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關於校園冷漠人性和覺醒的歐美青春電影
09年的《拯救生命》,英文名:To Save a Life,也有譯名叫《青春危機》
劇情:電影《拯救生命》是2009年美國OUTREACH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傑克和羅傑從小一起長大,兩人就讀於同一所高校。傑克是學校的籃球明星,朋友扎堆,成績優異,連校花都對他死心塌地。而羅傑與周遭格格不入,在別人眼裡,他是一個不入流的異類,羅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排斥,厭倦了這種獨來獨往的生活。羅傑的死喚醒了傑克的內心世界,他反復拷問自己,為什麼沒去幫助羅傑走出陰影。他留意到在校園里,還有很多跟羅傑有著同樣遭遇的人。傑克決定去幫助那些渴望得到接納的邊緣人群,可他很快發現,沒有人理解自己的行為,原本平靜美好的生活也受到了沖擊。最終傑克用真誠感化了身邊的人,也贏得了更多的愛與尊重。他找到了答案,要做一個寬容的人,認同別人的價值,學會傾聽和幫助他人,用你的力量和時間去影響你的家人,鄰居,朋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2. 電影<無情>講的是什麼
簡單來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畸形青年的內心世界。吉米周圍的人群都對他嘲諷、害怕,他從小就生活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裡(影片中他自己在拍攝照片,那個洋娃娃),對各種事物他有不同於常人的理解和欣賞角度,並且他內心裡渴望得到人們的認同,渴望得到愛情。
在一天夜裡他無意中發現了,一群不良少年將一對父子殘忍的燒死。他內心的恐懼使得他不願意麵對事實,所以他幻想不良少年是一群怪物。電視新聞中的小女孩所說的和他所想的產生了共鳴,才有了後來他幻想小女孩一直在他身邊陪伴他,並且喊他「爸爸」。
當吉米的母親當著他的面被殘忍殺害後,吉米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了。當吉米的唯一一個朋友AJ慘被分屍後,吉米徹底崩潰了,他幻想出自己和魔鬼進行了交易(也有可能是吉米內心的善良和邪惡的交戰),魔鬼將他的疤痕消除了,也喚醒了吉米內心壓抑的殘暴(影片中主教的對白就是吉米內心的想法)。
在這時,吉米和他一直暗戀的女孩邂逅了,女孩沒有在意吉米的醜陋,並和其墜入愛河。同時,吉米內心壓抑的殘暴,促使他殘忍的殺害了一名男妓。吉米的內心一面是對愛的留戀,一面是對世界的憎恨。影片的最後,女友意外的死亡,使吉米從自己的幻境里清醒過來,他親手殺死了殺害母親的兇手,並與不良少年們搏鬥,最後雖然被他們燒死了,但是他也在大火中完成了心靈的自我救贖。
3. 有關冷漠的電影有什麼說名字
《超脫》,看心碎了(奧斯卡影帝《鋼琴師》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
4. 怎麼做冷漠的人看哪些電影
國內的《盲井》《三峽好人》之類的都挺不錯的,尤其是前者
5. 電影按照題材都有哪些分類,分類標准又是什麼
本來想簡單的和你說一下,不過還是詳細點好。
電影類型:
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
影片類型劃分:
常用的劃分影片類型的標准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
●場景
·犯罪片:人物出現在犯罪行為領域
·黑色電影:主要人物出現在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領域,或用這樣的手法描寫主人公
·歷史片:發生在過去
·科幻片:人物出現在不同的現實中,通常是未來或太空
·體育片:體育項目以及屬於某項運動的場所
·戰爭片:戰場以及屬於某場戰爭的場所
·西部片:美國西部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
●情緒
·動作片:通常包含一場「好」「壞」之間的道德爭斗,通過暴力或物理力量進行
·冒險片:包含危險、風險或機遇,經常含有高度幻想
·喜劇片:試圖引發笑聲
·劇情片:主要關注角色的發展
·幻想片:現實之外的玄想虛構(例如:神話,傳奇)
·恐怖片:試圖引發觀眾的恐懼
·推理片:通過發現與解決一系列線索從未知到已知的前進過程
·愛情片:詳述浪漫愛情的元素
·驚悚片:試圖引發觀眾的興奮或緊張
●形式
·動畫片:通過手工或計算機製作的靜態圖片連續呈現製造的動態錯覺
·傳記片:不同程度改變事實基礎,將真人的生活戲劇化的影片
·紀錄片:對事件或人物的真實追蹤,用來獲得對某一觀點或問題的理解
·實驗電影(先鋒電影):為測試觀眾反應或拓展影片製作/故事呈現的邊界創作出來後公映的影片
·音樂片:不時用所有或部分角色歌唱穿插的影片
·短片:在較短時間內努力包含「標准長度」影片的諸元素
●年齡
·兒童片:幼兒電影,與家庭片相比,並不試圖吸引幼兒以外的觀眾
·家庭片:試圖吸引各年齡層人士,且適合幼兒觀眾觀看。例如迪斯尼影片
·成人片:僅為成年觀眾准備的影片,內容可能含有暴力、使人不安的主題、淫穢語言或明確的性行為。成人片也可能作為色情片的同義詞使用
影片類型批評:
類型不是什麼?
影片分類手段除類型外還有其他標准。例如作者標准根據導演劃分影片。有些分類標准也被隨意稱為類型,但這樣的定義是有問題的。例如,獨立電影有時被當作類型,但實際上獨立製作不能決定影片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影片可以屬於任何類型。
有人認為類型需要與影片風格進行區別。影片的風格涉及攝影、剪輯、音響等,某種風格可以運用於任何類型。影片類型確定的是影片最明顯的內容,影片風格則確定用何方式將這(些)類型呈現於銀幕上。風格可以由情節結構、場景設計、燈光、攝影、表演以及其他有意圖的成片藝術元素決定。也有人說這種區分過於簡單化,因為有些類型主要是通過其風格識別。許多史家就黑色電影展開爭論,焦點在於其究竟是一種類型,還是只是全盛期常被效仿的一種影片製作風格。
影片類型可以定義嗎?
類型通常是一個模糊概念,沒有明確的界限。許多作品跨越了多種風格。就這一點,電影理論家Robert Stam寫道:
一些持續存在的疑問始終困擾著類型理論。類型真的在世界中「在那兒」,還是僅僅是分析家的構造?類型有有限的分類法還是原則上是無限的?類型是時間無關的、柏拉圖式本質還是短暫的、受時間限制的實體?類型是受文化限制的還是跨文化的?……類型分析應該是描述性的還是說明性的?
有些類型是基於故事內容的(戰爭片),有些則是從文學(喜劇、情節劇)或其他媒體(音樂劇)借用而來。有些基於演員(阿斯泰-羅傑斯片)或票房(票房大片),有些則基於藝術狀態(藝術片)、種族身份(黑人片)、地域(西部片)或性取向(酷兒片)。
許多類型是由觀眾或相應的支持出版物如雜志、網站建立的。難以用類型劃分的影片通常不太成功。因此,影片類型在行銷、批評與消費領域也有用處。
好萊塢故事顧問John Truby說:「……你必須知道如何超越種類(類型),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原創與驚訝的感覺。」
有些編劇將類型作為決定劇本使用何種情節或內容的手段,他們通過學習某些類型的影片得到範例。這也是某些編劇得以將成功影片的元素復制到新劇本中的方法,但這類劇本通常原創性不足。正如John Truby所說,「編劇對寫類型劇本所知甚多,但未曾加工該類型的節奏,使其以原創面孔出現。」
對編劇來說,違反既有作品中的元素,使用不同或相反的元素是有意義的。原創性與驚訝是形成優秀電影故事的元素。例如,義大利西部片為人所熟知就是因為顛覆了西部片的類型,讓好人既壞又好。在此之前,西部片有一些如今稱為類型俗套(genre clichés)的內容,例如好人戴白帽,壞人戴黑帽,好人永遠在決斗中勝出。在義大利西部片打破了類型「規則」後,俗套西部片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