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推拿中哪些人正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推拿中哪些人正常

發布時間: 2022-07-02 15:21:50

⑴ 求電影 《推拿》影評,主題和人物形象

眼雖盲 愛無盲
文/夢里詩書

盲人世界是怎樣的?那並不是常人閉眼三秒的感觸,他們之間的愛情生活也不會如同眼盲般的無所適從,電影《推拿》沒有站在一個常人憐憫的高度,而是真正走入了那無光世界,透過一段盲人按摩中心技師間愛的群像,呈以了那情感的真摯。

電影伊始,以有聲形式的開場字幕《推拿》便真正立足於了盲人,同時也第一時間拉近了觀眾對盲人世界看似的生疏,開篇小馬幼年失明絕望的自殘,則讓人感同身受那陷於黑暗的失明之痛,在這絕望後電影所聚焦的是盲人的希望,他們依靠盲校學習盲文和敏銳的感官逐漸搭建起了與這個普世的橋梁,而盲人按摩中心的技師工作就是一個他們接觸世界的窗口,他們同樣有著七情六慾,熱愛跳舞喜弄詩歌的沙老闆,善打快板留戀發廊妹的張一光,為人老道出事精明的王大夫,只是這種情愫有別於常人美醜的斷別,僅有心的溝通使他們更渴望愛和被愛,無明的盲愛在電影里中將愛回歸了最純粹的形態。

作為群像電影,其並沒有著絕對的主線與主角,每個角色都有著屬於自已的故事,如何塑造劇情張力,使支線多而不亂讓觀眾能得以那個陌生世界的共鳴和感悟,對於導演婁燁來說無疑是一場挑戰,而他將愛為點契合的巧用,王大夫對小孔的忍愛,小馬對王大夫女友小孔因女人氣味被喚醒渴望的歧愛,最美技師都紅對小馬的單愛,按摩中心沙老闆因聽人皆說都紅美貌對其的痴愛,每條支線並不獨立存在而是被愛所互聯,電影如同一張拼圖,被其嚴絲合縫的拼為一體,所拼起的就是那讓人陌生不同尋常盲人間的愛無盲。

《推拿》中小馬這個人物無疑如投入湖中的石子,繼而漣漪層層,他年輕,電影以他絕望後的新生為引展開,也是他串起了電影諸多的繁瑣,他對長相平庸小孔的渴求,對出水芙蓉般都紅愛的決絕,電影因盲將常人眼中所謂最重要的眼緣排除在外,而他被同事張一光強帶入發廊里的扭捏,到與發廊女小蠻間真愛的萌發,都並非源於樣貌,電影更沒有因這是與發廊女的愛情刻意抹黑什麼,而就是一種愛的質朴,小馬模稜兩可的復明態亦也是電影最具看點的一段,陰暗模糊的鏡頭給人的卻是一種對愛絕然的頓悟,電影始於小馬也終於小馬,那大隱於市的小馬推拿便是情感宣洩的歸處。

結尾處推拿中心因城市發展關閉了,成為了時代的記憶,大家各奔東西,但他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仍還在繼續著,這就是生活的本態,即使對於大多數常人來說面對生活也都會有著自已的苦楚,更何況盲人這個弱勢的特殊群體,但《推拿》所一展的就是那有風有雨有陽光的日子,是那風雨不起日照當空時盲人世界眼雖盲,愛無盲的暖流。

⑵ 如何理解電影《推拿》中小馬這一角色

理解電影《推拿》中小馬這一角色如下:

推拿這部電影最亮眼的角色就是黃軒的小馬。這里的小馬,象徵的大概是人之本心,對光明的嚮往,對異性的懵懂,對快樂的追尋。而小馬由於對生命灰暗的絕望,選擇自殺,用碎碗片割破動脈的一系列鏡頭令人窒息,也象徵了追尋過程中的另一面,令人深思。

簡介:

該片於2014年2月11日在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且在該電影節上入圍主競賽單元金熊獎並獲得最佳藝術貢獻(攝影)銀熊獎。

2014年至2015年,《推拿》獲得電影金馬獎、亞洲電影大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上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獎項。

⑶ 最近看電視劇《推拿》盲人分等級B1B2B3是怎麼回事

這是根據盲人視力殘疾的程度來的,B1屬於全盲,沒有視力和光感;B2屬於弱視,B3屬於盲人里最好的,能看清楚漢字之類。盲人是指視覺有障礙的人,視障人士主要分為兩類,分為全盲和半盲。全盲即,對光失去反應。二為弱視,盲人的活動會因視覺障礙受到限制。

在香港而言,一般在書面上都會使用較為尊重的說法,稱之為視障人士或失明人士。相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視覺無礙的人則叫做明眼人、開眼人、健視人。盲人就是視神經或眼睛患有疾病或受到意外傷害而導致雙目失明或單目失明的人,有先天盲人與後天盲人之分;盲人也有「看」的功能。

盲人的夢

先天失明的人,本來就不存在對視覺的認識,平時他們就沒有視覺的概念。所以在夢境中,也是沒有視覺信息的,只有別的感知信息。 另外,後天失明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視覺認知事物能力的下降,夢境中視覺信息會越來越少,直至和先天失明者一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盲人

⑷ 推拿 電影影評,小馬是真的看見了嗎

汪金衛 2014-11-21 10:38:45
畢飛宇小說《推拿》講述的是盲人按摩中心男女推拿技師的故事。由於敘事對象的特殊性,被讀者普遍認為難以改編成電影作品。婁燁在讀過這部小說後很喜歡,於是有了電影《推拿》。

編劇馬英力女士對原著進行了刪減與改編,成果讓畢飛宇和婁燁都覺得她「把那麼厚的書變成這么薄,卻沒有丟失什麼」。《推拿》是一出盲人按摩院的群戲,小說的敘事主角是王大夫。但在電影里,另一名年輕推拿師小馬成為遊走於按摩院內外和故事之中的線索人物。成為無形中的「隱形男一號」。此外電影也對一些人物的往事片段做了刪減。這樣的改動基本保留了所有的人物形象,又使得成片不過於冗長。

在電影片頭,演職人員信息的出現方式非常獨特。讓觀眾先是驚愕,緊接著就明白了導演的良苦用心。這前所未見的出片頭方式是在提醒觀眾:這是一部以盲人為主要角色的電影。
在其他以盲人為主角的電影作品裡,往往充滿積極向上的勵志色彩:盲人努力融入社會,盲人和健全人之間互相幫助,其樂融融,充滿著美好溫暖而虛幻的和諧。然而,這種和諧在電影《推拿》里不復存在。不僅盲人與健全人之間的關系十分尷尬,連盲人之間的關系,都充滿慾望與利益的味道。盲人雖然看不見,卻能聞到鮮血與情慾的氣味。在小小的盲人按摩院里,各盲人推拿師的關系錯綜復雜,情慾縱橫。
電影里說,盲人對健全人的態度就像健全人對神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在片中的配角里,「健全人」的形象有三種:盲人按摩院的服務員、王大夫的父母弟弟及債主、街頭按摩房的性工作者。
盲人推拿師與接頭按摩房的性工作者,都是社會底層弱勢群體,他們的工作都要「上鍾」,都要服務比自己高很多層次的人士。電影中,這兩個群體之間通過某位角色,有著密切的交集,展現出片中難得的溫情。盲人按摩院服務員雖然是小角色,但卻也是按摩院接待客人的重要職位。她們不僅有心計,還能看見東西,對於蠅頭小利也要斤斤計較。她們之間的矛盾,給按摩院帶來了尷尬的氣氛。王大夫的父母和弟弟雖是他的家人,但他們膽小怕事的懦弱給王大夫增添了很多負擔。而面對咄咄逼人的債主,王大夫更是走上了極端的道路。可以看到,電影對盲人和健全人關系的處理上深刻獨到,不落窠臼,頗為難得。

有的導演一生拍很多種電影,有的導演一生卻只拍一部電影。婁燁即屬於後者。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愛情故事。甚至讓人難以想像婁燁如果不拍愛情片會是什麼樣子。一直以來,婁燁也都在電影拍攝中貫徹著自己獨特的手法:手持攝影,不設計固定走位。攝像,錄音和燈光都跟著演員走。給演員最大的發揮空間。演員的行為都非常自然,毫無拘束做作感。電影主要演員為了演好角色,去盲校和盲人體驗盲人生活,貼上讓視力模糊的隱形眼鏡。讓自己習慣看不見東西。尤其是已和婁燁合作了三部電影的秦昊,奉獻了精彩的表演。而梅婷的表演也給人相當大的驚喜。另外,有很多角色由非職業演員,真正的盲人扮演。為此主創人員克服了拍攝困難。使得片中盲人的形象真實可信。在國產電影市場追名逐利毫無節操的今天,以婁燁,賈樟柯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的這種堅持自我風格的創作理念頗為難得,也讓人欣慰。

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除一貫的手持攝影外,導演婁燁和攝影曾劍拋棄了人物視線拍攝與剪輯的經典電影手法,探索出一種獨特的攝影方法,來展現和劇情緊密相關的盲人主觀體驗。在聲音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細節非常豐富。作為盲人主題電影,給觀眾帶來了非同尋常的,強有力的視覺聽覺感受。

在婁燁作品裡,一旦開始下雨,便會有重要的(往往是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蘇州河》里,大雨見證了馬達和牡丹的殉情;在《頤和園》里,大雨見證了學生的落寞;在《春風沉醉的夜晚》里,大雨見證了王平和姜城的同性之愛。在《浮城謎事》里,大雨見證了喬永照的殺人過程;而在《推拿》里,郭曉冬飾演的推拿師王大夫正是在雨中懷揣鈔票回到家裡,隨後發生了讓人震驚的、血腥的一幕。可以說,在婁燁的電影里,雨既是情慾的象徵,又是悲劇的預兆。
跳舞是婁燁電影角色互相示愛的獨特方式。《頤和園》里,余虹和周偉相識不久後,在酒吧跳舞,相擁;《春風沉醉的夜晚》里,王平和姜城在公園里伴隨音樂挽手起舞;在《推拿》里,秦昊飾演的盲人按摩院老闆沙復明第一次出場便是在跳舞,後來又試圖和他愛慕的推拿師都紅跳舞傳情。在舞蹈中,婁燁電影的人物關系更加親近。
除此之外,血與性亦是婁燁電影里永恆的元素。在《推拿》里,礙於電影審查的尺度,這兩點都有適當的妥協和刪減。但依舊幾乎突破了中國內地銀幕的最大尺度。對於街頭按摩房的直觀展示亦是銀幕上所罕見的。這一次,婁燁雖然也有無可奈何的妥協,但沒有像上一部電影那樣放棄導演署名權,而是驕傲地在片頭片尾打上了婁燁作品的烙印。

在婁燁作品中,《推拿》算不上最好的。其缺點也很明顯:電影對原著的刪減造成敘事碎片化,情節發展推動力不足。一些角色的性格和行為動機缺乏細致明確的展示。在秦昊和其他非職業盲人演員的出色表演襯托下,郭曉冬的演技顯得生硬兇猛而不夠自然。此外,婁燁第一次在作品中加入了非獨白的畫外音旁白。提供了一個游離於人物和故事之外的上帝視角。畫外音推動了電影敘事,但突兀的聲音也讓觀眾帶出戲外。個人認為反不如讓觀眾自行品味。不過總體來說,《推拿》依舊是一部出色的劇情片。保持了婁燁一貫水準。

電影里,梅婷飾演的都紅有這樣一句台詞:「人和人撞上了就是愛情,車和車撞上了那是車禍。可惜車和車總是撞,人和人卻總是讓。」當婁燁迎面撞上《推拿》。收獲的不是愛情也不是車禍,而是在當下國產電影市場中一部難得的踏實誠懇,堅持風格又突破自我的文藝片。

⑸ 電影【推拿】高清下載觀看

《推拿》是2014年婁燁導演的一部改編自畢飛宇所著的同名小說;黃軒、郭曉冬、秦昊、梅婷、黃璐等主演,該片聚焦盲人推拿師這一特殊群體,展現他們的喜怒哀樂。剛剛和朋友一起看完,去xxjtv 已經更新了!
因為這是一部講述盲人故事的影片,所以婁燁在影片聲音的運用上花了大力氣,冰島作曲家約翰·祖安遜的音樂非常出彩。在剪輯和鏡頭語言方面婁燁體現出了深厚功力,可謂精雕細琢。
這部電影在細節以及對節奏的把握上十分到位,堪稱婁燁導演生涯中最出色的作品。同時也有聲音指出,婁燁在告別黑暗、血腥和暴力的同時,失去了以往作品中的尖銳和藝術個性,選擇了更主流的道路。

⑹ 如何評價電影《推拿》

蘇遇,所遇無故物,焉能不速老。
看過畢飛宇推拿,客觀評價。電影不完美,人物塑造差,部分銜接弱,卻也有巧妙精彩的點。
好的地方:
1.小馬和都紅的感情處理。
比如都紅撞倒小馬的喜悅,小馬誇他時的羞澀,向小馬告白場景的忐忑醞釀以及失望。
2.王大夫拿了錢上計程車到回家自殘。
比如上計程車時的那句你下來,簡直棒。那場戲,不多說,爆發的很心痛。。場面真的太血腥。
3.沙復明的微表情。
比如他念詩時的表情,自我陶醉的神情是他愛表現,而自顧自的隱藏自己似的是他來自內心深處的自卑。比如他傾聽別人之間談話時,聽都紅表白的絕望,聽小孔金嫣打鬧的一絲好奇和欣然。比如他吐血,他反復擺弄門等等。。
4.地點,場景布置合理,事件發生的順序較合理(較合理)
不好的地方:
1.旁白:硬傷,不想多說。
2.金嫣和泰來,來無影去無蹤的愛情,莫名其妙也沒看出互相的依賴。鋪墊過度突兀。
3.張宗琪和沙復明的線完全沒有,推拿中心後期走向的痕跡不明顯。導致金大姐那場戲出現的毫無必要。而這條線幾乎導致後面故事的接連發生。
4.小馬的時鍾。不如王大夫掰手指這個人物設定來的有根源。原著里小馬對時間的掌控寫的太精彩,可以拍出來塑造小馬人物個性,而忽略之後給人更多感覺的是小馬對情慾的依賴。
5.多個人物種找主角沒找好,不是小馬開頭小馬結尾就是小馬是男主,也不是沙復明是老闆他就是男主。任何電影要有一個主線,側重描述他,然後由他帶動情節發展。事實就是,5分鍾拍都紅和高唯,轉頭又是王大夫和小孔在kiss,拍的很水,沒有主角OK,但是銜接太重要了,否則就是紀錄片。

⑺ 電影推拿男演員

《推拿》是2014年婁燁導演的一部關於盲人題材的文藝電影,改編自畢飛宇所著同名小說,由馬英力編劇,郭曉東,黃軒,秦昊,張磊,梅婷,黃璐主演,該片聚焦盲人推拿師這一特殊群體,展現他們的喜怒哀樂,於2014年11月28日在國內正式上映。
郭曉東 飾 王大夫
秦昊 飾 沙復明
黃軒 飾 小馬
張磊 飾 小孔

⑻ 《推拿》是怎麼反映社會的

故事片《推拿》昨天正式上映,我決定要給盲人講解這部講盲人故事的電影,因為新上線電影,網上找不到片子預先看,為了講好電影,今天我走進了電影院。

電影一開始,一群盲人在按摩院里忙碌著,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我都非常非常熟悉,和我周圍許多盲人都一個樣子,我甚至在電影里發現了身邊熟悉的人影。隨著劇情的深入發展,我的心慢慢地被一個無形的手緊緊攥住,壓抑、痛苦、悲傷籠罩著我。原來盲人還有我所不知道的痛苦,不曾深層次了解的喜怒哀樂,沒有切身體會的那種對生命絕望的呼喚。「正常人離我們盲人很遠,是另一類人。」這是電影里主角沙復明說的,我以前卻從沒想到過。聯想到所有的人,我們整個人類其實都帶有某些方面的殘疾,互相之間都相隔都很遠很遠,哪怕就在身邊。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一場悲劇,每人都會遇到各種痛苦,誰都需要堅強,誰都需要幫助,然而結局往往都是很無奈,很悲傷。

太入戲了,人就控制不了情緒,我流淚了,胸前翻江倒海地難過,不是胃不舒服,也不是心悶,反正是說不出的不舒服。當電影結束了,燈亮起來的時候,發現整個電影院,稀稀拉拉就坐著不滿十個觀眾,我立馬問自己,我是不是錯了?讓盲人來看這樣壓抑痛苦的電影,我是不是太殘忍了?真想立馬去推掉已經定下的包場。在繼續難過中我反復問自己,最後我給自己的答案是:盲人其實比我想像的更強大,他們切身經歷的痛苦、打擊或許比電影里更慘烈,即使沒有這樣嚴重,也應該讓她們感受下,因為前面的路需要她們更多的堅強。

⑼ 《推拿》:視覺世界的人性盲區,你怎麼看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婁燁始終秉持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精妙的敘事策略刻畫都市人內心的情感糾葛,理解邊緣群體的生存狀態和命運。

關注和思考現實生活一直是他電影的主題。

電影《推拿》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

他是整部電影的關鍵人物。他對生活失去信心,割頸自殺。愛情給了他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生。

小洞里透露出的女性氣息喚醒了他的男性意識;杜洪是他生命中的守望者;和小滿的相識,相戀結合,讓他在黑暗的世界裡找到了光明的存在,找到了人生幸福的真諦。

氤氳的熱氣籠罩著洗頭的小滿,小馬面對心愛的小滿會意地笑了笑,這成了影片最溫柔的部分。

殘酷的現實環境並沒有讓這些邊緣人物對社會妥協。相反,他們努力成長,點燃幸福的火花,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們渴望的生活之美,欣賞生活的意義。

愛情這個主題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大更宏觀的話題——人性。

至於人性,婁燁從來沒有打算掩蓋同情的面紗,因為他寫的是一個特殊的邊緣人群體。他很客觀,沒有突出盲人的善良。

他想說的是全人類的盲目。

王大夫帶著一個小洞來到沙宗奇的第一天,就偷偷把錢塞到高偉手裡,高偉是從前台收到的。

同樣討好前台的人都是紅的,下班的時候還會給高偉喂幾次餅干;沙富明頭腦靈活,遇到陌生號碼會問對方哪位領導;張義光喜歡和女人接觸的感覺經常在洗手間里混合;面對哥哥的收債人,王大夫也會耍流氓。

沙宗奇的平靜被「三輪車事件」和「羊肉事件」徹底打破,都是因為三個有芥蒂的健康人之間的矛盾,因為眼神太清澈而引爆。

王大夫惡意回應計程車司機的不耐煩後,司機反而恭敬地叫他大哥;健康的弟弟賭不起,但他不在乎讓全家人捲入這場危險的爭端。

在許多揭示人性的橋梁中,婁燁適度地運用了他的戲劇,而沒有刻意突出它們,所有這些都伴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動作。

這部電影想告訴大家的是,雖然這個世界上有盲人,但沒有真正的盲人世界。沒有「視覺世界」的盲人的眼睛裡也充滿了健康人看世界的眼睛,眼睛裡總有盲點,人性中也有盲點。

推拿的敘事線條清晰,視聽語言具有寫實風格。

在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婁燁以「個體旅行者」的姿態關注著電影藝術本體,用他誠實的鏡頭客觀而直白地記錄著這個特殊而普通的人的生活。

尖銳的現實主義、震撼的鏡頭、突出的聲音和潮濕的影像在現實與現實之間轉向,婁燁用他通感的電影語言向我們表達了他關於愛情和盲目的持久哲學。

⑽ 《推拿》怎麼樣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即是安全的交際方式,也是自我麻痹的坦途。

《推拿》講述的是一群盲人的故事,實際上也是每個被邊緣化過的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片畫地為牢的方寸之地,當我們都無法不在乎旁人的目光,又無法擺脫自身的缺憾。在這樣窘境之下,我們渴望的外界的理解並不存在,內在的壓力也並無減少,一切的建議都變成了狗屁,人就像一個不斷腫大的氣球,總是需要一種宣洩的出口或者一觸就爆的理由。當不可避免的沖突被推向高潮泄氣之後,人們回到內外壓強的平衡,才會開始不再期待那份聚集的安全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小馬的年輕男子,他失明後鬱郁寡歡,曾一度輕生。後來他放棄了治療眼疾的希望,去了盲校,在盲校學習了推拿之後,去了

「沙宗琪」推拿中心。開始接受自己難以改變的處境。盲或許是一種象徵意義。無論說是肢體上的殘缺,還是精神上的打擊、生活上的變化,往往當事人都面臨著一個被邊緣化的壓力。

他需要一個從被擊垮到重新接受現實的過程。在接受現實的過程中,那些不斷冒出的星星點點的奢望,總是讓人不斷地犯險,又更加的絕望。

「沙宗琪推拿中心」 沙老闆的朋友——同樣是盲人的王大夫帶著盲人女友小孔從深圳回到南京,被沙老闆收留。長相難看、性格活潑的小孔充滿女人魅力的聲音和無所禁忌的舉止,勾起了小馬內心的悸動。情緒總是需要出口,小馬一直以來對自己變盲的耿耿於懷、那份不理智的沖動,在小孔有意無意的挑逗中漸漸浮出了水面。工作養活了王大夫和小孔,但是群體生活也壓抑了兩人的私生活,而王大夫生理上的緊張更是使得小孔內外失衡,她和小馬之間似有似無的曖昧讓兩個身體焦躁不安。

看穿了這一切的另一個按摩大夫,拖拽著無法宣洩的小馬去了「按摩」中心。在那裡他終於忘記了「嫂子」小孔,卻愛上了按摩女小蠻。小蠻總是平靜無言的對待著他的往復光顧,讓他在和她的親密中真正找到了些許平靜。同樣是被邊緣化的兩人在親密中找到了相互依賴的理由。

生活對於盲人來說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他們看不見,所以也無法感受到完整的世界,他們被邊緣,他們抱團生活,他們的情緒被壓抑在一片漆黑之中,生活的遭遇不是被他們假裝看不見,就是轉換為另一種宣洩的方式。

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一段時光,無論覺得自己較之身邊的人不夠優秀,還是覺得自己更加出眾。這樣心態都體現出了源自缺陷的強烈壓抑感。

然而在那種環境之下,人們做出了難以啟齒的忍受行為和不敢示人的勾當。「正常人」是無法理解的,他們以為生活中「骯臟部分」來自邊緣人,因此排斥他們,誰又知道恰恰是邊緣人被排斥才變得「骯臟」呢?

除去像小馬那樣尋找出口,邊緣人的另一種調節方式往往在於趨附。

推拿中心的沙老闆一直喜歡長相漂亮的盲人按摩師都紅,這種喜歡更像是一種接近正常人世界的儀式。

因為漂亮對於一個盲人來說有意義嗎?在盲人的眼中長相俊美的都紅和長相磕磣的小孔真的有區別嗎?

都紅也顯然知道這個原因,才覺得沙老闆不會是自己的歸屬。

有時候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往往能夠成為我們接近他的理由,卻也是我們為自己慾望所找的借口,這樣的「愛情」與其說是出於欣賞,不如說是出於一種得不到的騷動。

當王大夫的弟弟欠高利貸被鎖在家裡的時候,他本來已經帶著私房錢回家解救弟弟。當他用計策逼迫追債者將弟弟被放出家門後,他卻反悔沒有交出錢,而是把錢藏進了冰箱。他拿起菜刀在自己身上劃弄出一道道口子,鮮血濺了一地,用命來逼迫追債的人離開。

他那句:「你知道錢對於一個瞎子來說有多重要嗎?」讓我有點懂了他。

年紀更長的他顯然是能夠理解小孔偷吃的行為,那是一種宣洩,他無法滿足的宣洩。他是個放下虛無希望的中年人,只求有一份長久的陪伴,小孔和家人都是他安全感的一種投射,他已經放棄像小馬那樣尋找希望了,所以當生活中的大多數苟且都能夠忍受的時候,只有錢,這個代表著規避風險的儲蓄,是不能夠失去了。生活的苟且逼著人們去認命,卻無法逼著人讓自己面對挑戰更糟糕的現實。

故事的尾聲,沙老闆莫名在廁所中嘔吐,若不是旁人發覺是血,他還以為自己不勝酒力嘔吐了。一眾盲人長久的站在路邊攔車,卻沒有回應時,這個鏡頭持續了很久。這才是生活的無奈,想要車來的時候,它就是不來,而且你都「看不見」希望是否在靠近。想要幫助的時候,直到絕望也未必會出現。

故事的最終,大家各奔東西,「沙宗琪推拿中心」解散。復明的小馬和小蠻一起私奔了,在破舊的樓房中,開了一家小馬推拿。王大夫和小孔一起回了深圳,沙老闆依舊徜徉在舞池之中,尋找著和正常世界的連接。

《推拿》是個很有深度的故事,它用一群缺陷者組成的小群落作為現代社會中邊緣人的投影。展示出這個社會中讓人漠不關心的陰暗面。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對著自己的缺陷耿耿於懷,或者在壓抑中去試圖觸犯禁忌而獲得釋放;或者在趨附中希望獲得主流社會的些許認同;要不就是在苟且中不斷壓低自己的底線,求得生活上的平靜。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會是我們個人暫時的選擇,我們無法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在一個群體中,以尋求大面積的諒解,別人的「是非觀」總會讓我們無法面對「卑賤骯臟」的自己。向心內看,我們每個人都要離群索居,學會接受內心的孤獨。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做出最合適自己的選擇。

朋友,你對自己認可的重要性,遠勝過所有人對你的認可。你在意自己的缺陷,卻忘記了每個人都有。大家都是一樣的步履蹣跚、一樣的滿身傷痕。

痛苦往往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否是暫時的,取決於你何時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