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電影《狗十三》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2018年12月7日將正式公映的《狗十三》,其實2013年就拍好了。
作為一部雪藏五年的「禁片」,它未上映就在豆瓣獲得了8.5的高分。大眾有個潛意識,越是被禁的,越是引人好奇。被禁,說明至少它有特質:要不是題材大膽,要不就是畫面尺度大膽。
再則,優秀的卡司陣容是「好作品」的前提,也是大眾對作品有信心的保障,《狗十三》的導演曹保平近年因為《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國產佳片聲譽正盛,男主角是拿過華表獎的果靖霖,女主角張雪迎是新生代小花,在去年《演員的誕生》里被章子怡的金手指點撥過。
各項因素加成,難怪《狗十三》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片」。但「最好」是見仁見智的,也是動態的比較,但至少說明《狗十三》已經到了一條很高的水準線。
Ⅱ 塵封五年終於上映!為何《狗十三》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狗十三》的口碑之所以這么好,能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片」,就在於其拋棄了同類電影中的程式與套路,轉而描繪一個帶有殘酷意味的「中國式成長」模板,從而展現出了大部分普通中國家庭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值得一提的是,個人認為,其實前段時間被瘋狂惡評的《寶貝兒》,和這個水平相當,而且講的也都是「不怕事」的女主對撞這個世界看似「為你好」的機制體系,結果留下偽裝和傷疤。很好奇的一點是,為什麼大家那麼厭惡《寶貝兒》,又超喜歡《狗十三》呢?
Ⅲ 電影《狗十三》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傾情,很高興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
表面上這部電影講了小女孩李玩與自己的兩只寵物狗的故事,但其實透過這些故事講了成長、家庭、家庭危機等等問題。主人公李玩是一個初中小女生,電影就像一個剝洋蔥的過程,將她的生活一層層剝開,讓觀眾看到了成長的殘酷。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Ⅳ 《狗十三》這部電影主要講的什麼事情
《狗十三》恰恰就是這么一個例子,李玩離家出走,出去跟男孩子喝酒等叛逆行為不過是因為自己的狗丟了覺得家裡人不夠重視她的想法和感受,只要雙方溝通到位,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愛,這些問題都很容易化解。這部電影沒有選擇太過激烈的沖突情節,對女孩的感情鋪墊也不是很到位,只是用了好幾個不同的少女痛哭的鏡頭來表達青春期壓抑和難以取得父母長輩認同的個性訴求,非常難得的讓人看出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塑造孩子,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不是走你設定的路。爸媽可以從旁呵護給建議,讓孩子少走彎路,但不是霸權主導。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內心,反對暴力,和諧溝通。李玩並非單親,她媽媽給她打過電話。單親不是問題所在,如果孩子受到的關愛足夠,應也能健康成長。
Ⅳ 這部被封殺至今的國產禁片,我看了三遍,你怎麼評價《狗十三》這部電影
去年看了一部電視劇,整體素質乏善可陳,但是其中的一個女演員感覺很有靈性,但是一直不知道名字。直到看了這篇影評終於知道了,原來她叫張雪迎。這片子看的我心酸不止,尤其是最後狗肉煲端上桌,又想起小時候爺爺掐死並且吃了我的寵物荷蘭豬。生怕自己有一天也變成逼著孩子吃寵物的大人,更害怕自己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了那樣。
這個社會本來就沒為每個人准備好完全自由發展的空間。各位嘴裡的「父母皆禍害」只不過是讓你提前適應了這個現實。教育要科學發展,而不是唯心進化。父母一頓打,沒准打掉了一個堪比約翰列儂的音樂靈魂,也沒准把一個街邊落魄無人問津的歌手打到一家名企上班。
從中國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中國教育系統與父母教育水平,在世界上至少是排前面的。但肯定尚有巨大的進步空間。這大概是擺在各位滿腦子「自由思想,個性,自我」的小布爾喬亞們面前一道殘酷事實。有時對一件東西諷刺挖苦,並裝模作樣反思,說出讓人聽來很正確的話很簡單。就像摔掉一隻看來很破舊的碗,誰都會。可是要把它補起來就難了。
Ⅵ 狗十三的劇情簡介
李玩十二歲,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母親在她幼時離家,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父親焦慮著該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課業起了爭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隻小狗哄勸女兒。
熱愛物理學的李玩將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為愛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難過不止,家人為此也不得安寧。
為了安撫李玩,家人將另一隻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越來越沉默。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當家人稱呼新來的小狗為「愛因斯坦」,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為她編織的謊言。
(6)經典電影放不停狗十三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李玩父
演員果靖霖
權威嚴下的「中國式父親」,是女兒李玩的成長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再婚之後的復合家庭令他焦慮不已。
李玩
演員張雪迎
李玩父母離異,父親重新組建家庭,並有了一個兒子。李玩和爺爺奶奶生活,個性頑劣,但感情細膩。在自己的寵物狗愛因斯坦丟失後與家人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父親為此暴打了李玩。但在自己的小兒子被狗咬傷後,父親處理的態度卻截然相反,這讓李玩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面對父親的專制威嚴,最終只有妥協
Ⅶ 12.7上映的狗十三電影好看嗎
電影名字《狗13》,狗和十三歲的他,她,它,狗在西方古典主義中代表著忠貞和愛情,但是在影片中卻遭到了無情的傷害,我看的電影資源是無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的突然覺得挺有趣的,中譯英有時候給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李玩這個名字在英文的翻譯是Liwan,一個女孩子有這個名字看出了家人對於她的不重視,當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生時,爺爺說 咱這回是個男娃,怎麼能胡亂起名字呢? 重男輕女的觀念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已經根深蒂固了。李玩得狗,丟狗,又得狗,又失去了狗,再到影片結束再遇到狗這個時候愛因斯坦已經變成了別人的BABY,李玩自然是不會和它相認,它已經有更好的主人了而且如果回到了這個家庭對於兩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好結果。
愛情,李玩參加完了比賽,高放向她表白,李玩說:以後這樣子的事情還了去了。畫面到了高放的紋身,這是他為了李玩的表姐特意紋的,少年人對於愛情的激情,總是忘乎所以以為紋了身就能夠一輩子就這樣子下去了,洗紋身很痛的!沒有誰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對於人生來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中國式的教育對於人的青春來說該說摧殘還是慶幸呢,
影片中時間是2006年,不知故事中的李玩現在活得怎麼樣?如果說那年的李玩是13歲,現在的話也該有25歲了吧,但是在中國卻有著千千萬萬個李玩活著,喜歡天馬行空的李玩,喜歡看宇宙展覽的李玩,喜歡卻又不敢愛的李玩,希望你明白單純的善良溫柔是不會被這個狗B的社會溫柔對待的,我們都要成為那個怪人而不是善良的失敗者,《素媛》最後姐姐也是以相同的目光看著弟弟,最後選擇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腦洞不能大嗯不能大。胡波曾寫過一首短詩:「那頭顱掛在樹梢/好像接近死亡能使你懂得什麼/但世界啊/永遠像最初的樣子。」
Ⅷ 被禁五年的電影一上映卻口碑炸裂,《狗十三》到底講述了什麼
《狗十三》(原名狗13)這部曹保平導演的作品,沉寂五年終於上映。
電影講述了少女李玩在成長過程中被父親、家庭和社會的聯手「暴政」下修剪,從黑白分明的天真少女,經過一次次的沖突和打壓,從橫沖直撞到麻木淡漠,最後適應了灰色的成人社會,同時也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堅持和倔強。
就如同海報所描繪的一樣↓
這些大人出於一種難以言說的惡意和揶揄,玩味的看著少女會不會吃下去。
她面無表情的吃了。
第三次沒有沖突。
很多人認為李玩的妥協是一種服從,我想不是。
最後她認出了丟的小狗,卻沒有主動上前,她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連一個寵物都無法保護,而父母用「為你好」的名義就能抹殺自己所有的粗暴行徑。
在多年以後,李玩會長大離家,她會給自己撐起一片成長的空間,在過年回家的飯桌上,面帶職業性的笑容,心裡冷笑著。
Ⅸ 口碑爆款《狗十三》,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神作
由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武漢、杭州、西安、南京九城開啟點映,與喜愛電影的觀眾超前相見。而觀眾們的支持,也讓《狗十三》的上座率高達86.4%,成為當天同時段第一名。
曹保平導演憑借《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以及《追凶者也》等優秀影片收獲了許多重量級獎項,作為「口碑保證」的他,鮮明的個人特色也逐漸為人所熟知。曹保平導演對一部好電影的闡釋是:「能夠在有一個好看的故事基礎上,盡可能地進行個人化表達。」
電影《狗十三》首映余熱還未褪去,影片主創曹保平、主演張雪迎、果靖霖、代旭攜電影空降重慶高校,與高校師生分享青春和成長的感悟。電影放映結束後,年輕的高校學子們一次又一次經久不息的掌聲和踴躍的互動,再度證明了影片跨越時間和年齡的獨特魅力。
在以往的好口碑影片中,曹保平導演都用高水準的導演手法,展現了豐富的中國社會面貌,以及令觀眾深有共鳴的普通人生活狀態。曹導也因此被觀眾們譽為華語電影市場批判現實主義的旗幟。