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重影怎麼分票房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重影怎麼分票房

發布時間: 2022-08-24 19:44:50

電影票房到底是怎麼分賬的

電影票房大約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剩下的就是製作發行方。
給製作發行方的錢,還要除去宣傳費和製作成本

也就是如果電影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營業稅0.33億;院線5-6億;製作發行3.17----4.17億

⑵ 電影院線票房分成比例是多少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相關如下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總票房─3%電影基金─5.5%稅款─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⑶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分賬的

在電影市場中,製片方和影院方在分賬比例上的爭奪不僅體現在「偷票房」這種暗箱操作的手段上,雙方前不久還出現了正面交鋒。號稱「營銷一哥」的張偉平,單方面將《金陵十三釵》的最低票價由原來的35元提高到40元,同時將與院線分賬由原來的43%提高到45%,交鋒的結果以影院的完敗告終。對此,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我國的電影市場中,院線作為強勢方具有一定壟斷力量。就算有個別片方開始與影院「叫板」,強勢提高票房分賬比例,還是因為背後得到了幾大院線的支持。

北京市玄德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郭哲對此也表示贊同,「目前所有影片的上映環節基本上都把持在五大院線手中,除了新畫面、華誼、保利博納這種巨無霸類型的片方,一般片方是無法和院線相抗衡的」。

而對於「巨無霸」製片公司,院線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院線需要依靠這些製片方提供的"大片"幫其賺錢,如果片方不點頭答應給拷貝,院線就會受到很大損失。」郭哲向記者解釋,如果萬達院線擁有的1000塊熒幕都上不了某一部大片,意味著這些熒幕在一定程度上被空置,損失肯定會很大。

票房怎麼分?

院線成本也應考慮

一張票到底應該如何分賬的確是電影業界最為敏感的話題,這牽涉到各方的現實利益。製片和影院也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各界似乎都難以判斷利益應向哪方更為傾斜。不過,目前雙方都指著票房而活的尷尬處境的確也反映出了該市場仍處於建設不完善狀態的本質。

「片方收回投資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影院放映影片,資金回籠渠道相當單一。電影頻道CCTV6官方網站電影網副總經理梁龍飛向記者表示,雖然近年來很多影片叫好又叫座,但真正能收回的利潤只有1/3左右。」梁龍飛透露,就連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十月圍城》,也仍令出品方處於虧錢的狀態。

對此,天津北方電影集團副總裁方衛分析,目前演員的片酬、編劇的稿酬,還有攝制組運行的綜合費用等成本都在持續上升,這給製片方造成很大壓力。「片方對於成名的影星爭搶激烈,有些電影大腕的片酬被不斷推高,但就算這樣,片方也仍不敢輕易全部起用名氣不大的"潛力演員",擔心他們缺乏票房號召力,而這也是目前片方相當犯難的地方。此外,製片方也越來越體會到劇本的重要性,往往不惜擲下重金,花錢請高水平作家寫劇本、修改劇本。」

實際上,以院線方的角度來看,成本壓力並不小。梁龍飛認為,有的電影上線之後,雖然表面上看似能夠獲得很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影院在年終結算時就能發現,「高票房」也會出現收入難以維持成本開銷的局面。

對此方衛表示,影院成本主要來自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影院硬體改造費用,包括舊影院改造成新影城、單廳改造成多廳、建築裝修、聲學裝修等等;第二部分是電影放映系統的不斷增加和更新;第三部分是影院的日常運營經費,包括職工工資、日常開銷、促銷活動經費等等;最後則是租金,一般的影院都建在城市綜合體、商業繁華區內,在這類地區,多數院線在很多城市往往沒有房產,不得不租用業主的空間。

方衛說,目前我國院線在租用場地方面競爭激烈。每當一個城市建成一座購物中心後,不同院線就會迅速接踵而至,紛紛以提高租金的方式爭取該購物中心中的影院空間,產生「拍賣效應」。「不斷上漲的房產傭金壓力,使得影院在票房分賬上捨不得讓步。」方衛表示。

可以看的出到現在為止還電影票房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分賬,誰都不願意吃虧!

⑷ 多部老爆款電影復映,會對新作品的票房造成多大的沖擊

我們知道,由於疫情的影響電影院幾乎有大半年都沒有營業,在疫情得到大大的緩解之後,電影院開始陸續開門了,但是有很多新作品並沒有選擇在這個時候上映,更多的是一些老片子重映,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相對於新片子,大家更願意去看老片子。

一、很多老片子大家都希望能在電影院裡面觀看。

相對於這些並不怎麼好看和並不怎麼出名的新作品,很多人更願意選擇去電影院看那些經典的老片子。我們知道很多經典的老片子,在之前我們都是沒有機會在電影院裡面觀看的,趁現在疫情期間很多老電影都會在電影院重映,這無疑是給很多想要彌補遺憾的人,一個重新觀看的機會。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經典的老電影在電影院中重映,對這些新作品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⑸ 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票房分賬:說的是電影的票房對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的三方分成,一般比例為4:4:2。不過具體的分成數額要看簽訂合同具體是怎麼規定的。出品方、院線和宣發房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其票房分賬比例也會不同。
我們一般所講的票房收入並不是投資者真正的收入,其中還包含國家稅收3.3%,國家影視發展基金5%,院線佔比50-60%,剩下的30-40%才是製片方,投資人的票房收入。
那麼,票房分賬,首先,就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0-60%,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30-40%。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由觀影人數和票價乘積得到的票房,一般被稱作這部電影的總票房,得到總票房之後,先行繳納總票房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以及相關稅費3.3%,之後的為可分賬票房,即「凈票房」,那麼凈票房=91.7%*總票房

然後,在凈票房中:一般影院抽成50%、院線7%,剩餘43%歸製片方和發行方所有。而發行方一般會收凈票房的10%作為發行代理費,那麼製片方實際票房收入就為凈票房的33%。所以,一部電影如果不想虧本的話,那麼總票房×91.7%×33%必須要大於等於製作費用,只有這樣,最終投資各方才會盈利。

⑹ 一部電影的票房怎麼分

首先票房要上繳5%到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其次要拿出3.3%交營業稅,剩下91.7%的錢由電影發行(製片)方和院線方對分,具體如何分要看雙方在上映前的具體協議。
目前國內的分賬比例是發行方拿43%,院線方拿57%。當然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逐步要與好萊塢接軌,個別大片已經開始階梯分賬了,具體分賬方式不盡相同。

⑺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



⑻ 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