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凡達,上映的策劃
今年賀歲檔前後,兩部好萊塢大片上映,先後打破票房紀錄。新影聯院線副總高軍說,《2012》起碼讓《三槍》《十月》《刺陵》《風雲2》的票房打了七折。截至1月27日,《阿凡達》票房已經超過7.3億,遠超同期國產片票房。一時間,《阿凡達》成為了國產片揮之不去的夢魘。
就在《阿凡達》上映前4個月,WTO(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專家組再度要求中國放開進口影片的引進政策。在《阿凡達》上映前13天,中方提出的上訴又被駁回。這意味著,如果美國的申訴被執行,那麼一年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大片,通過更多渠道引進或發行,好萊塢電影公司甚至可能在中國發行自己的電影。
《阿凡達》帶來的恐慌與WTO吹來的「風聲」在同一時間出現,惹人遐思,強勢的進口大片會跟著《阿凡達》,像侵佔潘多拉星球的軍隊一樣,成批殺到嗎?
《阿凡達》上映後不到兩周就已經在全球捲走了6億美元票房,這部電影的熱映其實早不是一部電影的賣座而已,如何在技術上讓其他新片紛紛效仿3D化、如何在營銷上實現無孔不入、如何讓全球影院為它添置硬體設備,它所帶動的一系列變革對整個電影產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阿凡達》還未上映時就已經在全球展開宣傳攻勢。
盡管《阿凡達》12月18日才在北美上映(內地於1月4日上映),但電影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已經在全球捲走了6億美元票房。《阿凡達》的熱映其實早不是一部電影的賣座而已,如何在技術上讓其他新片紛紛效仿3D化、如何在營銷上實現無孔不入無人不曉、如何讓全球影院為它添置硬體設備,它所帶動的一系列變革對整個電影產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這一切在電影上映之前其實就已經悄然開始了。
影響一:營銷手法更具創意 病毒植入無所不在
《阿凡達》在宣傳營銷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單是這個推廣費用就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5億。不管是近幾年在好萊塢被玩兒到極致的病毒營銷,還是植入手法,抑或是高科技新奇玩意兒,本片可謂都沒拉下
營銷第一式:聯合麥當勞開放納美人樣貌生成網站
《阿凡達》在上映之初與奧地利麥當勞網站聯合開通了一個頗為神奇的網站——上傳你的正面照就可以合成出一張變身成為納美人樣貌的圖片,並且是偽3D的動態效果。這一招兒果然極具吸引力,不少影迷跟網站都搞起了「你的納美人造型」之類的活動,把電影的人氣無限抬升,當然這種趣味性病毒營銷還是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
營銷第二式:混搭美劇玩植入
這是個老套路,經常會把宣傳對象的有效標識代入到某些正在熱播的電視節目,劇集和電影中。福克斯當然有的是資源,這次輪到了大熱犯罪劇集《識骨尋蹤》。12月3日播出的一集是完全以《阿凡達》作為主題的:演員台詞反復提及「Avatar」,劇集中始終出現的logo、海報,塗著納美族迷彩的群眾演員,甚至《阿凡達》演員之一的喬·摩爾也出場客串。
營銷第三式:驚天動地「阿凡達日」
早在7月份的聖地亞哥動漫展上,卡梅隆就宣布將在8月21日那天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影院免費放映長達15分鍾的片段,屆時還將網路首發預告片。卡梅隆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要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這將是一次社會營銷的試驗。我們將於8月21日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IMAX 3D影院和部分3D影院進行放映,我們要讓全球的影迷們都能免費觀看這15分鍾的《阿凡達》片段。這一天將成為『阿凡達日』。」
結果線上申請能夠觀看《阿凡達》片段的入場券成為這之後一月的影迷最大工作,不敢說搶破了頭起碼也足夠刀光劍影了。而《阿凡達》也成為影史上第一部在全球范圍影院先期試映片花的電影,並且你還要正兒八經的拿著憑證去看。
營銷第四式:手機內置影片預告
韓國手機品牌LG在其推出的新品巧克力手機BL40中內置《阿凡達》預告片,結合起該款手機的最大特色賣點——4寸21:9超寬高清顯示屏,將預告片中所展示的外星瑰麗世界,大氣磅礴的畫面完美的展現出來。此外,IPHNOE和ITOUCH還發行了《阿凡達》游戲。
營銷第五式:神奇玩具盡顯高科技
這個看起來酷似ID卡(其外形均來自電影,地球方是RDA的身份卡,納美人是種族標記)的玩具附送品名叫iTag,美泰玩具(Mattel)在其中運用了一種名為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的技術。其使用原理就是事先把晶元或代碼放入到相應物體中(此附送物),然後再將其放到攝像頭下通過相應軟體進行投射解碼,這樣你就可以看到其中隱藏的視頻或者圖片等多媒體文件。當你購得美泰出品的《阿凡達》玩具後,就能得到一張這樣的卡片,登陸Avataritag.com網站,按照前面的做法操作就會體會到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了!
營銷第六式:可口可樂助陣病毒營銷
可口可樂為《阿凡達》專門特意出品了一批空易拉罐,他們被放到EBAY網上進行拍賣,3美元一個,加上運費則是6.99美元。而通過這款易拉罐在可口可樂的專題廣告和名為「AVTR」的病毒網站上,你能得到更多來自「阿凡達計劃」以及潘多拉星球的秘密。
營銷第七式:立體廣告現身3D電視機
《阿凡達》的最大賣點之一即是無與倫比的3D技術以及其優越畫面質感,而「松下」的全新立體電視機(不戴眼鏡就可觀看3D影像)無疑跟其非常有契合點。9月在日本當地電視台推出的產品廣告正是藉助《阿凡達》的片段進行宣傳,當電影3D時代全面來臨之時,想必誰也不想錯過電視平台的3D化吧
影響二:特效技術大突進 大量新片紛紛3D化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一樣,每個人都會驚訝於《阿凡達》電影畫面的精緻,唯美,生動,惟妙惟肖。卡梅隆將CG技術所能呈現出的效果與質感再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當以往的特效電影大多還在進行將實景拍攝與CG構圖成像融合在一起時。卡梅隆的做法就顯得讓人驚訝了,整個潘多拉星球完全是建立在CG成像的基礎之上,從那些漂浮在半空中的「聖山」再到瑰麗多姿的生態系統。當然,還有無數的納美人角色。
這個工程極為浩大,每個虛擬角色的表情以及動作都采自真人表演的數據,然後再將這些數據轉化到CG人物模型之上。最重要的是,效果必須看起來就跟真人表演一模一樣。而那些也同樣是被生造出來的外星景象已經達到了在細微程度上的完美,「《阿凡達》是有史以來最復雜的一次電影製作」,卡梅隆說,「2個半小時的電影有1600個鏡頭,而且和『金剛』(King Kong)、『咕嚕』(Gollum)不同的是,我們要做的CG角色不止一個,而是幾百個,都要有照片般的真實感。」
完成這樣龐大而精細的工作自然需要優秀的團隊以及大量資金支持,鑒於卡梅隆是業界出名的「燒錢天王」和其本身的影響力,之後的好萊塢估計也鮮有人能一次性動用諸如「工業光魔」,維塔工作室,溫斯頓工作室,D2公司這些當今最出色的特效製作力量;而動輒3,4億的製作成本也絕不是電影公司老闆們所願意進行的常規投資游戲。《阿凡達》是一個特例,而這個特例將在卡梅隆身上延續下去,如果《銃夢》電影版可以按期開工,那麼這部電影一定會超越《阿凡達》,當然,相應的人力與資金支持才是最關鍵的。
不過卡梅隆還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完善了3D電影拍攝技術,並且促使影院開始大規模換裝3D銀幕。當那台3D虛擬影像攝影系統(Fusion 3-D Camera System)開始幫助其攝制一系列水下紀錄片時,他就已經為日後的3D時代做好了准備。之後卡梅隆找到了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希望後者能夠使用這套設備拍攝3D版《特工神童》(Spy Kids)。而結果確實令人驚喜,電影不光大賣還引發起新一輪的3D電影熱潮。《四眼天雞》,《地心游記》到今年的《飛屋環游記》(看更多影評)都使人們意識到一個新的觀影時代已經來臨。卡梅隆在其中所起到作用不言自明,那套3D拍攝裝備現今已經被很多製作團體使用,斯皮爾伯格正在拍攝中的3D電影《丁丁歷險記》就是這其中一員。
《阿凡達》的熱映再次為3D電影大時代定下了基調,一批批正在計劃中上馬的新片紛紛打算3D化,這不光體現在那些大製作的影片上,很多低成本小製作也迫不及待的要3D起來(比如《JACKASS3》)。另一方面,不少導演跟公司還打算把以往的舊片翻出來製作成3D電影,像《終結者2》,《泰坦尼克》以及《星球大戰》都赫然在列。以至於很多業界人士與影迷紛紛驚呼2010年是否會成為新3D電影爆發元年呢?只不過,我們都准備好了嗎。
影響三:院線硬體急需升級 3D觀影體驗無限提升
當2003年3D電影《特工神童》上映產生轟動並大賺特賺時,紅藍紙質眼鏡依舊是觀看3D電影的唯一工具,很多投資者仍然不看好這項技術,他們並不想費力氣花大錢去改善院線硬體。而在兩年後,迪斯尼3D電影《四眼天雞》推出後,全美也只有共計200餘塊數字電影銀幕。那一年卡梅隆出席了美國影院院線年度會議,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巴黎酒店卡梅隆半忽悠半嚴肅的告訴所有大老闆跟業界人士們:「一個新的影院時代正在來臨!」,並且用近乎威脅的口吻說到:「誰趕不上這趟快車,誰就將後悔」。
也許是被這位大神的話給嚇到了,也許是院線大亨們仔細的做了分析調研,之後短短的四年間美國的數字銀幕瘋狂攀升,截止2008年12月已經達到5000塊;而由美國最大的電影院線組成的聯盟也即將達成一筆高達10億美元的交易,這筆融資將用於把1.5萬塊銀幕轉換成數字投影系統。這股風潮沒光在美國國內轉悠,逐漸影響到整個世界。德國一家公司出資1.36億美元協建3D影院;英國開設30個3D電影廳,增加144塊3D銀幕並引進200套3D放映機。法國也正在開始籌備新一輪的改裝計劃。歐洲業界人士估計:「在未來4到5年裡,歐洲將擁有15000塊數字銀幕,其中有許多都會放映3D片。」日本和韓國則把開發重點延展到3D電視平台,索尼跟松下都不惜血本研發新一代能夠播放3D立體畫面的電視。
中國此次也是緊跟腳步。2008年9月,3D電影《地心歷險記》上映之時,由於需要配備一套數十萬元的3D放映設備,以及超過700元一副的3D眼鏡,全國僅有86個廳具備放映條件。不過僅僅一年之後,情況已經得到改觀,這在卡梅隆訪華期間接受采訪時就能夠得到驗證:「據我了解,在五個禮拜前中國為了迎接《阿凡達》的到來,把500塊3D銀幕加建至600塊,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變化。我很有興趣去觀察這個走勢的變化,也許會大躍進,也許只是小步走,我很想看看《阿凡達》是否能促使中國觀眾更關注3D電影的發展。」而IMAX巨幕影廳的建設也在亦步亦趨的鋪開,雖然現今全國只擁有13家左右,不過隨著《阿凡達》等片的上映,以及觀眾們對觀影體驗要求的日益提升,IMAX必將擴大普及與興建規模。
不過可能是卡梅隆走得太快,有些來不及做出調整跟適應新技術的院線已經跟不上趟了。就在《阿凡達》兩周前上映之始,有影迷和技術人員指出美國Universal Citywalk IMAX戲院在3D放映時,兩台投影機射出的畫面有半幀不同步,結果導致畫面前後景立體顛倒;但之後放映員又接著把偏振器也作了調整,導致放映時非劇烈動態場面顯示正常,一到快速動作場景,3D效果就崩潰了,電影變「平」了,直到動作戲結束回歸正常。事件發生後,IMAX公司表示實際上所有的IMAX數字投影系統在播放3D電影時都存在大約三分之一幀的不同步,原因是投影機已經過時無法跟上電影技術的發展。而只有膠片版的IMAX 3D才能做到完全同步,一方面是拍攝層面的數字化新技術,另一方面影院的放映系統再度暴露出不足,這不得不使人相信IMAX 3D的院線改造之路其實才剛剛開始,而卡梅隆又一次超越了所有人。
㈡ 阿凡達電影是營銷好還是拍得好
對的。毋庸置疑是他營銷宣傳做得好。
首先,導演是James Cameron, 詹姆斯卡梅隆。這個導演我覺得,以他現在的名氣,就算拍個爛片,也是能在各大影院上映的。不過話說回來,他拍的片子質量高不高先不說,基本上還是可以娛樂娛樂消遣消遣的,所以自然是有人會去看的。
美國上映的時候,那個預告片啊,真是的,我什麼都沒有記住就記住藍人和詹姆斯卡梅隆。。
其次,宣傳的時候,比較有傳奇性,說什麼詹姆斯卡梅隆1994年就寫了80頁的劇本了,1996年拍泰坦尼克號之後么宣布說他要拍阿凡達,讓人們覺得此片實在是大有看頭,居然讓導演思考了那麼就。(說實話,我真沒搞懂這個故事怎麼能夠考慮個10年的。想Inception這種電影考慮10年么還能勉強相信)。(這都是我從維基網路上看見的,官方版本說法的)
第三,你說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起碼是超級大公司出品的吧,這樣也就能說明他的宣傳肯定是花了大力氣的。
第四,我也是很無語的,在美國,阿凡達同時出來的還有小說啊,游戲啊,弄成一種阿凡達是這個時代很有引領力的感覺。唉,這沒有大公司,誰願花這種血本啊。
第五,也只能說宣傳的人看準了大眾口味,誰讓大家都看膩了地球人呢,誰讓大家都喜歡看愛情片呢,這個電影基本就是個愛情片,什麼打來打去的一點都不刺激。
第六,現在畢竟3D動畫有,但是3D的真人電影還是少的,這個么大眾么都有錢看電影了現如今,要看自然是看沒有看過的,新鮮唄。
㈢ 以阿凡達為例,談談你對市場營銷最新概念的理解
摘要 (-)產品策略
㈣ 阿凡達製作幕後特輯曝光,全球影史票房冠軍是如何打造的
恭喜阿凡達重新登上全球票房排名榜第一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優秀的導演班子和電影作品,比如美國的科幻片,日本的劇情片,印度的歌舞片等等。這些都是各個國家的代表作品,電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藝術門類,觀眾們可以通過電影了解人間百味,感受和自己不同的人生路程。
希望中國的影視行業可以得到飛速的發展,如今中國的3d電影技術也在發展,此前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就是最好的證明,象徵著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希望未來中國電影行業也可以出現這些越來越優秀的3d電影,登上國際舞台和大家加面。
㈤ 《阿凡達》再度成為全球票房冠軍,為何這個電影如此受歡迎
阿凡達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這是一部史詩級的3d科幻電影,也是電影技術革命的產物,它給所有的觀眾都帶來被載入史冊的視聽震撼。
三、這部電影反映了現在人們社會的各種貪婪和野蠻,反映出導演對社會人文的關懷以及對現實世界的一種反思,在電影中不但創造了美好的潘多拉星球,還將人對自然的敬重和反抗刻畫出來,從而能夠觸發觀眾心底對貪婪自私以及其他慾望的一種反思,還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保護自然的主題思想,也有一些影迷戲稱阿凡達是一部環保片,所以說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歡迎,就是因為電影本身三觀非常正,沒有攜帶導演的個人思想,在細節把控能夠做到無以倫比,雖然是商業片也可以被稱為藝術品,它給觀眾帶來的享受絕對是無可替代的。
㈥ 《阿凡達》的營銷成功帶給國內電影什麼啟示
創新與技術的革命迫在眉睫。
㈦ 除了刪減16分鍾,「阿凡達」背後還有什麼秘密
10多年前,它重新定義了「3D特效大片」。10多年過去,這部電影依然沒有過時。
有人說,詹姆斯·卡梅隆閉上眼,腦海中全是電影的明天。這樣一部電影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阿凡達》背後的故事。
01:籌備早在拍攝《泰坦尼克號》之前的1995年,卡梅隆就寫了一個80頁的《阿凡達》劇本草稿。。
這是一顆種子,證明了《阿凡達》能夠拍攝的技術基礎。
當時彼得·傑克遜的《指環王》中,也創造了咕嚕這一逼真的CG角色。
與此同時,卡梅隆拍了《深海幽靈》《深海異形》等幾部深海紀錄片,測試著他痴迷的3D技術。
總之,加長版在故事背景和情節上更加完善,推薦觀看。通過縮減時長,以爭取更多場次應該是福斯的主意。回想起來,《阿凡達》首映已經是11年前的事情了。幾次延期後,《阿凡達2》終於定檔2022年12月16日。
這一次,卡梅隆又遇到了什麼難題,又有怎樣的創新,又將如何創造奇跡?我們滿懷信心,翹首以盼,畢竟他可是「世界之王」!
㈧ 《阿凡達》的成功是"創造了需求","引領了需求"還是"發現並滿足了需求
發現並滿足了需求。阿凡達毫無疑問是一部偉大的引領時代超越了時代的作品。
詹姆斯·卡梅隆證明了他的確是世界之王,作為視覺特效技術大軍、生物設計大軍、動作捕捉大軍、替身演員大軍、舞蹈演員大軍、演員大軍、音樂和音響大軍的總統帥,他用讓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帶進了21世紀,這就是《阿凡達》。
拓展材料:
1、雖然影片裡面根本沒有說明過故事發生的年份是哪一年,但根據主角傑克·薩利所錄制的視頻日誌里,左下角的時間所顯示,故事發生於2154年的5月-8月。
2、在英國,為了防止《阿凡達》在上映之前泄密,電影膠片的運送途中被分為兩個部分,代號是Redbird。1-5卷先運到英國,等1-5卷膠片到了英國之後,才開始運送剩下的6-10卷。
3、納威人的語言比較靠近澳大利亞口音,所以來自澳大利亞的薩姆·沃辛頓能夠更容易的學會這門沒啥人用的原創語言。
負面評價:
《阿凡達》在很多方面和《泰坦尼克號》有著類似的地方,最明顯的是都採用了上半場文戲下半場動作戲的結構,都有一條貫穿全片的感情線,而且男主角都叫傑克。但是這種愛情是有著先天不足的,在潘多拉星球上放電的叢林王子只是一個走肉化身,所謂的跨人種愛情只是一個被架空的圈套而已。
本來這里應該更有意思的是男主角與化身之間的互動,片中實際上也提到了一次這種莊周夢蝶式的身份質疑,但劇情沒有沿著這個思路發展,傑克的真身在片中顯得過於單薄,基本上在這個感情線中沒有任何作為,於是與《泰坦尼克號》中傑克和露絲的生死相依比起來,潘多拉星球上的虛擬愛情毫無感染力。該片中最有價值部分的娛樂效果充分地最大化了,但除此以外,《阿凡達》帶給人的心靈激盪遠不能和《泰坦尼克號》相提並論。
網路——阿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