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朔的電影《不老奇事》中有哪些特點
《不老奇事》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涵蓋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人一生中必須面對的所有命題,如童年、青春、愛情、理想和現實,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到。
王朔的電影《不老奇事》中有哪些特點?
涉及的范圍廣
《不老奇事》開頭的情節有著很好的年代背景,清新精緻的畫面,天真無知的青少年,所有這些都表明這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童年愛情故事。從童年到老年,他不僅目睹了人物在各個時間節點的生存狀態,而且通過主人公與兩位女性之間的情感變化闡述了他對愛情和生死的理解。
電影《不老奇事》值得稱贊,因為它反映了愛情電影的深度。這是近年來唯一罕見的好電影。郭小璐和蘇凌芳帶著尊嚴掙扎著離開了自己的生活。他們經歷了滄桑,彼此珍愛。他們之間有無數的困惑,但他們無法抗拒「愛」的堅持。這種深刻的愛體現了愛的價值。
『貳』 王朔的作品哪些比較好看~
《頑主》很成功,同名電影也拍得比較到位。推薦。
《千萬別把我當人》戲謔的手法寫的挺黑色也很諷刺,有點荒誕的味道。推薦。
《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也被導演葉京改編為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還不錯,尤其是《玩》,寫作手法在當時已經很前衛了,推薦。
《我是你爸爸》被馮小剛改編成電影《冤家父子》,推薦。
《看上去很美》也被張元拍了同名電影,書寫的已經很駕輕就熟了。推薦。
《動物兇猛》,這個應該知道,被姜文改編成《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王朔早期作品裡比較優秀的,推薦。
『叄』 根據王朔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有哪些
1,《我愛你》
《我愛你》是張元執導的根據王朔的小說《過把癮就死》改編的電影 徐靜蕾,佟大為參加演出。描述了一對由相識、相戀到結婚的男女。
2,《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寧靜、陶虹、耿樂等。
3,《頑主》
《頑主》是由米家山執導,米家山、王朔編劇,張國立、葛優、梁天、潘虹等主演的喜劇諷刺電影。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於觀、楊重和馬青三位無業青年,在北京開了一家「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的故事。
4,《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根據王朔的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改編的電影,由劉奮斗編導,莫小棋、廖凡、任達華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無情的皮條客王耀(廖凡飾) 與純情少女麗川(莫小棋飾) 之間發生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5,《永失我愛》
《永失我愛》根據王朔小說《永失我愛》和《空中小姐》改編,是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首部電影作品,由徐帆、劇雪、郭濤主演。該片講述專門運送汽車的個體司機蘇凱是個熱情幽默的青年。一次他正待出發,對苗條挺拔的空中小姐格格一見鍾情。
『肆』 王朔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大學的時候我認真讀完了
王朔
的所有作品,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樓上的推薦都不太貼切。
王朔出過一套
文集
,就叫《
王朔文集
》,共有四本,選的是他大部分
經典作品
。
第一本封皮上的代表作品是《過把癮就死》,裡面經典的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空中小姐》,都是王朔風格的
愛情小說
,其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更是經典中的經典,世界各國都有譯本;
第二本封皮作品為《
頑主
》,裡面收錄了《一點正經沒有》《許爺》《
動物兇猛
》,算是王朔的經典北京方言系列,其中《動物兇猛》
就是電影
《
陽光燦爛的日子
》的原型;
第三本封皮為《玩的就是心跳》,個人不太推薦,文字游戲玩的有些過了,參考;
第四本就一篇作品,長篇《
我是你爸爸
》,深刻描寫了一對特定環境之下的
父子之間
的關系,不可不讀。
另外沒有收錄在這套文集里但個人很推薦的
一部
愛情小說就是《永失我愛》,這是當年王朔號稱「瓊瑤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隨便寫一個就比她的要煽情」而寫的,事實證明的確要比什麼瓊瑤的垃圾好出千萬倍。
樓主可以先試讀一下上面的作品,相信你會喜歡上王朔的文章,當然是指他早期的作品,自從《看上去很美》之後他就再也沒有拿的出手的東西了。(《看上去很美》也是一篇風格迥異的好文。)
『伍』 王朔的成名作是哪部最幽默又哪部
王朔的成名作:《空中小姐》最幽默:《頑主》王朔(1958年—),男,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2007年出版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
個人簡介
王朔王朔,我國著名作家,編劇。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他的早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發廣泛關注。
1976年中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在北京醫葯公司工作。
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萬別把我當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廣受讀者歡迎。[2]
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華藝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選集》等,曾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他的早期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寫過一些言情、偵探類的小說。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寫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戲、頹廢為精神特徵,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
他的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誰」和他自己「我是碼字的」的宣言一樣,成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徵。後進入影視業,由他策劃的電視連續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由他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電視劇也都很受歡迎,有明顯的商業炒作。
他的作品雖風靡一時,但評論界卻分歧很大,以至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國文壇影壇出現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現象」。
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人物經歷
折疊生活經歷
王朔,男,195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遼寧岫岩,1976年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後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短篇小說《等待》發表於當年《解放軍文藝》文學雜志第11期),自1984年初處女作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王朔 放浪之魅-搜狐新聞出生後不久,便隨著父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部隊大院落戶,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獨沒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時北京參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閉的大院生活,使作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裡還有居民,以為那裡除了商場就是公園。
上中學後,王朔搬進了城,朝陽門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北京的語言對他來講是陌生的。由此可見,今天王朔的語言,跟「老北京」是沒有淵源關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語言交流後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調侃」,成為王朔語言是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有人問王朔:「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寫了社會邊緣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閑為社會不允許,每個人的社會位置都非常明確,新時期以來,很多人生活在社會邊緣。過去中國的中產階級,依附在權力階層,由政府、軍隊、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構成,改革開放前,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優越感,經濟狀況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開放後,這個階層逐漸瓦解,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經濟上的優越被私營者代了,政治上的優越感又很模糊,他們不願從事體力勞動,又沒受過太多的教育,社會位置急劇變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們,社會位置的提升和知識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販打腰提氣,現在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人揚眉吐氣,每個作家不可能寫盡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寫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王朔對「邊緣人」的了解,使他的筆下都是這一群人。
王朔的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一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在部隊中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慾望,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一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麼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葯〉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2007年出版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雖然有些常識性錯誤,但語言依然有著王朔式的霸氣。
2010年,與馮小剛合作參與電影《非誠勿擾2》劇本的創作,這距離王朔和馮小剛聯手編劇的《一聲嘆息》已經過去了10年,《非2》首映馮小剛稱與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彈,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續集中的發揮,不僅台詞金句頻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設置。
折疊創作經歷
1985年他與沈旭佳戀愛中,兩人合寫反映他們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發表在《當代》雜志第六期上。
1986年開始,王朔陸續發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頑主》等作品,名字開始被愈來愈多的人所熟悉,名聲漸漸從北京擴大到北方,進而遍及整個中國大陸。
1987年年初,王朔與沈旭佳結婚,次年女兒在北京三零一醫院出生。
1988年,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回》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編,王朔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頑主》使葛優成名,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的提名。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寫了《一點正經沒有》、《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永失我愛》、《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許爺》、《過把癮就死》等中長篇小說。
1990年,由王朔和鄭曉龍策劃、李曉明編劇、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被稱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歷史性的里程碑,它創下的轟動效應成為一個時代的神話。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熱」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會文化現象,是1990年全中國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無法逾越的集體回憶。該劇亦獲得官方肯定,獲得第六屆「飛天獎」、第九屆「金鷹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1991年,由王朔作為主要策劃與編劇、趙寶剛導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萬民空巷的轟動,這部電視劇後來被全國觀眾視作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無論從收視率,到社會文化影響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為止尚無同類風格的電視劇可以與之比肩。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國熱銷。應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是中國大陸文革後第一次實行版稅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觀上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蕭乾曾說:「王朔給中國作家松綁了。」
1992年之後,王朔的小說創作開始處於「癱瘓」狀態,與此相反,他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1994年,改編自王朔原著的8集電視劇連續劇《過把癮就死》,也成為當年夏天全國觀眾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但電視劇的風靡帶來的影響似乎比小說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戶曉。同年,姜文把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成電影劇本,並作為導演拍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炮成名。該片的成功使姜文從青年演員蛻變為中國大陸最有天份與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該片獲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 最佳劇本改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寧靜成為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得主。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
2000年之後沉寂多年。2007年他大動作頻頻。其新小說《我的千歲寒》被倫敦書屋以每個字三美金的高價購買, 創下歷史上最高價365萬,是中國國內版稅的新高。此作一改以往幽默風格,以佛經作為材料。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記者采訪,他自己承認他過去因為心理疾病而吸過毒。他在采訪中也坦白他自己嫖過娼。他並且覺得那些在性產業中掙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識分子要好,內心要干凈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國綠卡。
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19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電視劇、電影,如電視劇 《過把癮》改編自小說《過把癮就死》,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小說《動物兇猛》,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冤家父子》改編自《我是你爸爸》。還參與和主導了眾多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著名影視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我愛我家》、《頑主》、《甲方乙方》、《一聲嘆息》、《我愛你》、《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不省心》等。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後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在《讀書》雜志上發表《躲避崇高》一文,確認了王朔在所謂正統文學批評領域所獲得的現象級地位(「他和他的夥伴們的『玩文學』恰恰是對橫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學的一種反動。」「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絕對地沒有洋八股黨八股與書生氣。」)。
在公開的文字或場合中,王朔對許多名人有言詞激烈的批評,包括齊白石、舒乙、金庸、張藝謀、李敖、於丹、小布希、陳水扁、吳征、余秋雨等。
『陸』 《天下無賊》主角是賊,多次送審不過,王朔一句話解決問題,他說了什麼
馮小剛是非常著名的導演,現在由他導演的電視劇《北轍南轅》正在熱播,看了這部電視劇,我就想寫點馮小剛的事。重溫馮小剛的經典電影《天下無賊》又有了不一樣的感悟,還突然想到關於這部電影有一個小插曲。
《天下無賊》通過《天下無賊》,馮小芳和王朔的關系也「回了春」,之後又合作了《非誠勿擾2》《私人訂制》,讓馮小剛的職業履歷上又多了濃墨重彩的幾筆。
論及劇本創作,王朔的實力有目共睹,甚至可以說沒有王朔,馮小剛也不會輕易成功。而王朔的這種能力,說穿了就是一種天賦——藝術創作不同於其他事情,它對天賦的要求非常之高,譬如從未學過演戲的周迅,就是天賦異稟的典型人物。
『柒』 王朔有哪些作品拍成電影了阿
王朔小說改編電影一覽
1988:《頑主》(導演:米家山;原著《頑主》)
1988:《輪回》(導演:黃建新;原著《浮出海面》)
1988:《大喘氣》(導演:葉大鷹;原著《橡皮人》)
1988:《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導演:夏鋼;原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2:《青春無悔》(導演:周曉文;原著不詳)
1993:《無人喝彩》(導演:夏鋼;原著《無人喝彩》)
1993:《消失的女人》(導演:何群、劉寶林;原著不詳)
1994:《永失我愛》(導演:馮小剛;原著《永失我愛》)
1995:《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原著《動物兇猛》)
1996:《爸爸》(導演:王朔、馮小剛;原著《我是你爸爸》)
2003:《我愛你》(導演:張元;原著《過把癮就死》)
2005:《看上去很美》(導演:張元;原著《看上去很美》)
『捌』 王朔代表作
《頑主》很成功,同名電影也拍得比較到位。推薦。
《千萬別把我當人》戲謔的手法寫的挺黑色也很諷刺,有點荒誕的味道。推薦。
《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也被導演葉京改編為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還不錯,尤其是《玩》,寫作手法在當時已經很前衛了,推薦。
《我是你爸爸》被馮小剛改編成電影《冤家父子》,推薦。
《看上去很美》也被張元拍了同名電影,書寫的已經很駕輕就熟了。推薦。
《動物兇猛》,這個應該知道,被姜文改編成《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王朔早期作品裡比較優秀的,推薦。
還有一部,叫做《痴人》,寫的有些超現實主意,我很喜歡的一部。
如今的《我的千歲寒》也不錯。
『玖』 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哪些,這些影片的詳細介紹
《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
《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和《許爺》
愛你沒商量〉〈過把癮
編劇有
《編輯部的故事》(1991)
《爸爸》(1991)
《夢想照進現實》
(2006)
《一聲嘆息》
(2000)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氣》
(1988)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拾』 王朔都編劇過什麼電影,哪些較好
王朔小說改編電影一覽
1988:《頑主》(導演:米家山;原著《頑主》)
1988:《輪回》(導演:黃建新;原著《浮出海面》)
1988:《大喘氣》(導演:葉大鷹;原著《橡皮人》)
1988:《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導演:夏鋼;原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2:《青春無悔》(導演:周曉文;原著不詳)
1993:《無人喝彩》(導演:夏鋼;原著《無人喝彩》)
1993:《消失的女人》(導演:何群、劉寶林;原著不詳)
1994:《永失我愛》(導演:馮小剛;原著《永失我愛》)
1995:《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原著《動物兇猛》)
1996:《爸爸》(導演:王朔、馮小剛;原著《我是你爸爸》)
2003:《我愛你》(導演:張元;原著《過把癮就死》)
2005:《看上去很美》(導演:張元;原著《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