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怎麼畫動畫大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怎麼畫動畫大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8-29 19:54:37

A. 動漫製作詳細過程以及過程中所需要的軟體工具

動畫可就多了 軟體一堆~~PHOTOSHOPS~FLASH~~PAINTER~~3D MAX啊~~太多了
軟體是絕對要的 而且汗~~有的很難
PHOTOSHOPS PAINTER 比較多處理圖片~~
3D MAX 是用來做3維動畫的~~很復雜~
FLASH 比較簡單 可以逐幀的畫 也可以用Cutout的形式做動畫 逐幀的畫就是一張一張的畫 再導入到每一幀 連起來會動~~

要做一部動畫出來是很難的 也是要很多人合作的 動畫更適合多人合作完成吧 當然 一個人也沒問題 人家星海誠就有這么強 ~~做的出星之聲~~佩服 不過現在中國原創也有很多超強啊~` 廢話多了點 在了解動畫基礎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動畫發展的歷史:
早在1831年,法國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J Steward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oumoious Phase of a Funny Face)。他經過反復地琢磨和推敲,不斷修改畫稿,終於完成這部接近動畫的短片。
1908年法國人Emile Cohl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9年,美國人Winsor Mccay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一段動畫故事,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從此以後,動畫片的創作和 製作水平日趨成熟,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製作表現各種內容的動畫片
1915年,美國人Eerl Hurd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從1928年開始,世人皆知的Walt Disney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顛峰。(參考《迪斯尼傳》)他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直到如今,他創辦的迪斯尼公司還在為全世界的人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動畫片。
「迪斯尼」----20世紀最偉大的動畫公司。
如今的動畫,計算機的加入使動畫的製作變簡單了,所以網上有好多的人用FLASH做一些短小的動畫。為了大家也了解一下正統的動畫製作,這里我稍稍講一下動畫的基礎。
一、動畫基礎 1、對於動畫 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形象肯定已深深印在你的腦海中。動畫,可以說是一種老少咸宜的藝術形式。動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像我國民間的走馬燈和皮影戲,就可以說是動畫的一種古老形式。當然,真正意義的動畫,是在電影攝影機出現以後才發展起來的,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不斷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2、什麼是動畫 動畫是通過連續播放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變化的圖畫。它的基本原理與電影、電視一樣,都是視覺原理。醫學已證明,人類具有「視覺暫留」的特性,就是說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畫或一個物體後,在1/24秒內不會消失。利用這一原理,在一幅畫還沒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畫,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流暢的視覺變化效果。因此,電影採用了每秒24幅畫面的速度拍攝播放,電視採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電視台的動畫就是PAL制)或30幅(NSTC制)畫面的速度拍攝播放。如果以每秒低於24幅畫面的速度拍攝播放,就會出現停頓現象。 動畫的分類沒有一定之規。從製作技術和手段看,動畫可分為以手工繪制為主的傳統動畫和以計算機為主的電腦動畫。按動作的的表現形式來區分,動畫大致分為接近自然動作的「完善動畫」(動畫電視)和採用簡化、誇張的「局限動畫」(幻燈片動畫)。如果從空間的視覺效果上看,又可分為平面動畫(《小虎還鄉》)和三維動畫(《最終幻想》)。從播放效果上看,還可以分為順序動畫(連續動作)和互動式動畫(反復動作)。從每秒放的幅數來講,還有全動畫(每秒24幅)(迪斯尼動畫)和半動畫(少於24幅)(三流動畫)之分,中國的動畫公司為了節省資金往往用半動畫做電視片。
3、傳統動畫的製作過程 對於不同的人,動畫的創作過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規律是一致的。傳統動畫的製作過程可以分為總體規劃、設計製作、具體創作和拍攝製作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又有若干個步驟:
1、總體設計階段 1)劇本。任何影片生產的第一步都是創作劇本,但動畫片的劇本與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劇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對話,對演員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動畫影片中則應盡可能避免復雜的對話。在這里最重的是用畫面表現視覺動作,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得的,其中沒有對話,而是由視覺創作激發人們的想像。
2)故事板。根據劇本,導演要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故事草圖(分鏡頭繪圖劇本),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有若乾片段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場景組成,一個場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點和一組人物內,而場景又可以分為一系列被視為圖片單位的鏡頭,由此構造出一部動畫片的整體結構。故事板在繪制各個分鏡頭的同時,作為其內容的動作、道白的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鍾的動畫劇本,若設置400個左右的分鏡頭,將要繪制約800幅圖畫的圖畫劇本--故事板。
3)攝製表。攝製表是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2、設計製作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製作。對人物或其他角色進行造型設計,並繪制出每個造型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標准頁,以供其他動畫人員參考。
2)音響。在動畫製作時,因為動作必須與音樂匹配,所以音響錄音不得不在動畫製作之前進行。錄音完成後,編輯人員還要把記錄的聲音精確地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即第幾秒(或第幾幅畫面)開始說話,說話持續多久等。最後要把全部音響歷程(或稱音軌)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與聲音對應的條表,供動畫人員參考。
3、具體創作階段
1)原畫創作。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制出動畫的一些關鍵畫面。通常是一個設計師只負責一個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間插畫製作。中間插畫是指兩個重要位置或框架圖之見的圖畫,一般就是兩張原畫之間的一幅畫。助理動畫師製作一幅中間畫,其餘美術人員再內插繪制角色動作的連接畫。在各原畫之間追加的內插的連續動作的畫,要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 再有一點
1、動畫畫好了可以形成比較絢麗的效果,而且真實程度比較高,小小的動畫大家都看過吧,特別是小小三,絕對是經典逐幀動畫,那就是一幀一幀畫的,需要耐心和功夫,其實高手和菜鳥的區別就在這里,高手有絕對的耐心來完成一部經典動畫,而且在細節處理上很到位,再回到逐幀動畫,我也試圖去做逐幀動畫,確實挺累,並不是你做的幀多就好看,還需要通過洋蔥皮效果做前後兩幀的配合,比如人物的活動方向,人物在跳起時高度的變化,人物上升和下落時考慮的重力加速度,人物出腿的一霎那幅度的問題以及附帶的手和腳的運動都要考慮在內,我所反復強調的是一定要有耐心,小小3做了有好幾個月,肯定有煩的時候,如果煩的話,休息一下,等心情調整好了再畫,好作品的推出與作者好的心情與對動畫的強烈的熱情分不開。當然在某些時候為了減小工作量,我們往往通過場景的變化來表達視覺上的沖擊力(我的小人中沒有,只是練習一下鼠繪)拉伸,托拽,移動等,又說多了。
回來繼續,走路動畫大家不少見吧?一些mv中只是簡單的通過tweening 來表達,人物從左到右簡單的運動,非常的生硬,其實這完全不夠,一個走路動畫至少4幀才行,多了6幀就比較理想了。拾荒老師第一個動畫庸人自憂中人物走路就用了4幀。除了人物的動畫之外,就是4條腿的動物運動的動畫了,那更麻煩,需要慮動物運動的規律,以馬為例,馬運動規律是:後左,後右,前左,前右,暫停,後左,後右,前左,前右,循環往復。兩條大腿用力一蹬後,馬即騰空。這方面,我也不是很懂,回去查一下,再教給大家。
其實做動畫和編程是分不開的,據說影兒以前事也搞編程的,小小的編程就很厲害,所以當你決定向哪一方面發展時千萬別忘了另一方向的照顧。做了個逐幀練習。 和小小3中一些動作差不多,花了將近10個工作時,畫簡單,難得是小的地方的調整節奏上我控製得很慢,以求在小的動作上的描繪,
例如,開始時人被打的抱肚子動作,以及落下時身體的遇地反彈,還有人跳起時彎腰的動作等等,還是有許多不好的地方,努力學習中。其實做動畫需要的就是用心去做,提起興趣來,我最開始做也是比較煩,現在也是,心想還不如努力學學編程,小動一下腦子,也不需要什麼小的地方的調整。不過動畫就是動畫,她有自己的魅力,無可抗拒。
2.再有就是我說的cutout的形式了。 其實就是把要做運動的物體分好幾個部分,讓各個部分分開動。例如人物走動可以把人物的身體分為腳,小腿,大腿,身子,頭,等等,讓後各部分做tweening運動,注意人物運動是身體的上下運動,在一隻腳著地時的停頓,其他的就只有大家自己體會了

B. 製作一部動畫片的具體過程

動畫製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

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中期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

主要製作流程如下:

1、故事板: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在繪制鏡頭的同時,動作、台詞、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

(2)怎麼畫動畫大電影擴展閱讀:

動畫製作主要工具:

動畫桌:又稱「透光桌」、「拷貝桌」。它與一般寫字桌不同之處是,以磨砂玻璃為桌面,下面裝有燈管,使桌面能夠透光,看清多張疊加在一起的畫稿,用於動畫線稿的繪制與拷貝。桌面部分常設計成傾斜狀,以免光線直射眼睛並利於工作。

拷貝台:又稱為」透寫台「,是拿來將原稿復寫時的使用工具。內有日光燈、白色壓克力板、玻璃與箱體組成的平台。

定位尺:動畫人員在繪制設計稿和原動畫時用來固定動畫畫紙使用的工具,在傳統動畫攝影時,為確保背景畫稿與賽璐珞片的准確定位也使用定位尺。定位尺一次可固定打有標准孔位的數十張畫紙,也可用於翻閱畫稿。

動畫紙:動畫紙根據用途不同,一般可分為原畫紙、修形紙和中間畫用紙三種。一般動畫紙可選用70~100g/m2的白紙。在製作影視動畫時,紙的規格大小主要分為兩種,其尺寸為24cm*27cm(9F)或27cm*33cm(12F),是根據畫面取景和銀幕大小不同需要而設定的。動畫紙要有較好的透明度,紙質需均勻、潔白、光滑,紙邊較硬,較薄而韌性佳。原畫紙對紙質的要求不高。修形紙大多採用一種淡黃色的薄紙。

打孔機:打孔機的作用與定位尺是相對應的。主要作用是給原畫紙、修形紙、動畫紙等所需要在定位尺上固定的紙,打出與定位尺三個固定柱相同大小、相等距離的孔,使這些紙能准確的被套在定位尺上。

動畫筆:動畫筆泛指動畫片前期、後期製作中所使用的各類筆。主要有鉛筆、自動鉛筆、彩鉛、簽字筆、勾線筆、毛筆、水彩筆等。

賽璐珞片:又稱「明片」,是一種由聚酯材料製成的透明膠片,表面光滑,全透明如薄紙狀。這種材料,既能使不同動作角色分別畫在不同的膠片上進行多層拍攝,同時還能與背景重疊在一起攝制,畫面彼此間不受影響,可增強畫面的層次和立體效果。

攝影台:拍攝動畫使用的平台,可以架起多個拍攝層,有立柱用於攝影機的放置。

逐格攝影機:是可以一幅幅地拍攝動畫畫稿的逐格攝影機。它被垂直安置在專門用於拍攝動畫片的攝影台的立柱上,能夠根據需要,通過搖柄上下移動。

攝影表:攝影表是用來記錄動畫角色表演動作的時間、速度、對白和背景攝影要求的表格,是每個動畫鏡頭繪制、拍攝的主要依據。表中標有片名、鏡號、規格、秒數、內容、口型、攝影要求等項目,是導演、原畫、動畫、描線、上色、校對和拍攝等各道工序相互溝通的橋梁。

C. 這樣的畫能畫成動畫電影么

不論畫風水平,有技術就能製作動畫,就算畫的是火柴人也能吸引看官
你畫的很好,接下來學習技術就行,了解到動畫的製作過程,認真學,然後你就能做自己的動畫電影了

D. 現在的!二維動畫片是怎麼做的

二維動畫片製作和一般電影製作一樣都分為三個階段,即前期、中期、後期,動畫的工作主要在前兩個階段。
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前期製作
1、策劃階段:
確定影片製作負責人、導演、編劇等。導演選擇製作公司、和主要創作人員(編劇、造型與美術設計、)共同討論並編寫故事大綱,考證故事的現實背景、內容,確定影片風格,設計有特色、有個性,能夠打動觀眾的角色造型,確定作品的製作和放映時間,並評估製作費用等。選題報告影片內容可以根據一個題材、故事、改編,也可以是原創(劇本寫作要適合動畫語言及技術的表達),並用最精煉的語言描述未來影片的概貌、特點、目的以及影片將會帶來的影響和商業效應,並交給投資方和管理機構審批。

2、劇本創作:
包括文學劇本和文字分鏡頭劇本的創作文學劇本也可稱為「腳本」或「台本」,是按照電影文學的寫作模式創作的文字劇本,是製作動畫片的基礎。它是把出場人物的台詞、動作、劇情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包括人物性格、服飾道具以及背景等細節描述。要求故事結構嚴謹、情節具體詳細。創作時要召集製作影片的所有有關人員開會(製片人、導演、編劇)決定劇本的整個故事情節,然後分別由編劇負責制定樣片設想與構思方案。文字分鏡頭劇本是將動畫片文學劇本分切為一系列可供拍攝的鏡頭的一種劇本。

3、造型設計:

a.忠於故事題材,貼近現實生活。
b.造型簡練,形象生動、具個性化特點。
c.符合影片整體風格、特徵具有說服力,吸引觀者並留下深刻印象。
角色造型師不但要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敏銳的市場觀念,對動畫的特性能夠完全掌握,同時還要思維靈活、想像力豐富,這樣才能創造出充滿活力、有個性(內在思維)、有特性(外在形態)的造型。如果是原創造型,就要求把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徵以具體的、生動的、具有說服力的造型表現出來,不但要符合動畫片的動作要求,而且要符合動畫片整體美術風格,有強烈的個性特點,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造型設計的任務包括有:角色的標准造型、轉面圖(通常都有正面、側面、背景)、結構圖、比例圖(角色與角色、角色與景物、角色與道具之間的比例)、服飾道具分解圖、形體特徵說明圖(角色所特有的表情和習慣動作)及口型圖等。造型設計關繫到影片製作過程中保持角色形象的一致性,對於性格塑造的准確性,動作描繪的合理性都具有指導性作用。一部動畫片的人物造型一經確定,角色在任何場合下的活動與表演都要保持其特徵與形象的統一。
4、導演:
確定劇本和人物、道具造型後,按照自己對劇本的研究和構思,將文學劇本所提供的藝術形象和故事情節進行增刪取捨,繪制出分鏡頭腳本,鏡頭依次編號、標明長度,寫出各個鏡頭畫面內容、台詞、音響效果、音樂及拍攝要求。畫面分鏡頭腳本相當於未來影片的預覽,也是動畫片的總設計藍圖,是導演用來與全體創作組成員溝通的橋梁,為後序創作提供依據。

指定美術設計師負責造型、場景以及美術風格的確定者,輔助導演把握動畫片整體美術風格。

5、場景設計:
是根據劇本內容和導演構思創作的動畫片場景設計稿。包括影片中各個主場景色彩氣氛圖、平面坐標圖、立體鳥瞰圖、景物結構分解圖。它提供給導演鏡頭調度、運動主體調度、視點、視距、視角的選擇以及畫面構圖、景物透視關系、光影變化、空間想像的依據,同時也是鏡頭畫面設計和背景繪制的直接參考,起到控制和約束整體美術風格,保證敘事合理性和情境動作的准確性。動畫片的美術風格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場景設計來體現的。根據文字分鏡頭腳本,設計出全片每個鏡頭連續性的小畫面,其畫面內容包括:角色運動、背景變化、景別大小、鏡頭調度、光影效果等視覺形象。另外還要有相應的文字說明:時間設定、動作描述、對白、音效、鏡頭轉換方式等。

6、由導演指定色彩設計師和色彩指定師設定人物、道具、及畫面所需色指定。配色人員要和導演詳細設定出每種(環境)光線下和各時間段人物、刀具的顏色(黃昏、夜晚、特殊光線……等等。)作為動畫的色彩設計及色彩指定要具有影像處理色彩的知識。如不全盤了解之下作設計及指定的話,在電視屏幕上顯示的顏色會和在計算機屏幕上的效果大不相同而減少作品的魅力。

第二階段:中期製作
1、設計稿人員嚴格按照導演的要求:

a.先找出台本標出的消失點,嚴格執行台本對每一鏡的構圖。不能隨便改動台本構圖。

b.做畫順序:先做景再做人物pose,台本上所有人物的pose都得完成。

c.背景鉛筆稿的細節一定要按場景設計稿提供的標准執行。

根據動畫片畫面分鏡頭劇本中每個鏡頭的小畫面放大、加工的鉛筆畫稿。在放大時要求考慮,鏡頭形態的合理性、畫面構成的可能性以及空間關系的表現性。設計稿要有畫面規格設定、鏡頭號碼、背景號碼和時間規定等標准。設計稿一般有兩部分:一是人物(角色)動作設計稿,要畫出活動主體的起始動作、運動軌跡線以及動體最主要的動態和表情、動體與背景發生穿插關系時的交切線。二是背景設計稿要按確定的規格畫出景物的具體造型、角度、移動或推拉鏡頭的起止位置。設計稿是一系列製作工藝和拍攝技術的工作藍圖,其中包括了背景繪制和原畫設計動作時的依據以及思維線索、畫面規格、背景結構關系、空間透視關系、人景交接關系、角色動作起止位置以及運動軌跡方向等因素,成為後面諸多工序的基本依據。

2、動作設計是製作動畫片的核心。必須嚴格按照導演的要求:

a.找出設計稿中的消失點。把握准人景關系,注意人物的透視關系。導演檢查每一張原畫的透視,從如下幾個方面檢查:頭、視線、肩寬、雙腳的位置。
b.理解台本中角色的情緒,根據台本提示的人物pose 的動作,合理設計原畫的節奏。
c.台本上的pose都要用。(允許做適當的調整,基於上面兩點准確執行的情況下)
d.對造型的要求:抓住造型特徵、比例。
在工作之前由設計稿人員向原畫提供每個鏡頭的設計稿。原畫設計要按照導演的意圖,根據鏡頭設計稿的要求,設計每個鏡頭的關鍵動作,給動畫人員畫出運動的要點,標出中間加幾張動畫,同時填寫攝影表。原畫人員相當於一般電影中的演員。他賦予角色生命,將之塑造成會說話、會思考的生物或非生物。他是動畫片製作的靈魂人物,當然也要服從於導演的整體把握。原畫人員是表達每個角色的主要設計人,但是他不可能一個人將動作完全自己做出來,通常只繪制一個動作的起頭、中間及尾端,再進行編碼,並填寫攝影表,其它的由助手(包括形及中間動畫人員)完成。原畫決定動畫片中動體的動作幅度、節奏、距離、路線、形態變化等。角色的動作是否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與原畫設計有很大的關系。

3、修形的主要工作是清稿,因為原畫的畫稿多是草圖,動作準確而不重畫面精細,所以必須有助手依照造型藍本,將線條正確清晰的整理出來,但他並不負責其它動作銜接所需要完成的不足張數。(國外稱作監-應該是除導演外,造型能力最優秀的,不單單是清稿,除需要准確的修正原畫的失誤外,還需要保證影片風格及造型表演的統一。)

4、動畫、原畫設定動作所需要的中間過程由中間動畫人員來完成。動畫製作要求:
a.正面口型分層不需要摘下巴,側面口型分層摘下巴。
b.所有陰影用紅色鉛心畫,高光背面塗黃色,陰影塗紅色。
c.人物遠景眼睛用黑色畫全,中近景用紅色鉛心畫。
d.所有雨不加動畫,後期用AE製作
e.地影後期作半透明。
如迪斯尼動畫的中間張數加得多,所以片中人物動作柔軟且彈性十足。動畫的工作不意味著簡單勞動,它們需要配合原畫設計去完成一個復雜的動作過程,動畫工作除了包括中間畫的基本技法之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創作要求。它們必須掌握動作過程的形態結構、透視變化及運動規律等各種技巧,用准、挺、勻、活的動畫標准線條一張一張地畫出每個細小的動作。動畫本身是連接原畫之間的變化關系的過程畫面,並且要將順序號碼填寫准確,同時要認真讀解攝影表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多層動畫互相交換層位的動畫鏡頭,動畫人員千萬要小心從事。

5、動檢主要負責檢查動作是否連貫,線條是否符合標准,人物形象是否准確,更重要是否達到導演的製作要求。

6、背景設計人員按照設計稿,根據美術設計提供的場景氣氛圖,逐個鏡頭繪制出角色活動的背景畫面。背景繪制接近繪畫。雖然現在很多步驟採用電腦操作完成,並有相對快捷的優勢,但背景繪制仍然是傳統手段來得自然、豐富。雖然更接近繪畫,但背景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繪畫作品,只是鏡頭中人物活動的陪襯與環境交代,所以要求嚴格按照設計稿規定的景別、角度以及結構框架繪制背景,絕對不允許在規定范圍外任意發揮。

第三階段:後期製作

E. 3d動畫片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使用了3D動畫製作技術製作完成。
動畫是一門藝術,而動畫師則是藝術家。他們可不是通常意義上單門學派的藝術家,而是集諸多職業素質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家。他們不但要熟練掌握泥塑、雕刻、美術、攝影、表演等技藝,甚至還要了解數理化生等學科,才能成為一流的3D動畫師。
與任何3D動畫製作工藝的流程一樣,3D動畫師在一部動畫片製作過程中所擔任的,是一個辛勤且苦命的技工。首先要有原畫設計圖,動畫師才能根據設計圖製作出3D人物和場景。藝術總監拿出設計圖紙後,動畫師就彷彿泥塑藝術家靈魂附體一般,開始對著電腦屏幕蹂躪一個虛擬立方體——行話叫「建模」。這就好比泥塑藝術家在捏泥人,只是人家用的是手和刻刀,而動畫師用的是滑鼠和鍵盤。
及至動畫師眼圈發紫時,角色形態基本就出來了,這時藝術總監就會讓動畫師「上材質」。所謂「上材質」,就好比是泥塑藝術家給泥模子上染料。但泥塑藝術家用的是筆,而動畫師用的是3D製作軟體。這可是個細活,需要不斷修改,細致繪畫,反復在3D模型上繪制。
材質上好之後,下一步工作則是「綁定骨骼」。「綁定骨骼」又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給做好的3D模型安上骨骼,讓3D模型運動起來。因為現在完工的只是一個上了色的「泥塑」,一動就會「折胳膊斷腿」。這時動畫師暫時變成了一名提線木偶製作者,為3D模型安裝能動的關節和骨骼。可角色都已捏好,又怎麼安裝關節呢?沒關系,電腦和3D製作軟體沒有什麼不可能實現的。綁定的過程,就好比外科醫生給肌肉撕裂患者進行骨骼肌縫合,其復雜程度和「惡心」程度可想而知,此處不再贅述。
骨骼「裝」好之後,就該來「調動畫」了。直到這時,動畫師才開始製作動畫片的精髓,讓「靜態」變成「動態」。
如何讓動畫角色的運動更為自然更符常理呢?動畫師不得不進行職業轉換,暫時成為一名「演員」,親自把動作演練一番,讓自己感受角色,並與角色融為一體,用細膩的感覺和精湛的技藝細心調制模型的各種QQ刷鑽動作。
當動作基本完成之後,就要進行最後一步了:把模型放在高配置的機器上「渲染」,說白了也就是讓電腦把3D模型和場景變成一幀幀靜止圖片的過程。這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動畫模型做得越精細,渲染一幀的時間也就越長。《功夫熊貓》一幀耗時4小時,而一秒鍾動畫片可是24幀啊!待一幀幀的靜止圖片被渲染出來後,再用軟體把它們連在一起,一部3D動畫基本上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隨著動畫作品質量和時長的提升,以上這些製作絕對不可能由一個人來完成,所以動畫企業必須進行流水作業,專人專項,各負其責。所以說動畫是藝術,但動畫製作卻是工業,而且屬於高端製造業,這可不是做一枝筆或者一塊橡皮那麼簡單。
而國內在游戲和3D動畫和網路游戲的雙重渲染下,3D動畫熱潮越來越高,3D動畫產業的崛起已成不可否認的事實,而動漫培訓和游戲培訓火爆可見一般,國內急需建立完善的游戲動漫教育體系!

F. 動畫電影是怎麼製作的

動畫片製作是需要一個流程的
關於動畫的製作——動畫的分工
1. 原作或企畫:創作原劇本,故事,小說的人。
2. 腳本:將劇本或小說詳細化的工作,具體到人物的對話,場景的切換,時間的分割。
3. 總監督: 導演, 一部片子全靠他了!
4. 作畫監督: 負責整個作畫的風格。這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5. 美術監督: 負責整個背景繪制的設定。
6. 攝影監督: 將畫片拍成底片這個流程的負責人.
7. 音響監督: 配音, 效果音, 配樂剪輯的負責人.
8. 演出: 按導演的風格用極簡單的線條畫出分鏡表.對人物的動作,場景......做出指示
9. 人物設定: 角色設定,設定一部動畫片的人物!
10.機械設定: 機械設定,設定動畫片中的機械如桌子椅子,機器人等等。
11.設計稿: 將分鏡表進一步畫成接近原畫的草稿, 告訴原畫如何工作,一般上面都有導演的指示。
12.原畫: 按設計稿畫出動畫中人物等主要動作的人,造型能力很強,有良好繪畫的基礎。(我國有些動畫加工公司有此人員,數量比較少)
13.作監:修正原畫的錯誤,將原畫畫的不好的地方改正(水平極高)
14.背景:畫場景的工種,要有很好的水粉和水彩的功底。
14.動畫: 把原畫間的動作畫全.是整個動畫片的主要部分,影響整個動畫片質量的好壞,人數最多的部門,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工作最累,時間最長的部門。
15.動檢:保證動畫片質量好壞的關鍵,要有極強的動作觀念,空間想像能力和良好的繪畫基礎!比動畫更累的工作!
16.色指定: 指定顏色的人。也是比較麻煩的。
17.仕上(描上): 上色的人,將動畫搬到賽路路上然後上色的人,同動畫一樣,是最基礎人數最多的部門,用不著多高的繪畫基礎,只要不是色盲!有電腦上色。
18.總校:察看描上工作好壞的人。
19.拍攝:將畫好的賽路路片進行拍攝的部門。
20. 編集: 拍好片子以後的剪輯.在此會刪減掉一些鏡頭,
21.聲優(配音):配音。大家比較熟悉的部門

G. 動畫片電影是怎麼製作的

動畫片製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中期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主要製作流程如下:1、故事板,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在繪制鏡頭的同時,動作、台詞、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 2、設計,設計工作包括角色設計、場景設計、道具設計和鏡頭畫面設計等,設計應按照嚴格的標准進行,以便下一製作環節的工作人員參考方便;3、原畫分鏡,製作動畫也有專門的分鏡紙,上面有印好的矩形格,在這些格里畫出動畫每個場景的大致布局(背景、人物)並要在一旁用文字註明這個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台詞;4、配音剪輯,動畫片和電影一樣需要剪輯,但剪輯相對較簡單,將逐個鏡頭按順序結合在一起,適當刪減沒用的部分,在各鏡頭結合處編輯結合方法後即可。

H. 愛畫電影的動畫片是怎麼做出來的

可能是maya,雖然它是3D軟體,也可以渲染成2D的

I. 動畫片製作流程

一個完整的動畫片大致可以歸結成五步:文案腳本、美術設定、原畫分鏡、動畫製作、配音剪輯。

一、撰寫文案腳本

動畫片的劇本與電視、電影的有很大不同。動畫片劇本中應盡避免復雜的對話,側重用畫面動作講故事,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勝。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