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驢得水》里有哪些近代史中的歷史隱喻
孫校長,孫中山。三明小學,三民主義。裴魁山,虛榮、自卑、偽善的知識分子。周鐵男,年輕、沖動、走極端的人。張一曼,追求自由和小資產階級的中產階級。銅匠,無產階級。
驢棚救火,象徵著當時的中國,大家都在救火,卻都不得章法,孫校長喊了一句「大家都別瞎弄了,聽我指揮!」結果火燒的更大了。其實是再說,孫中山當時有心救火,但是能力不足,最終失敗了。
周鐵男所代表的年輕學生,雖然十分堅定的跟著孫校長,但是通過修鈴鐺還跟鈴鐺罵起來,就能看出,這些學生只能咋咋呼呼,喊個口號,連個基本生活技能都沒有,大字不識的銅鐵匠比他動手能力強。
這就是在說,他們革命過程中,發現知識分子、學生、中產階級雖然願意革命,但是並沒有什麼用,卻發現無產階級有著巨大的能量,可無產階級既不懂什麼大道理,也沒有改變自己生活的動力。
於是,張一曼代表的中產階級小資出馬了,想用美好精彩的生活啟發和吸引無產階級來合作,雖然結果是有效的,但卻單純的銅匠走上了一條誤會更深的路。
(1)電影驢得水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擴展閱讀:
電影簡介
《驢得水》是周申、劉露編劇導演的喜劇電影,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主演,於2016年10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 。2017年12月2日第十四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上,電影《驢得水》當選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電影。
電影內容:
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學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醜事即將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⑵ 《驢得水》這部影片到底講了什麼事情
《驢得水》這部電影是我唯一一部看哭了的喜劇,他笑點的地方絕對能讓你笑的是一個神經病,可是他感人的地方也能讓你哭成一個神經病。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偏遠窮困地區的學校,由於那裡環境的惡劣,需要去很偏遠的地方取水,於是校長和其他三個老師就商議養一頭驢來給他們拉水。可是教育部是不會審批一頭驢用於教育事業的,所以他們就將這頭驢編製成了一個人,是在這個小學的一個英語老師,叫驢得水。
本來可以順順利利的瞞天過海,可是有一個外國人他要進行投資,就要來這個小學進行審查。於是校長和老師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慌了神兒,正巧在這個時候,一個銅匠來學校修理東西,於是校長和其他三個老師就對這個土裡土氣,不會說英語的老師進行了裝扮。
來審查的特派員,第一次來的時候,老師和校長們很順利的就邁過去了,可是特派員第二次來就帶來了一個外國人需要更嚴格的考核。於是,這里的校長為了自己所謂的學校事業,為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發展,我想出了一個比較損人的辦法,就說這個驢得水老師已經去世,來糊弄這個老外。
對於這樣的行為,三個老師彰顯出了不同的性格,有的一開始反駁這個事情,可是最後在槍口下也不得不屈服。有的老師為了自己的利益順水推舟,有的老師因為一些個人原因,最後遭受侮辱無奈選擇自殺。
雖然故事的主線很簡單,但是每一個細節都演出了人物不同的神情,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來刻畫他們的性格品質。其實《驢得水》原來是開心麻花的一個話劇,被拍成電影之後也受到了很大的反響,如果大家沒有一遍看明白的話,建議大家看第二遍、第三遍必然能夠領悟其中的人生道理。
⑶ 電影《驢得水》有哪些隱藏的小細節
1、電影中周鐵男扮演者劉帥良獻出了大銀幕初吻。
2、王堃有一場從九米高崖上滑落的戲,拍的時候沒吊威亞,但戲份被忍痛剪掉了。
3、張一曼劇中有句金句「我要睡服你」,這句話是來源於生活,是導演一位朋友的口頭禪。
4、拍攝地點
按照《驢得水》劇本的要求,外景地應該是一個乾旱少雨且海拔比較高的地方,為此劇組先後去過甘肅、青海等地。薩琪日介紹道,他的老家在內蒙古或許可以。
在薩琪日的建議下,2014年冬,劇組沿著內蒙古清水河地區尋找拍攝地。在當地一位朋友的推薦下,來到毗鄰清水河的朔州市平魯區高石庄鄉大河堡村,這里的長城、古堡以及城牆腳下的窯洞,無不散發著濃烈的歷史滄桑感,於是當場就確定了在此地拍攝。
(3)電影驢得水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學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醜事即將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⑷ 驢得水中的一曼在城裡幹了什麼事
電影《驢得水》中的一曼在城裡是做小姐的。
在城裡混不下去的張一曼,不願忍受周圍人異樣的目光,跟隨孫校長來到三民小學。但是來到這里後,張一曼很快跟裴魁山勾搭到了一起。
這是一曼塵封的歷史,從不提及,在城裡是她最大的污點,從她拒絕裴老師的愛情可以看出她的不甘與豁達,她可愛而單純,她所做的都是為了別人,為校長的夢想,為了銅匠的幸福,為了裴老師的前途,然而她收獲的卻是背叛、放棄與扼殺!她是美麗的,即使被破壞依然美的不可方物!
張一曼人物簡評:
張一曼通過在男人間流轉既表達了自己對傳統世俗的反抗,又證明了自己的魅力,但是她渴望的愛情卻是男人給與不了的。
「我真的就想活的自在點,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沒人管我的地方,你就別管我了行嗎?」
當裴魁山跟張一曼告白時,張一曼說了這么一句話。告訴我們她以前過得很不自在,想要遠離那些人。
如果僅僅是因為叛逆想逃離父母身邊,根本不需要做到如此地步。甚至成了「過街老鼠」,要靠孫校長來解救,也就是帶到了沒人認識她的地方。
相比於周鐵男的「弱」,孫校長的「愚」,張一曼的「私」在電影中表達的更加隱晦,但是細琢磨起來,卻又有些細思極恐。
⑸ 驢得水影評深度解析
《驢得水》講述的其實就是一個「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故事。
《驢得水》由舞台劇改編而成,其中很多成分還是擺脫不了戲劇的影子,但正因為其脫胎於一部成熟的戲劇作品,其戲劇沖突以及人物設計都十分巧妙。
在電影的一開始用空鏡介紹環境是電影的慣用手法,第一場的戲的開始就拋出了已經困擾這個小學很多年的問題,錢永遠是人類社會爭執的焦點,生活進行下去離不開的就是錢,學校繼續開下去離不開的也只有錢,因為謊報他們不得不用另一個謊言來填補這個謊言,無休止的填補漏洞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而無論那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一連串的爆炸。
關於人物的設置,編劇用各種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來造成各種發自人物的內心沖突,一曼不羈吸引了裴魁山,裴魁山愛錢一直沒選擇離開,校長只想守住學校不管他人生死,周鐵男看到死神選擇了放棄抵抗。高貴的人一旦低下頭顱,那麼他會比卑賤的人更加卑賤。
周鐵男性格中的大男子主義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像極了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們,他維護所有人,特別是校長和一曼,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對孫佳更是關懷備至,他像是替所有人擋槍子的盾牌。
但是,他的摧毀只有一瞬間——子彈擦著耳朵過去的那一下,再醒過來的周鐵男興奮而又可笑的成為了特派員的一隻忠犬,他對生命的渴望在那一刻超越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的東西都在失去的那一刻才能體會,所以他選擇了珍惜生命,在一曼差點被強奸的時候繼續啃著黃瓜,勸說佳佳和銅匠假結婚。
周鐵男在劇中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轉變,在沖突的爆發中適時的增加了重量,而人物的轉變是外界所給的力量刺激而成,由在人物內心進行合理的轉化。如果周鐵男不是一個那麼逞強的人那麼也不會在最後那麼落魄。校長最可悲與可笑的一點是,是他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為了一個農村教育實驗,他縱容著一曼與銅匠,縱容著裴魁山和周鐵男,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和事佬。
一曼作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一個人踏上生命的歸途,她不羈而又放縱,像最絢爛的花開放著,年輕的女人生命中總歸是有一份躁動,她只是說了出來,做了出來。對銅匠,她喜歡,對裴魁山她也喜歡,沒有三從四德的山村讓人最開心的不過是過著知足的生活,縫補衣服,教教學生,她不考慮未來,也不考慮其他人。
銅匠更好像是一個得到點化的潘多拉盒子,他從一個無知的人無害的生靈而變成最恐怖的噩夢,他的出現拯救學校於水火又毀滅了所有人的前途,但他是一個單純的人,追求幸福,知識,也追求愛情,他洗干凈比劇中所有人都干凈,因為他只是臟,而不是惡,只是他也完成了轉變,從追求變成了慾望的人。
劇中的人物設計十分出彩,人物不能簡單的用好與壞來區分,在劇中每一個人都是活著的,在《驢得水》中每一個人都沒有得到好的歸宿,因為,謊言把這個世界變得奇幻,不管是劇中人,還是觀眾,生活中都不可能沒有謊言,但是謊言的彌補最後很可能會超出掌控,就像孫佳所說的:過去的如果就這么過去了,以後只會更糟。
⑹ 電影《驢得水》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從頭到尾,四個老師一共開了三次會,但每一次都有不同,這種不同與外部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第一次四人會議,是在特派員到來之前,這時候的四個人還沒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個個滿懷教育理想,同心協力要把教育做好。第二次四人會議,是在特派員走了之後,這時候的四人明顯出現了利益之爭,裴魁山對張一曼的因愛生恨,導致了他的自私和為了個人利益對群體利益的背叛,四人不再心齊。第三次四人會議,是在美國人和特派員都走了以後,這時候一切風平浪靜,所有的不堪和不和都過去了,為了共同的利益,幾個人的心再次聚攏,但卻少了張一曼,她在被眾人閹割了自由意志後選擇了自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