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韓國影片<錯愛雙魚座>的詳細內容介紹
故事於一個video shop有關。鄭愛蓮是這家錄影帶出租店的主人,事實上,故事開始的時候, 她才剛剛接手這家店不到三天。她是熱愛這份工作的,除卻電影之外,大概也是因為熱愛上看到顧客 找到自己心愛電影的表情。整家店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條,對於電影她有自己的理論:電影就像食物, 好的食物讓人保持身體健康,好的電影可以讓人保持思想健康。正因如此,人們會為了想看一部好電 影而來找她。一家瀕死的錄影帶店在她的手中,自動獲取了起死回生的免疫力。 一個稍帶潔癖的女人,在這個城市也許是司空見慣的,她對清潔的喜愛連自己邋遢的弟弟也受到 莫名感染。然而她對事物的有些偏執的認真,卻是無人可以模仿的,什麼都要自己親力親為才安心, 一個補好的筆記本,一隻修復過的魚缸,都讓每一天過的絕不重復。惟獨對自己的感情似乎是不經心 的,沒有男友的日子反而可以有滋有味,每天聽閨中好友哭訴感情問題也是足夠的熱鬧,自己一個人 的生活實在是應該加上十分。 直到遇到俞東錫。 這樣的男子似乎生來是為了打亂別人的生活而出現的。一頭干凈的長發本來就很容易引起女人的 好感,盪在嘴角的微笑總是讓我想起早期的古天樂。 人們總是會因為共同點而走在一起,不知道喜歡養同一種熱帶魚這個理由是不是過於單薄。他從 不表明自己的生活。和她對話也都是簡單的,簡單的有些客氣,卻有口無心的說出曖昧不清的詞句, 這些都給了鄭愛蓮不該有的錯覺和幻想。她甚至開始相信他們之間已經有了一種接近於愛情的關系。 她對他是盲目而固執的,而他卻有更多的選擇。在他家裡發現了他和女朋友的合影,他也並不否 認,只是說還不能確定和對方的關系。這一天,鄭愛蓮強裝鎮定,可是由此而來的嚴重失落感已經在 提醒她這一切最好是到此為止。 愛情不同於一場小提琴的演奏,可以在高潮時刻嘎然而止。有的時候更像一場車禍,中斷之後便 是車毀人亡。在他失意而醉酒的這天,她終於選擇了表白。他們沒有像尋常男女一樣做錯事,其實雙 方都是很小心的人,只是她已經無法控制的感情使自己喪失了一貫的理智。在這場與愛有關的較量中 ,俞東錫占盡優勢。他不留餘地的拒絕了她。 接下來的一切都在情理中發生。她親手創造出越來越多接近他的機會,甚至還和他的女友有了正 面的交鋒。她對自己和俞東錫說要等待,她似乎有這個把握。那個扎著辮子,24小時都精力十足臉 上常掛微笑的鄭愛蓮在一夜之間消失掉了。其實當一個女人確定愛上一個男人的時候,萬般痴傻也應 該得到原諒。惟獨俞東錫不懂,他其實是更加固執的,視這份多餘的愛為頭等大敵,他對她的冰冷和 傷害都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極限。 她拿了他的demo帶找到唱片公司,卻遭到了拒絕。縱使他在她的心目中有多高尚,他也確實不 過只是一個潦倒的,才庸平平的音樂人,是註定的無法成功。她越來越像一列無法停下來的快車:找 來開鎖匠進入他的房間,就像重慶森林裡的王菲,都選擇這個自欺欺人的方式,偽裝可以進駐他的生 活;更費盡心思的破譯了他電話信箱的密碼;她還穿上他的襯衫,對著鏡子重復他曾經對她說過的話 ……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一切不過為了一個愛字。 她最終還是瘋掉了。正如她自己說過的「當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人都是會漸漸瘋掉的」。 其實她比誰都明白,這場從沒發生過的愛戀,不過是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 誰說愛情沒有對與錯?
『貳』 戴錦華的介紹
戴錦華,女,1959年生於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大眾傳媒、電影與性別研究。曾獲北京市社科研究優秀獎,國家級精品課程。曾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數十個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和訪問。專著10餘部。專著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韓文、阿拉伯文出版。1專業特長:中國電影史,大眾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學研究。曾多次出國出境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開設專題課程,進行中國電影系列專題講座。
『叄』 學編導要看哪些書
影視編導藝術考試參考書目
一、 基礎理論
1. 視聽語言
《電影語言》(重點推薦)
作者:(法)馬爾丹 著,何振淦 譯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學》
作者:(匈)巴拉茲著,何力譯
叢書名:世界電影理論名著譯叢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2. 影片分析
《通向電影聖殿:影片分析課教材》
作者:王迪 主編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批評》
作者:戴錦華 著
叢書名: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教材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榮譽(修訂版)》 (重點推薦)
作者:蘇牧著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3. 重要辭書
《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世界電影網路全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二.電影史
1. 外國電影史
《電光幻影100年》
作者:[法]茹斯,[法]羅萊 編,蔡秀女,王玲琇 譯
叢書名:貝貝特藝術廣場·電影館系列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電影史》 (重點推薦)
作者:〔美〕克莉絲汀·湯普森 等著,陳旭光 等譯
叢書名:未名譯庫·影視藝術譯叢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外國電影史》
作者:鄭亞玲,胡濱 著
叢書名:北京電影學院教材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 中國電影史
《中國電影百年(1905-1976)上編》
作者:李多鈺主編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電影百年(1977-2005)下編》
作者:李多鈺主編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電影藝術史》
作者:周星 著
叢書名:北京大學影視藝術叢書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電影史1905-1949早期中國電影的敘述與記憶》
作者:陸弘石 編著
叢書名:電影叢書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
作者:李道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3.流派和類型史
《法國電影新浪潮》
作者:焦雄屏著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
作者:鄭樹森 著
叢書名:電影館叢書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好萊塢啟示錄》
作者:周黎明 著
叢書名:影·響叢書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三、 西方電影理論
《電影的本性》
作者:(德)克拉考爾著
叢書名:電影館叢書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電影作為藝術》
作者:(德)愛因漢姆 著,邵牧君 譯
叢書名:世界電影理論名著譯叢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與文化的現代性》
作者:(英)布蘭斯頓(Branston,G.) 著
叢書名:媒介與文化書系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上下冊) (修訂本)
作者:李恆基,楊遠嬰 主編
叢書名:現代西方學術文庫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四、 中國電影理論
《現代電影美學體系》
作者:王志敏 著
叢書名:北京大學影視藝術叢書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影視藝術新論》
作者:張鳳鑄等著
出版社: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以上的書可以參考
『肆』 戴錦華的主要著作
戴錦華的主要著作
《浮出歷史地表--現代中國婦女文學研究》(與孟悅合著),1989年。
《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1993年。
《鏡與世俗神話--影片精讀十八例》,1995年。
《鏡城突圍》,1995年。
《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
《猶在鏡中--戴錦華訪談錄》,1999年。
《拼圖游戲》,1999年。
《鏡城地形圖--當代文化書寫與研究》,1999年。
《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年》,2000。
《涉渡之舟》,2002年。
《電影批評》,2004年。
《蒙面騎士-墨西哥副司令馬科斯文集》,2006。
人物簡介
戴錦華,女,1959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至1982年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2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987年參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電影史論專業。1992年被北京電影學院聘任為副教授。1993年調入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應美國康奈爾大學東亞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的邀請前往進行學術訪問,並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十餘所美國大學開設關於中國電影和大眾文化的課程、專題講座和座談。
『伍』 戴錦華的評價影響
她游弋書海,有著清醒的立場,做電影批評,被人們公認將批評表達得深入而優美,使影評成為一種獨立的表意實踐;做文化研究,執著地透過世紀末的華麗,探究大眾文化背後的隱形政治學,被人們譽為看到了「月亮的背面」;做女性主義研究,在電影與文學的「鏡城」中解讀著一個個可見與不可見的女性形象。
她恐怕是北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之一,每次上課教室里總是人滿為患。她恐怕是北大最有個性的女老師之一,從不用講稿和PPT,在課間回答同學們五花八門的提問,穿起西裝比男士都有風度。她堅定地主張反省和檢討中國的現代性及現代性話語的擴張過程。據學生的評價:聽她的課,你得專心致志,,一串串的術語、一堆堆獨到的知識點滔滔不絕的湧向你,稍不留神你就跟不上她的思路和節奏,剛開始搞的你會很緊張,慢慢的適應了你會被感染的思維活躍神采奕奕起來。
她說自己處在中心的邊緣、邊緣的中心;她說既然生在這個時代,就不要懼怕陷落,只要在陷落的地方站起,繼續前進——她,就是獨一無二的戴錦華。
2005年,戴錦華教授與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百家講壇」欄目合作,講解馮小剛電影,主題是「與我們一起探尋失去的馮小剛」、「馮小剛歸來」。
『陸』 如何評價戴錦華
這是最好的影評,這篇影評才是真的讓我看懂這個電影,讓我覺得這個電影這個導演真的了不起。
『柒』 戴錦華的主要論文
風聲諜起:間諜片流行的初衷 戴錦華 【期刊】文藝爭鳴 2010-09-15
中國電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 戴錦華 【報紙】人民日報 2010-07-01
揭開冷戰歷史的暮靄 戴錦華 【期刊】藝術評論 2010-06-04
無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戴錦華; 高秀芹 【期刊】文藝爭鳴 2010-05-15
諜影重重——間諜片的文化初析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2010-01-05
中國電影:文化現代化的特定實踐 戴錦華 【報紙】社會科學報 2009-10-22
「五四」記憶中的精神與電影 戴錦華; 鍾大豐; 王志敏; 周星 【期刊】電影藝術 2009-05-05
斷裂處的幻影和幽靈 戴錦華 【期刊】中國圖書評論 2009-01-10
時尚·焦點·身份——《色·戒》的文本內外 戴錦華 【期刊】藝術評論 2007-12-15
帳篷劇:流動中的呼喚——戴錦華對櫻井大造的訪談 戴錦華 【期刊】藝術評論 2007-10-15
歲月留痕——西蒙娜·波伏瓦在中國戴錦華 【期刊】書屋 2007-10-06
幽靈之鏡 戴錦華 【期刊】世界知識 2007-05-01
百年之際的中國電影現象透視 戴錦華 【期刊】學術月刊 2006-11-20
文化的位置——戴錦華教授訪談 戴錦華; 斯人 【期刊】學術月刊 2006-11-20
我的批評觀 戴錦華 【期刊】南方文壇 2000-10-15
殘雪:夢魘縈繞的小屋 戴錦華 【期刊】南方文壇 2000-10-15
在「苦澀柔情」的背後 戴錦華 【期刊】讀書 2000-09-10
面對當代史──讀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2000-07-25
關於韓國影片《低吟》 戴錦華 【期刊】世界電影 1999-08-20
文化研究面對後現代噩夢 戴錦華; 王昶 【期刊】當代電影 1999-03-15
見證與見證人 戴錦華 【期刊】讀書 1999-03-10
中國電影:在快樂中沉沒…… 戴錦華 【期刊】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9-02-15
自我纏繞的迷幻花園──閱讀徐小斌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9-01-25
世紀之門 戴錦華 【期刊】創作評譚 1998-08-15
重寫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別寫作與文化空間 戴錦華 【期刊】婦女研究論叢 1998-05-15
智者戲謔──閱讀王小波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8-03-25
清醒的立場——戴錦華訪談錄 戴錦華; 陳岸英; 周濂 【期刊】藝術廣角 1998-01-15
蔣韻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談片 劉恆;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7-05-25
文化地形圖及其它 戴錦華 【期刊】讀書 1997-02-10
奇遇與突圍──九十年代女性寫作 戴錦華 【期刊】文學評論 1996-09-15
陳染:個人和女性的書寫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6-05-25
個人寫作與青春故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6-05-05
世紀之門·對話與中國電影戴錦華 【期刊】外國文學 1996-03-28
池莉:神聖的煩惱人生 戴錦華 【期刊】文學評論 1995-11-15
不可見的女性: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女性與女性的電影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4-11-15
樂觀主義與電影困境 戴錦華 【期刊】電影創作 1994-11-10
梅雨時節──90年代中國電影筆記之三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4-09-15
真淳者的質詢──重讀鐵凝 戴錦華 【期刊】文學評論 1994-09-15
《二嫫》現代寓言空間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4-09-05
「世紀」的終結:重讀張潔 戴錦華 【期刊】文藝爭鳴 1994-07-15
思索與見證:黃建新作品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4-03-15
本文的策略:電影敘事研究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4-01-05
《十誡》:現代人的兩難處境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3-10-28
十誡 克日什托夫·皮耶謝維茨;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3-10-28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一個心靈個例病案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3-04-01
誰要站直啰,別趴下!——一部影片 一次評析 一通感慨 戴錦華; 鄭洞天; 倪震; 黃建新 【期刊】電影藝術 1993-03-02
《心香》:意義、舞台和敘事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2-08-28
逃脫中的落網:凌子風導演藝術筆記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2-05-30
《放大》:自反的藝術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2-03-01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個重述的愛情故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2-01-31
新中國電影:第三世界批評的筆記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1-01-31
《紅旗譜》:一座意識形態的浮橋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0-06-30
斷橋:子一代的藝術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0-05-01
斷橋:子一代的藝術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0-04-01
歷史與敘事 謝晉電影藝術管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0-03-02
由社會象徵到政治神話——崔嵬藝術世界一隅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9-08-29
斜塔:重讀第四代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9-05-01
精神分析與電影:想像的表述 查爾斯·F.阿爾特曼;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89-03-02
電影:雅努斯時代 戴錦華; 李奕明; 鍾大豐 【期刊】電影藝術 1988-09-27
《搜索者》——一個美國的困境 布里恩·漢德森;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87-08-29
時代之子 水華導演藝術散論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7-07-30
讀夏衍同志《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87-03-02
電影創新之我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6-12-27
文化研究的可能 戴錦華 【報紙】文匯報 2003-07-06
《色,戒》:身體·政治·國族 戴錦華 【報紙】文學報 2007-12-20
『捌』 推薦電影評論方面的書籍
電影評論方面的書籍
《香港電影的秘密》
作者:大衛?波德威爾(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簡評:一個美國人了解李小龍、成龍沒啥稀奇,但對張徹、劉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畢竟是一個學者,雖然剖析香港電影從藝術商業片入手,但思維不存在太多東西方的隔閡,反倒是學術文章寫得十分透徹而好讀。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讀毛尖的文章是從她的隨筆開始,從寫她母親剝毛豆,再寫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評也是把感性的東西化進去,但絕不誇張。比如她會把溝口健二的紅色傷疤、伯格曼的紅裙子、阿巴斯的紅色上衣、科波拉的紅玫瑰等等放在一鸚矗���說摹?
《雕刻時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簡評:是台灣「電影眼」系列的引進版。看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絕非是解讀他的電影,而是走近一個人的靈魂、他的哲學與藝術思想,對詩意的世界張開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
編者:丹努西婭?斯托克(波蘭)
出版:文匯出版社
簡評:坦承自己不懂音樂,給出不喜歡美國的理由。這位大師一般被認為早期電影有「道德焦慮「,後期電影遠離政治,還是聽他自己來說自己及自己的電影吧。
《電影+2002》
編者:衛西諦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簡評:剛拿到此書的時候,很多電影還一時看不到。但後來一部部都沒少出過DVD,的確是2002年最值得關注的幾十部世界各國電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過時。
《新小說?新電影》
作者:克洛德?托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簡評:是相對深奧的一本,一半文學,一半電影。光就賣得快便說明中國讀者對這部分藝術史的關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歐洲快車》究竟怎麼樣?不急,花個兩小時就能讀完的小冊子。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四編)
主編:鄭雪來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簡評:這套辭典的前三部在國內有過不小的影響力。四編中有些電影的選擇可能不是很嚴格,但早期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其精華之一。還有,其中的評介雖然很不華麗,但言之有物,准確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學風氣。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
編者:鄭樹森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收入了兩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學者的電影論文,其中包括戴錦華、畢可偉等人。是年內最有學術質量的華人電影書籍,盡管對華語電影的批評有些欠妥,但畢竟從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條有意義的影評之路。
《法國電影手冊十年百部佳片》
編者:雙城、列狐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簡評:大多數電影你能看到,一部分電影一時還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經典,是淘片與了解當代世界電影的一個角度。
《電影館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爾、伯格曼等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今年最具規模與最令人激動的引進類叢書,只需列舉幾本就說明一切了: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導演的故事》、《伯格曼論電影》、《法斯賓德的世界》、布努艾爾《我的最後一口氣》、《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等等。
『玖』 戴錦華的影片精讀測試答案
你們自己看 別記abcd 每個人的選項順序可能不同 要去看具體的選項內容 希望能幫到你們
1_c_是好萊塢富有美國文化精神底色的類型片種。
A.黑幫片
B.科幻片
C.西部片
D.歌舞片
2
【單選題】(4分)
電影藝術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技術變革是__A_
A.數字技術製作
B.銀幕比例由4:3到16:9
C.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
D.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
3
近年來,由於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大大擴展了_A___的表現領域,出現了《星球大戰》、《阿凡達》等影片。
A.科幻片
B.西部片
C.黑幫片
D.歌舞片
4
不同於傳統藝術門類,影視藝術主要通過___C__手法展示藝術美感。
A.視覺手法
B.聲音手法
C.視聽手法
D.綜合手法
5
【單選題】(4分)
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國是__C__,甚至超過美國的總數量。
A.韓國
B.中國
C.印度
D.美國
6
【單選題】(4分)
_A___是指體現最大限度的開闊視野,同時距離被攝物體最遠的景別,如「一覽眾山小」。
A.遠景
B.小全景
C.中景
D.全景
7
【單選題】(4分)
從敘事人的立場來說,電影的敘事視角包括____B_,客觀視角。
A.全知視角
B.主觀視角
C.主體視角
D.自知視角
8
【單選題】(4分)
蘇聯導演愛森斯坦綜合心理學、美學等學科的理念,提出_A___的藝術概念。
A.雜耍蒙太奇
B.平行蒙太奇
C.理性蒙太奇
D.敘事蒙太奇
9
【單選題】(4分)
根據蒙太奇在電影中的功能來劃分,蒙太奇分為劃分為___D_,修飾,表現
A.交代
B.再現
C.造境
D.敘事
10在電影藝術中,蒙太奇手法可以組接畫面、鏡頭和___A_。
A.聲音
B.人物運動
C.故事
D.場面調度
11根據電影鏡頭的拍攝角度,可以分為__A__,仰視鏡頭,俯視鏡頭
A.平視鏡頭
B.水平鏡頭
C.正視鏡頭
D.直視鏡頭
12
【單選題】(3分)
電影語言在單一靜態畫面中的核心造型元素包括____,___A__,構圖等。
A.蒙太奇、光
B.角度、色彩
C.角度、蒙太奇
D.光、色彩
13
【單選題】(3分)
電影鏡頭通過四個方面來生成影像:___B_,焦距,____,角度。
A.蒙太奇、運動
B.運動、景別
C.景別、色彩
D.色彩、光
14
電影影像在直接、間接塑造對象時,有兩個美學特徵是___B_和____ 。
A.運動性與靜止性
B.再現性與表現性
C.空間性與時間性
D.造型性與表演性
15
《阿凡達》作為數字技術製作的科幻電影代表,它的內在類型則是____B_。
A.英雄片
B.西部片
C.戰爭片
D.探險片
16
【單選題】(3分)
歐洲藝術電影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時相對謹慎,導演們更多地採用____A_手法。
A.長鏡頭
B.深焦距
C.大景別
D.固定機位
17
電影畫面中的焦點,既是__A__,也是______。
A.意義中心 視覺中心
B.敘事中心 意義中心
C.影像中心 敘事中心
D.視覺中心 影像中心
18
【單選題】(3分)
在電影《鋼的琴》近兩個小時的時長內,講述了一個橫跨數十天的故事,這體現了電影在表現拍攝對象或者拍攝事物時的______A_。
A.假定性
B.空間性
C.時間性
D.真實性
19
電影的長鏡頭手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____C__,使得觀眾能夠更為完整的捕捉畫面信息。
A.構圖統一性
B.色彩統一性
C.時空統一性
D.空間統一性
20
【單選題】(3分)
小說是借用文字來表達語言結構,電影是通過___D__來組織語言序列。
A.視覺
B.台詞
C.畫面
D.鏡頭
21在電影《簡·愛》里,導演通過傳統的點光源手法打磨出一種光感,而在表達情緒、情感等心理感覺時,電影在室內較多的使用了___B___來形成影調。
A.低光
B.暖光
C.冷光
D.高光
22
在電影《羅拉快跑》里,羅拉反復三次經歷了同樣的人或事情,造成不同的影響與結果,這種敘事方式是___D__。
A.非數碼敘事
B.數碼敘事
C.線性敘事
D.非線性敘事
23
【單選題】(3分)
在電影《花樣年華》里,導演王家衛體現了他一貫以來的影像風格,這是一種有別於好萊塢電影製作的____B_。
A.藝術電影追求
B.作者電影追求
C.商業電影追求
D.詩意電影追求
24
【單選題】(3分)
在電影《盜夢空間》里,男主人公的救贖意義便是他穿越夢境的行動邏輯,這種救贖價值是基督教中的____D___。
A.惡感文化體現
B.罰感文化現
C.感文化體現
D.罪感文化體現
25
【在電影《最後的武士》里,男主人公在日本修煉為武士,並且與當地人一起反抗明治維新,這樣的情節模式和敘事結構,和以下哪個電影比較接、近。A
A.阿凡達
B.星球大戰
C.竊聽風暴
D.盜夢空間
26
電影藝術產生於音樂、美術、戲劇、等藝術門類之後,故又被稱為「 D 」。
A.綜合藝術
B.數碼藝術
C.商品藝術
D.第七藝術
27
以下哪些導演是第五代導演群體?C
A.馮小剛、陳凱歌、謝晉
B.姜文、馮小剛、謝晉
C.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
D.張藝謀、姜文、田壯壯
28
法國電影理論家馬爾丹指出,「電影最初是一種電影演出或者是現實的簡單再現,以後便逐漸變成了一種語言,也就是說,敘述故事和傳達思想的手段。」在這段話里,專屬於電影獨有的「語言」是指?D
A.台詞
B.音樂
C.蒙太奇
D.構圖
29在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眼裡,景深鏡頭體現出三種層次上的真實概念:D
A.戲劇真實、空間真實、時間真實
B.本體真實、戲劇真實、空間真實
C.空間真實、心理真實、戲劇真實
D.戲劇真實、本體真實、心理真實
30..
90年代以來的數字技術給電影製作帶來了新變,使得電影的影像屬性發生了變化,以下哪個電影種類體現了這種新轉變:D
A.藝術電影
B.現實主義電影
C.3d電影
D.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