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邵氏經典武打老電影鴛鴦俠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邵氏經典武打老電影鴛鴦俠

發布時間: 2022-05-22 19:11:53

① 邵氏兄弟最經典的功夫電影有哪些

功夫片 香港功夫片的潮流由此展開,即便你沒看過,你也可以從現今的幾位功夫大師口中得知他們對那時的功夫片有多麼的景仰,這裡面不僅是徐克、不僅是成龍、不僅是那些翻拍過或者試圖翻拍那些功夫片名作的人們,邵氏功夫片影響的是整整一個時代。 電影:《獨臂刀》 導演:張徹 主演:王羽 借《神鵰俠侶》之殼,極盡陽剛之事,故事簡單,表現的就是那種男性的氣質,這部電影破了當時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收到極大的歡迎,王羽也開始大紅大紫,緊接著拍攝了《獨臂刀2》和《獨臂刀3》,這一招牌設置成為鄒文懷離開邵氏的第一塊砝碼。 電影:《大醉俠》 導演:胡金銓 主演:鄭佩佩 無可否認,還沒有成為「碧眼狐狸」之前,那時候的鄭佩佩真的英姿颯爽,頗讓人驚艷,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掀起邵氏的「彩色武俠世紀」 。《大醉俠》借鑒日本武士電影以及西部片的精華,融會了中國山水畫意境,形成了胡金銓獨特的電影美學,開啟了新派武俠片潮流。 黃梅調 到今天,我們有時會對那時候黃梅調電影的盛行感到奇怪,但,奇跡就是這樣發生的,憑借著一己之力,一個偏僻的片種就這樣繁盛起來,甚至影響大到讓你無言以對。重看這些電影,你真有回到40年前的感覺。 電影:《江山美人》 導演:李翰祥 主演:林黛 改編自民間傳奇《游龍戲鳳》的歌舞片,亦是亞洲影後林黛巔峰演出之一。作為李翰祥的名作,在20世紀香港百佳影片中排名第26位。1959年該片上映時空前轟動,是邵氏歷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李翰祥憑本片帶動黃梅調電影風潮,並獲亞洲影展最佳影片,多次被改編。 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導演:李翰祥 主演:凌波 傳說,台灣的一位老太太去看這部電影超過了一百次(注意:是在電影院),每次都感動得不能自己,本片,創下了162天放映930場、72萬觀眾的紀錄,這部電影也在2006年被選為中國電影一百來最佳的電影之一,稱得上是經典中的極品。 市民片 這不是個受待見的片種,憑什麼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不是繁華錦盛,而是家常便飯?但別忘了,邵氏的口號是大眾化的電影,於是《新七十二家房客》火暴全港,嬉笑怒罵,樂此不疲。 電影:《新七十二家房客》 導演:楚原 主演:沈殿霞 採用了1963年王為一導演的同名影片的劇本,在國語電影泛濫的時候,香港邵氏公司取得該片版權,誰料到一次無意的重拍,竟引得粵語片再次復興。甚至打敗了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1973年香港電影的票房總冠軍。 電影:《一樂也》 導演:李瀚祥 主演:許冠文 李翰祥和許冠文憑著《大軍閥》的成功再斬四兩之作。李瀚祥重回邵氏拍了這部徹頭徹尾的游戲電影,以三個故事組成,說的是老北京的故事,裡面的人物卻是 說著粵語,這部電影成為這一時期市井影片的代表作,把邵氏電影貼近大眾的概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風月片 那時候還沒有電影分級,那時候情色被定位為下三濫,那時候呂奇臭名昭著,但李翰祥、楚原等人告訴你,什麼叫品質,風月也有風月的品質。盡管是風月片,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師們的風月片,質量好過其他電影太多太多。 電影:《愛奴》 導演:楚原 主演:何莉莉 艷麗奇詭,風格獨特,說是武俠片,但其中大量的情色場景使我們不得不把它劃分到風月片的行列,這部影片已經被公認為是楚原的代表作。甚至後來也引發不少跟風潮流,香港三級制實行後,出現大量此般奇情武俠類的三級片。 電影:《金瓶雙艷》 導演:李翰祥 主演:胡錦 李翰祥回到邵氏後拍攝了大量的風月片,本片可算一代表,和以往的《金瓶梅》電影一樣,這部電影也是在說西門慶如何勾搭上潘金蓮,如何縱欲過度,英年早逝,在嘻笑之餘,給人以警世之意。觀眾可能不會感覺這些色情描寫的粗俗,這也正是李翰祥風月片的特色。

② 邵氏經典武俠電影系列有哪些作品

以下電影基本都是邵氏武俠作品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就知道這些哦

③ 這本香港電影誰知道啊

這種鏡頭少說幾十部電影有過,特徵太少了

④ 哪裡能下載金庸《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的電視劇

《白馬嘯西風》有電影版有電視版

1982年,電影,台灣華視,姜大衛飾馬家駿,關聰飾王政
1979年,電視,香港亞洲電視,楊盼盼飾李文秀。(片源太老太老,目前暫時恐怕無法找到,實在不行可以去淘寶找刻盤——但未必一定有)

《鴛鴦刀》只有電影

1,粵語殘片版電影 鴛鴦刀 導 演:李化 編 劇:李亨 主 演:林鳳 袁小田 任燕 林蛟 石堅 上 映:1961年3月1日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黑白 聲 音:單聲道 類 型:動作片

2,邵氏電影 片名:陰陽雙刀俠 英文名Lovers Blades陰陽雙刀俠 其他名稱:神經大俠/神經大俠鴛鴦刀神經大俠鴛鴦刀 海報 出品公司:邵氏電影(1982年) 原著:金庸《鴛鴦刀》 編劇:倪匡 導演:魯俊谷 主演:孟元文 惠英紅 文雪兒 元德 王龍威……

⑤ 鴛鴦劍俠的基本信息

片名:鴛鴦劍俠
英文片名:
更多外文名:Twin Swords、Yuan yang jian xia
又名:火燒紅蓮寺之鴛鴦劍俠
監制:邵仁枚
地區: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時間:1965-12-22
片長:1小時28分鍾
類別:古裝 冒險 劇情 武俠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⑥ 誰能介紹點邵氏的經典電影

1、《七十二家房客》

導演:楚原

編劇:楚原

主演:岳華,井莉,胡錦,何守信

上映時間:1973年9月22日

該片根據上海市大公滑稽劇團同名舞台劇改編,講述了解放前,住在廣州市一幢破舊大院里的72家窮苦房客,與流氓惡霸屋主炳根夫婦鬥志斗勇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少林三十六房》

導演:劉家良

編劇:倪匡

主演:劉家輝,汪禹,羅烈,徐少強

上映時間:1978年2月2日(中國香港)

該片講述的是全家皆遭清兵殺戮的書生劉裕德上少林寺變成三德和尚開始在35房學藝,之後報了家仇並為少林寺創立了第三十六房的故事。

3、《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編劇:羅啟銳、張婉婷

主演:洪金寶,鄭佩佩,林正英,岑建勛,午馬

上映時間:香港1988年11月19日

影片講述京劇大師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七小福「戲班最終名揚天下的故事。

4、《破壞之王》

導演:李力持

編劇:谷德昭

主演:周星馳,鍾麗緹,吳孟達等。

上映時間:1994年2月3日

該片講述了快餐小子何金銀為追求女神阿麗,欲修習武功,卻不慎選擇了江湖騙子鬼王達為師,一無所得,最終他在誤打誤撞中掌握「無敵風火輪」,並憑此征服阿麗,與之相愛的故事。

5、《楊過與小龍女》

導演:華山

編劇:譚寧,蔡乃斌

主演:張國榮,翁靜晶

上映時間 1983年12月02日

該片是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楊過與小龍女相識並相愛,由於種種誤會,演繹一段師徒相戀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⑦ 《鴛鴦刀》拍過電視劇或電影嗎

鴛鴦刀
1. 鴛鴦刀 導 演:李化 編 劇:李亨 主 演:林鳳 袁小田 任燕 林蛟 石堅 上 映:1961年3月1日 地 區:中國香港 語 言:粵語 顏 色:黑白
2. 陰陽雙刀俠 出品公司:邵氏電影(1982年) 原著:金庸《鴛鴦刀》 編劇:倪匡 導演:魯俊谷 主演:孟元文 惠英紅 文雪兒 元德 王龍威

⑧ 邵氏武打電影有哪些

其實現在看這些老片更多是懷舊,都沒什麼好看的。。有次無聊,看《鐵扇公主》。。。簡直就是尼瑪天雷滾滾。。。。
講到邵氏的武俠,就不能不說張徹,張徹導演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好,早年以「何觀」為筆名,是著名的影評人,更寫過不少劇本。還有很有名的台灣民謠的《高山青》,曲子好像也是張徹譜的。他執導的最著名的電影當然就是《獨臂刀》了。。。
《大醉俠》也是不得不提的一部,這是胡金銓為邵氏執導的唯一一部武俠片,也是大部分人公推的邵氏最好的武打片。
其他的。。有名一點的《奪魂鈴》《馬永貞》、《仇連環》、《刺馬》、《報仇》。。還有改編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冷血十三鷹》、《五郎八卦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三少爺的劍》。其中三少的劍捧紅了爾冬升、《報仇》則是為狄龍贏得了亞太還是什麼影展的影帝。
哦,差點忘了劉家良!!!!《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陸阿采與黃飛鴻》

⑨ 香港邵氏有哪些經典的武打古裝片

其實現在看這些老片更多是懷舊,都沒什麼好看的。。有次無聊,看《鐵扇公主》。。。簡直就是尼瑪天雷滾滾。。。。
講到邵氏的武俠,就不能不說張徹,張徹導演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好,早年以「何觀」為筆名,是著名的影評人,更寫過不少劇本。還有很有名的台灣民謠的《高山青》,曲子好像也是張徹譜的。他執導的最著名的電影當然就是《獨臂刀》了。。。
《大醉俠》也是不得不提的一部,這是胡金銓為邵氏執導的唯一一部武俠片,也是大部分人公推的邵氏最好的武打片。
其他的。。有名一點的《奪魂鈴》《馬永貞》、《仇連環》、《刺馬》、《報仇》。。還有改編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冷血十三鷹》、《五郎八卦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三少爺的劍》。其中三少的劍捧紅了爾冬升、《報仇》則是為狄龍贏得了亞太還是什麼影展的影帝。
哦,差點忘了劉家良!!!!《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陸阿采與黃飛鴻》

⑩ 請問:哪裡有『邵氏』老電影下載啊

由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邵氏公司可說雄霸香港影壇,是當時規模最大,商業上也最成功的電影公司。邵氏公司曾經帶起了兩個重要類型。其一是由《貂蟬》、《江山美人》帶起的黃梅調電影,其二則是由《大醉俠》、《獨臂刀》帶起的彩色武俠片潮流。在邵氏之前,當然已有武俠片。香港五十年代,由峨嵋公司改編金庸《射鵰英雄傳》開始,掀起了粵語神怪武俠片的潮流。但是那時的粵語武俠片,武打場面都是戲曲舞台打鬥的粗劣再現,部部打法差不多。簡單的「批頭掃腳」,既缺乏真實感說服力,又缺乏美感。 邵氏公司是有決心帶動新的武俠潮流的。在六五年推出由攝影師出身的徐增宏導演的《江湖奇俠》和《鴛鴦劍俠》,圴由王羽主演,但兩部片成績並不突出。隨之而來的是胡金銓六六年的《大醉俠》,張徹六七年的《獨臂刀》,兩部是劃時代之作,除了極之賣座,更帶來極多新意念。《獨臂刀》票房更達百萬,令張徹從此有了百萬大導的稱呼。兩片的空前成功,不單令到邵氏公司從此大拍武俠片,港台也有無數跟風拍攝者。 今天回看這兩部影片當然有很多落後的地方,節奏稍慢關乎不同年代的欣賞習慣,動作設計也沒有後來影片的巧妙;特技方面更難免顯得假;外景廠景更常接得很突兀。但是回到當年,兩片帶來的震撼可以想見:一方面彩色寬銀幕令到影片顯得堂皇;認真的製作和簡單劇情配合新鮮的武打設計,與同時代的武俠片比簡直脫胎換骨。 胡、張這兩部電影對武俠片興起同樣有很大貢獻,但兩人的風格實有很大不同。《大醉俠》製作和細節上十分講究。一衣一物,一件兵器,一件頭飾,都有考究。全片重視氣氛的營造,對打時的對峙和奔跑構成重要的前奏。胡的動作比較強調動感美感,一招一式都很清脆,很有美感。胡金銓特別擅長製造英氣逼人的女俠,鄭佩佩演的女俠金燕子便極之奪目,鄭佩佩也就因本片成為邵氏武俠片的首席武打女星。不過胡金銓在邵氏只拍了《大醉俠》一部武俠片便離開了。 《獨臂刀》沒有《大醉俠》精緻,但更加激烈和痛快。影片主要情節其實來自金庸《神鵰俠侶》楊過斷臂一節。張徹在本片很多創新之處都成為後來他的招牌場面:壯碩的男子赤膊大戰、開膛破腹仍勒緊肚皮地血戰、破格地用手提方法拍攝打動場面,強調到動作的劇烈氣氛和動感。《獨臂刀》之後的《大刺客》(1967)講聶政刺韓槐,以文戲為主,只有一兩場打鬥,票方卻仍過百萬。《金燕子》(1968)由鄭佩佩演金燕子配王羽演的銀鵬,更成為當時傳頌一時的名作。兩片動作令人耳目一新之處,是用威也令主角飛越人頭施以凌空一擊,很有威勢。而《金》片中,壁上題詞的一個幻想鏡頭,令到整個畫面充滿大字,一個白衣人蕭然獨立,很有意境。張徹的影片以陽剛知名,充滿了男性的粗獷和雄健的美。打鬥則特別慘烈,主角常常以一敵數十,滿身浴血而亡。張徹的成功有一個獨特的因素,就是他特別推崇年輕人的血氣和勇悍。六十年代中是年輕人文化抬頭的開始。同期的武俠片,最好打的往往仍然是老人家,最後常由兩個老頭子決戰。但張徹卻講年輕人打敗有權有勢的老人家,把年輕人的血氣盡情發揮,難怪《獨臂刀》的男主角會叫做「方剛」。張徹的影片缺點在粗糙之外,又常常打得很濫,連場廝殺血戰不休。像《金燕子》王羽與羅烈決戰負重傷後,還要與眾嘍啰打到腸穿肚爛至死方休,過度的打鬥有時實在令人氣悶。 三片之後,張徹成為邵氏既多產又最有賣座保證的導演。他捧紅了一批批的男明星。他第一輪便把王羽捧成天王巨星,羅烈後來因演鄭昌和的《天下第一拳》而大紅。王羽自立門戶後,張徹卻又以《死角》(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新獨臂刀》(1971)等影片捧紅了姜大衛和狄龍。姜大衛身材不高,但卻有種年輕人不怕天高地厚、鋒芒畢露的氣質。狄龍則英俊高大,用功極勤,擅演沉穩的角色。姜大衛先紅,但狄龍在七三年的《刺馬》中演反派馬新貽,其老練令他脫穎而出,後來更是邵氏公司的首席小生。姜大衛、狄龍之後,張徹還以七二年的《馬永貞》捧經了陳觀泰,七四年的《洪拳與詠春》及七五年的《洪拳小子》捧紅了傅聲。 這個時期,邵氏生產了很多武俠片,幾乎所有導演都要拍過武俠片。邵氏出品武俠片,吊威也、跳彈床等技法用得越來越純熟。邵氏為顯示其製作實力,更最喜歡在片頭時由主角雄糾糾地騎著馬在山頭上疾馳,用凝鏡把動作定下來出片頭字幕,頗有氣派。張徹捧紅的男明星以外,最賣座的是武後鄭佩佩,她主演的《毒龍潭》(1969)、《荒江女俠》(1970)、《五虎屠龍》(1970)賣座不比王羽、姜大衛主演的影片遜色。最賣座的武俠導演則是羅維,他的《毒龍潭》,《五虎屠龍》票房都不在張徹之下。《毒龍潭》的一個賣點是以特技攝影製造巨龍出現的場面。另一個值得提的導演是程剛,他七○年的《十二金牌》,講俠士阻止秦檜用金牌召岳飛,編導演俱有水準。他七二年的《十四女英豪》雖然改編自歷史演義和京劇,但打鬥也已武俠片化。更顯示出拍攝大製作的實力。 李小龍在七一年的出現,令到古裝刀劍武俠片漸漸退隱,代之而興的是拳拳到肉的功夫片。張徹得邵氏支持自組長弓公司,影片仍由邵氏在香港發行。他導演的《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少林五祖》(1974)、《洪拳與詠春》、《洪拳小子》再一次帶動潮流,以嶺南拳派為主的功夫片因而大行其道。《方》片更首創由主角在正本前耍幾路真功夫,加強主角有真功夫的感覺,它成為七十年代功夫片一個典型處理。徐克的《黃飛鴻》片頭實亦源於此。 張徹在台灣失利回邵氏。自《獨臂刀》以來為他任武術指導的劉家良開始自立門戶任邵氏公司的導演。劉是洪拳正宗,林世榮嫡系傳人。拍的主要是南派少林拳和洪拳電影。劉憑七六年的《陸阿彩與黃飛鴻》建立地位,跟著《洪熙官》(1977)、《少林三十六房》(1978),劉家良最擅長的是用不同的武打設計,把洪拳的威力和各種招式巧妙之處展現出來。《少林三十六房》中三節棍的妙用便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後期的代表作則是《五郎八卦棍》(1984),講楊五郎如何由楊家槍化出八卦棍的故事,以舞台味的表現出來,是片廠風格的最後輝煌時期。 七十年代,在武俠電視劇興起的同時,邵氏也重新拍了不少古裝武俠片。當金庸武俠劇在電視上取得空前成功時,武俠電影卻是古龍的天下。古龍首現銀幕的影片應是邵氏出品,徐增宏導演的《蕭十一郎》(1971),但反應平平。要到楚原七六年導演的《流星.蝴蝶.劍》和同年推出的《天涯.明月.刀》兩片賣座成功,改編古龍的電影成為時尚,而楚原的改編又是其中表表者。楚原早在七一年投身邵氏時已拍過武俠片《火並》,影片講不同人物為奪一批黃金各出奇謀,爾虞我詐,全片無一好人,已顯出楚原對奇詭劇情的愛好和嘲弄人性的武俠作風,在當時來說意念太新,未為人所接受。接著七二年又拍過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武俠片《愛奴》,邱剛健異色的劇本令它成為當時武俠片的異數。直到《流》片,楚原的武俠片才獲得票房上的成功。單是楚原,便改編了十多部古龍小說的電影。最佳的應是《流》、《天》及七七年的《楚留香》,奇詭出人意表的劇情;明快的節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風,整體做出一種新奇和唯美的風格。唐佳的武指在兵器設計上有教人驚喜之處,《天》片中傅紅雪的刀把拐和刀結合,拔刀如拔槍,可說武俠片中最佳的一件兵器設計。 在楚原改編古龍的同期,邵氏也趁著金庸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熱潮,把絕大部份金庸小說改編成電影。改編得最多的是回巢的張徹,他拍了三集《射鵰英雄傳》(1977-1981)、《飛狐外傳》(1980)、《神鵰俠侶》(1982)等多部,其他還有華山、楚原、孫仲、牟敦芾等導演都改編過金庸,但成績都不如理想。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反而是桂治洪導演一部毫不賣座的武俠片《萬人斬》(1980),攝影出色,拍出肅殺而深沉的氣氛,只可惜票房失敗後,桂治洪便再沒有拍武俠片了。 由六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接近二十年間,邵氏出品的武俠片和功夫片在香港電影中佔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香港電影的人才很多都曾經在邵氏服務。一個個英勇威武的英雄好漢和女俠,不單幫助塑造了兩三代在當年成長的男孩,今天重看,或許有些地方會令我們失笑,但仍有不少影片會令我們感受到其中的英雄氣概和動作的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