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嚴峻的歷程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嚴峻的歷程

發布時間: 2022-05-23 11:32:54

1. cctv6播過一個電影

名字叫《豆汁店·咖啡館》
是一部高清拍攝的電視電影。

編劇:閆毅

導演:黎途、依莉琦

主演:何勁松、劉佳巍、梁音

播出時間:1月11日 19:30

入冬的北京,一天比一天冷。一大早起來,濮藜匆忙間從爺爺的豆汁店出來,趕著去學校上班時,在豆汁店的門口被一名年輕的小夥子拍了一張照。濮藜沒怎麼在意,但還是嘟嚕了一句走了。小夥子撿起濮藜掉在地上的發卡,推開豆汁店的玻璃門,當著天天在這里喝豆汁的關大爺、李大爺老哥幾個,向濮藜的爺爺提出自己想買下豆汁店的想法。

小夥子叫何嘉俊,是從台灣來學攝影的,整日里掛著個照相機,在北京的胡同里拍著街坊鄰居再熟悉不過的四合院、胡同牆什麼的。何嘉俊想買下豆汁店的想法提出來後,關大爺、李大爺覺得是在開玩笑,濮爺爺當然更不能同意。盡管何嘉俊出價豐厚,居委會王大媽也傳來街道即將拆遷這一帶平房四合院的消息,但濮大爺就是不賣。

濮爺爺不賣豆汁店,但好價錢總有人會出手。就在何嘉俊悻悻然准備離去時,對面老范把自己的一間平房賣給了何嘉俊。等晚上濮藜下班回來時,何嘉俊的咖啡館已經收拾得差不多了。豆汁店對面的咖啡館在關大爺老哥幾個驚詫的眼神中,開張營業。隨著咖啡館里漢堡包、三明治、鹵肉飯、炸雞腿的次第推出,胡同里開始發生著悄悄的變化。喝豆汁、聽京戲的依然是關大爺、李大爺老哥幾個,但年輕一點開始吃起漢堡、喝起了咖啡。最讓濮大爺不能接受的是,孫女濮藜也有事沒事地往何嘉俊的咖啡館跑。

濮藜不僅往何嘉俊的咖啡館跑,而且還在事先沒有徵求爺爺同意的前提下,答應了何嘉俊在四合院租住的請求。何嘉俊成了四合院的一員,一個台灣人成了四合院里的一員,引來了街坊鄰居的興趣,當然也少不了對何嘉俊的幫助。慢慢地,胡同里的街坊鄰居覺得何嘉俊不是那麼討厭,相反還開始喜歡起這個年輕人。

在所有喜歡何嘉俊的人當中,濮藜的感受是甜蜜的,因為此時愛情已經在兩個年輕人的心中播下了種子。而此時,何嘉俊也把自己此行來北京、要買下濮爺爺的豆汁店的原因告訴了濮藜。原來,何嘉俊是來替外婆了卻心願的,1949年外婆去台灣前,就住在這里。濮藜和何嘉俊的好,讓爺爺在氣頭上住了一回醫院。從醫院回來,濮大爺的身子失去了往日的硬朗。為此,街坊鄰居熟悉的豆汁店也關了門。看著關大爺老哥幾個坐在豆汁店外難受的樣子,濮藜放棄了聾啞學校的工作,把爺爺的豆汁店開了起來,不僅讓街坊鄰居有一個早上喝豆汁的地方,還引來了外國遊客。

胡同要拆遷的前一天晚上,何嘉俊不辭而別,等他再次回到濮藜的面前時,何嘉俊帶回了外婆的遺物:一方綉著「藜」和「老濮記」字樣的絲絹。濮大爺明白這絲絹上的意思。原來,何嘉俊的外婆從小就是濮大爺、關大爺、李大爺的「發小」,只是去了台灣以後,從此沒有了音訊。

街坊鄰居湊在一起,准備熱熱鬧鬧聚一聚,然後開始搬走的那天,居委會王大媽傳來新的精神,這一帶的平房四合院受到政府的保護,暫緩拆遷。大傢伙走出豆汁店,圍著新貼的告示相互慶祝時,天空中飄起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紛紛揚揚的雪花落在何嘉俊和濮藜的臉上,融成一行欣慰、甜蜜的淚水。

精彩視點:

豆汁店是民俗而傳統的,咖啡館是現代而時尚的,當咖啡館在北京的胡同里,開到了豆汁店的對面,一段青澀懵懂的愛情和塵封半個世紀的故事,將給觀眾奉上豆汁的酸甜和咖啡的苦香。

影片的男女主角何勁松、劉佳巍雖說「初出茅廬」,但清純而毫無粉飾的表演同樣給你一種另類的都市感受。主演之一的梁音,是觀眾所耳熟能詳的老演員。從1947年考入東北文工一團、翌年隨團轉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至今,1949年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趙一曼》、《無形的戰線》、《平原游擊隊》、《換了人間》、《冰山上的來客》、《三進山城》、《六號門》、《撲不滅的火焰》、《暴風雨中的雄鷹》、《劉三姐》、《金光大道》等影片中都有他精彩的表演;1959年,影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因成功地飾演青年農民曹茂林的形象而讓梁音蜚聲影壇。「文革」後,梁音繼續參加影視拍攝,先後在《殘雪》、《嚴峻的歷程》、《贛水蒼茫》、《葯》、《焦裕祿》,和電視連續劇《雪野》、《蒼生》中,延續著自己朴實的表演風格,並贏得觀眾的愛戴和敬重。

2.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排排長扮演者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排長扮演者是劉世龍。

角色介紹:

王成,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

角色劇照:

演員經歷:

劉世龍,1930年生於安徽省蕭縣石台鎮新石台村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父親在1938年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姐姐劉子也隨父參加革命。母親主持農村婦救會,劉世龍家一度成為黨的地下聯絡站。

1939年9月任新四師九旅獨立團文化幹事,1941年劉世龍成為蕭宿銅總隊宣傳隊隊員,成為骨幹,1946年任二野七縱19旅宣傳隊豫皖蘇軍區文工團任戲劇隊隊長,1947年,劉世龍被編到7縱隊19旅56團,進軍大別山,後又被編入2野16軍48師文工團,隨軍進軍大西南。時任文工隊長的劉世龍,剿匪中任中隊長,到瀘州一帶剿匪,1949年任二野十六軍四十八師文工團戲劇隊長、文工隊隊長。

劉世龍於1951年被部隊保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劇院戲劇系學習,一年半以後,又被西南軍區推薦到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學校學習。1953年畢業,分到東影任演員。1953年後在四十餘部影片中扮演過主角,其中,《鴻雁》中的李雲飛、《劉三姐》中的阿牛哥、《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媽媽要我出嫁》中的劉明華等人物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劉世龍為演好英雄王成,仔細閱讀了文學劇本和分鏡頭本,反復體會了《導演闡述》中對人物的要求,對王成的成長歷程和思想發展脈絡都作了詳細的分析,對重場戲的表演層次、動作都作了充分考慮。到了拍攝現場,劉世龍處處表現出英雄樣,人們都敬而待之。單是拍攝王成沖過炮火硝煙的鏡頭,劉世龍就吃盡了苦頭。到了實拍,劉世龍就要在不斷有爆炸、遍地燃燒的火海里沖過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燒光了,鬢發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燒了多處大泡,疼痛難忍。一遍不行,再來第二遍,化妝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鬢角,劉世龍顧不了胳膊上已燒成的多處水泡,咬著牙再次從火海中奔跑沖殺過去,這樣兩遍下來,劉世龍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難以計數了,劉世龍對此不聲不響,下來敷上一點紅葯水,就算沒事。

2005年,劉世龍獲第十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特別榮譽獎。

演員影片作品:

1954 沙家店糧站

1955 董存瑞

1956 媽媽要我出嫁

1957 復試,寂靜的山林

1958 懸崖,女社長,並肩前進,黎明的河邊

1959 展翅高飛,草原晨曲,海上神鷹

1960 鴻雁,劉三姐

1964 獨立大隊,英雄兒女

1973 戰洪圖、鋼鐵巨人

1974 熊跡

1978 嚴峻的歷程

1979 北斗,忠誠的戰士

1980 翠嶺新歌

1981 春眠不覺曉

1982 龍種,月到中秋

1983 風雲初記

1984 飄逝的花頭巾

演員社會活動:

2005年12月,劉世龍作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文藝晚會的神秘嘉賓,專程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趕來山西太原參加山西財經大學抒毅(原名李明)舉辦的這台晚會。

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舉辦的2013年央視大型文化活動「尋找劉三姐」11月開唱,比賽於央視新台進行,劉世龍、與呂薇、孫小梅、方瓊一起擔任專業評委,並與平安、辰亦儒、王晰、扎西頓珠四位「阿牛哥」一起組成評委團。

3. 演員田成仁遺產是給保姆了嗎

4. 推薦幾部與鐵路有關的紀錄片或電影

1.《鐵色烏蒙》:

記錄了貴昆鐵路水城至宣威段最後三年的時光,作為對這條已消失的老鐵路的懷念之情。影片用平民化的平實視角,展現了鐵路沿途壯美的風景、淳樸的民風、沿線居民獨特的生活方式、一線鐵路職工盡忠職守的工作態度和當年築路大軍為建設鐵路做出的巨大犧牲。

2.《關口知宏之中國鐵道大紀行》:

是由日本NHK製作的一個關於中國鐵路的紀實節目,節目記錄了藝人關口知宏在2007年以乘搭鐵路的方式走遍中國的全過程。

3.《魅惑的中國鐵道風景》:

影片描述行駛於中國大陸廣闊雄偉之地的蒸汽火車之影像搭配上引人入勝的音樂,超完美的鐵路影像集,讓您一次盡收眼底。

4.《偉大的印度鐵路》:

1853年起,印度的鐵路就是一股統合力量,不僅在實質上聯系著不同領域,並串聯起語言、風俗和宗教這些構成印度的基本因素。搭乘拉傑丹、也就是所謂的玩具小火車,直上大吉嶺。

5.《中東鐵路》:

該片以編年體的形式,以中東鐵路的修築以及圍繞這條鐵路的路權斗爭為主要線索,描繪了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東北地區50多年的滄桑巨變,對近現代發生在東北地區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詳細展示。

5. 田成仁出演電視劇有哪些

1,《龍門村的故事》

《龍門村的故事》由北京東方聖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美麗雨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美麗雨文化宣傳並發行,楊波任製片人,周小雨任監制、發行人,彭澎導演,楊波、岳紅、田成仁、白雪等人領銜主演的南派鄉村喜劇。

2,《葵花進城》

《葵花進城》,講述一個朴實善良的農村女孩「葵花」,為了給進城上大學的男友麥田付學費,獨自進城打工賺錢,而與此同時麥田也在城市中打工,卻被富家女江閃閃瘋狂追求。

而後又在大學里成為同班同學,由此而展開一段虐心的悲喜三角戀,麥田始終徘徊兩個女生的情感邊緣,在多次內心掙扎之後最終麥田回心轉意,終究回到「葵花」身邊。

3,《下南洋》

《下南洋》是中央電視台繼《闖關東》、《走西口》後又一部中國反映近代史上人口大遷徙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也是央視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近代大移民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由沈好放執導,俞智先,廉越編劇,佟大為、黃聖依、張默、午馬、元華、童蕾、隋俊波等聯袂主演。

4,《歡喜親家》

《歡喜親家》是由陳衛東編劇、談韋執導,田成仁、李成儒、羅海瓊、戴春榮等主演的家庭倫理劇。2009年9月23日於武漢二套首播。該劇圍繞魯家兒女的婚事,講述五個親家之間關於男婚女嫁的故事。

5,《荷花澱、女人和槍》

《荷花澱、女人和槍》以跨越60餘年的哀婉愛情為主線,以日本商人本田先生赴白洋淀投資為副線,敘述了一個起伏跌宕、曲折凄怨的愛情故事。

6. 浦克的電影作品

1939年:真假姐妹
1940年;現代男兒
1941年:患難交響曲荒唐英雄胭脂鏡花水月
1942年:夜未明黑痣美人一順百順花和尚魯智深歌女恨雁南飛皆大歡喜迎春花
1943年:碧血艷影求婚啟事銀翼戀歌白馬劍客劫後鴛鴦千金花子燕青與李師師綠林外史夜半鍾聲好孩子
1944年:晚香玉妙掃狼煙
1947年:松花江上
1948年:碧血千秋小白龍
1949年:寒山寺鍾聲
1950年:高歌猛進呂梁英雄內蒙人民的勝利
1952年:一貫害人道
1953年:豐收
1954年:一場風波沙家店糧站
1955年:夏天的故事
1956年:新局長到來之前馬蘭花開國慶十點鍾
1957年:寂靜的山林地下尖兵
1958年:水庫上的歌聲徐秋影案件古剎鍾聲新的一課傷疤的故事畫中人
1959年:風從東方來
1960年:我們是一代人
1961年:萬木春
1962年:爐火正紅
1963年:冰雪金達萊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
1964年;英雄兒女
1973年:艷陽天
1974年:向陽院的故事創業
1975年:金光大道(上)《祭紅》
1976年: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
1977年:熊跡風雲島
1978年:嚴峻的歷程燈
1979年:祭紅
1980年:春眠不覺曉
1982年:人到中年家務清官
1984年:譚嗣同黃山來的姑娘
1987年:中國的「小皇帝」關東大俠兩宮皇太後
電影篇目中遺漏部分: 《甲午風雲》、《春歸紅樓》、《李冰》、《冒名頂替》、《大禹的傳人》。 浦克演過的電視劇(九十年代前) : 《聖火》、《御林軍的槍聲》、《風雪鄂倫春》、《金鵝啼鳴》、《千山的呼喚》、《銀杏仙子》、《康梁變法》、《使命》、《經常見面的陌生人》;九十年代後:《月圓在中秋》、《匿名電話》、《洞天》、《中國寓言故事》、《法官情》、《多頭告狀》、《錯在重逢》、《躁動的大地》、《神氣奇功》、《山不在高》、《古城風流》、《馬蹄蓮》、《汽車人》、《中國故事》。 浦克演過的話劇:《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傳》、《太平天國》、《葛嫩娘》、《家》、《孔雀膽》、《陞官圖》、《霧重慶》、《我是一個兵為深切緬懷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浦克同志,由吉林省電影家協會、市工人文化宮影劇院共同舉辦的浦克電影回顧展映活動在工人文化宮舉行。《新局長到來之前》、《寂靜的山林》、《國慶十點鍾》等五部從浦老幾十部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影片再現了浦老光輝的電影藝術生涯。國家廣電總局派專人參加了本次電影回顧展映。任頤、王潤身、尹升山、李瑛等長影老一代藝術家及浦老的兒子浦光昭先生親臨現場,共同回憶浦老生前對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貢獻。
國家廣電總局的江平處長代表國家廣電總局對浦老的一生做了高度評價,並以一個電影人的身分對浦老的逝世表示了哀悼:浦老一輩子都在銀幕上,一輩子都在用心去塑造形象,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從事電影工作的人不能忘記老一輩藝術家,浦老應該永遠被銘記。
老藝術家任頤對自己的老戰友浦克做了高度的評價:浦克的一生,我給他概括成十二個字:認認真真演戲,誠誠懇懇做人。浦克對人非常真誠,演戲時一招一式都細心雕琢。說浦克德藝雙馨毫不為過。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李瑛回憶起浦老在彌留之際仍處處為別人著想的細節,李瑛老師幾次哽咽:浦克老師從為人到對待工作的精益求精,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楷模,稱他為良師益友一點兒也不過。浦老特別平易近人,從不盛氣凌人。從來都是替別人著想,對別人從來都沒有任何要求。在病重的時候,也從來沒聽他說過哪兒痛,對待醫生護士也是特別客氣。當老爺子走的時候,病房裡所有的護士都痛哭流涕。
浦老的兒子浦光昭先生回憶起這些更是感觸頗深:我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父親的工作特別繁忙,我們一年能看到他兩個月就是好的了。每天中午回來吃飯,父親都是穿著戲服,帶著妝,對著鏡子一遍遍地說,練習著表情和台詞,特別認真。那種情形現在想起來記憶猶新。

7. 田成仁主演

【演員田成仁】
姓名:田成仁
性別:男
籍貫:遼寧
生日:1926年
至今,不少人仍對他在《籬笆·女人·狗》中飾演的「茂源老漢」記憶猶新。 近幾年曾參演過《金婚》、《春暉》、《春眠不覺曉》、《百年好合》、《天下糧倉》、《莊稼人是天》、《暖春》等多部影視劇。

電視作品〗
《百年好合》
《天下糧倉》
《莊稼人是天》
1975年《紅雨》
1978年《嚴峻的歷程》
1980年《春眠不覺曉》
1982年《春暉》
1984年《道是無情卻有情》飾將軍陳岩
1984年《電梯上》
1987年《同在藍天下》
1988年《籬笆女人和狗》合作演員:楊樹泉 吳玉華
1990年《轆轤女人和井》
1993年《古船女人和網》
2003年《了不起的村莊》
2004年《中華之劍》
2006年《陪讀》
2007年《紅梅花開》
2008年《暖春》合作演員:魯園 齊如意

〖電影作品〗
1998年《金婚》
2002年《暖春》
2007年《我的左手/軍人本色》飾胡父

〖所獲獎項〗
1984年,因電視劇《道是無情卻有情》獲第四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
1992年,獲得「全國電視十佳」的稱號
1999年,獲金雞獎提名。
幾十年來,從話劇舞台上的教授,紅軍政委,到屏幕上的茂元老漢,司令員等,田成仁出演了一百多部話劇和影視劇,成功地塑造出了眾多為廣大觀眾喜愛的藝術形象。特別是在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中,他以精湛質朴的表演,為廣大觀眾奉獻出了一個典型的農民角色——茂元老漢。田成仁也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心目中。
曾經苦悶的青年,被革命推向革命的舞台
田成仁的家鄉庄河,坐落在大連和丹東之間,是一個不大的小城市。日本投降後,肖華司令員的部隊來到了他的家鄉,剛剛中學畢業年僅十九歲的田成仁,在學校的動員下,參加了文工團。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回憶那一段走過的歷程,田成仁說,如果不是共產黨的隊伍來到家鄉,他就沒有機會參加革命隊伍。在日偽的統治下,他只是一個內心苦悶,對革命沒有絲毫認識的青年學生,對於演戲,也是一竅不通,只不過是平常比較愛唱,愛模仿別人而已。所以他稱那時的自己是被「革命的浪潮推向了革命的舞台。」
這以後的日子裡,他從庄河文工團到白山藝術學校,一直到白山文工團和旅大文藝工作團,田成仁在戰爭中邊學習邊演戲。他們輾轉遼南,為村民和部隊演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秧歌劇《白毛女》。雖然只是一部普通的秧歌劇,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時革命勝利的形勢下,秧歌劇《白毛女》在廣大村民和戰士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田成仁在劇中扮演的角色是虎子,雖不是主要角色,卻獲得了觀眾的好評,這也是他在表演道路上的良好開端。所以對於當年扮演的虎子,他至今仍然存有美好的回憶。
這時,國民黨在遼南已被徹底打垮,經過了戰爭烽火的洗禮,當年內心苦悶,對革命懵懂的青年學生,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工團團長。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的田成仁,從此更加堅定地走上了革命的文藝道路。
參加中戲我國第一批導演培訓班,步入正規演藝殿堂
解放初期,為了振興我國的戲劇事業,中央戲劇學院成立了第一批導演幹部訓練班。當時已是遼南話劇團副團長的田成仁,也作為骨幹力量,經過嚴格的考試,被選派來到北京,和歐陽山尊、阿甲等著名的戲劇家一起接受蘇聯戲劇專家的培訓。
能夠進入國家級的中央戲劇學院導演訓練班學習,對於年輕的革命文藝戰士田成仁確實非同尋常。他為這難得的學習機會興奮,也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因為他們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們,要用兩年半的時間,學習完四年的課程。所以在導演訓練班緊張而又忙碌學習的日子裡,勤奮和拼搏始終伴隨著年輕的話劇團副團長田成仁。在導演訓練班裡,由國家聘請的蘇聯專家親自授課,剛剛歸國不久的孫維世擔任他們的班主任,同時還兼作蘇聯專家的翻譯。還有很多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也和他們一起系統學習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理論。畢業時,田成仁的努力和拼搏終於得到了回報。作為主演,他扮演了蘇聯名劇《柳葆芙·瓦拉瓦雅》中的蘇聯紅軍政委,這是作為畢業大戲的匯報演出。演出獲得了成功,他的表演也受到了專家的好評,並由此留在了中央實驗話劇院工作,從此步入了話劇舞台。對於當年導演幹部訓練班兩年半正規的學習,田成仁用朴實而又直白的一句話為自己作了總結:從這開始明白了怎樣演戲。
在中央實驗話劇院,作為一名從戰爭年代走過來,又經過正規藝術殿堂學習的話劇演員,田成仁始終活躍在話劇舞台上。從五十年代開始,他和著名導演孫維世多次合作,主演了多部大型中外名
劇。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六
十年代轟動京城的話劇
《黑奴恨》。
在這部由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改編的話劇里,田成仁憑借他深厚的表演功底,還有他那全身心投入的表演激情,把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美國老黑奴湯姆的悲慘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深深打動了觀眾。《黑奴恨》的成功令導演孫維世合老院長歐陽予倩都十分激動。這部話劇前前後後演出了近百場。更讓田成仁不忘的是,當時的國家總理周恩來也親自觀看了《黑奴恨》的演出。
談到當年周恩來總理觀看演出,田成仁又說起了更多的話題。他說,當年周總理不僅看過他主演的《黑奴恨》,還看過他主演的很多話劇。說著,他指著家中牆上幾十年前和周恩來總理合影的一幅大黑白照片說,這是他在扮演一個蘇聯教授時,周恩來總理特地和他拍的一張合影。照片中,當年的國家總理平易和藹,年輕有為的話劇演員神采奕奕。讓我們看到了老藝術家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歲月,也更加感到了這張照片的彌足珍貴。
從《籬笆、女人和狗》到《動什麼別動感情》,農村老漢變成都市裡的姥爺
在田成仁的藝術生涯中,他曾多次經歷了當年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陳毅等多位國家領導人親臨現場的觀看和拍照留念。在諸多的老照片中還有趙丹、田華、於藍以及趙麗蓉等老一輩藝術家熟悉的面孔。當然,最讓大家熟悉和喜愛的,還是那張《籬笆、女人和狗》的彩色劇照。
這張劇照,是田成仁扮演的茂元老漢和在劇中跟他寸步不離的狗兒花妞。花妞是乖巧,忠於主人的可愛,茂元老漢是歷經滄桑,農民的朴實。
很多人都記得當年《籬笆、女人和狗》熱播時的情景,田成仁也說起了創作這個角色的前前後後。也許是註定了和茂元老漢的緣分,最初導演確定的是另一位演員扮演茂元老漢。但是臨開機時,演員還沒有到場。當時正逢自己拍片的空當,所以一向「好脾氣,好人緣」的田成仁「臨時救駕」接受了這個角色。
接到劇本後,他就再也捨不得放下手。因為劇本寫得太好了。他說:「茂元老漢是一個朴實的農民。我雖沒有扮演過農民,但是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又經常下鄉為農民演出,這些都為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除了這些,田成仁還積極向導演提出自己的觀點。一開始,導演對茂元老漢的發型設計是剃光頭。他根據生活經歷,向導演建議「茂元老漢留寸頭」。這樣,一個活生生,留著花白寸頭的膠東農民老漢就呈現在我們面前,加之他的精湛表演,以一個近乎完美的藝術形象走進了千家萬戶的老百姓心目中。
他還記得,《籬笆、女人和狗》播出後,無論走到多麼偏遠的山村拍戲,都會碰到熱情的村民百姓,誇他戲演得好,還要熱情地往家拽他吃飯,送他茶葉。村民們的樸素真情,讓田成仁十分感動,也讓他至今難忘。
近年來,田成仁還在多部電視劇中,扮演了各類角色。繼《天下糧倉》之後,在剛剛熱播過的電視劇《動什麼別動感情》中,又憑借自己的扎實表演,把一個在家裡沒有地位,心裡落差大,對現實生活不滿意的城市退休老人活生生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給人的感覺是,角色真實,彷彿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但田成仁把自己的成功都歸功於編劇和導演。他說,這是一部很「生活」又很超前的戲,劇本寫得好,語言非常生動,所以能抓住觀眾。
幾句誠懇而又謙虛的話語,讓我們感到,在老藝術家幾十年來所走過的成功道路上,既有他那扎實深厚的表演功底,也有他為了藝術創作極端認真和全身心投入的傾情奉獻,這也許就是田成仁表演藝術的魅力吧。
熱愛運動,豁達為人,成就健康體魄和快樂人生
生於一九二六年的田成仁今年已經整整八十歲了,但依然是精神矍鑠,身板硬朗。看著他那高大挺直且保持良好的體形,聽他與記者三個多小時的侃侃而談,誰能相信,這是一個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呢?而這一切,皆源於他從小熱愛運動和豁達為人的性格。
少年時期的田成仁就喜愛體育活動,他最喜歡的是跳高。從兒時小夥伴搭起長板凳簡陋的跳高比賽開始,田成仁總是優勝者。而最佳成績,則是當年他一舉奪得了丹東市跳高比賽的冠軍。雖是「野路子」練出來的,卻成就了當時的年輕文工團長熱愛運動的一生。
幾十年來,田成仁堅持每天五點半准時起床,無論是快步如風的行走,還是自編的一套健身操,都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鍛煉和運動。下雨天也要打著傘鍛煉,他說這時空氣好。他還特別喜歡騎自行車,尤其喜歡騎二八男車,如果不拍戲,每天至少要騎上一小時。他說騎二八車痛快,還可以鍛煉身體,讓動作更加靈敏。
除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健康體魄,田成仁謙和、豁達的為人,也為很多人所熟知。在中央實驗話劇院,他的好人緣是出了名的。在劇組,年輕演員都驚嘆他的台詞功夫,因為每次拍片,他都是一次通過,永遠都是導演對他豎起大拇指。對此,田成仁說,人家請你演戲,就是信任你,就一定要好好演,不能擺老演員的架子,更不能做對不起人的事。所以每次開拍前我一定要下工夫比別人多背幾遍,這樣才會一次通過。他也由此獲得了劇組的尊敬。只要田成仁在,幾乎每一部戲的開機儀式講話都是「田老爺子」「一人獨挑」。
幾十年來,田成仁在表演道路上獲得的成績是斐然的,他曾多次獲得優秀導演獎、飛天獎、十佳演員稱號等等。這些,他從不張揚。因為他從不看重名利。現在,田成仁是司局級待遇的離休幹部,還享受國務院的特殊津貼。他很知足,因為他的口頭禪就是「知足常樂,吃虧是福」。
田成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當年和他共同走進文工團的夫人曹會蘋,雖已是八十多歲高齡,仍然讓人感到她曾經的風華正茂。幾十年來他們相攜相依,為了支持一心為事業的田成仁,曹會蘋精心管理家務。如今他們已是兒孫滿堂,大兒子田芒曾是一名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小兒子田二喜也是一名優秀的話劇演員,他們都在兢兢業業從事著自己的事業。

8. 浦克的兩次見到周總理

60年代初,浦克應導演林農之邀,在歷史片《甲午風雲》中飾演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甲午風雲》是長影拍攝的第一部歷史片,拍攝難度很大。導演林農精心構思,李默然、王秋穎、浦克、龐學勤和周文彬等大腕通力合作,使影片達到了高水平。影片以磅礴的浩然正氣,譜寫了一曲振奮人心的愛國主義頌歌。影片成功地塑造了鄧世昌、丁汝昌和愛國水兵王國成的英雄形象。浦克飾演的丁汝昌,是位性格矛盾的愛國軍官,浦克將這個人物的矛盾心理:既要服從李鴻章的調度,又要抵抗的那種矛盾心理,表演得恰到好處,這是浦克在60年代所塑造的代表人物形象。
當時正處於三年困難時期,影片生產任務銳減,為使演員得到鍛煉,也為了創造些收入,長影演員劇團,曾組織全團演員,同時排練演出了四台大話劇:《孔雀膽》《陞官圖》《霧重慶》《我是一個兵》。浦克參加了這些話劇的演出,在《孔雀膽》中飾梁王。1962年6月17日,正當這幾個劇緊張排練之時,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來長影視察,廠特意安排周總理審看了剛剛完成的《甲午風雲》的一本樣片和《霧重慶》排練片斷及譯製片的配音。作為劇團的老演員,浦克陪同總理觀看了樣片和排練,親耳聆聽了總理的教誨。總理對影片音樂說:「電影音樂不要喧賓奪主,應該突出影片的人物形象和語言。」看完話劇排練後,總理親切地說:「大家辛苦了。」「戲可以上台演出嘛!」然後問:「劇團有多少演員?」又問浦克、夏佩傑、金迪和盧桂蘭等拍過多少片子?浦克等都一一做了回答。總理指著演員盧敏對鄧穎超同志介紹說:「這就是演《上饒集中營》的那個女孩子。」又問盧敏:「幾年沒有演戲了?」然後,總理對廠長亞馬和浦克說:「你們要劃個表,計算一下,每個演員到底演了多少戲?給我看看。」總理接著說:「演員要多演戲」,「演員要長期培養」。又說:「演戲也是政治,《霧重慶》就是政治嘛!大家通過排練,進行研究,可以做些適當的修改。」總理在看了配音演員的配音後,稱贊配音演員是「幕後英雄」。最後,總理在接見全廠主要創作幹部時,特別強調要減少人員,增加影片產量。說:「你們廠1600人」,是「龐然大物」。廠長亞馬請總理題字時,總理風趣地說:「我現在不寫,我寫了,你們還是個龐然大物,等你們長春電影製片廠精減合理化了再寫,不然,我給你們寫了字,你們還是1600人。」臨別時,總理還再次強調了「演員要練游泳、騎馬、體操等基本技術。」總理對廠的這些重要指示,都給浦克留下深刻印象。
1963年6月20日,周總理與陳毅副總理陪同朝鮮委員長崔鏞建和外相撲成哲來長訪問參觀,再次來到長影。陳毅副總理陪同撲成哲外相先進入廠內,周總理本陪同崔鏞建委員長,因崔委員長臨時有事,周總理後到一步。當時,天正下著小雨,人們見周總理下車,樂隊便吹奏歡迎曲,有人上前向總理拋撒彩色紙削,周總理忙揮動手臂,邊說:「不是外賓。不是外賓。」樂隊停止演奏。總理抖動身上的紙削,邊說:「看,都染成了顏色。」這時,人們注意到總理雖是陪同外賓,穿著仍然非常樸素。浦克有緣再次與見到周總理,感到非常高興。周總理這次首先詢問了長影的精減情況,廠長亞馬匯報已經減至1360人。總理到攝影棚見到導演於彥夫和尹一青,詢問了導演每天拍多少個鏡頭,兩位導演分別答:「7至8個。」「11至12個。」總理感到太少,要提高效率。總理還強調演員要多實踐,說:「有些演員沒有上戲的機會,應該組織他們通過舞台實踐鍛煉提高。排戲可實行A、B制。」1962年,浦克未能與總理合影,感到很遺憾。這次浦克得到一張離總理很近的照片。浦克一直細心收藏。
1962年12月浦克被任命為劇團第一副團長,主管業務。遵照周總理的指示,劇團精心組織了四台話劇到全國幾個城市演出,既鍛煉了演員,也為廠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隨後廠對人員繼續進行了大力精簡,在廠區修建了游泳池,在一宿舍修建了演員練功房,演員業務紅火,工作條件有所改善。60年代前半期,長影譯製片演員還排練演出了話劇《釵頭鳳》,在長春、大連、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演出200多場。轟動一時。這個時期,是浦克所經歷的長影演員劇團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1964年,浦克還在武兆堤導演的《英雄兒女》中飾演朝鮮老大爺金正泰,雖然只有兩場主要戲:帶領群眾將吉普車抬過彈坑,在敵機轟炸緊急時刻,抬擔架踏過冰河,都拍得激動人心,表現出一位老演員的激情,這是浦克飾演的富有光彩的配角之一,受到人們稱贊。
「文化大革命」那段日子,浦克遭受過各種折騰。1969年大冬天,全家下放到吉林省東豐縣那丹伯公社,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浦克毫無怨言,與農民相處得很好,使他有機會接觸農村各種人物。1972年林農籌備拍攝《艷陽天》,邀請浦克飾演「反一號」馬之悅,浦克全家返回了長春。這部「首長」親自過問的影片,真是把長影折騰得「死去活來」,首審樣片即被槍斃,原因是「正不壓邪」,肖長春的形象不夠高大,反面人物馬之悅等人的戲比正面人物戲耐看,這樣不符合「三突出」的創作原則。雖然林農火冒三丈夫地怒問:「高大,高大,長影煙囪高大,把一號人物綁在長影煙囪上……拍,行嗎」可還是得推倒重來。劇本進行修改,怎樣拍好正一號肖長春和「反一號」馬之悅的戲,是修改後拍攝的重要課題。浦克作為馬之悅的扮演者,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該咋辦好,最後,他只能本著一個信念,聽導演和黨支部的,就在這左右為難的情況下,浦克總算把馬之悅的戲拍完。人物演得到底怎樣,自己也說不清。評論者也一時也難以說清。不過人們看了影片後,馬之悅還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這部影片留給浦克的記憶是「折騰得太厲害了。」
浦克拍完這部戲後,又參加拍攝了《向陽院的故事》《嚴峻的歷程》,1979年在張辛實的《祭紅》里飾演主角老陶瓷工人程瑞生。程家世代燒瓷,掌握燒制祭紅的秘方,在瓷界很有名氣。他支持徒弟(後成女婿)領導的游擊隊,拒絕為國民黨分子燒制祭紅大瓶,為人正直堅定,是老一代瓷器工人的代表。浦克飾演這樣一位人物並不感到費力,費力的是要減掉自己的大肚子。他減少飲食,加強鍛煉,吃苦不少。再與他配戲的女兒龔雪、女婿林強都是新人。龔雪是第一次拍戲,林強此前只在一部戲里演過一個小角色。兩人對怎樣找人物感覺,怎樣把握戲分,都心中無數。作為老演員和「爸爸」,浦克只能耐心地一點一點的輔導。特別是龔雪,未見過瓷廠勞動,她要學挑百多斤的盛放瓷坯的匣缽送窯,而且走的是又窄又陡的木板坡道。龔雪當時騎車挨摔手傷未愈,做這種勞動,真是難為了她。浦克熱情鼓勵,與瓷器工人師傅耐心幫助,經反復練習,終於達到了拍攝要求。浦克為輔導兩位新人付出了心血。浦克關心青年人的成長,熱心提攜後人,受到人們尊敬。拍完這部戲後,浦克於1980年6月,光榮的成為共產黨員。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
1978年7月6日,浦克還接待一位老友——日本環境廳政務次官、日本環境代表團團長大鷹淑子,即昔日「滿映」明星李香蘭。大鷹率團來訪本來沒有長春,她到哈爾濱後,臨時表示想到長春見見她在「滿映」時的幾位老朋友,但有顧慮,怕朋友不理她。有關領導考慮,大鷹過去在「滿映」雖然拍攝過壞影片,但歸國後,多年來表現對我友好,省與廠商定接待大鷹來訪。廠確定浦克與夫人夏佩傑,王啟民與夫人白玫及鄭曉君,共同出面接待。使大鷹深受感動,一再表示「我是有罪的人」,今後願為中日友好多做工作。
浦克應邀拍攝了《人到中年》《黃山來的姑娘》後,於1984年辦理了離休手續。離休後,他又參加了《中國的「小皇帝」》《關東大俠》《兩宮皇太後》等影片的拍攝。此後,他練習書法,數年不輟,書藝相當不錯,求字者不斷。現在浦老身體硬朗,偶爾也應邀拍三五個鏡頭。浦克原配夫人夏佩傑1991年末病逝,這時浦克已75歲高齡,雖有兒女,生活還是很不方便。有熱心紅娘牽線,1995年末,浦克與教師張靜喜結連理。張靜對浦克尊敬有加,關懷備至,從生活到工作全面照顧,現在張靜既是老浦的生活好伴侶,又是非常稱職好秘書,好護士。受到多人的稱羨。

9. 老電影《劉三姐》中的主演們後來怎樣了

飾演劉二哥的梁音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塑造過很多電影角色,比如他在《冰山上的來客》中飾演的楊排長,還獲得了百花獎優秀演員獎。在拍攝完這部影片後,梁音並沒有受到影響,接著拍攝了很多電影,比如1961年的《萬木春》、1965年的《三進山城》、1975年的《金光大道》、1978年的《嚴峻的歷程》等。隨後在2005年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活動中,梁音榮獲“國家突出貢獻電影藝術節”稱號。88歲的梁音在2015年1月26日在北京去世。

無論怎麼樣,這些老藝術家們都給我們帶來了非常精彩的影片,都是值得我們永遠記住的。

10. 演員郭振清演過那幾部電影

荒娃 (1989年) 老縣長
遺失的伴侶 (1988年)釣魚人
魂盪東洋(1987年)劇團團長

四等小站(1984年) 卜站長
排球之花 (1980年) 吳教練
濟南戰役(1979年) 丁耀東
嚴峻的歷程(1978年) 程萬鵬
山村新人(1976年) 郭永康
決裂 (1975年) 龍國政
鋼鐵巨人 (1974年) 張自力
艷陽天 (1973年)韓百仲
獨立大隊 (1964年) 馬龍
英雄兒女 (1964年)張振華
萬木春(1961年)羅壽堂
我們這一代人(1960年) 趙正昌
烽火列車(1960年) 劉局長
羌笛頌 (1960年)沙格甲
換了人間 (1959年) 魯萬春
花好月圓 (1958年)王滿喜
暴風中的雄鷹(1957年)華爾丹
平原游擊隊 (1955年)李向陽
英雄司機 (1954年) 郭大鵬
六號門 (1952年)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