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影視《1942》
主流意識形態的圍剿
與《唐山大地震》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歌頌式歷史回顧不同,《1942》在一定程度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叛逃。
中國社會彌漫著三種思想,一小部分是列寧主義,一小部分是無政府主義,而絕大部分是傳統文化。而列寧主義引領下的主流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存在著深深的矛盾。這也就意味著,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原罪」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與主流意識形態形成了抵觸。《1942》所選擇的「飢荒」題材,作為對祖先苦難的一種追緬題材,在意識形態的聯想式解讀里則充滿了挑釁意味。它挑釁的是意識形態所試圖掩藏的歷史。中國歷朝歷代的「飢荒」向來都是與「天災人禍」聯系在一起,而「人禍大於天災」則常常書寫於史書的末尾。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列政治運動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尤其是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這些掩蓋粉飾下的公開的秘密,都會由「飢荒」一詞所帶來的聯想奔涌而出。題材的敏感性則註定《1942》將受到來自於主流意識形態的壓力。影片命名《1942》,恐怕不是單純地要告訴觀眾影片將講述某一段歷史,而更多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對話,影片將要講述的「飢荒」,只是「1942的飢荒」。《1942》必將面臨與主流意識形態的歷史觀博弈。影片中,對1942年河南飢荒的買單者,並沒有鮮明的揭露。意識形態宣傳利用的觀影者的「想像性畸變」,同樣,它的審查同樣是一種捕風捉影式的聯想。影片不論是在「飢荒」的根源歸咎於1942國民政府的態度上,是鮮明還是模糊,這種對當下與近幾十年歷史的影射解讀,已經深深的存在於意識形態的思維之中。
『貳』 飢荒年代給科技人員分手的電影叫什麼
是電影《1942》。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和重慶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人主演的災難;歷史;劇情;戰爭電影。
劇情簡介
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飢荒。老東家叫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
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
『叄』 張藝謀拍的河南那部鬧飢荒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一九四二
上映:2012年
時長:146分鍾
地區:中 國
語言:國 語
導演:馮小剛
主演:張國立
類型:劇情
『肆』 飢荒月圓之夜是什麼時候,求大神解答
通常在小說電影里是指天狗食月之時。特別是月全食時顯示的紅月亮讓古人覺得是不祥之兆。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
向左轉|向右轉
下一次月食時間:
2018年1月31日19:48:27~23:11:11,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見全過程,新疆、西藏極西部帶食月出。
2018年7月28日2:24:27~6:19:00,東部帶食月落,西部可見全過程。(可能出現紅月亮)
『伍』 飢荒電影什麼時候出現
《一九四二》是由著名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戰爭、歷史題材的電影,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徐帆,張國立,馮遠征等主演。1993年馮小剛看中劇本到付諸拍攝歷時18年,《一九四二》也是馮小剛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該片由華。
『陸』 那個飢荒的電影什麼時候出
《一九四二》是由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戰爭、歷史題材的電影,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徐帆,張國立,馮遠征等主演。1993年馮小剛看中劇本到付諸拍攝歷時18年,《一九四二》也是馮小剛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該片由華。
『柒』 電影《1942》講述飢荒的哪個鏡頭最讓你印象深刻
在看完電影《1942》以後,不得不說內心裡還是引起了巨大的震撼的,這部電影簡直拍的太現實了,很多的環節呈現的特別的真實,完全能夠讓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當時的無助與絕望,其實這段飢荒在歷史上真的是特別重大的事件。
相信任何人看到這樣的片段都會覺得心酸的,那時候的環境特別差,而且還處於戰爭階段,並且也是死傷無數,電影中的很多鏡頭都直接展示了以前真實發生過的狀況,稍微回想一下都能夠知道當年經歷過什麼樣的難處,再加上裡面有各種老戲骨坐鎮,在演技方面還有情緒傳達方面讓人看得心裡難過。
『捌』 《1921》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21年河南飢荒,在國統區發生大災大難的時候國民黨沒能及時予以救助導致大量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