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十年代的女演員張金玲現在過的怎麼樣
哈嘍大家好。說到「北影廠三朵金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誰,在上世紀80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劉曉慶、李秀明、張金玲,是最耀眼的女星,被譽為「北影廠三朵金花」,享譽全國。而且出名更早一些,她就是張金玲。
不僅在演藝事業上相當成功,也是一位有藝術造詣的畫家。正處在事業巔峰的張金玲悄然淡出影壇,後師從齊白石的入室弟子婁師白,苦練書畫。苦練書畫十五年,在各地舉辦了不少個人書畫展。退出影視圈的她如今在書畫界同樣活出了精彩。其中一幅作品拍賣到120萬元,讓人驚訝!如今的張金玲,是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美術家協會理事,已經成為了一名知名的書畫家了。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⑵ 張金玲的人物經歷
張金玲,女。1970年任湖北省話劇團演員。1974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重拍片《渡 江偵察記》中飾演劉隊長。後參加拍攝影片《大河奔流》。1979年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同年在影片《從奴隸到將軍》中飾演女 主角,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青年創作 獎。還參加拍攝電視連續劇《遠洋船長和他的妻子》等。
2000年參加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書畫展2002年出版發行《張金玲影畫集》在上海拍攝20集電視劇《偶然》,同年,在濟南舉行《張金玲影畫集》首發式,2003年在南京舉辦《張金玲影畫集研討會》,並在威海、煙台、文登、萊陽等地舉辦書畫展,在淄博舉辦國際兒童電影節書畫展,拍攝電視劇《金粉世家》,飾演柳夫人,2004年出演《難忘1936》中的母親,《曹定陽同志夕陽紅》中的姐姐,《避暑山莊大傳奇》中飾演德妃,2005年與深圳舉辦《慶祝中國電影百年華誕大型書畫展》並出版畫冊,2006年8月在河北唐山體育中心舉辦個展,2007年9月在河北承德古玩城舉辦個展。 現任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美術家協會理事,文化部老藝術家書畫社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表演學會會員等。作品多次參加中國電影基金會在朝鮮、日本、伊朗舉辦書畫展,受到專家和藝術界的好評。
⑶ 70年代北影廠三朵金花,美貌紅遍全國,如今境況如何
上世紀70年代,祖國影視行業迎來了一次騰飛,無數佳作橫空出世,帶給百姓視覺上的盛宴。與此同時,一批優秀的文藝工作者現身熒幕,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北影廠三朵金花":劉曉慶、張金玲、李秀明。
無論是堅守初心還是半路出家,都取決於個人的選擇。李秀明在巔峰時期隱退,現在來看未必是一件壞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她放棄了寶貴的影視資源,卻在商業大展身手,見識了另外一種人生風景。
⑷ 曾經被譽為「北影廠三朵金花」,如今她們的生活狀況怎樣
說到」北影廠的三朵金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誰,在上世紀80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劉曉慶、李秀明、張金玲,是最耀眼的女星,被譽為「北影廠三朵金花」,享譽全國。而今30年過去了,如今她們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呢?
先說說張金玲老師,因為她是三朵花中最年長的,生於1951年,張金玲是話劇演員出身,23歲的時候參加了第一部電影,1975年重新拍攝的《渡江偵察記》,演智勇雙全的劉隊長,被廣大觀眾認識,之後,她在《山村新人》、《希望》中,塑造的中國傳統女性,賢淑大方,很受觀眾喜愛,1978年,她演到了大導演謝鐵驪和陳懷愷(陳凱歌的爸爸)導演的歷史大片《大河奔流》,這部電影眾星雲集,值得一提的是,張金玲在這部電影中,和李秀明相遇合作了。1994年,她與丈夫在北影廠門外,辦起了一家公司,專營「大家寶」薯片。2000年,「大家寶」銷售總額超過1億元,暢銷30多個大城市,李秀明和丈夫身家逾億。他們育有一兒一女,後舉家定居加拿大。而今李秀明過著相夫教子的普通家庭主婦生活,再也沒有涉足影壇,將輝煌和驚艷留在了觀眾的記憶里。
⑸ 「北影三枝花」張金玲:巔峰時選擇息影,淪為素人的她過得怎麼樣
人生在世,便是一個不斷尋求的進程,每個人都各有所求。有人尋求功名利祿,有人尋求詩和遠方;有人尋求榮華富貴,有人尋求閑散閑適;有人尋求方位顯赫,有人尋求平淡終身。正是由於這一點,人才各有不同,彼此吸引。
⑹ 八十年代最有名氣的電影演員你知道都有誰嗎
八十年代正是香港影視歌最繁華的年代,特別是在影視方面,國內鮮有演員能與其一較高下。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八十年代最有名的電影演員,看看都有哪些人?其實這些人至今大部分都依然活躍在各種舞台上。(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哦)
香港的八十年代,在影視方面是光芒無限的,除了上述幾位外,還有劉德華、李連傑、梁朝偉、周星馳等都是從八十年代走出來的,直到現在,他們也都還活躍在各類屏幕前。
⑺ 在最紅時隱退的「北影三花」之一的張金玲,如今怎麼樣了
如今說起張金玲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並不是特別的熟悉,尤其是很多00後甚至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張金玲這個名字絕對是如雷貫耳的。
張金玲一直以來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比如說像《渡江偵察記》《從奴隸到將軍》《黃英姑》《大河奔流》等,這些作品都是經典一樣的存在,即便是放到現在,口碑和質量都是非常高的,足足影響了幾代人。
如今的張金玲已經69歲了,而她離開影壇也有30多年,從事書畫創作也20多年了。在做演員的時候他是實力派演員,在從事書畫創作的時候,她同樣也是出類拔萃的一個。
⑻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基本簡介
1981年,標志著中國電影藝術最高成就的電影獎項金雞獎誕生,金雞獎是目前國內唯一包含了主要專業獎項評比的獎項,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主辦。
獲得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是《天雲山傳奇》和《巴山夜雨》。當我們回眺尚未遠去的歷史,到今天才發現它們的同時出現並非偶然。在經歷了多年的困頓和沉寂之後,中國電影開始了全面的復興。《天雲山傳奇》和《巴山夜雨》之所以能震撼影壇和感動中國,是因為它們充滿了那種久違的人道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兩部電影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上海電影製片廠在第一屆金雞獎上竟然獲得了11尊獎杯!這也成為之後再也沒有哪家電影廠能夠超越的輝煌歷史。《天雲山傳奇》和《巴山夜雨》的時代背景都是文化大革命,影片中的人們並沒有被那黑暗的歲月所吞噬.第一屆金雞獎就有兩部影片並列,如果你身處1981年,看到這兩部傑出的電影,你真的難以取捨.
《天雲山傳奇》的導演是大導演謝晉,《巴山夜雨》則是導演過《神女》的大導演吳永剛和曾擔任過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的吳貽弓(後來拍攝《城南舊事》獲得金雞獎最佳導演)。
很多不太考究歷史的娛記或者娛評人老是對並列質疑,其實,並列不是後來才出現的情況,金雞獎的歷史上並列獎項在早期就屢見不鮮。
第一屆金雞獎的最佳男演員遺憾的空缺,而女演員張瑜則是因為兩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而獲得了金雞獎歷史上的首位影後。加上當年她也拿到了百花獎,她也成為中國首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後,實際上,這年張瑜還拿到了文化部的優秀青年演員獎(華表獎的前身),和《文匯》雜志所評選的最佳女演員,1981年,對一個演員來說,毫無疑問是張瑜年!
這一屆的配角獎也授予了《巴山夜雨》的表演集體.這在很多國際電影節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著名橋梁科學家茅以升的外孫女茅為蕙獲獎時才7歲,這個紀錄估計很多年都很難再有人打破.茅為蕙參加拍攝第一部影片《從奴隸到將軍》時年僅4歲,被扮演媽媽的影星張金玲抱在懷里。從4歲到9歲,她共參加了7部電影的拍攝,如《等到滿山紅葉時》《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跟楊在葆、孫道臨等藝術家都有過合作。提到拍《巴山夜雨》,茅為蕙回憶說:「那是1980年,我剛6歲。著名導演吳貽弓在很多地方尋找『小絹子』的扮演者。一次劇組攝影師到一個朋友家玩,見到了我的照片,說我的眼睛很大很有神,就讓我去試鏡,我就這樣走進了劇組。」
不過,在當年比金銘的名氣大很多的這位童星選擇了音樂,14歲就去了美國,現在已經成為一名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