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影片《老無所依》,想講述什麼意思 從哪幾個角度分析
這部電影很好的諷刺的當今社會的庸俗。連Bell這樣的警官也深感無力。我們應該意識到,人類之所以與其他的動物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具有智慧,以及與動物不同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精神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更注重我們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質生活。
故事發生在美國西部巴爾的摩,老牛仔Moss在獵殺羚羊時發現幾具屍體,幾包***和200萬現金。Moss決定將毒品和現金占為己有,想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誰知卻遭到冷血殺手Chigurh的跟蹤和追殺,陷入了逃亡的險境。同時,當地治安官Bell也在對一連串的殺人事件進行調查,並努力保護Moss的安全。但是,讓Bell感到無力絕望的是,他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追蹤到冷血殺手,Moss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嚴重的威脅,Bell一邊緬懷父輩們的光榮歲月,一邊深感現實中老無所依的悲哀。就在全劇的高潮時,電影突然結束,結局並沒有向世人公布。當電影結束時,我感到有些透不過氣。許久之後,我終於緩過氣來,有了點小小的領悟。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和Moss一樣的夢想,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Moss的做法卻是那樣的愚蠢。為了那200萬糞土般的錢幣,他出生入死,甚至賠上家人的性命,與殺手展開殊死搏鬥,
雖然他獲得了那錢財,但又有何用。雖然故事沒有結尾,但可以推斷出他最終還是被殺手無情的射殺了。Moss為他的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打心底同情他,和像他這一類的人。他們被貧窮蒙蔽了雙眼,失去了辨別善惡的能力,卻毫不知自己已經深陷深淵。這些人就像那些貪官污吏,他們壓榨百姓,取盡錙銖,知法犯法,越陷越深,最終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
除了Moss,電影中的另外兩位亦不是那樣可憐嗎?殺手Chigurh,他冷血,殺人如麻,他為了錢財,不惜背叛黑幫,他沒有任何的情感,他的眼中只有金錢。為了追殺Moss,他差不多殺死了五十個人,包括Moss的妻子和丈母娘。諷刺的事,他身為一個職業殺手,卻也會討厭鞋底粘上血跡,每次犯案後,他都非常淡定的檢查鞋底。在我眼中,他無疑是一個禽獸,他沒有情感,沒有朋友,沒有一切。他只有手中的武器和眼中的錢。他就是社會中那些為了犯罪而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他們為了錢財,不惜殺人放火燒殺搶掠。最終還要受到正義的審判。雖然故事沒有結尾,但最後黑幫的人派車來撞他的那一幕我還記憶猶新,他雖沒有死,但那兩條白白的骨頭漏了出來。他不能去醫院,不能報警,只能默默地逃走,這又是何苦呢?
但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可憐的還是警官Bell.他出身於一個警察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警官,他也不例外。他們家族曾經是風靡一時的,但如今,物是人非。以前,他的祖父辦案沒用過槍,他的父親辦案只用過幾次槍,然而到他這一代時,則要天天與槍打交道。從前,他年輕的時候,破案無數,無論犯罪分子如何狡猾,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然而多年以後,新一代的犯罪分子,為了錢,為了滿足心中的貪念,讓頗有經驗的Bell也無可奈何。在案件還沒結束時他就退休了,他怕,怕的不是罪犯對他的殺戮,而是在這樣一個為金錢而活的社會中,他將何去何從。他意識到,他在這社會上,不是風光的警官,而只是一個老無所依的老人。可悲,可悲。
拓展資料
劇情簡介
獵人摩斯在里奧格蘭德區附近打羚羊時,偶然發現了一具中彈的屍體,屍體身上還攜帶大量海洛因和一大筆現金。這場突如其來的奇遇讓摩斯站在人生交叉口,要麼他當什麼也沒看見回家過他的生活,要麼把錢捲走運走高飛。結果,他自然選擇了後者,也意識到生命的軌跡從此改變。摩斯成為兇手的獵物,此時出現了一名警察想要保護摩斯和他的妻子,而一系列可怕的事情也如連鎖反應般發生。
❷ 如何理解科恩兄弟執導的電影《老無所依》
現代味十足的非正統西部片
影片的劇情並不復雜,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的美國西部德克薩斯州,牛仔(更准確地說是獵人)Moss在獵殺羚羊時偶然發現幾具屍體、一個深受重傷即將渴死的人,一車海洛因和高達200萬的現金——很明顯,這是黑幫火拚同歸於盡的結果。Moss決定將現金占為己有,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然而在回家後向妻子Jean告別後,Moss深夜提著一桶水又回到了交易地點,卻發現那個重傷的人已被人殺死,自己也因此惹禍上身,陷入了被墨西哥黑幫和冷血殺手Chigurh追殺的險境。老警長Bell在對一連串的殺人事件進行調查,並努力保護Moss的安全,卻未能挽救Moss的性命,也無法追蹤到Chigurh。Moss死於墨西哥人之手,Chigurh意外被撞傷倉皇逃命,影片最終以Bell對曾經的公平正義的懷念以及對當今社會的不可控制的感嘆而結尾。
故事的開始在Moss打獵時,鏡頭對西部荒野進行了長而緩慢的刻畫,著力表現出了荒野的空曠與寂寥,迅速引領觀眾進入西部片的氛圍之中,也表現出了幾分「No Country」無所依的蒼茫悲壯。影片的總體情節與傳統的西部片基本無異,200萬美金,貓追老鼠似的追逐與逃脫,殺手與牛仔、黑幫與警察,如果在驚心動魄的最終交鋒中,牛仔將殺手幹掉與妻子團聚,那麼這就是一部結局皆大歡喜的正統西部片。但顯然科恩兄弟並不是約翰·福特,這部電影之中有很多不同於傳統西部片的現代元素,比如很多在荒漠、叢林等自然場景中的追逐變成了城市的樓廈之中,全片加起來都沒有幾處面對面槍戰對決的場景,殺手Chigurh的標志性武器是一把威力十足的高壓氣槍[1],而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更是不同尋常,耐人尋味。
無所依的警長
警長的戲份不多,人物形象也最簡單最容易理解。老警長Bell極富正義感,也極富經驗,他出於自己的職業本分以及人性上的關懷,要將殺手Chigurh繩之以法,將墨西哥販毒黑幫一網打盡,並保護那個本性非惡的亡命天涯的獵人Moss,事實上他能預見到事態的發展,掌握殺手的動向與獵人的心理,然而預見並不代表控制,掌握也總是慢了一步。影片中簡單來說代表正義的警長與代表邪惡的殺手並沒有直接碰面,有兩次警長緊跟著殺手的腳步幾近於追到他,一次是在獵人的家裡,警長透過反射的電視似乎看到了同樣盯著電視的殺手;另一次是在獵人死前藏錢的房間,警長走近鎖被打壞的房間,看著已被打開的通風管道,殺手或許就在幾分鍾之前已將錢取走。
警長所信仰的正義幫助他一次又一次地解決案件,為他累積了敏銳的直覺與豐富的經驗,然而這些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卻漸漸失效,他既不能讓獵人聽從配合自己,更無法趕得上殺手的腳步。他什麼都無法控制,所能做的,只有在影片開頭的獨白里悠悠懷念著以往的日子,懷念自己也是警察的父輩,懷念那個可以不帶槍出警的世界;只有在獵人死後和另一個老警察聊天,得出「一旦你不再聽到『先生』和『女士』的時候,其他的很快也就跟著來了」的結論;只有在影片的結尾去探望他父親的老同事之後草草退休,希望在家裡能幫上什麼忙卻被妻子拒絕,和妻子說到自己做的兩個夢。他夢到了他的父親,而他比現在要老得多,第一個夢中他和父親在鎮上相見,父親給了他一點錢他卻丟掉了,第二個夢中他騎著馬在雪地里前行,父親也騎著馬並超過了他,拿著個裝著火種的角,註定要在黑暗與寒冷中燃起火焰等著他的前來。如這兩個夢,老警長作為最直觀的電影標題中的「Old Man」,他傳承了他的父輩們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成為這個社會中維護治安的執法者,然而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罪惡已經超出了他的控制,在經歷了又一次的失敗之後心力交瘁,無奈而無所依的他只能選擇退休,緬懷那個曾經充滿公正和人性的溫暖的時代。
我們不知道警長對這一切有著如何深入的認識,但最契合影片主題與殺手獵人命運的話就出自他口,他對獵人老婆說了一個宰牛的查理的故事,查理用槍宰牛,結果飛出去的彈片蹦到牛骨頭上彈回來傷了自己,以此說明事情發展的不可控制,關於這一點我在之後還會詳細分析。
掌控一切的殺手
殺手Chigurh絕對可以算的上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極為特別的反派,他的魅力不僅來自於那獨特的發型,更來自於他特立獨行而令人難以捉摸的行事方式。殺手是整部電影著力表現的人物,也是最為難以理解的角色,他沒有人性,進而近乎沒有弱點,他對每一個人,或者說每一類人,無論是他的僱主還是普通的便利店老闆都有殺機,同時那200萬美金最後也被他收入囊中。對於這樣一個鬼魂般的人物,我們把他秀麗的發型先放在一邊,探尋一下他那不可捉摸的行事方式。
在殺手與獵人唯一一次正面交鋒中,殺手被獵人打傷了腿,逃跑之後他來到葯店前,將一輛汽車引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潛入葯店偷葯,之後回到賓館的房間,剪掉褲子,將整條腿泡在水裡清洗干凈後,注射抗生素,上葯消毒,用鑷子取出子彈,最後再次注射抗生素。殺手如同逃避追殺的王牌特工,整個取葯療傷過程駕輕就熟有條不紊,每個細節都力求將風險降到最低,或者說,他要盡可能地掌控每一個細節。掌控,或許就是我們理解殺手的關鍵詞。
既然是殺手,自然是以殺人為本命工作——無論對象最終殺或是不殺,我們不妨來梳理一下他的每一次殺意以期對他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
影片開頭,用手銬勒死抓捕到自己的警察,重回自由的同時拿到了獨門武器高壓氣槍,緊接著為了避免張揚換掉警車用氣槍殺死了路上的一個陌生司機,殺人過程輕松寫意。這沒什麼好多說,保命所必須,殺手初步展示了沉著老練而殘酷的殺人技巧。
接下來在雜貨店,可以看出殺手本來並無殺意,店主不經意的一句問話透露出他看見殺手從達拉斯而來引起了殺手的半警覺半不爽,警覺是他畢竟殺死警察逃出來的,不爽的是「我從哪裡來關你什麼事」。但是殺意並不必須也不濃烈,所以在一系列瑣碎的問話交談後,殺手拿出了硬幣讓店主猜正反。殺手的話是重點,「你把你的一生作為堵住了」,「它輾轉22年才來到這里,現在它就在這里,而它不是正就是反」。幸運的店主猜對了正反免於一死,莫名其妙地立於原地目送殺手離去。看到這里我們可以試著總結殺手所謂的原則了,必須殺的能帶來好處和便利的毫不留情,其餘的情況下,殺手將自己變成了一個近似神的存在,然而表面上他並不直接主宰人的命運,他認為一切都是註定的,都是已被掌控和安排好的,具體來說他採取了猜硬幣的方式,生與死,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對即是生錯則是死。與之類似的還有後面殺手夜裡開車過橋時看到一隻烏鴉,興之所至,隨手一槍,打到即死不中則生,只看命運是否站在你這邊。
然後是房東太太包租婆,殺手向她詢問獵人的去向,她固執地拒絕透露房客信息,遭到忤逆的殺手自然是不爽的,然而最終也還是沒有殺掉她。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覺得她像自己一樣堅持了原則所在,二是聽到廁所的聲音還有包租公的存在,殺掉兩人不好脫身,沒有完全把握的事殺手並不會輕易嘗試。
至於黑幫大佬後來請的幫手,那個自命不凡的牛仔卡爾遜,在殺手面前不堪一擊,殺手殺他的動機可以用他接下來殺自己僱主的理由解釋,「太愚蠢了,只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就足夠了」。殺手此時的話是「如果你所遵循的規則把你帶到這里來了,那麼這個規則又有什麼用呢?」,規則對於殺手而言又是如此輕浮。殺掉僱主之後面對那個可能是秘書一類的角色的生死,殺手頗有意味地問了一句「你看到我了嗎?」,這又是一處類似於猜硬幣的命運選擇,不出意外秘書的回答應該是「我沒看到」,可能殺手如一般劇情那樣得到他的承諾就放過了他,也可能覺得他沒有原則順手殺了他,最終的生死我們不得而知。
忽略掉運雞鴨的人不談,我們來看片中殺手最後一次殺人的情景(由之前殺卡爾遜時殺手抬轎避免血流到鞋子上可以得知殺手厭惡鮮血,在走出屋子殺手特意檢查腳底是否沾了血漬,由此判斷殺手動手殺了獵人妻子)。獵人妻子走入房間,殺手端坐椅上,簡單的對話過後,殺手因為已向獵人放過話要殺死她而故技重施讓她猜硬幣,卻遭到了她的嚴詞拒絕,她看透了殺手的本性,「硬幣不會說話,說話的只是你而已」,殺手無奈地說道,「我和硬幣是以一樣的方式到這來的」。至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殺手的本性,雖然表面上他並不直接主宰命運而將其交給一個更高的天命之類,實質上試圖主宰一切的就是他自己,他所謂的原則根本不是原則,他的惡,他的殺性是純粹的。
精彩的是殺手的結局,殺手得到了美金,處理完了獵人的遺孀,開車揚長而去,經過一個路口,正是綠燈,此時他遵循了規則,一切盡在他的掌控之中。突然一輛車橫沖過來,徑直撞上了他,殺手受傷不輕,為了躲避警察而狼狽離開。事態的發展就是這么不可掌控,即使你是神一般的存在,即使你可以肆意決定他人的生死。不免想到老警長的故事,殺手沒有落到經驗豐富的警犬手中,卻在宰牛時弄傷了自己。
意圖掌控一切,關於這一點看守國境的墨鏡大叔和殺手有幾分相似,當獵人想要進入美國國界時,大叔問他誰能通過這個門去美國,獵人說大概是美國公民吧,大叔繼續追問由誰來決定你是不是美國公民呢,獵人說是你吧,大叔緊問不舍我怎麼樣決定呢,獵人不知道,大叔自己回答道他問問題,如果得到的回答很有道理讓他滿意,那麼就可以進入美國國界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希望在某個領域里自己是一個能掌控一切近似神的存在,然而如同殺手,如同大叔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將獵人放行卻使得他在城裡死於非命,其實你根本無法真正掌控事態的發展。
被捕獵的獵人
獵人Moss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好人,他的貪欲使得他將200萬美金據為已有並在一開始對那個瀕死的人置之不理,發筆橫財改善自己與妻子生活的願望無可厚非,可以說沒有幾個人面對這樣的機會會視而不見;他也不是一個壞人,如果他真的能置那個人於不顧而不拎著一桶水再次回到現場,那後面的故事也不會發生,同時他自始至終關心著自己妻子的生命安全;他自命不凡,勇於挑戰,試圖主宰自己的命運,事實上他也確實有幾分自信的資本。可以說獵人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普通人,他是芸芸眾生的一個縮影與化身,他身上有著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性格特點。
獵人剛出場時在曠野里捕殺羚羊,然而隨著他將200萬美金帶回了家,他的身份從獵人變成了被捕殺的獵物。一個獵人的反捕獵本領自不會差,他憑借著多年來的打獵以及十多年前在戰場上積累的經驗與技巧,一路小心謹慎,自備武裝、設置機關、反跟蹤、巧藏美金……高度的警戒心與求生欲使得他與電影中最大的Boss——殺手不斷斡旋並絲毫不處於下風,事實上他距離擺脫追捕自由揮霍那200萬美金只有一步之遙。然而在最後時刻,他放鬆了緊綳了好幾天的神經,將自己賴以存活的理性武器放在一邊,沒有拒絕啤酒女郎的誘惑,中了墨西哥人的伏擊,火並之後一命嗚呼。如老警長所言,和殺手類似,獵人沒有傷在惡狼的爪下,卻在宰牛時丟掉了性命。我們可以透過獵人看到一個理性是一個普通人最為強大的武器,一個能保持理性的普通人具有巨大的力量,然而在這個充滿誘惑與慾望的世界裡,無時無刻不保持理性又是何其的困難,所以我們和其餘的萬千人一樣只是個平常的普通人。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甘於命運,那麼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住你的理性。
西部片是一個男人的世界,女性角色寥若晨星,而在本片中,獵人的妻子無疑是個亮眼的存在。她是個普通的家庭主婦,然而她自始至終保持著對丈夫的信任,一是對丈夫品性的信任,相信丈夫做的是正確的事,想要使生活變得好一點,而是對丈夫能力的信任,相信丈夫能擺脫惡勢力的追捕,最終回到她的身邊,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沒有喋喋不休,沒有哭天搶地,沒有驚慌失措的單純善良而賢惠美麗的妻子形象。此外,在與殺手的最後對峙中,她沒有害怕,更沒有退讓,她看透了殺手的本質,拒絕猜硬幣的正反。最後殺手在她沒有猜硬幣的情況下不惜違背自己原則將她殺死,也可以看做是她精神上的勝利。與全片其他部分沉抑而略顯殘酷的氛圍相比,獵人的妻子是個特別的存在。
不可控與無所依的世界
從整部電影來看,那200萬美金,或者說金錢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警長、殺手與獵人三位主角一直追逐的焦點。然而無論是代表傳統正義的警長,代表現代罪惡的殺手,還是代表平凡普通人的獵人,金錢都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只是他們實現追求與價值的手段工具而已——這或許也是美國人的金錢觀所在,可以確定的是金錢並不是這個世界失序的根源。影片中還有兩處有關金錢交易的鏡頭,一處是與殺手交手後衣衫襤褸鮮血淋淋的獵人在夜裡遇到了三個喝啤酒的年輕人,獵人花500美金買其中一人的外套,順口要求把啤酒也給他,一人問他出多少錢想再賺一筆,另一人看不下去了讓他把啤酒給獵人;另一處是殺手出車禍後兩個孩子上前關心,殺手問襯衫多少錢,孩子好心送給他並幫他包紮傷口,殺手堅持給他錢,另一個孩子認為見者有份想分得一部分。這兩處金錢交易雖然並不大,但都使同行的人起了分歧和爭執,或許使他們的金錢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電影以警長、殺手與獵人為三角構建,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行為准則,他們想依靠自己的准則與能力控制整個事態的發展,結局卻是他們無一成功,正義警長無奈退休,罪惡殺手遭遇車禍倉皇逃竄,平凡獵人死於非命,他們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完成自己的追求。因為不論是善是惡抑或是中立,這個世界並不是他們其中的某一個可以控制的,在這個世界中任何所謂的規則都是靠不住的。不可控帶來的是無所依,他們無論是生是死,最後也都陷入了無可依的境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拍攝於近十年前,這都是處於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社會中的人們精神世界混亂迷惘的時代,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說明它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的反思獲得了重視與認同。時至今日,面對著這個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對著正義無所依靠、罪惡不可控制的情況,我們又該何去何從,這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所在了,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辦法在影片中並找到答案。
❸ 《老無所依》這部電影我們當如何理解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弱肉強食是電影的主線,理解了這一點,再來看電影就會比較容易,就能理解到很多看起來很突兀的情節,獵人的貪錢,冷血殺手的冷酷,警察的無奈,都是這個線索串起來。在電影中出現的獵人,冷血殺手,第二殺手,邊境警察都是越南退伍的老兵,是社會不穩定的結果,大家只相信自己,而不是互相的幫助。這一線索與第一線索相關,由於社會的無方向,迷茫,由此冷性的規則打敗了人性。冷血殺手就是規則控制人性的代表。第二殺手對冷血殺手沒有幽默感的評價是很好的總結。冷血殺手殺人並不是因為情感沖動,而是因為他遵守的規則使然。例如冷血殺手在得知有第二殺手存在時,殺掉了他的僱主美方毒販,也是因為美方毒販讓冷血殺手負責找回錢財時又派出了另一個殺手,破壞了游戲規則為理由。這種無理念的時代,從而導致了規則控制人的現象其實是現代社會的特徵,沒有人性的社會,人生存已經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創造的規則。
❹ 如何評價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
這部影片的優秀得益於科恩兄弟無所不在的獨特風格。影片里的一大亮點便是鏡頭語言的頻繁使用,這對寫實風格的影片而言是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偏重寫實不單單需要晃動的鏡頭和口語化的處理。當然,替代四平八穩鏡頭的晃動也曾在開篇摩斯被車輛追擊時出現過。寫實的成功更在於鏡頭語言的得體運用,這種處理可以帶來最直接的效果:少對白和台詞。這樣的話,隔離空間的談話只會曇花一現作為點綴。且在結尾時,便可以通過湯姆長時間的對話加獨白點名題旨,因為這種長篇幅的說使得觀者感受到了不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科恩兄弟已經開始將鏡頭語言等同於對白的分量進行同等級別的對待,比如在摩斯第二次返回槍戰地點時暗夜裡出現的車輛遠景。還是5次出現的壞掉的、與殺手同行的門鎖(最後一次讓門外的警官得到了殺手在屋內的確認)。抑或是一些帶有暗示性的情節:不論是摩斯開篇狩獵時,濃密降至的烏雲。還是奇古驅車路過時,面對飛鳥近在咫尺的失手,都預示了接下來的人物結果的命運。這樣的處理讓人們在看之餘可以很好的思索,為了看懂,你要麼把頭腦快進,要麼把電影暫停,去跟上影片的節奏。
所以說,看,只有看。科恩兄弟想讓人們去看。影片里的暗夜追殺,完全沒有任何的配樂。聲效被放大,細節出真實。
由於影片的大量鏡頭語言使用。才出現了幾多被人們反復熱議的情節。科恩兄弟在這一點上很巧妙的逼近了成功,他們猶如面對應用題初次上手的新人,不給出正確答案,卻要求每一個參與的人反復計算般狡猾。這種不講情面的故布疑陣與影片介於誇張與現實的「模糊風格」相得益彰,顯得幾乎巧合般的天造地設。因此,殺手手中斷送的13人命里分布如下,開篇警察、路邊人、兩個手下、老闆、威爾斯、三個墨西哥人是9個被直接描述的殺戮對象。旅館之內的2 人(櫃台職員和隔壁退伍軍官)出現在湯姆與老人的對話里,運雞鴨的人出現在一個奇古清理車輛的鏡頭里(已死),再加上最後摩斯的妻子的死是側面描寫。稱摩斯妻子簡死亡是由於奇古出門低頭觀看的鞋底的鏡頭。由他在殺最後一個墨西哥人時檔上浴簾,殺死威爾斯之後抬腳躲避這些細節,可知他厭倦鮮血,因此摩斯的妻子已死。而另一個巨大的疑團來自墨西哥人殺死摩斯的槍戰前後。墨西哥的提箱子「紳士」通過與摩斯妻子簡的母親對話得知摩斯所在地。啤酒女郎並非追擊者誘餌在老警官到來時已死(水中屍體、地下彈殼)。這一切,暫時都與奇古無關。
所以說,最後的疑團摩斯被殺後,那筆錢的歸屬。地上的硬幣和開啟的通風口驗證了奇古曾經檢查過,老警官湯姆表面上看一無所獲。至於墨西哥人,倉皇的逃竄和並不知曉通風口的秘密註定了他們只是過客,最後,奇古出現在簡面前的盤問證明了他自己同樣沒有找到錢。錢在哪裡?導演玩了一個最大的懸念。
就是這樣,科恩兄弟通過這幾點做到了成功:通過賈維爾•巴登塑造完美的殺手形象,且毫不避諱的使用暴力:開篇的地面痕跡,爆頭場景,療傷過程都無比血腥。再加上大量鏡頭語言的使用,配以掌控得極佳的敘事節奏,讓突如其來的遭遇顯得令人無比驚訝。於是整部影片變得悶中尚有驚喜。強悍到無以復加。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這一類型電影所共有的弊端,這種受眾狹窄的題材和電影手法高明欠缺娛樂性的處理方式,令很多被快餐文化侵蝕或者對殺戮題材不感興趣的觀者敬而遠之,科恩兄弟殘忍的給出沒有大結局的答案,不想令所有觀者滿意。
畢竟沒有人願意,對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光環仰慕已久後,看到的卻是一個頂著蘑菇頭的變態大叔在寂靜夜裡綻放出令人戰栗的笑容。
❺ 老無所依電影深度解析
《老無所依》是一部很寫實、很黑暗、很細膩、很壓抑、很藝術、很驚悚、很暴力、很血腥、很有內涵,卻也很令人費解的一部電影。
全片從警長貝爾(湯米·李·瓊斯飾)一開始的獨白,就明白透露,也揭示出整部電影的最中心思想——「宿命論」。假設說「生命」是偶然之下的發生,那麼「死亡」就會是必然之下的終結。
獵人摩斯(喬什·布洛林飾演)在「偶然」之下發現了200多萬美金,想當然被追殺就會是他「必然」的命運。但是人終究難逃一死,你無法改變它,頂多隻能藉由手段不斷逃避它。
整部電影的過程雖然像「貓捉老鼠」一般你追我躲,但「死亡」這籠罩全片的宿命觀點,早就透露出獵人終究難逃一死的終局:縱使獵人在最後避開了殺手齊哥(哈維爾·巴登飾演)的追殺,但還是被一群墨西哥毒販給殺掉。這也再度說明人就算躲得了一時,卻怎樣也躲不過一輩子。
所以,這部電影也深刻表現出另一項中心思想——「貪必致命」,就像是片中某句台詞所揭示的「毒品與金錢是萬惡之源」。
這似乎是一項老生常談,但眾多電影卻還是不厭其煩地一再提出這項論點。這除了提點現代社會的腐敗之外,更也表現出時光巨輪下可怕的社會轉變:心理變態、恐怖主義、金錢主義、人際疏離、道德淪喪與青少年問題等等。
就拿片中獵人與殺手兩人身受重傷,卻不約而同向路過年輕人買衣服的兩個段落來作舉例。兩段的年輕人,雖然他們在一開始看到獵人或是殺手受傷,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關心,但等兩位受傷者提出買衣服的交易行為時,年輕人便失去了同情之心,轉而將焦點放置在金錢上面:
第一段的年輕人除了衣服,更想敲詐啤酒的錢;第二組年輕人雖然在表面上跟殺手說沒必要接受他的金錢,但卻也在事後展開怎樣分錢的爭執。
兩段年輕人的段落,看似對劇情幫助不大,但也確實點出時下青少年「唯金主義」的可悲價值觀。但是,又有誰不愛錢呢?
整部影片採取「雙線敘事」,除了獵人與殺手的你追我躲之外,更安插了「警長辦案」這條支線。兩條敘事線看似不甚相關,但卻充分表現出前段所說的各項觀點,尤其警長在片中所說的話,更是句句直指影片的中心思想。
通過警長的眼睛,觀者看到了社會的敗壞,以及世道的炎涼秩序。殺手看似強大,連最後出了重大車禍都無法一命嗚呼,然後繼續殺人,繼續為非作歹;反觀警長辦案不力,卻也只能看報紙、喝咖啡、說冷笑話,不然就是打電話,然後在最後無能地退休回家。
影片就是這樣殘酷地說明「人最終是毫無依靠的」,影片也就更不會矯情彰顯出正義有多偉大。細膩的人性觀察,以及「無能為力」與「邪未必能勝正」的悲哀氛圍,更讓這部電影展現出不凡的氣勢,以及原著作者和編劇的手法高明。
❻ 《老無所依》:一個彌漫著死亡氣息的存在主義黑暗故事,你怎麼看
在第8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科恩兄弟執導的《老無所依》成為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
《老無所依》的獲獎,標志著獨立電影人被美國主流電影業進一步認可。通過對科恩兄弟的贊揚,傳統和保守的大學肯定了非常規獨立精神日益增長的影響。
與流行商業電影中暴力元素的使用不同,科恩兄弟電影中的暴力往往是突然的、莫名其妙的,沒有遵循任何程序,有時會讓人哭笑不得。
暴力的展示中沒有美化的痕跡,直接而原始。暴力的實施者和受害者都有一些苦澀的諷刺。黑色幽默背後隱藏的是創作者對現代人生活狀態的深切關注。
「老無所依」的英文名是「老無所依」,它源自葉芝的詩「航行到拜占庭」,內容如下:
「這絕不是一個適合老年人的地方。年輕人相擁,樹林里的鳥——那些垂死的世代——歌唱,鮭魚游回來的瀑布,鯖魚聚集的海河,水生動物、動物和鳥類,整個夏天都在慶祝發芽、出生和死亡。」
原詩充滿活力和激情,借用原小說,講述了一個充滿死亡的黑暗故事,在科恩兄弟的形象中得到了生動的詮釋。故事環境、人物關系、情節點乃至台詞都蒙上了某種存在主義色彩。
有時,比爾甚至以智者或先知的身份出現。在說服莫斯的妻子告訴他莫斯的下落時,他講了一個屠夫屠宰動物卻不小心弄傷自己的故事,說明獵人和獵物之間的關系沒有什麼是絕對確定的。
其實人在對待環境(包括他人)上的自我中心主義是一種不人道。比爾已經看穿了西格爾和莫斯之間赤裸裸的狩獵關系。對於一方來說,另一方和動物沒什麼區別。無論是獵人還是獵物,血腥的結果都是必然的。
在去追齊格和找莫斯的路上,比爾緊隨其後,卻一步一步落在後面。他的存在成了影片中最不值錢的點綴。
但他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的「雞肋」處境恰恰為影片傳達主題提供了一個喉舌。
最後,他決定不情願地退休。最後,當他突然醒來時,他告訴妻子他的夢,他對父親的夢,以及能照亮黑暗並帶來溫暖的光。
用比爾的話來說,影片指出了傳統價值觀、人類尊嚴的表達、榮譽等。已經成為遙遠的夢,所有理想的夢都不可避免地在現實的沖擊下醒來。
為了體現「老無所依」的稱號,象徵傳統價值和道德的警長被設計成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派出所的辦事員是個戴眼鏡的老太太。在查案的時候,兩人的表情和速度讓人覺得派出所成了養老院,充滿了諷刺,更何況鄰縣的治安官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
西格爾和莫斯在追逐和逃亡的過程中不時遇到老人。
西格爾在高速公路上用氧氣瓶殺死了老人,後來又除掉了養雞司機、強迫猜硬幣的雜貨店老闆是老人,還有汽車旅館的女主人、負責居民管理的阿姨、搭便車的黑人司機,甚至死於癌症的莫斯的岳母。
這些老人行動緩慢,啰嗦,懶惰,不知道危險就要來了。這部電影試圖用他們的形象作為比喻。在這個像荒原一樣殘酷冷酷的世界裡,傳統觀念早已被貪圖利益的人拋在腦後,老人連同他們的思想都成了被拋棄的廢物。
比爾試圖堅持他的原則,但他做不到。與齊格和莫斯在路上的追逐相比,他騎馬在田野里尋找線索的行為是可笑和可悲的。
2.亨特·莫斯
亨特·莫斯是介於正義和邪惡之間的凡人。他有凡人的負擔——慾望。對財富的貪欲讓他從毒販打架現場的漁民身上獲利,白白贏了240萬美元;
但是,他也不是全無良知。他翻來覆去,因為沒有給垂死的人一杯水,良心不安,就帶著水回到現場,害得自己送命。
莫斯是作為一名獵人出來的,他的愛好是獵鹿,他的經歷是越戰老兵。他熟悉追逐和逃跑的規律。否則他根本無法支撐與冷血殺手的幾輪戰斗,離化敗為勝只差一點點。
莫斯的妻子這樣描述他:「莫斯從不求助。他從不認為自己需要幫助。」莫斯是自信的個人主義的典型,不知不覺就成了別人的獵物。
莫斯的厄運源於他的貪婪。相對於齊格「無欲無求」的原則,莫斯對錢的貪欲是他的軟肋,藏在西藏必然導致失敗。
這就是凡人的命運。黑手黨人物卡爾森,毒梟等。比那更糟。一方面,他們出於貪婪做壞事,做違法的事。另一方面,他們並沒有完全擺脫社會規范的邏輯,他們比完全冷血的齊格更「人」一點。因為這種弱點,它們成為捕獵的目標,毫無徵兆地被射中頭部,就像荒野中的鹿。
影片表現了人們沉浸在自己的慾望中,忘記了生活中更本質的需求——平靜、安全、舒適等。莫斯意外撿到贓款後,並沒有得到輕松的享受,也沒有香車、美食、香衣,只有不安分的睡眠和無盡的逃避。即便如此,他還是緊緊抓住錢箱不放,直到死去,他也無法知道自己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後悔。
3.黑仔·齊格
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殺手齊格了。西班牙演員哈維爾·巴登非常自然和令人毛骨悚然地詮釋了這個殺手的殘忍和冷靜,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西格爾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他的狀態是一個冷靜的狂熱者,他的行為把觀眾拖入了一種被恐懼包裹的迷茫狀態。似乎他不屬於人類,而是這片荒原的天然部分。
他是一個全職獵人,甚至不是為了金錢等世俗利益,而是出於某種殺戮和嗜血的本能。
「沒有理由,沒有理由,也沒有必然性;存在的定義為我們提供了它最初的偶然性。」
導演不需要解釋他的存在,觀眾也不知道他以前的歷史,當他變成一個視生命如糞土的殺人狂魔,在哪裡長大,是否見過父母。
殺人的時候不變臉,不說任何理由,自己開心。他們還認為自己堅守「原則」,以獨占的方式控制一切,戲弄那些無論如何被一枚硬幣置於腳下都可以隨時被踩平的生命。
與以莫斯為代表的凡人不同,西格爾被賦予了更為超然的死亡色彩。他的行為完全無視社會上人際交往的規則。他有自己的一套規則,非常自律。
在西格爾面前,「你不必這樣做」這句話就像一個笑話。對於魔鬼來說,有沒有必要,完全取決於凡人的邏輯。
Zig是絕對邪惡的代表,是永恆的。暴力是隱藏在人性外衣下的動物遺傳,總是從某些人身上爆發出來。在荒野中,這樣的人絕不會因為極度適應而消亡。
科恩兄弟的電影里也出現過類似的角色。《冰與血風暴》中的沉默殺手在參與綁架案時,殺死了人質、送錢的家屬、警察甚至是他們的同夥,只是因為他們「礙事」,可以說是類似於齊格。
有趣的是,瑞格的殺人工具是氧氣,因為氧氣瓶閥門的巨大壓力,不用子彈就能讓人腦袋開花。
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它成了這部電影中的死亡殺手,也是一種諷刺。
繪圖點:選擇
影片中幾個重要的情節點都與選擇有關,主人公的選擇直接影響他的命運和劇情走向,導演通過人物的台詞不斷強調選擇的重要性。
手中握著暴力,齊格總是要求獵物做出選擇,一枚硬幣就能決定生死。在他看來,給你選擇的機會是天大的恩惠。
莫斯的妻子說:「硬幣從不說話,但你會說話。」
齊格的回答是:「我來到這里的方式和硬幣一樣。」
為什麼齊格會偶然出現在他的獵物面前?必然?或者兩者的結合。
無論如何,瑞格構成了受害者處境的一部分,並對他們施加影響,所以受害者必須做出選擇。即使作為莫斯的妻子,「拒絕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選擇意味著承擔責任,也就是選擇的後果。
但是,在選擇的那一刻,存在者並不知道後果,就像齊格告訴雜貨店老闆猜硬幣一樣:「你賭了一輩子,就是不知道。」
觀眾可以看到人物的選擇是如何推動劇情發展的:
莫斯可以選擇轉身離開毒販交火現場,也可以選擇帶著錢逃跑,這吸引了齊格和墨西哥人對他的追逐;他可以向警察求助,但他選擇私下拿錢,單獨和齊格打;
他可以選擇把錢給齊格,以換取妻子的安全,但他拒絕了,因為「人之常情」(齊格只答應不殺妻子,但莫斯本人也沒有倖免),導致妻子逃跑......
作為一個獵人,齊格似乎更優越。他把選擇的困境放在別人身上,他超脫的彷彿自己能掌控一切。「我知道錢要去哪裡,來找我。」"我絕對肯定你必須承認你的處境。"
但電影導演並不想絕對神化他,所以出現了莫名其妙的車禍,正好和莫斯受傷後的情況吻合。他們都遇到了一些青少年,向他們要衣服並付錢。
雖然影片沒有表現出齊格的處境和選擇,但臨近結尾的撞車似乎表明,看似超脫的齊格與莫斯等人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是荒野世界裡的小生物,承載著荒野帶給他們的一切。
少年的出現也是一種比喻。相對於老人/傳統出口,他們屬於未來,正在逐漸進化,變得更適合荒野。
莫斯遇到的幾個青少年問他是否捲入了一起車禍。莫斯提出用一張一百美元的鈔票換一件大衣。這一個馬上提出要「拿錢」,另一個讓莫斯提供半瓶啤酒。
Zig遇到的少年比較單純,多次表示願意幫忙。齊格拿走了他的襯衫,付錢讓他保持沉默。之後少年和伴侶的對話表明,這次邂逅已經影響了他們原本單純的道德觀念。
對於年輕人來說,荒野世界還沒有完全向他們開放,他們正在准備參加狩獵游戲。
從這一點來看,影片表現了一種悲傷的末世氛圍,這與科恩兄弟之前的一些作品不同,比如《血色簡單》的結尾,以一個絕對的惡棍的死亡而告終;或者像《冰與血風暴》一樣,傳統價值的代表——女警勝出。
《老無所依》的最終贏家是自由存在的荒野,人只是「無用的激情」。
❼ 你是怎樣理解《老無所依》這部電影的

盡管大多數中國人都以為所謂的老年期,是一生中所付出的辛勞努力獲得回報的時期,能夠得惠於家人和親友的關系網,把餘生投入到旅行和興趣愛好里,富足而溫暖地走向人生的終點。但是,不得不說現實和這種印象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距。日本社會學家藤田孝典常年工作在服務老人的社團,據他多年的觀察,貧困的腳步不僅已接近眼下的老年人,那些在未來將要進入晚年的人,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在新作《下游老人》中,藤田孝典把這種無法維持一般生活水平,被迫過著社會底層生活的老年人,稱為下游老人。
請想像一下,一大清早,在朦朦朧朧中醒來。借著窗簾的縫隙里照進的晨光,散亂著的衣物,滿地塵埃的、不到十平米大的一間屋子一覽無遺。因為身體沉重,不能自由起身,你花了十五分鍾,才從沾滿污垢的棉被中爬起來洗臉,從鍋子里盛一些昨天剩下的飯,吃了少許,又服下多種葯物。因為身有宿疾,葯是不能斷的。但是,由於葯費很高,沒法經常去醫院,只能把買來的葯減半服用。
牆壁薄、噪音強,夏天燥熱、冬天寒冷的居室,因為非常潮濕,牆壁和地板都發了霉,此地租金是47700日元。每個月的宿舍使用費約在105000日元。
這並不是腦海里憑空構想出來的情節,過著這種生活的老年人,是真實存在的。
「我還有存款啊,我肯定沒問題。」《下游老人》作者藤田孝典在書中提出,抱著這樣想法的大多數人都有淪為「下游」的危險。有著平均、穩定收入的工薪階層和所謂的「白領」勞動者們,也不能例外。在崗位上即便是平均年收入在400萬日元(合計約24萬元人民幣)左右的人群,也有相當大的危險在晚年墮入「下游」。突發重大疾病或事故,子女啃老,中老年離婚,罹患老年痴呆症,養老機構價格高昂等都成為老年人從「普通」沉淪到「下游」因素。
藤田孝典認為,「下游老人」的問題,已經不只是老年人面臨的問題,而是關乎全體國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如果繼續對此不聞不問,不僅有父母子女兩代全被拖垮的危險性,尊敬老者、尊重他人的傳統價值觀也有崩潰之虞,而且還會抑制社會主流人群的消費,給經濟前景造成惡劣影響,也難免會成為加速少子化的一個要因。
藤田孝典常年工作在扶助貧困老人福利團體,在《下游老人》中,他用大量的現實案例及數據統計,除分析了老人們是如何失去體面生活的,更進一步提出預防和解決方案。他認為充實自己的個人社群,也是預防下游化的手段之一。「人際關系的貧富」決定了老年人的幸福程度。即便日子過得窮,但是只要人緣好,朋友會帶飯帶菜,會在活動中心一起談天、跳舞,經常可以碰到快樂的場面。這樣的老年人,對他的援助就會比較順利,不容易陷於貧困;即便陷入貧困,性命攸關的危險程度也低。
截至目前,《下游老人》在日本的銷量已經突破20萬冊,並長居日本亞馬遜銷售榜榜首。此次中文版的上市,不僅為尚未步入晚年的中青年們提供了預防方案,也為中國社會面臨的老齡化提供了參考借鑒。
【書籍信息】
書名:《下游老人》
作者:[日]藤田孝典
譯者:褚以禕
ISBN:978-7-5086-7040-9
定價:38.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內容簡介
下游老人,意指無法維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被迫過著底層生活的老年人。貧困的腳步聲不僅接近了眼下的老人,就是在未來幾年內將要退休、進入晚年生活的人也會受到影響。「我還有存款啊,我肯定沒問題。」抱著這樣想法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有淪為「下游」的危險。有著平均、穩定收入的工薪階層和所謂的「白領」勞動者們,也不能例外。在崗位上即便是平均年收入在400萬日元(合計約24萬元人民幣)左右的人群,也有相當大的危險在晚年墮入「下游」。
常年工作在扶助貧困老人福利團體的藤田孝典先生,用大量的現實案例及數據統計,分析了老人們是如何失去體面生活的,並提出了預防和解決方案。不僅為尚未步入晚年的中青年們提供了預防方案,也為中國社會面臨的老齡化提供了參考借鑒。
作者簡介
藤田孝典
1982年生,社會福祉博士,聖學院大學教授,厚生省社會保障審議會特別部會委員。常年研究社會福祉、保障制度等議題。
❽ 《老無所依》是要表達什麼主題
鏈接: https://pan..com/s/1OHvikdDnzaAplQSHrn6c6w
提取碼: yx1e
《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是派拉蒙出品的一部時裝西部電影,改編自戈馬克·麥卡錫同名小說,由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兄弟執導,湯米·里·瓊斯、伍迪·哈里森、賈維爾·巴爾登、喬什·布洛林主演。影片於2007年8月12日上映。劇情描述在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為邪惡入侵了平靜城鎮,導致一場貓捉老鼠的五人追逐的故事。該片2008年獲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
❾ 電影《老無所依》的影評
《老無所依》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xXv0kEgg8-xHLJKFw4dGw
混沌的藝術
冷峻氛圍的營造下,是極具人文關懷的求索,《老無所依》用邏輯嚴謹的層層懸疑,冷酷而直接的寫實氣息,以小人物為中心的展開,深賦以人性與命運的深度,而科恩兄弟透過故事本身與取景的高度契合,人物間的數次交鋒,在邊緣和主流的臨界點的遊走,並非是要去區分殺手與警察的是非善惡,它所展示的只是人類一種對生的本能,以此將混沌形成了電影極為出色的藝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