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映寧夏和甘肅地區生活的電影有哪些
近期的,還算質量很好,很有清懷的,推薦幾部李睿珺導演的作品。
李睿珺:1983年出生於甘肅高台,2003年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原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其作品都有著濃厚的家鄉情懷和人文關懷。
講述了講述一名73歲農村老漢「老驢頭」獨自治理祖墳旁邊沙漠的故事。《老驢頭》的故事,其實就是村裡爺爺奶奶們晚年生活的縮影。老驢頭用一生來完成自己作為兒子、父親、爺爺的義務和責任,用一生來證明自己是個勞動者,但是巨變的中國即將把這一勞動者的身份清零。如今,老驢頭面對即將被沙漠所掩埋的祖墳時,面臨再一次失去自己的土地時,他選擇了獨自治理祖墳邊的沙漠,盡自己作為兒子、孫子的義務和責任。這是一部講述一個老人再作為父親和爺爺後又如何做回兒子乃至孫子的故事,也是導演想藉此來告訴每一個人不要忘記我們都是自然的子孫,我們還有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貳』 《有一天》公益電影你會用心看下去嗎
《有一天》是華誼兄弟公司新出品的一部公益電影,由9個單元組成,將於9月10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票價5元,由9個弱勢兒童追夢的故事組成,華誼兄弟公司的12位明星零片酬參加了演出,以及350位電影工作者參與了拍攝製作,以及歷時900天。
雖然是9部微電影,但900多天的拍攝期能證明它的拍攝難度之大。
比如,中間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藏族兒童秋扎的,這是一個過度肥胖並患上失語症的9歲男孩,剛剛上學,孩子過度肥胖的原因應該與兩年前母親突然改嫁到大山的另一邊再不回來有關,秋扎和哥哥與年老的爺爺、奶奶一起過活,雖然他只是8歲,卻有120斤的體重。
一個叫虎子老師的清華大學研究生(漢族)已經在秋扎的家鄉義教了3年,是虎子老師的來到,令這個因過度肥胖而失語並開始不合群的小胖子漸漸融入同學中,但通過鏡頭,我們看到其實對秋扎來說,並亞於肥胖的困難是簡陋的教育條件和貧困的家庭。
秋扎與他的哥哥臉色是藏地最多見的那種「高原紅」,他們上學的小學校破破爛爛,他們空閑時參加的游戲亦是簡簡單單,看著這些,我想像不到這些孩子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也不敢想像。
《有一天》的第8個故事,裡面的女主演是我喜歡的演員詠梅,她素顏出演一個裕固族老牧民的兒媳,在荒涼的戈壁沙漠里,她帶著兒子道爾吉照顧著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影片取於道爾吉的視角,詳細描述了道爾吉與另一個裕固族氈房的孩子朝勒的友誼--但半個月前道爾吉還與朝勒一起看連環畫《哪吒鬧海》,這一周,朝勒全家已搬離,只留下空空的木樁,這讓道爾吉心底極度失望。
道爾吉的父親哪裡去了,電影沒有交待,是出去放牧?還是出去打工?或者……
但這個民族的親情和文化仍然在這個孤獨的3口之家裡堅持著、溫暖著,這時,你再回頭想想詠梅與兒子對長輩的孝順與照顧,一股溫暖便自然而生。
因為本片是9個年輕導演的合作產物,所以,每部微電影的風格亦不盡相同,有故事片,也動畫片,還有記錄片,但總的說來,作為一部公益電影,真實性是它最深刻的生命力,所以,如秋扎的故事、道爾吉的故事相對更為感動我,當然,若從故事性和藝術性上看,《小小電影院》《瘋狂的麵包》《回家的路》《看不見的畫》《獨唱樂團》,以及大咖最多的《太陽會飛》(周迅、斯琴高娃)都是水平相當高的作品,它們表現的都是凡人小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各種身份的弱勢兒童--我本人也是看了這些故事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生活中還有如此多樣的弱勢兒童需要別人的幫助。
『叄』 裕固族奇特的婚俗習慣是什麼,女子出嫁帶的頭面是為了紀念誰,裕固族靠什麼來傳承歷史。
婚俗
裕固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間嚴禁通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辦婚姻及帳房戴頭婚姻。帳房戴頭婚即女子成年時舉行戴頭儀式,在娘家可另豆帳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遺俗。喪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種形式。
裕固族的婚俗頗為奇特,在婚禮儀式上,新郎向新 娘連射三支無鏃箭(不致於傷人),象徵新郎新娘相親 相愛,白頭到老。射罷,新郎把弓箭折斷,扔到門旁, 由老人投進火里燒掉。這個習俗來源一個古老的傳說: 從前,裕固人沒有火,後來有一個英雄取來火種,裕固 人才過上好日子。當時,有一對新婚夫婦,丈夫外出狩 獵,妻子在家不慎將火弄滅。她為向一個三頭妖求火而 必須把血獻給它喝。幾天後,丈夫回來後,而妻子卻因 妖精天天來喝血而變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後,用三箭 射落妖精三個頭,而自己也因受重傷死去了。從此,裕 固族人民為了防止妖精再來,也為了紀念那位驅逐妖魔 的英雄,舉行婚禮時便興起這個儀式。象徵新娘有勇敢 善射的丈夫保護,妖魔鬼怪不敢興風作浪。蘊含著裕固 人戰勝邪惡、追求幸福生活的決心和願望。
裕固族婚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 家,後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禮上,男女雙方都要聘請 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舉行戴頭儀式。當天,女家的 親朋聚集在姑娘家中。來客帶來潔白的哈達,敬獻給女 方的父母,表示對姑娘出嫁的祝賀。傍晚,主人請客人 們在氈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歡 笑聲中,拉開了婚宴的帷幕。
酒過數巡,當啟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 下進入鋪有紅地毯的氈房,舉行戴頭面儀式。戴頭面由 兩位少婦主持。舅舅或歌手們唱起典雅的《戴頭面歌》 :啟明星閃閃發光,心愛的姑娘把頭面戴上/ 送親的馬 隊就要出發/ 把姑娘送到婆家門上。
在悠揚的歌聲中,即將出嫁的姑娘,在兩位少婦的 精心打扮下,改變了發式,戴上喇叭形氈帽,佩戴上胸 飾和背飾,戴上用銀牌、玉石、珊瑚、瑪瑙、海貝等編 製成的頭面。這個儀式意味著姑娘已經結束了天真爛漫 的少女時代,走向新的生活。
紅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飲「上馬酒」。新娘便和一 位伴娘同騎一匹馬或駱駝,告別慈母,在父親、叔叔、 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組成的送親隊伍的簇擁下,一路飲 酒歡歌,向新郎家進發。 男方迎親的隊伍在途中鋪下一條氈毯,氈毯上備有 一隻煮熟的羊、酒和飯。送親隊伍來到時,迎親的人們 向女方客人贈送哈達,表示敬意。然後送親的人們下馬 飲酒吃飯,謂之「打尖」。「打尖」之後,兩路人馬匯 聚一起浩浩盪盪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門時,女方善騎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馳 馬、駱駝向專為新娘設置的小氈房進行沖擊,大有踏平 之勢。男方親友則奮力驅逐。沖擊三輪,再繞小氈房三 圈方休。這是一種象徵性的儀式,其意在考驗男家對新 娘的護衛能力。
接著是舉行向新郎贈送羊小腿儀式:把酥油塗在新 郎額頭上,把羊小腿掛在她的腰帶上。這個儀式的意義 正如《贈羊小腿詞》所表達的「羊小腿上粘著毛,好比 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開」。
按裕固人風俗,在贈羊小腿的同時,要向新娘舉行 射無簇箭的儀式。在《薩娜瑪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對 裕固族新人,進入洞房,共同吃著羊小腿,從此開始了 他們甜蜜的生活。
『肆』 有一天電影完整版迅雷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