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華爾街》(請看清,不是《華爾街之狼》)里的戈登蓋科(Gordon gekko)的歷史原型是誰
伊凡·博斯基
伊凡·博斯基,俄國移民後代,華爾街傳奇人物 讓人談之色變的「股票套利之王」
1975年,伊凡·博斯基用他東拼西湊來得70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股票套利公司。此後數年,憑借每天18小時的勤奮工作和頑強的奮斗精神,以及對金錢的執著追求,博斯基在華爾街上樹立了一個敢於冒險的成功者形象,被認為是最頑強、最迅速的套利商。不少人都叫他「恐怖的伊萬」。
進入80年代以後,他嫌之前的賺錢方式太慢太繁瑣,開始大肆進行非法套利活動。後被昔日盟友丹尼斯·萊文(Dennis levin)牽扯出來,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內幕交易,被判3年半監禁,沒收其非法所得8000萬美元,處罰金5000萬美元,並剝奪其證券交易權利終身。在伊凡·博斯基的供詞中,還牽扯出另一位金融狂人,即有著「金融魔術師」和「垃圾債券之王」之稱的邁克爾·米爾肯。
1986年伊凡·博斯基在加州大學商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Greed is alright!」(貪婪是可以接受的)這句話後來成了商界的經典名言。
電影《華爾街》第一部中的戈登·蓋柯(Gordon Gekko)就是以伊凡·博斯基為原型的。
Ⅱ 關於華爾街的電影有哪些
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 Co.)
高盛(Goldman SachspuorgInc.)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
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控制者 洛克菲勒 摩根等美國十七大銀行家族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
美聯儲紐約銀行在 1914年5月19日向審計署報備的文件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 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萬股。
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擁有1.5萬股。
當紐約國家城市銀行和第一國家銀行在1955年合並成花旗銀行後,花旗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1/4的股份,它實際上決定著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擁有2.1萬股。
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Hanover Bank)擁有1.02萬股。
大通銀行(Chase National Bank)擁有6000股。
漢華銀行(Chemical Bank)擁有6000股。
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後,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9%,漢諾威製造7%,漢華銀行8%。
美聯儲紐約銀行的注冊資本金為1.43億美元,上述這些銀行究竟是否支付了這筆錢仍然是個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只付了一半現金,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他們根本沒出任何現金,僅僅是用支票支付。他們自己所擁有的美聯儲的賬戶上只有幾個數字的變動而已,美聯儲的運作其實就是「以紙張做抵押發行紙張」。
歷史學家譏諷聯邦儲備銀行系統既不是「聯邦」,又沒有「儲備」,也不是銀行。
1978年6月15日,美國參議院政府事務委員會(Government Affairs)發布了美國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鎖問題的報告,該報告顯示,上述銀行在美國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擁有470個董事席位,平均每個主要公司里有3.6個董事席位屬於銀行家們。
其中,花旗銀行控制了97個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個;漢華銀行控制了96個;大通曼哈頓控制了89個;漢諾威製造控制了89個。
1914年9月3日,《紐約時報》在美聯儲出售股份的時候,公布了主要銀行的股份構成:
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發行了25萬股票:
詹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7 498股;J.P. 摩根公司14 500股;威廉·洛克菲勒1萬股;約翰·洛克菲勒1750股。
紐約國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5萬股票:
喬治·貝克擁有1萬股;J.P. 摩根公司7800股;瑪麗·哈里曼5650股;保羅·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希夫1000股,小J.P. 摩根1000股。
大通銀行,喬治·貝克擁有13408股。
漢諾威銀行,詹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Ⅲ 電影 《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的第一部叫什麼名字
就叫《華爾街》
Ⅳ 電影《華爾街·金錢永不變》什麼時候上映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2010)
中國上映 China 2010年10月15日
美國上映 USA 2010年9月20日
網上已有清晰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