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轉場方式有哪些
1、直接轉場
直接轉場,就是不使用轉場技巧,直接拼接兩段素材實現畫面切換的方式。
2、遠近切換轉場
如果前一個鏡頭是近景或者特寫畫面,隨後緊接一個遠景或全景鏡頭,兩個鏡頭構成兩個空間轉變,就是遠近切換的轉場形式。
3、遮擋鏡頭轉場
擋鏡是指畫面上的運動物體擋住了鏡頭的視線,或者鏡頭在前進過程中逼近一些遮擋鏡頭視線的物體,進而形成視線被遮擋後自然轉場的切換效果。
4、相同主體轉場
鏡頭保持跟隨主體不變,但畫面場景、時間等發生變化時,就可以採用這種轉場形式。
5、相似場景轉場
當前後鏡頭的畫面中,存在構造相近的物體和場景,且鏡頭運動方向大體一致,利用相似轉場,也能夠實現連貫的畫面過渡。
② 拍微電影用什麼鏡頭
拍什麼內容就用適合什麼內容的鏡頭,換鏡頭相機不變。
一般拍微電影的習慣來說,更多的人願意盡可能地上大光圈鏡頭,便於控制現場環境的光線,同時還可以更明顯地獲襲得景深變化,看起來更有臨場感和層次感。但是如果對於鏡頭的使用還不夠熟悉,不要盲目追求大光圈,控制不好的話反而弄巧成拙。
單個人像,百50焦段適用性很強,當然刻畫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室內帶環境,35焦段最實用,也可能會用到24來強化環境影響,或者50來弱化環境影響。
電影鏡頭即需要拍攝大視角的廣角鏡頭,也需要長焦拍攝淺景深的特寫鏡頭。所以說想做好微電影,鏡頭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需要精雕細刻的畫質那麼一套焦距齊全的定焦鏡百頭是少不了的,專業的可以選擇蔡司的CP2系列,或廉價的三陽電影鏡頭系列。如果是用單反也可用相機的度鏡頭。
如果為了方便也可考慮變焦鏡頭,畫質不妥協最起碼也得一套大三元,如果計較成本,普通變焦鏡頭也能應付。
(2)微電影轉場鏡頭一般有哪些擴展閱讀:
1、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在24mm~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小於24mm,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魚眼鏡頭,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
2、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mm~135mm之間,該焦距中包括許多大家常用的焦段:50mm標准鏡頭,85mm人像鏡頭,100mm微距鏡頭,135mm人像鏡頭等。
通常情況下,人眼的視角是50°左右,於是人們將傳統35mm相機鏡頭中近似與人像視角范圍內的鏡頭稱為標准鏡頭,它的焦距為50mm,拓展到變焦鏡頭,只要焦段覆蓋了50mm的變焦鏡頭,一般都稱為標准變焦鏡頭。
標准鏡頭與人眼看到的效果非常接近,拍出的畫面能給人更加真實的感覺,它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場景和題材的拍攝。
③ 電影有哪幾種轉場方式
無技巧的有12種。
1、兩極鏡頭轉場
前一個鏡頭的景別與後一個鏡頭的景別恰恰是兩個極端。前一個特寫,後一個是全景或遠景;前一個是全,遠景,後一個是特寫。
特—遠 特—全 全—特 遠—特
效果:強調對比。
2、同景別轉場
前一個場景結尾的鏡頭與後一個場景開頭的鏡頭景別相同。
全—全 特—特
效果:觀眾注意力集中,場面過度銜接緊湊。
3、特寫轉場
無論前一組鏡頭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什麼,後一組鏡頭都是從特寫開始。
其特點是,對局部進行突出強調和放大,展現一種平時在生活中用肉眼看不到的景別。我們稱之為「萬能鏡頭」,「視覺的重音」。
4、聲音轉場
用音樂,音響,解說詞,對白等和畫面的配合實現轉場。
5、空鏡頭轉場
空鏡頭是指一些以刻畫人物情緒,心態為目的的,只有景物,沒有人物的鏡頭。空鏡頭轉場具有一種明顯的間隔效果。
作用是渲染氣氛,刻畫心理,有明顯的間離感。另外也為了敘事的需要,表現時間,地點,季節變化等。
6、封擋鏡頭轉場
封擋是指畫面上的運動主體在運動過程中擋死了鏡頭,使得觀眾無法從鏡頭中辨別出被攝物體對象的性質,形狀和質地等物理性能。
7 相似體轉場
(1 )非同一個但同一類
(2) 非同一類但有造型上的相似性
8、地點轉場
滿足場景的轉換。比較適合新聞類節目。根據敘事的需要,不顧及前後兩幅畫之間是否具有連貫因素而直接切換(使用硬切)。
9運動鏡頭轉場
攝影機不動,主體運動。攝像機運動,主體不動。或者兩者均為運動。
作用:轉場真實,流暢,可以連續展示一個又一個空間的場景,是紀實紀錄片創作的有力武器。
10、同一主體轉場
前後兩個場景用同一物體來銜接,上下鏡頭有一種承接關系
11、出畫入畫
前一個場景的最後一個鏡頭走出畫面,後一個場景的第一個鏡頭主體走入畫面。
12、主觀鏡頭轉場
前一個鏡頭是人物去看,後一個鏡頭是人或物所看到的場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主觀性。此轉場要慎用。
13、邏輯因素轉場
前後鏡頭具有因果,呼應,並列,遞進,轉折等邏輯關系,這樣的轉場合理自然,有理有據,在電視片,廣告片中運用較多。
(3)微電影轉場鏡頭一般有哪些擴展閱讀:
轉場簡介:
每個段落(構成電視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一個個鏡頭連接在一起形成的鏡頭序列)都具有某個單一的、相對完整的意思,如表現一個動作過程,表現一種相關關系,表現一種含義等等。它是電視片中一個完整的敘事層次,就像戲劇中的幕,小說中的章節一樣,一個個段落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電視片。
因此,段落是電視片最基本的結構形式,電視片在內容上的結構層次是通過段落表現出來的。而段落與段落、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或轉換,就叫做轉場。
④ 電影中的轉場運用手法有幾種
轉場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轉場,另一種是用鏡頭的自然過渡作轉場,前者也叫技巧轉場,後者又叫無技巧轉場。
技巧轉場的方法
技巧轉場的方法一般用於電視片情節段落之間的轉換,它強調的是心理的隔斷性,目的是使觀眾有較明確的段落感覺。由於電子特技機、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發展,特技轉換的手法也很多。
無技巧轉場的方法
無技巧轉場是用鏡頭的自然過渡來連接上下兩段內容的,主要適用於蒙太奇鏡頭段落之間的轉換和鏡頭之間的轉換。
與情節段落轉換時強調的心理的隔斷性不同,無技巧轉換強調的是視覺的連續性。並不是任何兩個鏡頭之間都可應用無技巧轉場方法,運用無技巧轉場方法需要注意尋找合理的轉換因素和適當的造型因素。
(4)微電影轉場鏡頭一般有哪些擴展閱讀:
無技巧轉場的表現手法:
所謂遮擋是指鏡頭被畫面內某形象暫時擋住,依據遮擋方式不同,大致可分為兩類情形:一是主體迎面而來擋黑攝像機鏡頭,形成暫時黑畫面;二是畫面內前景暫時擋住畫面內其他形象,成為覆蓋畫面的唯一形象,比如,在大街上的鏡頭,前景閃過的汽車可能會在某一片刻擋住其他形象。
當畫面形象被擋黑或完全遮擋時,一般也都是鏡頭切換點,它通常表示時間地點的變化。主體擋黑通常在視覺上能給人以較強的沖擊,同時製造視覺懸念,而且,由於省略了過場戲,加快了畫面的敘述節奏。
典型例子是:前一段落在甲地點的主體迎面而來擋黑鏡頭,下一段落主體背朝鏡頭而去,已到達了乙處。
在影視片中,尤其是電視中,前景遮擋轉場的運用較為普遍。在電影《有話好好說》中,有這么一段內容:男主人公在大街上等待女朋友,開始鏡頭在百無聊賴地東張西望,下一鏡頭,前景中汽車駛過,他在吃西瓜。
汽車再駛過,他在吃盒飯,最後一個鏡頭汽車駛過,畫面轉接到女朋友的家中。
利用攝像機的運動來完成地點的轉換或者利用前後鏡頭中人物、交通工具等的動勢的可銜接性及動作的相似性,作為場景或時空轉換的手段。
⑤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轉場
一個是《夜行動物》,書中和現實中的故事二重嵌套,兩個故事之間利用人物走入光影里的淡出方式以及相似性物件進行轉場,處理的和電影本身一樣非常細膩。還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導演,Wes Anderson,喜歡利用給物品特寫轉場,非常具有個人風格。
⑥ 剪輯中常用的轉場特效有哪些
1、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轉場特效,指的是上一個鏡頭畫面由明變暗,直到黑場,然後下一個鏡頭的畫面由暗轉明,漸漸顯現直至正常的亮度。
淡出與淡入畫面的長度,通常各為2秒鍾,但實際情況在編輯時,應當根據視頻的情緒、情節、節奏的要求來決定。在有的影片中,淡出與淡入中間還會穿插一段黑場,給人一種間歇感,起到中斷觀看者思路,讓觀看者陷入思考的作用。
2、疊化轉場
疊化轉場,指的是前一個鏡頭的畫面與後一個鏡頭的畫面疊加在一起,前一個鏡頭的畫面逐漸暗淡隱去,後一個鏡頭的畫面逐漸顯現並清晰的過程。
3、聲音轉場
聲音轉場是用音樂,音響,解說詞,對白等和畫面的配合實現轉場,是轉場的慣用方式。
聲音轉場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聲音過渡的和諧性自然轉換到下一畫面,其中,主要方式是聲音的延續、聲音的提前進入、前後畫面聲音相似部分的疊化。
4、遮擋鏡頭轉場
遮擋鏡頭轉場是指在上一個鏡頭接近結束時,被攝主體挪近以至擋黑攝像機的鏡頭,下一個畫面主體又從攝像機鏡頭前走開,以實現場合的轉換。上下兩個相接鏡頭的主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主觀鏡頭轉場
主觀鏡頭轉場是指上一個鏡頭拍攝主體在觀看的畫面,下一個鏡頭接轉主體觀看的對象,這就是主觀鏡頭轉場 。主觀鏡頭轉場是按照前、後兩鏡頭之間的邏輯關系來處理轉場的手法,主觀鏡頭轉場既顯得自然,同時也可以引起觀眾的探究心理。
⑦ 拍微電影最常用的是那幾個鏡頭佳能650D機
選一個50 1.4吧,把50 1.8出了,50 1.8的聲音太大了,對音頻會有很大影響的,並且大景深拍出來的效果很好~雖然焦距在半幅機上比較長,但對於微電影足夠了,追求不一樣的效果,佳能的10-20專門為半幅機開發的廣角鏡頭,能拍出很好的微電影效果的
⑧ 想用佳能70D拍攝微電影,該用什麼鏡頭呢
APS-C畫幅的相機想拍攝好微電影還是要准備幾個好頭,廣角用佳能10-22頭,定焦頭弄個50 1.4的,再弄個70-200頭就差不多了。
⑨ 轉場方式有哪些
轉場方式分為無技巧轉場和技巧轉場。無技巧轉場方式有兩級鏡頭轉場、同景別轉場、特寫轉場、聲音轉場、空鏡頭轉場等,技巧轉場方式有淡入淡出、緩淡-減慢、定格、疊快、疊化、多畫屏分割等。
轉場方式有哪些
段落是電視片最基本的結構形式,電視片在內容上的結構層次是通過段落表現出來的,而段落與段落、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或轉換,就叫做轉場。
無技巧轉場是用鏡頭自然過渡來連接上下兩段內容的,與情節段落轉換時強調的心理的隔斷性不同,無技巧轉換強調的是視覺的連續性。
兩極鏡頭轉場指前一個鏡頭的景別與後一個鏡頭的景別恰恰是兩個極端,如前一個特寫,後一個是全景或遠景,前一個是遠景,後一個是特寫。
⑩ 一般拍攝的微電影怎麼進行鏡頭組接
鏡頭組接要遵照「動從動」、「靜接靜」的規則。假如畫面中統一主體或分歧主體的舉措是連接的,可以舉措接舉措,到達順利,簡練過渡的目標,我們簡稱為「動接動」.假如兩個畫面中的主體活動是不連接的,或許它們中心有擱淺時,那麼這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需在前一個畫面主體做完一個完好舉措停下來後,接上一個從靜止到開端的活動鏡頭,這就是「靜接靜」.「靜接靜」組接時,前一個鏡頭結束中止的少焉叫「落幅」,後一鏡頭活動前靜止的少焉叫做「起幅」,起幅與落幅工夫距離大約為一二秒鍾。活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接,相同需求遵照這個規則。假如一個固定鏡頭要接一個搖鏡頭,則搖鏡頭開端要有起幅;相反一個搖鏡頭接一個固定鏡頭,那麼搖鏡頭要有「落幅」,不然畫面就會給人一種跳動的視覺感。為了非凡結果,也有靜接動或動接靜的鏡頭。更多好看的微電影盡在金象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