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老電影關於上學的好像
《背起爸爸上學》
很早之前看的,最近看的時候才發現他們老師是張嘉譯飾演的
劇情簡介:農村孩子石娃自小喪母,與父親和姐姐相依為命。轉眼間,石娃七歲,姐姐十二歲,石娃該上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貧,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父親便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學,姐姐則不得不中途輟學。石娃刻苦讀書,在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奪得一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並考取省城師范學校。但此時,父親卻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石娃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決定背起爸爸上學。清晨,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石娃背起父親,帶著簡單的行李,告別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鄉,走上了去省城讀書的路。迎著朝陽,向前走去。一個山區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下面就是那個銅勺
B. 找一部電影,說西部的學校一些孩子要吊著繩索渡過江河去上學的,叫什麼名字急!謝謝
《走路上學》
在電影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學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環境的險惡。走路上學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馬吉鄉的小學生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接著就是瓦娃的鏡頭,家裡沒有玩伴,他獨自在屋頂上玩耍,也不喜歡和家人多說話。瓦娃唯一高興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學,然後聽姐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直到後來,他獨自爬上溜索過江上學。
在這種線性的敘述結構下, 電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全片的基調陽光而又溫暖,就像電影《走路上學》的名字一樣,朴實無華,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夠自然流露。電影中幾乎沒有刻意製造沖突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並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誼所感動。
(2)靠雙腳跪著上學的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這部劇有著宏大的主題,它關乎到貧窮、教育、希望和夢想,導演通過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讓娜香和瓦娃姐弟倆的故事緩緩鋪陳,並不動聲色。
比如說瓦娃在房頂上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本領,就是為了能夠獨自溜索去上學,後來隨著姐姐的去世,他備受打擊,幸好最後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終於可以走路上學,實現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普通的演員,實實在在的敘事方式,簡單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忍不住引發思考。這部電影不管是和孩子還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著故事中人物的變化跌宕起伏。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說,線性敘述方式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夠輕松理解。
C. 3個月大時失去雙臂,靠雙腳寫字考上大學的內蒙古女孩,現狀如何
挫折是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強者在挫折面前會越挫越勇,而弱者面對挫折會頹然不前。
青年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人物原型、第三屆感動內蒙古女孩李智華,就是一個強者。她在3個月大時失去雙臂,17年前靠雙腳寫字考上大學,改變了命運。她自強不息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四、結語
李智華很感恩生活的給予,即便它曾那麼殘酷地奪走許多珍貴的東西,但她用努力活出了自己,也得到了許多。
她用行動回答了當年親戚們問父親的一個問題——「燒成這樣的孩子,即使活下來還有什麼意思?」
人生從不是能簡單定義的,只要努力,生命就擁有非凡的意義。
其實,天無絕人之路,生命丟給我們一個問題,同時也給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只看我們是否善加運用。
李智華雖然失去雙臂,但是她依然擁有智慧的思想,用腳代替雙手,努力出精彩人生。
對於李智華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
D. 無腿男孩爬著上學最後光宗耀祖那個是啥電影
洋洋中的一條船?
E. 台灣有部電影林青霞秦漢演的一個沒有雙腳的勵志故事
汪洋里的一條船
台灣雲林縣口湖鄉後厝村的一個農家,生下一個小腿萎縮,腳板上翹,雙足畸形的男孩鄭豐喜。他六歲時,跟走江湖耍猴賣葯的趙老伯流浪他鄉,乞食糊口,八歲時跟哥哥在離家數里外的鴨寮放鴨,一次遇到風雨和大水,幾乎被淹死。他刻苦努力讀完中學,並以優異成績考上中興大學法律系。在中學戴校長和矯正醫院徐院長的支持鼓勵下裝上假肢後,更不怕摔破手腳,學會騎自行車上學。他的堅強毅力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感動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學吳繼釗。他們相愛了。
F. 有部電視劇男主角家很可憐'他雙腳不能走路''是跪著走路的'讀書很厲害'還考上大學的
《汪洋中的一條船》吧,有電視和電影兩個版本,男主叫鄭豐喜,生下來就雙腳畸形,後來憑自己的努力做了老師
G. 以前看過一部很感人的電視劇,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從小就站不起來,只能靠跪著路
《汪洋中的一條船》
李泉溪、謝一德、吳桓執導,兵承融、小彬彬、翁家明、陳昭榮主演的家庭倫理電視劇。2000年在中國台灣首播。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台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家住台灣口湖的鄭老伯滿心歡喜地等待著他第十一個孩子的出生。然而,取名為豐喜的孩子出生後卻是先天性小腿萎縮雙足畸形。由於家境貧寒,豐喜幾近遭到拋棄的厄運,幸而有爺爺的阻止和呵護,豐喜才得以新生。肌體的殘缺沒有影響豐喜正常的思維發育。在爺爺的呵護下,豐喜從小聰明懂事,博得鄰居和遊走江湖的趙伯伯的喜歡。豐喜六歲那年爺爺去世。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負擔,豐喜成了趙伯伯的徒弟,跟著他遊走江湖,耍猴賣藝相依為命。和趙伯伯相依為命的那些日子裡,豐喜不僅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還在艱難困苦的人生境遇中磨練了堅韌的意志。
趙伯伯被突發的心臟病奪去生命後,獨自流浪的豐喜被偶遇的口湖老鄉帶回了家。回到家,豐喜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跟著五哥在郊外養起鴨子。靠著風里來雨里去的辛苦勞作,豐喜和五哥憑借一百多隻鴨子養活了自己。就在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一場特大暴雨不僅沖走了所有的鴨子,還差點奪去豐喜的生命。有了這樣一次死裡逃生的經歷,父母再也不讓豐喜獨自離家生活了。九歲那年,豐喜走進了學校。憑著此前磨練的頑強品質,豐喜用自強不息的毅力和求存圖強的進取精神,戰勝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高中畢業時,豐喜的事跡經當地報紙報道後,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為此,校長和醫院院長特意為豐喜裝上假肢,實現了豐喜終於能夠站著走進大學校門的願望。
大學期間,豐喜一邊打工掙錢,一邊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說。豐喜自傳體小說《汪洋中的一條破船》深深地感動著同校法律系女生吳繼釗。盡管有來自的父母的反對,吳繼釗毅然決然地將純真的愛情獻給豐喜。大學畢業後,結為夫妻的豐喜和吳繼釗雙雙回到豐喜的家鄉任教。正當嶄新的生活向豐喜和吳繼釗走來時,病魔奪去了豐喜三十二歲的生命,留給人們無盡的緬懷和愛戴。
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