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一個電影導演需要什麼知識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並具備戲劇、戲曲導演、電影、電視劇導演和表演、戲劇理論研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劇院(團)、電影製片廠、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等部門從事戲劇、戲曲藝術、電影、電視劇製作等方面導演工作和理論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美術、音樂、戲劇文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導演藝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導演創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戲劇、戲曲、電影、電視表演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巧;
2.具有藝術創造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一定導演藝術創作的實踐能力;
4.了解文藝、新聞、出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導演理論研究成果及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作的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藝術學、新聞傳播學。
主要課程:導演基礎、電視節日製作、戲劇、戲曲及電影表演學、導演藝術、電影電視畫面、視聽語言、中外戲劇史、藝術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踐與藝術實踐,一般每學期安排3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相近專業:音樂學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音樂表演 繪畫 雕塑 美術學 藝術設計學 藝術設計 舞蹈學 舞蹈編導 戲劇學 表演 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攝影 錄音藝術 動畫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影視學 會展藝術與技術 景觀建築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㈡ 導演需要什麼條件
個人覺得導演應該的有三項特長之一
對色彩的把握:像張藝謀、顧長衛這樣攝像出身的導演在演藝圈非常常見,攝像對於色彩光亮把握到位,可以很直接的抓住觀眾的情緒,更能駕馭鏡頭語言。
對表演的把握:像姜文、克里特伊斯特伍德、北野武這樣既導又演的一派也是導演隊伍中非常常見的,他們自己就是演員對於表演又是大師,所以他們把握著電影的核心表演,他們知道演員在何時出幾分力的表演時到位的,是符合他們要求的,導演把握住了表演也就抓住了影片的脈絡。
對劇本的把握:這一類導演是最能吧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傳遞出來,因為他們就是編劇,他們自己寫劇本,他們知道這個東西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馮小剛,馬丁斯科塞斯、昆丁塔倫蒂諾、王家衛這樣的編劇流導演,他們自己給自己寫劇本,他們創造了電影的靈魂。
㈢ 導演一部紀錄片戰役可以按照什麼思路進行拍攝,需要什麼素材
紀錄片的話有三種:
第一種你可以和被紀錄者商量著拍,他最懂自己,可以給你最好的場景設計、敘事結構、敘事內容等建議。
你可以隨意拍攝,拍攝被紀錄者最真實的一面,然後把所有素材收集好後,你後期再找個主題把它們有機整合起來。
如果是帶有主觀的商業目的或zz目的的紀錄片,你根本不需要管被紀錄者的真實,你只需要有意識或隨機地進行採集,讓被紀錄者演出你要的效果就行了。
你需要的素材:拍攝的視頻素材+旁白,然後配上字幕、片頭、片尾。
㈣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往期精彩內容:
淘夢完成9000萬B輪融資導演,有人罵你影視圈的潛規則電影劇組構成珍愛生命,遠離劇組諾蘭電影分鏡副導演的職能《頤和園電影劇本周星馳電影分鏡「殺青」的含義黑澤明電影分鏡4位天才導演20個經典拍攝手法成為導演需要拉多少片影史上無法超越的1994年徐克分鏡手稿17部電影分鏡奧斯卡88以來最佳攝影一個製片團隊的構成史上最美100幀畫面敦刻爾克故事板導演的對話場景《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10部最佳配色電影電影分鏡表3種表現類型劇組人值得被尊重世上大多是副導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導演
更多影視干貨請點擊菜單欄或歷史消息
(添加備注職業城市)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不會失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導演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悟會培養一個導演獨特的思想意識,讓導演創作出富有靈魂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從這個層面上說,導演是一位思想家。
細數知名的大導演,他們背後都有道不完的故事,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思想去闡釋自己的作品當導演沒有成名前,需要在生活的艱苦中磨練,需要在孤獨中創作,而當頂著壓力終於將凝結了全部精力、心血的電影作品推上銀幕之後,收獲的可能也不全是觀眾的掌聲......所以成功的導演還必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必須是一位能夠忍受孤獨、敢於逆流而上的哲學家兼勇士。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當年馮導只是提出想建立電影分級制度,並沒說取消電影管理制度,就遭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開始畏懼導演道路的遙遠而艱辛?
其實,並不是非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二流的「導演」也很多,他們可能只是為了博得導演的頭銜圈錢,拍攝了某部不成情節的爛片、短片就自詡為「知名導演」。
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你可以選擇成為二流導演,也可以選擇成為一流導演,至於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天分,毅力,還有運氣。但是,我們相信,每個想做導演的人,都是懷揣著做一流導演夢想的人。
庫布里克: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
庫布里克曾經說「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
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很模糊,很籠統,究竟好的導演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能力呢?在你拍片之前,還是不要急於下手,看看成功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從這些能力出發,培養自己,才會離導演越來越近。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的能力。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方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的名單》,其中有個獨臂工人被殺的段落,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成4個情節,相互穿插,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理解和組織的能力,嘆為觀止。
其實仔細研究經典作品的話,你會發現,能夠經久流傳的好電影,其故事情節組織的都比較嚴密,這也是中國電影目前亟需提高的地方。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會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達不到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
一個成功的導演,不要指望攝影師、美術師等等做更多,你可以不會攝影技術,不會美術設計,但是你一定不能不懂怎樣用攝影畫面表達某一特定內涵,怎樣的色調可以幫助加強電影主題......成功的導演,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導演對攝影、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積累的基礎上的。
4、文學感悟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文字寫作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人性、情感的把握,我們暫且稱為文學感悟能力。最高明的藝術作品是做感覺的,一部電影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應了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觸動了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或悲或喜或勵志,無不從人性出發。
導演要有能力把握這種人性,感悟情感,並且准確的表達,豐富的生活閱歷及文學閱讀、導演個人的思考可以幫助導演培養這種能力。
5、「造型」表達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很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導演的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將不能准確執行,有時候甚會曲解你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造型表達能力,當你感覺不好時,也會什麼都說不出來,這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
6、剪接能力
這是後期剪接的技術性工作,導演不必有很高的剪接技術,但是必須有敏銳的剪接思維,只有具備這種思維,導演才知道現場該如何拍攝,拍出的素材怎樣才能在後期進行有效剪接組合。
當然還有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
看完這些,您是否真正找到了培養導演能力的方向?而如果一開始能從這些方面去培養自己的導演意識及能力,只要能堅持下來,相信距離導演夢一定不會太遙遠!
【相關書籍推薦】戳二維碼即可購買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分鏡頭腳本《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滑動變焦反轉情節分鏡表3種類型電影片頭成龍喜劇電影主題形態第四面牆攝影大全CG特效鏡頭30式黑澤明色彩講故事用構圖講故事調色大全形色愛喝牛奶大導最愛的焦距劇組人諾蘭電影劇本鳥瞰鏡頭安東尼奧尼視覺喜劇教父三部曲今敏剪輯手法《鬼子來了》劇本電影中的暴力元素電影史上的25個特效劇本分解表奧斯卡大導頂級分鏡大全動作片大衛芬奇電影中的懸疑宮崎駿分鏡權利的游戲劇本秘密
㈤ 電影中的作文素材 如周星馳電影 導演等作文素材謝謝啊
1馮小剛是當今中國影壇一位值得關注的導演。贏得關注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馮小剛電影尤其是賀歲片驕人的市場業績,在中國電影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國產電影市場一片蕭條的境遇中,馮小剛影片自1997年以來部部都可以拿到3000萬以上,穩定的票房收入和優勢性的市場佔有紀錄甚至超過了同期進口分賬發行的「大片」。這無論如何,都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奇跡」。
他的每部電影都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雖然並非傳世佳作,而且有著明顯的缺陷——幾年來萬變不離其宗,在藝術上少有新意,各種商業訴求在影片中過分外露,娛樂元素的組合也顯得相當拼貼,但是這一切顯而易見的弊端並沒有改變其票房成績。馮小剛以他鮮明的個性,或者甚至可以說以他顯而易見的成績和缺點成為中國電影屆獨樹一幟的人物。在所謂「意義的通貨膨脹」時代里,馮小剛影片的熱映顯得順理成章,在這樣一個彰顯個性的時代里,馮小剛的出現更是適得其時。馮小剛電影走入我們視線的是以賀歲劇的形式出現,在此之前的他編劇的作品《大撒把》、《遭遇激情》卻少有問津。直到1997年《甲方乙方》正是公映,大獲成功,馮小剛才被人們熟知。此後的幾年1998年《不見不散》、1999年《沒完沒了》、2000年《一聲嘆息》、2001年《大腕》、2003年《手機》、2004年《天下無賊》以及最近2006年的《夜宴》,馮小剛的作品作為賀歲檔期都有不俗的表現,一再打破票房記錄。並且影片也先後獲得了不少獎項:
1998年《甲方乙方》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2002年《大腕》 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2004年《手機》 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2馮氏幽默
馮小剛的作品最初大部分是改變自王朔的小說,「我打過的漂亮仗,無不和王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馮小剛在自傳性著作《我把青春獻給你》這樣說<1>。他的作品其中傳達了五六十代人強烈的個人情懷。乖張、玩世不恭、世俗、抽科打諢、冷嘲熱諷,表達了對於主流意識的不屑和對平民草根的關注。現在習慣上被稱為的「馮氏調侃」,葛優式一本正經的冷幽默,公式化的表演模式都是脫離現實又反詰現實的真實讀解。「將《編輯部的故事》中那種調侃、幽默與傳統的滑稽、戲鬧的『南柯一夢』式的喜劇形態相結合,起用了大量大陸老百姓熟悉的喜劇演員和明星,用小品式的故事編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樣式,將當下普通人的夢想和尷尬都作了喜劇化的改造,最終將中國百姓在現實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種種無奈、困惑、期盼和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2>
【周星馳電影介紹】
1 周星馳的電影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他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無厘頭」影片,從1988年第一部「無厘頭」電影產生至1998年十年間共47部。票房記錄自1990年開始,除少數幾部影片外,其餘全部突破千萬港元大關。1990年的《賭聖》、1991年的《逃學威龍》、1992年的《審死官》、1993年的《唐伯虎點秋香》、1995年《西遊記》、2005年的《功夫》均打破票房記錄。周星馳本人也獲獎無數:
1988年《霹靂先鋒》獲第25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和最有前途新人提名
1992年《審死官》榮獲亞太影帝稱號
1995年《西遊記》金紫荊獎影帝稱號
2何為「無厘頭」電影
「無厘頭」原為廣東佛山一代的一句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無厘頭電影表現的悲觀厭世、及時行樂、肆意狂歡、破壞秩序、離析正統具有強烈的後現代思潮,充分體現了通俗性、顛覆性、世俗性、多元性、反智性的特點,是香港社會「文化浮萍」的飄零狀態的體現。表達了香港人社會生活模式、心態和行為取向,展示了他們迷茫彷徨的生活狀態<3>。
本文不在探討他們之間的文化內涵以及深刻的社會根源。試圖通過電影的表象分析馮小剛電影和周星馳電影之間在劇作環節上的差異以及製造發笑包袱的動因。下面就拿出他們執導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分析,我們選取了馮小剛1997 年《甲方乙方》和周星馳2005年的《功夫》做對比。
㈥ 當導演需要什麼
1.藝術家 - 導演要具備一定水準的文學音樂美術等多方面修養, 要淵博,有表現欲,以獨特的藝術才華及智慧征服輔助他工作的人群。
2.技術家 - 導演須對電影的每一個環節了如指掌,從編劇、美術(包含設計場景、道具)、攝影、照明、音響、剪接或編輯、化妝、發型、片名及字幕等設計都要熟悉。
導演乃劇組萬精油也。電影是集體創作,必須與工作人員的取得良好溝通, 精通業務才具備說服力。
3.交際花 - 導演必須會宣傳自己和自己的電影,在媒體的面前舉止得體,給人以好印象。導演應該是劇組最老奸巨滑的人物,上下老小都被他打點得服服帖貼。 他是精神分析專家,洞察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心理,誘導他們為工作奉獻熱情。
怎麼樣,路途遙遠而艱辛,你怕了嗎?
其實,並不是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所謂的"導演",象蝗蟲一樣多,平均每部電影一個,每部電視劇兩三個。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間中去一下廁所放水。他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長得比較遺憾又極端虛榮,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再輕松不過。
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你的天分,你的毅力,你的運氣 -- 無論如何,我也會盡量幫你一把的!成為一個導演有多種途徑。
途徑一:考學
目前國內招收電影專業最具權威的是北京電影學院,雖然勝傳"北電" 學風日下, 盛產"貧嘴的主兒".但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以前,就要將就一下, 國產電影類型單一, 風格大同,除了跟國家政策有關以外, "北電"千年如一日的教學機制應該付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好來屋建議,在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去外面走走, 避免局限在"中國特色的學院派"陰影下。
途徑二: 曲線救國
學導演從相關技藝入手是個很好的入行途徑, 比如編劇、攝影、美術、 演員等部門(參見其他章節), 掌握其中的一種技能 ,「編而優則導, 演而優亦可導」 ,只要朝著導演的方向努力, 總有一天會脫穎而出。
㈦ 請問電影導演出一部電影需要具備哪些資源
這個……很難 100W投資一部電影應該是不夠的
請導演和編劇觀看修改劇本
找投資公司給電影做宣傳 著名演員的價格很高 群眾演員也要隨情況 要有預算開支 拍攝的地點也要選 道具 拍攝影篷 後期製作 特效等
㈧ 作電影導演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要素有哪些
對生活的感悟,具有對生命的哲學性探討。
豐富的想像力,對人性的了解。
太多了,一時半會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