝配電影語言的關鍵筆墨。
因為它從不同的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的,從而來刻畫人物,顯示其所包含的不同含義。片中有一個情節是阿甘講訴他名字的來由。從開始講媽媽是怎樣給他取的這個名字那一段都是阿甘的「一段回憶」,這里也是一個典型的「敘事蒙太奇」。
憑借蒙太奇的作用,該電影在敘事風格上享有了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比如,好幾次重大歷史事件,學校解除種族歧視政策,好幾屆總統被刺殺,乒乓外交,反戰集會等等。這都是電影在拍攝中無法實現的,而如果要實現這一場景必須藉助蒙太奇手法,把時間和空間不真實的拉入電影中來,從而敘述事件。
二、 連續式蒙太奇
連續式蒙太奇主要依先後順序和因果關系發展進行敘述,按此方式敘述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是絕大多數影視節目的基本結構方式。連續式蒙太奇以單一的線索和連貫動作為主要內容,其優點是有頭有尾,脈絡清楚。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次利用巴士的到站,來串連起不同的乘客,這些乘客被當作阿甘的聽眾,從而隨著聽眾的變換而串連起不同的故事情節,通過阿甘的口來講述這個故事,完整的講述了阿甘傳奇的一生。
三、 交叉式蒙太奇
交叉式蒙太奇是平行式蒙太奇的發展。交叉式蒙太奇強調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具有嚴格的同時性,密切的因果關系,其中一條線索往往影響或決定其他線索的發展。影片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描寫了阿甘從上大學到參軍再到參加越戰最後到退伍的一生,同時另一條線索是描寫了珍妮的一生,寫出了珍妮為了求得榮譽,為了出名,忍心離開阿甘自己去闖盪漂泊的一生。這兩段雖然是發生在不同的空間,但是隨著鏡頭的不斷切換,使它們在敘事上呈現出互相關聯的敘事段落,交叉剪接在一起,製造出一種讓觀眾聯想的氛圍和情緒。
四、 重復蒙太奇
重復蒙太奇是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鏡頭、場面或類似的內容在關鍵的時候反復出現,構成強調,起到了深化主題的特殊效果。是在《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中使用的蒙太奇手法最多的一種:影片開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飄飛的羽毛,影片一開頭,一根羽毛飄飄盪盪,吹過民居、馬路,最後落到阿甘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影片的結尾,阿甘坐在他母親曾經送他上學的長凳上,目送兒子上了校車後,默默地想著什麼,一根羽毛從他腳前飄起,飄向藍天、白雲之間。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描寫了飄飛的羽毛:從這部電影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人生,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子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隨波逐流,我們不能知道我們將來要干什麼,我們也不能去改變這個社會。可是一個上下一個左右,我們總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只要盡力去做好我們自己就可以了,不必計較太多的得失,那麼我們就可以如隨風飄浮的羽毛越飛越高,越來越接近天堂。阿甘的成功並不偶然的,執著與努力,成就了阿甘!
拓展資料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2014年9月5日,在該片上映20周年之際,《阿甘正傳》IMAX版本開始在全美上映。
『柒』 哪些電影既可被視為商業電影又可被視為藝術電影
商業藝術片:《猜火車》(1996):倫頓深深地沉浸在愛丁堡的毒品場景中,不顧毒品的誘惑和朋友的影響,試圖清理和離開。
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2003年:一個身患重病的數學家、一個曾經的罪犯和一個悲傷的母親發現他們的生活被一場致命的車禍纏繞在一起,這場車禍以他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改變了他們。
去里斯本的夜車——2013年:Raimund Gregorius,一位瑞士教授,放棄了他的講座和保守的生活,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這將帶他踏上一段通往自己內心深處的旅程。
冬季睡眠,2014年:土耳其一個偏遠村莊的酒店老闆兼房東處理他的家庭內部沖突和一個拖欠房租的房客。
《Elle》2016年:一名成功的女商人在追蹤強奸她的未知男子時陷入了一場貓鼠游戲。《著火的女孩》,2019年:18世紀末,在布列塔尼的一個孤島上,一位女畫家必須為一位年輕女子畫一幅結婚照。
『捌』 什麼是故障藝術
故障藝術(Glitch
Art),就是利用事物形成的故障,進行藝術加工,使這種故障缺陷反而成為一種藝術品,具有特殊的美感。
故障藝術(GlitchArt),這個詞對於很多人而言或許都比較陌生,但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它就產生於我們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有時十分惱人的細節——數據和數字設備的故障。譬如說當電視機、電腦等設備的軟體、硬體出現問題後,可能會造成視頻音頻播放異常,在視覺上,畫面變成破碎、有缺陷的圖像,顏色也失了真。
但藝術家們卻從這些故障中發現了美,它們不僅代表不完善,更意味著意外和變化,每一次故障都像是打破常規的一次再創造。於是,故障漸漸被音樂人和視覺藝術家接納,並成為一種創作手法。視覺藝術家們甚至會用各種手段,如損壞電路板,用磁鐵靠近顯示器,或者刮擦設備的元件等等,來營造出故障的效果,帶來新的創意。
特點:
故障藝術這個空間帶有藝術感,最顯著的體現就是故障藝術被大范圍用在牆壁上。為酒吧做設計的RamaEstudio事務所精心處理了牆壁的表層。他們和當地的塗鴉藝術家合作,請他們在一些由一塊塊板條拼裝而成的木板上塗鴉,盡情發揮想像力作畫。隨後整塊木板被拆解,各個部分隨機重新組合,形成支離破碎、「邏輯不通」又有幾分抽象的「故障藝術牆」。
酒吧希望這次對室內的翻修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對原處的破壞,重復利用原來的材料,更好地利用資源。所以拆卸舊房子時留下了原來的窗戶(現在變成了門)、磚牆(成為底層地板)以及原來的一些藤蔓植物和門前的棕櫚樹。
『玖』 求助一個老電影,空難題材的...
我覺得你說的可能是前蘇聯的電影《機組乘務員》:
影片名字:機組乘務員
影片格式:Xvid+AC3→RMVB
影片大小:683 MB
視頻尺寸:512×384
播放時間:120 分鍾
影片主演:Georgi Zhzhyonov/Anatoli Vasilyev/Leonid Filatov
影片語言:國語/中文字幕
所屬地區:前蘇聯
影片類型:動作/劇情
影片簡介:
一個有著重要任務的機組在執行任務中遇到了重重考驗:飛機在熊熊烈火的城市中降落,山洪洶涌而來,房屋倒塌,石油庫爆炸,飛機跑道被震裂。機長根據災情,強行起飛,在飛行中遇到種種障礙,機尾出現裂痕,升降架發生故障……本片獲1980年全蘇電影節評委會獎,由格·日安諾夫、阿·瓦西里耶夫、列·費拉托夫等四人主演。胡慶漢、邱岳峰、尚華、蘇秀、喬榛等老藝術家原聲配音版本,精彩重現,屬收藏之佳品。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http://www.btyes.com/bt_detail/bf5/20607.html
『拾』 高分:電影中蒙太奇的運用
電影《神象奇緣》的蒙太奇手法欣賞
印度電影《神象奇緣》是一部十分注重蒙太奇手法的片子。它是以一組寫車禍的緊張驚險的鏡頭交代故事起因的。為了突出發生車禍後的驚險場面,拍攝者採用了變焦鏡頭,把開車上山道的全景一下子急推成汽車迂到一頭「神牛」的近景,在急轉彎的一瞬間,車上的孩子一骨碌滾下山岩,鏡頭一對虛,孩子在急速地滾動,再切入一個特寫鏡頭,觀眾看到孩子臉上血跡斑斑。這時電影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孩子摔得滿臉是血,遍體鱗傷。緊接著,又看到一頭金錢豹向受傷的孩子猛撲過來。這一鏡頭恰到好處,說明孩子隨時可能被金錢豹撕咬,此時觀眾的心情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孩子的生命捏上一把汗,而電影鏡頭卻跟著金錢豹,故意反復幾次,延長電影時間,此時觀眾心裡不由得輕聲喊道:「危險!」緊接著,導演讓一頭神象如救星一般從畫外突入畫內,並配上神象的巨吼。神象向金錢豹沖去,鏡頭拉開,大象斗豹,大象靠近鏡頭,從側背面看去,是使用了一個客觀鏡頭,使這一格鬥過程戲劇化,增強了電影的神奇感。鬥倒了金錢豹,神象用鼻子捲起孩子,並吸水噴洗孩子,鏡頭又急推,孩子的特寫——臉上傷痕頓消,這時才是化險為夷。觀眾隨著被拉開的鏡頭,看著神象和孩子一同離開畫面。接下去,電影寫孩子在野外的生活。孩子和神象親密無間, 一同嬉戲、玩耍,攝制者用了兩個鏡頭推移時間後,用動作式連接的蒙太奇手法,讓孩子和神象踢球的過程中轉換成成年人。這樣的處理,完全符合電影觀眾的視覺心理,同時也節約了電影膠片。與此組鏡頭結尾相迭的,是鏡頭的定動結合,迭印出字幕(導演、演員表、編劇等等)。
以上所講的只是電影《神象奇緣》的導演使用「序幕」的一組鏡頭。當時印度國內電影業競爭十分激烈,製片商必須在專場電影時間內,充分利用各種藝術手段,創造出最好的電影效益,以謀取上座率。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電影必須講究攝制方法,主要是靈活地運用蒙太奇手法。當前我校攝制電教片條件較差,在攝制時,宜於採用長短鏡頭結合的手法。長鏡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在長時間里拍攝現場,真實地再現生活。短鏡頭,可以充分利用電影藝術特有的時空條件,用蒙太奇手法分鏡頭,創造出我們所需要的生活圖景。
電影《神象奇緣》運用了很多短鏡頭。例如男主人公表演跳火池的一幕,就是運用短鏡頭的例子。手持火把爬上高梯的男主人公,在身上灑了汽油,然後點燃自己。與此同時,他腳下的火池也熊熊燃燒起來。高處的男主人公望望腳下,導演此時切入一個空鏡頭,讓人看到夜晚的大街全景,以此烘托男主人公此時所處位置的高險。然後,男主人公飛身從高台上跳下來,以沖擊的力量和濺起的油花撲滅火焰,完成了這驚險的一幕。這里,導演以俯仰鏡頭作渲染,以短鏡頭的變幻作掩護,讓觀眾看不出任何破綻,似乎男主人公真的要自焚,真的是從天而降。其實,這不過是一場鏡頭游戲而已。再如男主人公走鋼絲的一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短鏡頭。又如男女主人公親吻孩子的鏡頭,使用了雜耍蒙太奇並結合影像呆照(定格),這時畫面旋轉,加上呆照,烘託了夫妻雙方對「定情之花」的真摯的愛,使用定格又能表達永久的紀念意義。
短鏡頭宜於變換,而長鏡頭也是有特色的。在神象追逐打傷男主人公的壞人時,導演採用長鏡頭,並採取平行蒙太奇手法,「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讓鏡頭分別跟著人和象,表演了一場「象追人」的笑戲。這一場戲確實逗人,觀眾從對男主人公的同情和壓抑感,轉到對這場似悲又喜的戲的慶慰,情緒完全被電影所調動。
動物園里的動物們給主人慶賀婚禮的一場戲,則是長、短鏡頭互相配合的好例子。隨著小夥子的一聲吆喝,導演採用叫板式蒙太奇連接方式,讓老虎、獅子、熊、羊等動物,「很有禮貌」地進入豪華的大廳。導演讓鏡頭跟著這些動物們,一步步地展現大廳的內景,表現了婚禮的華貴,也表現了男主人公和動物們的「朋友」關系(男主人公是動物園的主人),這里還使用俯鏡頭,讓觀眾鳥瞰各種動物的憨態。它們到了主人的內室,真是「得其所哉」!
總之,為了拍攝好一部影片,電影《神象奇緣》的導演在蒙太奇手法上煞費苦心地頻繁變換。這也給了我們一次欣賞的機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寫好電影片腳本,將是一場艱苦的勞動。它也提示我們,寫好電影片腳本,一要時間,二要精力,三要條件,而尤其需要的是上下各方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