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始發站講的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始發站講的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7-04 06:17:28

A. 《釜山行》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釜山行》是Red Peter Film出品的一部災難片。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馬東錫、鄭有美、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主演。 該片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的故事。


同車廂還有快要當爸爸,帶著懷孕妻子盛京(鄭有美飾)去釜山的摔跤手尚華(馬東錫飾),高校棒球選手英國(崔宇植飾)和拉拉隊隊長真熙(安昭熙飾)。當列車開行秀安看到的奇怪的一幕,但是沒人相信她的話,同時間一位行動怪異的人竟毫無被人察覺地登上了列車。

B. 電影《前目的地》講述的是什麼意思

超簡單的,兄弟,這都是經典問題綜合的意思,不過都是我認為,哈哈。

意思一:探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讓觀眾思考因果邏輯題。比如主人公不愛上自己就不會生出自己,那麼自己在時間長河裡就不存在了。

意思二:探討穿越到過去做一件事會不會影響歷史。當然這里指形不形成時間因果循環對歷史的影響。

意思三:假設時間是一個物質,探討時間是射線,直線,閉合曲線,圓,橢球等形狀,因為直線和射線形狀的「時間」是不會循環的。

意思四:探討是否存在平行宇宙,存在平行宇宙的話,一件事做與不做會導致兩個平行宇宙,那某種意義上說怎樣都不會影響歷史。

意思五到無限大:探討物質本源,宇宙悖論,宇宙維度,哎,,,諸如此類,哈哈哈哈,難怪科學家大多英年早逝,況且我只是不起眼的一粒沙,我也是夠了,能瞎想出那麼多東西,還有更奇葩的,就是,如果時間是循環的,那我們每個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是永生呢?如果平行宇宙存在,那人們出現的第六感與自己總覺得在做的事以前做過等問題都可以解釋了呢?哈哈,我還是去睡覺吧,傷腦筋。

C. 在哈利波特中 九又四分之三是什麼意思

在哈利波特中,九又四分之三是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一個站台。存在於英國國王十字車站的第九站台和第十站台中的三個柱子。

在普通人眼中,這個站台僅僅是倫敦火車站第九和第十站台之間的一堵牆,只有真正的魔法師向牆沖過去就會穿越,到達九又四分之三車站,然後坐上5972火車,開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到魔法學校的列車是從國王十字車站開出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從這里乘車去公司或學校。而在另一個世界裡也有列車通行,並且和人類世界的列車並駕齊驅。

這趟列車出發的站台位於9號和10號站台之間,也就是人們無法看到的"九又四分之三"號站台。

(3)電影始發站講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構想來源是位於英國倫敦的國王十字車站,國王十字站的站台的標志有時候會因遊客和哈迷停下來拍照或是嘗試推行李車穿牆而導致擁擠。

國王十字站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故事書的標志之一。這個車站是霍格沃茨特快列車的始發站。此列車使用秘密的站台,進入這個站台需穿過9號站台和10號站台之間的分隔磚牆。

在哈利·波特的電影拍攝過程中,車站的場景是在主車站的4號和5號站台拍攝的,劇組把站台號碼改成了9和10。電影哈利·波特與密室使用了聖潘可拉斯站的外景,因為劇組認為它的哥德式外觀比真正的國王十字車站的外觀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D. 電影《釜山行》想要表達什麼

是堅信在一個崩壞的、末日來臨前的恐怖環境當中,人之所以為人,是出於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類人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於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它們共同組成人類本身的豐富面貌。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金秀安、金義城、馬東錫、崔宇植等主演的災難片,影片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傾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



(4)電影始發站講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石宇

證券基金經紀人,工作忙碌,與妻分居並且無暇顧及女兒的單親爸爸;當知道女兒執意要前往釜山看望媽媽時,石宇還盤算著需要乘坐清晨開出的KTX列車,方好趕及午間回到首爾,是個著眼於生存為第一優先的小人物。

盛京

尚華妻子,快要臨盆的懷孕婦人,與丈夫一起乘坐列車到釜山,處事寬容並富有正義感,樂於分享,與小秀安一起在這起災難中散發出人性光輝。

秀安

石宇女兒,與父親疏離,計劃獨自到釜山看望媽媽。心靈純凈,充滿童真,尊老護弱,道德觀念清晰。看到懷孕姨姨時表現關愛,聽到大人奚落流浪漢時勇而發言,也為車上老姐妹們讓座,對人間一切懷抱希望。


E. 千與千尋里六號車站的含義還有影片的含義

影片中,湯婆婆能奪去人的名字,藉此來控制人,」名字」就象徵了」自我」。白龍和千尋均被湯婆婆奪去了名字,但是他們靠著互相的提醒而找回自己的名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情節。要知道,導演寫的是人和河流的一段愛情故事,初時感覺上有點不明就裡,可是想深一層,它並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它寫的是人與河流的關系,引申至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本來是很親密的,可是這種親密的關系隨著人為的因素而遭到破壞,而就故事情節看來,似乎導演覺得人要找回"自我"還是要靠大自然的幫助。例如千尋靠白龍而記著自己的名字;而河神給千尋的那顆丸就幫助所有角色找回自我;河神正正象徵了大自然界,它受到了人類的污染,只有河神被洗滌干凈後才能再發揮它的神力,這一段是很明顯的寫了導演對大自然和人類的關系的看法。在這個題材上導演表達了他很有趣的想法,在他看來,人與大自然應該是互動的關系,平衡的關系,就像千尋與白龍,反對人類對大自然一直以來主宰式的看待。

與大自然對立的,導演寫了文明的一面--------浴場。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場所,雖然是一個享樂的地方,然而其實它本身並沒有好與壞的分別,可是,導演卻說無面人入了浴場後就學壞了,原因何在呢?導演以一個浴場來代表一個享樂和文明的地方是很巧妙的,因為浴場本來有」清洗」的意思,本來是一個洗去所有污穢的地方,然而它在故事裡卻是一個讓人迷失自己的地方。

故事一開始就說了,要在浴場工作就要先被奪去名字,所以在浴場工作的都是迷失了自我的。在那裡的人基本上差不多是一個模樣的,為錢而工作。千尋靠著記著自己的名字,沖出了那裡,依靠的不只是勇氣,還有是最寶貴的純真(對金錢無動於衷)。千尋的父母被變作豬,導演要說的似乎就是以豬這種無意識自我的動物來代表失去自我的人類,他們連自己變作了豬也不自覺(如電影中所說的)。

另外,嘔吐在電影里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象徵意義,在電影經常出現(河神/無面人/白龍)。嘔吐的意義大抵就是對自我的一種洗滌方法,劇中幾個人均是通過嘔吐來尋回自我,河神靠著千尋的純真,嘔吐了所有人類帶來的污染,而回復本來面目,無面人嘔吐了使它回復原始面貌,白龍也是靠著嘔吐活過命來。人的佔有欲往往讓人越吞越多,就像無面人,越來越膨脹的同時,就會越想吞噬,甚至吞噬大自然,只有通過嘔吐,嘔出我們想佔有的東西,我們才能看清自己,找回自我。

最後,想說的是無面人這個角色,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象徵了空虛與寂寞,而它是最原始的,本來就存在,並無好與壞之分。當無面人看見千尋時,是那一種純真吸引了他,這也是一種原始的需求,但在這種需求的同時,一種想與他人建立關系的慾望,漸漸演變成一種佔有欲,並且想通過金錢來建立關系,金錢似乎使無面人不再孤單一人,然而通過吞噬他人,膨脹的不單是他的身體,還有是他的空虛與寂寞。到最後,無面人最渴求的仍然是千尋的純真,一種不能通過金錢來建立的關系。對於無面人,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未進入浴場之前,是不會說話的,進入浴場膨脹之後就開始會說話,但當他回復本來面貌後卻又失去了語言。

所以,宮崎駿想表達的大抵就是大自然與文明社會的對立,人在文明社會中的迷失,只有通過重新反省與大自然的關系來找回自我。

千與千尋的女主角, 現代家庭長大下的十歲少女.
在普通家庭成長, 得到雙親悉心愛護的獨女.
故事開始雖講述搬新居時的情況,
但對千尋來說, 卻是要入新學校認識新朋友感覺到煩厭.

輾轉間來到不思議之町, 千尋欲制止被物引誘, 對何事都有貪欲的雙親.
跟兩親相反的, 她沒有好奇心, 是不肯從自己的世界向前踏一步的那類人.
雙親中了計變了豬, 千尋沒辦法不一個人生活了.

她被不思議之町的支配人湯婆婆奪了名字, 自己逐漸變成不屬於自己, 她害怕.
她變成了 "千"在這個環境中打工.
不做事就會變成豬, 是這個世界規矩.
千尋很努力的工作, 這是她出生10年間第一次做的事.

宮崎駿作品以往的主人公都是天真, 開朗, 樂觀, 兼且擁有好好的能力.
今次變成甚麼也做不到的千尋, 一個受保護下成長的現代小童.
究竟她可否返回以往的世界呢.

現代日本人取回自己 "生存的力量"

宮崎駿版愛麗斯夢遊仙境舞台中出現的各種人物,
有象徵現代日本的寓意.

浴場支配人湯婆婆作為一個對錢非常著緊的經營者,
但放任兒子, 坊,的失格母親.
浴場顧客KAONASI(中譯:無面人)除了大灑金錢之外就沒有辦法
令別人注意, 性格跟小孩同樣的人.
其他像阿玲及青蛙男都是拜金者,
幫助千尋的HAKU(中譯:白)溫柔與冷酷雙重性格的少年.

千尋被奪去自己的名字, 感到喪失自我的恐布, 就好像當代大人們感到的不安感.
之後千尋冒險所認識的人物, 讓以千尋角度觀賞電影的觀眾也體驗一下吧.
讓千尋呼喚沈睡了很久的 "生存的力量" .
她開始發掘潛在著自己裡面的 "生存的力量", 她認識到現在正在 "尋回自我".

但是, 故事中千尋雖然在尋找自我, 但這不代表他成長了.
只是她感覺到自己自身湧出來的力量罷了.
與千尋同樣, 我們這些沒有了自信的日本人再一次尋回自己應有的 "生存的力量".
這是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的其中一個重要契機, 這是宮崎先生的一言.

取回"生存的力量"的千尋又怎樣呢.
劇情後半她變了整套戲的女主角, 救了河神,
另外唯一一個人用真心對待無面人, 最後她引導了無面人解放自我.
千尋面對救過自己但面臨頻死狀態的阿白時, 也不顧自己的危險,
毅然向拯救阿白唯一的方法挑戰.
對千尋來說, 她是出生以來第一次 "為了他人而做過甚麼甚麼事".
在10年的人生中, 她只是從親人 "供給" 之下長大,
她第一次為了他人而做 "供給者" 的角色.

這樣拚命的去做不問回報的事,
千尋確實感覺到原來她一直不知道自己的 "生存的力量".
衣食住無憂, 現代典型少女的千尋, 在影片始段時苦悶沒表情的樣子,
正好反影了她才10歲, 就已經失去了自我.

這次不思議之町的冒險, 學識了出生至未做過的 "供給者角色",
得到了生存實實在在的感覺.
這種感覺正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我們一早拋諸腦後的感覺吧.

這套戲的發展, 千尋感覺到"生存原來是不可思議",
這就是她今次旅程的終點.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無面人"

無面人一直想跟千尋做朋友, 卻因為受人拒絕, 因而發怒做出一連串暴力行為,
到最後跟千尋說我好寂寞我好寂寞時, 還一直追著千尋, 終於在最後得到救濟.
無面人是不懂與他人構通的人, 利用金錢支配別人, 被意中人拒絕就做出
瘋狂行為, 愛情這方面除了死纏難打就不懂做其他事的人.
宮崎駿主張「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無面人"」,
喜歡了人就死纏難打, 按耐不往的寂寞感, 隨便發泄憂郁的情緒,
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本質.
無面人是我們現代日本人擁有的性質的一個結晶.

手提電話, 上網, 人與人的距離好像在縮短.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自己與其他人的構通雖然變得便利, 也同時變得復雜.
無面人本身, 是宮崎駿對現代人構通考察的一個警鍾 至於6號車站,我想不出有什麼含義,倒是沼底站和單行的列車,鍋爐爺爺說沒有回來的列車了,而千尋回答「我和朋友走回來」更讓人動容。

F. 電影《奪冠》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什麼

你好,電影《奪冠》講述了我們女排在賽場上怎麼獲得冠軍的故事,細思極恐的的細節也有發生在她們身上,為了奪冠可謂是拼盡全力是不為過的。

女排訓練

在去年中國女排奪得了9連勝之後,中國女排得到了很多媒體和觀眾的關注,這是我們體育的榮耀。電影拍攝用130多分鍾還原了30年的歷程,這是完成了中國女排新老隊員的過度和使命交接。告訴我們團結協作,永不言敗,頑強拼搏的精神的延續和發揚。相信這種精神一樣可以鼓舞我們的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這次通過很多細思極恐的誇張手法,來說明中國女排的不容易,但是她們從來不讓我們失望。

G. 電影十加十 演的是什麼意思 看的莫名其妙 尤其是到站停車那個 後面的就沒往下看了

<<十加十>>是20個沒有相互聯系的短片組成的一部電影,分別展現了台灣這幾十年的發展史.我覺得還不錯,最喜歡其中的<<無國籍公民>>,安岱好可憐.

你所說的<<到站停車>>,主要是講一個男子被人追殺,想要逃上公車,可是公車司機不讓他上車.後面的人開槍了,沒有打中男子,卻打中了坐在公車上的一名孕婦.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由金馬影展發起之《10+10》電影聯合創作計畫,號召台灣電影人大團結,共匯聚二十位台灣電影導演,每人分別拍攝五分鍾短片,以「台灣特有」為中心題旨,但不限形式與劇本內容,完全授權給每一位導演自由發揮、想像與創作。《10+10》意謂這二十位導演將拍攝出片長一百分鍾的電影,影展也期待這聚合一氣的影響力,激發出遠超過影片本身的龐大能量!


這二十部「台灣特有」的短片,類型有溫馨、有純愛、有驚悚、有紀錄、有荒謬、有黑色喜劇、有社會寫實亦有魔幻想像,有舊日重現亦有當代現況,議題包涵了城鄉差距、時代變遷、自我嘲諷、校園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懷、媒體力量、歷史回顧等等,全面觀照了台灣社會過去這百年來的變遷,也從中掏洗出歷史洪流里不可或忘的記憶與情感。金馬影展期待《10+10》不僅只是一部電影,在值此百年之際,匯聚這些優秀導演們的創作能量,透過影展向國際發聲,讓台灣的文化與創意軟實力更被全世界看見。

H. 韓國電影刑事故事開始講的什麼意思一個老頭跟個女的挺詭異的

那隻是市井中一個講故事老人口裡的故事,好像是個女妖要誘惑男人來吃什麼的。看到開頭,大家還以為那是個恐怖電影,其實過了這個橋段,後面是一個捕快和殺手之間註定被隔絕的愛情。

不知名的殺手,身手奇好,受著養父的恩情,不得不做一系列違心的事,但本身厭惡著自己的身份和所作所為。其實他的本性,就像一個善良而好奇頑皮的大孩子。
在捕快和殺手的貓捉老鼠的游戲中,情愫暗生。
最後,「義」的良知讓他背叛了養父,將宋大臣的舞弊賬本交給了女捕快。而在國家派出的巡捕大量圍捕宋大臣的宅邸時,作為一個武士的「忠」,使他選擇了和宋大臣並肩戰斗到死。
這是在強大的黑幕壓抑下,成就的一出唯美的悲劇。
電影表現很細膩,需要用心去看。

I. 電影在路上講了什麼

在路上這部電影,改編自傑克凱魯亞克的同名原著小說,由沃爾特塞羅斯執導,克里斯汀斯圖爾克、傑克凱魯亞克、薩姆萊利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整部劇長達137分鍾。講述了在父親過世沒多久,身為一個非常有抱負的紐約作家,薩爾·帕拉代斯遇到了年齡相仿的迪安·莫里亞蒂雖然他曾坐過牢,卻無法減損他那帶有著全然的破壞性的魅力,然後迪安·莫里亞蒂是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坐過監牢的自學詩人。是一個充滿精力,不惜用一切感官體驗生命的人。他沒有錢,卻不為此擔憂,他也不衷於名利,他追求的是自由。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垮掉的一代』之前的事。它描述了兩個年輕人的政治和社會覺醒,他們發現了新的、陌生的人性地理。幾位年輕人開車橫越美國,一路肆意妄為,和毒品與性打交道。但在這沉淪放盪的日子過後,他們開始篤信禪宗,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個方向。有些人五官精緻,湊起來卻是一張平淡而缺乏魅力的臉,《在路上》就是這樣。一部由極好的劇本、極好的導演、極好的演員組成的影片,任何一方面挑出來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雖然最後整合在一起卻並不出彩。可是令人深思,人生是遠行,思慮是行囊

J. 《投名狀》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看了沒看懂!

《投名狀》電影賞析:

《投名狀》運用了極度寫實的風格,正面營造了一個悲慘絕望的世界,將戰亂年代的流離失所,貧窮,骯臟,飢餓,暴力,一呈現於大銀幕,影像中浸滿血與土的味道,讓人不會有絲毫的神往。

序幕即是一場屠戮,逆光下塵土飛揚,兩軍兵勇野獸般地殘殺與被殺,正片伊始,主人公龐青雲從這一片死人堆中爬出,跟隨著行屍走肉的步伐,帶出了艱難苟活的底層黎民,窮困飢餓之下催生的亡命之徒。

「方圓百里已無糧,餓都餓死了,管他誰的糧。」金城武扮演的姜午陽在山村土匪劫軍糧時的這句獨白,令人印象極深,這就是赤裸裸的生存世界觀。亂世之下,社會文明失序,人露出動物性的一面,逐漸回歸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匪徒偷襲劫走太平軍的糧草,清兵又徑直擺端著火槍進村,盡數掠走,食物鏈環環相食。

土匪的老家,底層的山村,依靠暴力也無法擺脫窮與餓的苦難,在落草軍官龐青雲的建議下,匪首趙二虎與姜午陽率部下山,投靠清軍。《投名狀》是在一個冷兵器主導,又有槍炮出現的年代,展現出了戰爭的滲人。既有子彈爆頭穿臉,大炮將人轟碎,也有刀刃削肉斷肢,骨骼斷裂的聲音尖銳清晰。放下以往在武俠片中的飄逸風格,改為地板流的搏殺,出手沒有多餘的招式,只為殺傷取命。

盡管全片實質上只有攻打舒城一場展開描述的戰爭戲,以寡勝多的方案設計估計也能讓軍迷挑出很多不現實之處,李連傑也有一刀砍斷十幾個條人腿這樣偶爾的無雙。但《投名狀》仍生猛展現了戰爭的慘烈可怕,絕不是那種告訴你打仗很爽的態度。

而後來的蘇州圍城戰,又回到了飢餓的問題上,死城圍困,雙方糧草殆盡,城外的清軍要活活餓死,城裡的太平軍和百姓耗下去就要人吃人。開城之後,因為糧食的有限,又爆發了更為突破人道的射殺四千降兵事件,坑道中填滿掩埋的屍體,觸目驚心。

《投名狀》劇情簡介:

1870年秋,大哥龐青雲(李連傑 飾演)在城牆頂俯瞰自己的就職典禮舞台;胸懷壯志的他,如果沒有走上這條不歸路,極可能是推翻腐敗清庭的新中國革命者之一,可惜兩個強盜和一個女人改變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也導致他最後的毀滅。這兩個強盜是曾跟他矢誓生死與共的結拜兄弟:二哥趙二虎(劉德華 飾演)和三弟姜午陽(金城武 飾演),而那個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蓮生(徐靜蕾 飾演)。

趙二虎在亂世中淪為強盜,帶著幾百人到處劫掠,他為人盜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所以深得眾心。趙二虎一生人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蓮生,一個是十三歲便跟他做強盜的三弟姜午陽。在打劫太平軍糧車的一役中,大哥龐青雲這個陌生人為替姜午陽擋箭而受了傷,姜午陽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姜午陽對龐青雲的崇拜竟超過他對趙二虎的崇拜。

在趙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軍洗劫,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後,姜午陽極力主張他們三人結拜為兄弟,由大哥龐青雲帶領他們投效清廷,趙二虎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絕境,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將首領地位拱手讓給龐青雲。

為實現天下沒有戰爭的太平盛世理想,龐青雲藉助以趙二虎、姜午陽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暫時為清廷效力,原來是要藉助攻打太平天國結集軍力;但是隨著他大權在握,龐青雲變得越來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礙。

他不惜和趙二虎決裂,屠殺被趙二虎勸降的太平軍降兵,只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姜午陽的狂熱性格,說服他站向自己那一邊。本來,龐青雲距離成功已僅有一步之遙,但他的作為傷透了對他崇拜不已的姜午陽。就在他設毒計暗害了二虎後的就職大典上,就在權勢如日中天的最輝煌時刻,龐青雲竟橫死於刺客之手。

(10)電影始發站講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投名狀》是由陳可辛執導,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動作片,於2007年12月在中國內地上映。講述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這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怨糾葛。2008年,該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等獎項,李連傑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投名狀》的歷史背景,屬於是一個平行的晚清,有太平天國運動,沒有李鴻章、曾國藩等人。電影改編自晚清四大奇案的刺馬案,1973年張徹曾經拍過《刺馬》,但相比這部復仇片,陳可辛在《投名狀》里顯然傾注了更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